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很专业滴,看热闹的避免浪费时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P环: ①右房除极:前下偏左; ②左、右心房同时除极:左下稍偏前; ③左房除极:左后偏下。 平均P向量(即P环电轴):右上指向左前下方。
心房除极产生,心电图上为P波,时间为0.10s。
2、QRS环:
心室除极产生,心电图上为QRS波,时间不超 过0.10s。
①室间隔除极向量:
窦房结→房室结→左、右束支→室间隔左 侧中1/3自左向右,产生一较小向右的Q向量;
• 心动周期最主要的心电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 方,好比一个指向左前下的大“电池”,负极 在后、上,正极在前、下。所以通常左下肢的 电位最高(它同电池的正极最近),而右上肢 电位最低(距负极最近),左上肢电位居中。 将电位较低的肢端接负极,电位较高的接正极, 以便多数导联上得到以正向波为主的波形。
(一)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 随着除极波的扩展,整个心肌细胞全部除极,细胞膜内外分别均匀地聚 集正、负电荷,细胞膜外的电位差消失,无电流存在,则记录为一平线 (图 C)。
心肌细胞复极时,先除极的甲端首先复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 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 未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偶 ,产生电流,电流方向仍为电源流向电穴,与除极时方向相反,甲端电极描记为正波, 乙端描记为负波(图D)。
心肌兴奋与恢复时,有微小的电流产生,从 心脏传导到正常组织,使身体各个部位在每一心 动周期中发生电位的改变。通过电极将此种电位 改变从心脏或身体的不同部位测得,应用心电图 机或心向量图机记录下来,即分别得到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
和
心
向
量
图
(vectorcardiogram),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是反映同
在容积导体中各处都有强弱不同的电流在流动着,因而导体中各点存在 着不同的电位差,通过电偶中心可作一垂直平面,因面上各点与正负两极 距离相等,故在此平面上各点的电位均等于零,称为电偶电场的零电位面 ,零电位面把电偶的电场分为正、负两个半区。
可将心脏的激动作为一个综合的电偶 (resultant vector),而身体正象一个导电的 容积,心动周期中心脏的电变化,反映在体表 两点间的电位差,可用导联记录,心电图机相 当于一个精密的电表,将信号放大即得心电图。
(二)电偶学说
静息时,正负电荷内外夹细胞膜而对立,
故无电流产生,膜外任何两点之间的电位 均相等,因而无电位差也就没有电流产生;
激动时,已除极部分和尚外于极化状态的
部分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
⒈电偶:
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 正电荷为电源,负电荷为电穴,方向为电穴→电源。
当一个心肌细胞的甲端受刺激而首先除极,由于Na+的内流使此处膜内变为正电位, 膜外变为负电位,乙端仍保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极化状态,使同一个细胞膜 外的甲乙两端出现了电位的差别。甲端为负电荷(电穴),乙端为正电荷(电源),二 者形成电偶,产生电流。电流的方向由电源流向电穴。若在乙端(面对电源)置一探查 电极,即可描记出向上的波,反之,在甲端则描记出向下的波。
(二)导联轴:
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联线 ⒈肢体导联轴:“Einthoven triangle” 及hexaxial systems,均位于额面,对 额面心电轴测定及肢体导联心电图波形 的判断有很大帮助。 ⒉胸导联轴(precordial lead axis): 由于胸导联电极基本位于横面上,故 与横面心电向量图有关。
二、心电向量的概念
(一)向量(矢量
resultant vector
⒈电偶即为向量(电偶向量)
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
,vector) 与
用“→”表示,长短表大小,箭头
为正电位,箭尾为负电位。
⒉综合心电向量(resultant vector):
每个心肌细胞激动时都可产生一个电偶向
量,一定数量的心肌细胞产生的心电向量的总
②心尖部除极向量:
左、右心尖同时除极,指向左前下方;
③左室除极向量:
向左、后、下的最大的R向量;
