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能 提高质量管理措施

合集下载

加强职能运行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加强职能运行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加强职能运行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是确保政府机构有效、高效、公正地履行职责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构建和完善这一体系:1.明确监管目标和范围:首先,需要明确监管的目标和范围,确保所有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职能运行都在监管之下。

这包括明确监管的对象、内容、方式和频率。

2.建立监管机制:构建包括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专门监管和社会监管在内的多层次监管机制。

内部监管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自我约束和内部审查;外部监管则可以通过立法机构、审计机构等实现;专门监管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如监管委员会等;社会监管则鼓励公民、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管。

3.完善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与职能运行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力和责任,确保监管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打破信息孤岛,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同时,也应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共同推动职能运行的监管工作。

5.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监管技能,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

6.实施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职能运行监管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也应鼓励公众参与评估和监督,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7.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提升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加强职能运行监管制度体系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府机构的职能运行更加有效、高效和公正。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摘要】在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

需要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完善相关机制和规范。

优化政府职能定位,突出服务导向,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政府服务向智慧化、便捷化方向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要加强协调配合机制建设,实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紧密协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升管理效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展望未来,政府将在不断探索中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管理。

【关键词】政府社会管理、强化职能、思路、对策、社会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定位、政府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协调配合机制、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样的社会管理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亟待强化和优化。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需要更加关注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优化职能定位,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构建更加协调配合的机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况,实现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弱化和失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政府更加有效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体制机制不完善、工作方式落后等原因,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导致管理上的漏洞;政府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对政府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低;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不足,社会矛盾难以及时化解等。

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增强治理效能的措施

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增强治理效能的措施

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增强治理效能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是必然的趋势。

下面是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治理效能:
一、改革政府管理机制
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将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增强信息采集、分析和传播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和信息化治理。

三、推动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律意识的普及、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实施的效率和公正性。

加强法治建设可以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增强社会管理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四、加强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强与民间组织和公民的沟通,听取社会的声音,增强社会的参与性和民主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质量。

五、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政府还应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参与治理,提升治理水平和效能。

总之,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增强治理效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该主动推动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治理效能的长期提高。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首先,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的体制建设。

应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规范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治理组织的行政行为,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大对政府部门和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

其次,政府应提高监督的层次和覆盖面。

应充分发挥国家监察体系的作用,加强对不完善的社会治理组织的监督,建立工作检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中央统一的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其他治理机构的监督,实施社会管理分级责任制,强化社会管理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的响应能力。

此外,政府要加强监督质量。

应加强法律宣传和培训工作,规范监督主体的行为,建立高效、快捷的监督报告受理制度,建立监督跟踪评价机制,加大对监督工作的及时反馈的力度,提高执法部门的监督效能,不断提升监督的质量。

最后,政府要提高监督的效率。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尤光付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尤光付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尤光付[摘 要]县级政府行政监督运作中由他律、自律和参与模块架构起三维监督体系,内含若干权力监控机制,但仍在权威性、协调性、可行性、自觉性方面有缺陷。

本文认为,针对这些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应在优化权力制约、整合内部监督、加强对 一把手 的监督以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采取,完善我国县级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

[关键词]县级政府;行政监督;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0)03-0089-04一、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运作的体制和机制在县域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中迅速发展,已逐渐建构起了由他律、自律和参与三个模块所组成的三维监督体系。

属于他律模块的,有人大权力监督、法院行政审判监督和检察院法律监督所构筑的权力制约监督,有政协民主监督所设置的体现协商性民主的非权力性监督。

他律模块主要是从行政权运作的外部政治环境中以立法权、司法权、政治协商制约行政权,体现宪政中的权力分工配合原则和民主、法治取向,其主体独立,内容明确,程序严格,方式规范。

属于自律模块的,有上级机关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党纪政纪监督、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自律模块的监督系统及其运作机制,因科层制中的管理控制职能而生,又因科层制的层级和幅度的互动而变,彰显了沿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而实施的考核、审计、督促、惩处等内控机制。

