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全面质量管理-最新

第九章 全面质量管理-最新

2、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就是要把好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关,必 须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 的产品不出厂。
工业企业管理
第九章 全面质量管理
3、服务与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服务与辅助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直接生产需要, 保证供应,主动服务,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关心职工生活,为制造过程的 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工业企业管理
第九章 全面质量管理
即质量管理从原来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扩大 到市场调查、产品研制、设计、试制、工艺、技术、 原材料供应、生产、计划、劳动、行政、销售和用 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从产品设计直到销售服务 的总体质量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 即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不仅运用质量检验、数 理统计等方法,还要求把专业技术、组织管理和数 理统计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综合地管好质量, 形成多因素、多样化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
3、一切以预防为主。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它
形成的过程中,把质量管理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控制;把所 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人、机料、环、法)全部控制起来,形成一 个能稳定生产优质产品的系统。
4、一切用数据说话。因为把反映各种质量水平的实用数据来说
明,才能定量了解质量好坏的程度,分析其原因,寻找改进措施,从而获 得质量控制的最佳效果。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要求把所有反映产品质 量的事实“数据化”,即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一切质量问题都用数据反映 出来,使质量工作逐步定量化。
• 产品的质量标准——对产品的性能、规格和检验
方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产品质量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就现实而 言,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在国内市场中站稳脚,同时打进国际市场,就必须 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s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s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
学习要点 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概念, 五个核心观点, 四项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其核心思想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
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 姆提出。
二、质量目标管理 • 目标管理的原理: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各级主管人员必 须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 质量目标管理—将目标管理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工作
中,就是所谓的质量目标管理。
• 质量目标管理的内容:
一个中心、四个环节、八项主要工作。 一个中心就是以企业的总质量目标为中心; 四个环节就是指对目标实施的PDCA循环; 八项主要工作包括:企业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目标的展开;
自律:自觉执行工厂的规定和规则,养成
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素养。它是整理、 整顿、清扫、清洁持续、有序、自觉开展 的保障。
工具:标语、醒目的标识、值班图表、进
度管理、照片、录相、手册和表格等。
5S活动的意义
有助于改善物质环境,提 高职工素质,对提高工作 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 低生产成本,保证交货期 具有重要作用。
OEC管理法把质量互变规律作为基本思想,坚持日事日清, 积沙成塔,使员工素养、企业素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寓于每日 工作之中,通过日积月累的管理进步,使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 与运行达到合理优化的状态,不增加投入就可使现实生产力获 得尽可能大的提高,从而令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海尔运用PDCA来管理日常事务
• 对于OEC管理法的主要理念,海尔认为是“坚持两个原则,最大 限度地对待两种人”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1)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是指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开发研制过程。
这个过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产品开发设计的质量, 避免产品“先天不足”。
设计过程的质量工作主要有: ①正确制定质量目标; ②保证产品先行开发的工作质量; ③严格设计审查和工艺验证; ④保证产品的试制和鉴定工作质量; ⑤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
建立质量目标
分解质量目标 持续改进
实施质量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PLAN 目标设定
ACTION 持续改进
沟通与激励
CHECK 绩效考核
DO 行动展开
全面质量管理
(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制造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
品的管理网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每个环节的 质量保证,防止和减少废品的发生,严格把关,保证不合格 品不转工序、不出厂。
质量管理与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1)为用户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切活动都以“为用户服务"作为指导 思想,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在这里, “用户”不仅指本企业产品的用户,而且还包括企业生产和 工作中的下道工序。
(2)以预防为主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产品质量是在设计、制造、流通和 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必须“以预防为主”,把管理的重 点从产品的“事后”检验,转变为对质量形成因素进行控制, 把不合格品消灭在产品的形成过程中。
②管理的内容是全面的,即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产品本 身的质量,而且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 量,必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特点及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特点及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特点及基本观点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达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目标。

它强调组织内部各个环节和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并倡导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1. 领导者的角色:全面质量管理认为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关键。

