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知识点总结高一
甲午战争知识点总结高一甲午战争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场重要军事冲突,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的战争中,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不断升级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
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甲午战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原因甲午战争的爆发并非突然,而是由于长期积累的一系列问题引发的。
其中,中国的国力衰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成为日本逐渐崛起并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此外,日本对中国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扩大,也使得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二、战争经过甲午战争共分为几个阶段。
在战争初期,中国清朝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损失惨重。
此后,中国舰队多次投入战斗,但由于装备和作战能力的差距,中国方面一直处于劣势。
最终,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并向日本支付巨额赔款。
这次战争的失败也彻底暴露出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三、影响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清朝政府的国家形象大幅下降,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加速了清朝政权的崩溃。
其次,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变革,以追赶日本等西方列强的步伐。
战争也激发了中国爱国情感,催生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
四、启示甲午战争教训深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次残酷的历史教育。
这次战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弱点和不足,让人们认识到国家现代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战争也引发了许多思考,例如,如何改革现代军事、如何解决国家治理问题等等。
这些思考和改革探索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中国的发展路径奠定了基础。
总之,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战,其影响超越了当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通过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近代史,认识到中国社会在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时的不足之处,并从中汲取教训,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④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⑤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3,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1894---1895年。
4,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5,《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1895年春,双方代表中:李鸿章。
日:伊藤博文
6,《马关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再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7,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直接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8,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标志:公车上书
9,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10,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1,戊戌变法的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2,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3,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大学堂。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从日本方面看: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和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帝国主义制定了“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从列强方面看: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导火线: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清政府基本方针: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的结果,使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2、战争爆发:1894年日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
1、战争的经过:第一阶段战事·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抗日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黄海战役: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抗日牺牲。
双方互有胜负,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李鸿章下令保船,使日海军取得了黄海海域制海权。
第二阶段战事·日军入侵辽东和辽东之役:黄海大战后,日军一路从朝鲜进入中国,聂士成抵抗,日军占九连城;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占大连、旅顺,制造旅顺惨案。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战略方针。
3、战争性质: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1、内容:割辽台澎给日本。
破坏主权完整,迫使台湾分离50年,刺激了列强瓜分野心赔偿军费2亿两。
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使帝国主义的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影响。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标志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使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尖锐,中国面临更严重的民族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3_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
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
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 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订了明确的“大陆政策”后,一直在严
格执行,并且上行下效。日本天皇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展 海军力量。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
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战役】
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 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
“万寿庆典”,希Leabharlann 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历史影响】
3.对朝鲜而言,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 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
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
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 4.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 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 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甲午中日战争
【谈判过程】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等随员100多人,以“头等全权 大臣”的名义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订和约。 在谈判桌上,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李鸿章进行讹诈、恐吓, 威逼。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条约上画了押。“马关条约”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分析——中国近代史甲午战争.
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目的有
①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②实施大陆政策
③转嫁国内危机
④控制朝鲜,占领中国东北和台湾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其中“革命化”是指
[ ]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1.A
2. D。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高考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考知识点1.甲午中日战争:(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6月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原因: 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推翻政府(辛亥革命)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六单元第15讲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讲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低频考点,相关关联性考题较多2.情境设计:多利用政府公文、新闻报道、漫画、第三方看法创设学习情境。
