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教案设计
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一课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课题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二、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取景、构图、透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发现校园中的美景,了解构图、透视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写生初步掌握。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校园美景的观察与写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取景、构图、透视的基本知识,完成一副校园小景写生。
2、难点:写生过程中,取景、构图、透视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老师: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铅笔、签字笔、直尺、复印纸);2、学生:绘画工具(铅笔、签字笔、直尺、复印纸)。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写生作品,让学生猜是画的哪里。
提问1:这张作品是写生,大家猜画的是哪个建筑?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入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1、构图的重要性对比法,老师展示校园里,几个小景/建筑物,不同角度的照片。
提问1:大家觉得这几张学校的大门/主教学楼/图书馆/花园,哪张照片最好看?为什么?老师小结:这张照片主体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让主体看起来更加突出,感觉更好,这就是构图。
2、什么是透视对比法,老师展示校园里,几个小景/建筑物,不同角度的照片。
提问1:大家看看这几张学校的大门/主教学楼/图书馆/花园,有什么不一样?提问2:为什么有的部分被挡住了?提问3:为什么同一个建筑,有的部分大有的部分小?老师小结:这张照片里,拍摄的角度不同,主体呈现的部分就不一样,近大远小,这就是透视。
3、透视基本知识:视平线、焦点透视、二点透视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一下各个画面里的透视线,讲解视平线、焦点透视、二点透视的知识。
4、取景对比法,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组校园里,几个小景/建筑物的照片和不同取景的速写作品。
提问1:大家看看这组学校的大门/主教学楼/图书馆/花园,照片和写生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提问2:大家觉得哪张写生作品感觉更好?为什么?老师小结:去繁取简,突出主体,这就是取景。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38
精选
39
成角透 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所形成的透视关系。 视:
精选
40
消失点 透视线
心
视平线
点
消失点
成角透视画法示意图
精选
41
消失点 透视线
心点
视平线
消失点
成角透 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所形成的透视关系。 视:
精选
42
精选
43
精选
44
•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消失规
律是什么?
精选
65
精选
66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应阳中学 丁敏
精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1
精选
2
精选
3
精选
4
精选
5
精选
6
精选
7
精选
8
精选
9
精选
10
精选
11
精选
12
精选
13
精选
14
活动一
体验与选择:
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才能表现
你的感受?
精选
15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
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
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
的。
精选
26
为立 平方 行体 透的 视一 。个
面 与 画 面 平 行 的 透 视 , 称
精选
27
精选
28
视平线
视点
精选
29
画法:
(1)、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一个灭点 (3)、在画面上任何位置上画一个正方形 (4)、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同灭点连接 (5)、在四条连线上定一点 (6)、延长这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我的家》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适用年级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所需时间课内5课时,每周一课时,课外共用一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美丽的校园》是初一第四单元课程,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
它在整册书中作用极大,初一新生对新校园的认识,学习开始,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乐于观察,表现自己的校园和校园生活。
加深自己与同学、老师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2、本单元共分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描绘我们的校园》二、《设计我们的校园》3、本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取景、写生,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对相关环境的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并了解相关环境、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4、教学重难点:风景画的观察、取景、表现,以及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知识。
5、教学策略[1]导入法:多媒体播放校园优美风景,揭示主题,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引导法、对比欣赏法、互动实践法:学习新知,化简重点,渗透知识点。
[3]演示法:示范引领,现场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提高。
[4]实践法:强化学习,小组合作,达成目标。
[5]指导法:提高能力,审美愉悦,互相评讲,相互学习,参观指导,实地展示。
[6]媒体选择: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纸质美术雕塑作品、范作、画具等6、预期成果:(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理想中的校园”了解新时代校园文化的知识,运用硬纸壳、泡沫、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校园雕塑、沙盘等表现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设计建设我们的校园,共建和谐校园。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的基本知识。
2012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_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
分类:
1. 平 行 透 视
2. 散 点 透 视
3. 倾 斜 透 视
平行透视: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 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 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 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 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 视。
画法:
(1)、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一个灭点 (3)、在画面上任何位置上画一个正方形 (4)、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同灭点连接 (5)、在四条连线上定一点 (6)、延长这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 另外两条线 (7)、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学生风景线描写生 优秀作品欣赏
同一实景物的 不同表现手法
风景画写生步骤实例
(教材实例)
实景照片
步骤一
步骤二
最后完成作品
【小 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 透视的理论知识,也简单做 了绘画尝试。校园是我们美 丽的家,愿大家用自己的双 手描绘出你心中的“家”。
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 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 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 透视。
画 法:
( 1 ) 、 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两个灭点 (3)、在两个灭点中间画出正方体的最 前面的一条边 (4)、在边上定出两个点,表示高度 (5)、连接两个灭点 (6)、在两条连线上定两个点,表示边 的长度 (7)、在点上垂直延长一条线,交叉底 线 (8)、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近景、中景、远景示意图
线描写生方法介绍
首先选择自己要表现的主体景物,然 后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为 了突出主体景物,对于那些影响景物特征 的细节应予以取舍,要整体把握画面的疏 密层次。
实景照与速写作业对比
当我们看物体时,由 透视现象: 于距离远近、方位角 度不同,物体在我们种 现象叫做透视现象。
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
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教案标题: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欣赏美丽的校园景观,并理解艺术在校园美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学习使用不同的艺术媒介和技巧,创作出具有校园美化效果的艺术作品。
