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老

合集下载

题壁诗十首

题壁诗十首

题壁诗十首1. 《题金陵渡》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2.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 《题金陵》李商隐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玉笛暗飞声,春风十里楼。

4.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 《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6. 《题花山寺壁》苏舜钦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7.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 《题长安壁主人》张谓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10. 《题青泥市萧寺壁》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11. 《水浒传》中宋江浔阳楼题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12. 《题鹤林寺僧舍》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13. 《题僧院紫竹》陈陶喜光欲晓露华滋,行过僧家竹院西。

忧人起望相思地,一夜秋风白发生。

14.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5. 《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山。

16. 《题李处士山居》温庭筠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寂奏幽音。

苍梧云外湘妃泪,斑竹丛中帝子魂。

柯岭猿啼愁暮雨,龙门浪激响寒烟。

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水深。

17. 《题兴化寺园亭》贾岛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18. 《题北榭碑》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中原 诗词

中原 诗词

中原诗词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

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

——陈陶《续古二十九首》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4.人物豪华真乐国,江山清绝胜中原。

——曾几《送李似举尚书帅桂州二首·桂林佳事我能言》5.北望中原阔,东视长江倾。

——方回《次韵送胡教论炳文如金陵二首·治郡愧坐啸》6.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叹酸嘶。

——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7.试上长城望,中原若个边。

——李昌祺《拟唐塞下曲九首·其一》8.安得连山如长城,遍限中原却蛮貊。

——刘敞《防秋》9.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10.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11.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12.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杜甫《前出塞九首》13.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李白《南奔书怀》14.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杜牧《过华清宫》15.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1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17.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团煞中原一布衣。

——马致远《南吕·金字经·夜来西风里》18.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麒麟画里。

——任昱《沉醉东风·信笔》19.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朱熹《好事近·春色欲来时》20.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周德清《满庭芳·看岳王传》21.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22.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23.泰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

“金陵四家”与明中叶南京文坛的复兴

“金陵四家”与明中叶南京文坛的复兴

围的影响 。在正嘉 时期 , 他们既影响 了南京文坛的发展 方向 , 着意培 养南京的后辈文人。 还
关 键 词 : 陵 四 家 ; 京文 坛 ; 兴 金 南 复
中图分类号 :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2 3 4 ( 0 1 1 — 0 9 0 10 — 2 0 2 1 )2 0 1— 3
张 映 丽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语言文化学 院,江苏 南京 2 04 ) 10 4

要 :金 陵 四 家” 明 中叶 南京 文坛 复 兴 的 贡 献 可 从 两 个 时 期 进 行 分 析 。在 弘 正 时期 的 南京 文坛 上 ,金 陵 四 “ 对 “
家” 掀起 了唱 和 集会 的 热 潮 。 同时 , 们 积 极 倡 导 复 古 , 北 京 文 坛 上 的 复 古运 动 遥 相 呼 应 , 大 了 南京 文 坛 在 全 国 范 他 与 扩
关 于 明代南 京 文坛 的发展 , 者们 多 引述 钱 谦益 很 大 , 倡 导诗 社 , 学 他 积极 地从 事 文事 活 动 ,笃 志励 行 , “ 《 列朝诗集小传》 中的一段论述 : 不狗流俗 。 有所纂述 , 力追古作者为徒 , 而其名 日 益彰 海宇承 平 , 京佳 丽 , 宦者 夸 为仙都 , 陪 仕 游谭 者指 徼 。”】 陵 四家 ” 口‘ ‘ 金 也受 到 了储 嵯 的影 响 。朱 日藩 云 : 为 乐土。弘正之 间 , 华 玉、 顾 王钦佩 , 以文章 立珲 ; 陈大 “ 陵为 国家 留都重 地 ,弘 德 间先 中大 夫 以户部 郎 中 金 声、 徐子仁 , 以词曲擅场。 江山妍淑, 士女清华 , 才俊翕 至 , 时则海陵柴墟储公为户侍 , 贤礼士 , 好 如一时东桥 集, 风流弘长。 嘉靖 中年 , 朱子价、 何元朗为寓公 ; 金在 顾公 、 原王公 、 南 石亭陈公 、 及先大夫 , 咸游其 门 , 称 衡 、 仲 交 为地 主 ; 甫 子循 、 淳父之 流 为旅 人 ; 盛 皇 黄 相 ‘ 南都 四君子 ’ [ 。”可以说 , 4 1 储蟮是南京文坛复兴的先 与授 简分题 , 歌 选胜 。秦 淮一 曲 , 水 竞其 风 华 ; 驱 , 金 陵四家” 征 烟 桃 而“ 则直接促使 了南 京文坛 的兴盛 , 是 叶诸 姬 , 柳 滋其 妍 翠 。此金 陵之初 盛 也 。【 梅 1 】 南京文坛集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因此 , 有学者 这一论述虽为卓见 , 但是不太确切。 司马泰《 三余 云 :南都四君子的崛起 , “ 标志着 明代 中期金陵地区较 雅会录序》 中所言较为具体 : 为成 熟 的文 人 集 团组 织 的形 成 , 且 逐 渐 打 破 了 ‘ 并 南 吾 乡虽称都 下, 去辇毂远 , 宦于此者 , 率事 简 多 都 自洪、 永初 , 风雅未畅 ’ 那种明初以来文学活动凋零 暇 , 遂觞 咏之 乐。天顺 中 , 林 学 士吉水石 溪周公叙 的萧条 状 态 。” 得 翰 翻 始结诗社 , 择吾 乡能诗士人 , 若贺公确、 王公麟与邵以 “ 陵 四家 ” 金 与南 京 文 坛 之 发 展 关 系 的考察 可从 诚 , 十人 与 游 , 日“ 凡 题 南都 吟社 ” 。成化 间 , 林 学 士 两个时期来看 , 翰 第一个为弘正时期 , 大致从弘治九年 西蜀篑斋周公宏谟继之 , 复与士人沈公庠、 任公彦常、 (4 6 到 正德 五 年 (5o , 二个 时 期 是从 正 德 六年 19 ) 1 1 )第 金 公 冕十 二人 游 , 日“ 恬雅会 ” 题 清 。正德初 , 户部 侍 郎 ( 5 1 到 嘉靖 十六 年( 5 7 。 11) 13 ) 海 陵 柴墟储 公 罐 复 继之 , 与 挥使 刘公 默 、 乃 士人 施 公 懋 、 公承 举 凡十人 游 , 日“ 陵吟 社 ” 谢 题 秣 。夫三公 皆海 “ 金陵四家’ ’ 与弘正时期南 京文坛 内文 宗 , 其人 品诗格 俱 高 , 乃能 下 交诸 士人 。 士人 亦 诸 不少屈谄, 觞咏适情 , 密若 昆季 。每一会 时, 都人辄拭 之发 展 目倾 耳 , 为胜 事 。闭 称 第一个时期时间划分 的依据在于 “ 金陵 四家 ” 的 除了上文所列 “ 南都吟社” “ 、清恬雅会” “ 、秣陵吟 形 成 是 由 “ 陵 三俊 ” 金 发展 而来 , 治九 年 (4 6 顾 磷 弘 19 ) 社 ”成 弘期 间储 蟮 还在 南京 与友 人结 “ 园诗社 ” 他 , 檀 。 们 的结社在南都影 响很大 , 每次集会都被都人称为胜 举 进 士 , 不久 便 “ 还 江南 ” 与 陈 沂 、 韦 诗 文 唱 和 , 告 , 王 金 。之后 , 朱应 登 弘 治 十二 年 ( 4 9 举 进 19 ) 事 。不 过 , 由于种 种原 因 , 们 在全 国的影 响并 不 大 , 称 “ 陵 三俊 ” 他 钱 谦益甚 至都未 提及 。 在客 观上 他们对 地 域文 化 的 士 , 南 京户 部 主事 , 但 授 加入 到 了这 个文 学 团体 中 , 时人 贡献是 不可 磨灭 的 。 即目 “ 为 四大家” 。到 了正德五年 (50 , 1 l )这一时期较 在这些结社文人 中, 储蟮对南都文坛 的兴盛影响 为活跃的朱应登 、 顾磷相继离开南京 , 京文坛 的主 南

