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 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3版)学习辅导书-第三编【圣才出品】
第三编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政策1.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的功能?答:(1)社会保障的含义在美国,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在英国,社会保障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并辅之以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福利性社会服务制度体系。
(2)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在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①保障基本需求的功能养老保险的出现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工伤和失业保险为市场经济中的广大劳动者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救助保障了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福利在慈幼安老、助残帮困、便民利民等方面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会保障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网。
②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消除或缓解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风险,使大多数人能够安居乐业,少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或减震器。
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解除劳动者对未来风险的后顾之忧而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能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金融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b.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为社会成员的安全和福利提供制度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生活的良性循环,为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健康运转和协调发展也提供了保证。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促使遭受不幸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政治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背后具有深刻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基础,它是各党派、各利益集团和各种价值观念较量的结果,也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Introduction of Social Polic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分:2 学分学时:32 学时,其中讲课: 32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社会学,社会保障学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教材:《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关信平主编,2009年版开课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分支,掌握分析和评估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初步对社会政策制定与效果进行评估,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内在社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制度建设。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导论(4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2)熟悉社会政策实践的发展历史;(3)熟悉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脉络;(4)理解社会政策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5)了解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6)了解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
2、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3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的主体;(2)熟悉社会政策的对象;(3)理解社会政策的资源以及运行机制;(4)了解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5)了解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
3、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2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2)熟悉社会政策决策模式;(3)熟悉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主要因素;(4)理解社会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环节。
4、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3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实施过程;(2)熟悉社会政策管理的组织模式;(3)理解社会政策评估以及变动;(4)了解社会服务的关系体制;(5)初步了解社会福利运行中的漏洞问题。
5、社会政策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分析(4学时)(1)掌握社会政策中的主要价值争议;(2)熟悉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类型;(3)了解价值关联对社会政策的重要性;(4)了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对社会政策的影响;(5)了解社会政策议题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体现。
关信平 社会政策概论 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一、政策(一)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二)政策概念的定义1、多元视角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1、什么是制度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
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1、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1)社会政策的主体2)社会政策的对象3)社会政策的资源4)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2、社会政策的主体有哪些,社会政策主体在政策行动中扮演什么角色?(简答)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社会政策行动或提供相关服务的行动者,主要有政府、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
其中,政府是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主要的部分。
社会政策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首先是为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社会政策行动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共行动,除了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之外,还需要由特定的机构来承担组织的任务,包括制定政策法规、调动各种资源、协调各方行动等等。
3)资源提供者。
社会政策行动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社会政策的资源从总体上看来的全社会,但在具体的社会政策行动过程中,需要社会中各类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政策行动提供各种资源。
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所有在社会政策框架内,以各种方式参与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担任了社会政策行动主体的任务。
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
1)责任层次。
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责任的大小是不同的,并由此在各个国家和各个不同的时期中形成不同的主体责任模式。
例如,社会福利中的“制度模式”和“剩余模式”。
制度模式体现的是以政府为主的责任模式,剩余模式则体现的是其他主体为主的责任模式。
2)角色层次。
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按其所担当角色的重要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角色层次。
其中,最高的角色层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总责任者,其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资源提供者,最主要的是经费提供者,最后是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者。
