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3000字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3000字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是一本由理查德·道金斯所著的科普作品,该书以生物学角度探讨了基因、进化和自私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于理解生命科学和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自私基因”的概念,即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确保自己的延续和繁衍。

这种自私行为在自然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生物种群的进化和适应。

然而,这种自私行为并不意味着个体之间毫无合作和互助。

相反,个体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也是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例如,亲属间的互助和合作可以增加基因的传递概率,从而在进化中得到保留。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人类社会中的自私行为和合作行为。

他认为,人类社会中的道德和道德规范是人类智慧和文明进步的产物,但这些道德规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相反,它们是在长期的社会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会有所不同。

总之,《自私的基因》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科普读物,它通过生物学角度展示了自私行为和合作行为在进化中的作用,同时也探讨了人类社会中道德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本书不仅对于生命科学和进化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一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进化论的作用层次不在个体,也不在群体,而在于基因,生命的本质则是基因复制。

动植物是某类基因制造的机器或工具,基因给各架机器适当的授权,以执行保卫、延续基因的终极指令。

机器是容易腐朽的,不朽的只有基因。

就好像住宅一样,老城区推倒重来,新楼盘勃然兴起,不变的,只有楼里的居民。

还有另一种基因,它们不创造机器,而只是利用机器,比如病毒等,它们离开寄主的方式和前者有所不同。

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看作是各类基因的不同生存策略。

人类社会和某些物种,在与基因共生之上,还群体创造了新的无形基因—文化、信息等,这里有个新名词“觅母”,它也在不断地遗传和进化。

进化稳定策略ESS是非常有用的观念,能够从基因自私的角度解释生物群体或个体的各种行为,持不同进化策略的基因机器,生存概率是不一样的。

然而,如所说,当我们对遗传过程中的自私性了解得越清楚时,我们就越有资格去教导慷慨、合作以及其它所有为公益奉献的美德。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二我时常觉得对于我们现代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影响最大的就是达尔文,只不过他是通社会达尔文主义间接的影响着我们。

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核心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在我们的这个社会当中就是要有竞争,就是要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对于这种思想给予解释最为独特的一本书便是《自私的基因》了。

在《自私的基因》中,将人与动物的绝大部分行为都解释为对于基因的一种自私行为。

用的话来说便是:我们和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关于这本书我由于以下几点看法:1.基因的机器在《自私的基因》当中,他提出最为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演化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个体身上的基因,个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机器。

个体身上所容纳的基因利用个体从而达到基因的目的——生存和繁衍。

而我们个体的身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和工具。

举一个例子:一名足球运动员单凭自己是无法获得大力神杯,他还需要其他十名同伴,其他同伴都必须是在其他位置上的佼佼者。

自私基因读后感(精选8篇)_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基因读后感(精选8篇)_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第2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

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他的畅销书中,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这周我们一起共读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

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人呢》,作者道金斯提出了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世界上,像芝加哥发迹的匪徒一样,我们的基因生存了下来,有的长达几百万年。

这使我们有理由在我们的基因中发现某些特性。

作者将要论证的是,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第五章《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进化上的稳定策略,“策略”是一种程序预先编制好的行为方式。

例如,“向对手进攻,如果它逃你就追,如果它还击你就逃”就是一种策略。

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是指,个人的大多数一旦运用这两种有条件的策略中的某一种,所有脱离群众的行为皆会受到惩罚。

基因被选择,不是因为它在孤立状态下的“好”,而是由于在基因库中的其他基因这一背景下工作得好。

基因因能相互和谐共存而被选择在一起,这并不一定说明我们必须要像看待蝴蝶的情况那样,把基因群体也看成是作为单位来进行选择。

基因库是由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形成的,这组基因成为一个不受任何新基因侵犯的基因库。

大部分因突变、重新组合或来自外部而出现的基因很快就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这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重新得到恢复。

新基因侵入一组稳定的基因偶尔也会获得成功,即成功地在基因库中散布开来。

然后出现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最终又形成新的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一一发生了某种细微程度的进化。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书中,道金斯提出了一个相当独特且引人深思的观点:基因是自私的。

这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那种自私,而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的。

一开始,我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基因咋还能自私呢?但随着深入阅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

书里提到,基因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复制自己,以确保自己能够在物种的繁衍中延续下去。

比如说,鸟儿鲜艳的羽毛,可能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人类觉得好看,而是为了吸引异性,从而更好地繁殖后代。

