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过程系统模拟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第3章_过程系统模拟的基本方法

第3章_过程系统模拟的基本方法

1
2
3
0 1 1 0 1 1 c11 c12 2 A 0 0 1 0 0 1 c 21 c 22 1 0 0 1 0 0 c31 c32
c13 1 0 1 c 23 1 0 0 c33 0 1 1
– 弧相邻矩阵
节点相邻矩阵
• 相邻矩阵定义为:
S [ sij ]mm
(i 1,, m;
j 1,, m)
• 式中,m为节点数目; • sij为矩阵元素,定义为
1 sij 0
从节点i到节点j有单向弧 否则
x1
u1
x2
u2 u4
x3
u3 u5 u7
x5 0 0 0 0 0 1 0
A B C D A E F G H I
3
A B 1 1 1 1 1 1
C 1 1 1
D 1 1 1
E 1 1 1 1 1 1 1
F 1 1 1
G
H
I * A A1 1 1
A B C D E F G H I
r个化学反应g个结构变量常见过程单元自由度单元名称自由度数常规指定变量混合器分流器s1流量分配比闪蒸器闪蒸温度压力泵节流阀出口压力压缩机膨胀机绝热多变效率出口压力换热器某一物流出口温度反应器反应程度绝热压降常规精馏塔操作压力平衡级侧线抽出比压力换热量过程系统自由度确定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目系统自由度单元自由度进料自由度反应器放空产品精馏进料反应器加热器混合器进料压缩机调节阀精馏塔分割器产品产品第2节过程系统结构的计算机识别主要内容过程系统结构有向图反应器放空产品精馏进料反应器加热器混合器进料压缩机调节阀精馏塔分割器产品产品弧相邻矩阵节点相邻矩阵ij为矩阵元素定义为否则有单向弧到节点从节点可及矩阵法索引矩阵法图解法steward通路法方程系统识别himmelblau算法

《化工流程模拟实训—Aspen-Plus教程(孙兰义主编)》配套PPS课件第3章-物性方法

《化工流程模拟实训—Aspen-Plus教程(孙兰义主编)》配套PPS课件第3章-物性方法
由物系特点及操作温度、压力经验选取 由帮助系统进行选择
3.3 物性方法的选择
经验选取 由物系特点及其操作条件进行选择
极性 物系
物 系
电解质?
非极性 物系
真实?
电解质
ELECNRTL
非电解质
参考(b)
真实
PENG-ROB RK-SOAVE PR-BM RKS-BM
虚拟& 真实
>1atm CHAOSEA BK10 GARYSON
Ideal gas Hayden-O'Connell Nothnagel Redlich-Kwong Ideal gas
Ideal gas Hayden-O'Connell Nothnagel Redlich-Kwong Ideal gas
Ideal gas Hayden-O'Connell Nothnagel Redlich-Kwong Ideal gas HF Hexamerization model Ideal gas
Redlich-Kwong HF Hexamerization model Redlich-Kwong Ideal gas Hayden-O'Connell Nothnagel Redlich-Kwong Ideal gas
Redlich-Kwong Redlich-Kwong-Soave Hayden-O'Connell Ideal gas Redlich-Kwong
Wilson (using dataset 2)
WILS-HF
Wilson
WILS-GLR
Wilson (ideal gas and liquid enthalpy reference state)

第三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三章 模拟调制系统
图3-15 相干解调器的数学模型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3.3.2 线性调制系统的非相干解调
所谓非相干解调就是在接收端解调信号时不需要本地 载波,而是利用已调信号中的包络信息来恢复原基带信号。 因此,非相干解调一般只适用幅度调制(AM)系统。由 于包络解调器电路简单,效率高,所以几乎所有的幅度调 制(AM)接收机都采用这种电路。图3-16为串联型包络 检波器的具体电路。
图3-2 调幅过程的波形及频谱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1
Pm 2
1
[ 4
Pm
(
c
)
Pm
(
c
)]d
1 4
Pm ()d
1 m2 (t) 2
(3.2-14)
比较式(3.2-13)和式(3.2-6)以及式(3.2-14)和式(3.2-7) 可见,在调制信号为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两种情况下,分别 求出的已调信号功率表达式是相同的。考虑到本章模拟通信 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是由信号平均功率和噪声平均功率之比 (信噪比)来度量。因此,为了后面分析问题的简便,我们 均假设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为确知信号。
图3-21 有噪声时的包络检波器模型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通信原理课件》
2、小信噪比情况
所谓小信噪比是指噪声幅度远大于信号幅度。在此情况 下,包络检波器会把有用信号扰乱成噪声,即有用信号 “淹没”在噪声中,这种现象通常称为门限效应。进一步 说,所谓门限效应,就是当包络检波器的输入信噪比降低 到一个特定的数值后,检波器输出信噪比出现急剧恶化的 一种现象。

