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农业部公告第947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一批)-农业部公告第947号

农业部公告第947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一批)正文:---------------------------------------------------------------------------------------------------------------------------------------------------- 农业部公告(第947号)根据《渔业法》规定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关要求,经我部审定,批准建立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鲶等40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现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一批)名单予以公告(见附件),其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由我部办公厅另行公布。
特此公告附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一批)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一批)编号保护区名称所在地区1501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河根河段哲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2201密江河大麻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吉林省2202鸭绿江集安段石川氏哲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吉林省2203嫩江大安段乌苏里拟鲿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吉林省2301黑龙江萝北段乌苏里白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黑龙江省2302盘古河细鳞鱼江鳕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黑龙江省3201海州湾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3202太湖银鱼翘嘴红鲌秀丽白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3203洪泽湖青虾河蚬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3204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205长江靖江段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3206蒋家沙竹根沙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苏省3501官井洋大黄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福建省3601鄱阳湖鳜鱼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江西省编号保护区名称所在地区3701崆峒列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山东省3702南四湖乌鳢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山东省3703长岛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山东省3704海州湾大竹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山东省3705莱州湾单环刺螠近江牡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706靖海湾松江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山东省4101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河南省4102淇河鲫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河南省4201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北省4202西凉湖鳜鱼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北省4301东洞庭湖鲤鲫黄颡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南省4302南洞庭湖银鱼三角帆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南省4303湘江湘潭段野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南省4401西江广东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广东省4402上下川岛中国龙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403石窟河斑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广东省4404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广东省5301弥苴河大理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云南省5302南捧河四须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云南省6201黄河刘家峡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甘肃省编号保护区名称所在地区6301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青海省6401黄河卫宁段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宁夏回族自治区6402黄河青石段大鼻吻鮈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宁夏回族自治区0001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0002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四川、甘肃、青海——结束——。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我国海域辽阔,江河湖泊众多,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空间和生存条件。
受独特的气候、地理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生生物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遗物种数量大、生态系统类型齐全等特点。
我国现有水生生物2万多种,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的水生生态系统,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丰富的水生生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蛋白来源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对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国家生态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新阶段、新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养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期、海洋捕捞渔船控制等保护管理制度,开展了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加强了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环保、海洋、水利、交通等部门也积极采取了重点水域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水功能区划等有利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措施。
(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养护执法和监管体系。
全国渔业行政及执法管理队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履行渔业行业管理、保护渔业资源、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专属经济区渔业管理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渔业权益等职能。