这背后其实就是基因在“指挥”,让鸟儿长出漂亮的羽毛来增加自己传递下去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观察蚂蚁的经历。

那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蚂蚁窝。

我闲着没事,就蹲在那儿看蚂蚁们忙忙碌碌。

只见它们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来来往往,有的嘴里叼着食物残渣,有的空着手急匆匆地赶路。

我好奇啊,就拿了一根小树枝,轻轻地挡住了一只蚂蚁的去路。

这小家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围着树枝转圈圈,好像在思考怎么过去。

过了一会儿,它居然从树枝下面的缝隙钻过去了。

我又多弄了几根树枝,把路挡得更严实。

这下可好,那只蚂蚁急得团团转,不一会儿,它就掉头往回跑,去搬救兵了。

没过多久,就来了一群蚂蚁。

它们聚在一起,触角碰来碰去,好像在交流什么。

然后,它们就一起开始搬树枝。

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还有的在旁边帮忙指挥。

看着它们那股认真劲儿,我都不好意思再捣乱了。

当时我只是觉得好玩,现在想想,这不就是基因的力量吗?蚂蚁们这种团结协作、努力生存的行为,其实都是为了让它们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它们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就是基因让它们这么做的。

再比如说,人类生孩子这件事。

父母对孩子的爱,那真是无私的。

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基因在驱使着我们去照顾后代,让自己的基因能够在孩子身上继续存在。

还有动物界的一些求偶行为,雄性孔雀为了吸引雌性,展开那华丽得不得了的尾巴。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一:自私的基因基本论点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生存机器或者叫生存载体,进化的关键在于基因的利益。

基因通过自己编写的程序控制着生命体的行为以达到自己的利益,一个成功的基因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作者的原始汤比喻30-40亿年前生命诞生初期的海洋就如同一个原始汤,里面包含一些简单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

有机物质在某些地方聚积起来,在受到紫外线之类的能量影响后结合成更大一些的分子,由于没有细菌,这些有机分子可以存在很久。

于是大量的有机物质就形成了浓稠的原始汤。

某一时刻一个分子突然获得了复制自己的特性,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原始汤中的有了差异化的复制分子种群。

更加稳定的分子寿命更长,并且有更长的时间去复制自己,于是形成了一个进化趋势。

这些分子是不是有生命的?作者的解释是词汇仅仅是供我们使用的工具,有生命的是人类为了理解世界而进行的一种分类。

因此是否是有生命的定义并不影响它的存在和演化等客观事实。

待原始汤中的自由有机分子降低到一定比例,复制分子的竞争开始了,那些变异出能够分裂其他品种的复制分子形成了进化趋势,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变异出能够将自己裹在一层蛋白质中以保护自己的进化趋势,这也许就是第一批细胞的成长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制分子为了保证自己在世界上得以存在下去而采用的技巧逐渐改进,用以改良的时间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经过40亿年古代的复制分子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今天,别以为它们还会浮游于海洋之中。

很久以前,它们已经放弃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了。

在今天,它们群集相处,安稳的寄居在庞大的步履蹒跚的机器人体内,与外界隔开来,通过迂回曲折的间接途径与外部世界联系,并通过遥控操纵外部世界。

它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的真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在翻开《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之前,我对基因的理解还停留在生物课上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枯燥的定义里。

但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却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以一种独特而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他提出的“自私的基因”这个概念,初听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却又觉得合情合理。

书里提到,基因是自私的,它们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复制自己,以确保自己在物种的基因库中得以存续。

这并不是说基因有意识地去追求自私,而是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那些能够更好地自我复制的基因会逐渐占据优势。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群鸽子。

其中有一只特别强壮的鸽子,总是能抢到最好的食物。

每当有人撒下玉米粒,它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用强壮的翅膀和尖锐的喙赶走其他鸽子。

一开始,我觉得这只鸽子太霸道、太自私了。

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它的这种行为其实是为了让自己获取足够的营养,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它身上那些让它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基因,也就有了更大的机会传递给下一代。

这只鸽子的羽毛光滑而有光泽,它的眼睛明亮而警觉。

它在抢夺食物的时候,动作敏捷而果断,丝毫不会犹豫。

它似乎深知,在这个小小的鸽子群体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只有生存下来,它的基因才能延续。

