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 (含解析)
2019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节教案5.1《植被》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认识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综合思维:认识植被演化的过程,了解植被的形成,对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
3.区域认知:结合不同的植被景观,知道其形成的自然环境。
4.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与植被有关的环境要素,具备一定的观察、调查等合作的意识、求知的态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
2.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案例: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出现罕见的丰沛降雨。
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花的海洋。
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教师继续利用四川植被的文字材料引发思考,过渡到植被与环境是有关系的。
同时贯穿讲解全节。
四川沙鲁里山原始针叶林及阔叶林、四川荷花海高山栎原始林及高山杜鹃林、四川鲜水河大峡谷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因景观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保护完好、审美价值高,在中国丰富多样的森林景观中具有突出代表性,构成森林中国的美景大观,充分代表了诗意中国的自然美景!为什么在这里存在如此美景呢?二、新课讲授1.植被与环境找一找:植被的定义、植被的分类有哪些?如何区别呢?让学生结合课本82页的第一段话进行整合理解即可。
想一想:用图示法展示植被如何演化?让学生自主进行演示,再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记忆、理解。
(1)植物的演化过程[活动探究]引入下一个知识,植被垂直结构的分层(2)垂直结构差异通过图示,让学生得出垂直方向植被高度不同的原因。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五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地貌》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牛轭湖是平原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B.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C.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D.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2.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人工“裁弯取直”可以()A.扩大灌溉范围B.降低河流落差C.缩短航运里程D.避免洪涝灾害▶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A.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4.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A.海平面上升B.沿海地壳下沉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地貌有()①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流水堆积作用④冰川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回答7—8题。
7.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8.下面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B C D▶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的关沟段铁路。
读图,回答9—10题。
9.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发展沿线旅游业10.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王花(见下图)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寄生于植物的根、茎或枝条上,全年均可冒芽。
大王花主要生长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热带雨林中。
据此回答1—2题。
1. 推测大王花生长地的特点是()A.冬冷夏热B.物种单一C.降水集中D.无明显季节变化2.大王花开花期间发出奇怪的臭味,有助于()A.吸引大型动物啃食B.吸引腐食动物为其传粉C.吸引蜜蜂为其传粉D.避免人类采摘泰加林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乔木森林带,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
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面积较大,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
下图示意亚欧大陆泰加林的分布。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泰加林特征的是()A.多板根B.多茎花C.针状树叶D.叶片宽阔4.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主根难以深入地下的主要原因是该地()A.冻土广布B.土壤贫瘠C.地形复杂D.水源缺乏吉隆绿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00 cm,多生长于海拔3 500—4 200 m的西藏南部山坡岩石隙。
吉隆绿绒蒿1976年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被发现,但却没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自此之后的几十年再难觅踪迹。
2015年,我国西藏生物影像调查机构在珠峰东坡嘎玛沟首次拍摄到吉隆绿绒蒿的清晰影像,这为吉隆绿绒蒿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同时推动这一罕见物种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
据此回答5—6题。
5.推测适合吉隆绿绒蒿生长的气候条件为()A.高温多雨B.温和湿润C.寒冷干燥D.高温干燥6.吉隆绿绒蒿遭到破坏后,当地环境恶化,土壤严重退化,这体现了()A.植被改变土壤质地B.植被对环境影响显著C.土壤决定植被类型D.植被影响成土母质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
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
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各节配套习题含答案
第1节植被(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植被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理事项属于植被的是( )A.森林B.盆栽C.一树花枝D.几株灌木2.下列属于人工植被的有( )①原始森林②荒漠③农作物④城市绿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A 2.B[第1题,由材料可知,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如森林、草原、经济林等。
第2题,农作物和城市绿地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为人工植被;原始森林和荒漠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为自然植被。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3~4题。
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3.A 4.C[第3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第4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6.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5.B 6.C[第5题,图例所示区域主要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植被类型应为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第6题,热带草原对应热带草原气候。
]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拍摄的主要植被照片。
读图,完成7~8题。
①②③④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8.③是香樟树的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7.D 8.D[第7题,读图可知,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由材料可推知,猴面包树是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物。
③符合题意。
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
这是为了在旱季提供生长所需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3.【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植被生长在流石滩,流石滩的环境是比较干旱的,所以不可能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滨海潮间带;流石滩是受重力影响,从高山山坡滚落下来的石块或者碎屑岩石。
荒漠戈壁气候极端干旱,水母雪兔子的生长需要水分,而荒漠戈壁多沙丘细沙,土壤松散,不适合它的生长扎根。
4.【答案】B【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植被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常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①正确。