aspen 讲义

aspen 讲义
*石油和合成燃料的定性及模拟
*独一无二的、严格的电解质模拟
*固体处理功能
*反馈和前馈控制功能
*自动的流程排序和收敛
*成本和经济综合评价系统
*灵敏度和工况研究分析
*最先进的优化功能
*非常有用的接口功能
*交互式模拟计算
二、序贯模块法模拟
ASPEN PLUS采用序贯模块法进行流程模拟。彼此独立的各个单元模块通过中间物流连接。流程按顺序求解,某一单元操作模块的出口物流是流程中下一个单元操作模块的进料物流。
;/()[ ] = & ' "
3.一级关键字在第一列开始,二级关键字在第二列以外的任一列开始。
4.语段可以按任意次序输入。
5.超过一行的语句为了续行,必须在该行的末尾加一个&号;若这一行是以斜杠结尾或在引号内的字符串超过一行要续行时,可不用&号;在上述各情况下,继续行的第一列应为空格。
6.在分号(;)后的行是注释行。
PROPERTIES(物性)
在ASPEN PLUS中,用于计算热力学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方法和模型都组装为选择集。
一个选择集是物性方法和模型的集合。
一个标准的选择集含有计算液相和汽相中下列性质的所有必需方法和模型:
—热力学性质:
—逸度系数(K-values)
—焓
—熵
—自由能
—摩尔体积(密度)
—传递性质: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化工过程流程摸拟的基本概念
一、化工过程流程模拟
化工过程流程模拟就是借助计算机求解整个化工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得到有关该化工过程的性能的信息。
二、稳态模拟和动态模拟
化工流程模拟可分为稳态模拟和动态模拟。稳态模拟是模拟一个稳态的化工生产操作过程。一头是稳定地连续进料,中间经过一系列稳定连续的加工操作,最后从另一头稳定连续的提供出化工产品的工厂或装置都属于稳定操作过程。我厂绝大多数生产装置都是稳态生产过程,例如,乙烯裂解装置、原油加工装置等。动态模拟系统是模拟不稳定的生产过程,例如间歇操作反应釜的生产过程、装置的开停工过程都属于不稳定的生产过程。目前,由于化工流程稳态模拟系统与动态模拟系统相比,较为成熟,且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化工流程模拟一般是指化工流程稳态模拟。

稳态流程模拟13-14

稳态流程模拟13-14
第三章 稳态流程模拟


稳态流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化工系统的分解 最大循环网的断裂
化工过程的数学模型
描述化工过程的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3种类 型的方程: (1)各设备单元之间连接流股的方程——联 系各单元物流的连续性方程; (2)各单元内部质量和能量衡算、相平衡关 系式; (3)各设备单元模型方程的基础——用于计 算焓、平衡常数等物理性质和其他的传递和热 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关系式。
出流股依次到达其后各个单元,而形成
一个单元串,当单元串中某个单元重新
出现时,在此重现单元之间的所有单元
构成一个单元群。将此单元群视为一个
单一的单元,并从它开始继续循迹前进。
直观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4
1
A B
3
C
5
D
8
E
9
F
10
G
12
I
6
H
2
11
7
单元H构成了第一个单元组(只由1个单元构成)。
单元A、B、C、D和E构成再循环结构,必须同时求解,
0
作业
1 2

第八章P293第12题
7 3 C 4 E
A
B 9
5
H 22
6
I 14 15 J 19
11 10
12 F
8
D
13 K 20 21
16 17
L
M
18
N
不可分隔相关子系统
按严格单元模型进行单元模拟计算
联 立 模 块 法
生成简化模型的模型参数
简化模型连接方程组的求解进行系统模拟或优化 N 收敛判据1 Y 收敛判据2 Y 输出计算结果 N

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考试题库

化工过程综合与分析考试题库

2 / 39

过程系统模拟方法有




化工过程系统分解可分为



试判断图 a 中换热匹配可行性 1 , 2 , 3 ,4 。

在过程系统夹点分析中,随着夹点上方热物流的热负荷提高,则Qhmin将随之 ,
系统热回收QRmax则随之


精馏塔与系统热集成,如图 b 所示,则在总组合曲线中,塔 T-102 的合理位置
法和
法;
4 一个含有 C 组分的独立流股具有
个自由度;
5 当一过程系统只需要一种公用工程物流,这样的系统不存在夹点,称为
问题;
6 过程系统的总组合曲线就是过程系统中
的分布在 T—H 图上的标绘;
7 分离序列综合的主要目的是选择
和确定