3)公共行政层次。
从公共行政体系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包括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等层次的梯次结构。
在公共行政层次上的责任划分有两种相反的原则,一种是“低层次责任原则”,另一种是“高层次责任原则”,低层次责任原则要求在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行动中首先由较低层次的机构负责,只有当低层次机构确实无法满足需要时,较高层次的组织才介入。
社会政策课程讲义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政策讲义内容第一编导论: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与公共政策一、政策1、含义:国家、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各种行动的总和。
2、基本特征:①制度化的行动体系:政策行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体系,由特定组织发起和实施的行动②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达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规范和引导的作用③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④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3、政策(动态行动体系)与制度(规范体系及相对应结构和物质条件)比较(略P5)二、公共政策(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之一)1、含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2、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①公共性(最突出):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包括主体、对象、目标和过程的公共性②权威性:政策制定中由公共权威组织制定、实施中的有效执行③价值性:政策行动的价值有限性决定走向④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关注于群体利益分化的矛盾焦点3、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意义a基本目标:为了维护社会中公众的共同利益而不是特定的组织或个人的利益b总目标:以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最基本出发点,在政策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到社会中各个群体的利益差异,尽可能地兼顾和协调各群体的利益(最关键是要努力坚持其公共性原则,最大努力符合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①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②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关照原则和补偿原则)③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④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⑤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实质1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2、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区别于“包揽”)——即针对现有经济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不足而采取行动(市场失灵时、组织和协调、调动群体参与)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1、社会保障政策(最基本、重要):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收入维持”计划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8、其他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1、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非商业化方式、有公共资金支持)2、社会保护: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①预防性:基本权利、增能;②治疗性:补偿、社会关照)3、社会行政: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关键性作用)第三节社会政策的法规体系(略)第二章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a贝弗里奇报告b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英国(贝弗里奇)、美国(《社会保障法案》)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a影响:将福利国家作为所谓战后政治共识的主要政纲来维持和发展、受到新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者批评、经济方面冲击b调整与福利改革:撒切尔——社会保障待遇、税收措施等第二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变一、拉丁美洲(智利)1、率先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和管理。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包括威斯敏斯特体系、社会正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2)社会政策的类型(3)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讨论:分析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策问题。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二、第二章: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与发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掌握我国不期的社会政策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 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2)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与转变(3)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
(2)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不期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我国社会政策历史发展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我国社会政策的特点和转变。
三、第三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与方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包括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2)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案例研究。
2. 教学内容(1)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2)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基本过程。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社会政策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分析。
4. 教学资源(1)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基本过程的理解。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PPT学习教案
第2页/共21页
一、社会政策方案的实施细则
2、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
(1)受益者资格及认定方式: 标准:定性或定量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套程序来审查申报者的资格
(2)对收益标准的具体规定(如医疗与失业) (3)对受益者及相关机构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 (4)配套政策的设计和运行
意义:保障政策实施、预防降低政策负面影响、解决新 老政策衔接问题
(2)政府方面的原因 政府社会目标的改变导致 政治领导人/政府机构负责人
(3)社会原因: 社会各界(政策对象/利益群体/普通公众/专家学者等
)对政策的支持或反对意见
---
第19页/共21页
二、社会政策的变动
2、变动的方式 (1)社会政策的修订:在不改变基本的政策框架的情 况下只采取一些技术性的调整而解决遇到的问题。 (2)社会政策的改革:对一项社会政策的目标、基本 框架或社会政策体系作出带有根本性的改变。 (3)社会政策的终止:发现下列情况之一,就要终止 政策已经完成了使命
第4页/共21页
三、社会政策的宣传
1、宣传的意义 获取认同与支持 明确并主动承担责任 告知申请条件 增加政策透明度,便于监督
2、作人 员或专家解读;印发政策手册;网络展示 角度:以政策和机构为中心的宣传;从服务对象(受 益者)角度进行宣传
---
第16页/共21页
一、社会政策评估
3、评估标准 (1)行动标准、收效标准和效率标准 行动标准:政策行动进展情况的标准,已经投入的资金和 采取的行动,是否达到预先的计划 收效标准:政策行动的收效大小和质量标准,已采取的行 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收效,预期目标 效率标准:对政策投入产出率高低的评判。付所得税/教 育券
---
