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一水平语文会考真题及答案A
四川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
四川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四川语文会考试题及答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现代文写作、古诗词鉴赏等。
以下是一些模拟题目及答案的示例:# 一、阅读理解(共30分)题目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春天的故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也脱去了厚重的冬装,换上了轻便的春装,脸上洋溢着笑容。
问题1:文章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1:文章描绘了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花儿争奇斗艳,小鸟在枝头歌唱,以及人们换上春装,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景象。
问题2:文章中提到的“春天的故事”指的是什么?答案2:“春天的故事”指的是春天到来时,自然界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包括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以及人们心情的愉悦。
# 二、文言文翻译(共20分)题目2:将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翻译: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非常快乐,不知道自己是庄子梦见的蝴蝶,还是蝴蝶梦见的庄子。
# 三、现代文写作(共30分)题目3: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示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拯救生命,带给人们健康和希望。
在我心中,医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给予他们生的希望。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将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医德,将来能够用我的双手,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四、古诗词鉴赏(共20分)题目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古诗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问题2:诗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分别象征着什么?答案2:诗中的“明月光”象征着远方的家乡,而“地上霜”则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雅安中学高2024级入学测试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8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niàng)拙劣(zhuō)炽热(chì)量体裁衣(liáng)B. 狩猎(shòu)粗犷(kuàng)嫉妒(jì)锲而不舍(qiè)C. 臆测(yì)诀窍(jué)稽首(qí)娇揉造作(jiǎo)D. 拘泥(nì)惘然(wǎng)襁褓(qiǎng)心无旁骛(w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量体裁衣”的“量”应读liàng。
B.“粗犷”的“犷”应读guǎng;“嫉妒”的“嫉”应读jí。
C.“稽首”的“稽”应读qǐ;“娇揉造作”的“娇”应为“矫”。
故选D。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 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B.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境遇便完全呈露眼前,惟妙惟肖。
C. 写文章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文字修养极高的人。
D.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地为父母想一想,你就会理解父母的心情,就不会对他们求全责备了。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句中说“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使用错误。
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句中指描写生动,对象误用。
C.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句子说文章写得好,不需修改,使用正确。
D.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
句子说为父母着想,不和语境,可改为“设身处地”。
故选C。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游客进到广场公园之后,看到的第一眼就是用花岗岩制作的古朴庄重的郭守敬雕像。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样卷及答案之一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样卷及答案之一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2),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1)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3)沧海月明珠有泪(4)樯橹灰飞烟灭(5)云无心以出岫。
(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等均不给分)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文学文化常识。
(4分)(1)《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采用帝王纪年,而《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则采用纪年,这两种纪年法是古人最常用的。
(2)巴金晚年所写的散文《》真诚地反思“文革”,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小狗包弟》就选自这部作品。
(3)狄更斯在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中以自己的父母为原型,塑造了典型人物夫妇,他们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
(4)(国籍)作家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总是把现实存在的东西纳入自己的主观想象,于是演出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匪夷所思的闹剧。
【答案】(1)干支(2)随想录(3)密考伯(4)西班牙(每空1分,共4分)3. 概括出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3分)最近,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显示,《步步惊心》、《倾世皇妃》这些玩穿越的流行网络小说,竟然成为现在大学生借阅较多的书,而鲁迅、莎士比亚、马尔克斯等大家的作品却少有人问津,甚至连中国当代文学中执牛耳者的余华、莫言、苏童也一并被冷落。
可见,这种在社会上渐盛的“浅阅读”之风已经开始侵入高校,这让很多专家感到忧虑。
【答案】高校(1分)“浅阅读”盛行(1分),引发专家忧虑(1分)。
(意思相近即可)4.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
四川省2018--19年高一会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
四川省2018--19年高一会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C.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B答案解析: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
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
C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关于”。
D提承不一。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对“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作该句的主语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粪土”是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属于意动用法,应翻译为“以……为粪土”。
3.下列“为”字的用法与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相同的一项是()A.何辞为B.窃为大王不取也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为击破沛公军答案:C答案解析:为一词多义,即可做介词,读四声,当替讲,如B D两项;又可当被动词,读二声,如C项。
也可放在词尾做语气词,如A项。
例句是被动句,为做了被动词。
与C项相同。