领导者应该树立榜样,推动变革,并为质量管理提供资源和支持。

2.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认为每个组织成员对质量都负有责任。

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共同追求卓越的质量。

3.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追求持续改进的理念,认为质量工作永无止境。

组织应该不断地找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并通过改进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 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关注组织的核心过程。

它鼓励组织将质量管理融入到每个过程中,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在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5. 数据驱动决策:全面质量管理倡导通过数据和事实来做出决策。

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便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

6. 供应商合作: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供应商是组织质量的重要一环。

组织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共同努力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质量。

以上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

总结来说,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领导者的角色、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为基础的管理方法。

它强调过程管理、数据驱动决策和与供应商的合作。

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可以达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目标,并提升顾客满意度。

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工程质量管理概念我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0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具体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实现。

工程项目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按照合同条件承包建设的,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

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等明确规定都是业主的需要,因而都是质量的内容。

工程项目的质量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子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子单位工程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还包括活动和过程本身,即还包括生产产品的全过程。

因此,工程项目质量应包括如下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及其相应的工作质量。

1)工程项目决策质量。

2)工程项目设计质量。

3)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4)工程项目回访保修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也包含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

工作质量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研、市场预测与开发、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

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不是单纯靠质量检验检查出来的。

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精心工作,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即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各阶段的质量内涵可以概括为表4-1。

表4-1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内涵二、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一)工程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法,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管理方法,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质量管理、计划、控制、改进和保证等环节来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TQM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

TQM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客户满意、数据驱动等特点,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TQM的基本观点包括:1. 客户导向: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客户需求和期望为导向,企业应该始终把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首要任务。

2. 全员参与: TQM强调全员参与,认为每个员工对质量改进都负有责任。

要推动全员参与,需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

3. 持续改进: TQM认为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水平。

持续改进需要引入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

4. 数据驱动: TQM强调决策和改进应该基于数据和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5. 流程管理: TQM关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管理环节,强调对各个过程的管理和优化。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流程再造等方法优化各个环节。

6. 品质成本: TQM认为追求高质量并不会增加成本,相反,质量问题会导致重大的成本支出,因此应该把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作为一个统一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数据驱动,流程管理和品质成本为核心观点的管理方法,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作为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管理方法,强调了在整个企业体系中实现高质量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基本观点1. 引言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是一种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法。

它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涵盖了产品、服务、流程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以及其特点。

2. 基本观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2.1 客户导向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核心目标。

企业应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此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2.2 领导重视全面质量管理认为领导的重视和承诺对于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领导者应树立榜样,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并将其融入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中,为全员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支持。

2.3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倡导全员参与,认为每个员工都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通过提供培训、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共同推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2.4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找出潜在问题,并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流程,以提高质量水平。

2.5 数据驱动全面质量管理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企业可以了解和评估质量状况,找出潜在问题,并基于数据进行决策,以提高质量绩效。

2.6 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认为供应链管理对于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3. 特点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如下特点:3.1 系统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

它强调从整体上考虑和把握质量管理活动,涵盖了组织结构、流程设计、人员培训等方面,通过协调各个环节,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

3.2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

不仅仅是质检部门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共同推动质量的提升。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基本观点一、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并通过不断改进和全员参与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管理理念。

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旨在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特点和基本观点两个方面来探讨全面质量管理。

二、特点1. 以客户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强调企业应该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这需要企业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产品或服务策略。

2.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每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

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让员工能够及时地了解公司情况并参与决策。

3.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认为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地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流程、方法和产品或服务,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这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改进方向和目标。

4. 管理者领导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领导者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应该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领导者需要制定战略和目标,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同时还需要为员工提供支持和鼓励。