如(2022·重庆卷,7)英国杂志刊登的漫画;(2022·北京卷,7)英国照会;(2020·江苏卷,7)《申报》报道;另外该部分还经常作为背景考查,如(2021·山东卷,17)小英雄3.核心考向: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整体感知知识点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边疆危机西北阿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1875-1878年左宗棠发兵新疆,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后来清政府与俄国交涉,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占领越南东南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1885年台湾建省2.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根本原因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侵华野心由来已久重要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壮大;清政府落后直接原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1.挖掘·教材信息读教材“历史纵横”“宗藩关系”,你如何认识宗藩关系下的“朝贡体系”?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
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阐释·核心概念[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必考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发生的主要战役和事件1.黄海大战: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为悼念邓世昌而作。
2.旅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清政府的腐朽、妥协退让。
客观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四、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影响: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
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影响: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
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历史甲午中⽇战争知识点 ⾼中历史课有些知识点⽐较⽣动有趣,有些历史知识点的确⽐较枯燥。
对历史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要选择对的学习⽅法。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历史甲午中⽇战争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甲午中⽇战争知识点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本明治维新之后,⼤⼒发展资本主义,国⼒逐渐强盛。
但是由于⽇本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留势⼒,国内市场狭⼩,因此⼈民起义不断。
⽇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的“⼤陆政策”。
战争爆发时间:1894年7⽉ 第⼀阶段: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台湾等⼤⽚领⼟的割让,进⼀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并且刺激了列强⽠分中国的野⼼。
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步加深。
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民的负担。
清政府⽆⼒偿还,不得不⼤量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新的通商⼝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深⼊到中国内地。
允许⽇本在华投资设⼚,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进⼀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历史甲午中⽇战争练习题 1、若建⽴邓世昌纪念馆⽽收集⽂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打捞(D)A.丰岛海域B.威海卫海域C.旅顺海域D.⼤东沟海域 [2011•扬州]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左宗棠收复x疆②邓世昌抗击⽇军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2、⼤⼤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丑条约》 3、1895年有⼈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本,颐和园⼜搭天棚。
甲午中日战争课堂笔记
甲午中日战争课堂笔记
在19世纪末,中日两国开始展开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两国的未来产生
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整理的笔记。
起因
甲午中日战争始于1894年,是由于中日两国在朝鲜问题上产生矛盾而爆发的。
朝鲜位于中、日两国的势力范围之间,双方都希望利用朝鲜地缘政治位置获得自身的利益。
一方面,日本试图通过朝鲜谋取海外扩张,同时还想排挤中原中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希望通过朝鲜确保自身的安全。
战争过程
战争开始后,日本迅速占领朝鲜,并于1895年战胜中国,取得了许多军事上
的胜利。
而中国的军队则表现出较弱的战斗实力和组织能力。
在这场战争中,甲午中日战争暴露了中国清朝的内外弊病,也说明了日本实现现代化的迅速进步。
结果与影响
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获得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优待条款,如割让台湾、澎湖
列岛给日本、赔款,中国则开始了改革的步伐。
战争的结果对中国尤为具有深远影响,促使了晚清政府的改革和变革的推进,也引发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实质上是古老东方两大
文明国家交锋的产物,对后续历史产生了深远的作用,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要点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要点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要点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制定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2)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过程
(1)开始标志: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著名战役
①平壤战役——失败后战火烧到中国境内;②黄海海战——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③辽东半岛之战——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④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
(1)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
(2)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运动,促进了民族觉悟的提高。
(3)此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西方国家由此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要点】。
中日甲午战争相关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 日本为解决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某吨,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 此时处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的侵略行径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3 1894年日本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蓄意挑起战争4 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一向为李鸿章所倚重的北洋舰队竟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这是李鸿章及其他清朝统治者所万万料想不到的。
他们虽然对西方列强畏之若虎,但对日本却从没用正视的眼光去打量过它,因为臣伏了千年的小小岛国,不过是个蛮夷小邦,是决没有掀起黄海千尺浪的能耐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蛮夷小邦掀起了千层浪,掀翻了清政府赖以自慰的新式海军——北洋舰队,使清朝的海岸线一下子暴露在正觊觎中国这块肥脔的列强的眼前。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舰队如此不堪一击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的产物。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开明地主为了挽救清王朝濒危的统治,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用于壮大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终于,在80年代中期,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初步组建完成,其中以北洋海军的实力最为雄厚。
但是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舰只,军队的管理模式却依旧陈旧、僵化。
这支舰队自组建以来就很少进行训练演习,舰艇也不知保养,以至于炮管上经常晾满水兵的袜子,炮筒中一摸一把黑灰。
曾有一位日本将领参观舰队后说:“这种舰队,吨位再大也是没用的。
”为什么有了舰队却不训练呢?其原因在于清政府根本就不重视舰队的存在与发展。
在他们眼中,这支舰队只是用来向世人显威的、自欺欺人的工具。
再加上慈禧大搞“万寿庆典”挪用了海军的军费,极度紧缺燃料、弹药成为舰队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在关键的时刻,英美等国也从中作梗,把质量低劣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的炮弹出售给中国。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12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B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具有盲目自信的心态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h
19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人认为 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 可以和日本一战,这体现了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 态,故B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h
20
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这一口号也使义和
团在斗争中对清朝统治阶级放松了警惕,不能识破清政
府的诡计,以致后来上当受骗。
2.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从列强侵华来看:
(1)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h
11
(2)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
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
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
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
吏的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
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
