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辨伪八法”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思考题
• • • • • 1、名词解释:伪书、辨伪 2、如何认识辨伪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要性? 3、伪书有哪些种类? 4、伪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辨伪有哪些方法?
参考文献
• 1、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华 书局1958年版 • 2、梁启超著:《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华书局 1955年版 • 3、邓瑞全、王冠英著:《中国伪书通考》,黄山书 社1998年版
第三节 辨伪方法
• 明人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 已归纳为‚辨伪八法‛,很受后人推重。 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 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的讲法分为六条, 《中国历史研究法〃史料搜集与鉴别》中 总结为‚十二条公例‛;在《古书的真伪 及其年代》中更扩展为三十二条。此外杜 泽逊《文献学概要》又归纳为二十条。
• 4、杨绪敏著:《中国辨伪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 1、前代无著录:梁氏说:‚其书前代从未著 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 • 2、前代有著录但久佚:梁氏说:‚其书虽前 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 篇数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 伪。‛ • 3、今本来历不明:梁氏说:‚其书不问有无 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第四节 伪书存在的价值
4.伪书的思想价值:
伪书在思想史上也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如《子华子》, 《四库提要》指出:‚商榷治道,大旨皆不诡于圣贤。其 论黄帝铸鼎一条,以为‘古人之寓言’,足证方士之谬。 其论唐尧土阶一条,谓圣人不徒贵俭,而贵有礼。尤足砭 墨家之偏。‛又如《关尹子》,《四库提要》指出:‚其 书虽出于依托,而核其词旨,因远出《天隐》、《无能》 诸子上,不可废也。‛
第四节 伪书存在的价值
3.伪书的语言价值:

8第五章++辨伪+(方法编5)

8第五章++辨伪+(方法编5)

出现者,十有九皆伪。 出现者,十有九皆伪。 ♦ 2、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 、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 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与旧本完全不同者, 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与旧本完全不同者, 十有九皆伪。 十有九皆伪。
♦ 3、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 、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
第二节 考辨伪书的方法
♦ 一、始于东汉马融考辨《泰誓》 始于东汉马融考辨《泰誓》 ♦ 二、朱熹提出的考辨方法-思想内容角度 朱熹提出的考辨方法- ♦ 1、义理之当否 、 ♦ 2、左验之异同 、 ♦ 3、代表作 、
考辨《古文尚书》《毛诗序》 考辨《古文尚书》《毛诗序》 》《毛诗序 ♦ 三、胡应麟提出的考辨八法-目录学角度 胡应麟提出的考辨八法- ♦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核之《七略》 ♦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核之群志, ♦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核之并世之言,
♦ 第一节 伪书出现的原因 ♦ 第二节 考辨伪书的方法 ♦ 第三节 考辨伪书的注意点
第一节 伪书出现的原因
♦ 一、伪书出现的时间 ♦ 胡应麟认为秦火以后西汉时期 ♦ 洪湛侯认为春秋、战国时期 洪湛侯认为春秋、 ♦ 二、无意造伪与蓄意造伪 ♦ 先秦古籍的特殊性:语音异声、文字异 先秦古籍的特殊性:语音异声、
形,古书体例的特点。 古书体例的特点。 ♦ 三、伪书产生的原因
♦ (一)托古传书-传道 托古传书- ♦ 1、《汉书 艺文志》指明托古造伪者有数十种。 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 指明托古造伪者有数十种。 ♦ 如《神农》、《大禹》、《天乙》 神农》 大禹》 天乙》 ♦ 2、魏晋至明代,造伪之风尤炽 、魏晋至明代, ♦ 陆喜《西州清论》-托名诸葛孔明 陆喜《西州清论》 ♦ 《十六国春秋》题名崔鸿-明人所为 十六国春秋》题名崔鸿- ♦ (二)造伪补佚 ♦ 1、《古文尚书》:孔壁(16篇)-梅赜(58 梅赜( 、 古文尚书》 孔壁( 篇)-梅赜

史料的鉴别——精选推荐

史料的鉴别——精选推荐

第三节史料的鉴别本节从史书的辨伪、史料的校勘和史事的考证三个方面介绍史料的鉴别方法,目的在于强调史料的鉴别是历史研究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是保证史料是否真实的必要手段;掌握一些基本的鉴别史料的方法是史学工作者必须的基本功。