属于参与模块的,有县域公民的监督,有工、青、妇、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监督。

参与模块的监督系统仰仗着民权、民生而风生水起,表达着公民、社团等的利益诉求,自下而上地监视和制约着行政权力。

在这个三维监督体系中,上级政府部门、县委部门监督中的纪检监察机制、层级监控机制、复议机制、审计机制等最为重要,位于第一层;人大、政协监督中的权力制约、民主协商机制等,在县委的支持和宪政民主的保障下发挥作用,位于第二层;法院、检察院监督中的行政诉讼机制、反贪机制需依审案而启动,可列第三层;公民个体、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监督中的维权监督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主要是参与维权,属第四层。

加强监理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与提升

加强监理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与提升

加强监理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与提升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工程的不断增多,监理工作显得愈发重要。

作为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监理的质量管理直接关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加强监理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与提升,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监理工作的关键。

首先,需要建立起科学、准确的施工质量检测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工程的质量状况。

其次,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程序,明确监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只有通过严格按照管理程序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监理工作的核心是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为了提升监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对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的检查。

监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另外,监理人员还应参与重大施工程序的调试和测试工作,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三、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技术指导作为监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还应承担起对施工单位的技术指导责任。

监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合作,及时解答他们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技术指导,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为了提升监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监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能够有效地完成监理工作。

同时,监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五、加强监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监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监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全程的数据采集和管理,为监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另外,信息化还能够提供监理工作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加强监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

全县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

全县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

全县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全县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一、引言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质量强县不仅令人羡慕,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质量强县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质量强县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分析全县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二、全县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的主要问题1. 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发展规划许多县级政府在制定质量发展规划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定方法和依据,导致制定的规划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无法有效引导全县质量强县工作的开展。

2. 人才培养和引进不力许多县级政府在推动质量强县工作时,对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和人才资源利用不充分。

缺乏高水平的人才队伍限制了全县质量强县工作的发展。

3. 质量监管不力部分县级政府在质量强县工作中,往往存在质量监管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监管手段不完善,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影响了质量强县工作的推进。

4. 质量意识不强许多县级政府和企业在质量工作中,存在质量意识不强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质量问题的影响;另一方面,缺乏质量管理的意识和方式,导致质量水平难以提升。

5. 信息不畅通部分县级政府和企业在质量工作中,存在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一方面,信息传递渠道单一,导致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共享;另一方面,信息系统不完善,无法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撑,限制了质量工作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1. 科学制定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发展规划时,应注重科学合理性,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和分析,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划。

同时,要加强对质量发展规划的执行和监督,确保规划的落地和实施效果。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机制。

通过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投入和引进政策优化,提高全县人才队伍的水平和质量。

加强规范管理 提升执法水平

加强规范管理 提升执法水平

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执法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执法机构的职责和责任也越来越重大。

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和法律的实施,必须加强规范管理和提升执法水平。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执法水平和落实责任制。

一、加强规范管理加强规范管理是提升执法水平的关键。

一个好的规范管理体系可以保障执法程序的合法合规,保障执法单位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为此,执法机构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规范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机制应包括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规范管理机制,可以使执法单位更加规范化,从而保障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强化内部管理。

执法单位的内部管理是保障执法质量的基础。

要加强内部管理,必须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同时,还应加强对协作单位和外部创客人员的管理,提高统一性和有效性。

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是执法文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法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执法机构的档案管理职责、档案管理要求,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规范化管理实施。

4、加强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提升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执法单位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公开制度,定期公开执法统计数据、执法文件内容和执法结果等相关信息,使公众能够全面了解执法机构的工作情况,增强执法的公开、公正和公正性。

二、提升执法水平提升执法水平是保障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前提。

执法机构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执法水平:1、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执法人员是执法工作的关键,其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执法质量。

因此,执法机构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掌握相关法律和执法程序,具备执法技能,提高司法公正性。

2、加强执法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

执法技术装备是保障执法质量的重要保障。

执法机构应根据执法需要,及时更新装备,提升执法水平。

例如:更新执法用车,增加执法监控器材,使用先进的执法软件等。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安全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安全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安全。