关于丹青的167个诗句

关于丹青的167个诗句

关于丹青的167个诗句1.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辛弃疾《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2.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苏轼《徐熙杏花》3.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

——顾况《八月五日歌》4.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5.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纳兰容若《南乡子·为亡妇题照》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7.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杜甫《武侯庙》8.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杜甫《古柏行》9.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10.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11.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12.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13.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王安石《明妃曲》14.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15.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昭君怨》16.一官蓟北复巴西,丹青不改鬓成丝。

——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17.画史独何心,丹青托千载。

——蒲庵禅师《赤壁图为胡允中赋》18.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

——刘禹锡《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19.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20.从兹去,看云台翼轸,麟阁丹青。

——何梦桂《沁园春·之淳》21.顾凯丹青列,头陀琬琰镌。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22.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23.卧起每偕荣寿主,丹青差喜缪夫人。

——王国维《颐和园词》24.原庙丹青俨若神,镜奁遗物尚如新。

——王国维《颐和园词》25.何待台倾曲沼平,昨朝户牖上丹青。

金陵文化知识点

金陵文化知识点

金陵文化知识点01、梅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是南京的市花。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徐渭(明)的《钟山梅花图》绘出了“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的景观。

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誉。

栖霞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

02、燕子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

矶顶有碑亭,石碑正面有清乾隆书“燕子矶”。

03、南京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04、南京的景点还有:明城墙、总统府、明孝陵、郑和墓、明故宫、夫子庙等。

05、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

06、南京名山:紫金山、清凉山、桂子山石柱林、天然氧吧老山。

07、紫金山(龙蟠)上的名胜古迹:中山陵、灵谷寺(灵谷深松)、明孝陵、天文台及廖仲恺、何香凝墓和邓演达墓。

08、清凉山(虎踞)被誉为“城市山林”,园内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等古迹。

扫叶楼是明末清初画家、诗人龚贤的故居。

09、南京市区主干道的行道树有法国梧桐、雪松、水杉、中国槐、香樟树、樱花等。

10、汤山温泉有举世无双的阳山碑材、“南京猿人”栖息的汤山溶洞、巧夺天工的安基湖和律宗第一名山的隆昌寺等。

11、关于南京的诗文欣赏:《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刘禹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亏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13、辟邪被选定为南京市市徽。

14、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宫式古建筑群。

朝天宫又被称为南京的“母城”。

中国两大古玩旧货市场:潘家园和朝天宫。

15、南京白马公园是国内首家以石质雕塑类文物为展示主题的艺术公园。

16、明城墙是我国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城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砖城墙。

