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王宏安(安徽省灵璧县医院药剂科, 234200) 溃疡病为消化道常见病之一,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占10%。
以青壮年(20~50岁)为多见。
溃疡病的病因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溃疡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的结果,因此其基本的治疗原则既为增加防御因子,削弱攻击因子,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达到消除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的目的。
按照溃疡病的发病特点区分,抗溃疡药物大致可分为削弱攻击因子和增强防御因子两大类。
1 削弱攻击因子类抗溃疡药111 中和胃酸药 消化性溃疡常被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因此一般采用抗酸疗法为主。
选用药物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铭、三矽酸镁及次碳酸铋等。
具有中和胃酸,抑制胃蛋白酶分泌,结合胆盐和保护细胞等作用。
多于饭后1h服用,维持作用3~4h。
目前这类药物有不少复方制剂,如胃舒平、胃必妥、治胃灵和胃仙,可减少单用时的副作用。
112 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投入临床使用数量和品种较多的抗溃疡药物之一;其中第一代为西米替丁,对胃璧细胞分泌盐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每次口服200mg,每日3次,于餐后服用,每晚临睡前再加服1次400mg,连服4~8周为一个疗程。
需要巩固治疗,则于每晚临睡前服药一次400mg,针剂主要用于止血,每次400mg,于静脉内缓慢注射或溶于100ml生理盐水内静脉点滴,每日2~4次。
用药4周的治愈率为60%,用药6周的治愈率为80%。
第二代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返流性食管炎等。
口服每次150mg,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各服一次,连续服药4~8周为一个疗程。
巩固治疗可于每晚临睡前服药一次150mg。
针剂常用于止血,于静脉内缓慢注射50mg,每日两次。
用药4周治愈率70%,用药8周治愈率达80%以上。
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对胃酸的抑制作用很强,是西米替丁的40倍,比雷尼替丁强20倍且作用持久,服用20毫克作用可长达16~17h。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引言: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和生活质量下降。
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中。
本文将从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其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黏膜上质子泵的酸分泌,从而降低胃酸的分泌量。
奥美拉唑通过共价结合胃黏膜上的H+/K+-ATP酶,抑制胃酸的产生。
它能够显著降低胃酸的酸度和分泌量,从而有效地减轻消化道溃疡的症状。
2. 奥美拉唑在消化道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中,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够显著缓解溃疡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并降低溃疡复发的风险。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用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道溃疡,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项针对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试验发现,与传统抗溃疡药物相比,奥美拉唑能够更快地缓解疼痛症状,加速溃疡的愈合,并且具有更低的复发率。
另一项研究发现,奥美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中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能够减少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此外,奥美拉唑联合其他药物的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项研究发现,奥美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道溃疡的治愈率,并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奥美拉唑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消化道溃疡患者的胃肠道微生态,促进溃疡的愈合。
4. 奥美拉唑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骨折风险增加等较为罕见。
因此,在使用奥美拉唑时应注意剂量的选择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进展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过去,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然而,如今的研究发现,除了 Hp 感染外,其他因素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异常、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等,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过度分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原因之一。
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胃酸分泌过多,超过了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就容易损伤胃黏膜,形成溃疡。
NSAIDs 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但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了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了溃疡的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个体对 Hp 感染的易感性、胃酸分泌以及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促进溃疡的形成。
二、诊断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消化性溃疡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和 X 线钡餐造影。
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并进行活检以明确溃疡的性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胃镜对早期消化性溃疡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除了内镜检查,血清学检测也在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例如,检测血清中 Hp 抗体、胃蛋白酶原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 Hp 感染以及胃黏膜的功能状态。
此外,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测 Hp 感染的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治疗药物的发展(一)抗酸药和抑酸药传统的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能够中和胃酸,缓解溃疡症状。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Anti peptic ulcer drugs research progress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发展,对抗消化系统溃疡药物药理作用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方法根据国内外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指出与抑酸药、粘膜保护药、抗幽门杆菌药物联方或组成复方制剂的具有标本兼治功能的综合性治疗药物以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复发率。