教学内容:1. 美丽的校园景观介绍和欣赏: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校园景观,引发学生对校园美化的兴趣和关注。
2. 艺术在校园美化中的作用:讨论艺术如何能够提升校园环境的美感和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校园美化的积极性。
3. 艺术媒介和技巧的介绍:介绍不同的艺术媒介和技巧,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4. 校园美术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艺术媒介和技巧,选择一个校园景观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以美化校园为目的。
5.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校园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校园美化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艺术在校园美化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不同的艺术媒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讲解各种艺术媒介和技巧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艺术媒介和技巧,选择一个校园景观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老师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给予积极的反馈。
5. 总结和延伸: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他们在校园美化方面继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美丽校园景观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2. 不同艺术媒介和技巧的介绍材料。
3. 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4. 学生作品展示的展板或展示区域。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优选】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学美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新教材的整体结构是由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组成,注重学习的主动参与,学生自主个性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借助情景的创设,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校园写生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3.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美感,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构图和绘画透视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具:多媒体,素描纸、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探讨(导入):情景创设与校园照片回放导入,引出构图和透视知识。
二、学习与研究(重难点突破):1.构图的取景方法和构图形式的讲解2.透视的概念和分类讲解(1)透视的一般规律(2)解释平行透视(图略);(3)解释成角透视(图略);三、巩固新知识:1.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2.判断校园风景是哪种透视现象3.赏析新八中鸟瞰图四、教师示范五、课堂作业六、小结:七、课后拓展下课后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体会其呈现的透视现象:观察村子或小区里的房屋特征。
八、板书设计。
七年级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
七年级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校园,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绘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绘画,表达出对学校的情感,提升对学校环境、设施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抓住校园的特点进行绘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美,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校园的实景照片、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蜡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校园的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校中的点滴时光,激发他们对学校的情感。
随后,教师揭示课题:《美丽的校园》。
2. 观察与欣赏: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校园的美。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校园的建筑风格、绿化景观、文化氛围等方面,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讲解。
3. 分析与交流: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观察过程中所发现的美景和感受。
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校园的认识和理解。
4.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将观察到的校园美景表现在画纸上。
在示范过程中,强调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校园的美。
5. 创作与实践:学生开始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绘画过程,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使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自己对校园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美丽的校园》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风景速写和淡彩画的技法。
2、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会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3、学习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淡彩画技法,对自己印象深刻的校园一角进行风景速写练习,尽量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对校园设施、环境艺术品或建筑物的设计练习,明确环境设计的特征和原则。
3、分组活动,结合自己的环境设计稿,制作校园微缩景观模型,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形成用绘画、设计制作等方式,表现事物,传达情感的能力,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设计与科技的密切关系,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美丽的校园教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校园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美丽之处,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校园景观介绍:包括教学楼、操场、花坛、图书馆等场所。
2. 校园美景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校园中的美丽景色。
3. 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保护校园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美丽景观,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培养环保意识,爱护校园环境。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漫步校园,欣赏各种美景。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校园美景。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用文字描绘校园美景,提高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校园景观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展示。
2. 准备环保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讨论。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练习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校园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美景。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分组漫步校园,欣赏并描述所见美景。
3. 交流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用文字描绘校园美景。
5.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发言、写作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通过写作作品、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2. 开展校园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美景。
3. 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环保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 校园寻美》教学设计
以清华大学校庆标识为例:
为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10 周年,清华大学设计了校庆标识。标识以阿拉伯数字“110”与清华大学校徽的组合为主体图形,并辅以阿拉伯数字“1911—2021”。校庆标识围绕校庆主题—“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从传承和创新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想一想,设计师是如何运用图形和色彩来设计标识、传递校庆主题的呢?
