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很专业滴,看热闹的避免浪费时间
心电图的基本常识
心电图的基本常识心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将电极贴在身体上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并将其以曲线形式展示在纸上或电子设备上,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下面是关于心电图的一些基本常识:1. 心电图的原理: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的肌肉器官,心肌在收缩和舒张时会发出电信号。
心电图利用带有电极的导联贴片,将这些电信号捕捉下来,并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
2. 心电图记录的内容:心电图记录了一系列心脏电信号,包括心房、心室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主要记录了心电图波形、心率、心律和心电图的标准。
3. 心电图波形:心电图波形主要有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则代表心室收缩,T波则代表心室舒张。
4. 心率: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通过心电图可以测量心率,并且可以从波形的间距和形态来判断心率的正常与否。
5. 心律:心律是指心跳的节律是否正常。
通过心电图可以判断心律的异常情况,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6. 导联:心电图分为多种导联,其中最常见的是12导联心电图。
不同的导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监测心电图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观察心脏的电活动。
7. 心电图的标准测量:心电图的标准测量有很多,包括心房率、心室率、PR间期、QT间期等等。
这些测量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
8.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在临床上有很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缺血等。
它还可以监测心脏功能,评估心脏的治疗效果,以及判断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等。
9.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心电图检查时需要保持身体平静,以避免心电图图像的干扰。
- 需要告知医生有关的病史,如心脏疾病、药物使用等,以便医生更好地分析心电图结果。
- 心电图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但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做好准备工作,如剪掉胸部的毛发、避免涂抹乳液等。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心脏检查方法,对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电图基础知识课件ppt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 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 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 血、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其表现形式多 样,常见的有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这些异常情况可 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
02
心电图的导联
导联的种类
1 2
3
单极导联
单极导联使用一个电极来测量心脏电活动的电位差,通常使 用胸部导联。
双极导联
双极导联使用两个电极来测量心脏电活动的电位差,通常使 用肢体导联。
12导联系统
包括六个肢体导联和六个胸部导联,用于全面监测心脏电活 动。
导联的连接方式
直接连接
将电极直接连接到心脏表面,适 用于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
传导阻滞
总结词
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受阻,导致心脏 各部分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异常。
详细描述
传导阻滞通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 等因素有关。其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这些异常情况可能 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可能危及生 命。
P波
总结词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P波是心电图中第一个出现的波,它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P波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反映心房的电生理状态,例 如心房肥大时P波会增高或增宽。
QRS波群
总结词
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
QRS波群是心电图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过程。QRS波群由一个或多个复合波组成 ,这些复合波包括Q波、R波和S波。QRS波群的形态和宽度可以反映心室的功能状态,例如心肌梗死 或心肌肥厚时QRS波群会出现异常。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当我们走进医院,进行心脏相关的检查时,常常会听到“心电图”这个词。
那心电图到底是什么呢?它就像是心脏的“语言”,通过特定的图形和线条,向医生诉说着心脏的工作状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电图的世界,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电图是怎么产生的。
心脏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泵,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由复杂的电活动控制的。
这些电活动会沿着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有序地传播,从而引起心肌的收缩和舒张。