8 动态规划的最优化原理为: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前面的状




作业 论文 总分
标 准 25
10
15
10
10
30
100

一、基本概念(25 分)
(1)名词解释(10 分)

过程系统综合

夹点的意义

过程用能一致性原则

过程系统自由度

过程系统模拟
(2)判断以下问题是非(N,Y)(4 分)
( )1. 对于冷热流股换热系统,传热量一定的前提下,传热温差愈小,过程不可逆程度愈
S4
S1
S2
S3
1
2
S5 3
S8 4
S9
S10
5
6
S7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三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三章

图3-7 子网模型
3.2 供给链系统建模方法
3.1.1 供给链管理决策与供给链模型
在供给连管理决策中,供给链模型主要描述供给链的决策内容。 供给链中的决策通常包括:采购决策、制造决策、运输决策、存储决 策和销售决策等
一般认为供给链模型至少应该能够为决策人员提供四方面的效劳: (1)确定在应用条件下最优的库存和效劳水平对应关系; (2)帮助决策人员分析、预测供给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确定平安库存 水平和订货策略,优化投资; (3)进行What-if分析,帮助决策人员评估各种方案以选择其中最有 利的方案; (4)进行面向供给链M的设计(Design-for-供给链M ),评价不同设 计和工艺对供给链运行中库存和效劳水平的影响,通过协调提高整体 效益。
表3.2 供给链管理决策内容
决策 短期决策内容
长期决策内容
采购 制造 运输 存储 销售
如何决定采购的材料种类、数量和日期等? 如何实现近期的生产任务? 如何安排运输车辆和路线? 如何制定履行定单计划? 按照何种顺序履行客户定单?
如何选择供应商?供应商的具体选择 个数?
如何快速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决定 在何处设立分厂?
多企业〔特别是汽车行业企业〕都应用JIT方法进行管理,这样一种 方法要求企业加快对用户变化需求的反响速度,同时加强与合作伙伴 的合作。全球竞争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展要求企业将自身业务与合作 伙伴业务集成在一起,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站在整个供给链的观点 考虑增值,所以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与合作伙伴的附属关系转向建立 联盟或战略合作关系。
一般来说,供给链还具有以下特征: ①复杂性。因为供给链节点企业的组成跨度(层次)不同,供给链往
往由有多个、多类型的企业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往 来和交易多。 ②动态性。供给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 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的更新和调整,这就使得供给链具有明显的动态 性。 ③面向用户需求。供给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 需求而发生的,并且在供给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给 链中信息流、产品、效劳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④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给链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另外一 个供给链的成员,大多的供给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 度。

化工系统工程课件 第二章 概述

化工系统工程课件 第二章 概述

序贯模块法的优点:与实际过程的直观联系强; 模拟系统软件的建立、维护和扩充都很方便,易 于通用化;计算出错时易于诊断出错位置。 序贯模块法的主要缺点:计算效率较低,尤其是 解决设计和优化问题时计算效率更低。 序贯模块法计算效率低的原因:只能根据模块的 输入物流信息计算输出物流信息,在进行系统模 拟的过程中,对有再循环物流单元模块的计算需 要考虑断裂物流收敛计算,使问题复杂。
(图2—10)描述了断裂的过程
其中流股x2称为断裂流股,该流股只有一个 变量x2 ,称为迭代变量。流股的收敛性指的 就是其中变量x2 的收敛性能。 问题:如果不选择流股x2,是否可达到简化 的目的?
考察过程系统中的不可分隔子系统如图 2—11,断裂物流可以选为S10,当然也可 以选为S11。选择不同的断裂物流,则其 相应的迭代序列也不一样。
2. 1.2 过程系统模拟的面向方程法
面向方程法:将描 述整个过程系统的 数学方程式联立求 解,从而得出模拟 计算结果的方法。 面向方程法又称联 立方程法
面向方程法的优点: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 灵活地确定输入、输出变量,而不受实际 物流和流程结构的影响。模型中所有的方 程可同时计算和同步收敛。 面向方程法的问题:形成通用软件比较困 难;不能利用现有大量丰富的单元模块; 缺乏与实际流程的直观联系:计算失败之 后难于诊断错误所在;对初值的要求比较 苛刻;计算技术难度较大等。
1、断裂的流股数目最少; 2、断裂流股包含的变量数目最少; 3、对每一流股选定一个权因子,该权因子数值 反映了断裂该流股时迭代计算的困难程度,应 当使所有的断裂流股权因子数值总和最小; 4、选择一组断裂流股,使直接代入法具有最好 的收敛特性。 四条准则是一般性的原则。
(3)回路矩阵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习题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习题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习题第一章1.化工过程分析的含义是什么?化工过程合成的含义是什么?2.常见化学反应过程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化工PID是什么请解释DCS的含义和作用。

