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公司

合集下载

安然事件案例幻灯片

安然事件案例幻灯片

安然事件案例幻灯片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坐落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电力公司。

其前CEO肯尼斯·莱因哈特因为欺诈和证券欺诈,被判刑了24年,而这起丑闻也被称为是全球最大的企业丑闻。

事件发生的原因安然公司在炒作自己的收益方面使用了一系列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方法。

通过恶意财务操作,让公司业绩看起来更好,掩盖了真实的财务表现,引诱投资者买入安然股票。

案例过程安然公司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大幅膨胀了公司的财务业绩,达到了出人意料的高度。

在这场“狂欢节”中,许多人都受到了疯狂沉迷的吸引。

但最终,当这个“狂欢节”结束时,安然公司的腐败行为终于被揭露。

2001年,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正式曝光。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展开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尤为严重。

安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炒作了公司的收益数据,对其财务业绩进行了虚增。

同时,安然公司还用巧妙的手段掩盖了公司的债务问题。

这些违规做法让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一度持续上涨,并引来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实际上,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已经十分脆弱,企图为投资者留下一个美好的梦想。

但最终,这个梦想只是空欢喜一场而已。

因为这起财务丑闻,安然公司被迫在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

这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之一。

此后,安然公司进入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残骸清理过程,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1年。

虽然在这长达10年的时间里安然公司经历了重重的波折和挑战,但最终是得以复兴的,并在2019年由霍尼韦尔收购。

案例后果这场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不仅使数以万计人失去了工作,也深刻地诠释了投资者信任及监管机构的重要性。

安然公司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许多家庭及投资者几乎举步维艰。

2002年,美国政府对安然公司判了11位高管,其中包括前CEO肯尼斯·莱因哈特,最高刑期有24年。

而在此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也开始更加严格地监管并制定财务规则,以避免类似的分子在未来再次出现。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是美国能源和天然气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

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安然在财务造假和贪污的丑闻中涉及数十亿美元,引发了被称为“安然事件”的全球金融危机。

本文将从安然公司的经营模式、财务造假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经营模式安然公司采用的经营模式是“能源交易”模式,也就是商业能源市场交易。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商品作为交易品,并在交易中根据市场预期赚取差价。

安然通过各种合同来进行交易,其中包括像电力贸易、能源期货和互保协议等。

安然公司的经营模式成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公司成为了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也成了散户投资者眼中的“稳赚不亏”的公司。

2.财务造假虽然安然公司表现出色,但其股票价格的上涨归根到底是由于财务造假,尤其是对公司债权、债务的资产估值存在大量不合理的错误,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差,从而向安然借入大量资金,进而造成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恶化,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此外,安然公司高管为了追求业绩,利用各种手段造成公司财务造假,其中包括通过虚构收入和开放认证公司(SPV)等手段。

通过假账和虚构收入来掩盖公司运营所面临的现实危机,安然高管成功地排除了监管部门的审查和市场的质疑,促使股价持续上涨。

3.影响财务造假最终导致了安然公司的破产和全球金融风暴的爆发。

从2001年到2002年初,安然股价从高峰的90美元降至仅有0.26美元的底部,公司市值锐减,公司股票也被从纳斯达克股市退市。

这次事件不仅使得安然公司的员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蒙受了重大损失,也让美国的公共信任和对企业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而言,安然事件也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一个企业实行的必须是诚实和透明的经营方式,而不是欺骗和贪婪的盈利模式。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也是重要的,必须让员工知道公正和诚实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只会注定失败。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也被视为巴尔的摩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该事件曝露了一个庞大的财务舞弊网络,揭示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的背信弃义和道德沦丧。

1995年,安然公司由肯尼斯•雷和杰弗里•斯金斯创立,成为一家全球能源和化学品交易、咨询和审计公司。

然而,2001年底,安然公司僵局已定,陷入了信任危机。

该公司向投资者大肆宣传其财务表现和业务成果,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客户。

然而,真相却隐藏在公司高层管理层的伪装背后。

安然和它的高层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手段和会计操作,制造了一个虚假的财务状况。

他们大肆夸大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同时掩盖了巨额的负债和亏损。

这种欺骗性的财务报告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提高了股价,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安然高层管理层的核心成员之一是首席财务官安德鲁•费斯特,他是这一欺骗性计划的中心人物。