明朝时,南京内城有13座城门。

石头城有“石城虎踞”之称,石头城就在今天的清凉山附近,石头城又称鬼脸城。

17、南京的秦淮河曾是南京的护城河。

谦谦君子_烟雨江南

谦谦君子_烟雨江南

现代苏州 2023.10(下) 085裔志杰(号:晏如),男,1970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相城区政协委员,相城区政协书画室特聘书法家。

作品曾先后入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新作展、中国书法名城“吴门书道”苏州书法晋京展、第四届林散之.江苏书法作品双年展。

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谦谦君子 烟雨江南文张慧旭“字如其人”,有时我是不信的,用在裔志杰身上,我又是相信的。

书法家往往喜欢以字阅人,通过裔志杰的字看他的人,自然错不了。

若要洞悉他的书法艺术,我们需将“字如其人”调换个顺序:“人如其字”,先从他的为人说起。

【君子篇】警察这个职业给人的印象多少是有点霸气的,这其实是老观念了,如今的公安队伍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生活中的裔志杰陌生人很难把他与职业搭上关系,说话温文尔雅,典型的读书人的格调,有一股书卷气。

不知道他办案时是否亦是如此?不过想想也是,如今的社会管理需要的是理性与智慧,早已不是简单的蛮力了。

出于自身的特长与爱好,裔志杰自2001年相城区建区起,业余时间就一直为书协工作,是相城区书法家协会的“王牌”秘书长,经历了三任书协主席,2021年还获得了苏州市书协40年发展贡献奖,与此同时获奖的都是苏州书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由此可见同道对他的认可。

说实话,协会这类松散的民间组织,组织工作并不好做,秘书长是个干活不留名,受气不讨好的角色。

他能成为“王牌”秘书长,受到领导们的充分肯定,获得广大会员的广泛认同,自有他的绝招:当好服务员,放低功名得失心,行善不苛求福报,既不执着自我,也不执着外境,就能实现最大的善!我曾读过裔志杰的一篇自述文章《关于帮忙》,他说不擅长“帮忙”,一是规矩意识,二是他不愿意麻烦别人,让别人坏规矩。

对于亲朋好友的帮086 MODERN SUZHOU风雅颂 Elegance的便利。

向往。

他交个朋友吧!现代苏州 2023.10(下)087书与汉简也多有涉猎,读之临写的汉砖有余韵悠长、百转干回之感,颇有陈年茅台的味道。

金陵四大家的人文品牌——书法经典与名人纪念馆

金陵四大家的人文品牌——书法经典与名人纪念馆
弘扬 传 统 文 化 、 播地 区 牌 、 国 主 义 教育 和 对 外 文 化交 流 传 爱 的作 用 。
值、 经济价值和 社会价值。 ●
■胡小石 纪念馆
■萧蛹纪 念馆
5 以中国书协创作培训基地为新的平台. 、 开展系列会展
济 活 动 .策 划 并 举 办 好泛 国 际 性 高 峰论 坛 和 各 类学 术 讲 座 t 以此 推 动 书 画 市场 的繁 荣 .摄 大 意 义 的 发挥 出 品牌 的文 化
及国际友人都能欣赏、 阅读和收踱, 真正起到凝聚民族精神、
书法 经典 与名 人纪 念馆
鞠 慧 /文
tx yjh i e tb uu
金 陵 四大 家 的人 文 品牌
王继林/责任编辑
酣1 o y w n j l n t rb ag il

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书法作
发展、 建设文化太区, 具育积极的现实意 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林 散之 、 胡小 石 、 二适 、 娴 . 称 高 萧 史
6 CULTURE 文 化 8
豚 先 H - 欲 共 夕卜 口
上 摹梃 哮蒿 苍
满 三
地 j 丽
藿枝
芽春

¥ 直_爿 _
是 日 爰
; 可 富
■ 散之作 品 林 ■龋小石作 晶
■高= 适作品
●萧 蜘作品
I { 鸯 霆 强
灏 溺 : ≤黛 强 基
溃 泊 自守 , 格高 洁 . 品 可谓 真 正 德艺 职 孽 者 。
名^纪念 馆承担收藏 、 展览 、 研究、 教育、 传播 的文化职 能 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 挖掘并放大历史人文资源, 发 展名人品牌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太繁荣大发展 , 是纪念馆 种圣的文化责任。求丽I 文化名人纪念馆是以 金陵四家” l J 纪 念馆为核心, 以书法文化建设为方向,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 的主题文化同. 张 扬主潍文化的高端平台. 是l 是引领文化产业

京城四老

京城四老
主要著作: 《经济改革研究》(上.下卷) 《经济发展研究》(上.下卷)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与发展——论大转变中的中国经济》 《市场经济漫谈》等......
吴敬琏简介
1930年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 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董辅礽简介
1927年生于浙江镇海。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1953年至1957年在苏联国立经济学院留学,获副博士 学位,1957年回国。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财 经委员会副主任。
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理论上实践上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 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丰硕的成果。他最早提出并一直坚持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他在这方面的研 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享誉海内外。
京城四老
刘国光、董辅礽、吴敬琏和厉以宁
目录Biblioteka 01 刘国光简介03 吴敬琏简介
02 董辅礽简介 04 厉以宁简介
刘国光、董辅礽、吴敬琏和厉以宁共称京城四老。
刘国光简介
1923年11月23日生于江苏南京市; 1946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 1946~1948年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任助教; 1948年9月~1951年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51~1955年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教研室研究生; 195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所 长和《经济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务; 1975~1980年借调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工作; 1981~1982年兼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1982~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2~1992年任中国中央委员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金陵八家是谁?明晚清兴时期八位画家的简介

