“踵”字释义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5-0109-01

摘要: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世人对很多古代的词字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似乎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是可以解释的。比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踵”字,我们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个“踵”字,感受古代汉语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多种解释;多角度;踵;脚后跟

一、古文中多种情况下的“踵”

(一)“踵”是追随的意思。

1.《墨子守城》:坐泣流涕。若视。举手相探。相指。相呼。相麾。相踵。相投。相击。相靡以身及衣。讼驳言语。及非令也。

2.《春秋左传?昭公》: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民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吴踵楚,而疆埸无备,邑能无亡乎?」越大夫胥犴劳王於豫章之。

(二)“踵”为脚后跟的意思。

1.《吕氏春秋》: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

2.《战国策》: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国亡,为天下笑。

(三)“踵”为相继接连的意思。

1.《二十四史之宋书》:往时仲堪假兵灵宝,旋害其族,孝伯授之刘牢,忠诚逝踵。皆曩代之事当今之殷鉴也。臧质少无美行,弟所具悉。

2.《汉书 列传》: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

(四)“踵”为登门;亲到其门的意思。

1.《晏子春秋》: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2.《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二、《战国策?楚策四》中的“踵”

《战国策?楚策四》: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教材中解释的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隋树森《古代散文选》注言:“握住她的脚后跟意思是拉住她不想让她

走。”他的解释跟教材差不多。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又注:“持,制止意。踵,脚后跟。人举足则两踵接迹而至。持其踵就是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举步,这是古人形象的语言”。这儿

的“踵”即脚的意思,但没有“拉”的地方,因此这种解释也是不合理的。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大概女儿登车后,赵太后在车下,只能摸着女儿的脚后跟。”,如果我们现在来考察的话,不得不想到乘车离地面到底有多高,据《周记?冬宫考工记?总叙》:“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蹼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考工记》中的尺度每尺约今的19.7厘米,“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这样算来的话,先秦车轮平均约为1.33米,既然乘车离地面约为4尺,赵太后再矮,也不至于只能摸到女儿的脚后跟。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中说:“握住燕后的脚后跟为她哭泣,因燕后登车后,赵太后在车下只能握到女儿的脚后跟为之哭泣,表示舍不得女儿远嫁。”在古代是注重礼节的,赵太后贵为一国太后,怎么可能在众人面前做出这样悲伤的动作,因此我觉得这个解释很不合理。

刘向所记婚俗的书籍与清代学者江永《礼书纲目》卷三就已经将《硕苑》“天子诸侯大夫昏礼”为证,新郎前往女家迎接新娘时要送上履及鞋两双,新娘之母取一双为女儿穿上,同时教导她要操持家务,忠心不二,叮嘱她不要因故背弃回娘家。《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正是赵太后给女儿穿履的动作。我们可以解释为母亲在室内握着女儿脚穿鞋,引女儿手在室门口交给新郎,新娘与新郎在大门口拜别赵太后,然后出门登车离去。所以这种解释的话,就不是赵太后在燕后等车时抱着她的脚后跟哭泣,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孤苦无依的到其他诸侯国去。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她上车后,赵威后在车下握着她的脚后跟,舍不得她离去。一说,古代车辕的尾称‘踵’。”此一说实指车厢下部的辕尾。古代关于“车踵”的解释有多种相关解释:

1.《礼记?考工记》:“五分其颈围,去一以为踵围。”

2.东汉郑玄注曰:“踵,后承轸者也。”

3.贾公彦疏云:“踵,后承轸之处,似人之足跗在后名为踵。故名承轸处为踵也。”

“轸”是指车后横木,也指车厢,那么车踵乃是托起车厢或车后横木的那个部件。

“踵”实乃“车踵”的“踵”,那么对“持其踵为之泣”这句话的理解也便顺理成章了。“持其踵为之泣”句是说,女儿燕后的车就要走

了,赵太后非常舍不得女儿离去,此时此刻,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于是乎便拉着女儿燕后所乘坐的那辆车后面的车踵而哭泣。如果这样来训释“持其踵为之泣”句,远比《教师教学用书》和陆文中对此句所作之训释,以及一些古诗文选注本中对此句所作的训释更为自然与合理,更为直截明快,更为文从字顺。要而言之,“持其踵为之泣”句当训释为:(赵太后)拉着她(指女儿燕后)的车踵为她(指女儿燕后)哭泣。持,拉着。踵,车踵,指车的后面托起车厢或车后横木(即轸)的那个部件燕后的车要走了,赵太后拉着马车后面的车踵哭泣,对自己的女儿恋恋不舍,这样讲比“握着她的脚后跟”更合理。

参考文献:

[1]杨振国.车乘礼制与古文训释[j]文史知识.1995.第11期。

[2]孙机.中国古独輈马车的结构.[j]文物.1985.第8期。

[3]岳泽和.“持其踵”作何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第11期。

[4]汪少华.从古代习俗看词义训释.[j].古汉语研究.2003.第2期。

[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3.127至13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