结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进展将在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关键词:消化系统,溃疡,药物引言: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开发生产安全有效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已受到关注,并成为目前药物研究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研究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进展意义在于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方面的可能性。
最新发展近年作用更强的药是质子抑制剂,会使溃疡病的治疗增加了更为有力的手段。
增强胃粘膜防御机制药物也可以使溃疡愈合。
根除HP已成为治疗HP阳性溃疡病的必要措施。
但单一用药是不能根除HP的。
所以应用复方组剂药物治疗更好。
正文:①材料(设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即在其胃窦部取材,经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Hp阳性者40例列入本研究。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1例,胃溃疡4例,幽门管溃疡5例。
此40例均无下列疾病和用药情况:①近期服用过致溃疡药物(如非类固醇性抗炎剂);②内镜确定诊断前1周内应用过抗溃疡药物和抗生素;③合并有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④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
②方法:应用被公认为最强力的抑酸剂——H+—K+泵组滞剂洛赛克(losec,L)以及被认为有力的Hp消除药——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in,A)和灭滴灵(metronidazole,M)治疗40例Hp阳性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着重研究治疗后Hp的变化。
在内镜诊断后3d内随机将病人分为以下三组进行治疗:①洛赛克(L)组,②羟氨苄青霉素(A)和灭滴灵(M)联用组(AM组),③活赛克、羟氨苄青霉素和灭滴灵联用级(LAM 组)。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进展及新药研发动态分析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进展及新药研发动态分析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过去几十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进展及新药研发动态进行分析。
一、胃酸分泌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胃酸分泌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该类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通过抑制质子泵酶的活性;而H2受体拮抗剂则通过阻断胃酸的释放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能够显著减少溃疡复发率。
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
该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三、粘膜保护剂的使用粘膜保护剂是一类能够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消化酶的损伤的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拮抗胃酸和胆汁的作用,能够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减轻溃疡的病情。
常用的粘膜保护剂包括胃黏膜保护剂和黏液-胆汁酸蓄积剂等。
粘膜保护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
四、新药研发和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发进展。
其中,幽门螺杆菌靶向治疗药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靶向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关键酶或蛋白,实现根除治疗的效果。
此外,一些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中药也被广泛研究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总结起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胃酸分泌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及粘膜保护剂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此外,新药的研发和进展也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的溃疡形成。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是两种常用的抗酸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进展。
单独使用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存在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联合使用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来治疗消化性溃疡成为一种新的疗法。
目前,关于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深入探讨。
开展本研究旨在评估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
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是常用的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分别属于不同的药物类别,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资料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参考依据,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个性化。
1.3 研究意义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但其单药治疗效果有限。
对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该研究有助于揭示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的机制,从分子水平了解其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进展
20 0 6年 l 2月
石 家 庄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De 21 6 c. 10
第 1 8卷第 6期
Jun l f h i h agV ct nl e h o o y I s iu e o ra o S ia un oai a T c n lg n tt t jz o
壁细胞 上 H 受 体 , 制基 础 排 酸 量及 最 大 排 酸量 , 2 抑
发 性疾 病 , 亡率 虽小 却给 患者带 来很 大 的痛 苦 , 死 同 时也增 加 了家庭 的负 担 . 由此 , 化性 溃疡 疾病 的防 消
治 是 目前 医药学 研究 的一个 重点课 题 .
消 化 性溃 疡 的 发 病机 理 较 为复 杂 , 今 尚未 完 迄 全阐明. 概括 起来 , 由于 胃、 是 十二 指 肠 局 部 粘膜 损
数 的 1 %~2 %. 化性 溃疡 的 主要 症 状 为 慢性 或 0 0 消 周 期性 胃区疼痛 、 嗳气 、 腹胀 、 返酸 等 , 可引起 多种并
发 症 . 胃出血 、 如 胃穿孔 、 Leabharlann 癌等 . 它是 一种慢 性 和复
1 1 1 西 咪替 丁( i t ie .. Cmei n ) d
用, 同一 因素也 可能参 与不 同的发 病 环节 , 因素往 各
往是 互 相联 系或 综 合作 用 , 如 精 神 因 素 及 内分 泌 例 调节 紊 乱既可 引起 胃酸 分 泌 增 多 , 可 削 弱 粘膜 屏 又
障, 还有 患者 的个 体特 异性 . 可有不 同的起 主要作 用
的发病 因素 .