当这些电活动传递到体表时,通过特定的仪器和电极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心电图。
心电图上有很多线条和波段,每个部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P 波代表了心房的除极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心房肌肉开始收缩,准备把血液泵入心室时产生的电信号。
正常情况下,P 波的形态和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
QRS 波群则反映了心室的除极过程。
这是心脏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心室需要把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QRS 波群的形态、时间和振幅的变化,都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
T 波代表了心室的复极过程。
心室完成收缩后,需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下一次跳动做好准备,这个过程产生的电信号就是 T 波。
除了这些基本的波,心电图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间期和段。
PR 间期反映了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它的正常范围对于判断心脏的传导功能非常重要。
ST 段是连接 QRS 波群和 T 波的部分,正常情况下,ST 段应该处于等电位线,也就是基本水平的位置。
如果 ST 段发生了抬高或压低,往往提示心肌存在缺血或损伤。
了解了心电图的基本组成部分,那我们再来说说如何解读心电图。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心电图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关键的要点,也能初步了解心脏的大致情况。
首先,要看心率是否正常。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的 QRS 波群数量来估算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一般在 60 100 次/分钟。
然后,观察各个波和间期的形态、时间和振幅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电产生原理与心向量概念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排列着一定数量的阳离子,细胞膜内则附着同等数量的阴离子,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电位差,而膜外各点阳离子分布均匀,不产生电位差,也无电流产生,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此时探查电极仅记录出一水平线(等电位线)。
当心肌细胞的左侧受到刺激,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即开始除极过程。
刚开始除极的一点与其邻近尚未除极部分之间存在电位差,因而有电流产生,形成电偶。
电偶由电源与电穴组成,除极过程犹如一组电偶在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前推进,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当电源对着探查电极时,描记出向上的波(正向波)。
当除极结束后,细胞膜外排列一层负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数量的正电荷,心肌细胞处于除极状态。
此时,细胞膜外左右两端无电流产生,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
心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与除极时的情况恰好相反,复极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由于电源背离探查电极,故描记出向下的波(负向波)。
复极结束后恢复到极化状态时的细胞膜外显示一层正电荷,膜内附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细胞膜外没有电位差,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图2-1-1、2-1-2)。
图2-1-1 单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偶变化图2-1-2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对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先除极的部分先开始复极。
除极和复极的扩展有如一对电偶在移动。
除极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方向与除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同;而复极时电源在后,电穴在前,复极方向与复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反。
由于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同,但电偶轴方向相反,故复极波与除极波方向相反。
正常心脏的除极与复极和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的过程是不同的。
心脏的除极自心内膜开始向心外膜扩散,心外膜最后除极。
而复极则是从最后除极的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心内膜最后复极。
由于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反,但电偶轴方向相同,所以心室复极波(T波)与除极波(QRS波)主波方向一致(图2-1-3)。
心电图基本知识详解
心电图的概念:心脏每次机械性收缩之前 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电激动可经人体 组织传到体表,因电流的强弱与方向不断的 变动,各体表的电位也不断的变动,用心电 图机从体表连续记录每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电 位曲线叫心电图。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心肌除极和复极的概念; 心电向量的概念。
3.心电向量环(loop)
4.心电向量图Vecto cardiogram,VCG
5.正常心电向量环的基本图形
(1)P环: 由心房除极产生,幅度小,总时间在
100ms,其向量从上向前下,从右向左后, 综合向指左下前方。
在额面上P环最大、且图形较恒定, 逆钟向运行。
心房除极与P环示意图
(2)QRS环:
一、心电图的测量
➢ 心电图横坐标用以检测各波段的时程,一般采用 25mm/sec,每一横格1mm=1/25sec,即;
➢ 心电图纵坐标代表电压, 1mm=1/10mv,即。
心电图记录纸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测量
心率:指一分钟内心脏搏动次数 心率=60/P—P(R—R)间距(次/分)。 各波段振幅测量:略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从波形起始部内缘测
❖ I、II、III导联一般主波向上。
正常心电图
QRS波群电压
✓ 电压 反映左室导联的R波正常值:, RV5+SV1 ﹤ (F)或
﹤ 4.0mv(M) , ,RI+SIII ﹤ 2.5mv ;。 反映右室导联的R波正常值:,V1的R/S﹤1, RV1+SV5 ﹤ ; 。
QRS低电压
肢导低电压:肢导每个QRS正向波及负向波振幅 相 加(绝对值)﹤。
亦可有轻度偏移。 ST段下移: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一、心电图定义: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来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的电活动信号,包括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以及心脏的节律和心率等。
二、心电图的组成:心电图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反映心房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2.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包括Q波、R波和S波,反映心室的收缩性和传导性。
3.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反映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4. U波:代表心肌的微小除极,但具体意义尚不明确。
三、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心电图是通过将心脏的电活动信号转化为图形来得到的。
当心脏的电活动信号通过电极板进入心电图机时,机器会将信号转化为图形形式,记录在纸上。
心电图的波形和振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电信号的强度、电极的位置和距离、导联的选择等。
四、心电图的特点:心电图具有以下特点:1. 无创性:心电图检查不会对病人造成创伤,安全性高。
2. 简便易行:心电图机便携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得出。
3. 可靠性高: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反映全面:心电图能够反映出心脏的电活动、兴奋性和传导性等多种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心脏的功能状况。
五、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主要用于诊断以下心脏疾病:1. 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3. 心肌炎和心肌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
4. 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等。
5.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如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六、心电图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前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涂抹护肤品或化妆品,以免影响电极的粘贴效果。
2. 检查时需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以免影响电极信号的采集。
3. 检查时需要暴露胸部和四肢,女性需要脱去上衣,以便电极的粘贴和信号的采集。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 心脏的电活动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在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电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传播到外部,并被心电图机器捕捉和记录下来。
2. 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是指在特定部位放置电极,用来捕捉特定的心脏信号。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导联(V1-V6),它们可以提供心脏不同区域的电信号信息。
3. 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电信号在时间和电压上的变化,通常包括P波、QRS波和T波。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的去极化,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
通过测量这些波形的形态和间隔,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 心电图的准备在进行心电图记录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以确保电信号的传导。
其次,患者需要脱掉衣物,以便操作人员可以贴上心电图电极。
2. 心电图的操作心电图的操作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他们会在患者的身体特定位置贴上电极,并使用心电图仪器记录下心脏的电信号。
记录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呼吸,并避免移动。
3. 心电图的记录一旦心电图记录完成,操作人员会对记录进行检查和保存。
心电图记录可以以纸张打印输出,也可以保存成电子格式,以便后续分析和检查。
三、心电图的解读技巧1. 心电图的基本节律在进行心电图解读时,首先需要了解心电图的基本节律。
正常的心电图应该包括P波、QRS波和T波,并且它们的形态和间隔应该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除了正常的波形之外,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波形,如P波增宽、QRS波增宽、ST段改变等。