一、史料鉴别的必要性将搜集起来的史料加以整理以后,固然方便了史料的利用,但仍然不能马上就利用。

史料很可能真伪错杂,互相抵捂,需要加以辨别,去伪存真,以保证史料的真实性。

郭沫若说得好:“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

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

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结论。

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

”(《十批判书》)。

可见,史料是否真实,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

鉴别史料的真伪,是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环节。

史学认识成果是否正确,有没有坚实的基础,首先就在于有没有鉴别史料的真伪问题。

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二、史书的辨伪在我国汗牛充栋地古文献中,有不少伪书。

如仅据近人张心澂在《伪书通考》中的统计,伪书计有经部73部,史部93部,子部317部,集部129部。

伪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内容全伪者,如《孔子家语》、《鬼谷子》;有部分伪者,如《列子》、《竹书纪年》;有内容不全为伪而书名伪或书名、著者全为伪,如《春秋左氏传》、《商君书》;也有内容虽真,但时代为伪者等。

伪书的出现,使史料真假难辨,是逮不清,这些都为研究者征引史料带来了种种问题,不能不加以注意。

辨别伪书的工作早在汉代已经开时,人们在长期的辨伪工作中也积累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经验与方法。

明代胡应麟[链接:胡应麟(1551-1602),明代学者。

字元瑞,后更名明瑞。

浙江兰溪人。

藏书丰富,达四万余卷。

在史学方面,主要从事对史书、史家及史事的评论,间或对某些史实做出考订。

从《列子》辨伪问题看古籍真伪之辨

从《列子》辨伪问题看古籍真伪之辨

从《列子》辨伪问题看古籍真伪之辨列子,名御寇或圄寇,战国早期人,是继老子之后,与庄子齐名的道家代表人物,其名下著作《列子》是继《老》《庄》而著称于世的道家典籍。

传世《列子》为东晋张湛注本,在唐宋两朝先后被封为《冲虚真经》《冲虚至德真经》,备受尊崇。

关于《列子》真伪问题,自唐柳宗元提出疑义以降,历代学者均有置词,生发出一段辨伪公案,延至于今。

一、《列子》辨伪公案略论《列子》以其来源传奇而史书不传“列子”,思想杂糅多与先秦古籍、汉晋佛典故事存在重合,记事及文字用语使用时代错乱等问题,自唐以来多为学者质疑,甚至被断为伪书。

唐柳宗元《辨列子》提出传世《列子》中的《列子新书目录》(刘向著,下称《书录》)将列子说成郑缪公时人,而据其考证列子当为鲁缪公时人,刘向所记有误。

宋高似孙《子略》中怀疑列子其人是鸿蒙、云将一类虚构人物,《列子》是后人荟萃而成。

叶大庆《考古质疑》据书中载有列子百年后的公孙龙、宋康王事而认为《列子》书是后人增益的。

黄震《黄氏日抄》指出《列子》中存在两章属于佛教内容,而晋人好佛,《列子》出于“典午氏渡江后方杂出于诸家”。

明宋濂《诸子辨》也认为传世《列子》“必后人荟萃而成”,但疑其中《杨朱》《力命》二篇就是杨朱一派的遗书,没有全伪。

清初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将《列子》归于“真书杂以伪者”一类。

《四库全书提要》认为传世《列子》“不出于御寇之手”而“为传其学者所追记”。

陈三立《读列子》认为书是“杨朱之徒为之”,魏晋之士又“增窜其间”。

近代以来,“《列子》伪书说”大行于世,作伪者身份也被确定,如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中即直指《列子》为张湛伪作;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也认为传世《列子》为张湛“采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书录》也系张湛伪造;马叙伦更在前人基础上作《列子伪书考》一文,举列高似孙、黄震、姚际恒、钱大昕、钮树玉、何治运、俞正燮、汪继培、吴德旋、章太炎等十家观点,综合提出《列子》伪书的二十条证据,并怀疑作伪者为“王弼之徒”。