4.稳态模拟和动态模拟的特征分别是怎样的?5.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是什么?6.人工神经网络的含义和用途。

第二章1.过程系统模拟有哪几类问题?2.过程系统的模拟分析是指什么,用流程框图画出其示意图。

3.过程系统设计的含义是怎样的?用流程框图画出其示意图。

4.过程系统参数优化的含义是怎样的?用流程框图画出其示意图。

5.请解释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含义,特点,适用范围。

6.请解释过程系统模拟的面向方程法含义,特点,适用范围。

7.请解释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方程法含义,特点,适用范围。

8.在计算再循环物流时,需要对某些物流进行“断裂”,此处“断裂”的含义是什么?9.判断最佳断裂的准则是什么,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10.请解释有效断裂组、多余断裂组、非多余断裂组。

11.请描述搜索断裂组的替代规则。

12.解释断裂族的概念。

13.再循环物流断裂处设置收敛单元,其功能有哪些?14.适合于收敛单元的数值计算方法一般应满足哪些条件?15.直接迭代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是什么?16.阻尼迭代的含义是什么,请用公式表达,阻尼因子的选择对迭代收敛有何影响?17.一个大型稀疏方程组,阶数为60,非零系数个数为240,求稀疏比和方程中为零的单元有多少个?18.请画出下面不可分割子系统的回路矩阵,并寻求最优断裂组。

已知流股 1 2 3 4 5 6 7Wj 2 7 3 3 4 3 219.直接迭代法求解下列方程组。

20.直接迭代法求解下列方程组。

2X 1+X 23=35.568X 12-0.5X 2=0.36...x x x x x x x x x --=⎧⎪-+-=⎨⎪--+=⎩1231231231027210283542。

化工设计第3、4章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和过程模拟

化工设计第3、4章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和过程模拟
= 2.82mol; 反应的CH3OH =0.75×1 = 0.75mol
输出: HCHO(输出)= 0.75mol; CH3OH(输出)= 1- 0.75 = 0.25mol; O2(输出)= 0.75- 0.75×0.5=0.375mol; H2O(输出)= 0.75mol
循环过程(两种解法)
1) 确定加热剂或冷却剂的消耗量; 2)为公用工程(热工、电、锅炉、给水、冷暖)提供设计条件; 3) 为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能耗提供重要依据; 4)确定总需求能量和能量的费用。
热量衡算步骤
(1)以单位时间为基准的物料流程图,确定热量平衡范围; (2)在物料流程图上标明已知温度、压力、相态等已知条件; (3)选定计算基准温度; (4)列出热量衡算式,求解未知值; (5)整理并校核计算结果,列出热量平衡表。
F1=2000kg/h 75%液体 25%固体
过滤机
滤饼 90%固体 F3=?kg/h 10%液体
F2=?kg/h 1%固体 99%液体
滤液
精馏过程
F3
F1 料液 乙醇 40% 水 60%
馏出液
乙醇=1% 水 24% 苯 75%
F2 苯
乙醇产品 F4=1000kg/h
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
1.直接计算法
化工工程设计中需要大量的时间查找、筛选和估算物性数据。 衡算时必须有足够而准确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的来源根据计算 性质而不同。 对于设计一个新的工艺过程,有关数据可由实验室试验或中试提 供,对于生产过程,则由生产装置测定而得到。当某些数据不能精确 测定或缺少时,可在工程设计计算所允许的范围内推算或假设。
过程模拟简介
过程模拟类型 模拟型、设计型、优化型
过程模拟的三要素 系统模型、物性数据和热力学方法、算法

AspenPlus在化工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AspenPlus在化工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AspenPlus在化⼯过程模拟中的应⽤AspenPlus在化⼯过程模拟中的应⽤第1章化⼯过程模拟概述-第2章AspenPlus模拟基础第3章流股的混合与分割过程模拟第4章压⼒变送过程模拟第5章分离设备模拟第6章传热设备模拟第7章塔设备模拟第8章反应器模拟第9章固体操作设备模拟第三章流股的混合与分割过程模拟学习⽬的:1、练习⽤Aspen Plus 进⾏流程仿真的基本步骤;2、掌握物流混合模块Mixers/Splitters的⽤法。

