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老师这儿有一组精美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声叫出它的名字。生:爬山虎

师:生活中你见过的爬山虎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叶子是绿色的。

生:叶尖朝下。

生:我家小区里面有。

师:大家对爬山虎的了解可真不少。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观察过爬山虎。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来看看叶老观察的爬山虎是什么样子的。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虎”字是本课的生字,观察一下,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第三笔是横构。

师: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下来吗?自由读一读。哪个小组来展示?生:我们采用齐读的方式。生读

师:哪个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读的声音很洪亮,吐字很清晰。

师:哪个小组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读读?

生:我们采用齐读的方式。

师:词语读的不错,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我们挑选几个代表你们组内的最高水平的同学来展示。

生:生读课文并评价。

师:有两个长难句子来考考大家,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生读句子

师:眼尖的同学已经发现,这儿有一个红字,它是?知道为什么把它变红吗?

生: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读一声,还有个读音是四声,师:组个词生:店铺、药铺

师:这是本课的生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里面是两横。

生:不要落掉一点。

师:来和老师一起范写这个字。下面在练习本上工整书写这两个字。注意写字姿势,写完的同学,同桌之间欣赏一下。

师:再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爬山虎的叶子

生:爬山虎的脚。

师:哪一个自然段写的叶子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的句子或者词语。

师:你们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的叶子颜色在变化。

生:它的叶子样子很好看,铺得也很均匀。

生:一阵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

师:“漾起波纹”是什么样子?

生:就像风吹到水面上出现的波纹一样。

生:就像这样。(用手势表示)

师:看,爬山虎的叶子多美啊!这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它是—生:嫩红的。

师: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生:嫩绿的。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嫩叶,它——

生:不大引人注意。

师:引人注意的——

生:长大了的叶子。……

师:那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颜色在变化,一阵风吹来还荡漾着波纹……你能不能把那种美丽的颜色、那种变化的样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学生轻声自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绝大多数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欣赏完叶子,我们就再来看看爬山虎的脚。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

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第三、四、五段。

师:同意吗?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生自学

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那是脚的什么?

生:位置(板书)

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谁还有补充?

生: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生:还不准确。是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叶柄的反面)继续汇报

生:我知道脚的形状。象蜗牛的触角。

师:那触角什么样儿?你知道吗?

生:长在头上,软软的,细细的,

师:老师给咱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触角和爬山生:真的很相似!

师:什么相似?

师:形状相似。(板书)

生:我还知道了他的触角的颜色,是跟新叶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小结)作者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生:老师,我读了后面的文章,我觉得爬山虎的脚是小圆片。

师:哦?有不同的看法。那爬山虎的脚到底是细丝还是圆片?

生:细丝!

生:(吵起来)圆片!

师:(笑)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我们还是先看看书再说吧。

生:是细丝。因为书上第三自然段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说明这六七根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不动声色地)是吗?

生:(不服气地)哪有脚像细丝的呀!

师:(郑重地点头)是不太像。

生:(肯定地)是细丝!我还可以从第四自然段找到证据:“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这说明小圆片是爬山虎的脚挨着墙以后才变出来的。爬山虎的脚其实是那六七根细丝。

生:(激动地)我觉得作者比喻得不好。应当把小圆片说成是爬山虎的脚,把那六七根细丝说成是爬山虎的腿。是这样:爬山虎先长腿,也就是那“六七根细丝”。腿长长了,能够触到墙的时候,腿上再长出“圆片”脚来,巴在墙上。细丝够不到墙的爬山虎就长不出脚来,最后连细丝腿也退化了,书上说:“不几天就萎了。”(全班笑成一团)师:(故意惊奇地)你竟敢挑大文学家的毛病,了不起!大家觉得呢?(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困惑不语。)

师:看来,大家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也都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其实,爬山虎能爬墙,全靠它茎上长出的那──

生:(齐答)六七根细丝!

师:对!如果没有那六七根细丝,爬山虎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触墙”,也就不能往上爬了。至于作家管它叫脚,我们班有同学认为应该叫腿,我看这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你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叫。腿也好,脚也好,都是拟人化的写法。科学的称呼应该叫“茎”,属于攀援茎一类。大家看呢?(生满意地点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