辩 伪

辩  伪

2、牟利求名 、 我国的古代典籍,从秦始皇焚书之后,屡遭厄运。每 一次战乱,天府藏书必遭一次浩劫,焚毁散失所剩无 几。每一朝代更替,统治者便极力搜求古籍,甚至高 价购求,厚禄赏赐。 如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令人竭力搜集和抄写古典书 籍,并设太史令记史撰书;汉成帝使陈农求遗书于天 下;隋开皇三年,牛弘表请访求异本;唐太宗贞观年 间,魏征及令狐德棻请购散逸之书。想方设法讲求典 籍,以恢复补充内府中秘,在中国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由于书籍散佚严重,又急于补充而不能严格鉴别,于 是给求名牟利之徒以可乘之机。失书一次,便塞进伪 书一批。
4、学术斗争的需要 、 古代有些人为了建立一种学说,或者提出一个观点, 古代有些人为了建立一种学说,或者提出一个观点,觉得学术 上的论辨,单凭口舌难以取胜, 上的论辨,单凭口舌难以取胜,便想方设法伪造一些著作为自 己的见解张目。 己的见解张目。 为争胜而造假,起于西汉刘歆。在今古文之争中, 为争胜而造假,起于西汉刘歆。在今古文之争中,他立足古文 与今文家相峙。恐难取胜,就假造《周礼》 家,与今文家相峙。恐难取胜,就假造《周礼》,并对其余各 多所改窜。如东汉变乱之际的郑玄、 经,多所改窜。如东汉变乱之际的郑玄、王肃两人学术主张不 当时被称为大经师的郑氏经学支配天下, 同。当时被称为大经师的郑氏经学支配天下,其群经注说盛行 于世。而王肃继贾逵、马融之学,独树一帜, 于世。而王肃继贾逵、马融之学,独树一帜,向郑氏的经学挑 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有说服力,便不择手段地伪造《 战。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有说服力,便不择手段地伪造《孔子家 一书,并亲自作注。王肃在自序中说: 语》一书,并亲自作注。王肃在自序中说:“郑氏学行五十载 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 矣,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 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 之。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 顷还家,方取以来。与予所论,有若重规迭矩;而恐其将绝, 顷还家,方取以来。与予所论,有若重规迭矩;而恐其将绝, 故特为解,以贻后世之君子。 王肃说得很明白: 故特为解,以贻后世之君子。”王肃说得很明白:他的主张与 家语》之说相符,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 《家语》之说相符,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而郑氏的经学 理据不足,应以《家语》取代。 理据不足,应以《家语》取代。

胡应麟的小说辨伪得失考论——兼论胡应麟辨伪方法的得失

胡应麟的小说辨伪得失考论——兼论胡应麟辨伪方法的得失

书》 《 、 晋乘 》 以成 者 ” ] [3 2”。最 后考 《 山海经 》 《 本 山
海 图》 而述 之 :
经载叔 均方耕 , 兜方捕 鱼 , 罐 长臂人 两手
各 操一 鱼 , 亥右 手把 算 , 竖 羿执 弓矢 , 凿齿 执
盾 , 类 皆与 纪事 之 词 大异 。 近世 坊 问戏 取 此
千 里 马 肝 、 美 人 手 皆 太 史 削之 , 也 。 惟 首 截 非
色 。胡 应 麟 的 辨伪 理 论 主 要 集 中 在 《 四部 正 讹 》 中 , 此书 , 对 梁启 超 誉 之 为我 国第 一 部 有 “ 理 原 原 则 , 尾完 备 , 理 整 齐 ” 首 条 的辨 伪 学专 著 H5 。胡 ]
4 2
广西 师范学 院学报 ( 学社会 科学 版 ) 哲
焉 [3 。 21 14
21 0 1年
可信 , 吾景濂 亦似 未深考 。且 书果太 史事本 , 汉《 文志》 遗 之 乎? ( 汉 志》 荆 轲 论》 艺 乃 《 有《 五篇 。《 燕丹》 必据 此增损 成 书者。 《 ) 隋志》 有 《 宋玉 子》 卷 , 一 亦列 小说 家 , 燕 丹子 》 并《 皆 《 汉志》 所无 , 书必一 时同 出, 无疑也 。唐 二 伪
《 玉 子》 《 异 经 》 《 洲 记 》 《 飞 燕 外 传 》 《 绝 书 》 《 京 杂 记 》 《 异 记 》 《 仙 传 》 《 冥 记 》 《 武 内传 》 《 遗 记 》 《 山 宋 、神 、十 、赵 、越 、西 、述 、列 、洞 、汉 、拾 、名
记 》 《 四公 记 》 《 遗 录》 一 名 《 部 烟 花 录》 、 开元 天宝 遗 事 》 《 陵 妖 乱 志 》 《 湘 录》 《 羊 日历 》 《 城 录 》 《 萱 录 》 《 猿 、梁 、隋 ( 南 )《 、广 、潇 、牛 、龙 、树 、白 传 》 《 秦 行 纪》 《 云 骧 》 《 怪 集 》 《 异 志》、仙 游 录》 《 轩 笔 录 》 《 仙 散 录 》 《 异 录 》 《 子 》 《 吕传 道 集 》 3 、周 、碧 、志 、括 《 、东 、云 、清 、艾 、钟 等 4种 小 说 , 此 外 ,少 室 山房 笔丛 ・ 林 学 山六 》 辨 《 绝 书》,少 室 山房 笔 丛 ・ 流 绪 论 下 》 辨 了 《 志》 录 之 小 说 及 《 飞 燕 传 》 《 武故 事 》《 《 艺 考 越 《 九 考 汉 著 赵 、汉 、 博

