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普通而又杰出的季羡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普通而又杰出的季羡林
季羡林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名人故事:普通而又杰出的季羡林,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名人故事:普通而又杰出的季羡林
对于当代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是太熟悉了。
从地方报刊、中央媒体到普通读物、学术杂志,对他的报道、介绍和研究比比皆是。
他的形象出现在银屏中,他的学术业绩登载在报刊上。
人们这样评价他:融会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中国最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
经常接触季羡林的人,会在他身上发现一种奇特的吸引力。
他既有学术的吸引力,也有人格的吸引力。
胡适对台湾中央研究院李亦园说: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香港学界泰斗饶宗颐说:季羡林是一位笃实敦厚的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
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季老领导下的多种重要学术工作,既博综,又缜密,放出异彩,完全是海涵地负的具体表现,为中华学术的奠基工程做出人人称赏的不可磨灭的劳绩。
刚刚过世的国学大师张中行也曾说过:季羡林先
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
知名,这名确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
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说。
因为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于站在墙外,自然就不能瞥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他以一身而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
三种难能之中,我以为,最难能的还是朴厚像他这样的难于找到第二位。
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说: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释,一切多余的雕饰的东西都成为不必要的了。
他是集中了朴实的美德并展现了朴实的力量的典范,他的朴实带有豪华落尽的真淳,好像元好问所称颂的陶诗,这就更加令人尊敬。
著名学者谢冕说: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
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
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
他是极为单纯的,单纯到不染毫纤的自然,从他那朴素、平淡和普通中感受到那种崇高人格的震撼力。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说:我在他身上发现的不只是博学,而且是睿智。
不仅是睿智,而且还有非常的谦恭有礼和幽默。
他的博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完全具
备知识分子品格的人,决心要做出最好的学术成果,他尊严的人格,他的对于物质利益的毫不动心,他对于书的热爱,他的耐心,还有他的充分的真诚。
对我来说,他将永远是气节的象征。
梁披云为季羡林题写了这样的条幅: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题写的对联是:德寿无量,日月长明。
20xx年8月6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北京举行季羡林研究所成立暨揭牌仪式,汤一介教授、郝斌教授等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高度赞扬了季羡林对中国人文学术的伟大贡献。
郝斌教授深情地指出,季羡林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北京大学的镇校之宝。
著名诗人臧克家不无深情地歌颂道:
满头白发,根根记录着你的寿长,标志着你的业绩受到众多的赞扬。
你兼有诸家的同能,你的独秀孤芳,有几个能够赶上?
季羡林自己说:我向不敢以名人自居,我更没有什么名作。
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万勿率意,切忌颟顸。
对于自己一生的学识,季羡林一向都非常谦虚谨慎,自我评价十分低调。
他不止一次地说过:不要提什么国学大师,真正的大师是
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
初次和季羡林接触的人,从他身着的中山装往往会得出他又像一个农民的印象。
季羡林自己也曾多次说过,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一个土包子。
两种印象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谜一样的季羡林。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农民的儿子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名闻遐迩、卓尔不群的国学大师?又是什么力量,使一个留学德国十载的学者,没沾染上一点洋味而终生保持着一种朴厚的农民气象?有人说岁月把季羡林塑造成北京大学的元老和活字典,塑造成高等院校内硕果仅存的文科大儒,但他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岁月积累的结果,而是他一生勤奋的结果,还有他那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的结果。
他在《留德十年》一书中深情地写道: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伟大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爱国情怀使他家事、校事、国事事事萦心,爱国情怀使他中学、东学、西学学学贯通。
成为著名学者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激发,终生保持农民气象也是来自于这一情怀的激发。
解开季羡林这个谜,对于卑微者来说,他们能从季羡林身上看到自己未来的成才之路;对于成功者来说,他们能从季羡林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
对于任何人来说,季羡林
都是可圈可点的。
阅读季羡林,会给人以很多。
季羡林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
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包括治学经验,都是卑之无甚高论的,比较有点价值的也许是一些近乎怪话的意见。
我们看季羡林的经历,视点截然不同。
他丰富的人生,是平淡中有传奇,严肃中有幽默,是一个非凡人的非凡经历。
他的一生,历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正好是20世纪的一个缩影。
它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本来命中注定要当农民的,然而靠社会的造就,靠自己始终如一的艰苦奋斗,最后成长为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学术大师的艰难历程。
成才后的季羡林不谋名利,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他一生重精神轻物质,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的丰富内涵。
季羡林的历程给人们一个启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季羡林把自己最重要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就是勤奋。
他经常给自己的学生讲鲁迅讲过的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市集上大声吆喝,叫卖治臭虫的妙方。
有人出钱买了这个郎中的一个纸卷,它是层层用纸严密裹住的,打开一看,里面写着的妙方只有两个字勤捉。
你说它不对吗?不是,它是完全对的,但是说了等于不说。
治学靠勤奋,也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人们都知道,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
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
季羡林的历程,无一不在证明着这样一个真理。
季羡林的历程还给人们另外一个启示:一个成了名的人,只有不图私利,勤勤恳恳地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尽职尽责,不图回报,才能名垂青史;两眼只盯着钱,争名于朝,逐利于市,即使腰缠万贯,也只能是一只空躯壳。
所以,一个人要把精神世界的超升作为一生永不松懈的奋斗目标。
季羡林的历程,将会让人们真切地发现,它浓缩的是百年人生,再现的是泰斗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