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文章在梳理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有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设想:一是要拓宽课程内容,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二是要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实践环节。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
能不能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①;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与中央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教学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2007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脱离实际。
有不少参与座谈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心理矛盾、情感冲突的关注不够。
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改,而在于怎样改,怎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所提出的改革措施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设想。
一、现有改革措施梳理与分析为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不少高校已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人士也提出了不少改革措施,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进教学方式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以“大课”(即集中上课)的方式来实施,所以教学形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互动,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难以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
同时,理论的呈现模式也过于单一,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思想的进步和以后自身的成长可能带来的帮助。
不少学者指出,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教学方式的改革,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改原来的单一讲授模式为互动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讨论和争辩中达到对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的 偏 见 , 强 学 生 对 高 职 教 育 的认 同 , 养 学 生 的使 加 培 命 感 与 社 会 责 任 意 识 。又 如 在 人 生 观 部 分 , 们 将 抽 我 象 的 对 人 生 目标 的 终 极 追 求 与 学 生 对 自己 生 命 历 程 的切身 感悟 结合 在一起 , 导学 生珍 惜生命 、 惜人 引 珍 生 长河 中的点滴 体验 , 得感恩 , 得 通过 关爱 他人 懂 懂
体 的价 值 观 、 生 态 度 及 良好 的 心 理 素 质 。 因 此 , 人 高
职思政 课必 须关 注学 生 的成长 , 导 学 生学会 做人 , 引 让 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世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 够认 人 价 能 同并 践行 社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体 系 , 是 非 、 善 恶 , 明 辨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 同 ) 学 中 , 教 学 内 容 的安 排 课 下 教 在
上 注 意 联 系学 生 成 长 中 遇 到 的 现 实 困 惑 和 问 题 。例 如 , “ 应 人 生 新 阶段 ” 分 , 们 针 对 不 少 学 生 对 在 适 部 我 进 入高 职学 校有 失落 心态 、 自卑 心 理 的 现 状 , 重 帮 着
程 考 核 方 式 , 高思 政 课 程 的吸 引 力 和 影 响 力 , 进 学 生 思 想政 治素 质 的 不 断提 高。 提 促 关 键 词 :高 职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改 革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是 高 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主 阵 地 。 高 职 院 校 ,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要 在 培 养 高 素 质 在 思
对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思考论文
对思想政治课堂改革的思考【摘要】在新一轮课改进程中,政治教师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学习与理解新课标,要形成新的完整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新方式,环境,评价体系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决定了中学教育的政治方向,也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课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这两种不可分割的属性,其中教育性或德育性是思想政治课最重要、最根本的属性。
诚然,其他各科也都具有教育性。
但思想政治课教学却更具有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针对性,它是直接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思想政治教学应该让学生打开书本时,看到的不仅仅是政治概念和原理,而是能够看到更多希望和信念。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育基本功,更要具备创新的思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1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标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也是创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观点。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激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马 艳 菊 ( 乡 市外 国语学 校 , 南 新 乡 新 河
把 心理 教 育 纳 入 中学 思 想 政 治 课 的 课 程 体 系 ,在 初 一 年 级 思想 政治 课 中融 人 心 理 教 育 的 内容 .是 我 国思 想 政 治 课 教 学 改革 的一 个 重 大举 措 。能 否运 用 新 教 材 . 好 这 门 以心 理 教 上 育 为 主 线 的 思 想 政 治 课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师 当 前 面 临 的新 课 题 。 下 面 我就 上 好 初 一 思 想政 治课 谈 谈 看 法 。 吃 透 新 教材 . 握 新特 点 把 只有 把 握 新 教 材 的 特 点 ,才 能 使 , 素 质 教 育 做 到 重 点 2 1理 突 出 . 的 放 矢 . 到 事半 功 倍 的效 果 有 收 《 程标 准 》 初 一 思 想 政 治 的 教 学 内 容 和要 求有 这 样 一 课 对 个 定 位 性 的 规 定 :对 学 生 进行 良好 心理 品 质 、高 尚道 德情 操 “ 和 正确 思 想 方 法 教 育 , 他 们 懂 得 磨 炼 意 志 、 化 性 格 、 使 优 自尊 自重 、 冶 情 操 、 格 自律 对 个 人 成 长 的意 义 ; 导 他 们 正 确 陶 严 引 对 待 社 会 、 养 健 全 人 格 ; 他 们 具 有 面 对 挫 折 的 承 受 能 力 培 使 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 以适 应现 代 社 会生 活 的需 要 。” 编 新 初 一 思 想 政 治教 材 正 是 根 据 这 一 规 定 . 初 一 年 级 学 生 的 一, 从 2 1 理特 点出发 , 德 育高度 出发 . 从 以非 智 力 因 素 的 品 德 修 养 为 主 线 . 学 习 品 德 和 , 知 识 、 养 能 力 于 一 体 . 重 进 行 , 集 2 1理 培 着 2 1 , 理 品 质 、 德 情 操 、 确 思 想 方 法 的 训 练 和 指 导 。