金陵八家是谁?明晚清兴时期八位画家的简介

金陵八家是谁?明晚清兴时期八位画家的简介本文导读:"金陵八家"中首屈一指的是龚贤,江苏昆山人,生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619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

其早年正逢明王朝社会动乱频繁,内外交困的时期。

此时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所以其早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

直至晚年,社会趋于稳定,龚贤开始在南京的清凉山隐居,专心于绘事,并开始卖画为生。

龚贤最擅长的是山水画,他师从宋元诸家,并且能脱古人的窠臼,提倡写生,多游历见闻,所以他的作品有着清新的生气,并一改自董其昌以来的陈腐之气,山水又重归描绘真实的山川秀润的道路。

他的作品内容也多取材于南京当地的风光或是游历所见,大多描述的都是真实景致。

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溪山无尽图》跋文中曾说到,"非遍游五岳,行万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

充分阐明了他"造化为师"的艺术创作理念。

他的山水技法在吸收古人长处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对墨色的把握,已臻化境。

他用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远近、明暗之分,充分体现了事物的自然神态。

他的这种技法主要来自于宋人的"积墨法",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第一遍以细点铺垫,第二遍再补点,细密繁厚而不失灵动,墨色浑厚而不呆滞;然后第三遍开始皴擦,也是以细点和短皴为主,过后待将干未干时再以浓点和淡点覆之,先后反复达六七遍之多(《柴丈画说》)。

山石的画法就是先勾出轮廓然后干皴干点,之后加以湿皴湿点,反复之后山石的形态显得浑厚华滋,质感细密,层次丰富。

树木的画法也是用墨层层烘染,显得枝叶繁茂,这样树木的远近疏密逼真,郁郁苍苍,具有苍茫感。

他的这类作品通常显得墨色淋漓,后世多统称这一类的龚贤作品为"黑龚",这类作品在龚贤的作品中比较常见,传世量较大,市场流通多,占了很大比重。

例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夏山过雨图》就是龚贤作品的典型代表,明显的细碎点皴加上层层晕染,形成了清新静谧的气质,具有一种静谧之美,丝毫感觉不到人间烟火气。

有关名人纪念馆管理与发展的探讨

有关名人纪念馆管理与发展的探讨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多元,且兼具南北色彩,自古以来,江苏籍以及在江苏学习、生活的名人众多,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设立的纪念馆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优势和特征。

2009年度、2010年度全省博物馆年检数据表明,江苏各级各类名人纪念馆和具有纪念馆性质的陈列馆、艺术馆有40余座,此外,还有一些文化、文物系统外管理的名人纪念馆没有参与博物馆年检,或者由于法人结构不健全而未被公布。

名人纪念馆已成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类名人纪念馆,由于尚无统一的类型划分标准,从实践看,可以初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类构成:1、新建名人纪念馆。

如南京的求雨山名人纪念馆,由1992-2004年建成的林散之纪念馆、萧娴纪念馆、高二适纪念馆、胡小石纪念馆组成,系统展示“金陵四老”各时期的书画代表作。

2、依托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挂牌设立纪念馆。

如常熟的翁同纪念馆,设立在翁同度过青少年时期的翁氏故居内。

翁氏故居是目前常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主厅衣堂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名人故居与名人纪念馆并存。

如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上世纪80年代,纪念馆设立在原为瞿氏家族祭奉祖宗的祠堂———瞿秋白故居内,瞿秋白故居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90年代,纪念馆新馆前者如连云港的李汝珍纪念馆,后者如无锡的顾毓秀纪念馆。

四是按照展示内容划分,主要由两类构成:以纪念为主和以展示为主,前者重点展示名人的生平事迹,如常州的张太雷纪念馆;后者重点展示名人的专业造诣,如“扬州八怪”纪念馆。

此外,还有一部分单位,如徐州的李可染艺术馆、宜兴的尹瘦石艺术馆,虽然没有冠以纪念馆的名称,但也具有一定的纪念馆性质。

二、名人纪念馆管理中的困惑和政策性建议(一)名人纪念馆审核设立程序有待完备1、关于“名人”的概念界定问题目前对于“名人”的概念没有权威性界央、国务院特许,不得再新建个人纪念馆和设立个人故居”。

有关名人纪念馆管理与发展的探讨

有关名人纪念馆管理与发展的探讨

有关名人纪念馆管理与发展的探讨作者:邢致远来源:《文物春秋》2012年第03期【关键词】江苏省;名人纪念馆;现状管理;发展方向【摘要】名人纪念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苏省各级各类名人纪念馆的情况为依据,对其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并就名人纪念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一、江苏名人纪念馆的发展现状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多元,且兼具南北色彩,自古以来,江苏籍以及在江苏学习、生活的名人众多,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设立的纪念馆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优势和特征。

2009年度、2010年度全省博物馆年检数据表明,江苏各级各类名人纪念馆和具有纪念馆性质的陈列馆、艺术馆有40余座,此外,还有一些文化、文物系统外管理的名人纪念馆没有参与博物馆年检,或者由于法人结构不健全而未被公布。

名人纪念馆已成为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已经存在的各类名人纪念馆,由于尚无统一的类型划分标准,从实践看,可以初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按照场馆建设情况划分,主要由三类构成:1、新建名人纪念馆。

如南京的求雨山名人纪念馆,由1992-2004年建成的林散之纪念馆、萧娴纪念馆、高二适纪念馆、胡小石纪念馆组成,系统展示“金陵四老”各时期的书画代表作。

2、依托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挂牌设立纪念馆。

如常熟的翁同龢纪念馆,设立在翁同龢度过青少年时期的翁氏故居内。

翁氏故居是目前常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主厅綵衣堂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名人故居与名人纪念馆并存。