内容:课堂练习:建⽴以下过程的Aspen Plus 仿真模型(exercise-3.1):已知:将100m3/hr 的低浓酒精(⼄醇20%w,⽔80%w,400C,1 atm)与200m3/hr 的⾼浓酒精(⼄醇90%w,⽔10%w,300C,2atm)混合,混合后物流平均分为三股,⼀股直接输出,第⼆股与100 kg/hr 的甲醇⽔溶液混合后(甲醇95%w,⽔5%w,450C,1.5 bar)输出,第三股与80 kg/hr 的⼄酸⽔溶液混合后(⼄酸90%w,⽔10%w,350C,1.2 bar)输出。

求:三股输出物流的组成(摩尔分率与质量分率)和流量(摩尔流量及体积流量)分别是多少?课后练习:建⽴以下过程的Aspen Plus 仿真模型(exercise-3.2):1)将4000C,3 bar 下的1000m3/hr ⽔蒸⽓、1000 m3/hr ⼆氧化碳和1000 m3/hr 甲醇等压混合,求混合⽓体的温度和体积流量。

2)将4000C,30 bar 下的1000 m3/hr⽔蒸⽓、1000 m3/hr⼆氧化碳和1000 m3/hr 甲醇等压混合,求混合⽓体的温度和体积流量。

3)将4000C,300 bar 下的1000 m3/hr⽔蒸⽓、1000 m3/hr⼆氧化碳和1000 m3/hr 甲醇等压混合,求混合⽓体的温度和体积流量。

在物性⽅法及模型(Property methods & models)设定中分别选⽤理想⽓体状态⽅程(Ideal)、Benedict-Webb-Rubin-Lee-Starling 状态⽅程(BWR-LS)、Peng-Robinson状态⽅程(Peng-Rob)、Redlik-Kwong-Soave 状态⽅程(RK-Soave)作为基本⽅法(Basemethod)进⾏以上计算,⽐较各⽅法所得的结果有何不同,将结果汇总编辑为MS-Word ⽂档。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人:吴淑晶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课程名称: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课程代码:040323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上机/实验等学时:2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材:张卫东,孙巍,刘君腾.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第二版).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11.主要参考书:1.姚平经.过程系统工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王弘轼.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都健.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培养学生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分析、优化和合成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培养学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分析、优化和合成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1.掌握化工工程分析和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2.掌握化工过程系统模拟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化工过程系统优化与合成的系统工程方法。

4.了解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5.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6.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分析、优化和合成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教学内容:化工过程;化工过程生产操作控制;化工过程的分析与合成;化工过程模拟系统;化工企业CIP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化工过程生产操作控制;掌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化工企业CIPS技术;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第3章(四步骤模型)2012

第3章(四步骤模型)2012

分区未来出行分布 A - 28.6 36 2 36.2 13.8 78.5 40×2=80 1.02 B 28.6 - 36 3 36.3 17.3 82.2 50×1=50 0.61 C 36.2 36.3 - 22.9 95.4 30×4=120 1.26 D 13.8 17.3 22 9 22.9 - 53.9 20×3=60 1.11 310 310 总计
住宅出行生成量=住宅户数*每户全天出行人次
例如:
住宅类型 一类住宅 二类住宅 套数 312 148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70160 19280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 (平方米) 225 130

住宅全天出行生成量=312*3.5+148*2.9=1521人次/天
回归生成模型
• 一元 • 多元 多 • 假定
y ( x) n n
一元回归练习

n
xy x y 15800000 -11890000 2.4786 2.5 8 * 722500 - 2050 * 2050 n x ( x )
2 2
y ( x ) 5800 2.4786 2050 89.85 90 n n 8 8
'' ' TAB TAB
A B
2
37.5
(1 0.53) 28.6 2
分区未来出行分布 A - 14.5 51.8 15.0 81.3 40×2=80 0.98 B 14.5 - 28.1 9.8 52.4 50×1=50 0.95 C 51.8 28.1 - 35.8 115.6 30×4=120 1.04 D 15.0 9.8 35.8 - 60.7 20×3=60 0.99 310 310 总计

第3章系统仿真方法

第3章系统仿真方法

第3章系统仿真方法3.1系统仿真概述系统仿真是在计算机上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运行实验来模拟和分析现实世界中各种系统的行为和性能的方法。

它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定义系统的目标和问题,并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然后是根据实际系统构建数学模型,包括对系统的结构、参数、行为、约束等进行描述;接下来是选择合适的仿真工具和方法,进行系统仿真实验;最后是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得出对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建议。

3.2离散事件仿真离散事件仿真是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仿真方法,它模拟系统在离散时间点上的状态变化。