这些异常波形可能代表着心脏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3.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最后,需要将心电图的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有些心电图异常可能并不代表着严重的心脏问题,而有些正常的心电图可能患者却出现了严重的心脏症状。
心电图入门基础知识
心电图入门基础知识在医学领域中,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或 EKG)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它能够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从而诊断出各种心脏疾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心电图的基础知识是迈进这个领域的第一步。
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脏就像一个精巧的“电动泵”,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是由电信号来控制的。
这些电信号在心肌细胞中产生,并通过特殊的传导系统传遍整个心脏。
当我们将电极放置在身体表面的特定位置时,就可以检测到这些电信号,并将其记录下来,这就是心电图。
心脏的电活动主要包括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
去极化是心肌细胞兴奋并产生收缩的过程,而复极化则是心肌细胞恢复到静息状态的过程。
心电图上的波形就是反映这些电活动的变化。
二、心电图的组成部分一份标准的心电图通常由几个不同的波形组成,包括 P 波、QRS 波群和 T 波。
1、 P 波P 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正常情况下,P 波形态较小且圆钝,时间一般不超过 011 秒。
P 波的异常可能提示心房的病变,如心房肥大、心房颤动等。
2、 QRS 波群QRS 波群反映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它由 Q 波、R 波和 S 波组成。
正常的 QRS 波群时间通常在 006 010 秒之间。
QRS 波群的形态和时间的变化可以提示心室的各种病变,如心肌梗死、心室肥大等。
3、 T 波T 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正常情况下,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且幅度通常较高。
T 波的异常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此外,心电图中还有 PR 间期、QT 间期等重要的时间参数。
PR 间期是从 P 波的起点到 QRS 波群的起点,反映了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
正常 PR 间期在 012 020 秒之间。
PR 间期的延长或缩短可能提示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
QT 间期是从 QRS 波群的起点到 T 波的终点,代表心室的电活动总时间。
QT 间期的异常可能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有关。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 隙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
点
ppt精选版
锁 骨线 腋线 腋 中 前中 线
V1 V2 V3 V4 V5 V6
11
心电图导联(胸导联)
18导联心电图:标准12导联+以下导联
• V7: 左腋后线第5肋间 • V8: 左肩胛线第5肋间 • V9: 左脊柱旁线第5肋间 • V3R:右胸部V3的对应位置 • V4R:右胸部V4的对应位置 • V5R:右胸部V5的对应位置
ppt精选版
45
(七)Q-T间期
➢ 正常范围:约0.32-0.44 秒
➢ 校正Q-T间期Q-Tc = QT /√R-R
➢ 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 和复极的时间总和
ppt精选版
46
(七)Q-T间期
ppt精选版
47
(八)U波(U
➢ 代表心室激动 的激后电位
➢ <1/2T; ➢ 方向与T波一至; ➢ 增高常见于低
ppt精选版
18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 向波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波幅<5mm的用小写q、r、s
波幅≥5mm的用大写Q、R、S
ppt精选版
19
四、心电图的测量
ppt精选版
20
心电图的测量
➢ 心电图记录纸是 一种1mm X 1mm的方格坐 标记录纸
代表心房除极电位变化 1.形态:钝圆、可有切迹
* 窦性P波: PⅡ直立, PavR倒置 2.时间:<0.12s。双峰时,峰间距<0.04s。 3. 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它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电生理学检查手段之一,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心电图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讲解。
一、心电图的来源和原理心脏是由起搏细胞和传导细胞构成的,它们产生的电活动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电极传导出来,形成心电图。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电活动沿时间轴的变化情况。
心电图有三个主要的波形:P波、QRS波群和T 波,它们分别代表了心房、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二、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和标准导联位置心电图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不同部位来记录不同导联的心电信号。
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和Ⅲ导联)、胸导联(V1-V6导联)和肢导联(aVR、aVL和aVF导联)。
标准导联通常用于评估心脏整体的电活动情况,而胸导联则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的前后位和左右位的电活动变化。
三、常见的心电图波形1. P波:P波是由心房除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正向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08秒以内。
2. QRS波群:QRS波群是由心室除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室收缩的电活动。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均匀且持续时间在0.12秒至0.10秒之间。