如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上世纪80年代,纪念馆设立在原为瞿氏家族祭奉祖宗的祠堂——瞿秋白故居内,瞿秋白故居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90年代,纪念馆新馆比邻而建。

故居和纪念馆本体建筑相对独立,内部有通道连为一体,两个单位一套行政管理班子。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3.20
•【字号】宁政发[2012]67号
•【施行日期】2012.03.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宁政发[2012]6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17处,扩展项目3处)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公布。

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17处,扩展项目3处)
南京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附件: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17处,扩展项目3处)
古遗址(14处)。

汤泉镇

汤泉镇

汤泉镇:汤泉镇地处浦口区西北部,距南京市区37公里。

南依老山,与老山林场搭界,北临滁河,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连汤泉农场,西南与星甸镇、东北与永宁镇接壤;312国道、江星桥线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素以温泉、苗木著称,有“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只白鹭林、亿株雪松田”等生态资源和秀美景观。

温泉和惠济古寺被列入“金陵新55景”之一。

是江苏省新型示范镇、江苏省花木之乡、江苏省环境优美镇。

温泉:汤泉镇温泉资源丰富,经勘探,东起南街头,西至陈庄村宽约一公里,长约四公里,掘地稍深,均有泉涌,故号称“十里温泉”。

汤泉温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早在六朝前期《南史》即有宋武帝刘裕到汤泉观温泉的记载。

宋时秦少游的《淮海集》和清光绪的《江浦埤乘》都记有南朝梁武帝萧衍和昭明太子到汤泉沐浴之事,并留下“太子汤”的泉名。

史志还记道,明太祖朱元璋驾幸汤泉,因朱(猪)避讳“汤”字,曾改汤泉镇为香泉镇。

清未民初,合肥太史龚景张来汤泉,购地臵泉,兴建“龚庄”,成为利用温泉开发旅游业第一人。

汤泉温泉,无色透明,有硫磺气味,水温28℃─47℃,以含氡为主,属综合性含氡及硫化氢高热硫酸盐钙镁泉,富含3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质“氡泉”之一。

其中,阴离子主要是硫酸根,还有重碳酸根、氟、氯;阳离子主要是钙、镁,还有钾、钠、锶、锌、铜、铍等。

经常用温泉浴疗、气疗、饮疗、泥疗,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对皮肤病、关节炎、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有明显的理疗功效,达到镇静催眠、消除疲劳、祛病健身、美容养颜之目的。

求雨山文化园:求雨山文化园位于南京江浦县珠江镇西门外,建有林散之、萧娴、高二适三位享誉中外的杰出书法大师纪念馆,有“当代兰亭”之美誉。

林散之(1898──1989),江浦县乌江镇人,自幼酷爱书画诗文,自号“三痴”,一生创作古诗词四千余首,尤以书法闻名于世。

早年,曾师从书法家范培开、前清进士张栗庵、国画大师黄宾虹,后只身远游,跋涉万里。

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八景图卷》
现存最早的“金陵八景图卷”,也产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江宁(今南京)画家郭 仁所绘,现藏南京博物院。郭氏仅选“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白鹭晴 波”、“乌衣夕照”、“秦
淮渔笛”、“天印樵歌”等八景为题,各作一图,并各题有七律一首。
古金陵四十八景之首莫愁烟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燕矶六景”丢了四景,引来不少市民的叹息。清初的古 “金陵四十八景”中,有的是景点本身无存,比如“永济江流”,幕府山上的永济寺已废,这一景自然也就跟着 不存在了;再比如“神乐仙都”,本在光华门外,是明朝初年皇家的避暑宫殿,已无存,景也就跟着名存实亡。 还有的景还在,但是开发、修缮不够,造成客源稀少、名气受损,逐渐走向萧条。“燕矶夕照”、“龙江夜雨”、 “桃渡临流”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这两者加起来,古金陵四十八景中,“丢”了的大概有二十四个,正好一半。
金陵四十八景
古都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
01 历史发展
03 新
目录
02 古
金陵四十八景是指古都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如今金陵四十八景包括古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 十八景,代表了南京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
古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起自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完善,逐渐遴选出的南京市有名的景致,明代画家 张宏曾绘《栖霞山图》。古“金陵四十八景”曾辉煌一时,但部分景点在城市的发展中消失,一些景点虽然还在, 但正走向没落边缘。

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录自明朝万历以往,人谈金陵风光,必说四十八景。二十世纪初,陈作霖之弟陈作仪 退隐于南京城西,据说曾作《楚南宦游西城十六景》和《金陵四十八景》,“重墨干皴,方劲古黝”,惜都不曾 寓目。我只购得其晚年所绘《凤叟八十年经历图记》的影印本,其中多关涉南京景观者,如燕矶望晓、雨花寻石、 秦淮放舟、北湖二游、灵谷补松、扫叶登楼、桃渡寻诗、莫愁赏夏、三台探洞、清凉拜佛、半山逭暑、钟阜愁云、 栖霞寻碑等,也保留下了百年前的南京风物旧貌。