费斯特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虚假交易、伪造文件和隐瞒重要信息,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成功”的公司形象。

他还积极参与会计师事务所安然检测者的审计工作,通过向审计师们提供伪造的会计凭证和虚假的交易记录,使他们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

安然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股东举报,匿名举报信指控安然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舞弊和内幕交易。

此后,安然公司的内外部调查小组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2001年10月16日的一次公司董事会会议上公布了调查结果。

报告揭露了安然公司高层管理层制造的财务欺诈和金融不端行为,揭开了整个安然财务舞弊网络的面纱。

安然事件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安然公司的股价迅速暴跌,从2001年高峰时的90美元/股,跌至2002年最低点的0.67美元/股。

安然公司面临巨额的民事诉讼和刑事指控,最终导致了该公司的破产申请和解散。

安然事件的案例分析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这个案例揭示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层管理层道德伦理的关键作用。

安然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使用了许多复杂的交易结构和会计方法,这些方法使审计师很难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超高增长的阴暗秘密——制造概念吸引投资者,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巨额债务和风险却隐而不彰——一部财务报表操纵大全。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含3000多家关联企业。

这在美国巨型公司中并不鲜见。

促使安然崩溃原因的关键,在于安然与这些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信息披露上均出现极大问题。

——第一,安然关联企业及信托基金以安然的不动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向外发行流通性证券或债券。

但在这些复杂的合同关系中,通常包括一些在特定情况下安然必须以现金购回这些债券或证券的条款。

不幸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年以来延绵不绝的电力供应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震荡中,这些条款达到了“触发”的门槛,安然的现金情况于是急剧恶化。

——第二,安然将许多与关联企业签署的合同保为秘密,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

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完全丧失信心,投资者将安然股价推到低于1美元的水平。

这是受害者给施害者的惩罚,也是最终埋葬安然的主因。

——安然的扩张融资与企业结构策略、不同关联企业的目的以及最终安然破产的几个主要关联交易细节,值得仔细解析。

当能源市场管制解除之后面对市场剧变,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作为一家专业石油天然气传输和交易公司,安然与业内的大多数公司一样,有着较高的负债率。

正因为如此,这类公司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债务规模,因为债券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和穆迪会因此而调低该公司的评级。

这对有大量债务且依*未来发行债券融资的公司来说是极危险的,它将立即导致其借债成本迅速上升,许多时候甚至会直接导致出现现金流危机。

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例(普通屏)

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例(普通屏)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第4 页
恶意谎言的编织者:
• 财务总监:法斯都 • 行政总裁:斯基林 • 董事会主席:雷
美国安然 财务舞弊 案例剖析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第5 页
安然事件后,美国安然公司前 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接 受记者采访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美国安然 财务舞弊 案例剖析
第6 页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美国安然 财务舞弊 案例剖析
背景资料
Hale Waihona Puke 美国安然 财务舞弊 案例剖析
安然公司,成立于1930年,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 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 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 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名列《财富》杂志美国 500强企业第7位,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公司连续六年被《财 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 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使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 在几周内破产的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 丑闻。
④ 财务报表的问题
美国安然 财务舞弊 案例剖析
第三,安然公司自定会计条目。安然通过所谓的“特殊目的实体”(SPE) 等方式,增加了不记入资产负债表的交易业务;
第四,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在财务报表中不如 实反映负债。 安然背后有很多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
• 1986年到麦肯锡咨询公司工 作,被安然当时的总裁肯尼 斯·莱选中。
• 2006年10月23日,控告诈 骗及同谋诈骗罪成立,被判 24年零4个月的监禁。
审计对舞弊的考虑
第 10 页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注会06甲徐忆凡45游兆盈44安然公司简介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左右,市值约700亿美元。

但在2001年下半年,安然披露,它将招致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并且将重新报告它在1997、1998、1999、2000以及2001年前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以此改正以前报告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将安然的总体收入扩大了5.91亿美元。

这次重新报告的影响十分骇人,它使得安然股票价格下跌了91%。

不久以后,蒂纳基(Dynegy)公司对安然的收购以失败告终。

安然债券落入垃圾债券的地位而其股票价格也猛降至每股26美分。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2002年4月8日,MilbergWeiss在休斯顿地方法院对安然公司提出了合并集团诉讼。