其 中 良好 的 道 正 心 理 素 质 教 育 是 主线 . 尚道 德 情 操 教 育 应 在 小 学 阶段 道 德 高 品 质 教 育 的基 础 上 , 一 步 深 化 和 提 高 , 者 是 互 相 融 合 、 进 二 相 辅 相 成 的关 系 ; 确 思 想 方 法 的 教 育 要 贯 彻 和 渗 透 于 心 理 品 正 质 教 育 和 道 德 情 操 教 育之 中 , 就 是 要 求 学 生 能 用 正 确 的 思 也 想 方 法 指 导 自己 形成 良好 的心 理 品 质 和 高 尚 的道 德 情 操 。例 如 . 国 主 义 的 高 尚情 操 既 是 热 爱 祖 国 道 德 的表 现 , 是 对 爱 又 祖 国 坚 定信 念 的 , 特 征 的表 现 又 如 意 志 , 品 质 教 育 有 2 1 理 2 1理 着 鲜 明 的 社 会 倾 向 性 , 行 意 志 一 理 品 质 教 育 、 折 心 理 教 进 2 1 , 挫 育 和 开 拓 进 取 精 神 的 教 育 , 是 将 某 些 政 治思 想 素 质 和 心 理 就 素 质 的 任 务 融 为 一 体 , 提 高 品 德 素 质 和 一 理 素 质 又 要 求 客 而 2 1 , 观 地 全 面 地 和 变 化 发 展 地 看 待 自 己 。 又 需 要 学 习 和 掌 握 正 这 确 的 思 想 方 法 , 而 把 正 确 思 想 方 法 的 教 育 贯 彻 、 透 于 , 因 渗 2 1 理 品 质 教 育 之 中 , 是 必 要 的 又 是 可 能 的 . 是 新 教 材 最 大 既 这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片断当史料讲授给学 生。 有时 , 为 Nhomakorabea激发兴趣 ,
引起学生共鸣 , 确实需要选 用某些影视 片断导 入时 , 教师需强调其真伪 , 以免以讹传讹。
3导语应力求新颖 、 . 别致 、 感人 , 有创造性 ,
以免 因平 淡 刻 板 唤 不起 学 生 的兴 趣 , 同时 导 语
应力避拖沓冗长 , 免得影响正常 的新课讲授 。
选 , 后 达 成 共 识 , 定 近 代 贡 献 最 大 的 三 名 人 新课 , 最 确 给人以天衣无缝之感 。 合 作 、 究 的舞 台 。 探
初 中思想政 谔教 学改革的探 索和思考
调英国率先实行工业革命 ,日的是说明英 、 法 种感官 ,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 唤起了强烈 的求 导入也是失败的。 老牌资本主义 国家 , 雄厚 的经济实力 , 使它们 知欲 , 这时导入新课 , 教学效果不青 自明。 再如 2选用 的故事要有真实性 。导人设计要 自 . 在殖民扩张中占了先机。 但到 1 9世纪未 2 0世 第 5 6课 , 顺理成章 , 不要为导人而导人 , 更不可 - 学习苏俄 、 苏联前期历 史。第 5课 , 然贴切 , 纪 初 , 国 的经 济 实 力 跃 居英 之 上 , 德 法 因此 德 宜 采 用 设 疑 、 念 导 入 法 , 学 生 预 习 的 基 础 信 口开河 , 编 乱 扯 , 轶 事 、 义 、 说 、 视 胡 将 演 戏 影 悬 在
4导 人 的 没计 要 注 意 师生 互 动 , 师 要 考 . 教
虑如何能调动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 , 刚台上教 师手舞足蹈演独 角戏 , 激情似 火 , 而 F学生
成 了一 群 麻 木 的看 客 , 冷淡 如 水 。
教学有 法 , 教无 定法 , 重在选 法 , 在得 贵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构成内容的重要性出发,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忽视某些内容的传授,导致教育不全面的现象。
呼吁改革教育观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部分在个人和谐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改革模式,建立全面性、立体化、全方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个人和谐社会和谐一般意义上,大家习惯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既由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它是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区别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保证、育人、协调、激励等社会功能。
固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也的确存在这样一个现象,由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内容的全面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够全面、系统、立体、深刻。
一、改革观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成出发明确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等,涉及思想意识、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等各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思(或称“主流文化”)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个是促进个人的发展,另一个是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各内容强调促进个体发展,构建和谐个体1.政治教育为个人和谐发展提供根基政治教育是国家、社会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
从政治教育的定义中我们更多的看到它的社会价值,似乎对个人自身的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其实不然。
从广义政治的角度看“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这一论断是有其科学性的,毛泽东也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们在 日常教学 中. 够 因势利 导 . 据 能 根
学 生 的 兴 趣 、 好 , 合 教 材 内 容 , 心 爱 结 精 设 计 与 众 不 同 的 教 学 情 境 . 过 播 放 与 通 教 学 相 关 的 学 生 喜 闻 乐 见 的 歌 嗌 或 视
对 学生 的实际 情况 和兴 趣爱好 选取 生 活 和社 会 素材 . 作课 件 . 的放矢 地 制 有
生 自我 转 化 . 渐 走 向 成 熟 逐 四 、正 确 处 理 教 与 学 的 关 系 彻 底 改 变 以 往 那 种 以 教 师 为 中 心 的 教 学 模 式 . 教 师 中牢 固确 立 “ 在 以人
厌学情绪 的现象 因此 . 改革 以往思想
政 治 课 的教 学 模 式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激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激 发 他 们 的 学 习 兴高 了学生学 习效率 三 、要 以 正确 的 态度 来 处理 师 生
关 系
发展 中的主体地位 教 师实施教学活 动
时 应 该 因 材 施 教 . 入 学 生 中 去 . 学 深 与
对 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课教学 改革 的思考
●河南煤 炭卫生学 校 黎晓东
当前 . 在我 国为数众多 的 中等职业
学 校 中 . 想 政 治课 教 学 由 于 教 材 内 容 思
位 现 象 。教 师 往 往 喜 欢 照 本 宣 科 、 鸭 填 式 教 学 . 只 是 以 自我 为 教 学 活 动 的 中
思 想 政 治 课 的功 能 出现 了缺 失 假设 我
量杜绝各种伤害学生 自尊心 的行为 其 次. 教师要学会换 位思考 . 理解学 生 . 站
在 学 生 的 角度 去 思 考 问 题 和 处 理 问 题 当 学 生 的 价 值 观 与 社 会 主 流 价 值 观 发 生 冲 突 的 时候 .不 能 一 味使 用 高 压 、 说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拓展教学资源、加强评价机制、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注重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应结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与调整;在拓展教学资源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加强评价机制方面,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通过以上几点建议,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仅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更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机制、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重要性、必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随着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可以看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拓展教学资源、加强评价机制以及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仅是当前的迫切需求,而且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2. 正文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加大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对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实践思考
