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技巧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学习翻译?
就此问题的回答而言,我想从微观上讲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但从宏观上讲,人们的回答应该是差不多的。
即翻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使东西方人能够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与文化传统,能够读到彼此作家的作品,学习与交流彼此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换日益频繁,翻译更是各国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有效工具,是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得地球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尤其是全球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
目前,我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交换更加密切与频繁。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在此过程中,翻译便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而且,从目前看,翻译已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翻译教材多,翻译学院、翻译系如同雨后春笋,翻译公司越来越多,可以说翻译已成为一项前景广阔的事业。
2.什么是翻译?
1.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是一种交际方式。
通俗地说翻译就是译意义;翻译就是译文化;翻译就是交际。
从广义上说,翻译包括所有的符号之间、非符号之间、符号和非符号之间的转换行为。
比如一个手势变成一种语言,把汉语的文言文转变成白话文(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把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符号,甚至把你的所思所想书诸笔端,都是一种翻译。
你写作文或论文也可称为一种翻译,是你在把整个思路与思想译成了文字。
有人把写作比作自由跳舞,因为原著的创作不受语言形式的限制,但是这种广义的翻译不是此处要讨论的。
我们课堂上要讨论的则是狭义上的翻译,通俗地说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语际翻译有口头翻译(interpretation)与笔头翻译(translation)。
也有人对翻译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有人把翻译比作是戴着手铐脚镣跳舞,而且还要跳得优美。
因为既要考虑对原文的忠实,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并不比创作容易,有时甚至更难。
2.Catford holds that 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material in another…”(1965)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原发语)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的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
3.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辞海》)
4.“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原文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象原作一样地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矛盾)
5.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陈宏微)
6.翻译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是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完成的。
7.翻译是一种借助双语并结合自己的听说读写经历与经验来进行的一种交际活动,是实现在讲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李延林,《论英汉科技翻译的理论与实践》2009,北京)
3.翻译的过程是什么?
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利用原文的过程。
分析原文是理解阶段,将原文转换成译文是表达阶段。
完整地说,翻译过程就是翻译活动所经过的程序,一般认为包括三个阶段:理解原文、用目的语表达、校验修改译文。
其中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或前提,表达是理解的结果。
(方梦之,《译学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5)
我们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译者通过理解与分析,从整体上了解原文,让译文很好地重现原文,然后画龙点睛地润色译文。
其中包括根据原文推敲译文的用词、标点符号、数字等方面是否存在过失。
4.翻译是技能、艺术还是科学?
翻译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
这个问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有人认为是科学,有人认为是艺术,有人认为是技艺、技巧,说法不一。
翻译作为一门学科来说是综合性的。
许多学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研究。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着重寻求语言对比,语言的规模性,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模式化;从文艺角度来说,对语言上的对比和规定性以外的东西就不太感兴趣,它会在创造性及再创造性上面大做文章;有人认为文学翻译属艺术创造,也就是文学翻译的起点,是语言对比领域的终点。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不能否认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从自己长期的活动中,出现了自己的理论、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其独特的系统性、规律性,其过程在相当一部分语言材料里正逐渐模式化(如某些作品可以通过机械来翻译),而且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一门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因此是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
另外,从文艺翻译角度上看,它又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可以说,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科学,可名正言顺地称之为翻译学(translatology).
从宏观角度讲,翻译学是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因为翻译本身是一种语言活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忠实地表达出来,是两种或多种语言对比、转换的实践,所以翻译学的性质相当于比较话语语言学的性质,在文艺翻译中,不仅是语言对比转换的问题,而且需要从文艺学特别是美学角度进行探讨,所以翻译学既有语言学的性质,又有文艺学的性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其理论同实践与心理学、哲学、比较语言学、语义学、逻辑学、外语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同信息论、控制论、应用数学、电子学、机械制造等密切相关。
5.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现以信达雅为例予以说明。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已经有了翻译,当时方言不同的部落之间发生交流肯定要用到翻译,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南方时就有其随从斥责南方人许行说话象鸟叫,说南方人是“南蛮鴃舌”之人。
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安世高是佛经翻译第一人,后来来到了中国。
国内有学者认为“信达雅”受到泰特勒三原则的影响。
其实信、达、雅的思想早见与1700多年前中国佛经翻译家支谦的理论。
据钱钟书先生考证,严复的“信、达、雅”三字,在三国时支谦写的《句法经序》中。
他被认为是最早涉及翻译批评的第一人,最早提出了“信达雅”翻译标准。
即“仆初嫌其辞不雅”、“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意思是说:嫌其译得不雅;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辞藻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信:真实;美:美妙、漂亮)、今传胡义,实宜径达。
”
所谓翻译标准,也说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
信(faithfulness),就是忠实准确。
即忠实于原作内容。
达(expressiveness),就是通顺流畅,文笔流畅。
即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雅(elegance),就是文风典雅,文字古雅。
6.一个合格的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一)对原文文字和内容的透彻了解,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即语言基本功),语言功底包括源(原)语(the source language),也包括译语(the reception language),没有语言功底,则很容易犯语言错误。
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熟悉英语国家的诸如历史、宗教、政治、地理、军事、外交、经济、文艺、科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方面的社会文化。
掌握一门语言,不只指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而且还包括熟悉这门语言里诙谐、婉转、高雅、俚俗的种种说法,即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能区别不同的文体。
(二)广博的言外知识
翻译是一种使用最为频繁、最为广乏的语际交流手段。
对有关语言的掌握是从事翻译的前提。
但交流的主要内容是语言以外的东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对言外知识了解不够多,会直接影响到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
(三)敏锐的感受力
在文化背景非常不同的两种语言间进行翻译时,对原作者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表达习惯及作品的场景、情调的敏锐的感受。
深切体会到它们与译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对于真实传达原文至关重要。
如:
翻译并不总是艺术,但要准确理解原文,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原著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译者需要具有良好的艺术感受能力。
同时要有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指导。
傅雷先生说:“译事虽近古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也未必能深切领悟。
”
(四)一定的翻译经验
熟悉翻译理论和常用技巧,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由于受外文限制和未能熟练地掌握各种翻译技巧,译者的中文水平也常常表现不出来,应在翻译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良好的素质和一定的翻译经验,对年轻人来说是有发展前途的。
所以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加强自己的素养,克服急功近利的毛病,否则常常是欲速则不达。
除了这些,译者还应该抱有敬业乐业精神,认真对待所译的东西,译者的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都是有限的,而可能碰到的问题则是无限的,不应该草率应付。
(五)熟悉各种工具书。
能熟悉各种工具书的使用而且必须能灵活使用之。
有人提出搞翻译只要手边有本词典就够了,此话究竟是否对姑且不论。
当然作为工具书,词典对于译者来说无疑是必备的,江西和先生认为:“这是翻译工作者.尤其是从事翻译工作不次的同志经历过的,今后还会这么做’心。
但词典中的东西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中的语言与人们的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是由“活”人来操纵的.因此是灵活多变的,其中也有个“巧”字,翻译中理应作相应的巧妙处理(李延林,199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