环保、海洋、水利、交通等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设立了相关机构,加强了执法监管工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三)初步形成了与养护工作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全国从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有13000多人。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7.10•【文号】农办渔〔2017〕49号•【施行日期】2017.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7〕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渔业主管厅(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快速发展,放流规模和参与程度不断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在增殖放流苗种监管方面也存在供苗单位资质条件参差不齐和放流苗种种质不纯、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了增殖放流的整体效果,甚至对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为保障放流苗种质量安全,推进增殖放流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通知如下。
一、健全增殖放流供苗单位的监管机制(一)严格增殖放流供苗单位准入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通过招标或者议标的方式采购用于放流的水生生物或者确定苗种生产单位。
供苗单位招标应综合比较苗种生产单位资质、亲本情况、生产设施条件、技术保障能力等方面相关条件,支持省级渔业主管部门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统一招标确定经济物种苗种生产单位,建立定期定点供苗及常态化考核机制,保障放流苗种优质高效供应。
加强中央财政增殖放流项目供苗单位资质审核,珍稀濒危物种苗种供应单位需在农业部公布的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中选择,经济物种苗种供应单位基本条件应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苗种管理的通知》(农办渔〔2014〕55号)有关要求。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做好我市2024年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的通知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做好我市2024年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4.02•【字号】沪农委〔2024〕83号•【施行日期】2024.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做好我市2024年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委执法总队,沿海各区农业农村委: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维护海洋渔业生产秩序,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中国渔政亮剑2024”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农渔发〔2024〕7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2024年海洋伏季休渔工作通知如下:一、休渔时间安排2024年我市相关水域休渔时间沿用2023年调整后的规定,根据《关于调整本市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沪农委规〔2023〕5号),具体如下:(一)休渔作业类型除钓具(小型渔船除外)以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
(二)休渔时间本市所属东海海域为每年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桁杆拖虾、定置张网等作业类型休渔时间均按上述规定执行。
(三)专项捕捞许可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4种作业类型渔船可申请开展虾蟹类、中上层鱼类等资源专项捕捞许可,由市农业农村委核报农业农村部批准后执行。
其他特殊经济品种可执行专项捕捞许可制度,具体品种、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海域由市农业农村委报农业农村部批准后执行。
二、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各区、各单位要以《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海洋伏季休渔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围绕“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的管理目标,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加强落实依港管船、定人联船、船位报告、定期点船、信息周报等各项管理制度。
要加强与公安、海警、海事、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统一领导、渔业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伏季休渔管理机制。
长江水生动物的濒危程度及保护措施的探讨

长江水生动物的濒危程度及保护措施的探讨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和经济发展的重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
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长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减弱甚至丧失,许多湖泊萎缩消亡,旱涝灾害频繁,制约了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长江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选择对长江水生动物的濒危程度及保护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长江水生动物的现状长江流域内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其中我国特有鱼类162种,包括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其中白鳍豚、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等是我国的特有种类,也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
“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动物,数量减少大家都可以看见,只有鱼类的衰退,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专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从事长江淡水鱼类研究近半个世纪。
“如果按照现有速度继续衰退,40年之内,长江淡水鱼类有可能灭种!”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新完成的《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研究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378种鱼类,已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长江濒危水生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长江大熊猫”--白鳍豚,作为长江鲸类里面的旗舰种,它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江流域的环保现状,也反映了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现状。
白鳍豚已经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
现有数量稀少,1980年代初有400多头,1986年减至300来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4年为100余头,到2005年不足50头,目前已处于功能性面灭绝。
鱼类增殖放流的规范与操作

CHONGQING FISHERIES 鱼类增殖放流的规范与操作范玉兰,何川(丰都县水产科技推广站,重庆丰都408200)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纵贯全境47公里,近年来,增殖放流工作成为该县恢复与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给库区生态保护和渔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确保增殖放流工作质量,对此,项目管理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结合本地实践整理此文,仅供参考。
1增殖放流规范□规范性文件⑴《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⑵《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定》(农业部令20号),2009年5月1日颁布实施;⑶《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401-2010);⑷《重庆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50/T458-2012);⑸《农业部关于做好十三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7〕49号)。
1.2重要条款⑴苗种来源:用于增殖放流的亲本、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遵循“哪里来哪里放”原则。