④基底部除极向量:
指向左、后、上的终末向量(S向量)。
心室除极程序与各瞬间向量
将①、②、③、④各除极向量的箭 尾平行移于一点(0),连接各瞬间向量 的箭头,所形成的环状轨迹,即为QRS环。 QRS环电轴:指向左后下方,与最大向量 方向一致。 3、T环:心室复极产生,心电图上为T波。
心室的复极与除极不同,与传导系 统无关,而与心肌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由于受温度、压力、供血情况的影响,
心室复极从外膜向内膜进行,电偶轴由
内指向外,与除极时的方向一致。正常T
环电轴指向左前下方,与QRS环电轴方向
大致相同,故正常T波与QRS波方向一致。
三、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Leads: 将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 点,分别与ECG机的正负两极相联,构成一 个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就… Lead axis:两点的联线代表导联 轴,具有方向性。
和,称为综合心电向量,简称综合向量。
心电向量环:
综合向量的大小和方向随心动周期时刻都 在变化,某一瞬间的综合向量称瞬间综合向量, 简称瞬间向量,如果按时间顺序将各瞬间向量 的箭头顶点连接起来,便形成一环状曲线,即 为心电向量环。
⒊向量的综合原则: 平行同向:相加; 平行异向:相减; 成角:平行四边形法则, 取其对角线。
一心电变化的二种记录形式,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重点
• 电偶 • 电偶学说 • 容积导电 • 向量与综合向量 •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的关系
一、心电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
⒈ polarized(静息状态):内负外正,内外电位 差为-90mv,细胞表面无电位差。
(1)钠离子(10-20倍)外-→内渗力差
⒊胸导联(chest leads):
正极→胸前探查电极,负极→中心电端,因探
查电极与心脏较近,记录的波形振幅较大。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第5肋间与锁中线相交处;
V5:腋前线与V4水平相交处;
V6:腋中线与V4水平相交处;
右室肥大、右位心、右心室梗塞时,可
⒉除极:
除极部分形成负电荷(电穴),未除极部分为正电 荷(电源),形成一对电偶,电偶轴方向与除极方向 一致,这种电偶不断向前推进形成动作电流,直至整 个细胞完成除极化。
⒊复极:
先除极部分先复极,先复极部分为正电荷(电 源),未复极部分为负电荷(电穴)。
⒋探查电极记录的波形:
面对正电荷(电源)描出一向上的波,面对负电荷 (电穴)描出一向下的波。
(二)空间心向量环的形成
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起搏点) 优势传导通路 →
↓ ↓结
左房
右房 ↓间 ↓束 房室结(兴奋延搁)→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脏除极顺序::
心房→心室;上→下;内→外。 由于心脏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所产生的 心电向量错综复杂,由此综合而成的向量环不 可能在一个平面上,而是立体的,故称空间 (或立体)心电向量环。在心房除极、心室除 极和心室复极过程中分别产生P、QRS、T环。
1 、 Standard limb leads ( 双 极 肢 体 导 联):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差。 Ⅰ(L1)导联:反映左、右上肢间的电位 差。若左>右,描出向上的波;反之,向下。 Ⅱ(L2)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右上肢间的 电位差。 Ⅲ(L3)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左上肢间的 电位差。
2、Unipolar limb leads(加压单极肢体 导联): 反映某一肢体的电位变化。 aVR:正极→右上肢;负极→无关电极 (左上、下肢相连)。 aVL:正极→左上肢;负极→无关电极 (右上与左下肢相连)。 aVF:正极→左下肢;负极→无关电极 (左、右上肢相连)。
四、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额面向量环(上、下、左、右 肢导联上投影→肢导联ECG 立体向量环一次投影→ 横面向量环(前、后、左、右) 胸导联上投影→胸导联ECG
Leabharlann Baidu
二次投影的基本概念
