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泡茶与品茶
茶与中华茶文化第二讲 茶类百科

茶干
茶干之色:均匀、单纯、无夹杂物(自 然的:沙粒、小石子;人为的:纸片、 奶粉)、油光者佳。 叶底之色:均匀、艳明亮、透明者佳。 茶汤之色:均匀、澄净、艳明亮、不浑 浊、油光者佳。
闻其香
茶干之香:越明显越好、且无杂味,自然茶叶之香气。
汤前香:1. 赏茶盒内之茶时茶干的香气。 2.温壶后,茶叶置入壶 内散发出来的香气。冲(冲茶) 4、春风拂面(刮泡沫)
5、关公巡城(倒茶) 6、韩信点兵(点茶) 7、香茗敬宾(奉茶) 8、品啜甘霖(喝茶)
1、白鹤沐浴(洗杯)
用开水洗净茶具,一 方面可以消毒,另一 方面,可以提高壶温, 便于冲泡。
2、观音入宫(落茶)
把茶叶放入茶具,放 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 五分。
茶与中华茶文化
第二讲 茶类百科 2013.10.22
学习目标
• 1、初步了解茶的种类及中国 十大名茶 • 2、了解品茶的技巧 • 3、学习茶礼及铁观音冲泡流 程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烟酱醋茶。 • 乾隆“知老让位”,传位给颙琰,一 位老臣劝谏:“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 “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把泡好的茶水端给 客人,彬彬有礼, 敬茶品茗。
8、品啜甘霖(喝茶)
先闻其香,后尝其 味,边啜边闻,浅 盏细饮。
铁观音功夫茶流程与技巧
1、白鹤沐浴(洗杯)
2、观音入宫(落茶) 3、悬壶高冲(冲茶) 4、春风拂面(刮泡沫)
5、关公巡城(倒茶) 6、韩信点兵(点茶) 7、香茗敬宾(奉茶) 8、品啜甘霖(喝茶)
节(3月上旬至5月中旬)所采。
夏茶:又名二帮茶或二水茶,夏至节前后( 5
茶艺学习-饮茶与品茶

茶艺操作指导饮茶与品茶第一节合理饮茶一、饮茶的方法1. 观形由于茶树品种各异,<a name=baidusnap0></a>季节</B>生长有别,各类茶的采摘标准不同,再加上加工制作方法多姿多彩的,因此茶叶的形也是形态各异,令人赏心悦目。
2. 察色可以从汤色和底色两个方面来欣赏。
绿茶的茶汤以嫩黄、翠绿为上,红茶的汤色是乌黑油润为佳,乌龙茶汤色以青褐色为宜,白茶则以浅黄显微绿为好。
至于茶汤底色,主要是看茶叶随着内含物质的浸出,汤色会发生缓慢的变化,干茶的色泽由原来的或绿,或红,或白,或黄,或黑而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新的色彩。
3. 赏姿主要是欣赏干茶的固有形态,就是干茶随着水冲泡湿润而展示出一种新的姿态。
“从来佳茗似佳人”,这种水映茶、茶映水的情景,掩映于杯水之中,自然使人有视觉上的享受。
4. 闻香茶一经冲泡后就会随着冉冉升起的微雾,或发出清香,或散发花香,或溢出果香;继而还可以识别茶香的高与低,纯与浊,雅与俗。
闻香的方法很多,可采用湿闻,即闻茶汤发出茶香,还可以根据茶汤温度的变化,采用热闻、温闻和冷闻的方法,不同的茶香,能使人有不同的感受。
5. 尝味茶是一种风味饮料,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风味,即使是同一种茶,也因产地、季节</B>、品种的不同,其味也不同。
一般来说,绿茶滋味鲜醇爽口,红茶的滋味浓厚强烈,乌龙茶的滋味酽醇回甘。
二、饮茶的要求 1. 不同的季节</B>饮不同的茶按季节</B>不同,选择不同的茶叶类型,从中药的角度看,对人体大有益处。
在中药里,温性和凉性,一与药的色泽有关,二与药的滋味有关。
色绿的属凉性,色红的属温性;味苦的属凉性,味甜的属温性。
绿茶由于含较多的多酚类物质,且干茶和茶汤都呈绿色,故认定绿茶是凉性的;红茶的叶底和茶汤呈红色,且含多酚类物质相对较少,而糖分却比绿茶高,被认定为温性;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具有红茶和绿茶的双重特性,因此说它性平;而花茶既有茶的味,又有茶的香,能调节人的生理功能。
第二讲绿茶茶艺PPT课件