“金陵四家”与茶陵派之关系考论

“金陵四家”与茶陵派之关系考论

未 已, 当为吮豪浓墨以俟 , 呵呵》 一诗。朱应登返
回云南 任 上 时 , 杨一 清 作《 朱 升之 大参 还 任 滇南 送
二首》 以及《 , 三叠韵》 《 、 四叠韵》 等诗。嘉靖二年
(5 3 杨一 清 年 七 十 , 应 登 为 其 作 《 寿 赋 》 12 ) 朱 静 。 此 外 ,宝应 朱 氏家 乘 》 保 留有 杨 一 清写 给朱 应 《 还 登 的信 , 以及 《 宝 应 湖 一 绝 呈 凌 溪 先 生 》 诗 , 过 等 朱 应登 有 《 和 邃 庵 阁 老 怀 终 南 王 给舍 》、 登 观 奉 《

中》 《 、上邃翁寿 和文济 二首》 赠杨一清。从 现存 的资 料看 , 磷 与杨 一清 书 信往来 较 多 , 顾 但顾 磷 文
集 只存有 《 启杨 邃翁 》 封信 。 一 陈沂 与杨 一清 : 沂在 《 陈 石亭 文 集 》中 , 《 有 连 珠》 十首 写给杨 一 清 , 前 序 云 : 少 师 石 淙 公 , 诗 “ 别
“ 陵 四 家 ” 明 代 的顾 磷 、 沂 、 韦 和 朱 金 即 陈 王 应 登 , 们是 活跃 在 明代 中期 的一 个 地 域 文 学 团 他
顾 磷 与 杨 一 清 : 磷 曾 作 《 杨 督 府 还 关 顾 送
体 。《 史》 :磷 与 同里 陈沂 、 韦 , “ 金 陵 明 云 “ 王 号 ‘
第 5期
21 年 l 01 0月
阅 江 学 刊
Y ei gA a e cJ un l u j n c d mi o ra a
No.5
0c . 2 1 t 0l ・语 言文 学 艺 术 研 究・
“ 陵 四家 " 茶 陵 派 之 关 系考 论 金 与

风规自远——金陵四老书法作品展

风规自远——金陵四老书法作品展

( A n t h o n y S t o n e s )雕 塑绘 画艺 中西之 间—— 司徒安 术展
司徒安 ,1 9 3 4年 出生 于英 冈 。拥有 英 闱 、新 西 兰和 爱 尔兰三 同 同籍 ,获 得英 同皇 家雕 塑家协 会 院 士 、英 国 皇家艺 术协 会 院 士等 荣誉 。2 0 0 1 年起 开 始 从事 中、英 文化交流活 动 , 先后在 中央美 术学院 、清华大 学美 术学院等 多所美术院校 任职。司徒安 先生在雕塑 、绘 画和设计
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于 2 0 1 6 年 1 【 ) 月2 8日至 1 1月 6日展出。
艺术实践的 时 ,我们也希 借此揭示其对于二 t世纪中闭 画 走向现代的开拓价值和文化扁示。展览于 2 0 1 6年 1 1月 1 1曰军
1 2月 2 ( ) 日展 出 。
风规 自远——金陵 四老书法作品展
草 书,均是吴悦石先 生今年创 作 的精品佳作 。由荣 宝斋 出版 社 出版的 《 平畴远风 ——吴悦 石书 房联书法作 品集 》也同期
展 示 中国 书法 艺术 的传 统 文化魅 力。于 2 0 1 6 年1 ( 1 月1 8日至
1 1月 9日展 出。
此 中有真趣——纪 念陈半丁诞辰 1 4 0周年艺术展
平畴远风—— 吴悦石书房联书法作 品展
荣 宝 斋 书法 馆 于 2 0 1 6 年
1 2月 1 ( 】 日至 1 8日举 办 “ 平畴
远 风——吴悦石 书房联书法作
品展” ,此次展 览展 出吴悦石
F h 江苏省美术馆精 心策划举办 的 “ 风 规 自远——馆藏金 陵
四老 ( 胡小石 、林 散之 、萧娴 、高二适 )书法 作品特展 ”,是

概括凤四老爹帮助别人的几件事 -回复

概括凤四老爹帮助别人的几件事 -回复

概括凤四老爹帮助别人的几件事-回复凤四老爹,又称凤老四,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他以善良、耿直和乐善好施而闻名。

在小说中,凤老四帮助过许多人,包括贾母、秦可卿、尤三姐和薛宝钗等等。

下面将以凤老四帮助别人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

首先,凤老四帮助的人之一是贾母。

在小说中,贾母想为尤二姐的婚事出一份力,但因善良的尤二姐经济困难,无力为贾母准备礼物。

于是,凤老四主动提供帮助,他借给尤二姐一笔钱,使她能够准备丰盛的礼品来回赠贾母。

这个举动不仅帮助了尤二姐,也为贾母增添了喜悦,展示了凤老四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格。

其次,凤老四还帮助过秦可卿。

小说中,秦可卿是秦钟的堂妹,秦钟娶了秦可卿的姐姐作妻子,但后来秦钟对秦可卿产生了感情。

这让秦可卿陷入了痛苦的境地。

凤老四观察到秦可卿的困惑和痛苦,决定给予她帮助。

他与秦可卿深入交谈,鼓励她要有自尊和坚强。

凤老四的聪明才智以及劝解的能力,帮助秦可卿理清思绪,明确自己的位置和选择,最终化解了她的困惑,使她重返正轨,树立自己的自信。

此外,凤老四还帮助尤三姐。

尤三姐是一个非常贤惠善良的姑嫂,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因为她的丈夫尤二姐经济吃紧,无法支付尤三姐完婚所需的回贴,因此她的完婚一度搁置了。