—
Vo . 8 No. 11 6
—
文 章 编 号 :094 7 {0 6 0 —060 10 .8 3 2 0 }603 —4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t c. I e e ty as s de h w h tta io a hn s dcn a ly a rl n te te t n fp pi le r t a n rc n e r.t is s o ta rdt n lC iee me iie c n pa oe i h rame to e t uc r u i c
Ab t a t P p i le S c u e y t e i ce s fa tc a t r a d t e d c e s f p o e t n f c o n t e d g sie s r c e tc u c r i a s d b h n r a e o t k f c o n h e r a e o rt c i a t ro h i e t a o v
M e ii e o he Tr a m e to ptc U le d c n n t e t n fPe i c r
G oZ in a h ig j (h ni S ax Ho ilTi a h ni 3 02 s t ,a unS ax 0 0 0 ) pa y
消化性 溃疡 的治疗 近些 年有 了很大 的进展 , 制酸 、 抑
酸 、 护黏膜 、 保 杀灭 H p成 为 内科 治疗 消化 性 溃疡 的 主要用 药模式 。 现用 “ 三联 ” “ 或 四联 ” 法 . 疗 根除 幽 门
种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生机制是消化道侵袭 因素的增强和防御修复因素的减弱 ,其中胃酸和胃 蛋 白酶是 导 致 胃十 二 指肠 黏 膜 损 害 的一 种 主 要 因
Ke r s t dt n l ie eme iie p pi le ; rge s ywo d r io a n s dcn ; e t uc r po rs a i Ch c
2024—2024年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应用趋势分析
抗消化性溃疡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主要通过降低胃酸分泌的作用来缓解溃疡的症状。
在2024年到2024年期间,我院针对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将分析在2024年到2024年期间,我院使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种类和频度。
在这段时间内,我院主要使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包括贝前列素、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并且这些药物的使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奥美拉唑在这段时间内的应用频度较高,可能是由于它有着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不良反应。
其次,我们将分析不同患者群体在这段时间内对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情况。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年和老年患者对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需求更为突出,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年龄段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这段时间内,女性患者对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频度高于男性患者,这可能与女性更容易受到消化性溃疡的影响有关。
最后,我们将分析在2024年到2024年期间,患者在使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时的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对患者用药记录和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在使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时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恶心、腹泻等轻微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总的来说,通过对我院2024年到2024年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关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努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消化性溃疡是一多病因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攻击因子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防御因子减弱有关,近来引人注目者,消化性溃疡中有很高的幽门螺杆菌(Hp)的检出率。
Hp与本病病变的严重性,活动性以及顽固不愈和早期复发有关。
关于消化性溃疡病因研究和治疗研究和治疗药物的进展,使本病疗效有了新的提高,现将有关方面综述如下。
受体阻制剂1 H21.1 西咪替丁对基础胃酸的分泌和组织胺、五肽胃泌素所促进的胃酸分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药后溃疡多在4周~6周内愈合,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尤为显著,4周愈合率74%,6周可达80%。
1.2 雷尼替丁抑酸作用较西咪替丁强,且副作用较少。
1.3 法莫替丁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分别为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的50~100倍和7倍,作用时间亦明显较后二者为长,且可抑制胃蛋白酶类的分泌。
2 质子泵抑制剂(PPI)洛赛克显著降低胃H+-K+-ATP酶的活性,使壁细胞中的H+不能转运于胃腔中,从而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形成。
3 胃粘膜保护剂3.1 胃得乐可刺激粘液分泌,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本药还具有抗蛋白活性。
3.2 施维舒新型的胃粘膜保护剂,具有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高分子糖蛋白和磷脂,重碳酸盐和合成和分泌作用,能维持粘液层粘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4 Hp的治疗研究对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者应重点治疗,目前资料表明,痢特灵、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能使Hp根治率大于10%,其它抗生素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以及中药黄连,连翘、黄岑等对Hp均有一定杀灭作用。
单用胃得乐治疗Hp的消除率大于单用抗生素,得乐与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联用,抗Hp作用较单用任何一种为强,二联疗法的疗效约50%,得乐加灭滴灵羟苄青霉素或四环素的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达80%以上。