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确需放流其他苗种的,应当通过省级以上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
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O(2朕苗单位:经济物种应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珍稀、濒危物种应持有《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通过招标或者议标的方式采购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或者确定苗种生产单位。
(3)检验检疫: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通过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
⑷公示公证:增殖放流活动应当公开进行,邀请渔民、有关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方面代表参加,并接受社会监督。
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规格等,应当向社会公z5o2増殖放流管理2.1落实增殖放流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实施方案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后期工作推进是否顺利,细化关键环节显得十分重要,专家审查方案合理性是规定要求。
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

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域⽣态环境的重要⼿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域⽣态环境的重要⼿段。
根据《中国⽔⽣⽣物资源养护⾏动纲要》提出的“建⽴海洋牧场⽰范区”的部署安排,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对海洋牧场建设项⽬开始予以专项⽀持。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响应,社会各界⼴泛参与,⽬前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已形成⼀定规模,经济效益、⽣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益显著。
但同时,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也存在引导投⼊不⾜、整体规模偏⼩、基础研究薄弱、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国外先进⽔平相⽐,还存在很⼤差距。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牧场,加强⼈⼯鱼礁投放”。
为贯彻国家关于海洋牧场的部署安排,进⼀步加强海洋牧场建设,我部决定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创建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指导思想和建设⽬标(⼀)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加强⽣态⽂明建设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件要求,按照“科学布局、突出特⾊、明确定位、理顺机制”的总体思路,在现有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上,⾼起点、⾼标准地创建⼀批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与⽣态环境养护以及渔业综合开发,使之成为现代渔业的强有⼒⽀撑和重要推动⼒量。
(⼆)建设⽬标。
以修复渔业⽔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转型增效为⽬标,以⼈⼯鱼礁建设为重点,配套增殖放流、底播、移植等措施,⼤⼒发展海洋牧场。
从2015年开始,通过5年左右时间,在全国沿海创建⼀批区域代表性强、公益性功能突出的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范和辐射带动作⽤,不断提升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平,积极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域⽣态环境,带动增养殖业、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促进渔业提质、增效、调结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
⼆、基本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范区。
(⼀)选址科学合理。
所在海域是重要渔业⽔域,对渔业⽣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养护具有重要作⽤,具有区域特⾊和较强代表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标;符合国家和地⽅海洋功能区划及渔业发展规划,与⽔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程设施和国防⽤海等不相冲突。
水资源及水生生物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水资源及水生生物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当前,水电事业蓬勃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兴建水电工程,一些河流被三番五次地筑坝阻截,使这些河流原本属性发生巨大变化,截断了鱼类传统的繁殖、索饵、越冬洄游通道,鱼类产卵场所被淹没或完全消失,从而破坏了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环境,造成河里的鱼类品种、数量锐减。
忽视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肆意开发,不仅破坏了水体中的生物资源,也给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渔业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带来永久的损失。
因此,如何在发展水电事业的同时搞好渔业资源保护,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水资源及水生生物保护现状林区属亚热带至温带的过渡地段,温湿多雨,水资源充足,的大气降水是水资源良好的补给条件,境内无客水通过。
全区有大小河流317条,其中5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4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一条。
全区有四大水系。
渔业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依据《志》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谱》中记载,有野生鱼类35种,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有大鲵(娃娃鱼)等;省级保护的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有黄斑小鲵、齐口裂腹鱼(洋鱼)、多鳞铲颌鱼(钱鱼)、龙口似原吸鳅、后平鳅等;其中龙口似原吸鳅是特有鱼种,将濒临灭绝。
白甲鱼已列入《中国濒危鱼类名录》,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年林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野生渔业资源保护的通告》,将境内的河流域、流域、河流域、河流域、流域划定为禁渔区,实行禁渔期制度管理。
二、水电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的矛盾凸现现有四条主要河流,已建和在建电站87座,总装机量15万千瓦,拟建电站5座,总装机量13.58万千瓦,其中最大的装机量为3.3万千瓦,最小的仅仅40千瓦,小水电开发建设不同程度的破坏了生态。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1.13•【文号】农渔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 、渔业厅(局、委),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十三五”期间,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深入持续开展,放流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1900多亿尾,圆满完成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中期目标,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按照《行动纲要》有关部署安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全体系、强化支撑,加强监管、广泛宣传,引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助力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效益。
坚持将增殖放流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逐步加大珍贵濒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物种放流比重,充分发挥增殖放流生态功能,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同时,在适宜区域继续增殖放流经济物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需求、苗种(含亲体,下同)供应能力、财政支持力度等因素,统筹规划增殖放流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科学确定适宜增殖放流的重点水域和物种。