植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命机体的需要,②正确。
风化有多种,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植被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结构及孔隙度都有影响,最典型的是植被的根劈作用,④正确。
水分和热量的交换需要太阳辐射和水循环及重力能,③错误。
5.【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山顶中间部分平坦,土壤层较厚,保水性好,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山顶四周,地形崎岖,土壤层较薄,保水性差,故发育耐旱的硬叶林和矮小的灌木。
所以土壤的差异影响了植被的差异。
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围合,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该类区域也被称为“热岛+湿岛效应”。
7.【答案】B 【解析】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是“顶平、身陡、麓缓”,山体的崩塌和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最易堆积在坡麓地带,使土层变厚、变广,进一步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扩大,坡麓常绿灌丛林海拔上限可能会波动变化,但崩塌及侵蚀可能会使得山顶更加干旱,顶部生态受破坏,整体区域植被类型不变也可能会减少。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含答案和解析)第五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个体微小生物的总称。
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土壤、植被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较大的差异。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微生物所含的生物总量。
下图为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在土层0~15厘米厚度范围内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杉木人工林属人工针叶林,其他三种为天然次生林。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当地的地带性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A.夏高冬低B.大致为“单峰曲线形”C.秋高春低D.各季节几乎没有差异3.一年中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小于其他三种森林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树种单一D.植被密集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4.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6.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I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A.积温高B.年降水量多C.年平均风力小D.年太阳辐射总量大7.与I、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综合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综合题一、单选题1.(2024高一下·苍南开学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完成下面小题。
考察日记中描述的森林应是()A.热带雨林B.山地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图为某地理活动小组绘制的海南岛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甲、乙、丙土层的名称依次是()A.淀积层、有机层、母岩层B.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C.有机层、淀积层、母质层D.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3.导致图示腐殖质层浅薄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高,微生物活动较强②风力强,枯枝落叶堆积少③光照强,植被茂盛吸收多④降水多,淋溶作用比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0高二上·常熟期中)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A.I B.II C.III D.IV5.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地区气候不太炎热,旱雨两季分明,成因上与之相类似的地区气候是()A.墨西哥高原气候较凉爽干燥B.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高温多雨C.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D.北非撒哈拉终年干旱少雨(2022高一下·百色期末)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
图示意复原的猛犸象,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科学家研究认为,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
据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A.寒冷B.炎热C.多雨D.干旱7.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A.株罗纪B.白垩纪C.古近纪D.第四纪(2023高二下·浙江期中)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山区河谷南、北坡自然植被带及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9·北海市高一期末检测)一次性筷子是由树木或竹子加工而成,消耗速度快。
我们要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此类产品,减少污染和浪费。
因为该产品需采伐大量林木,可能带来水土流失加重、水旱灾害增多、土壤肥力下降、地表形态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这主要体现了()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单一性C.当地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解析】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的大量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改变地理环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A2.(2019·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相符的是()A.河流以内流河为主B.流水侵蚀作用显著C.植被茂密高大D.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为内流区,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疏。
【答案】 A下图为某种树木的一组照片。
该树木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有“三千年”一说。
世界上的该种树木主要集中生长在我国某河流流域。
据图文资料,回答3~4题。
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3.该树木集中分布在我国()A.长江流域B.黑龙江流域C.塔里木河流域D.雅鲁藏布江流域4.该树木的特点可能有()A.喜光且四季常绿B.叶片覆有蜡质层C.耐酸但不耐盐碱D.耐寒但不耐高温【解析】第3题,由“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倒一千年不朽”,可知该河流流域干旱,且温度大幅度变化。
另外,图中还可以看到沙漠。
第4题,塔里木河流域为温带沙漠,光照强,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干旱,土壤易盐碱化。
该树应该属于落叶树;耐寒,耐高温;耐旱,耐盐碱。
叶片覆有蜡质层是耐旱的表现。
【答案】 3.C 4.B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例所示植被分布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B.影响甲图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热量C.影响乙图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水分D.乙图例所示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图例所示植被为温带草原,乙图例所示植被为热带草原。
(人教版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综合测试(省一等奖)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该循环示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展示了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简要过程,表明是生物循环。
2.【答案】D【解析】在生物循环中,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另一方面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3.【答案】B【解析】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故选B项。
4.【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面积广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
故选A 项。
5.【答案】C【解析】b表示热带草原,可知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C项。