3. T波:T波是由心室复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室肌肉再次极化的电活动。
正常情况下,T波应该是正向的,形状应该与QRS波群一致。
四、心电图的常见异常表现和诊断意义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房颤动等。
通过心电图可以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为临床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的表现是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
这些异常波形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心室肥厚:心室肥厚是指心脏的心室壁增厚,通常是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引起。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通过对心脏电信号的记录和分析,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以及诊断心脏疾病。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测量方法、常见波形和相关指标。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 客户端设备:心电图的测量通常使用心电图仪。
现代心电图仪可通过电极和导线将心脏电信号转换为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或打印机输出心电图结果。
2. 测量位置:心电图的测量通常在胸部和四肢进行。
胸部导联是最常用的导联类型,它在胸部的特定位置贴上电极,可记录到心脏沿不同方向传导的电信号。
四肢导联则通过在手臂和腿部放置电极来记录心脏电活动。
3. 测量步骤:进行心电图测量时,需要准备好心电图仪和相应的电极。
患者通常需要脱去外衣,以便电极贴在肌肤上。
然后,电极将与测量设备相连,并启动仪器记录心电图数据。
二、心电图的常见波形1. P波:P波是心电图中的第一个正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它的形状通常是正弦波,并且在正常心电图中应该是连续的。
2.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电图中的主要波形,代表心室的收缩。
它通常由三个波峰和两个波谷组成,形成一个典型的“M”形。
3. T波:T波是QRS波群之后的波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
它通常是一个正弦形状,与P波和QRS波群形成一种特定的电信号序列。
4. ST段:ST段是T波结束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段,通常应该是水平的。
当ST段出现偏移时,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损伤的存在。
三、心电图的相关指标1. 心率:心率是衡量心电图中心跳频率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每分钟60至100次之间。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反映了心脏的传导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应该在0.12秒至0.20秒之间。
3. QRS时限:QRS时限是QRS波群的持续时间,反映了心室的兴奋传导时间。
正常情况下,QRS时限应该在0.06秒至0.10秒之间。
心电图基本知识(精选)
心电图基本知识(精选)心电图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放置导联电极在患者体表上,可以记录到心脏肌肉细胞的电活动,并将其转化成图形。
心电图是心脏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疾病。
二、心电图的导联和波形解读1. 导联心电图通常使用10个导联,分为四肢导联和胸导联。
四肢导联分为三个标准导联(I、II、III)和三个增强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共有六个,分别标记为V1至V6。
2. P波P波是心脏的心房除极过程所形成的波形,代表心房的收缩。
通常情况下,P波为正常的、圆形的波形,持续时间为0.06~0.12秒。
3. QRS波QRS波是心脏的心室除极过程所形成的波形,代表心室的收缩。
正常QRS波形包括Q波、R波和S波三部分,持续时间为0.06~0.10秒。
4.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也就是心室的充电准备。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波形保持一致,且在QRS波的末尾。
三、心电图常见异常及其意义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
在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ST段的压低或抬高,以及T波的倒置等改变。
这些改变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等疾病。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发性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坏死。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ST段抬高、Q波增宽和T波倒置,这些改变有助于识别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 心脏病诊断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病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各个波形、节律和间期的改变,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并进一步确定病情及治疗方案。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通过记录心脏肌肉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所产生的电信号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健康和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的重要信息。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电图的生成原理、常见导联、心脏节律和异常波形的解读等内容。