对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模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就必须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有的放矢,组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因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
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理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而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但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
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一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首先,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
新课程改革下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思考
生 一 ~ 加 以 否定 , 弄 懂 科 学 的 定 义 , 再 寓教 于 乐 , 正 使 思 想 真 政 治 课 成 为 最 具 吸 引 力 的课 程 。同时 , 想政 治课 教 师 要 时 时 思
二 、 视 课 堂 教 学 பைடு நூலகம்的 过 程 管 理 重
其 一 , 师 要 重 视 对 学生 进 行 学法 指 导 。教 师 不仅 要 向 学 处 处 严 格 要 求 自己 , 自己 的 人 格 力 量 感 召 学 生 , 他 们 领 悟 教 以 使 生传 授 知识 , 学 生 从 无 知 的 此 岸 到 有 知 的彼 岸 , 要 指 导 学 做 人 的道 理 。 使 更
新课 程 改革 及 其 方 向 的 理 解 和 认 识 。在 这 种 积 极 参 与 课 改意 教 学 的吸 引 力和 说 服 力 识 的 影 响和 实践 的作 用 下 ,笔 者 对 中 学 思 想 政 治 课 的教 学 也 有 了新 的理 解 和 更 深 一 层 的认 识 。
一
其 二 , 师要 重视 让 学 生进 行研 究 性 学 习。 究 性 学 习 的 教 研 核 心 , 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方 法 , 调 一 种 主 动探 究 式 的 学 习模 是 强 式, 是培 养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和 创新 能 力 、 行 素 质 教 育 的 一 种 新 推
厂 教s 教 海 泛 舟 中学 J
随 着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全 面 铺 开 , 教 师 积极 主 动 地 参 与 到新 上 , 过 一 些 活 动 , 每 一 位 同学 都 能 参 与 进 来 , 以使 沉 闷 通 让 可
课 程 改 革 实践 中 , 扣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脉 搏 , 断 深 化 和 提 高 对 的课 堂 气 氛 活 跃 起 来 , 发 学 生 学 习灵 感 , 强 了思 想 政 治 课 紧 不 激 增
新课改下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教育文档资料
新课改下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广西实施新课程改革多年来,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广大教师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展示课、观摩课,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这场改革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难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地位等方面。
(一)教材的变化。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案例考察、问题分析、探究活动等环节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提炼思想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改变了传统的“写文章”的方式,采用“内容活动化”的新的表现方式,面貌为之一新,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化,思想政治教师要适应教材的这种变化。
(二)教学观念的变化。
以往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变为知识的灵魂,这对传统教育是颠覆性的教育观念更新。
(三)教学方式的变化。
传统教育大多是“满堂灌”,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教材灵活机动地增删,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小品表演,这在传统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
(四)师生地位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教育以师为本的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观,在教育实践中超越了“挤牙膏”式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全面交还给学生,将课堂全面交给学生,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面貌为之一新。
新课改中政治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 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地改变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 。 改变原有单 纯接受式 的学习方式 , 建立和形 成 旨在充分调动 、 发 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的核心任务。 为了突出新课程的特点 , 我积极开展小 组活动 。新课 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深化 , 是“ 应试 教 育” 向“ 素质教育” 的转型期。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适 应 2 1 世纪需要的新人 ,这种新人是具有坚 强的人格 与 自我发展意识 , 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 , 善于沟通及 与 他人协作 。 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 自我发展意识 , 协作能力的培养 , 自学能力 的提 高。 笔者在开展小组 活动时主要采取 了分工——合 作——交 流——展示 的四大步骤 , 全班根据需要分成若干组 , 小组 内成员 分工协作承担不 同的任务。 在不 同教学要求下 , 各个 小组承担不 同的任务 , 大家分头收集资料 , 在小组 内 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制成表格 、 文档 、 小报或 课件 , 然后大家在课堂上展示 。 各小组可以承 担不 同 的任务进行互补 , 也可 以承担相 同的任务进行竞赛 。 总之 , 知识经 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 , 教师 作为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 ,要有时代 的紧迫感和使命 感 。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者 , 在新课改 中, 就 要转变观念 , 不断创新 , 运用新思想 、 新认识 、 新做法 去耕耘 、 去发 挥 、 去创造 , 让新课 改下的思想政 治课 呈现 出新的气象 、 新的风 尚、 新 的成效 。
2 . 对 学 生 的 变化 的 困 惑
