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考查形式。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应对高考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能够准确判断文言文句子的停顿,理解句子的意思。

2、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

对于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句子,能够准确分析并做出正确的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的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断句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参加一场科举考试。

试卷发下来一看,全是文言文,而且还得给这些文言文断句!这要是断错了,那可就麻烦啦。

说不定就名落孙山,没法光宗耀祖啦!所以啊,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学学高考文言文断句这一招,为咱们的高考之路加上一把利器!(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的文意和语法结构,将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句子断开,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使其成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

比如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确的断句应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形式高考中,文言文断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让我们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断句。

3、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虚词法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它们的用法和位置往往比较固定,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咱们来看个例子,“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这里的“也”就是句中语气词,所以在“也”后面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主备:郑爱敬复审:王娟教学目标: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考试说明】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流程:一、文言断句(读)的基本概念。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三、【断句具体方法】1、名词(代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谓语断句法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语文标准(修订版)》中规定: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本节课通过以《望海潮》为脚本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在词作中寻找拍摄素材,即重点字词的解析;总结拍摄画面,即词作整体内容的概括;整个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过程中,力求用想象和联想还原柳永笔下杭州的“好景”。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又能结合解说词,结合实例,实现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

最后从导入及词作的总结中让学生知晓词作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展现朝代气象的载体。

(1)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2)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3)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教学难点: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二、教学准备查阅了语文高考真题,结合自身断句方法和学生学情对高考中的断句类题目进行了依据“断句是什么”“断句怎么考”“怎样断句”的思路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并且自制课件,课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有课前导入的视频;具体授课步骤和每一步骤的具体问题;练考题以及高考真题。

教学器材:PPT、翻页笔作品清楚叙述作者收集教育教学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器材准备等情况,反映出作者的教学预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处断句的不同点在哪里?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时间:课时:课型:专题复习主备人: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明确文言文断句的三个原则。

2、通过学习,掌握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方法(据语法、看虚词、明对话)。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一人去算命,算命子给了一张写着“大富大贵没有灾难要小心”的纸条。

不久此人被汽车撞伤。

此人不解,拿着纸条去问算命子:“我是大富大贵,没有灾难的命呀,怎么我会被汽车撞断腿呢?”算命子说这纸条上要这样念:“大富大贵没有,灾难要小心!”(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明确文言文断句的三个原则。

2、掌握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方法(据语法、看虚词、明对话)。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5分钟)阅读《新考案》P412-P143,完成下列问题1、文言文断句的“三原则”(一般方法)是什么?2、文言文断句中的有哪些答题技巧?(前三个)四、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1、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①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②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③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2、①抓关键实词,利用语法结构断句②抓使用规律,利用文言虚词断句③抓引用提示词,利用对话标志断句精讲点拨:点拨一:体察文意,断句读点拨二:据语法,抓实词(抓动词、找名代)自学指导(二)(6分钟)给下列句子断句: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四、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课型类别】复习课。

【教学目标】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 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 示例讲解;2. 课堂练习及订正;3. 以再练习形式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高考题型感知【2021全国高考语文I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021全国高考语文I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C耳/索之/果然/【考点解析】这两道是高考中的文言文断句题,考查断句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设计

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与方法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与重要性1.2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2.1 语义单位划分法1.2.2 语法结构分析法1.2.3 标点符号辅助法1.3 练习:断句实例分析第二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策略2.1 常见断句错误分析2.2 断句技巧与策略2.2.1 抓住关键词2.2.2 识别句式结构2.2.3 参考注释与翻译2.3 练习:断句技巧应用第三章:文言文断句实例解析3.1 短文断句实例解析3.2 长文断句实例解析3.3 练习:断句实例练习第四章: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4.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概述4.2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目特点4.4 练习:高考断句题目练习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模拟训练5.1 模拟训练题一5.2 模拟训练题二5.3 模拟训练题三5.4 模拟训练题四5.5 模拟训练题五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与语境理解6.1 语境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6.2 利用语境辅助断句的方法6.3 练习:语境与断句的结合训练第七章:文言文断句与词义辨析7.1 词义在断句中的重要性7.2 断句中常见的词义辨析问题7.3 练习:词义辨析与断句练习第八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8.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8.2 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举例8.3 练习:古代文化知识与断句练习第九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9.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9.2 古代文学作品类型及特点简介9.3 练习:古代文学常识与断句练习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评价10.1 综合训练题一10.2 综合训练题二10.3 综合训练题三10.4 综合训练题四10.5 综合训练题五10.6 学生断句能力评价与反馈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句子成分分析11.1 句子成分分析在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句子成分分析错误及其影响11.3 练习:句子成分分析与断句练习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修辞手法12.1 修辞手法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12.2 常见修辞手法举例及断句注意事项12.3 练习:修辞手法与断句练习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文段结构分析13.1 文段结构分析在断句中的重要性13.2 利用文段结构分析进行断句的方法13.3 练习:文段结构分析与断句练习第十四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策略与时间管理14.1 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策略14.2 做题顺序与时间管理的技巧14.3 练习:高考文言文断句策略应用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冲刺训练与考前辅导15.1 冲刺训练题一15.2 冲刺训练题二15.3 冲刺训练题三15.4 考前辅导与心理调适15.5 学生断句能力测试与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方法、技巧以及高考题型分析和解题策略。