为了其客户的利益,MilbergWeiss正试图为安然于1998年10月19日到2001年11月27日间公开募集的股份和债券的购买者寻求救济。

合并诉讼的原告以违反联邦证券法为由起诉了安然公司的某些管理人员和董事、公司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以及银行,原告诉称,这些被告卷入了大量的内部交易并在关于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出具虚假的有误导性的报告。

这些虚假的报告导致安然公司的股票以90.50美元的高价在证券市场卖出,被告们卖出了超过2000万股安然股票,共计约11.9亿美元。

安然公司的破产欺诈事件被揭露以后,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

这一案件涉及一大批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还将使教师、消防员和部分政府雇员的退休基金损失10亿美元以上。

而且还涉嫌勾结安达信会计师行(美国五大会计师行之一,有8.4万员工,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造假账。

是一件官商勾结、欺诈民众的大案。

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例普通屏

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例普通屏

高管受罚
安然公司的CEO和CFO等 高管因涉嫌财务舞弊而受 到法律制裁,面临长期监 禁和高额罚款。
声誉受损
安然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 损害,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对其失去信任,公司形象 难以挽回。
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监管加强
安然舞弊案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对企业的监管要求 。
内部交易和利益输送
安然公司与其关联方进行大量不公允的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 ,同时将债务和风险留在安然公司。
隐瞒关联关系
安然公司故意隐瞒其与关联方的关系,以避免监管机构的审查和外 界的质疑。
违规担保和抵押
安然公司为其关联方提供违规担保和抵押,增加了自身的风险和负债 。
案例三:安然公司的管理层道德风险
3
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应具备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公司应加强员 工培训和教育。
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任何外部干扰和影响。
加强审计机构的监管
监管机构应对审计机构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确保其独立性和专 业性。
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审计报告应客观、公正、准确,能够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
美国安然公司舞弊案例
目录 Contents
• 安然公司简介 • 安然公司舞弊事件概述 • 安然舞弊案的影响 • 安然舞弊案的教训与启示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安然公司简介
公司背景
成立时间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肯尼斯·雷和杰弗里·斯 基林创立。
总部地点
公司总部位,在能源和电信 行业拥有广泛业务。
为了应对安然舞弊案等跨国财务丑闻 ,国际社会加强了合作和监管协调, 推动全球投资者保护和证券市场监管 的改进和发展。

资本主义法律的案例(3篇)

资本主义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能源公司。

在2000年之前,安然公司一直是美国乃至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市值一度超过6000亿美元。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而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

此案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也对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案情简介1. 财务造假安然公司在2000年至2001年间,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会计手段,虚增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其中最典型的手段是“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s)的设立。

安然公司利用SPEs,将部分高风险资产和债务转移至外部实体,从而在财务报表上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

2. 欺诈行为安然公司不仅通过财务造假,还涉嫌与主要客户、供应商和分析师串谋,通过虚假交易、内幕交易等手段操纵市场,获取不正当利益。

3. 内部监管不力安然公司的内部监管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公司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导致问题愈演愈烈。

三、法律判决1.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200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安然公司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安然公司在2000年至2001年间,通过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虚增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SEC对安然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2. 美国司法部调查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安然公司涉嫌欺诈、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2004年,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及其前CEO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和前CFO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等13人提起公诉。

3. 判决结果- 安然公司被判处罚款5亿美元,并被迫解散;- 安然公司前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处24年监禁;- 安然公司前CFO安德鲁·法斯托被判处15年监禁;- 安然公司其他相关责任人也被判处不同程度的刑罚。

安然的案例

安然的案例

安然的案例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以能源交易为主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气和电力交易商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陷入了财务丑闻,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例之一。

安然公司财务丑闻的起因是公司采用了一种名为“特殊目的实体”的会计手段,通过将债务转让给特殊目的实体来抹平负债,从而提高公司的财务状况。

这种手段本身并不违法,但安然公司为了使这种手段更具伸缩性,大量使用了“离岸公司”来实施这一会计手腕。

这些“离岸公司”在实际上并没有进行真正的业务活动,仅仅以名义注册,以此来隐藏公司真实的账目和负债情况。

这样,安然公司的实际负债远远超过了公开披露的数据,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

安然公司的高管团队在财务丑闻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莱克和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承认,他们在公司账目中存在造假,蓄意隐瞒安然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此外,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也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责,未能发现和揭示安然公司的财务问题,使得这一财务丑闻能够长期存在。