第二讲绿茶茶艺PPT课件绿茶定义及特点绿茶定义绿茶特点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即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其口感清爽鲜美,香气清幽高雅,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绿茶产地与品种绿茶产地绿茶品种加工工艺及流程加工工艺加工流程随手泡一种电热水壶,方便控制水温,是泡茶的好帮手。
包括茶夹、茶匙、茶针、茶漏、茶筒、茶则,用于辅助泡茶。
茶盘用于承载泡茶过程中的废水,保持桌面整洁。
茶壶用于泡茶的主要器具,材质多茶杯常用泡茶器具介绍泡茶用水选择原则轻冽水体要轻,含矿物质少。
水温要冷冽,泡茶时汤色明亮。
清甘活水质要清冽,无杂质。
水味要甘甜,有利于提升茶之美味。
水源要活,流动的水为佳。
℃,避免破坏茶叶中的绿茶℃,低温冲泡可保持白白茶水温95℃~100℃,高温有利于激发红茶的香气。
红茶乌龙茶水温100泡可充分展现其陈香。
黑茶0201030405水温控制技巧温杯洁具操作规范温杯将沸水倒入茶杯、公道杯等茶具中,旋转一圈后倒出,以提高茶具温度。
洁具使用茶巾擦拭茶具内外,确保茶具干净无异味。
投放茶叶量及方法投放量投放方法浸泡时间与次数掌握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取茶赏茶温杯洁具温润泡奉茶凤凰三点头上投法泡茶取茶赏茶春,欣赏其独特的螺旋形状和满温杯洁具摇香轻轻摇动茶杯,使茶叶在水中充分展开,茶香四溢。
奉茶品鉴方法及标准观汤色闻香气尝滋味评叶底绿茶营养成分分析绿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绿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茶氨酸、谷氨酸等,具有提神醒脑、降低血压等作用。
绿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保护细胞等作用。
绿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钾、钙、镁等,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保健功能探讨01020304抗氧化降低血脂抗菌消炎提神醒脑适宜人群和饮用量建议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饮用绿茶,特别适合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需要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的人群。
中华茶艺:品茶、泡茶与茶文化探索

• 茶文化在诗词中的体现
•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诗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许多诗人以茶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茶文化在诗词中的体现有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茶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 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形式,茶文化在绘画中得到了体现
• 红茶适合使用较高的水
• 乌龙茶适合使用较高的
• 普洱茶适合使用较高的
温,泡茶时间较短
温,泡茶时间较长
水温,泡茶时间适中
水温,泡茶时间较长
• 可以采用上投法、中投
• 可以采用红茶的泡茶方
• 可以采用乌龙茶的泡茶
• 可以采用普洱茶的泡茶
法、下投法等不同的泡茶方
法,如功夫茶、金骏眉等
方法,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 世界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
• 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茶文化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茶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的友谊与理解
02
茶叶的种类与产区
茶叶的产区:从中国各产茶区的特点到世界主要茶叶产区的介绍
中国各产茶区的特点
• 中国茶叶产区分布广泛,分为江南、江北、西南、华南四大产区
• 通过人工栽培,茶树品种不断丰富
03
茶的药用价值
• 茶叶最早被用作药用,具有解毒、清热等功效
•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药用价值逐渐被发掘
•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茶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茶文化的发展:从秦汉时期的茶马古道到明清时期的茶艺繁荣
秦汉时期的茶马古道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繁荣
明清时期的茶艺繁荣
• 秦汉时期,茶叶开始作为商品交易
中国茶艺-泡茶参考课件