——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成效。
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实情况

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实情况增殖放流是国内外公认的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005年以来,为修复日益衰退的水生生物资源,我国开展了全国性、大规模的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增殖放流资金投入最多,放流规模最大,社会支持度、参与度最广泛,放流效果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本文拟在简要回顾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加强和规范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总体情况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历史悠久。
早在十世纪末就有从长江捕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野生种苗放流湖泊生长的文字记载,但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四大家鱼人工繁育成功之后,八十年代初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始中国对虾大规模放流,开启了海洋增殖放流新篇章。
虽起步相对较晚,但2005年以后发展速度很快,增殖放流活动已由区域性、小范围发展到全国性、大规模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资金投入和放流规模最大,社会支持度、参与度最广泛,放流效果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近50亿元,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583.5亿单位,放流物种近200个,放流区域遍布全国内陆所有省市区以及四大海域。
增殖放流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已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和部分省份财政预算内专项,如目前山东省年度放流省级财政达1亿元以上。
为加强和规范增殖放流工作,2003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工作的通知》,2009年农业部颁布实施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增殖放流工作。
2006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此后增殖放流遍地开花;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党的决议首次提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提出,要“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开展重要水域增殖放流活动”;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增殖放流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

和相关实施办法 , 广泛吸纳境 内外机构 、 个人的资 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 ) 三 队伍 建设 。
一
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有关部门、 事业单位和
人民团体按 照《 科学素质纲要》 的要求 , 将有关任 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 , 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
发挥各 自优势 , 密切配合 , 形成合力, 切实推进 培养专业化人才 , 发掘兼职人才 , 建立志愿者 责 , 队伍 , 加强理论研究 , 为公 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 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 —
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 , 充分调动
—
( ) 测评 估 。 二 监
—
在职科技 作者 、 大学生 、 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 、 教
制定《 中国公 民科学素质基准》 。根据社
育、 传媒 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 民科学素质建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目标 , r 结合我国国情 , 借 围绕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实 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 的专业和技术特 长, 形成一支 鉴国外相关经验和成果, 提出公民应具备 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 , 为 规模宏大 、 素质较 高的兼 职人才 队伍和 志愿者队 际需求,
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 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的水生生物 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 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蛋 白来源和渔业发展 的物质基 作提供 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海洋牧场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海洋牧场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作者:蔺妍李孟姝来源:《黑龙江水产》2024年第03期摘要:海洋牧场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保护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主要探讨海洋牧场生态保护的法律问题。
首先介绍了海洋牧场的定义、类型和其生态及经济重要性。
其次分析了中国在海洋牧场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现状,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法律框架及其局限性。
文章進一步识别了海洋牧场生态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法律体系不完善、生态价值未充分发挥、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最后提出了完善海洋牧场生态保护的对策,包括加强法律规范、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以确保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海洋牧场;生态保护;法律规制;协同监管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419(2024)03-0324-05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通过人工投放生物材料、养殖、增殖等方式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构建可持续利用的海洋资源开发平台。
海洋牧场分为增殖型、养护型、休闲型、综合型海洋牧场,兼具生态旅游和经济开发的双重属性,能够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生态服务价值。
2006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建设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发展增养殖业并带动休闲渔业及其他发展,繁荣渔业经济。
农业农村部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海洋牧场的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创建活动,截至2023年已发布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名单,示范区以修复和优化海洋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随着海洋牧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要求我们必须在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中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渔民、旅游业者、环保组织等,平衡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海洋生态保护的目标,是实现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

2 月 14 日,国务院印发了 《 中国水生
