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习题50篇(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文言文习题50篇(五)
小升初文言文习题50篇(五)
二十一.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句子注音解释含义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
④迨年事蹉跎
⑤王生不说
⑥王生益愠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二十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二十三.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
③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④元方入门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元方入门不顾。

4.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十四.小时了了《世说新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
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文举:东汉的孔融。

清称:有名誉。

中表:指的是亲戚。

伯阳:老子的号。

奕世:世世代代。

了了:聪明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②既通,前坐
③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④人以其语语之
2.翻译系列句子。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了结论。

请你把它补写出来。

4.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有
关他的其他故事吗?请你写出一个。

二十五.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参考答案:
二一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xuán;同“旋”,转身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⑤yuè通“悦”,高兴,愉快⑥yùn 恼恨,怨恨 2.B 惘 3.①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②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4.D 5.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
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
二二 1 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③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④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2 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
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二三1.约会约定才丢弃丢下回头(看)2.①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定好一同走的,却丢下朋友独自离开了。

②(你)到了正午却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3.4.(略)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二四1.①拜访②走上前③感到奇怪以……为奇(认为……奇怪)④告诉
2.①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

②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色。

3.难怪大后,如此不佳。

4.机智聪慧,能言善辩。

孔融让梨
(译文: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见的都是些英俊有名的人或者是亲戚,他们才能通报进门。

孔融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之后,进了门,他就走上前去,坐了下来。

李元礼问他说:“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和您的祖先伯阳有师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世代之好呀!”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色。

”孔融(听了后就对他)说:“推想你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
的。

”陈韪非常尴尬。


二五1.(1)替 \ 给(2)通“悦”,愉快 \ 高兴(3)喜欢\喜爱
2.滥竽充数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

4.(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