而那些相对弱小的鸽子,只能在它的威慑下,捡食一些剩下的零星玉米粒。

它们的基因,或许在这种竞争中处于劣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机会,只是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适应环境,让自己的基因得以传承。

再想想我们人类自己,其实也能在很多方面看到“自私的基因”的影子。

比如,人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基因特征的人,比如健康、聪明、外貌出众等等。

这并不是说我们是有意识地在为基因的复制做选择,而是在潜意识里,我们被那些有利于基因传递的特征所吸引。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对生命的本质和进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道金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相当独特且引人深思的观点:基因是自私的。

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我还有点懵,基因咋还能有性格呢?但随着深入阅读,我渐渐被作者的论述说服了。

书中说,基因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复制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们会操纵生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里养的小猫。

那是一只胖乎乎、毛茸茸的小家伙,特别可爱。

它总是喜欢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躺着,眯着眼睛,偶尔伸个大大的懒腰。

一开始,我觉得它这样只是为了享受生活,可按照书中的观点,这或许是它体内的基因在驱使它寻找温暖、保存能量,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就说它生小猫宝宝的时候吧。

那可真是一场“大戏”。

它会提前找好一个隐蔽又安全的角落,把那里当作它的产房。

然后,在生产的过程中,它全神贯注,每一次用力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战斗。

等小猫宝宝们一个个顺利出生,它立刻变得警觉万分,谁要是稍微靠近一点儿,它就会发出警告的叫声。

以前我觉得这只是动物的本能母爱,可现在想想,这也许是基因在指挥它保护自己的后代,因为只有后代存活并繁衍,基因才能得以延续。

还有一次,我给它喂食物。

平常它都是吃得欢天喜地的,可那次它居然只吃了一点点,就把剩下的藏到了一个角落里。

我当时特别不理解,这是为啥呀?现在想来,说不定是它体内的基因告诉它要为未来可能的食物短缺做准备,这种“未雨绸缪”的行为也是基因自私性的一种表现。

再说说人类自己。

我们总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想要更健康、更长寿。

我们努力学习、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享受更舒适的生活。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或许也是基因在推动我们去获取更多的资源,以增加我们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比如,我们对美的追求。

男生喜欢漂亮的女生,女生喜欢帅气的男生。

这种对美的偏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基因在引导我们选择更健康、更有生育优势的伴侣,从而让基因更好地传递下去。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领悟五篇《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领悟1这是严琦推荐的一本书,生物学方面的书,据说是进化论方面的经典著作。

不过全文通俗易懂,中间稍微摆弄了一点浅显的博弈论知识,完全不妨碍外行人如我来阅读。

针对动物进化问题,作者道金斯认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或种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

并把我们人类及其他所有动物都描述成是我们的基因创造的机器。

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基因的自私行为,即为了更好的复制,传播。

所有的利他行为,也仅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为。

还好作者强调了,“不涉及到意识的动机”,要不然真的有点像严琦说的那样有点“反人类了”。

正因为这样,在看书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

作为一个人类,我还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点的,虽然,基因可以这样的自私。

庆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识的非一般的作用。

特别是在讲到意识的产生的时候,“把意识视为一个进化趋向的终点”,生存机器最终从主宰它们的基因手中解放出来,变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从能力的决策者,比如说拒绝生育。

虽然要知道这本书写的不是基于人类的行为,但作为一个外行人的收获,也许更多的是将人类纳入这些“准则”中去思考,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

当然,最好是同时怀着一颗积极的心。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领悟2我们的基因从何而来?不朽的双螺旋——这只是《自私的基因》第三章的小标题,却是道出了基因的最基本特点,从远古而来。

我们人类是复杂而高级的物种,有思想、有技术,能控制地球上的资源、对其他物种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是地球的主宰。

而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却认为基因控制了人类以及其他一切物种: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物种都只是生存机器。

是谁的生存机器?是基因的!我们都是同一种复制基因,即双螺旋DNA分子的生存机器,根据道金斯的理论,在我身上存在的双螺旋,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这二条DNA的基因组上溯至唐宋元明清三国秦汉春秋战国到三皇五帝,基因组一脉相传,我相信在近3000年的时间里,我的DNA没有大的突变,我和我的祖先在作为人类这个物种上也没有多大的改变,一代又一代的祖先同时也包括我,我们的躯体作为保护基因的载体,为基因的正常运作提供了稳定环境的“皮囊”。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道金斯也曾说过,他打算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之后补写第二卷,对人类作一些论述,然而他发现《美德的起源》正合最初的构想。