总之,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很多,不合理用药情况也较多见,为了获得较好的疗效,应有效的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掌握好服药的时间,剂型等。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治疗新进展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治疗新进展虎林市人民医院 158400摘要: 消化性溃疡属世界性多发病、常见病,该病以呕血、黑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H2受体拮抗剂、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治疗消化性溃疡。
本研究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药物;临床应用;治疗进展消化性溃疡( PU) 通常指上消化道由于自身消化作用产生的深达黏膜下的损伤。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两者发生率之比约为1∶3。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的自然人群发生率约为15%,约占我国住院患者的5%,占胃镜检查患者的三分之一,好发于20~60岁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本文介绍临床治疗该病的常见药物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新进展,对促进患者健康、促进家庭幸福、促进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1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1.1 H2 受体拮抗剂的应用H2 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选择性阻断外源性组胺及内源性组胺与其相关受体结合,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西咪替丁是1976 上市的首个高活性H2 受体拮抗剂,然而,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该药具有两大缺点: ①需持续用药,中断用药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②该药不仅可抑制细胞色素酶,还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长期用药,可出现男性女性化现象。
应用呋喃环替代组胺咪唑环后,研究出了安全性更佳、疗效更好的雷尼替丁,该药因其长效、速效、高效、无抗雄激素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后,法莫替丁、罗扎替丁、尼扎替丁等H2 受体拮抗剂相继上市,与西咪替丁相比,这些药物动力学更优秀、作用更强、安全性更佳。
它们在抗酸强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抑肝药酶等方面各有所不同,但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其中以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在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
黄连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见胃损伤防止作用, 仅在剂量为 ’ ’ % % ( 1 2 % % ( 1 2 0 0 时, 0 0以 3 * 4 左 上时可见抑制胃粘膜电位差下降的作用。徐继红等 发现, ;每 ’ )以 % 、 金丸(黄连 5 吴茱萸 6( 7’ 8 ( ( ) 8 * 0 含生药 % 0 、 剂量灌胃给予大鼠后能抑制乙醇致胃粘膜损 % 8 + & ’ 8 % & 12 0 0 而西咪替丁灌胃 伤发生, 其中高剂量的溃疡抑制率为 $ ( 8 $ 9; 3 ) 4 剂量为 ’ 时的抑制率为 。陈蔚文等 发现, 加味左 1 2 & & 8 * 9 0 0 ) 以’ 、 、 金丸 (黄连5吴茱萸5木香 6 ( 7’ 7’ $ ) 1 2 0 0 剂量灌 胃给予大鼠后能显著抑制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发生, 高剂量的抑 & 4 制率可达 ( 建立牛磺胆酸盐5幽门结 ( 8 , ( 9。: ; < $ % %= 等 3 0 扎溃疡动物模型后,发现黄连解毒汤 的 水 提 物 干 燥 粉 末 以 、 ’ % % * % % ( 1 2 0 0 剂量灌胃后可显著降低胃粘膜损伤及抑制氢离 子向粘膜内逆扩散,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高剂量几乎完全抑 ( 4 中,左金丸以 % 、 制了各离子流量的增加。在另一项实验 3 8 * 、 的剂量灌胃给予大鼠后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吲 12 % 8 + & ’ 8 % & 0 0 而西咪 哚美辛致胃溃疡发生, 其中高剂量的抑制率达 ) ’ 8 + 9; 黄连解毒汤的 替丁以 ’ 1 2 8 + 9。此外, 0 0 灌胃时的抑制率为 & 水提物干燥粉末在 $ & !’ % % ( 12 0 0 剂量下灌胃给予实验动物 后亦可剂量依赖性阻遏阿司匹林致胃粘膜电位差下降。 另有研 能促进大鼠醋酸型胃溃疡愈合。 究表明, > < ’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黄连能明显增强胃粘膜屏障作用,对 大鼠急、 慢性胃溃疡具有明显防治作用, 但作用比较缓和, 其保 护作用可能是黄连各生物碱协同作用的结果。 胃蛋白酶和胃粘液"# ! ! " 对胃酸、 $ %#"屏障的影响 3 ( 4 黄连的复方制剂左金丸以 $ 据陈艳芬等 报道, 1 2 8 , 0 0剂 量经十二指肠给予结扎幽门的大鼠,结果显示,除胃酸度无明 显改变外, 胃液量、 总酸排出量、 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 其 以上。加味左金丸以 剂量给药 中胃酸分泌量减少 ’ % % 9 ) 1 2 0 0 也能显著抑制基础泌酸及胃泌素诱导的高胃酸分泌, 抑制率分 别高达 , 上述结果提示, 黄连和以黄连为主药 * 8 ( 9和 & * 8 % 9。 的方剂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显著, 对胃蛋白酶活性也有一定的 $ 4 报道, 黄连以 $ 抑制作用。据 = % 2 % ? <@3 & !’ % % ( 1 2 0 0 剂量灌 胃给予大鼠后可明显抑制中枢性刺激药 $ 脱氧葡萄糖所致 5 胃酸分泌增加。 ( 4 等利用 ! 发现左金丸 $ 陈艳芬3 , ’ $ <法进行实验, 8 , 1 2 0 0 灌胃给予大鼠后能增加其胃壁结合粘液 (AB) (! C ’ % 8 % , 9 ) 。而 AB 合成的增加,则可增强胃粘液5@ % 8 % & ! D*5的屏障 功能。 ! ! # 对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 丰富的血液供应既是正常发挥胃和十二指肠分泌功能所 必需, 也为上皮细胞的更新和播散入细胞内 @E的清除提供了保 障, 是维持粘膜完整性的重要因素。虽然至今尚无黄连增加胃 粘膜血流量 (FB> 的明确报道, 但> 增加 G) < ’能激动 B5受体, 的基础释放量, 拮抗钙通道及" 胃粘膜一氧化氮 (/ D) 5受体, ’ +, , 4 提示黄连可能通过扩张血管而发挥增加 FB> 。 G 的作用3 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 ! $ 近年来, 国内不少专家将临床常用抗溃疡药与黄连的主要 成分 > 取得了满意疗效, 但尚无 < ’联用以治疗 @ I, H 感染性 & 4 将奥美拉 单用 > < ’或黄连治疗 & I 的临床研究报道。孟庆玲3 唑与 > < ’联用治疗 @ I,其中治疗组 , )例,使用药物 H 阳性 & 为奥美拉唑E> ( , ) ; 对照组 例, 使用药物为奥美 < ’* % % ( # K , ) 0J 拉唑E羟氨苄青霉素 (& , ) () , ) 。 结果 % % ( J # K E甲硝唑 % % ( J # K 0 0 显 示 ,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的 溃 疡 愈 合 率 、@ H根除率分别为 ( 8 * 9、 + 8 ’ 9和 , 8 ) 9、 % 8 % 9;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