3.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领悟艺术节宣传品设计不仅传递了艺术节的主题信息、营造了艺术氛围,而且能够反映校园的文化理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校园为背景,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艺术的魅力。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旨在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
第一部分“校园寻美”着重于校园艺术节的标识设计学习。教材通过图片、文字描述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校园中的艺术,激发他们对校园艺术的感知和欣赏。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艺术校园》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美术
七年级
第一学期Leabharlann 人美版第四单元《艺术校园》
单元概述
第四单元《艺术校园》分为校园寻美、校园创美、校园展美三个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艺术元素中的标识、海报、邀请函、宣传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学会如何将艺术融入校园生活,使校园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学情分析:
学生对校园中的艺术元素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可能更容易被直观、鲜明的艺术形式所吸引,而对抽象或含蓄的艺术作品理解不够。在艺术创作方面可能缺乏技巧和方法。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模仿,而不是独立创作,需要通过具体的指导和实践来提升创作能力。
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单元综述本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取景、写生以及为校园环境创设雕塑、完成校园规划草图和模型的制作,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相关环境、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本单元由二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描绘我们的校园》、《设计我们的校园》。
从初中生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乐于观察、表现自己的校园和校园生活。
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分别有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取景与构图、立体构成方法等。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共2课教学内容,可用5课时完成。
其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3课时。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对校园及校园生活的感受和喜爱,运用线描写生的画法描绘校园,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教材呈现了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与取景构图范例。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有什么作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来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学美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新教材的整体结构是由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组成,注重学习的主动参与,学生自主个性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借助情景的创设,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校园写生课。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3.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美感,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构图和绘画透视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具:多媒体,素描纸、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探讨(导入):情景创设与校园照片回放导入,引出构图和透视知识。
二、学习与研究(重难点突破):1.构图的取景方法和构图形式的讲解2.透视的概念和分类讲解(1)透视的一般规律(2)解释平行透视(图略);(3)解释成角透视(图略);三、巩固新知识:1.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2.判断校园风景是哪种透视现象3.赏析新八中鸟瞰图四、教师示范五、课堂作业六、小结:七、课后拓展下课后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体会其呈现的透视现象:观察村子或小区里的房屋特征。
八、板书设计。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 校园展美》教学设计
在完成班级牌的设计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创意,将设计延伸到艺术的其他角落。在本单元,我们为艺术节设计了标识、海报、邀请函等。你能尝试运用学过的设计方法将校园艺术节中的元素制作成艺术节文创产品吗?
尝试运用学过的设计方法,给自己班级设计一个班级标识,并制作成班级文创产品。
课堂小结
我们了解到校园艺术节的氛围营造不仅仅局限于海报、邀请函和班级牌的设计,还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全面布置和导视系统的创意设计来实现。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课程中继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热情,为校园艺术节增添更多光彩。让我们期待在艺术节上看到同学们设计的班级牌和导视系统,以及各种创意宣传材料,共同为校园艺术节的成功举办献上一份力量!