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 以下简称 《 纲 要》 。这是我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 ) 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为了做好 危物种数 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过大
的捕捞能力得到压减,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
捕捞能力过度,以及各类工程建设等诸多因
素,导致我 国水域生态环境不 断恶化。在 19 位院士、专家的建议下,农业部组织有
政府投入,企业、个人和社会投资、捐助, 以及国际援助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水生生
物资源养护提供资金保障。
关力量,历时三年多,在认真研究、充分论
证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
《 纲要》提出采取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
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 口增长 , 资源不足的矛盾 日益突 出。水域污染严重、
本实现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生态环境优
美的奋斗 目标。
《 纲要》指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是一 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财政要在加大投入 的同时,整合有关生物资源养护经费,统筹
使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的
种保护行动和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到
成了 《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
《 纲要》提 出了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2020 年将建立起 200 个以上省级以上水生
生物保护区,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率
将达到 8 0%以上。
( 石墨)
三个阶段性奋斗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近期目标: 到 2010
年,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濒
效益有所提高。中期 目标 : 到 2020 年,水 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渔业资源衰退和 濒危物种数 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捕 捞能力和捕捞产量与渔业资源可承受能力大 体相适应。远景展望 :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
关爱水生动物 从我做起——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将举办短信大赛、 绘画 比赛、 征文 比赛等形式多样的 的养护执法监管体系, 形成了政 府主导、 社会各界共 同参 与 动期间, 并播放 水生野生动物宣传片及由姚 明、 晶晶等 郭 水生生物养护工作的 良好局面, 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遏 制 宣传活动 , 旨在唤起全社会对 水资源环境和水 水生生物资源衰 退起到了一定作用。 的十七大三 中全会明 人代言的相 关公益广告, 党
确要求要 “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 2 0 年, 。 0 6 国务院颁布 生动物的关注和关爱。(,
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国水产》21年第8 oo 期
从不同视 角阐述 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 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 护法律法规 , 提 中小学生代表分别在启动仪 式上做了发言, 高全社会的 自然保护意识 , 加强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保护, 促 了保 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 进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 他指出, ” 我国有辽阔的海洋和江河湖 启动仪式上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副院长刘晴宣读了水 参加启动仪式 的领导、 嘉宾和社会各 泊, 保护水生 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是一项十分艰 巨的任务, 是 生 野生动物保护宣言, 农 维护国家生态安 全的主要方面。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 界 代表一 同签 署水 生野生动物保 护宣言。 业部渔 业局局 野生救援协会主席史帝夫 (tv rn) SeeT e t先生 、 中 丰富的国家 之一, 在世界生物多样性 中占有重要地位 。 受独 长李健华 、
持续时间最长、 活动内容 物濒危程度 不断加剧。 他同时指出, 为加强水生生物 资源养 活动成 为我国有史以来规 模最大、
护, 0 2 世纪9 年代 以来, 0 我国实行海洋伏季休渔、 长江禁渔、 保护区建设、 增殖 放流等一系列措施 , 初步建立了较为完 整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总结》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总结》
一、概述
为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安徽省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方案》各项要求,根据我市渔业和水生生态现实状况,我市采取了切合实际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一)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
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精心谋划,认真准备。
对投放品种、投放数量、在什么地方投放、如何投放,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
最后各县区分别在涡河、北淝河、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的中、上游五处投放大规格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共计17万尾,投入资金4.6万元,投放蟹苗近309万尾,投入资金92.4万元。
(二)渔业资源保护
1、禁渔制度
2、打击电炸毒专项行动
为保护现有渔业资源,我们认真组织各县区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尤其对电、炸、毒鱼等非法捕捞进行严厉打击,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202x年我市共出动300多人次,查处案件20多起,收缴电捕器30多台。
3、保护区建设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市只有蒙城县在芡河建立鳜鱼,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鳜鱼青虾资源,保护区面积10000多亩,6
月份已被蒙城县政府下文批准。
三、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水利部门对涡河实施清淤工作,在蒙城县拆除围网100多亩,网箱20多个,该县渔民均予积极配合,水利部门亦对渔民损失给予了适当赔偿。
清淤后,涡河水质明显变好。
四、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1、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确认,调查与处理,难度较大。
渔业水域污染防范难,确认难,案件处理难。
2、渔业生态监控,缺少必要的设备与投入。
内容仅供参考。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涉渔工程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补偿有关事项的通知-农办渔〔2018〕50号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涉渔工程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补偿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涉渔工程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补偿有关事项的通知农办渔〔2018〕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水产)局:近年来,流域开发和港口、码头、航道等工程建设,加剧了对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的威胁,造成水生生物资源受到破坏。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中明确,“对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订补偿方案或补救措施,并落实补偿项目和资金”。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