系统的状态在各个事件之间是固定不变的,只会在事件发生时进行改变。

离散事件仿真适用于那些事件具有明确发生时间和离散性的系统,如交通系统、生产系统等。

离散事件仿真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定义事件和事件的发生时间,并根据特定的规则来处理事件的发生和触发。

在仿真过程中,事件会按照其发生时间的顺序被处理,直到仿真时间结束。

离散事件仿真可以提供系统的详细的时间和状态信息,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3.3连续系统仿真连续系统仿真是一种基于微分方程的仿真方法,它模拟系统在连续时间范围内的行为和性能变化。

连续系统仿真适用于那些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连续变化,并且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可以用连续的数学函数描述的情况。

连续系统仿真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来推导系统的动态行为,然后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系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状态和性能。

连续系统仿真可以提供系统的连续时间和状态信息,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3.4混合系统仿真混合系统仿真是一种将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系统仿真相结合的仿真方法,它适用于那些同时包含离散事件和连续变化的系统。

混合系统仿真可以充分发挥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系统仿真的优势,更准确地模拟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混合系统仿真的基本思想是将离散事件和连续系统耦合在一起,通过事件和状态变量的相互作用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绪论:1:化工过程的定义: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加工制成产品的过程。

2:实现方法:通过反应、分离、混合、加热、冷却、压力改变和颗粒尺寸的变化等一系列步骤实现的。

3:工艺流程:独立转化的单元过程由被处理的物料流连接起来,成化工过程生产工艺流程。

4: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单元过程:1:化学反应过程2:分离过程3:换热过程4:流体输送过程5:设计的目标:高效益、易控制、环境友好和安全的过程。

6:两类优化流程结构的方法:探试法、算法方法7:判断最佳断裂的准则分为四类:①断裂的物流数最少;②断裂物流的变量数最少;③断裂物流的权重因子之和最少;④断裂回路的总次数最少。

8:自由度(设计变量)的选择原则:1:所选择的自由度必须真正独立2:自由度的选择应使问题求解尽量方便9:模拟型问题:理论级数、进料位置、塔顶(或塔底馏出量)、回流比→→塔顶、塔底的产品组成10:设计型问题:轻关键组分的塔顶回收率、重关键组分的塔底回收率、进料位置判据、回流比→→理论级数、进料位置、塔顶和塔底馏出量第二章:1:非理想体系——采用状态方程与活度系数相结合的模型;2:汽相状态方程模型:非理想气体模型:Benedict-Webb-Rubin-Lee-Starling(BWRS);Hayden-O’Connell(用于Hexamerization的氢-氟化物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模型:Lee-Kesler(LK);Lee-Kesler-Plocker;Peng-Robinson(PR);采用Wong-Sandler混合规则的SRK或PR;采用修正的Huron-Vidal-2混合规则的SRK或PR;用于聚合物的Sanchez-Lacombe模型。

3:液体活度系数模型:Eletrolyte NRTL;Flory-Huggins;NRTL;Scatchard-Hilde-Brand;UNIQUAC;UNIFAC;van Laar;WILSON。

系统工程(3.2)--系统模型与模型化—解释结构模型习题

系统工程(3.2)--系统模型与模型化—解释结构模型习题

2,3,5
P L0 L1 L2
1 2
1,2,5 2
5
2,5
P L0 L1 L2
1
1,5
L3
5
5
P L0 L1 L2
1
1
L3 L4
A(Si )
1 1,2,5 1,2,3,5 1,2,3,4,5 1,5
1 1,2,5 1,2,3,5 1,5
1 1,2,5 1,5
1
1,5
1
(P) L1, L2 , L3 , L4 , L5 {4},{3},{2},{5},{1}
8 0 0 0 0 0 0 0 1 1
9 0 0 0 0 0 0 0 0 1
9814 6 2 357
9 1 0 0 0 0 0 0 0 0
8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4 M (L) 6
1 1
1 1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2 1 1 0 1 0 1 0 0 0
第三章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解释结构模型
一、简答 1.简 述 模 型 化 的 作 用 答:① 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观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
洁的、形式化的。 ② 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
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 ③ 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总之,模型研究具有经济、方便、快速和可重复的特点,它使得人们可
③提取骨架矩阵
C(Si )
2 4 4
C(Si )
1 3,6
5 3,6
7 1 3,6 3,6 7 1
E(Si )

第二章(序贯模块法1)

第二章(序贯模块法1)
6
2013-7-18
化工系统工程—第二章 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与分析