29
组合3:单壶单杯泡法
• 即所谓的“潮汕工夫茶艺”泡法; • 有紫砂壶、品茗杯; • 无闻香杯和茶海。
30
单壶单杯泡法—调匀茶汤的方法:
• 需通过操作手法调匀茶汤。
– 关公巡城:循环分茶。 – 韩信点兵:点斟分茶。
• 如:潮汕功夫茶
31
潮汕功夫茶基本程序
• 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10.鉴赏汤色,喜闻高香。 •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 3.大彬淋淋,乌龙入宫。 12.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 4.高山流水,春风佛面。 13.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 6.玉液移壶,再注甘露。 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 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 8.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17.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 9.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 这是通常所说的“台湾工夫茶艺”泡法; • 主茶具:紫砂壶、茶海、闻香杯、品茗杯; • 与众不同:有闻香杯; • 目前大部分茶艺馆常用此泡法。
26
壶盅双杯泡法
27
壶盅双杯泡法
28
组合2:壶盅单杯泡法
• 主茶具:紫砂壶、茶海、品茗杯。 • 无闻香杯。 • 分茶时,茶海将茶直接倒入品茗杯中。茶海起调匀
击的勇气。
6
茶筅
7
点茶:
8
3.毛茶法
•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热水点泡,饮茶食果。 • 茶人于山中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 如:八宝茶(绿茶、枸杞、菊花、红枣、芝麻、参片、
核桃、冰糖、)
泡茶技巧讲义

闻香:品茶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 保健功效
生津解渴
清心明目
提神醒脑
去腻消食
4.铁观音
✓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 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 “七泡余香溪月露满心喜乐岭云涛 ”。
✓ 冲泡程序
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用 壶里的热水采用回旋斟水法浸润茶杯,提高茶杯的温度。
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 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 出茶味,水注到杯身的十分之七满,注水时注意水的温度要达到90℃。 山泉 水为最佳,其次溪水,再者是纯净水。
✓ 冲泡程序
铁观音最好用盖碗的陶瓷茶具冲泡,尽量用纯净水。
每次冲泡都要沸水为佳,第一道水洗茶和暖杯,第二道水十五秒至三十秒为香, 到第五道后浸泡时间稍加延长。最好不超过七道茶水,若是春茶基本是五道, 无明显茶香后属茶渣,虽有味实无保健之。
铁观音非越久越好喝,茶香回味为好茶独有,所以品茶以新茶为佳,且上好铁 观音有酸度,若久存则酸度渐失去。
✓保健功效
提高免疫力 防治心血管病 保护泌尿器官 防止眼病 减肥和美容
五 茶叶的存放
✓ 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 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当茶叶保管不当时,在 水分、温湿度、光、氧等因子的作用下,会引起不良的生化反 应和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茶叶质量的变化,故存放时,用 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
喝茶顺序及泡茶的正确方法

喝茶顺序及泡茶的正确方法茶道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喝茶及泡茶都有着正确的顺序和方法。
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喝茶顺序及泡茶方法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正确的喝茶顺序step1:花茶喝茶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如果刚接触就喝味道浓酽的茶叶,肯定会觉得苦。
所以,不妨先从香气浓郁的花茶开始喝起,并适当减少放茶量。
小科为大家推荐茉莉花茶和桂花龙井两款茶叶。
茉莉花茶香气馥郁,桂花龙井香气清雅,都是不错的选择。
冲泡时,如果希望冲泡简单,可以直接用玻璃杯冲泡;如果想尝试其他器具,也可以用盖碗。
step2:绿茶绿茶外形美观,口感清新,不但冲泡方便(用透明玻璃杯直接冲泡即可),在水中一点点舒展的样子也是非常优雅,可谓是赏心悦目。
比较常见的绿茶有西湖龙井、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日照绿茶、碧螺春等,都非常适合茶小白饮用。
step3:新白茶白茶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大茶类,它“不炒不揉、自然萎凋”的工艺,使它极大的保留了鲜叶中的营养成分,广受欢迎。
白茶有新白茶和老白茶之分,而新白茶是出了名的口感清爽,不管用玻璃杯还是盖碗冲泡,都很清甜。
尤其是头采的银针和牡丹,还有淡淡的毫香,喝了非常舒服。
step4:台湾乌龙当茶龄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尝试喝台湾乌龙了。
它起源于福建,经过工艺上的改造以后,形成了台湾所独有的台湾乌龙。
台湾乌龙口感鲜醇,尤其是文山包种,在某些特性上和绿茶有些相似。
step5:铁观音铁观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我国的茶叶江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铁观音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
顾名思义,清香型铁观音口感以清香为主,所以可以先从清香型铁观音喝起。
step6:红茶红茶甜醇的口感是出了名的,茶汤非常好喝。
但是正山小种除此之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
因为它有松针或松柴特殊烘制的工艺,所以茶中会带有明显的松烟香。
有些茶客会觉得这种味道偏重,难以接受。
所以小科建议红茶可以先从坦洋工夫、政和工夫、滇红、祁红开始喝起,之后再慢慢尝试喝正山小种红茶。
泡茶步骤ppt课件