这也说明作者并没有因为人永恒的自私基因而否认了人性的美。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1我们从何处来?将要到哪里去?在达尔文之前的人类,都觉得自己是神的子孙,或者是跟神有某种关系,然后达尔文横空出世,拿着一堆动物的骸骨和化石,对狂妄自大的人类说:别做梦了,咱们不过是猴子的亲戚而已,咱们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贱的生物,咱们也终将被更高级的生物所代替。

达尔文的这些话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难接受的,看看日本人就知道了,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爷爷辈曾经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都那么难,更何况承认自己是猪狗的后代呢?不过《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当然作者自己也说,这种新思路甚至在达尔文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什么思路呢?那就是,我们只不过是基因制造出来的保护壳而已,世间的生物只不过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壳,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基因繁衍下去。

说得更简单一点儿,作者认为,咱们其实就是一辆坦克,而驾驶员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没关系,如作者所说,这只是一种思路而已,当然他觉得这种思路更加符合事实。

暂且接受这个观点,看由此出发能推导出什么结论。

首先,这个理论肯定了人类在生物界的特殊性。

因为人类之前的进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变,这种方式漫长而无效率,而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就可以利用杂交等技术使得进化变得有方向性了,而更进一步,人类可以改变基因,创造出任何生物。

这个结论听上去有伦理问题,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没关系,后面的结论大多是比较有意思的。

基因的寿命无限长,而它的载体却没必要很长。

这是对生老病死的一种解释,因为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续下去,而我们--基因的载体,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那继续活下去也就没啥用了,所以当人完成了抚养未成年人的任务之后,就要面对死亡。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初闻其名时,我原以为会是一本充满晦涩理论和复杂概念的学术著作。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却发现这是一次引人入胜且令人深思的科学之旅。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以一种清晰而又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了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核心作用。

他提出的“自私的基因”这一概念,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于生命进化的认知。

在书中,道金斯指出,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的目的是自我复制和延续。

这种“自私”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而是一种基于生存和繁衍本能的驱动。

基因的“自私”行为表现为它们会不择手段地确保自己在下一代中得以传递。

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生物界的种种现象,比如动物的求偶行为、亲子关系以及群体中的合作与竞争。

以动物的求偶行为为例,雄性孔雀华丽的尾羽,看似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雄性为了吸引雌性,从而增加自己基因传递机会的一种手段。

那些拥有更鲜艳、更华丽尾羽的雄性孔雀,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同样,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基因在驱使他们确保自己的遗传物质能够在后代中得以延续和优化。

而在群体生活中,基因的“自私”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个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往往都是为了自身基因的利益。

比如蜜蜂群体中,工蜂不辞辛劳地工作,看似是无私的奉献,但实际上也是因为它们与蜂王共享了部分相同的基因,通过帮助蜂王繁殖,它们的基因也间接地得到了传递。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生命仅仅是基因的傀儡,完全受其摆布。

人类作为具有高度智慧和意识的生物,我们拥有超越基因控制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道德、伦理和文化的力量,做出违背基因“自私”本性的选择。

书中的观点也让我思考起人类社会的诸多现象。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市场份额,不断创新和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企业背后的决策者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包括基因传递的间接利益,如财富和地位带来的更多繁殖机会)而采取的行动。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后感在翻开《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对于生命的理解可以如此独特而深刻。

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生物世界认知的新大门。

作者道金斯的观点简直让我瞠目结舌,他说基因是自私的,生命个体只是基因的载体。

一开始,我真的很难接受这个观点,毕竟我们一直被教育要相信人性本善,要追求无私和奉献。

但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他的理论并非是要否定人类的善良和道德,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生命的演化。

书中提到的很多例子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比如说,动物界中很多看似无私的行为,其实背后都隐藏着基因的自私目的。

就像鸟类中的喂食行为,小鸟张着嘴嗷嗷待哺,大鸟不辞辛劳地寻找食物喂养它们。

看起来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大鸟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基因能够通过小鸟传递下去。

如果小鸟不能存活,那么大鸟所携带的基因也就无法延续。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看到的一件事。

奶奶家养了一群鸡,其中有一只特别强壮的公鸡,总是趾高气昂地在鸡群中走来走去。

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小鸡被一条蛇盯上了,那蛇悄悄地靠近小鸡,准备发动攻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只平时耀武扬威的公鸡竟然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和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最后,公鸡成功地赶走了蛇,小鸡安然无恙。