这场财务丑闻对于安然公司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

在财务丑闻曝光后,安然公司面临巨额诉讼,股价一飞冲天地暴跌,最终在2001年12月破产。

同时,上千名安然公司的员工失去了工作,投资者损失惨重。

这场财务丑闻也对美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对企业治理和财务报告的广泛讨论和改革。

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是一场由几个因素共同造成的灾难。

首先,公司高层管理层的道德缺失和贪婪欲望导致了财务造假行为的进行。

其次,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充分发现和揭示安然公司的财务问题,未能履行应有的职责。

最后,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导致这场财务丑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场财务丑闻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企业应始终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不得以一己之利损害公司和投资者利益。

其次,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应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和审计,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计工作,发现和揭示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能源交易公司之一,1999年成立于休斯顿。

该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天然气、电力、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交易,并且在全球各地设有办事处和贸易中心。

然而,安然公司由于其涉及严重的财务欺诈和不当会计核算而著名,导致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是美国商业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也是至今为止最严重的企业会计丑闻之一。

这一事件揭示出了企业金融欺诈的系统性问题,并引发了对美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改革。

1990年代末,安然公司在公司领导人杰弗里·斯金克和安迪·法斯特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并成为市值最高的能源交易公司。

该公司通过采用一种称为特殊目的实体(SPE)的金融工具进行会计核算,将大量债务和亏损转移给这些实体,使其在财务报表中不可见。

这种做法使得安然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高,市值也随之飙升。

然而,安然公司的财务欺诈始于2001年,并最终导致了其破产。

一位名为谢林·沃森的高级副总裁揭露了公司的会计欺诈行为,并成为了该案的重要内部举报人。

根据沃森的披露,安然公司利用特殊目的实体进行虚增收入和资产负债表操作,隐瞒了巨额债务和亏损。

此外,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也涉嫌参与了会计造假行为。

安然公司的会计欺诈事件震惊了整个金融界和投资者群体。

该事件揭示了以前未曾见过的会计欺诈手段和规模,同时也引发了对企业治理和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怀疑。

安然公司的破产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和调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纷纷被指控并受到审判。

这一事件推动了美国立法机构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改革。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本斯-奥克斯利法案》,也被称为“安然法案”。

该法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透明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增强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公司的监管力度。

安然公司案例的教训是多方面的。

首先,安然公司的破产证明了财务欺诈的严重后果,不仅毁了该公司,还导致了大量投资者和员工的巨额损失。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X XXXXX
事件经过
2.3 彻底崩溃
2001年10月,Andersen向公众 承认了其与安然的勾结行为, 并辞去了安然的审计工作。几 天后,安然公司宣布破产
3
影响和后果
影响和后果
3.1 投资者损 失
由于财务欺诈,许多 投资者对安然的股票 和债券进行了大量投 资,但最终这些投资 都化为乌有。据统计 ,投资者在安然破产 中损失了约180亿美 元
7.1 保持独立性
会计师和审计师必须 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避免利益冲突。他们 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估 公司的财务状况,发 现并报告任何可能的 欺诈行为。此外,他 们不应该提供非审计 服务,以避免利益冲 突和影响其审计的公 正性
对会计师和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7.2 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师和审计师必须 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以便能够准 确地理解和评估公司 的财务报表和业务运 营。他们应该持续更 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会计和审计标准
对未来的启示
6.4 强化监管力度
对于防止类似的财务欺诈事件,强大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确保所有的公司都遵守 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同时也包括对违反这些法律和规定的公司进行严厉的惩罚。此外,监 管机构还应鼓励公司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个悲惨的案例,它提醒我们所有公司和个人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都不能忽视道德和法律的责任。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内部控制、提升审计 独立性、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以及强化监管力度来防止类似的财务欺诈事件再次发生
4
安然事件的意义和
教训
安然事件的意义和教训
4.1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是由美国电信公司Enron Corporation于1985年以能源交易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多元化公司。

凭借其复杂的金融和会计手段,安然在1990年代末成为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突然宣布破产,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被视为当时最大的企业丑闻之一。