02
CATALOGUE
泡茶前的准备
茶具的准备
茶壶
选择一个适合茶叶类型 的壶,如瓷器、紫砂壶
等。
茶杯
选择一个洁净、透明的 杯子,以便观察茶汤的
颜色和质地。
茶盘
用于放置茶具和茶叶, 保持桌面整洁。
茶叶罐
确保茶叶罐密封性好, 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茶叶的选择与准备
01
02
03
茶叶类型
根据个人口味和场合选择 合适的茶叶,如绿茶、红 茶、乌龙茶等。
泡茶步骤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泡茶前的准备 • 泡茶的步骤 • 品茶与茶具的保养 • 不同茶叶的泡法与特点
01
CATALOGUE
引言
泡茶的历史与文化
茶文化起源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随着丝 绸之路的开拓,茶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性 的文化现象。
茶叶用量
根据人数和壶的大小适量 放入茶叶,一般为壶容量 的1/3至1/2。
茶叶质量
确保茶叶干燥、无杂质, 并注意保质期。
泡茶的水质与温度
水质
最好使用纯净水或优质矿泉水, 避免使用含有氯、铅等有害物质 的自来水。
水温
根据茶叶类型调整水温,一般来 说,绿茶适宜用70-80度的热水 ,红茶则用90-100度的热水。
健康保健
社交媒介
茶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茶多酚、 咖啡碱、氨基酸等,具有抗氧化、降 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能。适量 饮茶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茶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媒介。通 过品茶、聊天,人们可以增进友谊、 交流思想,促进文化交流和人际关系 的和谐发展。
修身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
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
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
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
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
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
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
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
有味,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 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 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 的韵味。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
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
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
逊色。而没有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 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 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还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 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 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 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 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 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 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 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
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
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 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 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 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
“品茗”了。
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
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 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 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 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老,
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
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
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
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
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一般
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 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
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
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
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150至240毫升;对于一
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
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
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3)品茶
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
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
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
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
第十讲:泡茶与品茶
科学的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即茶用量、 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古人饮茶喜欢自己涉水, 自己煮茶,在涉水、制作、煎煮、品饮过程中, 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和满足,整个过程中的每 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品 茶艺术。
一、茶的用量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
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
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
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
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称
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
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
另外,绿茶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
率大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
次冲泡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浸出率较低, 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 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
可以分出“明前”、“雨前”、“龙井”、“雀
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
煮方法各不相同。
(2)观茶
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
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
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
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
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
二、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水一入铫(tiao),
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
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
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 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
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
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
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
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
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 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 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
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
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
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
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
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 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
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
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
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
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 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 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 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
30为宜。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
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
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
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 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 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 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
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袋泡茶既饮用方
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
度,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四、品茶
1、品茶的程序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1)审茶 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
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
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
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
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
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
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
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
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
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
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
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
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
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
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
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 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 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 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4)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
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
高冲"。
(5)低泡 泡好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
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散发,
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
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6)分茶 茶盅内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茶汤以七
——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2、沏茶工序
(1)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
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
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
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
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3)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
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
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
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玻璃
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
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 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 “玉壶养太和”就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
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
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
二曰:对品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