新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教学设计

新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教学设计

2024新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教学设计一、趣味断句导入1.一阔少想娶美娇妻,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对女子样貌描述如下: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非常开心,迎娶之。

但娶回才发现奇丑无比。

为何?2.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二、考情判断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二是以主观题的形式直接给指定的句子断句。

三、2023年高考文言断句命题特点1.题型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考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文本的能力,错误断点都有一定的迷惑性,如从字面来看讲得通,但从逻辑上看则讲不通。

但无论是哪种题型,其解题的思路及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四、高考真题1.【2023年全国甲卷文言原文】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

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 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答案】BDG2.【2023年全国乙卷文言原文】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楚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1)主备人:金修传用案时间年“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三、高考试题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5分)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原文】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物,何能遍知乎!”(《通鉴·唐纪八》)第一:通文意,分层次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文言文断句教案(2)主备人:金修传用案时间年。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断句并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断句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

2. 实践法:让学生练习断句和翻译,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实例分析,练习题。

2. 文言文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进行练习。

3. 断句符号:准备一些断句符号用于指导学生断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6. 作业: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尝试断句和翻译,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对比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七、教学互动1. 问答环节: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断句和翻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和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通顺程度。

高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2、能够独立为浅显文言文断句[教学重难点]: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2、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教学课时]:1[教学方法]:引导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1、趣味断句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2、断句的重要性2008年某某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文言断句将出现在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40分的加试题中,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6分;并回答有关问题,4分。

二、方法归纳:1、X文:董叔将娶于 X 氏叔向曰 X 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 X 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2、归纳方法:①读文段,通大意。

文体、内容、表达的意思——基础记叙文:大致情节、中心事件、人物关系议论文:论述中心、前后逻辑关系②标名〔代〕词,定主宾。

主 + 谓 + 宾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动植物、时间等代词:〔我〕吾、余〔你〕予、尔、汝、子、公、君、假设〔其他〕彼、此、其、之③看虚词、找位置对话标志:曰、云、言句首发语词:夫、盖、惟、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耶、欤、邪、乎哉、夫疑问语气词:何、安、焉、孰、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虽、纵、使、苟、是故、那么、至于、于是④明修辞、巧判断对偶: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顶针:具告沛公沛公大惊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反复排比⑤察语法、辨句式判断句:……者,……也;……为……反问句:不亦……乎;何……为被动句:为……所;受……于……固定格式:如……何;奈……何;得无……三、小试牛刀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人问曰将军于假设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断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难点: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引导法、情景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

认真观察《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卷上》的图片,说一说古书文字排版上有何特点?生明确:文字顺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中间没有标点符合。

中国古书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

《三字经》中提到:“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明句读”就是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首先要在私塾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断句。

断句重要不重要呢?我们看《韩非子》中记载的一则故事。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之所以发出“夔一足”的疑问,就在于他在断句中出现了问题。

二、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借助“特征”,寻找方法,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第三步:通过译文进一步验证。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二个步骤,高考文言断句的技巧。

三、高考文言断句技巧。

合作探究一: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思考:1、如何给上面语段断句?2、断句处有何特点?学生分组讨论。

第一组回答。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总结归纳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的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明确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语感。

3、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修辞技巧运用”等。

(2)学会运用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对话词”“句式整齐”等。

2、教学难点(1)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断句方法,准确判断文言文的断句位置。

(2)理解文言文的文意,避免因断句错误而导致文意曲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断句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不能割裂。

例如:“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正确的断句应该是“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样每个短句都表达了相对完整的意思。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应断为“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符合正常的语法结构。

(3)修辞技巧运用:注意文言文常见的修辞,如排比、对偶等,断句要体现其结构特点。

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断句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体现了对偶的修辞。

2、断句的常见标志(1)虚词:一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如“夫、盖、唯、且、若夫、至于”等常位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位于句尾。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步骤。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最大程度地获得高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答题规范、一般技巧,以及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

2.让学生能够将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答题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考试实践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教学,掌握文言文翻译和断句类题目的基本原则、一般技巧和规律。

教学方式:归纳整理法。

析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正如将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样,所谓的文言翻译其实就是将一种语言符号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

它是语言学习的最高级别。

而断句其实就是考纲所规定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个变式。

它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之一,一个连句子都断不开的学生,要想正确理解文言文是有很大难度的。

所以,翻译和断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来正解翻译和精准断句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言文学习的最高境界——翻译和断句吧。

二、文言翻译和断句的解读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级别,它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等综1 合能力,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B级。