一、心电图的生成原理心脏是由由心肌组织构成的,心肌细胞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会发生电活动。
这些电信号通过患者身体上的电极被记录下来,并被放大和转化为图形显示,形成心电图。
心电图由多个导联组成,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
二、常见导联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包括12导联和5导联两种形式。
其中12导联心电图包括三导联、五导联和十导联。
三导联心电图由左手、右手和左脚3个电极构成,可以提供基本的心脏节律信息。
五导联心电图在三导联的基础上增加了左胸导联和右胸导联,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电活动。
十导联心电图包括五导联并增加了六肢导联,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心脏电活动信息。
5导联心电图由两手、两脚和胸导联5个电极构成,常用于常规体检以及日常检测。
三、心脏节律和异常波形的解读正常心电图应该包括一系列正常的心脏节律和波形。
常见的心脏节律包括窦性心律、房室交接区心律和室性心律等。
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脏节律,通常由窦房结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房室交接区心律是由心脏其他部位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常见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
室性心律是由心室肌肉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通常出现在心脏病患者或心脏疾病的早期阶段。
除了心脏节律,心电图中还包括一些异常波形,如P波、QRS波群和T波等。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异常波形可能表明心脏存在异常情况,如心脏肥厚、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等。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来评估心脏功能,诊断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并监测治疗效果。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认识窦性心律(P波)
任何不符合窦性心律的心电图都是异常心电图。 窦性P波主要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是方向 方向:I、II、aVF直立, V4-V6 直立,aVR倒置 振幅: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 宽度:0.06-0.12s; P-R间期:0.12-0.20s;不超过0.22s
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 波”;
P波幅度改变在I、II、aVL导联明显;
V1的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Ptf超过-0.04mm.s。
左心房肥大
三、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
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 的P波;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双侧心房扩大
四、左室肥大
心电图诊断标准为: (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1)V5或V6的R波>2.5mV, 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3.5mV(女性)。 (2)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 或I导联R波+III导联S波>2.5mV。
左心室肥大
五、右室肥大
心电图特征为: 1.V1(或V3R)导联R/S ≥1。 2.V1的R波+V5的S波 >1.05mV(重症可 >1.2mV)。 3.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症可 >110°)。 4.aVR导联R/S或R/q ≥1(或R >0.5mV)。 5.少数病例可见V1导联呈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 6.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V1)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1、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 2、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
关系 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2024/1/28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 缩构成,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
QRS波群与T波消失,代之以规 律的、振幅相等的正弦波,频 率约为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 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约 为250-500次/分。
8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时间
电压
意义
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 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后 面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QRS 波群后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J点 。
2024/1/28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多在 0.06-0.10秒之间,最宽不超过 0.12秒。
在肢体导联中,RV1<1.0mV ,RV5<2.5mV, RV5+SV1<4.0mV(男性)或 <3.5mV(女性)。在胸导联 中,V1的R波一般不超过 1.0mV。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024/1/28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正 常,PR间期缩短。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与呼吸运动有关。