一、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应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工艺流程、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规程等各类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改进体系等一系列管理机制,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产品质量向上提升。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倡导“质量第一”的理念,真正做到以质量促发展。

二、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该对企业和产品进行严格的监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应该加大对产品质量、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加强质量检验和抽检工作,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严厉处罚,同时逐步完善有关质量管理和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行业协会和企业自律组织的监管,建立企业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企业自行监督、自律和自我提升。

三、完善法律法规2023年,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将成为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加强对协会和企业自律组织制度的法治化建设,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监督。

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推进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协调,为企业进一步开展国际贸易创造优良的国际化环境。

四、加强行业合作行业协会应该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加强对所属企业的管理和引导,构建行业自律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强行业标准建设,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和提高整体水平。

此外,协会和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推动“诚信经营”和“质量第一”的理念,树立行业良好形象,赢得社会信任和支持。

结语: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行业合作,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共同推动我国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的高端化、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监督监管不力整改措施

监督监管不力整改措施

监督监管不力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监管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部门存在监督监管不力的问题,导致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加强监管部门的整改工作势在必行。

二、问题分析1.监管部门职责意识不强。

2.监管执法力度不够。

3.监管制度缺陷。

4.人员素质不高。

三、整改措施1.加强职责意识教育培训。

(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2)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3)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惩戒方面要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

2.加大执法力度。

(1)建立健全执法机构、执法人员队伍;(2)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体系;(3)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确保执法公正、严格。

3.完善监管制度。

(1)加强对监管制度的研究和改进,完善监管制度体系;(2)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监管效率;(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4.提高人员素质。

(1)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专业技能;(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质量。

四、落实措施1.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整改措施得到落实。

2.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3.加强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监管部门整改措施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以下预期效果:1.明确职责分工、规范行政行为。

2.提高执法水平、维护社会公正。

3.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4.加强人员素质、提高工作质量。

5.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8.09•【文号】国办发〔2023〕27号•【施行日期】2023.08.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3〕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8月9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行政执法质量直接关系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为目标,着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能力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防止不作为乱作为,更好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行政执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持执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根源,切实解决。

坚持注重实效,立足基层行政执法实际,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稳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监管水平提升方案

监管水平提升方案

监管水平提升方案
1、注重对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
社会信任机制是提高监管水平的重要基础,在诚信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党群结合、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等的协同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信任体系,确保诚信管理,打击不法侵害和欺诈的行为。

2、设立多种管理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从法治、法约、法律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从制定有力的监管法规、实行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严密的监管网络等方面规范各类行业活动。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坚定党的领导,严防和打击不良行为。

3、严格检查审批义务
政府应该严格执行审批义务,对所有具有法定管理范围内的审批事项都要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审批义务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准确性。

加强信息公开和热线服务,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4、加强监督执法
政府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各种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规行为,以及如何解决违反规定的问题。

要坚持依法治国,落实责任,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二、经济形势进一步提升
1、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

政府监督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政府监督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政府监督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摘要: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管,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起着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政府监督部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面临法律法规滞后、执法不严、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岗位培训不到位、工程质量监督专项费用缺乏保障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以提升监督效能。

关键词:政府监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管,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起着积极作用。

在工程建设快速增长、技术难度日益增大的形势下,政府监督部门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会遇到监督执法、人员、经费方面的问题,解决和完善这些问题,有助于对于提升监督效能。

一、面临的问题:1.监督执法方面1.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

目前我国完善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有关勘察质量管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竣工验收备案、质量检测、质量保修等部门规章和补充了规范性文件的质量法律法规体系。

特别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更是健全了以抽查为主要方法、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1]但是,由于工程建设行业的迅猛发展,加上法律天然具有的滞后性,则会为工程质量监督带来新的矛盾和挑战,这也使得原有的法律法规对新事物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降低。

例如为探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而提出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也逐渐向数位化、智慧化变革,如果按照原有的监督体系以及监督理念,则会带来更多的法律问题。