在过去 , 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 的学 ,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 么 ; 教师怎 么教 , 学生怎 么学 ; 教 师是主动 的, 学生是被动 的; 学生是 围着教师 转 , 教 师是课堂 教学 的中心 , 是主宰。随着课程改革 的深入 , 教师要 转变角色 , 做学生的合作者 与引导者 。 传统 意义上的 教师要保持师道尊严 , 经常是教师说学生听 、 教师 问 学生答。遏制了学生 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创造性 的发 挥 。现代的课 程改革要求教师把课堂 的地位让给学 生, 学生享有教育的参 与权 。而现代是信息社会 , 知 识更新 日新月异 , 获取知识 的途径多种多样 , 学生某 方面掌握的知识也不一定就不如教师 ,教师转变 角色势在必行 。
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思考论文
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思考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德育的主渠道担负着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品德,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职责,其目标是系统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
如何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实践探索中确立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实现“教化”向“内化”转变,最终促成学生知行统一,已成为思政课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德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68-0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内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引发了多元社会价值观的碰撞和交流,一方面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下降,变得功利、自私、浮躁、褊狭;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却仍然停留在唯应试教育上,沿用着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生硬、枯燥划等号,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总结自身多年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激励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并要求部分党政和学生党团政工干部必须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任务,寓德育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通过对学生开展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政治思想品德、意志品格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通过挖掘不同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所蕴涵的丰富伦理道德、科学精神、人文思想等内容,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敬畏并遵守社会公德、规章秩序、宪法法律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校党政人员、各科专任教师的互为补充,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还可聘请校外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等相关人员担任兼职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参与教学实践指导或是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充实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结构。
高中新教改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作者简介 : 清范 (9 2 , 辽宁沈阳人, 刘 1 7 一)女, 辽宁省实验 中学教研 组长 、 高级教师 , 宁省政治协会 常务理事 , 辽 研究 方 向: 高中思 想政治教学法。
・
17 ・ 2
能极大 地激 发学 生 的 兴 趣, 产生 巨大 的 吸引 力。成 功 的传 统教 学法 决不 会 使 学 生处 于 被 动地 位 , 不 决
年 的一 段 时 期 , 出现 了一个 对 传 统教 学 方
发式是一切教学方法使用的指导思想。当它能调动 学生积极思维, 它是启发式, 反之则是注入式。传统
教学也 不主 张呆 读 死 记, 主 张在 理 解 的基 础 上 记 也 忆 , 且本 身就包 含 着 问 题 性 教学 、 序 性教 学 , 而 程 即
阻碍 学生 的能力 发展 。
以讲 授法 为主 的五 环节 课 堂 教学 模 式 相 比, 新模 式 有 以下几 点不足 : 一 , 同样 时 间 内, 生 接受 的 第 在 学 有 效信息量 减 少。 中学 生 阅历 较 浅 , 中学 教材 又 像 压缩饼 干, 要靠 教师精 选 出大量 的例 子稀 释, 学生 才 能消化 。学生 自学 、 论 中得 到 的信 息 , 论在数 量 讨 无 上还是在 质量上 , 无 法 与教 师讲 授 中提 供 的信 息 都 相 比。第 二, 生系 统 地掌 握 知识 体 系 的效率 低 于 学 传统教学 。一是 学 生 自学 掌 握知 识 效 率 较低 ; 是 二 过多 增加 自学 、 论 等 环 节 后 , 学 过 程 的 节 奏 放 讨 教 慢, 下环节转 换较 费时间 。第 三 , 上 对学 生的思想 教 育 问题 突 出不 够, 至可 以说 在不 同程度 上削 弱 了。 甚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思考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面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史上这次空前、彻底的课程调整和改革,我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脉搏,不断深化和提高对政治新课程改革及其方向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种积极参与课改意识的影响和实践的作用下,我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认识。
一、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运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般来说只有在学生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让他们进一步掌握符合现代教育的学习方法,我们也才有可能培育出具有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责任感的、能自主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
如高一经济生活部分,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一学生来说要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巧妙的导入,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日常生活中蕴涵的经济现象比较广泛,市场买卖、银行交易、随处可见的公司、无处不在的广告、新闻中政府首脑会议无不隐含着一定的经济常识,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学生列举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生活与消费之神奇的货币”时,可用小游戏《说到什么想到什么》导入:说到“经济”,想到什么?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答案、不能重复,看哪一类词汇、现象学生列举得比较多,教师加以引导的同时大家一起分析、归类。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新课改背景之下对于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政治老师,在开展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当中一定要坚持创新教育为核心,有组织的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学的突破性进展。