2.1 2.2 2.3 2.4 2.5
典型的稳态模拟与分析问题 过程系统模拟的三种基本方法 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 过程系统模拟的面向方程法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
2013-7-18
7
化工系统工程—第二章 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与分析
2.2 过程系统模拟的三种基本方法
①序贯模块法(Sequential Modular Method);
开发最早、应用最广
②面向方程法(Equation Oriented Method);
所有的方程同时计算和同步收敛
③联立模块法(Simultaneously ModuIar Method)
兼有序贯模块法和面向方程法的优点
典型的稳态模拟与分析问题 过程系统模拟的三种基本方法 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 过程系统模拟的面向方程法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
2013-7-18
2
化工系统工程—第二章 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与分析
2.1 典型的稳态模拟与分析问题
F1 F2 F3
F2 x 2
F1 x1 F2 x2 F3 x3
2013-7-18
18
化工系统工程—第二章 化工过程系统稳态模拟与分析
2.3 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



2.3.1 序贯模块法的基本原理 2.3.2 序贯模块法的基本问题 2.3.3 化工系统结构模型 2.3.4 系统分隔与排序 2.3.5 再循环物流的断裂 2.3.6 断裂物流变量的收敛 2.3.7 序贯模块法解设计问题
1
0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a
k=1
ik
Ib kj

0 1 1 A= 0 0 1 1 0 0
1
2
3
0 1 10 1 1 c11 c12 c13 1 0 1 0 0 10 0 1 = c = 1 0 0 2 A = 21 c22 c23 1 0 01 0 0 c31 c32 c33 0 1 1
A B C D 3 A = E F G H I
UA U
2
求解顺序:H-->ABCDE-->FG-->I
第3节 序贯模块模拟法
• 主要内容:
基本原理 循环流股的断裂与迭代 断裂变量的收敛
一、基本原理
S4
S4 收敛单元 S2
S’4
S1
MIX
SPLT
S3
混合器 Sub mix(F1,F2,P1) P1=F1+F2 End Sub 分割器 Sub SPLT(F1,P1,P2,ALFA) P1=F1*ALFA P2=F1*(1-ALFA) End Sub
第3章 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 过程单元
– 过程单元的自由度 – 过程单元的模型化与模拟
• 过程系统
– 过程系统的自由度 – 系统结构的识别 – 系统的分解
• 序贯模块模拟法
– – – – – 原理 寻找最佳断裂流股 断裂流股的收敛 面向方程模拟法及联立模块模拟法原理 过程系统的优化
• 常用商业化流程模拟软件简介
• 不可分隔子系统
– 可及矩阵
不相关 子系统
公司结构
机械厂
常减压
炼油厂
换热器 车间 催化 塔器 车间
重整 芳烃
焦化
不可分隔 回路 子系统 系统
石化公司
可及矩阵法识别不相关子系统的准则: 可及矩阵法识别不相关子系统的准则:
• 矩阵A的可及矩阵A*定义为:
A* = AU A2 UL Aλ = U
U
k= 1
回路矩阵
• 矩阵元素aij定义为∶
, 回 i 含 股 1 路包 流 j aij = 0, 回 i 流 j 关 路与 股无 。 0,
S1 A B C D 1 1 S2 1 1 1 1 S3 S4 1 S5 1 1 1 1 1 S6 S7
矩阵运算规则: 矩阵运算规则:
• 矩阵间:阵代数规则
cij =
∑a b
k=1
n
ik kj
(i =1Ll; j =1Lm , , , , )
• 矩阵元素:布尔代数原则
布尔乘法∶ 布尔加法∶
cij =
n
aIb=m a,b) in(
aUb =m a,b) ax(
(i =1L l; j =1L m , , , , )
λ
Ak
同属一个回路的节点
aij =aji =1
当满足该条件的节点数量大于λ时,说明坐在公 用一个节点的复合回路
1 2 3 4
可及矩阵法识别不可分隔子系统依据: 可及矩阵法识别不可分隔子系统依据:
• Berge定理∶ 若用A表示某有向图的节点相邻矩阵,那么,矩 阵H=Aλ 中为1的元素hij表示从节点i沿弧的正方向 经λ段弧可以到达节点j
序贯模块法模块的特点
• 单向性
设计规定
流程计算 单元操作 输入 输出
• 积木式 • 收敛单元----循环流/设计规定
断裂位置的影响:
S4 S1 MIX S2 SPLT S3
如果S2与S4的自由度不同 的自由度不同, 如果S2与S4的自由度不同,需迭代的变量数也将不同 S2
二、再循环流股的断裂
A
2.物流自由度、单元自由度及系统自由度
• 物流(stream) – Dühem定理:对于一个已知每个组分初始质量的封闭 体系,其平衡状态完全取决于两个独立变量,而不论 该体系有多少个相,多少个组分或多少个化学反应
过程单元自由度分析方法
• 过程单元自由度: –可改变单元操作状态的独立变量数目
列方程法:列出现象方程、限制方程等 自由度=变量数-方程数 描述规则法: 要完全描述一单元设备的操作,必须确定的自由度的数目必定等于能由设备 结构确定或能用外部手段控制的变量的数目 公式分析法:
系统网络图
S13 A S1 B S3
S4 C S5
S7 D S6 S8 E S9 F
S10 S11 G S12
S2 H
I