5. 绩效考核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以评估员工的表现和公司的整体绩效。

这需要企业制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绩效水平。

三、基本观点1. 客户满意度是衡量质量的重要指标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2. 全员参与是实现质量管理的关键全员参与是实现质量管理的关键。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全面质量控制 组织和全面质
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班组长 操作者
检验员
统计
1900 1918 1937 1960 1980
1、质量检验阶段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末, 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 以事后检验为主体。
20世纪初美国泰勒(F.W.Taylor)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要求按照职能的不同进 行合理的分工,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 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 立了专职质量检验制度。
(2).质量教育与培训的基本要求
要做好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除了最高管理者真正认识到 质量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必须注 意以下问题:
(1)正确识别培训需求,使质量教育培训系统化、规范化。 (2)质量培训应从最高管理层开始,然后逐层进行。 (3)因人制宜采取多种形式。 (4)选用或编写适合本部门、工序的教学材料,注意针对性。 (5)重视师资的培养与配备。 (6)完善管理制度,注意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的持久性。

工序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要求的程度。

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因素对工序质量都 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
在生产厂,抓工作质量,就要分别不同情况,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五大因素,从而保证工序质量。
质 量 环
质量环的含义: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产品质 量相应也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按照 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人们往往用一 个不断循环的圆环来表示这一过程,我们称为质量环。
课程内容
一. 基本概念 二. 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三.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四.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五. QC七大手法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观点全面质量管理,这可是个重要的话题哦!想想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说买菜,挑水果,选个新鲜的、色泽好的,这就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咱们的生活质量,吃得放心,心里也舒服。

质量管理可不只是个技术活,它还跟人心、团队合作密切相关。

就像我们在朋友聚会时,大家都想要最好的那份披萨,结果却是每个人都心照不宣,默契地把最爱的一块留给了最饿的那位。

在企业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从上到下,人人都有责任。

听起来有点像老母鸡在孵蛋,不过这可不是简单的孵化,而是要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参与进来。

老板、经理、员工,大家一起推着这辆“质量车”走得更远。

可见,人人参与,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就像咱们上体育课,只有大家都一起努力,才能把球踢得更远,才能赢得比赛。

再者说,咱们可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小利益,长远的规划才是王道。

全面质量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可得有个好的计划和执行力。

有人会问,怎么才能把质量管理做好呢?其实就是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想想看,生活中每当我们遇到麻烦,第一步都是冷静分析嘛,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儿,接着才能对症下药。

企业也是如此,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解决当前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未来出现类似的情况。

就像咱们上学时做题,错了就得总结经验,确保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搞定这个,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全面质量管理还得重视客户的声音,听听他们怎么说。

客户的反馈可是金玉良言,别小看这点。

顾客的一句话能点醒我们,提醒我们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记得有次我在一家餐厅吃饭,老板亲自问我菜好不好,那一刻我觉得特别被重视,心里那个感动啊!所以,企业也得学会倾听,客户的需求才是我们改进的方向。

说到底,全面质量管理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

它鼓励大家积极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想想看,咱们班级的学习氛围,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那这个班级的整体水平肯定会提升。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的整体质量水平。

它强调质量是每个员工的责任,要求全员积极参与并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产品服务,以实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客户导向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观点是客户导向。

它强调要充分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将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积极倾听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它要求全员持续地寻找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全面质量管理倡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进行实施和监控,以确保改进的持续效果。

3.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它认为每个员工都是质量的关键,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

全员参与包括参与质量目标的制定、参与质量培训和教育、参与问题分析和改进活动等。

通过全员参与,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实现质量的整体提升。

4. 过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过程管理。

它认为质量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决定的,只有优化整个过程,才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过程管理包括明确过程目标、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建立过程绩效指标、进行过程监控和分析等。

通过过程管理,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5. 数据驱动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和改进。

它要求对质量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以做出科学的决策和改进计划。

数据驱动可以帮助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通过数据驱动,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主观判断和盲目决策。

6. 供应商合作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与供应商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它认为供应商是组织质量的重要一环,只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7大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7大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7大基本观点
1.质量第
一、以质量求企业的生存发展
在有些过程相互发生矛盾,如当质量与数量、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冲突矛盾时,首选要考虑质量、社会效益、公司长远利益。