6.【答案】C【解析】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荒漠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强。
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下浮动,并非下降趋势,A项错误。
年降水量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均温的变化,B项错误。
森林区植被覆盖度大小主要受年均温影响,C项正确。
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
森林区降水较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且森林的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原区降水偏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且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降水极少,植被覆益率极低,植被稀少,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
故选B项。
8.【答案】D【解析】读图1,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读图2,根据旗形树冠形状,风向为主导因素,该地位于西风带,主风向为西北风,树冠向东南方向伸展。
照片有逆光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偏北向逆光概率高。
所以镜头朝向最可能偏北,西北或东北方向,D项正确。
9.【答案】A【解析】根据图1位置,甲地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是温带森林,A项正确。
人教版(2019)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三叠系石灰岩柱景观图,其顶部有木本植物生长,山麓地带多常绿木本植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A.新疆B.山东C.湖北D.西藏2.形成该地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3.维持该岩柱顶部木本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有()A.空气氧气含量较多B.岩隙水分较充足C.土壤肥沃D.太阳辐射较强4.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关于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B.有机质在风化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C.生物的综合作用,可以抑制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D.植物可以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全部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土壤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土壤由各种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能生长植物。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是指陆地的疏松表层B.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C.质地疏松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D.有机质多的土壤,就是好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6.有关土壤肥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能力B.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所含有机质的多少C.一些土壤有肥力,一些土壤没有肥力D.人类耕作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B.水稻土、黑土、红壤C.红壤、水稻土、黑土D.红壤、黑土、水稻土8.下列关于a、b、c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C.b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因为降水条件好D.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
2019版地理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五章检测(A)+Word版含解析
第五章检测(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B.d、e、fC.a、c、eD.b、d、f解析:此图反映了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和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由图可知,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为d、e、f。
答案:1.A 2.B三峡水库蓄水水位达135米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
据此完成第3~4题。
3.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生产性B.平衡性C.差异性D.整体性4.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解析:第3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4题,水位的抬升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水位属于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3.D 4.C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完成第5~6题。
5.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6.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OE方向自然带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演变,OF方向自然带呈现出高山植被→山地植被→温带植被的演变,故R为温带草原带。
第6题,OE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OF方向变化主要是海拔引起的热量差异造成的。
答案:5.B 6.A“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
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50分)下面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地貌B.人类活动C.气候D.生物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C.光热条件差D.水分条件差下表示意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占比。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表中甲、乙、丙代表的土壤分别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B.红壤、黑土、水稻土C.水稻土、黑土、红壤D.红壤、水稻土、黑土4.下列关于这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土壤广泛分布于江南丘陵和黄土高原B.乙土壤分布区的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丙土壤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D.甲、乙、丙三种土壤共同的改良途径是增施熟石灰下图为我国某地三叠系石灰岩柱景观图,其顶部有木本植物生长,山麓地带多常绿木本植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A.新疆B.山东C.湖北D.西藏6.形成该地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7.维持该岩柱顶部木本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有()A.空气氧气含量较多B.岩隙水分较充足C.土壤肥沃D.太阳辐射较强读下列两幅岛屿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两图及两图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两图比例尺相同,应将甲图图幅缩小、乙图图幅扩大B.当甲图区域为正午时,乙图区域太阳位于东南方向C.甲图区域到乙图区域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先西北后西南D.两图区域均位于全球主要地震构造带上9.下列关于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的植被属亚热带类型,乙岛的植被属热带类型B.甲岛气候类型南北差异明显,乙岛气候类型东西差异明显C.甲岛东侧的洋流为寒流,乙岛东侧的洋流为暖流D.甲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乙岛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集“月壤”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综合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循环示意图反映的是()A.地壳物质循环B.水循环C.生物循环D.大气循环2.下列关于这一循环的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B.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C.参与地表形态的形成和进化D.在该循环中,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3~5题。
3.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4.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5.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
