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大寨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阳县大寨村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这句口号曾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响彻中华大地的伟大号召。娘子关所在的平定县与大寨所在的昔阳县紧紧相邻。我们从娘子关下来,便想去昔阳县看一看昔日中国农村的典型大寨村。
从娘子关下来我们先要到煤都阳泉市,过了阳泉市便可直达昔阳县。从阳泉到昔阳的公路很好,既宽又直。大寨离昔阳县城很近,我们看来大寨就象在昔阳的城郊。这几年山西省也搞扩乡并镇,原来的大寨扩大成了一个镇,原来的大寨大队现在是大寨村。我们的车刚一拐上去大寨公路,就看到公路两边的绿化明显比其他地方好。行道树生机勃勃,浓绿成荫。到大寨村已是下午四点。我们先落实住宿,住在大寨镇政府旁边的“大寨旅行社大酒店”。虽然这幢酒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前年重新装修了一次,风格新颖,气派大方,完全是三星级的档次,房价200元/间。落实好房间,看看时间还早,便在酒店对面的大寨旅行社请了一个导游,抓紧时间游览大寨山景。景区票价30元/人,导游费50元。
导游让我们把汽车开到虎头山停车场上。下了车导游便向我们介绍起大寨的情况:现在的大寨村有530个人,210户,500多亩耕地。原来大寨村有796亩地,近年来村镇建设占用了一部分土地,还有500多亩地。去年大寨村人均收入为10800元。说着,我们已经登上了虎头山顶。放眼望去,满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已经看不出大寨人战天斗地筑起来的一层层梯田了。过去农业学大寨就是要坚持“以粮为纲”,把荒山都筑成梯田种粮食。现在虎头山上大部分植树造林,少部分梯田种玉米等粮食作物,与原来的做法有很大的改变了。再向前走几步,便看到一座六角亭。导游说这是“周恩来总理纪念碑亭”,是大寨人对周总理深厚感情的结晶。
敬爱的周总理曾三次来大寨。第一次是1965年5月21日,陪同以阿
尔巴尼亚劳动党政治局常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列加为团长的经济代表团来的。导游说,周总理陪科列加上大寨虎头山是有道理的。因为科列加带的经济代表团是到中国来要钱要粮的。当时我们国内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为了这些小兄弟在国际舞台上帮我们说句话,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支援他们。那次是因为这个山鹰之国实在有点过头了,周总理就把他们带到虎头山上来看看我们中国的农民是怎样过日子的。第二次是1967年4月9日,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副总理武元甲。第三次是1973年4月23日陪同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和夫人。周总理三次来大寨都是步行上山,走遍大寨的山山水水。我们想,当时总理都已经是七十多岁年纪了,到了虎头山上还坚持步行,真不容易啊!
虎头山上还有江青植树处,因为路不大好走,导游没有带我们上去。在虎头山南麓我们看到了三座坟墓。一座是大寨村老党支部书记贾进才的墓。墓碑上刻的是“老英雄贾进才之墓”。贾进才是陈永贵的前任支部书记。1952年,贾进才看到陈
永贵工作认真,做事踏实,便让贤给陈永贵做村支书,被大寨人称作“慧眼识才”。另一座是记者孙谦的墓。1963年,大寨遭受特大洪灾以后,孙谦被大寨人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感动,带病深入大寨采访,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此文被当时的山西省委书记陶鲁加看到,推荐给前来山西视察的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看后如获至宝,1964年便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某种意义上说,孙谦也有一双慧眼。孙谦去世后,遵照他的遗嘱,被安葬在虎头山上。第三座墓是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同志的墓。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4月4日,他的骨灰被运到大寨,暂时存放故居里。之后,大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陈永贵在虎头山上修建了墓地,8月26日,大寨村为陈永贵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墓的前方是三组石砌台阶,第一组为38级,寓意老
陈党龄;第二组是72级,寓意老陈年龄;第三组是8级,寓意老陈在中央工作8年。台阶下方是一尊用花岗岩雕刻的陈永贵同志的头像,一副华北农民的装束,朴实而大方。在三座
坟墓旁边还有一块纪念碑。碑文是“郭沫若同志永垂不朽”。郭沫若逝世后,遵照遗嘱,一部分骨灰被撒在大寨的虎头山上。后来,大寨人在撒骨灰的地方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碑背面刻有一首郭沫若于1965年12月7日率领中科院研究人员到大寨
参观时即兴作的一首诗《颂大寨》:“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算一算时间,品一品诗意,人们不难猜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经不远了。
陈永贵雕像前是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大寨展览馆”,馆内陈列有大寨人艰苦创业故事和各种媒体登载过的大寨事迹报道。我们看到了巴金先生到大寨体验生活时写
的一篇《大寨行》,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站在坡上向远处看,一道一道的坝,护着一块一块的梯田。顺着蜿蜒曲折的山势一层一层地高上去。我知道坝一共
有32条,可是究竟看到了多少条,我没有数。我只有一种惊奇的感觉,多大的工程,多大的干劲!我不由自主地赞叹一声“大寨人”。在每一条坝上,在每一块梯田上,我都看见了大寨人的英雄气概!”尽管是应景之作,写得还是很实在的。在展览馆中我们还看到了著名导演孙道临于1977年到大寨拍摄纪录影片《大寨》时留
下的照片。这部影片我没有看过,应该是宣传大寨的尾声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我们在大寨村中散步,一来看一看大寨的村容村貌,二来看看街上有没有早餐供应。大寨村子里早晨很安静,西面一排是1963年发洪水后建起来的
窑洞,座西朝东,非常壮观。不少人家已经改成了旅馆和餐厅,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我们随便到一户人家看了看,窑洞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放有两张床,一张
桌子,住一晚只收40元。我们选了一家吃早餐,清洁卫生,价廉物美。
听人说陈永贵故居就在附近。用过早餐,我们就去参观陈永贵故居。不过由于我们去得太早,老书记家的大门紧锁着。门楣上挂有“陈永贵故居”匾额,门联是“一生耕云锄月创神农新路;半世从政为官显清廉哲贤”。门前立有一块宣传牌,
上面有陈永贵的生平介绍:陈永贵当过全国劳动模范,中共九届、十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1月至1980年8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故居仅为二间窑洞、三间矮小的瓦房。就是在这样的陋室里竟接待过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汪东兴、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墨西哥、莫桑比克、柬埔寨、阿尔巴尼亚等外国元首,还有美国、日本、伊拉克、刚果等国的外宾。不过,据导游跟我们说,以前来大寨的游客中有不少外宾,近年来外宾来得少了。我们见大门关着,便问隔壁邻居什么时候开门。邻居说,每天8点半钟陈永贵的大儿媳妇从昔阳城里过来来开门。故居里有一些陈永贵生前用过的遗物供参观,也向游客出售一点旅游纪念品和书籍之类。
走在大寨的村子里我们感觉到,现在的大寨也与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已经走上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我们从当地农民处了解到,陈永贵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陈明珠,现年60岁,已退休。孙子陈幸福,在北京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