一般赋分为8分,有时多达11分。

文言断句也是一个重要考点,在新课程改革后,自主命题的新课标卷都将这个题目列为必考内容。

它也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也同样为B级。

一般赋分为3分。

这两类型的题目均为主观题型,相比其他文言题目,难度似乎更大一些,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两类题目其实更容易得分。

三、通过高考真题解读此类题目走近高考,展示PPT中的高考真题,理解文言翻译题和断句类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和规律。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准确断句的能力。

2、难点(1)理解一些特殊句式和文言词汇对断句的影响。

(2)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把握文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想请一位先生教他儿子读书。

他与先生商定:“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先生理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答应。

但到了吃饭时,财主却只给先生一盘青菜。

先生很生气,财主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写的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可见,断句不同,意思大不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a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在断句之前,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

b 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可以先从容易判断的地方入手,如标志性的虚词、句式等,然后再逐步解决较难的部分。

c 结合上下文,尊重原文语境。

断句时要考虑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环境,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句。

(2)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虚词法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其固定的用法和位置,如“夫、盖、唯、若夫、且夫”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以、于、为、而、则”等常用于句中。

根据这些虚词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句首的“夫”字是发语词,应在此断句。

高三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三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三文言文断句教案【篇一:高三文言复习之断句教学设计】高三文言复习之断句教学设计【故事导入】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儿子,给父母写了封信,结果,读过之后,母亲嚎啕大哭,其父则是笑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独特的信。

(多媒体展示信的内容)如下:儿的生活好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对此故事,由学生断出自己的理解,老师点评并得出结论:生活是一门艺术,言谈是一种技术,而在彼此交流中,断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文言断句(板书)。

(时间控制在2到3分钟)断句历史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从《三字经》中的“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就已经体现了它的启蒙作用,而在生活中,它有必不可少,因而,高考断句成了一种趋势,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考动向。

(幻灯片展示“考点解析”以及“基本题型”,为了强调它的重点性,由老师读出来)(大约1分钟)【考点解析】2015年,断句首次加入山东高考范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值3分;全国卷-新课标Ⅰ从2014年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分值3分。

至2015年,山东卷、新课标Ⅰ、新课标Ⅱ、浙江卷、四川卷、重庆卷、广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苏附加题均已出现断句题型,分值为3到6分不等。

【基本题型】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x处)对于基本题型,有两点形式上需要学生注意,其一是,划线统一向右倾斜,不能左右参差不齐;其二,注意后面要求的限断几处,力求最佳得分。

(这一环节,普通班强调一下,特色班可以忽略)【学习目标】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归纳、探究、总结断句方法。

【预习过程】浏览知识链接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对山东的考题断句。

【学习过程】检查预习情况,通过山东高考题来检验学生的断句水平,而后,由学生陈述自己的断句依据,以此引出我们断句先从课本做起。

明确:学习断句,课本是最好的依托与凭借。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第一篇: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一、三维目标 1.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文段进行断句;⑵ 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训练,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⑶ 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二、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用具:PPT、图影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导入。

(二)具体过程1.考纲简介近几年,考题看重对文言断句能力的考查。

2014年全国有八套试题考查了断句,其中包含全国课标卷两套试题,都出现了文言断句。

(大多以选择题出现)2.问题(学生思考)你在学习文言文断句时,一般都会用到哪些方法?要求:1、各小组充分交流,将得出的方法写在小卡片上;2、各组派出一名发言人公布;3、限时2分钟。

学生在公布时,教师:(板书“断句方法”)3.讲解几种断句方法:一、对话标志断句法二、重要名词断句法四、特殊句式断句法五、修辞方式断句法(同时,穿插采用识记、诵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课学知识的积极性)4.习题训练:(运用以上断句方法解决习题)选取课内文段,以让学生熟悉,激起兴趣:(一)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二)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⑶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课外片段训练,以提升:(三)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1掌握并运用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熟记断句的技巧。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的对文言文断句。

教学难点:掌握对特殊句式的断句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针对2014年高考中出现的文言文断句题型,我们有必要对文言文断句进行专题复习,让同学们掌握断句的方法,提高解答此种题型的准确率。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

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而湖南题如果是客观题,注意比较,做出选择。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第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
利用。

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二、练练
1、(2007年广东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2008年广东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狙: 猕猴。

损: 减少。

家口: 家粮。

若:你、你们。

茅:橡实,一种粮食。


4、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5、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
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niǔ) 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访练兵简卒/ 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 皆为致死/ 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 敦虽怀逆谋/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4、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5、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总结:
通过方法解读和同学课堂练习,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是有一定难度的,同学们并没有真正掌握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多做练习,提高答题准确率。

布置作业:断句。

1、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2、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援:引,拉。

舒雁:鹅。

翔雁:鸿雁,善飞翔。

社伯:一社之长。

索:寻找。

凌:升、登。


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5、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6、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答案
1、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

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

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2、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5.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6.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