2.用户至上
用户是广泛概念,用户可以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指企业内部的上一道工序对下道工序的服务,同事与同事之间的接口与归口服务,只有内部形成一个“用户至上”氛围,才能不断使外部用户的满意,况且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以用户满意程度为标准。

3、预防为主
产品的质量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设计是对产品质量“先天性”,所以对设计过程必需按科学程序,进全方位的论证,生产制造只是落实设计质量,生产制造只能是符合性的产品质量。

要进行工序控制。

4、用事说话
在质量控制方法中,尽力纠正“好像”、“大概”、“差不多”、“也许”。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质量状态现象汇总、数理分析出产品质量的原因。

5、突出人的积极原素
在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控制,要提高人的积极性,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一、要靠加强思想教育;
二、要规范管理,还要靠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各种激励、处罚措施。

6、质量与经济统一
产品质量保证水平、预防质量不合格的深度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必需考虑企业经济能力、合理的经济极限。

贯彻质量与经济统一思想,要克服片面的追求高技术、高质量。

要提倡在数量上、技术上、价格、交期一致的基础上达到最适宜的质量。

7、不断改进
企业员工要有高度的质量意识,要善于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要有分析能力、洞察力,谋求质量不断深化、创新,使不断改进的思想日新月异。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它就像你家里那锅好菜,得从各个方面入手,才能把味道调到最佳。

这个管理理念强调每一个人都是质量的守护者,不论你是老板,还是打杂的小弟,都有责任把事情做好。

想想吧,如果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工作就像开火锅,大家一起把各种食材放进锅里,慢慢煮,总能煮出美味。

再说了,全面质量管理也特别讲究团队合作。

就像踢足球,光有梅西一个人可不行,得有整个团队默契配合。

这里面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所有的成功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把球踢得再好,没人给他传球,那也只能干着急。

所以,团队之间得多沟通,多交流,彼此理解,才能共同进步。

全面质量管理特别关注客户的需求。

这就像你去餐厅点菜,服务员得知道你喜欢吃什么,才能推荐你合心意的菜。

客户的声音就像是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们改进和提升。

我们得时刻想着客户的体验,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作坊,了解顾客需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说到这里,数据可不能少。

全面质量管理就像打游戏,你得收集各种道具和信息,才能提高自己的实力。

数据分析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所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我们不妨把数据当成工具,来寻找改进的机会,就像开车时用导航,不迷路,直达目的地。

质量管理也强调持续改进。

别以为一旦做好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世事如棋,变化无常。

我们得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像人生,不能停滞不前,得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开拓眼界,迎接新挑战。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为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试想一下,假如每个员工都能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那公司就会像一辆高速列车,飞速前进。

无论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是办公室里的白领,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也强调流程的标准化。

这就像做一顿美食,得有一个固定的食谱,才能保证每次都能做出好味道。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用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促进服务能力、
改善品牌形象等的综合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和体系。

它突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系统思维”等基本观点。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以客户为中心。

这意味着企业
的质量管理旨在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客户的需求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点。

企业应利用各种手段给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以获取长期合作。

其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二是以过程为导向。

这意味着企业
可以通过控制和完善工艺流程和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企业可以从系统层面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信息系统,以改善质量管理
水平。

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三是全员参与。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
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提高质量。

员工要
不断自我完善,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更加有效。

(三)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三)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费根堡姆和朱兰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提出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运用、总结和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我国企业中也进行了普遍的推广。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方法。

图4—1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相互关系示意图具体来说,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是全员参加的、采取全面方法的和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全面管理。

(1)全员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产品质量是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工作的综合反映。

因此必须使企业的每一个人关心产品质量,重视产品质量,并且围绕产品质量做好本职工作。

这样才能生产出用户满意、物美价廉的产品。

(2)全面管理不仅要管产品质量,而且要管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且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3)全过程管理由于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包括从产品研究设计、准备、制造直至使用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全面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用以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全面的、多种多样的,是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它不仅运用质量检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而且还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善组织管理、改革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等方面结合起来,综合发挥它们的作用。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即让用户满意的观点,以预防为主的观点,以数据和事实说话的观点,按PDCA循环办事的观点。

