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单元综述
本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取景、写生以及为校园环境创设雕塑、完成校园规划草图和模型的制作,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相关环境、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本单元由二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描绘我们的校园》、《设计我们的校园》。从初中生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乐于观察、表现自己的校园和校园生活。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分别有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取景与构图、立体构成方法等。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共2课教学内容,可用5课时完成。其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3课时。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对校园及校园生活的感受和喜爱,运用线描写生的画法描绘校园,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教材呈现了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与取景构图范例。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有什么作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来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物的透视现象。结合室外校园场景、室内石膏立方体写生,以及挂图或图片的欣赏,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3.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4.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2.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取舍。
3.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欣赏校园景观,或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风光图片,结合实景或作品分析讲解: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消失。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失点。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
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左右的两点消失。学习透视可以让我们把物体画的更加立体、真实,体现景物的空间感。按照构图、透视原理,进行适当取舍,画一张校园线描写生画。我们一般把景物分成3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和中景是画面的主要景物,远景一般为次要景物。可以把景物进行适当取舍,不用把所有景物全画进去,强调突出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特点。
设置活动一:让学生分别做仰视、俯视、平视的动作,并让学生沟通看到景物角度的差异,当我们站着建筑物前仰视时,看到的景物显得更加高大,当我们俯视时,看到地面的景物更多更宽阔。不同的视角,所取景物不同。由此讲解三个名词,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心点:画者中央视线与画面垂直的相交点,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设置活动二:用双手做取景框取景。构图时,一般把景物的主体部分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交互线上;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校园风景速写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选择
第一课时(活动一、活动二)
教学选择(一)
1.图片导入,欣赏不同的校园环境。
2.提出问题,怎样表现校园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分析校园风景图片的构成因素,讲解透视。
3.结合分析具体作品,理解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4.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的作用体现。
5.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总结。
教学选择(二)
1.教师提问导入,请学生描述自己学校的相关场景与建筑。
2.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实地观察。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独特的角度,并将利于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环境拍摄下来。
3.分组欣赏学生拍摄的校园环境作品,小组间相互评述,发现校园环境的不同角度体现出的美感,增进对学校的情感。
4.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第二课时(活动三)
教学选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