• 通过三个平面(frontal,sagital,horizen),确 定各瞬间向量的空间定位 • 不同平面的综合向量环再投影在相关的 导联轴上,形成体表心电图
(2)钾离子(30倍)内-→外渗力强 (1)+(2)形成内负、外正-→静息膜电位
⒉Active potential ( 动 作 电 位 ) (depolarization & repolarization):
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阈 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和恢 复。分五个时相。
0相:快钠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 内正外负,电位 差由-90mv变为+20mv -→除极(1—2ms)→QRS前部 1相:早期复极(快速复极期10ms)-→Na+内流终止, K+外流(主)和Cl-内流 -→QRS波后半部 -→R-J点 2相:平台期(缓慢复极期100—150ms) -→缓慢Ca2+内流和 K+外流趋于平衡-→ST段形成。 3相:快速复极期-→ K+大量外流,恢复至-90mv电位水平 -→形成T波。 4相: Na+-K+泵工作期-→恢复至静息水平-→T波后等电位。
加作V3R~V6R其电极位置相当于V3~V6相对 应部位;后壁心梗时,可加作V7(腋后线与 V4同一水平),V8(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 平), V9脊柱旁线。 食管导联(ESO):显示PSVT时P’波及早 搏中P波
临床心电图导联线有红、黄、绿、黑 标记,红→右上;黄→左上;绿→左下; 黑→右下即地线。 不同导联反映不同部位的电位变化: Ⅰ、aVL→左室外侧壁;Ⅱ、Ⅲ、aVF→左 室下壁;aVR、V3R、V1、V2→右室壁;V3→ 室间隔;V4~V6→左室前壁及外侧壁;V7~ V9→左室后壁。对心肌缺血、心梗的诊断 意义较大。
注意:窦房结电位有4期自动除极过程,与Na+内流、K+离子外流有关。
心肌细胞除极复极时电位变化与离子活动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A.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中的电位曲线;a.零电位线b.静息电位c.动作电位开始 B.相应的心电图 0位相:相当于心电图的R波;1位相:相当于心电图的J点 2位相:相当于心电图的S T段;3位相:相当于心电图的T波 4位相:相当于心电图T波后的静息电位 C.心肌细胞膜内外在不同位相时的离子变化
(三)容积导电
可以把一个电偶的电源及电穴看作一个电池的阳极 和阴极,设想把这个电池的阴阳两极放置在一大盆稀释 的食盐溶液中,由于食盐溶液是导电体,便自然有电流 自阳极流入阴极,不同强度的电流将贯穿布满于整个盐
溶液中,这种导电方式在电学上称为“容积导电”。
电位在容积导体中产生的电位分布示意图
电位在容积导电体内的正负电场示意图
• 心脏是由几个部分心肌组成的,除极时,是不同方向的电偶向量 同时活动,各自产生不同方向的电动力,把几个不同方向的心电 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就代表整个心脏的综合心电向量。下面以 图2为例说明左右心室同时除极时的综合向量。A代表左室的除极 向量,指向左偏后,因左室壁较厚,除极电势大,所以箭杆较长; B代表右室除极向量,指向右前,因右室壁较薄,除极电势小,故 箭杆较短。将A;B各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并交点于C,平行四边 形ABCD的对角线CD即为二者的综合向量(指向左后)
容积导体中任一点的电位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某点的电位和电偶的电动势成正比。电偶的电动势越大,该点的电位越高。 2.某点的电位和该点与电偶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电位的绝 对值越低。 3.某点的电位与该点方位角θ的余弦成正比。角度越大,电位越低,角度越 小,电位越高。
上述三个因素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V=E.cosθ/r2 V代表容积导体中任一点电位,E代表电偶电动势,r代表该点到电偶中心的距离,cosθ是方位角θ的余弦。
二五一医院心内科:李学永 2004/12/15
ECG的历史
1887年,Waller(Eng) 毛细管电测定仪在 人体首次记录 1903年,Einthoven 弦线电流计 准确记 录了人体ECG 1930年,Wilson将ECG理论应用于临床, 并设计胸前导联,创立临床心电图学 1940年,Lewis,Mackeniz等在心律失常 诊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