1.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不严。

监督执法不严主要体现在执法检查中的执法力度松和执法尺度不一这两方面。

执法力度松,主要是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发现的质量隐患查处不力,要求整改的质量问题不彻底,要求停工整改的没有真正停工,该处罚的没有处罚,该吊销执业证、照的没有吊销。

[2]执法尺度不一,主要表现对不同情况相同处理,相同情况不同对待,没有按法律、法规规定的额度处罚。

研究加强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研究加强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研究加强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与建议作者:刘桐林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5期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较为全面、复杂,内容一般比较琐碎。

虽然每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规模及人员配置等存在较大差异,但一般来讲,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事务管理在整个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使得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部门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部门一般集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为一体,重点负责政府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和日常服务工作。

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负责政府职能部门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分配、负责文档的收集和整理、负责会议记录的保存和备案、负责接待客户、负责政府职能部门办公区域的卫生检查等等。

由此可见,行政事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涉及政府职能部门运营的方方面面,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日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内容广泛,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政府职能部门的发展效益。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对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行政事务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工作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的部门,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

以下将具体分析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对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要求。

(一)要求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素质高行政事务管理人员为提高自身素质,应当做到四个坚持:第一,要坚持有针对性地学习。

要根据工作内容,不断学习,做到术业有专攻。

第二,要坚持广泛地学习。

由于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广泛,故要求行政事务管理人员也应当广泛学习各种相关知识。

第三,要坚持创新性学习。

不断丰富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适用工作的需要。

第四,坚持经常性学习。

通过经常性学习,保持对工作的熟练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能 提高质量管理措施

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能 提高质量管理措施

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能提高质量管理措施对于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出原因,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改革和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标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企业管理措施探讨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建筑物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在1000 亿左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工程质量事故涉及面广,事故原因与从立项、报批、工程招标、设计、施工等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及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均有关系。

重视工程质量,在抓技术的同时,更要抓各方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 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有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可以淡化,行政手段已经过时。

事实上,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定不移地、强制性地搞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是工程质量管理最重要、最根本的保证。

每个建筑公司均在“夹缝”中生存,众多的公司带来的是过于强大、不良的竞争。

在强大的竞争面前,可能取胜的一个办法就是低价得标。

虽然很多地区都规定有价格因素废标的标准(如控制在标底价的+ 3%~- 5%之间),但往往有总价让利或是明暗两份合同。

实行清单报价之后,由于企业个别成本难以确定,低标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成本、质量、工期之间既相辅相承,又相互制约。

过低的承包价促使承包商采取不当措施降低成本,带来的将是质量问题。

这样“肥了”中间“ 瘦了” 两头,建设单位(或個人)、承包商渔利,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

因此,应该严格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论证市场对建筑企业的需求数量及结构,(市场本身是一个调节器,但那要经历较长的阶段而付出较大的代价,要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需借助于强有力的行政手段)通过市场调节、行政手段合并、重新资质就位等手段形成数量、结构合理的企业(实力强大的品牌企业、精干的专项企业、较高的素质的小型企业),形成良性、有序的竞争市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

日常监督不到位整改措施

日常监督不到位整改措施

日常监督不到位整改措施1.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组织、企业或机构的监督制度,包括监督职责、监督方式、监督周期、监督结果跟踪等内容,明确各级监督责任人,将监督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

2.提高监督能力:加强监督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监督意识和能力。

培养专业的监督人员,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和经验交流,使之具备独立、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力。

3.加强监督资源投入:增加监督资源投入,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确保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建立监督档案:建立完善的监督档案系统,将监督过程、监督结果等信息进行记录和归档,便于追溯和借鉴。

建立监督问题数据库,及时跟踪整改情况,并对未整改的问题进行追责。

5.强化监督问责:对监督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确保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对监督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监督工作不力、违纪乱纪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6.增加监督力度:加大监督力度,在日常工作中增加监督环节。

通过定期检查、抽查、随机抽样等形式,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7.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监督信息化系统,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监督工作的跟踪和监控。

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监督工作的漏洞和盲区。

8.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内部工作流程和业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完善审批流程、制定规范操作规程等措施,规范工作行为,防范违法违规行为。