一、对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新课改背景之下,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主导者变成了参与者和引导者,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第一,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中政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时代性,因为政治一直在变化,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在课堂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老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行改革创新,在课堂中要掌握好学生思想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调整教学方式,适应政治的变化。
新课改中,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打破了以往的知识体系,更加注重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贴合,在进行教学资源选择的时候,不能够局限于课本中,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资源。
在课堂中也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政治学习充满兴趣。
第二,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新课改之下也有求老师转变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以往政治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利用多媒体等现代设施,老师凭空讲解,没有给学生创造想象生动的情境,影响到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当前政治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知识点,并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当中并不是要每节课都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将会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影响到老师对课本和其他资料的研究时间,因此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老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要以让学生更好理解内容为教学手段选择的出发点。
在教学中,老师要通过营造开放式的课堂,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更好的提升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0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恢复建设阶段(1978~1984年)在1949年建国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马列主义理论课在长达数十年中曲折发展前行。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马列主义理论课,更是一度停止。
直到1978年,在全面拨乱反正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秩序逐渐恢复,马列主义教育也开始有所起色。
与此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主要课程,首次确定了高校思政课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恢复正常秩序的标志。
课程内容改革方面课程内容方面。
在这一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并未全部消退,在课程内容方面还是以“56”方案为基础,仍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史为主要思政理论课内容。
内容相对较为老旧,甚至一些还与中学内容相同,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要针对形势和任务教育进行学习,并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内容纳入到教育范畴。
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教学大纲必须和实际结合,将党中央新的理论成果充分展现出来。
课程建设方面。
明确了高校各类专业中必须将马列主义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要求必须加大学生的学习力度。
此外,还根据高校现有条件,开设了多个课程,如中国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等,提出了开设“教学—科研—教改”一体的马列主义教研室等项目。
教学方法研究方面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教学当中,很多思政理论课教师很少谈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怕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好,被人恶意“扣帽子”,只能照本念经,生怕出错。
这种单向的“注入式”教学法,极大地拉低了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坚决克服“注入式”教学方法,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加快改进阶段(1985~2015年)从1985年至2015年之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大课程方案体系逐步形成,“85方案”“98方案”“05方案”,每一个方案的形成,都代表一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进步。
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关键词:课堂教学;潮流;倾听;调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这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这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把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培养他们质疑、解疑的能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一、传统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1 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划一课堂教学一切教师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学生只是配合教师活动的工具,教学目的本末倒置。
2 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和整合课堂活动着眼于学科内部的知识与逻辑发展,学生接受的是一个封闭的学科体系,难以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3 重现成理论,轻过程和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所接受的只是现成的“结论”,很难体现“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
4 忽视了课堂生命意义在一些教师眼里,学生已经被“物化”,学生的人格、情感等“人”的活动和感受受到普遍的漠视,致使学生的课堂投入和热情越来越少。
这些问题反映在课堂令学习比较沉闷和机械,学生有较大的负担和压抑,缺乏自主性和愉快感,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因此,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活力、智慧和情趣的?朱永新教授提出了六个特征:①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②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③自由度,即课堂是学生思想自由飞翔的地方,而不是正襟危坐的地方;④整合度。
即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⑤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的程度;⑥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浓度延展,从课堂生活向社会生活延展。