为进一步明确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补偿有关事项,贯彻落实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关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单位是涉渔工程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补偿的主体,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涉及水生生物保护区的还包括工程建设对保护区影响专题报告)中所列的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补偿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渔业部门要对实施方案编制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把关,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二、建设单位应根据实施方案,组织落实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补偿措施。
无能力落实保护和补偿措施的,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实施。
补偿资金由建设单位支付给受委托的社会第三方机构。
渔业部门要对保护和补偿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技术审查和调查评估,所需相关费用应纳入补偿资金。
为中国水产业把脉开方--农业部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性 : 是 共 享 性 。由于 这 些原 因 , 们有 二 我 意 无 意 地 会 对 他 们 造 成 伤 害 , 给 我 们 这
的 管理 工 作 带 来 难 度 。 目前 . 国水 生 生 物 资 源 整 体 状 况 我 不 容 乐 观 ,主 要 表 现 在 资 源 严 重 衰 退 ,
产品市场周刊 2 0 . 0 61 1
维普资讯
新 ◇ _譬
: 63 o 8 1 3
故 。 立 即根 据 监 测 检 测 结 果 , 时 采 将 及 的 特 性 。相 对 于 陆地 的 生 物 , 有 两 个 还 特 殊 的 特 性 ,一 是 水 生 生 物 具 有 隐 蔽
境 不 断 恶 化 . 生 生 物 资 源 处 于 严 重 衰 水
Hale Waihona Puke 退 状态 方 面 .我们 感 觉到 市场上 水 产
鱼 等 已成 为 国 家 一 级 二 级 的 水 生 野 生 保 护动 物 。 所 以 总 的 讲 , 源 衰 退 的 表 资
现 . 仅 是 数 量 的 减 少 , 是 质 量 水 平 不 也 的下 降 。 第 二 . 什 么 市 场 上 的水 产 品 越 来 为 越 丰富 ?我 想 这 应 当得 益 于 改革 开 放 以
取 禁 捕 等 措施 , 格 防控 受 污 染 的 水 产 严
品上 市 : 四是 制 定 实 施 了 水 产 品 药 物 残 留 以 及 贝 类 有 毒 有 害 物 质 监 控 计 划 并 开 展 专 项 整 治 工作 。 此 外 , 着 力 推 进 还 无 公 害 水 产 品标 准 化 生 产 , 些 城 市 探 一
贯 彻 实 施 《 国水 生 生 物 资 源 养 护 行 动 中 纲 要 》 闻发 布会 。农 业 部 渔 业 局 陈 毅 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0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六年二月十四日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我国海域辽阔,江河湖泊众多,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空间和生存条件。
受独特的气候、地理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生生物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遗物种数量大、生态系统类型齐全等特点。
我国现有水生生物2万多种,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的水生生态系统,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丰富的水生生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蛋白来源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对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国家生态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新阶段、新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养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期、海洋捕捞渔船控制等保护管理制度,开展了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加强了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环保、海洋、水利、交通等部门也积极采取了重点水域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水功能区划等有利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措施。
(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养护执法和监管体系。
全国渔业行政及执法管理队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履行渔业行业管理、保护渔业资源、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专属经济区渔业管理以及维护国家海洋渔业权益等职能。
环保、海洋、水利、交通等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设立了相关机构,加强了执法监管工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三)初步形成了与养护工作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全国从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有13000多人。
建立了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和五个海区、流域级渔业资源监测网,对我国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产品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部分水域呈现生态荒漠化趋势,外来物种入侵危害也日益严重。
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水域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近年来,我国废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主要江河湖泊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近岸海域有机物和无机磷浓度明显上升,无机氮普遍超标,赤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不断增加,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
(二)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我国是世界上捕捞渔船和渔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长期采取粗放型、掠夺式的捕捞方式,造成传统优质渔业品种资源衰退程度加剧,渔获物的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严重,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三)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水利水电、交通航运和海洋海岸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水域生态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
第二部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保护措施,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全面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水平,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处理好资源养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学养护要与合理利用相结合,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又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能力,做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科学调度、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强化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和消费意识,在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把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与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实现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相统一。