文献学之考辨伪书的方法

文献学之考辨伪书的方法

• 《四库提要·史部· 编年类存目》有《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题 李焘撰。
• 按《宋史·艺文志》和李焘本传惟载焘有《续资治通鉴长编》,而无此书 之名,此书体例与《宋史》全文约略相似而阙漏殊多,故《提要》 判断 为“当时麻沙坊本,因焘有《续通鉴长编》,托名以售其欺”的赝品。
• 《斜川集》十卷,题宋苏过撰。书中内容与作者时代经历不符。据苏过墓 志 , 过 卒 于 北 宋 宣 和 五 年 ( 11 2 3 年 ) , 但 集 中 却 出 现 南 宋 嘉 泰 ( 1 2 0 1 ~ 1204年)、开禧(1205~1207年)诸年号,以及周必大、姜尧章、韩侂 胄诸人。
• 可见,了解语言的时代特点,对我们辨识伪书、伪资料很有帮助。
• 历史上不少书是后代人托古的伪作。对这部分作品的识别、辨伪,除了依 据作品的内容外,从语言的时代特点入手,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 (3)从文体来辨别 • 每一时代的文体各有不同,只要稍加留心便可分别。 • 如《黄帝·素问》长篇大段讲道理 ,不独三代以前,即春秋时亦无此种
• 从《艺文志》或《经籍志》以及私家藏书志、书目提要中,不但可以看出 各个朝代藏书的情况、书籍的聚散和整理,更可以从中考察某一部书的流 传过程,传者为何人,流传有无中断等。
• 利用各种书目提要,查明书籍的传授源流、版刻特点,对辨识伪书,将有 很大的参考价值。
• 柳宗元《辨鬼谷子》说“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得出 “《鬼谷子》后出”的结论;《辨亢仓子》说:“刘向、班固录书无《亢 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传注,以教于世,不亦惑乎!”考察著 录。
• 如《亢仓子》说:“衰世以文章取士。” • 以文章取士,即科举,六朝以前所无,入唐始有。亢仓子是庄周的朋友,
战国时人,怎知考八股之事?由此可知,一定是隋唐以后的人著的。

西南大学2019年秋[0487]《中国历史文献学》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19年秋[0487]《中国历史文献学》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代码:0487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北宋朝廷书籍收藏、校勘、编目等文献整理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_________、秘阁,通称为“馆阁”。

