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教案word版本

合集下载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第一则新闻。

导入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新闻的知识什么是新闻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

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

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经过Why——何故。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4.消息的结构标题-1-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页~9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难点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疑点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学习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

2.了解两篇新闻的背景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的幻灯(见练习设计)。

◆学生准备1.搜集几则新闻,准备在课堂上讲述。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三、理解第一则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约________分钟)四、分析本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初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约板书设计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1~2句)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结合课后练习三,揣摩课文语言。

(1)由学生看书上题目自主完成,要求列提纲。

(2)抽学生指出每组两个句子的优劣及理由。

(3)小结。

2.师:在课文开头和结尾处,有些语句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宏伟的气势和军威,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

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

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说明]教师随着讲解,板书:标题、导语、主体。

这是传授知识的环节。

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体裁,讲些必要的知识是有用的,不能忽视。

在学生对本文内容和构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传授有关知识,显得自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太困难。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

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参考答案](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参考答案](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报道准确)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

八年级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教学难点1.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阳光课堂——五步对话”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一)积累词语: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屋建瓴()瑰宝()荻港()锐不可当()歼灭()溃退()要塞()殷()绥靖()阻遏()鄂()豫()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走近作者:1.作者: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走进文本: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语言简明扼要。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8doc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8doc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准确、简明、有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背景介绍:我们首先来学习两则报道战争事件的新闻。

这两则新闻将把我们带回到五十多年前的解放战争,为我们展开两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画卷。

第一则新闻记叙的是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的情况。

在此之前,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次大决战,给其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宣布退位,并妄图利用和平谈判来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进而再图谋江北解放区。

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看透了敌人的阴险用心,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8条21款谈判条件,遭到拒绝,谈判破裂。

毛主席随即发布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直捣敌人的老巢南京。

三天之后,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听录音...,然后说说它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找出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师指导:新闻是记叙性的文体,它的要素与记叙的六要素相同,抓住六要素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好方法。

但新闻还有其独特的记叙特点:它的标题要求凝练、醒目,往往是对新闻最重要内容的高度概括(两则新闻即如此)。

它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称为导语,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简明扼要的叙述。

导语之后是主体,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所以要想迅速地从总体上了解新闻的内容,可以看标题。

要想概括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可以看导语。

要想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就要看主体。

重点探究:1、再读课文,找出导语部分,看看它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人物、地点、事件的结果)2、阅读主体部分,看看它是用哪些事实对导语进行了扩展与阐释?通过主体部分你读出了文章怎样的主题思想?(各路大军的渡江时间、地点、渡过兵力、作战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高屋建瓴:
负隅顽抗:
气势磅礴:
锐不可当:
阻遏:
溃退:
悍然:
3 / 12
word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指导二
内容:课后练习一
方法:借助资料书和课
后练习一自学
时间:4 分钟
要求:能说出新闻的有
关知识 。
2、借助资料书,能说出 新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 课文运用。
新闻基础知识:
1、 定义:对国内外新近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5 / 12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word
4、 新闻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真实性);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性);简明扼要(准确 性)。 自学检测二 结合新闻有关知识,找 出第一则新闻的六要 素,结构五部分。 1、六要素: 时间: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 西起某某(不 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 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 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某 某、某某线,三十万人
10 / 12
word
新华网某某频道 5 月 20 日电 由中华炎 黄研究会、某某省体育 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 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 于端午节期间在某某 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海 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 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 舟大赛”为基础升级成 “中华轩辕龙舟大赛” 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 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 舟运动发展,促进中原 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 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 舞龙舞狮、龙风筝表 演、龙舟对歌、龙舟豫 剧等环节。从今年—— 农历壬辰龙年开始,以 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 举办这项赛事。 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新闻两则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
1.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四、课时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五、教学过程(五号宋体)
六、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较为顽强但一举击溃。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0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0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0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1、通过找读,把握新闻的结构及其特点,并能用记叙闻。

2、通过比较来引导学生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明、准确、生动。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重点难点: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预备: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课时分配: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引导学生间单的阅读单元导学,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及目标。

三、预习检查1、选词填空,并讲一讲理由〔提示从词义入手〕〔1〕冲破突破人民解放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中路军第一〔突破〕安庆、芜湖线。

〔2〕溃退击败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我已消灭及〔〕一切抗击之敌。

2、读大标题«新闻两那么»,明确文章的体裁是新闻。

3、读课题,要求重读〝百万大军〞、〝横渡〞两词。

四、整体感知,整理出文章的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读出〝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气概。