经济方面有: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万银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民 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科技,并放宽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 开始形成
h
25
【解析】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此题关键是理解 “近代中国”的含义。“近代化”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化,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 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初 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民族资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按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改 造中国,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等。选C项。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一)背景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军事实力+军国主义传统(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是列强侵略的对象,而为什么到1894年日本却可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济上: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但由于日本国内面积小市场狭小且资源溃乏,这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对外扩张成为资本义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必须以武力为依托。
经过几十年的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大增。
2、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
同样面对面列强入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面对日本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清政府不但没有认真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和。
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
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3、西方: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持纵容态度?这是因为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即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第三国也可享受。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机会。
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而日本也借机向朝鲜增兵,并蓄意挑起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经过2. 重要战役从刚才战争的背景分析可知:日本方面蓄谋已久,积极备战,而清政府战前不积极备战,战时避战求和、避战保船、消极抵抗。
这直接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此次战争经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四次主要的战役——两次陆战和两次海战。
陆战——平壤战役和辽东战役。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3)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其中蕴含着各种历史事件、背景、人物和故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十分必要。
在本文中,我们来总结一下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年,此时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期。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相继侵略中国,进行“瓜分中国”的势头日益增强。
这一时期,尤其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的国家、社会、文化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究其原因,中外贸易不平衡,资本主义文明冲击,以及各级多方面的腐败和内耗等都是造成中国落后局面的原因。
二、导火索1894年,发生了一件看似不算大的事件,但却引爆了中日之间的战争。
此时,朝鲜成为了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强权国家所竞争的国家利益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的一个保守派政府被推翻,新任政府大力倾向于日本,引起了中国高层的不满。
随着日本对于在朝鲜的利益要求日益强烈,中国把朝鲜视为自己的利益范围,就形成了这一场战争。
三、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一场主要战役。
战争地点是在朝鲜西面的黄海,中国海军主力舰队与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展开激战,但由于中国海军年久失修、战术不善,最终惨败,损失惨重。
(2)辽阳之战:是甲午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
中国东北的辽阳城被日本军队围了近四个月,最终城破。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士兵的勇气以及顽强抵抗的态度获得了世人的赞赏,但是战争的胜利却被日本方面所掌握。
(3)威海卫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
中国主力舰队扎堆驻扎在威海卫,升帆离开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军摆脱日本封锁的唯一手段。
然而,在这一场战役中,中国国内政治关系错综复杂,结束战争的决定权被一系列的利益和权力关系所影响,最终迈向失败。
四、战争影响(1)战争的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场战争标志着一个连年战乱的中国在近代动荡时期中陷入了新的屈辱局面。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甲午中日战争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甲午中日战争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A.日本: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②十九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B.朝鲜:东学党起义给日本提供时机 (导火线)C.清政府:腐败无能D.西方列强:①向帝国主义过渡②默许纵容日本侵略2.主要战役:A.丰岛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辽东之战(旅顺大屠杀)E.威海战役3.性质: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4.结果:①中国战败②1895.4签订《马关条约》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日本:日本的强大和侵略的野心如制度先进、国力较强、蓄谋已久、装备较好中国:①政治:清朝统治极端腐败②经济:国力较弱③军事: 防务松弛、装备落后、官兵临阵脱逃、军事指挥的失策……国际:列强默许与纵容5.《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政治大借款,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大大加重人民负担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6.《马关条约》的影响:⑪上面的危害⑫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⑬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⑭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⑮改变远东局势:①日本成为东方强国②使朝鲜逐步成为日本的殖民地③俄国成功地抵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扩张,国际地位提高。
相关链接: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历史)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政治)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2013云南文综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日本
①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和封建残余及天皇制国家机制相结合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侵略性。
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②19世纪末,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为扩大资本,掠夺原料,寻求国外市场,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③一定程度上的西方列强的支持默许或纵容,成为日本实施侵华计划的条件。
(2)中国:19世纪末,中国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2.《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日本统治者为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贪欲,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竭力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并制定“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这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4.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的影响
19世纪晚期,中国和朝鲜是列强在远东争夺的重要地区,而英、俄两国争夺远东霸权斗争尤为激烈。
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机会侵占我国东北大片领土后,更加垂涎朝鲜,并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地区,夺取更多在华侵略权益。
因此,沙俄一面警惕日本在上述地区的扩张,一面又极力拉拢日本,与英国在远东争霸。
当时,英国仍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殖民者,在中国享有最多的既有权益,为防止它在远东的侵略优势被打破,英国也支持日本以抵制沙俄的扩张。
美、德两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强烈要求在远东找寻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但都无力在远东争霸,故都支持日本同沙俄抗衡。
法国为了乘日本侵华之机来夺取新的权益,也极力支持日本侵华。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对日本侵华所采取的默许、纵容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5.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①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
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
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