崇文院/【对】
弘文馆
文渊阁
枢密院
2、古籍版本书正文版面的行数与字数称为_______。

C. 装订
行距
行款/【对】
版式
3、石经的制作始于_______。

B. 宋代
唐代
魏晋
汉魏/【对】
4、__________是古代官方采用雕版技术大规模刊刻经书的开始,也是我国最早的监本书。

F. 五经正义
十三经注疏
经典释文
九经印版/【对】
5、我国古代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简牍是__________。

汲冢书/【对】
清华简
流沙坠简
郭店楚简
6、唐朝统治者鉴于前代经义解说歧义的现象,下令编纂了儒家经籍注释疏解的官方定本____________。

切韵
周礼正义
五经正义/【对】
经典释文。

文献学之考辨伪书的方法

文献学之考辨伪书的方法

• 至于古书中出现的称谓、专用名词以及某些特定的提法,往往是考辨真伪 最好的线索。
•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指出:
• “《周穆王》篇记儒生治华子之疾,儒生之名,汉世所通行, 先秦未之闻 也。”
• 仅仅抓住“儒生”这一个名词,就把伪作《列子》的时代上限,限制在汉 代以后了。
• 先秦所用的韵和《广韵》有种种不同。如“为”、“离”今在“支”韵, 古在“歌”韵。《诗》《易》都不以“为”、“离”叶“支”。
• 集中所述时事,亦皆在南渡以后,这些都不是苏过所能接触到的。
• 清人编《四库全书》,发现南宋词人刘过(1154~1206年)《龙洲集》 所载之诗与此尽同,所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要》判断此书“盖作伪者因二人同名为过, 而抄出冒题为《斜川集》以渔利耳”。
• 从上述例子看来,凡作者时代和书的内容有明显出入,或作者传记根本未 载曾有此种著作,就有必要引起注意;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提出辨伪书的十二条公例: • 1.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徵引,而忽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 • 2.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等
与旧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伪;
• 3.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 4.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 本题某人旧撰 为不确
• 如果发现书中所载事迹,明显在作者时代之后者,可断其书为伪,或者杂 有部分伪篇。
• (三)分析作品内容:
• 文字作品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书中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典章制度, 以及所表现的学术思想、所采用的文体文法、所使用的词语、所表现的文 字风格,无不带有时代的特征,必须把这些因素纳入特定的时代范畴之中, 分析比较,找出其相符或矛盾,作为判断书籍真伪的参考。

第六章 辨伪

第六章  辨伪

一、伪书产生的原因
1、尊古 尊古贱今、借古人自重,是伪书产生的首要
原因。 《淮南子〃务修》:“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 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 说……”
2、争胜
门户之见,各守师法。 伪造古书来作为自己的依据。 曹魏时期王肃伪造《孔子家语》最具
代表性。
3、射利
统治者悬赏求书,书贾造伪牟利。
人后者,则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例:《越绝书》,《隋志》始著录,题
子贡撰;然其书既未见《汉志》,且书 中叙及汉以后建臵沿革;故知其书不惟 非子贡撰,且非汉时所有也。
(7)有部分伪则全书须慎重对待 “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
确凿有据,则对其书全体须慎加鉴别。”
(8)书中记事与事实相反 “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8、好事
如明代的丰坊,先后伪造子贡《诗传》、
申培《诗说》《楚梼杌》等书。先用篆 书写就,附以楷书作音注,以抒发自己 的才学而后快。 9、求名 以上数类多为己书托他人之名下,而 求名者则是盗窃他人之书占为己有。 如郭象窃向秀《庄子注》,何法盛窃郗 邵《晋中兴书》等等。
10、误题
有些古书本来没有署名作者,后 人认为它与古代某人有点关系,遂 题某人撰。
例:忽发现明钞本《慎子》一种,与今行之
《四库》本、《守山阁》本全异,与隋、唐 《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 所记篇数,无一相符,其流传之绪又绝无可考。
(3)今本来历不明
梁氏说:“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
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4)题某人旧撰不确 “其书流传之绪,从其他方面可以考见,
二、伪书的种类
1、全部伪 a根本就没有的书:《黄帝内经》 b书本身是否果真曾经存在都很成问题:

人民大学-国学概论-辨伪学

人民大学-国学概论-辨伪学
四、辨伪学
辨伪学的内容是研究考辨古书真伪的方法 和问题。辨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辨 伪仅指关于书籍本身包括名称、作者以及 成书年代等方面真伪的考辨;广义辨伪除 此之外,也包括对书籍内容真伪的考辨。 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辨伪是一项鉴别 史料的基础工作,对于整理古籍和研究古 代学术文化来说,也是一个首要的环节。
辨伪学之发展
司马迁之考辨史料。《史记五帝本纪》 司马迁之考辨史料。《史记五帝本纪》:“学者 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 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 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 所传宰予问《五帝德》 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 帝系姓》 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 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 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 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 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 国语》,其发明《五帝德》 帝系姓》 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 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 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 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辨伪学之发展
刘向之考辨群书。《晏子叙录》 刘向之考辨群书。《晏子叙录》:“又有 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 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 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列 子叙录》 子叙录》:“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 至于《力命》 《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 杨子》 一家之书。” 一家之书。” 王充之疑经辨伪。《论衡对作篇》 王充之疑经辨伪。《论衡对作篇》:“今 《论衡》就世俗之书,订其真伪,辨其虚 论衡》 实。” 实。”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