(二)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处理好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的关系。
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纳入国家生态建设的总体部署,对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
同时,针对水生生物资源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不同水生生物的特点,以资源养护为重点,实行多目标管理;在养护措施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处理好系统保护与突出区域特色的关系。
根据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养护工作面临的任务,分区确定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向与措施:近海海域以完善海洋伏季休渔、捕捞许可管理等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为重点,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浅海滩涂以资源增殖、生态养殖及水域生态保护为重点,促进海水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内陆水域以资源增殖、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域污染防治及工程建设资源与生态补偿为重点,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的完整性。
(四)坚持务实开放的原则,处理好立足国情与履行国际义务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立足于我国人口多、渔民多、渔船多、资源承载重的特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措施。
同时,要负责任地履行我国政府签署或参加的有关国际公约和规定的相应义务,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保护管理经验。
(五)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处理好强化管理与维护渔民权益的关系。
在制订各项保护管理措施时,既要考虑符合广大渔民的长远利益,也要考虑渔民的现实承受能力,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解决好渔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出路问题,依法维护广大渔民的合法权益。
要积极采取各种增殖修复手段,增加水域生产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促进渔民增收。
(六)坚持共同参与的原则,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关系。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从水生生物资源的流动性和共有性特点考虑,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保护公共资源的主导作用,建立有关部门间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体制。
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奋斗目标(一)近期目标。
到2010年,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过大的捕捞能力得到压减,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功率和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分别由2002年底的22.2万艘、1270万千瓦和1306万吨压减到19.2万艘、1143万千瓦和1200万吨左右;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200亿尾(粒)以上;省级以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00个以上;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率达到60%以上。
(二)中期目标。
到2020年,水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渔业资源衰退和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捕捞能力和捕捞产量与渔业资源可承受能力大体相适应。
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功率和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分别压减到16万艘、1000万千瓦和1000万吨左右;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400亿尾(粒)以上;省级以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00个以上;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率达到80%以上。
(三)远景展望。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到本世纪中叶,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生物资源实现良性、高效循环利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处于整体良好状态。
基本实现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生态环境优美的奋斗目标。
第三部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行动渔业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针对目前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捕捞生产效益下降、渔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严峻形势,为有效保护和积极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关于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守则》的要求,实施本行动。
本行动包括重点渔业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增殖、负责任捕捞管理三项措施:通过建立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措施,对重要渔业资源实行重点保护;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增殖手段,积极主动恢复渔业资源,改变渔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渔民致富创造新的途径和空间;通过强化捕捞配额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等各项资源保护管理制度,规范捕捞行为,维护作业秩序,保障渔业安全;通过减船和转产转业等措施,压缩捕捞能力,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妥善解决捕捞渔民生产生活问题。
一、重点渔业资源保护(一)坚持并不断完善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
针对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栖息繁衍场所及繁殖期和幼鱼生长期等关键生长阶段,设立禁渔区和禁渔期,对其产卵群体和补充群体实行重点保护。
继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期等现有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并在珠江、黑龙江、黄河等主要流域及重要湖泊逐步推行此项制度。
(二)加强目录和标准化管理。
修订重点保护渔业资源品种名录和重要渔业资源品种最小可捕标准,推行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和幼鱼比例检查制度。
制定捕捞渔具准用目录,取缔禁用渔具,研制和推广选择性渔具。
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缩作业方式对资源破坏较大的渔船和渔具数量。
(三)保护水产种质资源。
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主要生长繁育区域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强化和规范保护区管理。
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对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强化相关技术研究,促进水产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
采取综合性措施,改善渔场环境,对已遭破坏的重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产卵场制定并实施重建计划。
二、渔业资源增殖(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确定适用于渔业资源增殖的水域滩涂,重点针对已经衰退的重要渔业资源品种和生态荒漠化严重水域,采取各种增殖方式,加大增殖力度,不断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