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治疗及其进展。
一、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过程,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从而加速溃疡的愈合。
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二、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是另一类常用的消化性溃疡药物。
它通过阻断胃黏膜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
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H2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但是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
三、抗生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抗生素的使用也非常重要。
抗生素主要通过杀死幽门螺杆菌,减少胃黏膜的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抗生素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四、胃粘膜保护剂胃粘膜保护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改善胃黏膜的抵抗力,减轻胃酸对黏膜的损伤。
常见的胃粘膜保护剂有铋剂、胃蜜等。
五、中草药治疗除了以上的药物治疗方法,中草药也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些中草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溃疡面积、促进溃疡愈合等效果。
不过,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在使用中草药时应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结起来,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展丰富多样,从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到抗生素治疗和胃粘膜保护剂等,这些药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产生了积极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草药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也值得一试。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治疗消化性溃疡,恢复健康。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新进展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侵袭因素增强,胃粘膜屏障、粘膜血流、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分泌以及上皮再生等防御因素减弱有关,近来引人注目,消化性溃疡中有很高的幽门螺杆菌(Hp)的检出率。
Hp与本病病变的严重性、活动性以及顽固不愈和早期复发有关。
关于消化性溃疡病因研究、治疗研究和治疗药物的进展,使本病疗效有了新的提高,现将有关方面综述如下。
1 H2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应用于临床至今已达28年之久,治疗了千百万人,实践证明是治疗溃疡病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使溃疡病的手术治疗大为减少。
目前除有合并症如穿孔、狭窄情况外,已很少采用手术治疗。
由于H2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满意,溃疡病发展为狭窄以至梗阻的病例也较以前少见。
新1代产品较其前1代产品作用更强,剂量更少,副作用也更少。
第1代产品与细胞色素P450亲和力大,影响其它药物的代谢,并干扰性激素,影响性功能,副作用较多;其吸收可受抗酸剂干扰,使生物利用度减低。
第2、3代产品则与肝的药酶结合甚少,甚至不结合,对性激素无干扰,免去了第1代产品的一些副作用。
第3代产品皆通过肾脏排出,主要是由肾小管排泄,肾功能不良者清除延迟,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节用药量。
愈合后需用维持剂量才能防止复发。
第3代产品治疗后复发的情况也基本相似,1年的复发率约35%左右。
一旦停药,难免复发。
所以,虽然H2受体拮抗剂促进溃疡病愈合疗效显著,但并未能防止复发,不能根治溃疡病。
H2受体拮抗剂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1)维持治疗的问题,对维持治疗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在溃疡愈合后都应给予维持治疗;有人主张是否需要维持治疗要因人而异,每年复发1~2次者不一定需要维持治疗,复发时给药即可,以减少麻烦及经济负担。
多次复发者或顽固性溃疡,或有出血、穿孔危险者则应给予维持治疗。
后一种意见比较合理。
(2)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应用剂量,第3代H2受体拮抗剂在肝功能不全时应用剂量可不减少。
消化性溃疡治疗新进展
消化性溃疡治疗新进展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和抗生素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减少压力、避免吸烟和酗酒等。
近年来,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
H. pylori的消除:H. pylori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使用多种抗生素的联合治疗,可以消除H. pylori感染,预防溃疡的复发。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和PPI联合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抗酸药物的治疗: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主要的药物之一。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将PPI和胃黏膜保护剂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使用:长期使用NSAIDs 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一些新型NSAIDs如Celecoxib的出现,可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溃疡创面覆盖剂:一些溃疡创面覆盖剂如制剂铋、胶体果胶铋等也被广泛使用。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和预防细菌感染。
微生态制剂: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制剂可以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
促进溃疡的愈合。
总体来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患者应尽早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也应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善,预防病情复发。