12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间期>0.12s。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即规律的 锯齿状扑动波,心房率通常为 250-300次/分。
低钙血症
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可能 导致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
、T波增宽等异常表现。
2024/1/28
20
06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Chapter
心电图基础知识
2011-11
一、概述 二、临床心电图 三、常见疾病的心电图特征 四、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处理
一、概述
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心肌细胞发 生兴奋,产生微小生物电流(即心 电),心电流通过人体组织传至体表 通过心电导联线传输到心电图机中, 描在心电图纸上,形成的曲线称心电 图(ECG)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3. 心肌缺血
1、S-T段改变 (1)S-T段上移及下移的正常范围 下移应小于0.05mv,上移应小于0.1mv (2)S-T段形态的改变 下移一般见于三种改变:
水平型下移;下斜型下移;上斜型下移 上移最常见并有重要临床意义的:
急性缺血常弓背向上抬高。
3.2心肌缺血
2 T波改变 T波在R波为主导的导联出现异常如低平、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大于等于0.05mv或T波倒置、低平、 负正双向,出现冠状T波。
3 变异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早期
暂时性的S-T段上移常伴高耸T 波和对应性S-T段改变,是急性严 重心肌缺血的 表现。
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
常见病因
1 急性冠脉综合征、陈旧性心肌梗死 2 慢性充血性心衰,射血分数<40% 3 各类心肌病 4 长QT综合征
持K+>4.0mmol/L,Mg2+>2.0mmol/L)
,以防再发VF,调整酸碱平衡紊乱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尖端扭转性室速应先给硫酸镁2g,用5%葡萄
4
糖液40ml稀释,缓慢静注,后以8mg/min静
脉滴注
伴心绞痛、肺水肿或低血压(血压<
5
90mmHg)的持续单一形状VT,应行同步电
除颤,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100 J,如不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P环: ①右房除极:前下偏左; ②左、右心房同时除极:左下稍偏前; ③左房除极:左后偏下。 平均P向量(即P环电轴):右上指向左前下方。
心房除极产生,心电图上为P波,时间为0.10s。
2、QRS环:
心室除极产生,心电图上为QRS波,时间不超 过0.10s。
①室间隔除极向量:
窦房结→房室结→左、右束支→室间隔左 侧中1/3自左向右,产生一较小向右的Q向量;
⒉除极:
除极部分形成负电荷(电穴),未除极部分为正电 荷(电源),形成一对电偶,电偶轴方向与除极方向 一致,这种电偶不断向前推进形成动作电流,直至整 个细胞完成除极化。
⒊复极:
先除极部分先复极,先复极部分为正电荷(电 源),未复极部分为负电荷(电穴)。
⒋探查电极记录的波形:
面对正电荷(电源)描出一向上的波,面对负电荷 (电穴)描出一向下的波。
• 心动周期最主要的心电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 方,好比一个指向左前下的大“电池”,负极 在后、上,正极在前、下。所以通常左下肢的 电位最高(它同电池的正极最近),而右上肢 电位最低(距负极最近),左上肢电位居中。 将电位较低的肢端接负极,电位较高的接正极, 以便多数导联上得到以正向波为主的波形。
(一)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心肌兴奋与恢复时,有微小的电流产生,从 心脏传导到正常组织,使身体各个部位在每一心 动周期中发生电位的改变。通过电极将此种电位 改变从心脏或身体的不同部位测得,应用心电图 机或心向量图机记录下来,即分别得到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和
心
向
量
图
(vectorcardiogram),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是反映同
1 、 Standard limb leads ( 双 极 肢 体 导 联):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差。 Ⅰ(L1)导联:反映左、右上肢间的电位 差。若左>右,描出向上的波;反之,向下。 Ⅱ(L2)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右上肢间的 电位差。 Ⅲ(L3)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左上肢间的 电位差。
2、Unipolar limb leads(加压单极肢体 导联): 反映某一肢体的电位变化。 aVR:正极→右上肢;负极→无关电极 (左上、下肢相连)。 aVL:正极→左上肢;负极→无关电极 (右上与左下肢相连)。 aVF:正极→左下肢;负极→无关电极 (左、右上肢相连)。
心室的复极与除极不同,与传导系 统无关,而与心肌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由于受温度、压力、供血情况的影响,
心室复极从外膜向内膜进行,电偶轴由
内指向外,与除极时的方向一致。正常T
环电轴指向左前下方,与QRS环电轴方向
大致相同,故正常T波与QRS波方向一致。
三、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Leads: 将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 点,分别与ECG机的正负两极相联,构成一 个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就… Lead axis:两点的联线代表导联 轴,具有方向性。
二五一医院心内科:李学永 2004/12/15
ECG的历史
1887年,Waller(Eng) 毛细管电测定仪在 人体首次记录 1903年,Einthoven 弦线电流计 准确记 录了人体ECG 1930年,Wilson将ECG理论应用于临床, 并设计胸前导联,创立临床心电图学 1940年,Lewis,Mackeniz等在心律失常 诊断做出贡献
(二)空间心向量环的形成
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起搏点) 优势传导通路 →
↓ ↓结
左房
右房 ↓间 ↓束 房室结(兴奋延搁)→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脏除极顺序::