2、独立摸索,解决以下咨询题:〔1〕你能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要紧内容吗?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本文内容?〔2〕文中的两句话概括本文的要紧内容吗?这两句话又是从哪几方面概括本文内容?〔3〕语前面括号里的内容起什么作用?明确:①、题目。

它从物、要紧事件两方面概括本文的内容。

〔讲明:新闻的题目是用来概括新闻的要紧事实,我们把它称为〝标题〞〕②一二两句话。

它从人物、时刻、地点、事件等方面来概括本文内容。

〔讲明,处在新闻开头,用来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我们称为导语〕③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刻、发电地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3、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新闻的结构及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新闻两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十五.(提示:注意从斜体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五十六.((2)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三十五.
三十六.结构的主要部分
三十七.标题(正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三十八.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某某(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三十九.中路军
四十.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某某某某段铁路线。 西路军
四十一.东路军
四十二.2) 深入研讨:(13分钟)
五十二.C、本则新闻的遣词造句举例: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五十三.(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某某、某某线,到达繁昌、某某、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五十四.(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某某、某某线,渡至繁昌、某某、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十八.三。练习一、二中新闻常识的了解
十九.各组组长收集针对练习一、二的第一句话各高设计一个问题的意见,整理后发言,教师点评、归纳,并让学生当场背诵新闻的六要素和五结构。(此题的目的,是初步锻炼学生拟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新闻的主要常识的印象,答案可能是多选题、填充题、简答题等。)
二十.4、 新闻常识的补充:(2分钟)(多媒体播放4)
六十一.D、根据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新闻的特点和写法。
六十二.(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学生先默读单元提示并进行勾画,然后强调单元的内容及目标。
2.学生认真听,也可以和老师一起朗诵。
1.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介绍。
2.了解《沁园春·某某》《沁园春·雪》《长征》。
3.学生上黑板积累。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并进行概括。
2.学生各抒己见。
1.学生结合文后第一题进行理解和勾画。
2.从文章中一一找出五部分,先自主然后展示交流。
赏析语言的三特点。
再次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最近都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有意思的事情?写一则消息。
要求:拟出恰当的标题,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主体列提纲,背景和结语可有可无,100字左右。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新闻的有关知识和特点,深入感受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要求:①标题醒目、恰当②合理安排结构③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④语言真实、准确、简洁
教学后记
学习《新闻两则》,就是想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和特点。上完此课,我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大多数学生会读新闻了,会写简单的新闻了,而且他们兴趣盎然。真的是不能低估孩子们的能力呀!不过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下节课需要再拿出点时间进行巩固。还想与本单元的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再进行一次大的作文训练,真正做到授之以鱼。
学生赏析到位。
学生或许还有好多问题质疑。
如果学生还不是很了解,可以找X报纸,让学生再加深巩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3、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新闻的六要素。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文体介绍三、背景资料简介:1、《人》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的新闻报道2、《中国人民解放军》简介四、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一)新闻知识的介绍1、定义:又称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要素(六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3、结构(五大):引题①标题正题副题②导语:“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补充:“电头”:表明新闻发布的单位、时间、地点、人物。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

注: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④背景可有可无,根据需要而定⑤结语4、特征:(三大)及时、准确、真实(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5、语言:准确、鲜明、简洁6、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形(二)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和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新闻两则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喜欢新闻,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之手。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新课导入本课的两则新闻记述了正义战争的胜利,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某某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

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则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溃.(kuì)退签.(qiān)订督.(dū)战歼.(jiān)灭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结果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 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 型
新授




知识
技能
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
过程
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
态度
价值

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教学
重点
了解并且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
难点
学生总结消息的有关知识,集体朗读课文
(巩固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知识)