9.加强外部监督:依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监督和评估,确保监督工作的公正客观性。

建立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的合作机制,加强对组织、企业或机构的监督力度。

10.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监督人员提供有效的监督意见和建议。

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日常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组织、企业或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加强政府监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加强政府监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加强政府监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抽检监管问题日益凸显。

不仅需要加强政府监管,也需要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才能共同维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本篇文章将从政府监管方面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加强监管工作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而政府是负责维护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的机构,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管工作既是其职责,也是其义务。

这种监管工作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消费者的生命、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利于预防和消除消费者被欺诈、欺骗和虚假宣传等行为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加强监管工作可以避免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例如,严格监管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措施,可以降低工厂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事件的发生率,减少社会的污染和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3.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强化监管,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监管职责,主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增强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和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监管工作对于维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而引发的问题却不可忽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职责分工不清监管职责在不同政府机构之间分散,往往导致监管工作的空白和重复。

这种情况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尤为常见。

2.监管资源短缺监管机构力量不足,监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覆盖所有企业和行业,导致监管精益求精,重点突出,而一些不重视合规性的企业或行业往往因此逃避监管。

3.监管制度落后旧的监管制度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往往不能及时针对新型欺诈和虚假宣传等问题做出监管,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

加强我国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

加强我国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

论文题目加强我国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专业行政管理(专)姓名赵雅丽学号1013001412653学校沙河电大2012年1月20日加强我国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经济及社会运行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政府作为政策的决策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策执行的监督者,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运行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加强政府监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经济社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加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政府监管又称政府规制、政府管制,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具体表现在政府对市场与社会的监管,即政府的外部监管,也就是广义上的政府监管,而不包括政府对于自身的监管。

它的手段包括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

所谓经济性监管,是指通过制定特定产业的进入、定价、融资以及信息发布等政策对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达到避免出现竞争主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过度竞争或竞争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或者配置低效率,妨碍社会生产效率和服务供给的公正、稳定。

经济性管制主要包括价格管制、进入和退出管制、投资管制、质量管制、信息管制等内容。

社会性监管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发展、运行中存在及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来约束和规范个人及组织的行为。

一、政府监管的职能中国政府现有职能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过程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为相互衔接的几个环节;二是从内容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在方方面面。

(一)从活动过程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政府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前后相继的、由若干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周期。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有几个: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监控职能。

(1)计划职能。

这是中国政府重要的职能。

它有两个方面:①对自身的行为活动提出目标与计划,做出决议、安排,为政府自身的运行指明方向;②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定一个目标,并做出一定的安排。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政府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为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保障。

一、行政执法监督的必要性行政执法作为行使行政职权的基本形式,是政府依法行使职责的重要手段。

行政执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工作质量,也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各界的信誉和公信力。

因此,行政执法监督的必要性得以突显。

首先,行政执法监督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关键,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越来越重要,这样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行政执法监督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受到监督和制约,有利于提高执法规范性和公正性,维护社会正义。

再次,行政执法监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使得公民的权利认知度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权力及其行使方式也受到更多关注。

行政执法监督是应对这种形势的必要手段,减少行政机关的权力滥用和不当行为,安抚社会。

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途径1.依法进行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是行政执法的基础,依法执法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守的底线。

政府部门应切实落实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明确行政执法原则,打造稳妥、公正、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制。

2.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完善现代行政执法管理制度。

制定监督检查、投诉处理、行政复议等制度,确保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3.推进行政执法公开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公开行政执法信息,加强信息公开,增强监督和公众参与的透明度。

政府部门应当公开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执法情况,公开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和执法权责,公开行政执法的基本制度和程序。

4.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不同行政执法部门和不同执法人员的工作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

培训重点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规范化意识和廉政守则等方面,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能提高质量管理措施【摘要】对于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出原因,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改革和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企业管理措施探讨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建筑物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在1000 亿左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工程质量事故涉及面广,事故原因与从立项、报批、工程招标、设计、施工等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及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均有关系。

重视工程质量,在抓技术的同时,更要抓各方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 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有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可以淡化,行政手段已经过时。