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消化性溃疡( Pu)主要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
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 ~ 10%[1]。
一般认为是胃粘膜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所引起的,即胃粘膜攻击因子(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 增强或防御因子(主要是胃粘液屏障、粘膜屏障和粘膜血流量等) 减弱, 二者失衡所引起。
学界普遍认为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是消化性溃疡( Pu)的主要发病机制[2-5]。
其中胃溃疡( Gu) 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Du) , 分别占消化性溃疡( Pu)总数的60. 4%和35. 3%。
标签: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中西药结合;联合用药目前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抑制攻击因子的药物(抗酸药)、增强防御因子的药物(前列腺素E、硫糖铝)及抗HP的联合用药。
该文就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予以综述,期望可以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1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治疗1.1抗酸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通常认为溃疡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因此,使患者胃内的pH 值维持在3.5~4.0,是溃疡必备治疗条件及满意的愈合环境。
抗酸药物作用于患者胃内,能够与胃内的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水和盐,降低胃内酸度,从而减少胃酸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促进胃溃疡的愈合[6]。
目前,含铝、碳酸镁及碳酸钙的抗酸复方制剂是临床中使用最多的抗酸药物,但抗酸药物主要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辅助药物,不是主要药物。
常用抑制胃酸药主要有两种:H2受体抑制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1.1.1 H2受体抑制剂H2受体抑制剂主要以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为主,其可以有效地抑制因组胺、胃泌素及胰岛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7]。
目前,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H2受体拮抗剂共有三代,其中,第一代为西咪替丁,第二代为雷尼替丁,第三代为罗沙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不同的H2受体拮抗剂作用于患者体内,抑制胃酸程度也存在差异。
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H2受体抑制剂对于刺激性胃酸分泌的抑制效果较差,且抑酸作用起效慢、持久性差,治愈率较低,特别是在根除HP方面,质子泵抑制剂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较H2受体抑制剂好,而长时间使用H2受體抑制剂可以引起胃窦部pH 值增加及壁细胞增生[8],故H2受体抑制剂多用于较轻的Hp 阴性的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进展
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进展引言: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和胃酸倒流等。
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过程来减轻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奥美拉唑通过与胃酸分泌过程中的质子泵发生不可逆的结合,从而抑制胃酸的生成。
这种作用机制使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
临床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够显著减少溃疡面积和疼痛程度,促进溃疡的愈合。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用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并且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也有良好的疗效。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使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三、奥美拉唑的副作用尽管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头痛和皮疹等。
此外,长期使用奥美拉唑还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和镁的吸收不足,增加骨折和肺炎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奥美拉唑时需谨慎权衡其疗效和副作用。
四、奥美拉唑的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不断深入,奥美拉唑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奥美拉唑的剂量和疗程,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 耐药性问题:研究奥美拉唑耐药性的发生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应对耐药性问题。
3. 个体化治疗:通过研究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探索奥美拉唑与其他药物或疗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药理作用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减轻溃疡症状,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
冯淑华;沈建民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
【年(卷),期】1990(000)005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随着人民对病因学研究的深入,抗溃疡药物也从传统的抗酸解痉药发展到抑制胃酸分泌的受体拮抗剂和增强防卸功能的药物,前者研究最多的是H<sub>2</sub>受体拮抗剂,后者研究较多的是前列腺素类似物。
本文就这些抗溃疡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目前认为胃酸分泌过度与消化性溃疡形成有密切关系。
胃壁细胞调节胃酸分泌主要有三步;1.组织胺(胃粘膜肥大细胞分泌)、胆碱能递质(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稍分泌)、胃泌素(胃窦上皮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细胞——边膜上相应的受体;2.