第3页/共21页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 使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制定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政策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1.1 社会政策的概念1.2 社会政策的功能2. 社会政策的类型2.1 收入政策2.2 福利政策2.3 就业政策2.4 教育政策3. 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3.1 公平与正义3.2 效率与公平3.3 普遍性与特殊性4.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4.1 问题识别4.2 政策方案设计4.3 政策制定与实施4.4 政策评估与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类型、基本原则和制定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社会政策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政策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社会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政策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 课件:教师自制的PPT课件3. 案例材料:与社会政策相关的案例文件和资料4. 网络资源:相关社会政策网站和数据库六、教学内容5. 社会政策的实施与评估5.1 社会政策的实施机制5.2 社会政策的评估方法5.3 社会政策的监测与监督6. 社会政策的效果分析6.1 社会政策的目标群体6.2 社会政策的影响分析6.3 社会政策的成效评价七、我国社会政策体系7.1 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7.2 我国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7.3 我国社会政策的现状与挑战八、国际社会政策比较8.1 西方国家社会政策的特点8.2 发展中国家社会政策的选择8.3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九、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9.1 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9.2 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9.3 社会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回顾10.2 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10.3 学生对社会政策的认识与建议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政策的实施与评估、效果分析、我国社会政策体系、国际社会政策比较和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3版)学习辅导书-第一~二编【圣才出品】
第一编导论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发展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答:政策、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的概念分别为:(1)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这一定义包括了三层含义:①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②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③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2)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其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及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等基本性质。
(3)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其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2.在当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有哪些基本的特点?答:在当代社会中公共政策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其政策行动的公共性。
“公共性”,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具体体现在政策主体的公共性、政策对象的公共性、政策目标的公共性和政策过程的公共性。
(2)权威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政策制定中的权威性,即公共政策要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②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即公共政策一旦做出,就必须得到有效的执行。
公共政策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在政策主体的管辖范围内,所有有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都应该遵循其行事。
(3)价值性公共政策的价值性是指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①公共政策致力于实现一些人类所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制定和实施的某些公共政策有时能够得到社会中各个群体的一致欢迎,具有社会一致性的一面。
(完整版)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课纲领课程编码: 0502106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一、课程说明1.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2.合用专业及课程性质必修:社会工作专业3.课程目的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准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必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纳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例、举措、方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推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经过有效的讲堂教课,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拥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剖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学分与学时学分为 2. 学时为 405.建议先修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局势与政策6.介绍教材或参照书目介绍教材:《社会政策概论》 . 关信平主编 . 高等教育第一版社 .2009 年参照书目:《社会政策导论》. 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版社.2004 年7.教课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教课中采纳的教课方法包含理论讲解、事例剖析、讲堂议论、社会检查等方法,不只要着重讲堂讲解,并且要着重理论与实践亲密联合,确实做到学致使用。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开教课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换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踊跃性和主动性,提升教课质量,实现教课目标。
8.查核及成绩评定查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 1)平常成绩占 30% ,形式有:考勤、讲堂议论、课后作业、社会检查报告、平常测试等。
( 2)考试成绩占 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课外自学要求(1)依据授课教师开列的有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依照授课教师的部署达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检查,并准时提交检查报告。
二、课程教课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社会政策概括基本内容: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观点与特色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二、社会政策的特色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四、社会政策与法例第二节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一、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二、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第三节社会政策的目标、功能和基来源则一、社会政策的目标二、社会政策的功能三、社会政策的基来源则第四节社会政策的系统与内容一、社会政策的法例系统二、社会政策的行政系统三、社会政策的内容系统第五节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及今世的发展趋向一、外国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及今世趋向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三、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向基本要求:(1)掌握社会政策的观点、特色、目标、功能和基来源则。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圣才出品】⼗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政策11.1复习笔记⼀、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1.经济全球化及其与社会政策的关系(1)“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体可分为三个重要层⾯,即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化全球化。