(1)让用户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用户"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企业要为产品的用户和消费者服务;二是在企业内部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服务。

(2)以预防为主。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比较项目
质量管理不同发展阶段比较
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生产方式 管理对象 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 管理范围 管理职能 参与人员 管理特点
手工和半机械生产
大量生产
产品质量
由产品质量向工作质量发展
质量检查
数理统计方法
符合产品质量规格
标准
工序
生产过程
剔除不合格品 消除产生不良品的工艺原因
强调事前控制; – 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用数据说话,并建立严密的
管理体系; – 保证基础上的质量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
主要特点:
• 全面的质量: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质量。
• 全员参与:质量第一,人人有责。全面质量管 理不仅是质量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职责,不 仅是组织内部部分人员的职责,而是组织所有 人员的职责。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和本组 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 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 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 途径
核心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 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受 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ISO •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 – 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突出人的积极作用的管理方法; – 质量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因此要以预防为主,
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2)用户第一的观点:树立“下道工序就是
用户”的思想。 (3)以预防为主的观点:把不合格品消灭在
生产过程中。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强调科学性,
以准确的数据反映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质量管理练习简答题

质量管理练习简答题

“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

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是既不相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

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实施质量管理,既要搞好产品质量,又要搞好工作质量。

而且,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区分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就在于能促使人们注意不断改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素质。

求繁荣②系统的观点③“用户至上”,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④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⑤预防为主的观点⑥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一切用数据说话⑦经济的观点⑧突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1质量教育工作。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是职工技术业务的培训和教育.2标准化工作。

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依据。

3计量工作。

计量管理工作包括精密测量、理化实验和技术鉴定等工作。

4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原始记录、基础数据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的各种信息资料。

5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1)整个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

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

(2)管理循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

管理循环如同爬扶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在企业内部,凡接收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再生产的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为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

通过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达到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全面管理的观点所谓全面管理,就是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企业的管理和全员的管理。

1.全过程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2.全企业管理全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

3.全员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产品质量。

以预防为主的观点以预防为主,就是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之后,第二部分详细讲述了在公共组织中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该部分用了三个章节描述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步骤,完整地展现了公共组织进行质量管理变革的全过程,让读者了解了当代美国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趋向和理论界的主导思潮。

第一章介绍了实施TQM的前期准备——了解并清除变革中的障碍。

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变革的时候都需要了解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作者将阻碍TQM有效实施的关键原因归咎于官僚制以及由此形成的超稳定管理结构,它使工作人员安于现状,拒绝改革。

其次,公共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然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外部环境的流动性或稳固性会对推动变革造成影响。

再次,组织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但被普遍认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会造成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定势,尤其是深受官僚主义影响的组织文化会强烈阻碍TQM的实施,所以要进行新文化教育。

最后,作为与组织文化相适应的正式制度——组织结构和标准程序是最显性的阻碍,正是像设置生产定额这样的制度结构加速了组织僵化,TQM必须将其革除。

下列不属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强调的内容

下列不属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强调的内容

下列不属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强调的内容
1、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在企业内部,凡接收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再生产的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为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

通过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达到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2、以预防为主的观点
以预防为主,就是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使每一道工序都处于控制状态。

3、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科学的质量管理,必须依据正确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找出规律,再结合专业技术和实际情况,对存在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正确措施。

两大支柱:
第一支柱:成本控制及时全面
浪费在传统企业内无处不在:生产过剩、零件不必要的移动、操作工多余的动作、待工、质量不合格或返工、库存等等,消除生产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即杜绝浪费。

第二支柱:持续改进自动化
持续改善是另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并且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好处,贯穿其中的支柱就是管理自动化。

这也是ISO9000∶2000所强调的质量管理工作八大原则之一。

以企业的全面质量为核心,全员参与。

这里的全面质量不仅指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包含企业内部流程的工作质量。

以人为本,赢得客户的满意和企业的持续成功。

全面质量管理包含。

包含企业质量培训方法和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和计量。

活动包括在推广质量小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的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在企业内部,凡接收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再生产的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为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