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总结
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总结教师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德育与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分析和展望。
一、改革背景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背景是多元的,包括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等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学科融合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学科融合。
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往往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割裂的现象,学生很难在思政课中转化、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是必要的。
教师应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思政课中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以直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习兴趣的不高。
因此,教师应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课、互动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素质教育教师思政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偏重于传授政治理论和党的思想,而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关注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思辨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进行社会实践、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政治思想,提高思政课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师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充分体现了党对现阶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1]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德育的主渠道担负着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品德,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职责,其目标是系统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居于统领性地位,因为只有在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领下,才能培养出具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心强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内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引发了多元社会价值观的碰撞和交流,一方面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下降,变得功利、自私、浮躁、褊狭;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却仍然停留在唯应试教育上,沿用着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生硬、枯燥划等号,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实践探索中确立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实现“教化”向“内化”转变,最终促成学生知行统一,已成为思政课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2]为此,笔者总结自身多年思政课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意见。
一、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通过制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激励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并要求部分党政和学生党团政工干部必须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任务,寓德育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通过对学生开展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政治思想品德、意志品格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通过挖掘不同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所蕴涵的丰富伦理道德、科学精神、人文思想等内容,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敬畏并遵守社会公德、规章秩序、宪法法律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校党政人员、各科专任教师的互为补充,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还可聘请校外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等相关人员担任兼职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参与教学实践指导或是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充实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结构。
二、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学校党委行政为领导、思政课教研室为核心、整合教务、学工、团委在内的相关部门力量的组织管理系统,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各自为政”的问题,从领导体制机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
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突出其教学主体地位。
可由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教研室负责人,成立“大思政”教研部,由专兼教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心理健康与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任务,教研室负责教学任务中课程方案及标准的制定、选配教师、编写或选订教材、排课、考核等具体工作,教务处全程督导教育教学质量。
三、增强学生考核科学性,建立多元化复合型考评机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遵循思政理论课既重考知识,更重考能力的理念,实施中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思维方式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二是突出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三是突出日常道德修养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设置考核目标。
具体操作应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社会考核相结合,以实现考试的实效性与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机统一。
为杜绝少数学生最后几周通宵加班靠“死记硬背”过关,忽视平时学习的日积月累和良好道德规范的日常养成,应加大日常考核、实践考核的权重。
同时,参与学生考评的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外,还应向两头拓展,即相应减少任课老师在考评中的权重,适当增加同学互评和社会评价的权重。
课程成绩考核权重可设置为3∶3∶4。
第一个“3”即平时考核占总绩的30%。
内容包括单元测试、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出勤等。