【总页数】20页(P1-20)
【作者】冯淑华;沈建民
【作者单位】天津第二医学院;沈阳药学院天津 300203;沈阳 11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探讨合理应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J], 王善飞;刘利新
2.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进展 [J], 杨波
3.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一)药物治疗现状 [J], 周曾芬
4.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概述 [J], 颜雪明;谢宇航
5.2016—2018年某院消化内科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J], 周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研究进展Anti peptic ulcer drugs research progress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发展,对抗消化系统溃疡药物药理作用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方法根据国内外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指出与抑酸药、粘膜保护药、抗幽门杆菌药物联方或组成复方制剂的具有标本兼治功能的综合性治疗药物以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复发率。
结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研究进展将在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关键词:消化系统,溃疡,药物引言: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开发生产安全有效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已受到关注,并成为目前药物研究开发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研究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进展意义在于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复发方面的可能性。
最新发展近年作用更强的药是质子抑制剂,会使溃疡病的治疗增加了更为有力的手段。
增强胃粘膜防御机制药物也可以使溃疡愈合。
根除HP已成为治疗HP阳性溃疡病的必要措施。
但单一用药是不能根除HP的。
所以应用复方组剂药物治疗更好。
正文:①材料(设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即在其胃窦部取材,经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Hp阳性者40例列入本研究。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1例,胃溃疡4例,幽门管溃疡5例。
此40例均无下列疾病和用药情况:①近期服用过致溃疡药物(如非类固醇性抗炎剂);②内镜确定诊断前1周内应用过抗溃疡药物和抗生素;③合并有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④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
②方法:应用被公认为最强力的抑酸剂——H+—K+泵组滞剂洛赛克(losec,L)以及被认为有力的Hp消除药——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in,A)和灭滴灵(metronidazole,M)治疗40例Hp阳性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着重研究治疗后Hp的变化。
在内镜诊断后3d内随机将病人分为以下三组进行治疗:①洛赛克(L)组,②羟氨苄青霉素(A)和灭滴灵(M)联用组(AM组),③活赛克、羟氨苄青霉素和灭滴灵联用级(LAM 组)。
洛赛克剂量为20mg,每日1次;羟氨苄青霉素0.5g,每日4次;灭滴灵0.4g,每日3次。
三组用药均为14d。
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习惯、溃疡症状时间、近期发作时间、近年发作次数等临床资料和内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师进行检查。
凡内镜下见溃疡消失或仅留疤痕为治愈,否则列为未愈合。
组织学检查在内镜下分别于胃窦前后壁、小弯侧各取一块活组织,作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和HE染色,主要观察炎症情况。
根据Sydney分类法,按固有膜中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将炎症分为“-”,“+”,“++”,“+++”四级。
Hp检查在内镜下,于距幽门5cm之范围内小弯侧取4块粘膜标本,分别用于:①尿素酶试验:采用深圳爱利国医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出品的1min快速尿素酶试剂,将组织块置于试剂溶液内,组织周围溶液呈鲜红色,即为试验阳性;②细菌培养:取组织一块接种于Skirrow选择性培养基,置37℃微需氧条件(5%O2,10%CO2和85%N2)下培养3d~4d进行观察,根据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及染色性、触酶和氧化酶试验鉴别有无Hp生长;③涂片:在洁净玻片上,用组织的粘膜面涂片,革兰染色,油镜下找Hp;④Warthin-Starry染色:观察Hp,并根据油镜下菌数,将结果分为“+”,“++”,“+++”,“++++”四级。
同时应用0.05mm回形尺,测定Hp长度和直径。
在每张玻片上,除去最大和最小的细菌后共测10个细菌,取其均值。
凡上述四项检查均为阴性,列为Hp 清除。
电子显微镜检查将活检标本切成1mm×1mm×1mm大小,固定于2.4%戊二醛中,磷酸缓冲液漂洗,1%酸固定,逐级丙酮脱水,Epon812浸透包埋,先切成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定向修块,保留粘膜腔面,超薄切片40nm~60nm,铅油染色,TEM—1200EX型透射电镜观察。
③结果:三组治疗后,溃疡愈合、Hp消失和炎症减轻,结果见表1。
表1 消化性溃疡40例治疗结果分组n 溃疡愈合(%)Hp消失(%)胃炎症减轻(%)L组15 14(93.3) 3(20.0) 7(46.6)AM组 15 14(93.3) 13(86.6) 13(86.6)LAM组10 10(100.0) 6(60.0) 8(80.0)溃疡改变三组中,LAM组全部愈合(100.00%),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L组和AM 组有少数未愈,均因有新溃疡形成,且Hp均为阳性。
HP改变治疗结束后,Hp消除率以AM组最高,与单用洛赛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LAM和AM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有8例尿素酶试验转为阴性,而培养、涂片、W-S染色仍找到细菌,其中L组4例,AM组2例,LAM组2例。