通过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达到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全面管理的观点
所谓全面管理,就是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企业的管理和全员的管理。

1.全过程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2.全企业管理
全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

3.全员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产品质量。

以预防为主的观点
以预防为主,就是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之后,第二部分详细讲述了在公共组织中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该部分用了三个章节描述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步骤,完整地展现了公共组织进行质量管理变革的全过程,让读者了解了当代美国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趋向和理论界的主导思潮。

第一章介绍了实施TQM的前期准备——了解并清除变革中的障碍。

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变革的时候都需要了解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作者将阻碍TQM有效实施的关键原因归咎于官僚制以及由此形成的超稳定管理结构,它使工作人员安于现状,拒绝改革。

其次,公共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然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外部环境的流动性或稳固性会对推动变革造成影响。

再次,组织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但被普遍认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会造成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定势,尤其是深受官僚主义影响的组织文化会强烈阻碍TQM的实施,所以要进行新文化教育。

最后,作为与组织文化相适应的正式制度——组织结构和标准程序是最显性的阻碍,正是像设置生产定额这
样的制度结构加速了组织僵化,TQM必须将其革除。

此外,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估测组织抵制改革程度的四个变量(1、提议要求变革的性质和类型2、决策者的风格和价值取向3、决策者与提议者行政位置间的差距4、“不易收回的成本”),它使我们在实施TQM以前有了充分的事前准备。

第二章介绍了实施TQM的起步阶段——分析你的工作。

首先,若要以TQM的方式工作,除了要对职员进行TQM训练,还要适时地建立各个层次的质量改进小组,这个小组需由尽可能多的层次和水平上的人组成,小组通过分析原有的工作程序提出改进方法,再由管理者实行之,从而使TQM融合到管理架构中去。

其次,一方面你要和你的供应商合作,由你们双方共同调整你的“供应”,即保证你可以雇佣到更合适的职员。

另一方面,你要分析客户需要并用于设定目标,公共组织成败与否不以赢利为指标,而以客户满意程度为标准。

再次,分析你的工作是最关键的,首先是描述工作,然后对工作进行分类(增值工作、必要但非增值工作、返工、不必要的工作等),接着用作者向我们提供的几种工作分析工具(鱼骨图、削减图、流程图、推行图、控制图)详细分析执行情况,这些工具可以适用于不同需要的工作分析。

最后,作者利用他所推荐的分析工具,向我们分析展示了一个原本需要七个月而最终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的虚拟的政府雇佣计划,我们不禁叹为观止。

第三章介绍了实施TQM管理策略。

这一章在于倡导管理人员应当做改革的带头人。

首先,它要求领导们做TQM改革的代表,充分利用顾问,适时启动TQM,作为高层管理人一旦自己受训完毕,就要制定培训日程表,对下属进行培训,而且宣传TQM的最好办法就是身体力行地去应用它。

其次,管理者要和同事、上级一起捍卫TQM的应用,应该抛弃严格的等级观念,实施TQM不一定非要上级许可才行,你就是你所在部门的上级,你在本部门实施改革天经地义。

再次,应当培育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一方面,管理者要以严肃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支持并以身作则地参加培训项目,另一方面,虽然政府不能对改革有功的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奖励,但应当提供表扬、晋升、休假等激励措施。

最后,不仅要把管理人员吸收到TQM中来,还要把雇员吸收进来。

总之,机构变革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要改变某些根本的东西,如机构工作方式,就必须准备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刺激、培育和巩固变革。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一书是美国当代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所谓的经典教材,它的翻译与引进是否会对中国公共行政领域内的改革产生理论指导意义呢?笔者认为这本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可能微乎其微,就理论价值而言也几乎乏善可陈。

整本书无非就是给我们灌输一种理念——政府应当把公众当作顾客,要想尽各种办法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运行成本,尽可能让群众对自己的服务质量满意。