得知此事后,凤老四挺身而出,愿意出资帮助尤三姐,为她解决了丈夫经济困难的问题,使得尤三姐顺利完婚,这一举动展示了凤老四宽厚的胸怀和慷慨的品格。

最后,凤老四帮助的另一个人是薛宝钗。

薛宝钗是贾府中最受宠爱的女子之一,但她却患有先天的疾病,需要注射药物来维持生命。

尤一姐趁机敲诈勒索贾府,为了换取薛宝钗的幸福,凤老四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资金支援。

他为了帮助薛宝钗,自己动用了大量的财富,为她购买了药物,并支付了高昂的医疗费用。

凤老四的慷慨和善良使薛宝钗得以延续生命,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他人幸福的关怀。

总结起来,凤四老爹帮助别人的几件事情涵盖了不同方面的问题,包括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和健康问题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四老
萧娴、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
萧娴
• 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 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 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 阳市人,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 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 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 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 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 苏文史馆馆员,1981年,江苏省 南京市文联为她在江苏美术馆举 办书展,历时一月盛况不衰,这 次书展充分显示了她的艺术水平 和风格,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最盛 大、历时最长、观众最多的书展 之一;1984年调入江苏美术馆, 专门从事创作;1997年因病离世, 享年95岁;贵阳市翠微阁观有为 萧娴作品陈列馆。
林散之生平简述
•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原名林霖,又名以 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 • “草圣”林散之 • 人等,以字行,原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棵松村,生于南京市江浦县 乌江镇江家坂村(今南京市浦口区)。中国近代书法家、画家。 • 林散之幼年即开始作画,1930年拜入黄宾虹门下学画。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市江浦县副县长等职,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国画 院专职画师,迁居南京。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 家协会名誉主席。 •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 画“当代三绝”。林散之也被称为“当代草圣”,代表作有草书《中 日友谊诗》、草书《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 等。草书《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1989年12月6 日因病在南京辞世,终年91岁。
萧娴生平简述
• 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 市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书法家。肖娴 • 著名书法家肖娴(1902—1997) • 一九○二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金井街。 • 萧娴自幼随父萧铁珊遍习名家墨迹,为后来书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父亲萧铁珊精诗文书法,是西南名士、南社社员。 • 萧娴三岁随父移居广州,五岁丧母。七岁时摹仿父亲写了一幅字,劲 健的笔力和豪放的气概令父亲欣喜不已,开始认真教她学习书法。 • 十三岁那年,广州大新百货公司举成大厦落成典礼,萧娴写了一副丈 二对联送去祝贺,联语是父亲拟的: “大好河山四百兆众; 新辟世界 十二重楼”,观者赞叹之余,也有人怀疑一个小女孩能写出这么好的 巨型作品。于是萧娴又当众写了一个大横幅: “壮观”,以雄浑的笔 力,险奇的结体,引起全场轰动。遂被誉为“粤海神童”,应邀与谭 延闿、高剑父等书坛名宿一道为二沙岛风景区写碑刻石。照相馆也悬 挂她的照片,题为“大书家萧娴”。 • 二十岁时随父亲移居上海。当时公认的文化盟主康有为偶然见到萧娴 临写的《散氏盘》,大为赞赏,题诗相赠,称赞她“雄深苍浑此才 难”,又推许她将会成为“卫(琰)管(道升)”那样的女性书家代表人物。
• 高二适亦善书法,尤擅草书。50岁后取《急就章》及宋克补本研习,气韵渐 淳。为变古出新,又参以汉隶《杨淮表记》、《西狭颂》,楷书《贺捷表》、 《黄庭经》,行书《温泉铭》、《李贞武碑》和王羲之、张旭、杨凝式、宋 克等人草书。65岁后,诸体贯通,草书突破前人窠臼,自创一格。他将章草 严谨、今草典雅、狂草飞动融为一炉,形成“开章亦今亦狂”的独特风貌。 他擅用狼毫作书,使转顿挫随心而运,寓柔而刚,劲健绰约;结体章、今互 用,纵横开阖,曲之中险夷相生;布白一气贯通,字行间辑让有序,顾盼多 姿,密处见凝重,疏处显神韵。在书学上,他重视渊源法度,认为今草书体 由章草省变而出,若草法出于章草,“则高古无失笔”。同时提倡“师古而 能变”。1973年书《杜甫· 秋兴八首》,笔致古拙灵动,苍劲洒脱,书卷气 息浓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二适先后在上海、南京数所 • 中、专学校任语文教员。1953年调华东水利学院工作,协助该学院教 授陈肇经编写《中国水利史》。次年始精研章草,搜寻 • 《急就章》各类版本,排比审核,矫误正源,撰文著述,历时十载。 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平生治经史、诗学。他校勘宋王令 《广陵先生集》、《世说新语》、《刘宾客文集》、《柳河东集》等。 诗学着力于唐代杜(甫)、韩(愈)、刘(禹锡)、柳(宗元)和宋 代江西学派,诗作寄兴高远,风骨瘦硬。 • 1920年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 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 生,并任小学校长。 • 1935年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 法院秘书。 • 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 • 1946年兼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 • 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 学院图书馆职员。 • 1958年因病退职。 • 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 1965年参与“兰亭”论辩,《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 再驳议》等文影响极大。 • 1977年3月,高二适在南京病逝。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九二六年,宋庆龄在广州组织书画义卖,筹款慰劳北伐军,萧娴亲赴广州参加,写 了不少字,其中有一幅卖了一百块大洋,活动结束后得到了宋庆龄颁发的奖状奖章。 同年随父赴香港,鬻书为业,书坛巨擘于右任等撰写《介绍大书家萧娴女士》的文字 刊发在报纸上为她助阵。二十五岁时与江达结婚,定居南京。江达是安徽人,留学法 德两国,学工程,学识丰厚。婚后夫唱妇随,伉俪情深。 可惜好景不常,一九三九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江达正在欧亚航空公司满洲 里站任职,见东北沦陷,决然同返南京。随后“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 “七七”事变愈演愈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江萧夫妇与众多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一 样,辗转流亡于江西、四川、青海、兰州等省份,备受奔波与饥寒之苦,直至抗战胜 利后一年,才返回南京。此时老父已于去年病逝于上海。 南京解放后,萧娴入华东革大学习,送弟、儿、媳、女四人参军,自己在玄武湖家中 为民办扫盲识字班义务教学。夫妇俩又参加民革的活动。一九六三江达病逝,次年萧 娴受聘为江苏省文史馆员。不久“文革”开始,萧娴被迫为居委会抄写大学报,交代 旧社会关系等等,心情极为抑郁。 直至浩劫结束,大书法家萧娴才真正得以全身心投入毕生钟爱的法艺术,迎来了书法 生涯最灿烂的顶峰时期。 1981年萧娴在江苏省美术馆个展上挥毫 她先后荣任中国书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书协名誉主席等职务。 后在南京、济南、贵阳、北京等地举办书展。书名远播海外,日本首相也慕名求字。 各地为她出版书法选集多种。 一九九七年元月十六逝世,享年九十五岁,江苏省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江浦 县建萧娴纪念馆。 贵阳市政府为此在名胜翠微阁设立了萧娴先生法书陈列馆,馆名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 题写。馆中常年陈列萧书,供市民观赏。