事实上,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定不移地、强制性地搞好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是工程质量管理最重要、最根本的保证。

每个建筑公司均在“夹缝”中生存,众多的公司带来的是过于强大、不良的竞争。

在强大的竞争面前,可能取胜的一个办法就是低价得标。

虽然很多地区都规定有价格因素废标的标准(如控制在标底价的+ 3%~ - 5%之间),但往往有总价让利或是明暗两份合同。

实行清单报价之后,由于企业个别成本难以确定,低标
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成本、质量、工期之间既相辅相承,又相互制约。

过低的承包价促使承包商采取不当措施降低成本,带来的将是质量问题。

这样“肥了”中间“瘦了”两头,建设单位(或个人)、承包商渔利,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

因此,应该严格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论证市场对建筑企业的需求数量及结构,(市场本身是一个调节器,但那要经历较长的阶段而付出较大的代价,要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需借助于强有力的行政手段)通过市场调节、行政手段合并、重新资质就位等手段形成数量、结构合理的企业(实力强大的品牌企业、精干的专项企业、较高的素质的小型企业),形成良性、有序的竞争市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

对建设单位(招投标代理机构)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其前期工作的管理,如工程报建、招投标环节。

工程报建是政府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进行监督的前提,招投标阶段是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

该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对工程“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明招暗定、收受贿赂、不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等。

针对此情况,加强招投标管理部门的监督力量和力度,对关键环节、细节不能放过。

如在抽取评委时,可在组织投标单位入场之后在招投标管理部门参加下抽取,严禁招投标时违反规定、招标人或其代理人自定评委或作弊。

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的又一保障,对监理单位的管理是对其数量、资质、监理过程的管理。

规范监理市场,严把监理资质,逐
步形成质量高、分级合理、数量适中的监理市场,这样有利与在监理市场中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对于提高监理质量十分有利。

当监理单位数量过多,竞争成为价格“商战”时,过低的监理费就会影响到监理质量,从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对监理资质审批的关键除注册资金外,是监理工程师的数量,而监理工程师的质量却不易控制。

国外对于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我国采用的是在相关领域工作若干年限后可考取监理工程师。

考取了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不一定就是合格的监理工程师,因此考前对报考人员的经历、经验、业绩的考核应从严、从实。

而对参与监理工作的人员均应经过培训,持上岗证上岗。

国外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项目前期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采购管理、公关管理和生产准备管理等,所能提供的服务十分广泛,几乎完全覆盖了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但在我国,监理工作仍局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几乎已经开工,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熟悉情况,对工程的掌握深入程度不够,这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是相当不利的。

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监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理。

必须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此外,仅靠建筑施工企业来培训农民工是不现实的,如果由政府相关部门指定一个机构对农民工进行专门培训,对其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体现。

2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

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使建设、施工单位意识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其质量责任感。

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因此,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2.2 完善法律法规,以法治理建筑工程质量
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部门法规已制订了不少,但由于部门法规还缺乏足够的威慑力量,因此还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地制订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权威性法规。

此外,还要严格执法,必须依法惩处那些质量事故责任者,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质。

2.3 认真对待现场质量检测工作
施工现场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最具体的体现和操作,其工作的严格程度、科学程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现场质量检测过程中应遵循三个“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质量原因不放过;不认识到质量事故的危害不放过;无整改措施、整改不当、整改不彻底不放过。

2.4 规范企业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是非常松散的,特别是一些施工企业在调整企业内部机构后,实际上是削弱了管理工作。

因此,要引导施工
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可先推行gb/t19000 系列标准。

在治理建筑市场的混乱无序中,首先要规范市场主体各方的行为,特别是要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

另外,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2.5 严把建材质量关
我国建筑材料是多部门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要提高建筑材料质量,还必须依靠其他部门共同来协调管理。

同时,为了促进建筑材料质量的提高,建设部门亦可通过推荐认证的办法,促使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改进和提高其产品质量。

3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对于目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出原因,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改革和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旭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经济师.2003(9)
[2] 卓建强.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建筑与装饰.20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