这场危机暴露了安然公司存在的严重财务舞弊和管理失控问题。

安然事件的起因是公司高管利用复杂的特殊目的实体(SPV)结构和特殊的会计规则来隐瞒巨额债务和亏损。

通过与合作伙伴合并,利用SPV将资产和负债转移,使得公司报表上的负债减少,债务得以隐藏。

此外,公司还通过与银行签订不实交易和虚假的能源交易,捏造了大量的收入,以掩盖实际的亏损。

安然高管还利用内部信息给自己和亲近的人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巨额奖金和利润,导致公司运营不正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安然事件的爆发对公司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

同时,安然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信任危机。

此外,事件还引发了对企业治理、会计准则和监管体系的重新审视,促使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和改革措施,以加强对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问责。

从安然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

首先,公司高管不应以追求短期利益为导向,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忽视风险和伦理道德。

其次,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准确。

再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最后,投资者应加强对公司的尽职调查,提高自身风险意识,选择可靠的投资项目。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场严重的财务舞弊和管理失控导致的企业危机。

该事件揭示了安然公司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通过从中吸取教训,可以引起人们对企业治理、会计准则和监管机制的重视,加强对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问责,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破产事件中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达498亿美元的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突然向美国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安然公司可谓声名显赫,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8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位、“世界500强”第十六位,连续4年获得《财富》杂志授予的“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

这样一个能源巨人竟然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震动,其原因及影响更为令人深思。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

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作为一家区域性天然气管道经营商,其主业是维护和操作横跨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网络。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80年代末,随着美国政府对能源市场管制的解除,在价格波动给人们创造能源交易商机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能源消费商对控制能源价格风险的需求,这两种因素成为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勃兴的契机。

安然公司成功地抓住了这个机遇,随之转型为类似于美林、高盛那样的专门从事交易的公司,差别仅限于产品的不同。

另外,安然公司创造性地“运用”了金融衍生工具,使本来不能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或能源商品“流通”起来。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通过企业转型以及成功地引入金融衍生工具,安然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天然气、石油传输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

造成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很多,市场因素是最主要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安然在电力交易市场上的成功,使其野心越来越大,随后开始在国际电力市场上进行更大的冒险,并在欧洲、印度和拉丁美洲扩展电力能源业务。

但是,安然公司在建造和经营电站方面并不出色,在国际电力市场上的投资(特别是在印度的投资)几乎全面失败。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2篇)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能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天然气、电力、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

在20世纪90年代,安然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丑闻被曝光,最终导致公司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

二、事件经过1. 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安然公司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财务造假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关联交易:安然公司与多家关联公司进行交易,将这些公司的债务转移到自身账面上,从而虚增公司资产。

(2)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安然公司设立了一系列特殊目的实体,将不良资产和债务转移到这些实体,从而美化自身财务报表。

(3)虚拟交易:安然公司通过虚拟交易,将公司的亏损转移到其他公司,从而掩盖真实财务状况。

(4)虚构收入:安然公司虚构了一系列收入,将公司业绩虚报,误导投资者。

2. 事件爆发2001年,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丑闻被《华尔街日报》曝光。

报道指出,安然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严重问题,公司业绩被夸大。

随后,安然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3. 调查与处理(1)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介入调查:在事件爆发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

(2)安然公司破产: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3)相关责任人被处罚:在事件调查过程中,安然公司前CEO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和前CFO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被指控犯有欺诈、造假等罪名。

斯基林被判入狱24年,法斯托被判入狱10年。

三、事件影响1. 信任危机:安然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信任危机,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产生了怀疑。

2. 监管改革:安然事件促使美国政府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的监管。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篇一: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美国安然公司审计案例一、案件的起因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

它吸引了无数人羡慕的眼光,也寄托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

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2001 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

2001 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 亿美元,从安然公司走向毁灭的整个事件看,这次财务报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市场的强大压力下,2001 年11 日,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账:从1997 年到2001 年共虚报利润5.86 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

就在安然向美国证监会承认做假以后,又犯下了一次重大决策错误,同时遭受了一次收购失败的重大打击,最终导致崩塌。

2001 年11 日,安然在承认做假之际,预期美联储降息已近尾声,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随着利率的逐步上升,美国国债价格将持续下降,于是安然大量卖出其持有的将在两到三年内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欲通过杀跌国债,获取投机利润。