当时我觉得这只公鸡太英勇了,简直就是鸡中的英雄。

但现在想想,也许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只公鸡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无私。

它之所以会拼命保护小鸡,是因为这些小鸡身上携带着和它相似的基因。

如果小鸡被蛇吃掉了,也就意味着它的一部分基因无法传递下去。

所以,它的英勇行为其实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基因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

还有蜜蜂的社会结构,工蜂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一生都在为蜂群奉献,自己却无法生育后代。

这看起来是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但实际上,工蜂和蜂王有着相同的基因,工蜂通过帮助蜂王繁殖后代,也是在间接地传递自己的基因。

再说说人类自己吧。

我们总是歌颂爱情的伟大和无私,两个人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模板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模板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模板《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是理查德·道金斯的经典作品,通过对基因和进化的研究,探讨了生物进化中的自利行为和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利基因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此书,我深入了解了基因的本质和基因决定论的思想,对生命、自我和进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在读完《自私的基因》后,我对基因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道金斯将基因定义为生物进化中的信息单位,他指出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承载着物种的遗传信息。

道金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阐述了基因是如何通过复制和突变进行传递和演化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基因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它们追求自身的存活和传递,这使得生物的进化过程充满了竞争和合作。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我对基因决定论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基因决定论认为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特征和行为。

道金斯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证研究,阐述了基因对行为的影响。

他提出了“自私的基因”这一概念,指出个体的行为往往是基因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的结果。

这一理论使我深思,人类行为是否也受基因的影响?每个人的行为背后是否都隐藏着自私的基因?这些问题使我开始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本质。

另外,书中对群体选择和亲属选择的讨论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

道金斯指出,在自利基因驱动下,个体之间存在着合作和互助的现象。

他提出了“自私基因导致无私行为”的论点,认为基因通过帮助亲属或在群体中表现出合作行为来增加自身的存活机会。

这让我明白,合作和互助并不意味着个体的利益受损,而是基因级别的利益。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能够观察到这种现象,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合作关系,而这些行为往往能够提高整个群体的生存能力。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我对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道金斯通过丰富的实证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基因的传递和演化过程。

他提出了基因的自利策略,阐明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以及基因在进化中的优胜劣汰。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读完《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我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脑海中噼里啪啦地炸开了许多新的想法。

这可真是一本让人又爱又恨、又惊又喜的书啊!作者道金斯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我原本对生命和遗传的那些天真想法炸得粉碎。

他说,基因是自私的,它们的目的就是自我复制和延续。

一开始,我真的很难接受这个观点,怎么能把生命的本质说得这么冷酷无情呢?但随着深入阅读,我慢慢发现,这种“自私”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道德上的自私。

而是一种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驱动力。

比如说,我们人类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看似是无私的爱,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基因能够更顺利地传递下去。

书里提到的很多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就拿动物的求偶行为来说吧。

雄孔雀那华丽得夸张的尾巴,按常理来说,拖着那么长、那么重的尾巴,不是很容易成为天敌的目标,不利于生存吗?但从基因的角度看,这正是雄孔雀展示自己基因优秀的方式。

尾巴越华丽,就越能吸引雌孔雀,从而增加自己基因传递的机会。

这就好像是基因在指挥着雄孔雀:“嘿,把尾巴弄得漂亮点,这样才能吸引妹子,把咱的基因传下去!”还有蜜蜂的自杀式攻击。

当蜂巢受到威胁时,工蜂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蜂巢。

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英勇无畏的行为啊,但实际上,也是基因在背后操纵。

因为对于整个蜂群来说,保护蜂巢,保证蜂王的安全,才能让与自己相似的基因得以延续。

工蜂自己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它所携带的基因却能通过蜂巢的存续而继续传递。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养的猫咪。

我家那只胖嘟嘟的猫咪叫“汤圆”,它特别可爱,但也特别“自私”。

每次我给它喂猫粮的时候,它总是狼吞虎咽,生怕别的猫来抢。

有时候,家里来了别的小猫,汤圆就会弓起背,炸着毛,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宣誓自己对食物的主权。

一开始,我觉得汤圆太霸道了,一点都不懂得分享。

但读了《自私的基因》后,我似乎明白了,这也许是汤圆体内的基因在驱使它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资源,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人呢?道金斯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在这里,他尝试解释了一下他本人的立场,并举出一些有争论的学说。