观察下面的设计案例,你有什么感受?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更好地营造艺术节氛围?
为了营造艺术节的氛围,我们可以从校园环境入手,进行一系列的布置和装饰。首先,可以在校园的走廊文化方面进行打造,给自己的班级教室设计制作挂牌,绘画班级主题黑板报,还可以利用校园的公共空间,如走廊、广场和草坪,布置一些书画作品展布置、艺术装置和雕塑作品,展示校园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艺术校园》
第三课《校园展美》
素
养
目
标
1. 审美感知: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校园环境艺术,得以培养对校园文化的感知能力,能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辨识校园美的元素,从而提升对校园环境的审美敏感度。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理解标识是经过归纳和提炼的象征性符号。他们认识到海报和邀请函作为视觉沟通媒介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此外,学生还能掌握设计宣传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活动时间:25分钟。
设计要求:
1. 班级牌需展现艺术节的独特魅力;
2. 形式要简洁大方,色彩搭配要赏心悦目;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美丽的校园
利用多媒体展示,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受社会的发展,学校发展的挑战,更加珍惜热爱美丽的校园!
活动二收集交流
A、搜集组:展示学校老照片,不同时期的学校规划图;
B、调查组:宣读走访老教师的调查报告及新编《祝阿教育志》中关于祝中部分内容;
C、校园组: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发现。
摄影小组:展示校园风照片;速写组:校园雕塑的速写;
从不同角度感受学校的发展变化,校园越来越美了,激发学生要用画笔去描绘它激情。
活动三众人“话”祝中
A、五分钟演讲《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B、优秀作文《祝中“印象”》
用文学的美与艺术美携手,让美留在学生心间,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活动四校园设施布局我来说
A组:小组成员说学校设施的名称(多媒体教室、食堂等)
B组:小组成员说出它在校园中的方位、大小、形状
C组:小组成员用纸盒、泡沫等替代建筑物在沙盘上演示。
通过说、演示、摆放,让学生对学校的布局在认识,增强学生的方位感和整体意识,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以体现。
《美丽的校园》教案
《美丽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
2. 校园的人文景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3. 校园的文化传统:校史、校训、校风、校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校园的美。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讲解法:讲解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美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搜集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的资料。
2. 准备绘画、写作等创作材料。
3. 安排适当的参观和实地考察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美,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 新课导入:介绍校园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
3. 课堂讲解:讲解校园的人文景观,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4. 案例分析:分析校园的文化传统,如校史、校训、校风、校歌等。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校园美的理解和感受。
七、课堂实践1.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校园的美景,总结出每组认为最美的校园景观。
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校园,亲身感受校园的美。
3. 创作展示: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美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要热爱校园,珍惜校园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单元综述本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取景、写生以及为校园环境创设雕塑、完成校园规划草图和模型的制作,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相关环境、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本单元由二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描绘我们的校园》、《设计我们的校园》。
从初中生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乐于观察、表现自己的校园和校园生活。
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分别有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取景与构图、立体构成方法等。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共2课教学内容,可用5课时完成。
其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3课时。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对校园及校园生活的感受和喜爱,运用线描写生的画法描绘校园,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教材呈现了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与取景构图范例。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有什么作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来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思路<一>引导阶段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物的透视现象。
结合室外校园场景、室内石膏立方体写生,以及挂图或图片的欣赏,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3.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4.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2.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
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取舍。
3.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
教学建议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欣赏校园景观,或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风光图片,结合实景或作品分析讲解: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消失。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失点。
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左右的两点消失。
学习透视可以让我们把物体画的更加立体、真实,体现景物的空间感。
按照构图、透视原理,进行适当取舍,画一张校园线描写生画。
我们一般把景物分成3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