同时,由于2001 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安然还想利用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与下跌的石油价格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从11 月12 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一再下跌,安然在国债和原油市场上遭受双重损失。

就在同一时间,安然找到一家大的能源公司,希望通过兼并来摆脱困境。

这家能源公司叫迪诺基公司,总部也设在美国休斯敦, 2000 年在《财富》世界500 强排名中位于第139 位,是安然的主要竞争对手。

2001 年11 日,安然与迪诺基公司达成协议,迪诺基公司以换股方式用90 亿美元兼并安然公司,并承担130 亿美元的债务。

正在双方讨价还价时,由于市场传言和媒体压力,安然股价大跌,2001 安然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为由,向监管机构递交了停止收购的申请。

案例们

案例们

失败案例1:美国安然公司( Enron)为什么会出事儿在2002年,安然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当年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雇佣员工2万人,是美国《财言500强》中的第七大企业。

但就在2001年末,安然宣布第三季度录得6.4亿美元的亏损,美国证监会进行调查,发现安然以表外(投资舍伙)形式,隐瞒了5亿美元的债务,亦发现该公司在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5.8亿美元。

在此同时,安然的股价暴跌,由2001年初时的80美元跌至80美分。

同年12月,安然申请破产保护令,但在之前1 0个月内,公司却因为股票价格超过预期目标而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3.2亿美元的红利。

安然事件发生后,在对其分析调查时发观:安然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均采取不干预(“hands-off”)监控模式,没有时安然的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包括没有查问他们所采用“投资舍伙”的创新的会计方法。

事件发生之后,部分董事表示不太了解安然的财务状况,也不太了解他们的期货及期权的业务。

由于安然重视短期的业绩指标,管理层的薪酬亦与股票表现挂钩,这诱发了管理层利用创新的会计方法和做假,以赢取丰厚的奖金和红利。

虽然安然引用了非常先进的风险量化方法监控期货风险,但失败案例2:雷曼兄弟缘何破产?雷曼兄弟成立于18 5 0年,是全球主要的投资银行,其业务包括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和投资管理,服务于机构、企业、政府和具有高度价值的个人客户。

2005年,雷曼兄弟的成就被国《际金融评论》大奖所承认,同时被欧洲货币论坛2005年度“卓越大奖”评为“最佳投资银行”;2007年雷曼兄弟在《财富》杂志“最受欢迎证券公司”排名中位列第一;成为金融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并购交易的财务顾问:皇家苏格兰银行、Santander、Fortis组成的财团以980亿美元价格收购荷兰银行。

雷曼兄弟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终波逃过被次贷危机击溃的厄运。

雷曼兄弟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2008年2季度雷曼总资产为6394亿美元,而负债为61 32亿美元,净资产仅为262亿美元。

美国商业法律经典案例(3篇)

美国商业法律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安然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商业丑闻之一,也是商业法律领域的经典案例。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能源、商品和通信服务公司。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突然宣布破产,震惊了整个金融界。

随后,一系列的调查和诉讼揭示了安然公司涉嫌欺诈、操纵市场、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使得该公司成为商业丑闻的代表。

二、案件经过1. 欺诈行为安然公司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将公司的债务隐藏在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s)中。

这些SPEs与安然公司有密切关系,但对外却独立运作。

通过这种手段,安然公司夸大了公司的资产和盈利能力,误导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2. 操纵市场安然公司通过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人为地提高了公司的股价。

公司高管利用公司内部信息,通过买卖公司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从中获利。

此外,安然公司还通过向分析师提供利益,影响分析师对公司业绩的评估,进一步操纵市场。

3. 内部交易安然公司内部存在大量非法的内部交易行为。

公司高管、员工和股东利用公司内部信息,进行非法交易,从中获利。

这些交易涉及公司股票、债券、期权等多种金融产品。

4. 破产与调查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例。

随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公司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安然公司涉嫌欺诈、操纵市场、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

三、案件处理1. 刑事处罚安然公司多名高管被判处有期徒刑。

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肯·雷(Ken Lay)和前首席财务官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被判处24年和19年监禁。

此外,还有多名员工因涉嫌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

2. 民事赔偿安然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因欺诈、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向受害者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民事赔偿。

其中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

3. 修订法律安然事件引发了对美国商业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超高增长的阴暗秘密——制造概念吸引投资者,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巨额债务和风险却隐而不彰——一部财务报表操纵大全。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含3000多家关联企业。