四、探索课文
1、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明确: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简洁。
2、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那么是否可融入作者自己的感情呢?
明确:渡江人数(百万),渡江区域(1000余华里),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些都体现了渡江气势的雄壮和战线之长。体现了作者的自豪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1-3题2、预习下一则新闻。
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学生形成对新闻的认识: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新闻两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新闻两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主备人:
编制日期:
使用日期:
审核签字:
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结构、语言特点等。
2、用六要素分析新闻内容。
3、学会用新闻相关知识给新闻拟写标题,概括新闻内容。
4、情感目标:感悟战争胜利的原因
重、难点
目标1、2、3
评价方式
横渡长江
教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渡:
了解文体常识
12分钟
1、先自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新闻的结构”的相关知识并记背。
阅读练习一。
展示阅读成果。
强化新闻文体知识。
过渡:
课文感知
15分钟
出示思考题:
指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题、背景。
用六要素分析新闻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新闻的语言特点。
教师点拨。
思考并展示预习成果
梳理文章情节,Biblioteka 练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设计意图
导入
1分钟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倾听、回答、识记
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竞争、投入的学习氛围,快速进入文本!
解读任务
1分钟
同上
倾听
明确学习内容
记准作者
1分钟
了解作者的政治和文学地位。
阅读并识记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1doc初中语文一、素养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把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概。

二、教学设想重点:把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教具学具预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把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概,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a、给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b、讲明以下词语业已:锐不可当.3、合作探究: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要紧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什么缘故要按如此的顺序来表达?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什么缘故先讲东路军,再讲路军?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讲〝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讲讲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形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什么缘故?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讲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5篇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内容预览: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5doc初中语文1.新闻两那么目的要求1、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结构等文体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正确的分析课文及其他新闻。

2、比较课文和一样的新闻的不同之处。

3、尝试写一到两那么新闻。

要点、难点1、明白得新闻内容把握战争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3、明白得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师生交流各自的暑假见闻,引出〝新闻〞这一话题。

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闻谈起,学生交流暑假见闻,谈了这么多,是否谈都能叫做〝新闻〞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到底什么叫〝新闻〞?二学习〝新闻〞1 新闻的定义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其中动态新闻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和我们熟悉的记叙文一样也有六要素,包括: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结果。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一课«新闻两那么»中的新闻确实是动态新闻。

2 新闻的格式〔1〕介绍新闻格式新闻一样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有时依照情形能够省略背景或结尾,但标题、导语和主体那么是每条消息所必备的。

导语前面的我们称为〝电头〞标题:能够有一行,也能够有两行或多行。

标在中间的一行叫〝正题〞或〝主题〞,是消息的核心事实;标在〝正题〞以上的的题目叫〝引题〞〔或称〝眉题〞或〝肩题〞〕,是对正题进行引导讲明的;〝正题〞之下的标题叫〝副标题〞〔或称〝辅题〞或〝字题〞〕,是对正题进行补充和注释的。

一样来讲,正题字号最大,引题和副标题相对要小一些。

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新闻的六要素经常集中的显现在这一部分。

主体:导语的展开部分。

用具体的事实来阐述这那么新闻。

它是新闻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1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三篇】

新闻的六要素:⼈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新闻两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新闻两则教案⼀教学⽬标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

3.把握课⽂中的⼈物、事件,认识中国⾰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

重点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把握住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

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

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教学准备报纸教学⽅法讲读法教学程序教学补充第⼀课时⼈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讲解关于新闻的⼀般知识(1)新闻⼜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播最常⽤的⼀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的重⼤事件或新⽓象新成就。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有的背景结语可有可⽆。

(4)新闻的表达⽅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5)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分析课⽂学习阅读消息1 介绍背景1949年,淮海辽沈平津三⼤战役结束,⼈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苦⼼经营后,于4⽉20⽇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4⽉21⽇⽑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民解放军于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2 分析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 ⾃读课⽂,找出本篇新闻的六要素4 学⽣讨论分析新闻结构本⽂可分两部分:导语(1、2)总述渡江情况。

从作战兵⼒、战线长度、战况三个⽅⾯总领全⽂。

主体(3-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

根据中西东三路军的情况化分层次,并填表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时间地点兵⼒渡过兵⼒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中议论的句⼦并说说其作⽤从敌我两⽅⾯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赞颂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
则》教案
献钟中学八年级语文科课时计划
教学过程5.齐读这则新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了解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

明确: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四)进一步探究内容,领略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1. 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2.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
述?此中,有详略,详写哪路军?
略写哪路军?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
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
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
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
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
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
后写。

详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

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
抵抗较顽强。

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

3. 哪些句子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
不好?为什么?(叙议结合)
明确:“一方面……另一方面”。

揭露了敌军溃败我军取胜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
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

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灭
亡的民运。

(五)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

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
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
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
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
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略)
(六)总结
本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
气概。

个案修改




备课时间: 8月29 日第周编写者:吴常玉授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