对18例在治疗前后W-S染色均阳性者,测细菌长度和直径,见治疗后细菌长度较治疗前明显变短(表2)。
表2 治疗前后细菌之大小分组n长度直径(nm,x±s)前后前后L组12 2.15±0.041.63±0.11a0.78±0.060.38±0.11AM组 2 2.10±0.031.50±0.08a0.70±0.050.58±0.09LAM组 4 2.20±0.051.80±0.07a0.85±0.030.50±0.07胃窦炎症改变治疗前,40例患者胃窦部均伴有程度不等的炎症,上皮细胞间和固有层内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治疗后后AM组与LAM组胃粘膜炎症均明显减轻(83.3%,80.0%),而L组炎症减轻程度不理想(46.6%),与上述两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比较炎症改变与Hp之关系,治疗后Hp消除的22例中19例(86.7%)胃窦部炎症减轻,表现为多表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减少。
治疗后18例Hp仍阳性者,仅9例胃窦部炎症好转,与Hp消失的比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进一步研究发现,炎症改变似乎与Hp尿素酶试验阳性相关见表3。
8例细菌培养和涂片、W-S染色仍阳性而尿素酶阴性者,有6例炎症减轻,与尿素酶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两者均阳性的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表3 治疗后Hp尿素酶和胃窦炎的情况Hp 尿素酶 n 炎症好转例数(%) L组(例) AM组(例) LAM组(例)(+)(+)10 3(30.0) 8 0 2(+)(-) 8 6(75.0) 4 2 2(-)(-)22 19(86.7) 3 13 6电镜检查L组1例,AM组1例进行电镜检查。
治疗前,有Hp存在的胃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倒伏,细胞内粘液颗粒减少,部分细菌变性坏死,细胞间连接部位增宽。
治疗后2例患者尿素酶试验阴性,但均在电镜下发现有Hp存在,而胃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修复完整,粘液颗粒增多,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密,其中AM组1例Hp形态发生了改变,部分呈球形、肾形、逗点形或哑铃状。
讨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100%有Hp感染,Hp致十二指肠溃疡机理众说不一。
Wyatt 等认为,高胃酸快速进入十二指肠诱导十二指肠粘膜胃型上皮化生,Hp在胃上皮化生处生长,十二指肠粘膜在高胃酸和Hp共同作用下产生活动性慢性炎症反应,粘膜防御能力减弱,加上胃酸的消化作用而形成溃疡。
因此,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抑制胃酸;②消除Hp。
本文3个治疗组之间,溃疡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
但洛赛克与抗生素并用组疗效最佳,溃疡愈合率达100%,而其他两组均有少数病例未愈,系因有新溃疡形成,且Hp 均为阳性,说明难治性溃疡与Hp存在有密切关系。
近有报道,洛赛克除了抑制胃酸分泌外,还有抑菌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对细菌的毒性作用。
我们发现在洛赛克组治疗后Hp仍阳性者,有4例尿素酶活性减弱,可见洛赛克在治疗Hp阳性的溃疡病患者时,除了抑制胃酸活动以外,可能还与其能抑制尿素酶的活性有关。
三组药物治疗后,胃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其疗效(86.7%)优于单用洛赛克者(46.7%)(P<0.05)。
治疗后观察胃炎的好转情況,以Hp、尿素酶均转阴者最佳(86.7%);两者均阳性者,胃炎好转不到1/3。
Cox在体外培养中发现一些尿素酶阴性的Hp,这些细菌除了缺乏尿素酶活性外,其表现与阳性者无差别。
看来,虽然在炎症形成中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但尿素酶起着主要作用。
电镜检查的2例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镜下见Hp生长的胃上皮细胞微绒毛修复,粘液颗粒增多,细胞间紧密连接。
结论:综上所述,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不能忽视抗菌治疗。
洛赛克与抗菌药物能使细菌形态改变,尿素酶活性减弱,Hp致病力下降。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除与强力抑制胃酸有关外,可能还与抑制Hp生长有关。
因此与抑酸药、粘膜保护药、抗幽门杆菌药物联方或组成复方制剂的具有标本兼治功能的综合性治疗药物以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复发率。
附录:致谢:给予转载文献的作者:王砺利,徐克成,左建生,蔡德巍,孟宪镛,杨波,马秀梅,王玉芳,耿丽萍,左连富,彭军,孟冲,蒙有绪,张桂英,石力夫,遇苏宁,张三奇,杨春娥,王中华,胡伏莲参考文献:[1]马秀梅;王玉芳;耿丽萍;左连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COX-2和P-gp表达与胃癌发生[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1期[2]杨波.抗消化性药物研究发展[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3]王砺利,徐克成,左建生,蔡德巍,孟宪镛.抑酸和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J]医学全在线.2007-12-2[4]彭军,孟冲,蒙有绪.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治疗新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3, (05) .[5]张桂英.抑酸剂治疗酸相关疾病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 2006, (04) .[6]遇苏宁,张三奇,杨春娥. 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 (11) .[7]石力夫.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选择与应用[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03) .[8]石力夫.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选择与应用(Ⅱ)[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04) .[9]王中华.消化性溃疡形成的原因及药物治疗[J].吉林医学信息,2008,(Z2)[10]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问题及其处理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