这在美国巨型公司中并不鲜见。

促使安然崩溃原因的关键,在于安然与这些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信息披露上均出现极大问题。

——第一,安然关联企业及信托基金以安然的不动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向外发行流通性证券或债券。

但在这些复杂的合同关系中,通常包括一些在特定情况下安然必须以现金购回这些债券或证券的条款。

不幸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年以来延绵不绝的电力供应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震荡中,这些条款达到了“触发”的门槛,安然的现金情况于是急剧恶化。

——第二,安然将许多与关联企业签署的合同保为秘密,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

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完全丧失信心,投资者将安然股价推到低于1美元的水平。

这是受害者给施害者的惩罚,也是最终埋葬安然的主因。

——安然的扩张融资与企业结构策略、不同关联企业的目的以及最终安然破产的几个主要关联交易细节,值得仔细解析。

当能源市场管制解除之后面对市场剧变,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作为一家专业石油天然气传输和交易公司,安然与业内的大多数公司一样,有着较高的负债率。

正因为如此,这类公司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债务规模,因为债券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和穆迪会因此而调低该公司的评级。

这对有大量债务且依*未来发行债券融资的公司来说是极危险的,它将立即导致其借债成本迅速上升,许多时候甚至会直接导致出现现金流危机。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能源市场进行严格的价格和竞争地域监管。

尽管安然公司的负债率较高,由于公司受到能源管制政策的保护,利润相当稳定,它的债券一直属于“投资级”,是非常有信誉、低成本的债券。

债券投资者和评级公司认为,即使公司的经营环境恶化(如需求降低等),政府会允许安然对其占据垄断地位的地区能源提价,从而保证利润。

——从1985到198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开始进行解除监管的改革,不但放开价格管制,而且允许能源用户可以签订长期能源供应合同。

这些措施大大加剧了美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局面。

1989年,价格改革覆盖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盈利波动性的上升,安然的债券一度被降为“垃圾债券”。

——在市场剧变之际,安然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寻找业务增长点来扩大规模,并保持利润增长的稳定性?——如何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以巩固偿债能力?——如何寻找一个健康的财务杠杆率,既有利于融资需要,又能保持管理层对投资项目的稳定控制?——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

其进行扩张的手法和对关联企业的运用,随着安然倒闭,正逐步为人所知。

财务游戏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贬值。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作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安然旗下除了众多能源和宽带通信企业,还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安然提供所需的融资、套期保值或风险控制手段。

正是与这些关联企业的背后交易,使安然最后破产。

——最典型的案例是LJM资本管理公司(LJM Capital Management)。

这家安然关联企业由当时安然的财务总监安德鲁?法斯托牵头建立并自任总经理,主要业务是投资管理,LJM的名称即以其三个孩子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来,发行的基金包括LJM一号、LJM二号、LJM(开曼群岛)等,其中,规模最大的LJM二号基金的投资者包括第一波士顿、Wachovia(美国最大的地方商业银行之一)、通用电气和阿肯色州教师基金等信誉卓著的机构投资者。

这种合伙是在美国越来越流行的投资者联合进行投资的工具。

安然在LJM一号和LJM 二号基金中分别投入了1600万美元和3.94亿美元的资本。

——2000年中开始,安然最新重大项目宽带公司的前景日益暗淡,安然公司管理层甚为担心。

此时,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建议,要求关联企业LJM二号为其宽带业务等资产的价值提供担保。

于是,安然与LJM二号签订交换合同,条件为: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升值,LJM二号将分享溢价;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贬值,LJM二号必须弥补安然贬值部分;安然可以立即从LJM获得12亿美元现金,但如果LJM二号发生清偿危机,安然将打入价值为12亿美元现金或等值安然股票。

——安然并没有事先确定承诺发行股票的数量,而是保证所发行的股票价值等于12亿美元。

这里的风险是,如果安然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它将被迫发行更多数量的股票来凑足相应的价值,更加稀释原有股东的股票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

由于安然股票跟宽带资产的价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其结果是,如果未来这部分资产价值继续下跌,安然股价受到压力时,因这种担保导致的股票稀释反而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安然投资者的风险陡然加大。

——这一潜在风险,直到安然崩溃,从未公开披露。

——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价值减少。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做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