其中,经济全球化是最主要的。
全球化指的是使世界各地⽇渐融为⼀体的进程。
(2)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有四种主要视⾓:①随着资本主义占据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全球化会导致社会政策的倒退;②全球化作为⼀种外⽣性的⼒量,对各国的社会政策影响不⼤;③全球化对福利国家产⽣了影响,但其影响和作⽤却受到了各国政治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制约;④福利国家带来了全球化,同时,也限制了全球化的未来⾛向。
2.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策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1)经济全球化限制了民族国家的社会政策权能,迫使民族国家的社会政策进⾏调整。
在“福利国家危机”压⼒下,从70年代末开始许多发达国家不得不对其福利国家的社⼗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会政策进⾏改⾰。
各国推⾏的社会政策改⾰,呈现出以下共同特征:①改⾰社会保障制度;②改⾰社会服务的提供⽅式;③国家社会政策的选择空间受到外部⼒量的影响。
(2)传统上局限于民族国家内部的社会政策“超国家化”(supranationalization)或“社会政策的全球化”。
①其诱因有三:冷战的终结,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全球资本主义⾃我调节的需要。
②社会政策的超国家化,表现为三个⽅⾯:a.⼀是全球社会调控,即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保护和福利⽬标⽽对贸易条件和公司的运作进⾏管理;b.⼆是国与国之间的再分配(如欧盟的结构基⾦);c.三是超国家层⾯的社会福利供给(Deacon,1997)。
⼆、国际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作⽤1.国际组织影响社会政策的⽅式(1)国际组织影响各国的社会政策的主要⽅式有:①拟定接受财政援助的社会政策条件;②在政府之间对资源进⾏再分配;③制定与社会政策相关的公约;④就社会政策议题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持等。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3版)学习辅导书-第三编【圣才出品】
第三编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政策1.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的功能?答:(1)社会保障的含义在美国,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在英国,社会保障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并辅之以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福利性社会服务制度体系。
(2)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在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①保障基本需求的功能养老保险的出现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工伤和失业保险为市场经济中的广大劳动者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救助保障了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福利在慈幼安老、助残帮困、便民利民等方面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会保障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网。
②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消除或缓解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风险,使大多数人能够安居乐业,少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或减震器。
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解除劳动者对未来风险的后顾之忧而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能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金融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b.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为社会成员的安全和福利提供制度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生活的良性循环,为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健康运转和协调发展也提供了保证。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促使遭受不幸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政治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背后具有深刻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基础,它是各党派、各利益集团和各种价值观念较量的结果,也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2. 使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制定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政策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社会政策的概念社会政策的功能社会政策的类型2. 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公平与正义效率与效能普遍性与特殊性动态性与静态性3. 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问题识别与政策议程设置政策方案的规划与评估政策立法与实施政策评估与监控4. 我国社会政策体系我国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我国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我国社会政策的现状与挑战5. 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政策特点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社会政策的差异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类型、基本原则、制定过程、我国社会政策体系和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政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政策的具体运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政策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政策模拟:模拟社会政策制定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2. 课件:PowerPoint 课件3. 案例资料:相关社会政策案例及其分析4. 视频资料:关于社会政策的视频素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政策模拟等环节的表现。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3. 实践报告:针对某个社会政策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第1-4课时:讲解社会政策的定义与功能第5-8课时:讲解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第9-12课时:讲解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第13-16课时:讲解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第17-20课时:讲解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第21-24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第25-28课时:小组讨论与社会政策模拟第29-32课时:教学总结与考试准备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政策的定义、功能、类型、基本原则、制定过程。
南开大学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全套课件(推荐完整)
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本章要点 •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
展 • 我国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 • 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 • 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 (1)内容 • a. 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 • b.根据贫民的类型,分类施助 • - 有劳动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 • - 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
•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自愿保险
• (5)社会保险的六大原则:
•
- 普遍全面(comprehensive, persons and needs),
•
- 均等给付(flat-rate benefit)
•
- 均等缴费(flat-rate contribution)