他指出,目前主要有两大理论体系:“群体选择”理论和“个体选择”理论。

群体选择理论认为:一个群体,如一个物种或一个物种中的一个群体,如果它的个体成员为了本群体的利益准备牺牲自己,这样的一个群体要比喻之竞争的另一个群体,如果它的个体成员把自己的自私利益放在首位,灭绝的可能性要小。

因此,世界多半要为那些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所占据。

个体选择理论认为:即使在利他主义者的群体中,几乎可以肯定也有少数持不同意见者,拒绝做出任何牺牲。

假如有一个自私的叛逆者准备利用其他成员的利他主义,则它比其他成员更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这些后代都有继承其自私特性的倾向。

这样的自然选择,经过几代之后,“利他性的群体”将会被自私的个体所淹没。

一个群体是否会灭绝,可能受该群体中个体行为的影响。

最后,他摆出自己的信念:选择的基本单位,因此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单位,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严格说来,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遗传单位基因。

这一章,他给了我头脑冷静、脉络清晰,有公正而严谨的求学态度的最初印象,我很欣赏这个态度。

第二章复制基因至此,作者回答了在第一章中并没有答案的疑问:为什么会有人呢?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呢?他指出,人是保存基因而存在的终极理由,是基因的生存机器。

他首先用极为通俗的语言展示血红蛋白模型,然后,在有了一个具象为基础的前提上,阐述复制基因的形成、竞争的出现,以及进化过程。

简单地说,复制基因自我拷贝,集结起着构件作用的分子组成稳定的链,当这样的链越来越多,周围存在的构件分子日渐稀缺时,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复制基因必然为了争夺它们而互相搏斗,而“在任何导致产生更高一级稳定性的复制错误,或以新方法削弱对手的稳定性的复制错误,都会自动地得以延续下来并成倍地增长”,由此导致“生存斗争随之逐渐激化,生存机器的体积越来越大,其结构也渐臻复杂。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最近读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也引发了我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相当独特的观点,那就是生命的本质可以从基因的角度来理解,而基因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私”的。

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我还挺纳闷的,基因咋就自私啦?但随着深入阅读,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书里说基因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复制自己,传递下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基因会操纵生物的行为和特征。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去公园喂鸽子。

我带了一大包玉米粒,刚到那儿,呼啦啦一群鸽子就围了过来。

它们咕咕叫着,扑腾着翅膀,都想抢到我手里的食物。

其中有一只特别强壮的鸽子,总是能挤开其他鸽子,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不管别的鸽子怎么努力,它都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敏捷,把大部分玉米粒吃进嘴里。

一开始,我觉得这只鸽子真霸道,太自私了!可后来一想,从基因的角度看,也许它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抢夺食物的能力,正是它体内的基因赋予它的。

这些基因让它在获取食物方面更有优势,从而增加了生存和繁衍的机会,也就能让携带这些基因的后代更多地存活下来。

这就好像书里说的,基因是自私的,它们会让生物做出最有利于自身传递和复制的行为。

再说说人类吧。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有思想、有情感、有道德的高级生物,不会被基因简单地控制。

但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也能从基因的角度找到一些解释。

比如说,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出于爱和亲情,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基因驱使的。

父母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够通过子女传递下去,所以会不遗余力地照顾和保护他们。

这种关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基因“自私”的表现。

还有恋爱和择偶。

我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往往会被对方的外貌、性格、能力等因素吸引。

但也许在潜意识里,我们是在寻找能够与自己的基因形成良好组合,从而产生更优秀后代的对象。

比如,我们可能会喜欢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的人,因为这些特征可能意味着更好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就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生物进化的本质,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让我对生命和人性有了颠覆性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基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生物学课本上那抽象的概念。

然而,道金斯却赋予了基因一种鲜活的“个性”——自私。

他提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生物个体不过是基因的载体。

从这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基因的“自私”属性推动着整个生物世界的运转。

例如,在动物的繁殖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基因自私性的体现。

许多生物会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不惜一切代价争夺配偶、资源,甚至表现出一些看似残酷的行为。

雄孔雀那华丽而累赘的尾羽,从基因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吸引雌孔雀,以获得繁殖机会,尽管这可能会增加它被捕食的风险,但基因驱使它为了传递自身而“孤注一掷”。