第四讲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一、历史认识活动的结构1、历史认识活动的三极结构:历史认识主体、史料、历史认识客体。

2、三极的各自特点:历史认识主体: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

主体意识结构的构成包括主体的哲学观点、政治态度、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性格气质等。

史料:不完全、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历史认识客体:客观性、不可重复。

3、两种争论和治学取向:客观主义:将史料等同于历史认识客体,否认历史认识主体主动参与的可能,强调建立纯客观的史学。

相对主义:将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视为历史认识的决定作用,否认史料的客观性,怀疑人类重建客观历史的能力。

共同特点:没有将三极视为一个能动统一的结构。

二、历史认识的过程和类型1、过程:从感性、知性到理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历史认识就是人类依靠自己的理性(有时非理性也会发挥影响)重构历史的过程。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合理性的、合逻辑的,人类的理性和逻辑因此常常成为历史认识的限度。

2、类型:事实性认识:目的在于求得历史之真,弄清历史客体的客观面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这是历史认识的基础性工作。

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以史料为对象,考证史料的真伪错谬,力争恢复其原貌(有人称之为外考证);第二,以历史认识客体为对象,考证史事的真实与否,求得历史之真(有人称之为内考证)。

抽象性认识:在弄清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梳理这些历史事实的发展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历史的底蕴,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价值性认识:在事实性认识和抽象性认识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现实性价值需要而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性判断。

这种认识更多地牵涉到历史认识和史学的社会功能问题。

三、史料的搜集与鉴别1、史料的种类:按照其存在形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文献史料,主要包括经部书、史部书、子部书、集部书、类书、档案、方志、金石铭文、石刻铭文、报刊杂志、外国人著述、口述史料,等等。

第二类:实物史料,主要包括人类化石、石器(石斧、石砧、石针、石农具等)、陶器(鼎、豆、皿、鬲等)、金属器(清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自序》说“古器自周秦至今(清),凡有六厄”——秦、后汉、隋、后周、宋、金。

文献的辨伪08

文献的辨伪08

• 刘向《晏子书录》 • 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 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 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 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 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
伪书不可一概废弃
• • 伪书有无使用价值,要作具体分析。有些伪书,置于所 伪的时代,固无足取,然而放在它伪作的成书时代,却 未尝没有史料价值。也能够保存古代的神话、制度、思 想、语言、佚书等资料。 • 如托名周公所作的《周礼》,实际上是战国至汉初才逐 步写定的,用它来研究西周的典章制度,并不适合,若 用来研究战国至汉初的制度,却是很有价值的文献。 • 《列子》题作列御寇撰,自属伪书,若把它作为魏晋文 献来研究,却有它的作用。《列子》书中还有一些仅存 的古代资料,例如杨朱的学说,现在只有《列子·杨朱 篇》保存的记载最为详细。
• (四)分析作品内容。 • 文史著作,所表现的学术思想,所采用的文体文 法,所使用的辞语,所表现的文字风格,无不带 有时代的特征,因而必须把这些纳入特定的时代 范畴之中,分析比较,找出其相符或矛盾之处, 作为判断书籍真伪的参考。 • 《孔丛子》,托名秦末陈胜博士孔鲋所撰。 • 朱熹:“《孔丛子》说话多类东汉人文,的积习,是古人作伪的一大心理基础。 • 《淮南子·修务篇》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 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 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 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指明为托古作伪的,就 有数十例。 • “诸子略”农家有《神农》二十篇,注云:“六国时, 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
• 古人不仅在学术争论中造作伪书,为自己的见解 张目,在政治斗争中,党同伐异,势如水火,伪 造书籍,诬蔑对方,更是常有之事。唐代牛、李 之争中,李德裕的门人就曾伪撰《周秦行记》一 书,题作牛僧孺撰,藉以攻牛。 • 北宋魏泰假冒梅尧臣之名撰《碧云騢》,指骂当 朝官吏,以引起公愤。 • 道佛争胜之伪书《老子化胡经》。