心房→心室;上→下;内→外。 由于心脏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所产生的 心电向量错综复杂,由此综合而成的向量环不 可能在一个平面上,而是立体的,故称空间 (或立体)心电向量环。在心房除极、心室除 极和心室复极过程中分别产生P、QRS、T环。
(二)电偶学说
静息时,正负电荷内外夹细胞膜而对立,
故无电流产生,膜外任何两点之间的电位 均相等,因而无电位差也就没有电流产生;
激动时,已除极部分和尚外于极化状态的
部分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
⒈电偶:
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 正电荷为电源,负电荷为电穴,方向为电穴→电源。
当一个心肌细胞的甲端受刺激而首先除极,由于Na+的内流使此处膜内变为正电位, 膜外变为负电位,乙端仍保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极化状态,使同一个细胞膜 外的甲乙两端出现了电位的差别。甲端为负电荷(电穴),乙端为正电荷(电源),二 者形成电偶,产生电流。电流的方向由电源流向电穴。若在乙端(面对电源)置一探查 电极,即可描记出向上的波,反之,在甲端则描记出向下的波。
• 心脏是由几个部分心肌组成的,除极时,是不同方向的电偶向量 同时活动,各自产生不同方向的电动力,把几个不同方向的心电 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就代表整个心脏的综合心电向量。下面以 图2为例说明左右心室同时除极时的综合向量。A代表左室的除极 向量,指向左偏后,因左室壁较厚,除极电势大,所以箭杆较长; B代表右室除极向量,指向右前,因右室壁较薄,除极电势小,故 箭杆较短。将A;B各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并交点于C,平行四边 形ABCD的对角线C联(chest leads):
正极→胸前探查电极,负极→中心电端,因探
查电极与心脏较近,记录的波形振幅较大。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第5肋间与锁中线相交处;
V5:腋前线与V4水平相交处;
V6:腋中线与V4水平相交处;
右室肥大、右位心、右心室梗塞时,可
• 随着除极波的扩展,整个心肌细胞全部除极,细胞膜内外分别均匀地聚 集正、负电荷,细胞膜外的电位差消失,无电流存在,则记录为一平线 (图 C)。
心肌细胞复极时,先除极的甲端首先复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 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 未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偶 ,产生电流,电流方向仍为电源流向电穴,与除极时方向相反,甲端电极描记为正波, 乙端描记为负波(图D)。
②心尖部除极向量:
左、右心尖同时除极,指向左前下方;
③左室除极向量:
向左、后、下的最大的R向量;
④基底部除极向量:
指向左、后、上的终末向量(S向量)。
心室除极程序与各瞬间向量
将①、②、③、④各除极向量的箭 尾平行移于一点(0),连接各瞬间向量 的箭头,所形成的环状轨迹,即为QRS环。 QRS环电轴:指向左后下方,与最大向量 方向一致。 3、T环:心室复极产生,心电图上为T波。
和,称为综合心电向量,简称综合向量。
心电向量环:
综合向量的大小和方向随心动周期时刻都 在变化,某一瞬间的综合向量称瞬间综合向量, 简称瞬间向量,如果按时间顺序将各瞬间向量 的箭头顶点连接起来,便形成一环状曲线,即 为心电向量环。
⒊向量的综合原则: 平行同向:相加; 平行异向:相减; 成角:平行四边形法则, 取其对角线。
一心电变化的二种记录形式,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重点
• 电偶 • 电偶学说 • 容积导电 • 向量与综合向量 •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的关系
一、心电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
⒈ polarized(静息状态):内负外正,内外电位 差为-90mv,细胞表面无电位差。
(1)钠离子(10-20倍)外-→内渗力差
(三)容积导电
可以把一个电偶的电源及电穴看作一个电池的阳极 和阴极,设想把这个电池的阴阳两极放置在一大盆稀释 的食盐溶液中,由于食盐溶液是导电体,便自然有电流 自阳极流入阴极,不同强度的电流将贯穿布满于整个盐
溶液中,这种导电方式在电学上称为“容积导电”。
电位在容积导体中产生的电位分布示意图
电位在容积导电体内的正负电场示意图
四、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额面向量环(上、下、左、右 肢导联上投影→肢导联ECG 立体向量环一次投影→ 横面向量环(前、后、左、右) 胸导联上投影→胸导联ECG
二次投影的基本概念
• 通过三个平面(frontal,sagital,horizen),确 定各瞬间向量的空间定位 • 不同平面的综合向量环再投影在相关的 导联轴上,形成体表心电图
(二)导联轴:
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联线 ⒈肢体导联轴:“Einthoven triangle” 及hexaxial systems,均位于额面,对 额面心电轴测定及肢体导联心电图波形 的判断有很大帮助。 ⒉胸导联轴(precordial lead axis): 由于胸导联电极基本位于横面上,故 与横面心电向量图有关。
在容积导体中各处都有强弱不同的电流在流动着,因而导体中各点存在 着不同的电位差,通过电偶中心可作一垂直平面,因面上各点与正负两极 距离相等,故在此平面上各点的电位均等于零,称为电偶电场的零电位面 ,零电位面把电偶的电场分为正、负两个半区。
可将心脏的激动作为一个综合的电偶 (resultant vector),而身体正象一个导电的 容积,心动周期中心脏的电变化,反映在体表 两点间的电位差,可用导联记录,心电图机相 当于一个精密的电表,将信号放大即得心电图。
(2)钾离子(30倍)内-→外渗力强 (1)+(2)形成内负、外正-→静息膜电位
⒉Active potential ( 动 作 电 位 ) (depolarization & repolarization):
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阈 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和恢 复。分五个时相。
0相:快钠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 内正外负,电位 差由-90mv变为+20mv -→除极(1—2ms)→QRS前部 1相:早期复极(快速复极期10ms)-→Na+内流终止, K+外流(主)和Cl-内流 -→QRS波后半部 -→R-J点 2相:平台期(缓慢复极期100—150ms) -→缓慢Ca2+内流和 K+外流趋于平衡-→ST段形成。 3相:快速复极期-→ K+大量外流,恢复至-90mv电位水平 -→形成T波。 4相: Na+-K+泵工作期-→恢复至静息水平-→T波后等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