书中对于亲缘选择的阐述也让我深思。

我们通常认为生物个体之间的互助行为是出于某种情感或道德因素,但从基因的角度,这可能只是基因延续自身的一种策略。

比如工蜂,它们放弃了自己的繁殖机会,全力帮助蜂王繁殖后代。

看似无私的行为,实际上是因为工蜂与蜂王以及它们所照顾的幼虫之间有着很高的亲缘关系,通过帮助蜂王繁殖,工蜂所携带的基因依然有机会在种群中广泛传播。

这种基于基因利益的解释,打破了我对生物利他行为的传统认知,让我认识到在看似复杂的生物社会行为背后,隐藏着基因自私的本质。

《自私的基因》还促使我重新审视人类社会。

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是否也受到基因自私性的影响呢?我们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自私”的产物?比如,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在基因层面可以理解为基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自身的延续。

但人类又不同于其他生物,我们拥有意识和文化,能够反抗基因的部分“指令”。

我们创造出了道德、伦理等社会规范,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基因自私所可能导致的极端行为。

这让我意识到人类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存在,我们既受基因的影响,又有超越基因的能力。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是一本由理查德·道金斯所著的经典科普读物,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以及基因在进化中的作用。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生命的奥秘和人类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道金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但又令人深思的观点:基因是自私的。

这里的“自私”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而是指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以自我复制和传递为首要目标,其行为看似是为了个体或物种的利益,但实际上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存续。

从生命的起源开始,基因就不断地在复制和变异。

那些能够成功复制并传递下去的基因,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那些不利于复制和传递的基因,则逐渐被淘汰。

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使得基因不断地优化和进化。

在讨论基因的自私性时,道金斯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在动物的求偶行为中,雄性往往会通过展示自己的优势来吸引雌性。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雄性身上的某些基因促使它们采取这样的行为,以增加交配的机会,从而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同样,在亲代对子代的照顾中,基因也在发挥着作用。

亲代之所以愿意为子代付出,也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子代携带自己的基因生存和繁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行为完全由基因决定。

环境因素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只是提供了一种倾向性和可能性,而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反应。

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本能和行为模式。

书中还提到了基因的“长寿”和“短寿”之分。

一些基因能够在世代相传中保持相对稳定,而另一些基因则很快消失。

这种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平衡,也是进化的关键所在。

在探讨人类的行为时,道金斯认为,人类的许多情感和行为,如自私、利他、嫉妒、合作等,都可以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

例如,自私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基因利益,而利他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因为这种行为有助于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生存,从而间接保护了自己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篇一:《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认识你自己--生存机器与谜米机器-------------《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引言生命有意义吗?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么?我们在面对这些深刻的问题时,无需再求助于迷信。

十八世纪的达尔文通过《物种起源》科学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残酷的自然,无情的选择,才造就了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多姿多彩的自然和顽强生命力的生物。

然而这种选择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不同于以前达尔文主义者提出的个体选择,群体选择或者是种群选择理论,道金斯认为,从发生在最最低级的水平上的自然选择—基因选择出发是解释进化论的最好方法。

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自私的基因》一书从基因选择入手,对进化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私的基因”理论。

并运用此理论对“自利”与“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本质进行探讨。

此书自问世以来引起巨大影响,褒贬参半,误读者也不少。

自私一词,毫无人性。

很多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人类绝望,对世界绝望,认为人不管活的如何,总是徒为基因作嫁衣裳。

然而,正如作者在文末所说的那样,“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可以看出,作者明显不持有极端的“基因决定论”,排斥人类的文化,排斥人类的思想。

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构造出一个冰冷的宇宙。

那么,《自私的基因》到底描述的是怎样一种世界?本文试图重构作者在文中描述的基因的世界,了解在作者眼中,基因到底是如何“自私”的。

几点解释本书所谓的利益指的是生存的机会。

“自私”是指基因所做的都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提高自己生存的机会,虽然用这样一个人类道德领域中的词来修饰基因不太合适甚至荒唐,然而从全文看,这确实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在本书中,所谓的我们和“生存机器”并不单指人,它包括一切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适用于一切在进化历程中形成的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从初中开始,就知道这本书,尤其是到了高中之后,更是听老师推荐过这本书,加上本身对生物较感兴趣,一直都想读读这本书,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能有机会读这本书。