王应麟与辨伪学_李英

王应麟与辨伪学_李英
稳定高效, 利于个体健康发展。 个体角色的构建与民主机制的建设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民主是以个体自主而非集体盲从为基础, 经由民主所建构的理想 社会是独立的个人自由联合体, 这应该是一种新集体主义, 是利于 个体发展的组织秩序。它不是个体抽象化后的压合, 而是成熟的 个体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有机结合, 其中个体的权益不是牺牲的 对象, 而是集体利益的出发点和发展保护的重点; 集体利益则是个 体利益的直接体现、 集中体现; 个体对这种集体的维护和贡献首先 在于维护和壮大自身权益, 而不是被变相的剥夺、 抑制和淡化, 不 是像宗教中那样丧失个性的附属物。在当代中国, 个体角色的构 建正在整体社会中步入现代化正轨, 在工商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 中全面展开。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 建, 一方面要促进个人适应现代社会高效运行的机制, 另一方面要 自觉建设更合理的社会文化机制以适应现代个人的精神需求和健 康、 全面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 在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 作为民主政 治生活主体的个人必须摆脱传统文化中的奴性角色, 跳出传统文 化的束缚。同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千方百计丰富完善自身的 民主政治生活, 积极发挥个体的创造力、 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千方 百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参考文献: [1]杨岚, 张维真 .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 , 人民出版社 , 2002 年 6 月, 第 1 版 [2]彭新武 .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006 年 8 月, 第 1 版 [3]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 2007 年 10 月 15 日
(上接第 170 页) 理、 有方法的, 胡应麟著 《四部正讹》 是第一次。[4] "并且他在胡应 麟的基础上, 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发挥, 写出了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一书, 系统总结出十二种古籍辨伪方法, 将古书辨伪向系统化方向 发展推进了一步, 为辨伪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自身体验, 总结规律, 胡应麟得出"凡四部书之伪者, 子为 盛, 经次之, 史又次之, 集差寡; 凡经之伪者, 易为盛, 纬候次之; 凡 史之伪者, 杂传记为盛, 说次之; 凡子之伪, 道为盛, 兵及诸家次之 凡集全伪者寡, 而单篇列什借名窜匿者众。"即以经、 史、 子、 集划 分书籍, 则子类书伪书最多, 经部书籍次之, 史部书籍再次之, 集部 书籍较少伪书, 这种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 [5] 财富。近人张心澂受这一观点的影响, 在 《伪书通考》 中统计出, 伪书计有经部 73 部, 史部 93 部, 子部 317 部, 集部 129 部, 为我们 今天明了古籍的概貌提供了依据。 详观胡应麟在书中所言"世或以非伪而信之, 或概以伪而疑 之, 皆弗深考故也。余故详为别白, 俾撰者不湮其实, 非撰者弗蒙 其声, 于经籍或有补云。 "体现了作为文献学家专精的精神和信实

中国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1、什么是版本?论述版本的种类版本的出现,是和书籍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版之本意是木片。

本的原义是根,古代用缣帛抄写的书,用木轴为心卷起来,称卷轴。

版与本合为一词,起于印本出现以后。

版本始见于北宋。

版本是指雕版印刷的书。

后来随着雕版印刷的发展,写本日渐衰落,于是人们心中的版本,也不再是专指刻印本,而成了包括刻印本、写本、稿本、抄本在内的一切形式的图书的总称。

(一)从时间角度分:按刻书时代的先后,可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

按刻印流传先后,则有祖本、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按原本照样翻刻)、影刻本(影摹原刻本上版)等。

(二)按刻印地点分:A、浙本:浙江地区的刻本。

B、闽本(建本):福建地区的刻本。

C、蜀本:四川地区的刻本。

(三)按刻印者来分:有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三大类。

(四)按书的内容的增减、评注等情况来分:(1)增订本:(2)删节本:(3)足本:指内容没有残缺本子。

(4)残本(5)批点本(五)按质量和价值来区分:(1)精刻本:指精校、版刻清湛的本子。

(2)写刻本(3)影刻本(4)百衲本(5)邋遢本(六)根据版式、印色和字体形式来分:(1)巾箱本(2)套印本(3)大字本、小字本(4)聚珍本2、论述古籍版本的鉴别方法鉴别版本,是收藏和阅读古籍的前提。