本书使用了美国流行的案例教学法,尽管形式新颖,但终究掩饰不住理论的空洞。

综观本书,我们能深刻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但如何实现理想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其实“为人民服务”,“建立高效的政府”的理念无需不远万里从美国移植引进,中国本土也早已有之。

至于如何科学地实现这个目标才是我们大家需要的。

再说,这种理念是否就是行政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呢?这样的改革恐怕太片面了吧。

笔者认为本书的亮点在于它的书名,如果真正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行政改革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可惜作者却离题千里,以下我来逐一分析。

首先,该书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教材,研究的对象应当是政府(包括公共组织);同时,书名也提示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可是书里始终避讳“政府”二字,一直以“公共
组织”代替,而全文出现的最多的字眼是“公司”、“顾客”、“员工”等私人行政领域的名词。

文中所举案例要么拿企业说话,要么举出准企业性质的公共组织的事例,甚至虚构政府的雇佣计划。

对于作者的研究方法,我们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作者向我们提供了几种对工作进行分析的工具,鱼骨图分析法看似很有创意,可是这在国内外的许多企业管理的书籍中随处可见,流程图、控制图更是司空见惯。

由此,我不禁要问这本书是不是对MBA教材的翻版。

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当真是一回事吗?
其次,如果政府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质量,那么对“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面”的理解也未免太片面了。

普遍认为,政府至少具备三大功能——宏观调控、微观监管、公共服务。

有的发达国家也曾提出福利行政、给付行政的口号,于是服务公众与提高福利成为政府的最重要任务。

事实上许多奉行这个口号的国家财政负担重、经济发展慢。

笔者认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必需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应当主要通过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来实现,政府最根本的存在意义在于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

公众纳税不是为了购买服务,而是希望政府保护好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使之安全从事经济活动,增加自身福利。

作者的错误在于把政府在监管相对人的同时为其提供便利看成了是政府在为顾客提供服务。

试想,如果不是政府强制每辆汽车都要有牌照而有利于他们的交通监管,会有哪一个傻瓜去主动申请牌照,即使政府提供更多的便利。

再次,“政府全面质量管理”中评判“质量”的指标仅“效率”一项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各项活动的目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它们关注的是通过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政府不一样,它不应当有自己的物质利益追求,它应当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甚至公平高于效率。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重视效率,法学家重视公平,而政治家还会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根据情况的不同,适时地在效率和公平间求得衡平,但是作者把这些人说成“官僚”,还把政府的低效率完全归咎于“官僚化”。

可是作者在炫耀有人利用TQM将原先七个月的政府雇佣计划缩减为两个月时,我们不禁要问你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多少地方违背了政府在雇佣人员时应遵循的程序规则。

过去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被纳入特别权力关系中而不被法律干涉,如今各国广泛将其纳入到法律保留的范围内,不按法律法规招收公务员就是对他人的不公平,就是公然违背法律。

如果根据作者的理论,片面强调政府以效率为本,那么我们最好回归计划经济,因为经济学认为依靠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要耗费大量交易成本,而以制度与组织来承担社会资源的分配任务,可以节减交易成本。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调控社会的效率确实很高,但是它是以牺牲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为代价的。

最后,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盲目地引进外国教材,并将之奉为圭臬。

外国人的理论有不正确的,也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判断优劣。

如今,公共行政领域出现了一大堆时髦的管理方式,如:PPBS(计划、企划及预算体制),MIS(管理信息体制),MBO (目标管理),OD(机构发展),ZBB(零基预算)等等,把它们作为新管理技术都有被夸大其词的嫌疑,TQM恐怕亦是如此吧。

不过,此书对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的国家还是有些意义的,政府服务公众的理念或许对中国政府改变以往行政管理方式能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

而且,我们过去片面强调政府的对外管理职能,忽视了对政府和公务员的内部控制,政府的全面质量管理应当是内外双方面的,不仅对外行政管理要科学化、民主化,而且对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公务员内部管理、监督与控制也要科学化、民主化,本书向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