——这些支付使LJM二号本身的资金陷于枯竭。

按照上述协议,安然必须发行价值12亿美元的股票充实LJM二号的资金。

不幸的是,安然股价也在直线下跌,到2001第三季度已跌至40美元以下。

安然决定不实施新股发售计划,于是只好依*出售资产套现,赎回LJM二号中其它投资者的投资,使LJM二号成了安然的全资子公司。

这样一来,安然原来没有合并进财务报表的亏损,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财务报表时,称为了中断与“某一关联企业”的财务合约而出现1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用,同时也从“股东权益”(shareholder equity)项下扣除12亿美元。

这12亿美元是履行与LJM的责任。

此消息引起激烈的市场反应,也是安然下沉的开始。

——安然与LJM的这类关联交易,本身并不一定违法。

从美国近年的实践中看,工业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合约来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已成常见行为。

这类保险型的合同其实是一种金融工具,基金投资者可从安然的资产升值中得利,但也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种“互换”也使安然得以“熨平”自己的盈利波动,使之不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从而不轻易令华尔街“失望”。

由于LJM中安然的股份不足以引发合并报表,安然及其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都声称其行为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但是,即使对这些“衍生工具合同”的风险披露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安然也是明显利用了会计上的漏洞,把风险隐藏在背后。

安然在实质上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审计师应当据此要求合并或拒绝签署报表。

藏起来的债务安然称发现了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

但实际上,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于被隐藏起来的债务。

——为了扩张企业,安然需要大量融资,但又不想增发股票或直接发行更多负债,以免摊薄股权或降低债信评级。

在许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安然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利用关联企业来隐藏债务。

——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虽然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仍然无须合并其报表,所以,虽然在实质上控制了所设立的子公司和投资项目,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反映出来。

——安然利用的另一种手段是“信托基金”。

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分别称为“马林”(Marlin)和“鱼鹰”(Whitewing)。

在“马林”中,安然将自己在英国和其它地方的水厂资产剥离给基金,让后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

信托基金通过发债融来的资金进入安然,安然却无须将这些债务计入公司报表内(因这是用水厂资产“换来的”)。

但是,安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用股票或现金赎回“信托基金”。

安然的如意算盘是在“信托”存续期内尽量使相应的资产增值,在信托赎回时出售该资产来支付债券。

但不幸的是,安然的英国业务并没有升值,当“马林”信托基金的赎回期在2001年7月来临时,安然须用可转换优先股或现金来补充。

——安然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马林二号”信托基金,将最终的赎回期限拖延到2003年。

“马林二号”基金的负债为10亿美元。

安然宣称,即使出售信托基金所持有的水厂资产的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安然还可出售公司的其他资产(如波特兰电力公司等)来补充。

但是,如果安然公开披露此信息的话,债信评级公司一定会据此重新考虑对安然的债信评级,因为这部分资产等于已抵押给了信托基金,已不能用于安然本身的债务清偿。

——“鱼鹰”信托基金以同样方式发行了24亿美元的债券,作为抵押的资产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气传输系统、为欧洲电站设计的涡*机组、在欧洲各电厂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资产。

如果这些项目最终的价值超过了负债的金额,安然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

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没有反映,这些“额外”的盈利很可能给人们一种假象:安然用了很少的资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按照信托条款,安然在两个条款同时满足时,必须立即以现金清偿基金债券。

第一,安然股价低于一定的“门槛”(对于“鱼鹰”是59.78美元,对于“马林二号”是34.13美元);第二,安然的信用评级被降至“投资”级以下。

——到2001年10月底,安然股价早已低于30美元,第一个条件已满足,现在的问题仅是第二个条件是否会被触发。

一旦触发,安然必须提前解散信托基金并偿还相应债务。

——11月8日,安然宣布在1997到2000年间由关联交易共虚报了5.52亿美元的盈利,其股票剧跌至10美元以下。

由于急缺现金,安然开始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gy Inc.)开始兼并谈判。

次日德能公司宣布收购安然。

到了11月28日,安然不得不宣布一周内将有6亿美元的欠款到期。

当天,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债券连降六级为“垃圾债”。

清偿基金债券的第二个条件满足,安然必须解散“马林二号”和“鱼鹰”信托基金、偿还共34亿美元债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