图1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2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7.图1中曲线a、b、c分别代表()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某旅游者在某岛国旅行(图1),在甲点拍摄到10米外的风景照片(图2)。
据此完成8~9题。
8.拍摄时,相机镜头的朝向最有可能是()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9.甲点的自然植被属于()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发布了2016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据此完成10~11题。
10.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11.影响入榜“氧吧城市”的因素有()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②市域森林覆盖率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⑤市域经济总量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用土壤损失减少程度表示)关系图,回答12~13题。
12.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13.下列关于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东北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读图,完成14~15题。
14.据图可知()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15.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C.极地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
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7.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据此完成18~19题。
18.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1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史料记载:“左公宗棠就职后,令民旱地铺沙,改良土地,成为特有之沙田……耕垦日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近更广植浙桑,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实为宜蚕。
”据此完成20~21题。
20.左公令民“铺沙”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持土层湿润②恢复土壤肥力③增高土壤温度④促进根系发育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21.“此地之桑较浙江产叶大汁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降水丰沛B.气温年较差大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土壤贫瘠。
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埃尔埃希多地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据此完成22~23题。
22.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23.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B.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C.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
覆盖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
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面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B.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C.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为玉米生长提供营养D.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25.为了应对目前东北黑土出现的问题,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小麦秸秆处理的方式,最合适的是()A.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B.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C.大量用于发酵沼气D.用于发展畜牧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图1为模拟的当前气候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图2为未来(2050年)气候情景下,我国特征性植被类型的可能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例A、B两类植被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
(4分)(2)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____。
(4分)(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6分)27.捷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
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分析其成因。
(6分)(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3)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贵州的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俗称“江南煤都”。
水城河是六盘水市的“母亲河”,是乌江主源三岔河的支流,自西向东流经市中心城区,是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地表河流,也是六盘水市的“排洪通道”。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急剧的增加,这条六盘水的母亲河承担了过重的污染负荷,沿岸厂矿众多,污染严重,昔日母亲河成为一条“排污水道”。
而今六盘水市政府全面开展水城河的生态治理。
首先砸掉高高的水泥河堤,取代的是褐色的木栈道和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生态化斜坡,在河堤上种植本土植物,野草丛生,野花繁开。
经过综合治理后,河流的水质不断改善,现今成为六盘水重要的城市景观河和人们休闲漫步的绿廊。
(1)分析河堤上种植本土植物的原因。
(6分)(2)说明生态化河堤取代水泥河堤的益处。
(8分)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该循环示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循环流动展示了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简要过程,表明是生物循环。
2.【答案】D【解析】在生物循环中,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另一方面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3.【答案】B【解析】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
故选B项。
4.【答案】A【解析】亚欧大陆面积广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
故选A项。
5.【答案】C【解析】b表示热带草原,可知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故选C项。
6.【答案】C【解析】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的相关性较强;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温、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强;荒漠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强。
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下浮动,并非下降趋势,A项错误。
年降水量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均温的变化,B项错误。
森林区植被覆盖度大小主要受年均温影响,C项正确。
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b、a。
森林区降水较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且森林的树冠大,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草原区降水偏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且草地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荒漠区降水极少,植被覆益率极低,植被稀少,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
故选B项。
8.【答案】D【解析】读图1,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读图2,根据旗形树冠形状,风向为主导因素,该地位于西风带,主风向为西北风,树冠向东南方向伸展。
照片有逆光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偏北向逆光概率高。
所以镜头朝向最可能偏北,西北或东北方向,D项正确。
9.【答案】A【解析】根据图1位置,甲地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是温带森林,A项正确。
10.【答案】B【解析】“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影响入榜“氧吧城市”的因素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