直到这学期,学习生物的进化时才找到机会读这本书。

一、书的简介与内容概括
《自私的基因》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一部科普著作。

该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以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论证了“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该书的前面四章讲述生命的起源的演化,介绍基因如何通过自我复制以致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物种。

第五章到第九章介绍基因生存机器(即各种生命个体)之间的争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私性。

第十章论述群居行为中的自私性。

第十一章立足于人类社会,以基因复制类比文化传播,论述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现象,以说明虽然人类起源于生物界,但人类行为还是有其一定的独特之处。

二、感想
1、从自私的基因到人生的意义
首先没读过本书的人会被它的名字误导,(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作者在书的开头就说明这本书讲述的是事物是如何进化的,即在讲述基因行为上的意义,而不是主观意义。

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只不
过基因创建的生存机器。

我们的存在,完全是自然选择和不断淘汰的产物,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保存和延续基因的存在。

我们的饥饿、痛苦、快乐、满足感等……这些感受只是基因“设计”的“程序”,让我们在这些情绪的驱动下不断回避痛苦和追求享乐,以确保基因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细想之,不无道理,但我却不完全同意。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早就表明,我们已经有能力去反抗我们的缔造者——基因。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生命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们的意识赋予生命以目的和意义,哲学上的观点“我思故我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用书中的话说:“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见第十一章)。

2、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关于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与书本上讲的内容相似,即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

在大约30到40亿年前,在一片汪洋大海中,一些有机物质(可能包括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在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成了一种大分子,这种大分子在海洋的各个地方漂浮,其中有一种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了。

这个分子之所以非凡,因为他们具有一种特别的性质:能够自我复制。

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积累,最后生命诞生了。

这些最初的简单的生命,又经过数十亿年复杂的演化,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

3、从自私的基因到社会秩序的构建
该书诠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一个进化论观点,在中国则等同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此容易引起人们误解:似乎本书有个弦外之音——既然自然规律本身如此,那么是不是要遵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规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理想社会呢?
答案是否定的,本书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作者只是告诉我们,世界的面目“是怎样”,而不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怎样”。

作者说:“我并不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我只是讲事物是如何进化的,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行动才符合道德准则。

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因为我知道我有被人误解的危险。

有些人不能把阐述对事物的认识同提倡事物应该如何这两件事区别开来,此类人为数实在太多。

”(见第一章)
根据作者十一章的阐述,我得出了“人”这个概念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自然意义上的生物,“它”是一大自然中的基因生存机器之一,这种生存机器遵从生老病死等自然法则;第二是社会意义上的理性个体,与其他动物相区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生物性但又尽可能挣脱生物性以获得更高尚的自由意志。

社会秩序的构建,本质上是用社会意义的人来约束生物意义上的人,让社会意义上的人实现真正的自由,于是就有了道德、民主、法制。

而道德是通过教育实现的,民主法制则是通过人们之间建立契约来实现的。

因此,从承认基因的自私性到承认人的自私性,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我们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会知道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

4、无法回避的哲学问题
作者是个生物学家,他只是从生物学角度来论述基因的特性,但读下这本书不由得会联想到两个哲学问题:一是生命的起源;二是意识的起源。

对于生命的起源,虽然前面已经说了,是海洋某处一些有机物质偶然在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基因,但是这个说法我觉得有欠说服力。

主要质疑来自统计概率,那些能够合成复制基因的分子,为什么会碰巧聚到一起?一切真是那么偶然吗?没有什么力量的驱动吗?作者说:“有关生命的起源,我的叙述只能是纯理论的。

事实上当时并无人在场。

在这方面存在很多持对立观点的学说,但它们也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见第二章)这说明本书在生命起源的认识还是象我们一样说不清道不明,但我们不能苛求他,他在解释进化方面已经做得很出色了。

正是由于生命起源的偶然性有无法解释的东西,所以神创论总会有生存空间。

再看意识的起源,如果说生命是柴,意识是火,那么人类意识的熊能烈火是谁点燃的?这一点,该书也尝试作了一些解释(见第四章),
我无法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该书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对意识的起源也并没有完全明确的认识,他说:意识的产生是“是当代生物学所面临的最不可思议的奥秘”(见第四章)。

其实这何止是生物学的奥秘,它还是所有科学家、哲学家、宗教人士、普通人群乃至小孩都百思不解的千古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5、小结
关于进化,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有这样几句话:理性怀疑,乐观批判。

言论有分寸,思想无禁区。

我想,这样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必不可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