萧娴的艺术领域书法是主体,她中年以前, 曾致力于画梅花,虽然老年后精力所限, 不再弹旧调,但她的绘画基础对于书法的风韵的形成是起营养作用的。
高二适
• 高二适(1903-1977), 江苏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 人。原名锡璜,中年曾署 瘖盫,晚年署舒凫。斋号 证草圣斋、孤桐堂。当代 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其善书法,尤擅草书。 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 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 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 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 证》、《校录》、《刘宾 客辨易九流疏记》、《高 二适书法选集》等。
高二适生平简述
• 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 27岁 • 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 学校长。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 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1946年回南京后,曾兼任朝阳文学 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 华东专科 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病退职。1963年 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 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 集>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 出身塾师家庭。幼入塾,随就读东台小学,14岁以全县第一名成绩毕 业。时临习晋、唐楷字,通读《古诗源》。继入扬州中学,因家贫辍 学返乡,执教于家乡立达国民学校,不久任校长。民国17年(1928) 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次年考入北平研究院国学门为研究生,2年后因 病回乡,继为通讯研究生兼立达学校校长。民国23年,其诗作为国民 政府河北电信管理局总工程师陈树人赏识,被陈举荐至南京,任国民 政府侨务委员会科员,与社会名流章士钊、于右任、胡汉民、柳诒徵 等结识,与章订忘年交,自始研易学。“七七”事变后,转任立法院 秘书,随迁重庆,公暇致力诗学,临习《黄初碑》、《龙藏寺碑》。 民国33年始,先后兼任重庆朝阳文学院、南京建国法商学院教授。
• •


• • • • • • •
林散之的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 直接的遗传与影响。 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 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读书。自此至十三岁,七年间 读完《百家姓》《千字文》、孔孟的经典及《左传》《古文观止》《诗经》《毛诗》 《唐诗》等,又习作文、属对、作诗,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十二岁 已能为邻居写春联。课余又写生,或钩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中人物, 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顽皮,童年时闹出不少趣事。 林散之十四岁时其父病故,家庭生活艰难。此后,他发奋求学,先从和县陈姓廪生读 书,继去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 十六岁时因疮疾返乡。诗文请教廪生范柳堂,书法从师范培开,并习武强身,十八岁 应聘在和县姐丈家教书,并从张栗庵学诗及文辞,尽读其藏书,书法亦获其指授。 十九岁娶赵姓女,次年,赵氏病故。二十一岁时大病垂危,幸张师精医道,获救。二 十二岁被全椒富户盛家选为婿,妻盛德粹贤淑达理,善治家,使其专心文艺,相伴数 十年,感情甚笃。 林散之二十三岁时分得祖产水田近四亩,宅后山地数亩和原住房十间。又购周围荒岗, 辟为果园,并植大量树木,名其居日“散木山房”。是时,其诗书画已颇有名声。 二十六岁时,他着手编著《山水类编》,至二十九岁时完稿。三十二岁时,经张栗庵 介绍,辞去教书工作,赴上海从黄宾虹学画山水,至三十四岁,因家中经济困难,还 乡,仍教书。当年秋,家乡水灾,他挺身而出,义务主持圩事,公正廉明,甚受拥戴。 1934年,林散之三十七岁。遵黄宾虹教导,为师造化,孤身作万里游,得画稿八百余 幅,诗近两百首。次年撰成《漫游小记》,连载于上海《旅行杂志》。 1936年游虞山、扬州等地。 1937年游黄山,得诗十六首,画稿若干幅。1938年,家乡为日寇侵占,林散之举家逃 难,数年间,随身携诗稿、碑帖与笔墨纸砚,流浪中仍作诗书画不辍。 1945年抗战胜利,他不胜慨叹,曾作诗十九首记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