为体现学习理论“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大纲要求,平时考核适当增加综合应用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3”即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
与其他课程配合,将学生日常遵守行为规范、参加市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以及完成诸如调查报告、课堂教案制作、参观感想写作、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等实践作业的情况量化计入思政理论课考核成绩。
对于那些在校内违反校纪校规并被处以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实践课成绩被视为零分,但本着惩前毖后、教化育人的目的,允许犯错的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参与公益爱心活动、义工活动等进行品德补偿式自我教育,以重新获取实践学分。
“4”即理论考核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总计占成绩的40%。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只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用学生易懂爱听的语言,整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启发学生思考,才能让学生真心喜欢上政治课,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息息相关,对促进自身全面成才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拉近师生关系(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校时间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度过的,因此,抓住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就能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
要上好思政理论课,老师应抛弃以往手拿教学大纲从头到尾满堂灌的单一陈旧模式,在课外做足功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理论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1.理论讲授。
要求讲授围绕核心观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做到重点突出,讲解精辟,让学生很快抓住篇章要领,掌握理论精髓。
2.讨论教学。
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分析,以学生述评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如:就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这一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由各组派出学生代表做“阳光体育助我们腾飞”的演讲。
通过对活动目的和意义、面临的困难、解决办法以及对自身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层层剖析和观点陈述,既培养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又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陈述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
结合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教学要求等,精心选择案例,将理论观点融入生动可感的典型案例中,通过先亮出观点再举例说明或是先举例再阐述论点来印证和说明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真正掌握知识点,并通过案例引申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三)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提高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上好一堂课,保证学生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只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参与实践等,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更好理解和融会教材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与思考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巩固、系统和拓宽,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课堂、校园和社会是学生践行日常道德行为的三个不同场所,三者具有教育承接和互为影响的内部联系,课堂是基础,校园是重要实践场所,而社会则是检验和培育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大舞台,只有当走出校门的学生思维方式、言行举止、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并能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中展示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就表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成功的。
由此可见,学生离不开这个三个相关场所的教育和影响,如果三个场所所给予或渗透的教育是一致的,则学生会加速成长,反之则会抵消教育正面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三结合”原则,即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校内实践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
通过制订一揽子教学任务计划,诸如要求每位专任教师组织开展多个实践项目活动、联系一个爱国基地或专业基地、指导一个学生社团、举办一次道德修养或人文素质专题讲座、完成一篇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等,促使老师以学生社团、爱国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姐妹友谊校等为载体拓展实践课程外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树新风”、“文明出行”、“绿色家园”等社会实践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延伸理论教学,使教育不再封闭于教室和书本,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的参与、探究和思考,在实践“大课堂”中接受道德教育,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五、多管齐下,建立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新课改能否取得成绩和实效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
高素质体现在:一要责任心强。
如果专业教师缺乏起码的自信和责任感,那么,在教学中就不会投入极高的热情并付出辛勤的汗水,在自身业务上也不会深入钻研,讲课也必然空泛杂乱,更毋庸谈讲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了。
二要业务精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体系与旧版相比,内容更综合、更系统,一些重点和表述都有所变化,尤其是科目考试题型中主观分析题分量加重这一趋势,都对教师知识更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持续关注研究专业理论发展、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及学生思潮动向等发展变化,在学习思考中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要勇于创新。
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教学上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在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启示中完成学习任务。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开阔视野,丰富体验,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