•
- 待遇水平够用(adequacy of benefit, in amount and time)
第一章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 (2)权威性,表现为: • a. 政策由具有公共权威的组织来制定; • b. 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如,令行禁止) • (3)价值性(轻重缓急) •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 a.有时能实现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 • b. 往往是群体间利益矛盾的缩影
第一章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 -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全国建立
• - 农村五保制度,2006年修订《农村五保供养条例》
• - 专项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
• - 应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2003
社会政策基本原理7政治与社会分析 社会政策概论 教学课件
公民社会理论是二战之后政治理论上新兴的关于社 会组织的思想,主要强调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 会组织形态对于公民权利和政治多样化的积极作用, 社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借用了公民社会的理论基 础,今天的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政策的执行上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则是纯粹拒绝男性的价值和父权制,可以 说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是以“母权制”为发展方向
2、社会分层与社会政策
影响社 会政策 的社会 分层状 况
贫富分化:严重的贫富分化带来社会分裂,破 坏不同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共存,也促成减少分 化的政策出台。
分层结构的定型从阶层的角度为社会政策确定 了社会基础,分层结构决定了社会政策的走向
民主化把民间的诉求转化为法律,为社会政策的形成和 执行提供了广泛的法理基础。
民主化和社会政策可以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社会政策也是通过政治体制来界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 一种手段,政治体制不同,对权利和义务的要求也不 同。
现代政治体制下,国民权利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 起点,各国通过对公民权利的不同阐释,构建出不 同的政策体系,维护权利始终是各种政策体系的基 本价值追求。
1、社会学理论对社会政策的解释
功能主义从社会政策对于社会体系的作用出发,解释社会 政策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比如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 合 冲突论则把社会政策视为群体冲突的结果,是冲突各方为 了缓和冲突而进行的利益妥协
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社会政策的起 源和作用进行了阐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公民社会思想的兴起并不等于国家作用的降低,在当 今社会,即使有发达的民间组织的存在,国家仍然在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居于核心位置,尤其是现代 福利制度赋予了国家很多的权力,社会组织也需要从 国家那里获得行动合法性,因此小政府大社会并不是 未来的趋势,将来社会政策所处的外部环境将是大政 府大社会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 知识要点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知识要点政策: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事务。
(2)权威性:一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权威性;二是政策实施中的权威性(3)价值性:公共政策反映了政府的价值目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则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主观偏好为基础而做出的主观判断。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制定和实施的某些公共政策能够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走向往往与某些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是政府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实施强制性的利益分配。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一)区别1、二者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2、二者增进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同3、决定二者的大前提不同。
公共政策:通过科学方法来制定公共政策。
但是社会政策的产生和形成经常是由于提出它们的人的信仰体系或价值观念。
(二)共同点(形成过程中的)1、一项具体的政策的确定往往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2、确定下来的政策的设计、执行都应该主要以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主,以此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
(三)二者之间不确定的界限。
原因之一就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不确定我国社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特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政策文件需要: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第十三章 社会政策
经济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案第十三章社会政策课程名称:社会学授课导师:毕天云职称:教授备课教案第一节社会政策概述一、社会政策的涵义(一)政策概念1.政策的词源和词义①在古代汉语中,“政”和“策”两个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含义也不同,以后发展而合称为“政策”。
根据我国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解释,“政者,正也”,《释名》注:“政者,正也,下取所正也。
”以后著沿袭其义,如《左传·桓公二年》称:“政以正民。
”《周礼·天宫》云:“建邦之六典,四日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
”这里的“政”都有规范、控制的含义,也即管理国家事务,控制社会,治理民众的意思。
“策”字在古汉语中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规范性文件的意思,如《释名》称:“策书教令以上,所有驱策诸下也。
”二是计谋、策划的意思,《吕世春秋·简选》云:“策,谋求也。
”综上所述,在古代汉语中“政”和“策”二字都具有规范、规定的含义。
总体而言,“政”或“策”就是治理国家或社会,规范民众的谋略或规定。
在英语中,“政策”(policy)一词是随着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而由政治(politic)演化而来的,具有“政治”、“策略”、“谋略”、“权谋”等含义,指政党和政府为实现特定任务所采取的行动。
据考证,汉语中的“政策”一词源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日本与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将英文中的“policy”译为“政策”,后来随中日文化交流传入中国。
2.政策的基本含义在现代社会中,“政策”一词是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
但是,人们对“政策”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
在政策科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对政策的界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我们认为,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行动方案的总合。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是政策体系中影响最大的主体。
第二,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一、政策(一)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二)政策概念的定义1、多元视角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1、什么是制度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
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相通之处:(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1)制度主要是指一套既定的规则、结构和行为规范,而政策则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在一个领域中的行动体系。
制度概念是从静态的视角,而政策概念则主要是从动态的视角去反应一个领域的状况。
(2)二者中虽然都包含有规范的要素,但制度概念所包含的规范要素主要是一种客观的、既定的规范体系,而政策概念中的规范要素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制定和实施规范的行动。
(3)从产生方法上看,制度既可以是自上而下规定的,也可以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自然形成的;而政策则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和实施的。