鉴定方法如下:(一)根据封面、牌记和序跋来识别(二)根据批校、题跋、识语来识别(三)根据藏章印记、书名虚衔来识别(四)根据古书避讳来识别:(五)还可根据刻工姓名来识别。

需要注意的是,后人翻刻时往往沿用原版的内容,或后人重版挖改了原版的内容,都会造成混乱。

需要参照多种特点来作判断。

3、什么叫“善本”?善本应具备哪几个特点?总结起来,应概括为:古代稀有的旧钞旧刻,凡经前代专家用古刻数种精心校勘,精心注释,付刊时无阙卷,未删削,可称之为善本。

特点:A、旧(就时间而言),宋元刻本,去古未远,讹误最少,即使有讹误,也是无心造成的,后人易于刊正。

辨伪的方法

辨伪的方法

第二节:考辩伪书的方法一、前人对辨伪方法的总结:自先秦以来,许多学者曾提出过不少关于辨伪的见解,而较早阐述辨伪方法的当以朱熹所说最为具体。

他在《晦庵先生文集·答袁机仲》云:“熹窃谓生于今世而读古人之书,所以能辨其真伪者,一则以其义理之当否而知之,二则以其左验之异同而质之。

未有舍此两途,而能真臆度悬断之者也。

”所谓“义理之当否”即着重探讨作品思想内容,这是朱熹辨伪工作的显著特色。

如《初见秦》一篇,有人认为是属于《韩非子》中的。

但我们根据内容考校,《韩非子》中的《存韩》等篇目都显示了韩非子以保存韩国为念,而《初见秦》却是劝秦灭韩,这样就产生疑虑。

幸好有《国策》,使我们知道为张仪所作。

从作品内容、从理论角度来判断书籍的真伪,这就要求有较高的学术素养。

所谓“左验之异同而质之”即以审查其异同作为佐证,朱熹注意考证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流传的情况、文章的体制、使用的词语等。

把历代古书考辩真伪的具体方法条理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高度概括的方法论,当首推明代胡应麟,他在《四部正讹》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总结出辨伪的“八法”: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这是说,碰上一本可疑的古书,先查看目录书《七略》,因为《七略》已经散失,所以我们只要查看保存其最完整的《汉书·艺文志》即可。

看其中是否著录过此书。

当然,这只是相对于西汉以前的书籍。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对于西汉以后的书,我们对其考辩的方法主要是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以及官修目录、私家藏书志,从目录上考辩其真伪。

如果此书《汉志》已著录,那它是什么时期佚失的?如果未著录,它又是什么时期出现的?这样,此书的流传,大体就可以清理出个头绪。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从该书同时代的著作中考察该书称引他书,或者该书被其它书称引的情况。

这是从横向关系考察,通过比较同时代的语言风格,观其称述是否相符。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是指从前后不同的时代著作中考察该书转述他书或者被他书转述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胡应麟“辨伪八法”
历代学者做了大量的辨伪工作,直到明代胡应麟才较系统地总结辨伪方法,他在《四部正讹》中提出审核伪书的八条方法,即: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一本可疑的古书,先查看《汉书.艺文志》里曾否有著录过。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接着便是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看此书是什么时候出现或佚失的,书流传大体就可以清理出个头绪。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如各《志》均未记载,则须翻阅与此书同时代的其他著述,看有无引用的。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再考查一下此书出现以后的各种著述,看是否有引用抑或发挥此书中某种观点的。

(5)“核之文以观其体”,把此书所使用的语言、文体和同时代、同类的其他著述对比,看其有无差异之处。

(6)“核之事以观其时”,它所阐述的一些事件,和当时的历史实际是否符合。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如果以上六点的答案均为否定的,则此书必伪无疑。

但还得注意两点:一为作者是谁?是古人还是今人?以此可以考查出作伪者的用心
(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二为传者是谁?查出传者,对认清作伪者会有所帮助“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核兹八者,而古今赝籍亡隐情矣”。

这八条是从前人辨伪成果和有效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概括得颇为精要,在辨伪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