近景和中景是画面的主要景物,远景一般为次要景物。
可以把景物进行适当取舍,不用把所有景物全画进去,强调突出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特点。
设置活动一:让学生分别做仰视、俯视、平视的动作,并让学生沟通看到景物角度的差异,当我们站着建筑物前仰视时,看到的景物显得更加高大,当我们俯视时,看到地面的景物更多更宽阔。
不同的视角,所取景物不同。
由此讲解三个名词,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
心点:画者中央视线与画面垂直的相交点,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设置活动二:用双手做取景框取景。
构图时,一般把景物的主体部分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交互线上;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校园风景速写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选择第一课时(活动一、活动二)教学选择(一)1.图片导入,欣赏不同的校园环境。
2.提出问题,怎样表现校园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分析校园风景图片的构成因素,讲解透视。
3.结合分析具体作品,理解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4.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的作用体现。
5.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总结。
教学选择(二)1.教师提问导入,请学生描述自己学校的相关场景与建筑。
2.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实地观察。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独特的角度,并将利于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环境拍摄下来。
3.分组欣赏学生拍摄的校园环境作品,小组间相互评述,发现校园环境的不同角度体现出的美感,增进对学校的情感。
4.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第二课时(活动三)教学选择(一)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林间小道》,回顾透视知识。
2.教师讲解线描写生方法,通过平时和上节课的实地观察,每位同学都明确了自己要选择的表现主题景物,教师提示注意把握画面整体关系。
3.走入校园,实景写生。
4.展示学生的写生作业。
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
教学选择(二)1.教师提问导入。
用一幅本校的校园风景画,以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作品导入课堂。
分析作品使用什么方法表现校园风光的。
学生讨论,师生做总结,复习透视的方法。
2.利用上节课拍摄的校园风光和学生分析透视规律。
教师结合作品讲解透视规律。
3.利用所学习知识,运用线条简单地描绘自己拍摄的作品,并能够运用透视的规律与特点,正确地表达出所描绘的对象。
4.师生交流作品的评价意见,教师总结。
课后拓展:(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2)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3)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4)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拓展篇:学科发展前沿1.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
(透视教学设计观.doc链接)2.关于校园风景写生的各种不同手段,如淡彩、水彩、版画、国画等。
资料篇:绘画创作:选择题材和进行艺术构思,通过某种绘画形式把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在平面载体上用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成为绘画创作的过程。
选材与构思: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中人和事物,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义有情趣的部分,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进行联想与构思,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讨论与交流:创作草图是美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创意联想的表达过程,因此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非常重要。
表现与绘制:绘画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只有选择了能够适当的表达内容的形式,才能充分、完美的表现作品的主题,创作出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
知识链接写生:是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是练习绘画的主要途径。
写生的对象包括静物、石膏像、风景、人物等。
(奚传绩)速写:是指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生活场景、服装道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奚传绩)透视:是指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
其方法是依据人的视觉呈现中的近大远小原理,以视点、消失线和消失点等为辅助手段,塑造出物象的立体形状。
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见到两条铁轨伸向远方而相交,给人以广阔而遥远的空间感。
这种运用于绘画中的透视方法,在写实性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
(夏燕靖)《林间小道》(荷兰)霍贝玛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描绘精细、生动,与维米尔的室内风俗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不同的是,在处理空间方面显得更具匠心。
例如,为避免构图的绝对比平衡,画家有意把村道的位置略微左移;为了显示荷兰这一近海地区的气候特征,特地将画面的地平线压得很低,使明朗的天空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
总之,画家从平凡的景物中创造出了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的情景。
(奚传绩)风景画:原是西方绘画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绘画。
风景画一词20世纪初传入中国。
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大体相当于西方的风景画,但至今在中国画中习惯上仍不使用风景画这一概念。
只有在西方传入的画种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中,才使用风景画的概念。
(奚传绩)第二课设计我们的校园教材分析:校园是学生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由收集、欣赏优秀雕塑作品、学习制作立体造型作品、校园规划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通过分析优秀雕塑作品与学习制作立体造型作品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制作,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集体协作意识,注重交流,使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审美意识、设计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为人才素质打基础。
活动一课时:1课时活动一“收集与讨论”:收集、欣赏优秀的雕塑作品,讨论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更适合我们的校园。
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雕塑艺术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