二、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1、W.威尔逊(Woodrow Wilson )认为公共政策是具有立法权的政治家制定出来的由公共行政人员所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与亚伯拉罕·卡普兰(Abraham Kaplan)认为:“公共政策是具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4、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作为或不作为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5、詹姆斯·安德森(James E. Anderson)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6、卡尔·弗里德里奇(Carl J. Friedrich)认为:“公共政策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
”7、拉雷·N·格斯顿(Larry N. Geston)认为:公共政策是“由那些掌握或影响官方政府职能的人们所作的基本决策、承担的义务与其行为的结合。
在多数情况下,这些组合由那些要求变化者、决策者和受到该政策影响的人们之间相互的作用而产生。
由合法当局作出的决定——最为普遍的是一个或多个政府办公室——为了回应政府外部和内部的人的压力,被迫重新做出合理的决定。
”8、伍启元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对公私行动所采取的指引。
”9、王耀才等认为:“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或者执政党制定并付诸实施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具有权威性的行动准则。
”10、胡宁生认为:“所谓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的和连续的抉择以及具体实施产生效果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的公私行为、价值、规范所作出的有选择性的约束与指引,它通常是通过法令、条例、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等形式表达出来的。
”11、关信平: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要素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是由相互联系的诸要素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系统。
主要包括:公共政策主体(Subject)、公共政策目标(Goal)、公共政策客体(Object)、公共政策资源(Resource)、公共政策形式(Form)等。
1、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周期中进行能动活动的组织和人员,这些人包括参加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从政治体制内外关系来区分,公共政策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和社会非法权主体。
(1)国家公共法权主体即国家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指的是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执行和评估公共政策的机构与个人。
主要有立法机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和执政党。
(2)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是指由法律认可和保护的,可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但不具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社会行为主体。
主要指见诸于公众的利益集团、参政党以及作为个体的公民。
(3)社会非法权主体是指那些其宗旨并不在于参与制定政策,但却拥有能力在需要时能直接地和强有力地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行为主体,主要有不见诸于公众的利益集团、新闻媒体等。
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和社会非法权主体,都是政治体制外的公共政策行为主体。
2.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它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这种政策客体就是作为政策问题的社会公共问题。
它的第二个层面是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主要是处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的政策的行为准则所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一般称为公共政策的标的群体或目标团体。
第三个层面是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3 .公共政策的目标公共政策是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而作出的对社会公私行为的约束与指引,因此,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具有强烈的“目标取向”的。
从根本上说,公共政策是一项政治措施,是社会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
因而,制定、执行、评估政策的总体目标就是要保持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正、民主、和谐的发展。
从具体的公共政策来说,其目标是为了解决已经客观存在并对正常社会构成威胁的各种公共问题,协调平衡公众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4.公共政策的资源(R)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运用一定的资源进行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的资源是公共政策运行中可以获得并加以利用的各种支持和条件。
充足的可靠的政策资源是政策正常运用的基础。
公共政策资源通常分为费用、人力、信息、权威等几大类别。
5.公共政策的形式(F)公共政策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形式有三类,第一类形式是实现政策的手段。
第二类形式是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路线、战略、方针、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等。
第三类形式是其文字形式,主要有:指示、纪要,决定、条例,章程、计划、批复、工作报告等。
6.公共政策的运行环境公共政策自身的各种要素,依据一定的关系与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公共政策内部的各种结构,这些结构又有机结合为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系统与外部的环境产生相互作用。
外部的政策环境决定着政策系统内部的结构方式、状态与规模,而政策系统又对外部环境起着作用,改变着环境,塑造着环境。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1、公共性所谓公共性,即公共政策是面向社会公众,与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有关的政策,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事务。
公共性的表现:政策主体的公共性;政策对象的公共性;政策目标的公共性;政策过程的公共性。
2、权威性和合法性政策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来自于制定主体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3、价值性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是指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做出判断,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决定公共政策的走向。
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则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主观偏好为基础而做出的主观判断。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四)公共政策的层次与领域1、层次基层社区地方性公共政策体系全国性公共政策体系国际性、区域性及全球性公共政策体系2、主要领域公共政策是由各种具体的政策体系组成的。
《公共政策》将公共政策分为如下四大类别:1、经济政策:包括财政、货币、产业、外贸、经济特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
2、政治政策:包括社会团体、外交、国防等政策。
3、社会政策: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环境、人口、扶贫、社会保障等政策。
4、科教文卫政策:文化、体育和卫生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等。
五、公共政策的目标与意义(一)两大理论流派功能主义冲突学派(二)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利益综合性原则、利益分配原则、利益选择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利益普遍原则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社会政策的定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一个领域。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1、从概念上看,社会政策中的“社会”一词是取其狭义的用法2、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
3、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一定范围内的公共权威机构制定的使个人或家庭可以在市场之外以非等价交换的社会供给方式得到可以直接支配或使用的资源,以满足社会性地认识到的个人需求,增进公民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