A B C D E F G H I A=
A 1
B C D E F G H 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f1 f2 f3 f4 x1 x2 1 1 1 1 x3 x4 1 f2 1 f3 1 f1 U f4
x x2 x3 x4 1 1 1 1 1 1 1
x x2 1 f2 U f3 f1 U f4 1 1
x3 1
x4 1
过程系统识别
• 不相关子系统
– 分析
c11 ={ I0 U{ I0 U{ I1 ={ }U{ }U{ }=1 0 } 1 } 1 } 0 0 1 c12 ={ I1 U{ I0 U{ I0 ={ }U{ }U{ }=0 0 } 1 } 1 } 0 0 0 M c33 ={ I1 U{ I1 U{ I0 ={ }U{ }U{ }=1 1 } 0 } 0 } 1 1 0
• 式中,m为节点数目; • sij为矩阵元素,定义为
1 sij = 0
从 点到 点有 向 节 i 节 j 单 弧 否 则
x1
u1
x2
u2 u4
x3
u3 u5 u7
x 5 0 0 0 0 0 1 0
x4
x5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1 0 0 0 0 0 0 0 x 2 1 0 0 0 1 0 0
不相关 子系统
公司结构
机械厂
常减压
炼油厂
换热器 车间 催化 塔器 车间
重整 芳烃
焦化
不可分隔 回路 子系统 系统
石化公司
过程系统模拟一般步骤:
确定需模拟的系统 识别不相关子系统
• (一级子系统,各子系统独立处理)
一级子系统自由度分析
• 找到分解成规模最小的二级子系统的决策变量
各一级子系统内不可分隔子系统的识别
W △P
1 . . n
r个化学反应 g个结构变量
n
1 . . s
d
(U)
= ∑ ci +2) +(s −1 +e+r + g ( )
i= 1
常见过程单元自由度
单元名称 混合器 分流器 闪蒸器 泵、节流阀 压缩机/膨胀机 换热器 反应器 常规精馏塔 平衡级
自由度数 0 S-1 2 1 2 1 2+r 5 3
5 产品 C(A,B) (a)
系统自由度=Σ单元自由度+Σ进料自由度
第2节 过程系统结构的计算机识别
主要内容 1. 过程系统结构有向图 2. 过程系统结构的矩阵表示 3. 系统结构的识别
1. 过程系统结构有向图
5
5 5
A(B,C) 5 精馏
放空
4 进料 A(B)
5 反应器
5 C,A(B)
5
5
5 产品 C(A,B) (a) 压缩机 分割器 产品
• (二级子系统,各二级子系统可依次求解)
各二级子系统依次处理
• 找回路、确定最佳断裂位置、确定计算顺序
相关单元操作建模,确定迭代方法
第1节 流程的自由度分析
1. 一些基本概念
• 过程(Process):对原料进行某些物理或化学变换,使其 性质发生预期的变化 – 机械加工不能称为过程 •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 有特定功能的总机体 • 过程系统:由各种过程构成的系统
进料
混合器
反应器
加热器 (b)
调节阀
精馏塔
产品

节点
1 2 3
10
8
9Leabharlann 4 (c)567
2. 系统结构的矩阵表示
• 节点----节点
– 节点相邻矩阵
• 节点----边
– 关联矩阵
• 边----边
– 弧相邻矩阵
节点相邻矩阵
• 相邻矩阵定义为:
S =[sij ]m×m
(i =1L m , , ;
j =1L m , , )
A B C D A2 = E F G H I
A B C D E F G H 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 B C D E F G H I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B (a)
C
D
A
B (b)
C
D
方法1
A
B (c)
C
D
方法2
原则: 原则:将所有闭合回路全部打开
2.1 最优断裂准则
(1) 被切断的流股数最少; (2) 被切断的流股变量数最少; (3) 被切断的流股的权重因子之和最少; (4) 回路切断的总次数最少。 通常选择原则: 满足( )的基础上, 满足(4)的基础上,选(1)或(2) ) )
抉择依据:最少计算时间
• 计算时间:
计算时间:断裂方式;流程及变量灵敏度 有效计算时间: 流程计算;断裂流股迭代 迭代时间: 迭代次数;收敛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