4.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最新】四川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经典四川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1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拖累(lěi)惩戒(chéng)忸怩不安(ní)引吭高歌(háng)B.颓圮(pǐ)纤细(xiān)干名求禄(gān)挥斥方遒(qiú)C.角色(jiǎo)应验(yìng)繁芜丛杂(wú)刚直不阿(ē)D.椽笔(chuán)框架(kuàng)疾风劲草(jìng)浅尝辄止(zhé)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艾青这首诗,没有箭拔弩张之势,旨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中,流淌着自然的感情。
B.长房长孙的特殊身份,使觉新受到较多约束,养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C.动物游戏时,它们亲密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绝不会引起伤害。
D.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倍出,风格各异,无论小令、长调,都有不少佳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事实证明,医务人员的坚守对遏制埃博拉疫情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柜子里的砚台虽然普普通通,确实恩师惠赠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珍惜。
C.清理传统文化遗产,还包括提出糟粕这个艰巨任务,抱残守缺是没有前途的。
D.王熙凤善于治家,协理宁国府时不孚众望,大大小小的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二.(4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样卷及答案之二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样卷及答案之二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1)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3)悦亲戚之情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答案】(1)孤舟一系故园心(2)羡长江之无穷(3)乐琴书以忘忧(4)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答出一句给1分,有错别字、漏字和添字,该句不得分)2.根据相关文学名著,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这首诗出自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创作的小说《》。
该书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
课文《》,即节选自该书第三回。
(2)小说《》是创作的一部世界级的经典作品。
它充满了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
小说借用主人公把风车当,把羊群当敌人等曲折滑稽的游侠冒险经历,折射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具有鲜明的主义倾向。
【答案】(1)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巨人人文(每空1分,“红楼梦”空填“石头记”也可)3.请仿照下面例子中对汉字的“拆析”方法,在备选汉字里任选两个汉字加以“拆析”,要求紧扣字形,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表述简练。
(4分)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备选汉字:选劣值起【答案】选——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的前面的。
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值——人生要有“价值”,首先要求人要正直。
起——欲要崛“起”,就必须走自己的路。
(四选二,每一个2分)4.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另举一个实例,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四川省泸州市高2023级高一学年末统一考试+语文答案
泸州市高2023级高一学年末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2.D3.C4.写法特点:辞意隐约、言简意赅。
用字极为严格,不同的字表达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善于运用“微而显”“志而晦”等技巧。
内容特点:隐藏在文字背后有深层价值观念,如维护等级秩序、“正名”“为尊者讳”等。
记录者及编辑者的政治观点及好恶会通过记事的方法、用词反映出来。
5.孔子“哂”子路,此“哂”字体现了“微言大义”。
“哂”有嘲笑、讥讽之意,表明孔子对子路的治国理想不太认同。
子路性格直率、鲁莽,其理想虽有勇气和自信,但显得不够谦逊和务实。
孔子通过这一“哂”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子路言论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对弟子的期望,希望子路能更加沉稳、谦逊,思考问题更加周全。
6.B7.B8.这句话体现了故乡的炊烟具有宁静、温馨、朴实、淳厚的特点。
炊烟是乡村生活的象征,它代表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召唤。
每当炊烟升起,意味着家人团聚、共享美食,充满了温馨与宁静。
而炊烟来自于柴草的燃烧,它的质朴无华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朴实淳厚。
9.“形散”体现在:文章内容丰富,从故乡村庄的历史变迁,到儿时关于炊烟的记忆,再到成年后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
既有对故乡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村后的小河、村东的池塘,也有对故乡人文景观的介绍,如村里的街道、庙宇。
还包括了不同时期的经历和感受,如儿时的玩耍、长大后的军旅生涯。
“神聚”体现在:-全文始终围绕“故乡的炊烟”这一核心意象展开,通过对炊烟的回忆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无论描述的内容如何多样,都紧扣着思乡这一主题,使得文章主旨明确,情感集中。
10.A.E.F11.C12.D13.(1)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2)罢黜奸邪谄媚的人,任用贤良的人,不因为小人的言论而议论君子。
14.两文建议内容的共同点包括:①要居安思危,不能骄傲放纵。
②要虚心纳谏,任用贤良。
③要铭记创业时的艰难,不忘根本。
15.C16.在本词中,“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这里的“搔首”表现出词人面对人生无奈、命运不公时的愁苦、烦闷和思索;在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搔首”这一动作,抒发了诗人因国破家亡、忧国忧民而产生的焦虑、痛苦和愁绪。
四川省高2014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高2014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四川省2014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共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分。
考生需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考试科目等信息。
每小题需用2B铅笔涂黑答案标号,如需更改,需先用橡皮擦干净。
第Ⅱ卷总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共6分,每小题2分。
1.以下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祝福》选自XXX的小说集《呐喊》,作者塑造了XXX这一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若想用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建设适合新中国的建筑,先得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法”,否则是不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二、阅读理解,共4分,每小题2分。
游褒禅山记》是XXX的一篇游记。
XXX又称华山,唐代XXX褒在此舍身修行,后葬于此,因而得名“褒禅”。
如今所说的XXX就是褒禅山上的庐冢。
华山洞则是距离XXX东五里的地方,因在华山之阳而得名。
此时,我还有足够的力气进入洞内,火也还能照亮。
⑵于是XXX。
(1分)于是我叹息。
⑶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2分)在山下平坦的地方,有泉水从旁边流出来,游客们经常来这里,这就是所谓的前洞。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为什么学者们不能不深思熟虑地选择的原因。
7.XXX说“此余之所得也”,他有怎样的心得?请简要概括。
XXX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研究知识的态度和方法,即需要深思熟虑、慎重选择。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正确。
虽然诗中有“野老”这一自称,但并不代表这是XXX的自称,而是诗中所描写的一个形象。
B.正确。
诗中的“柴门不正”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贫困和窘迫。
C.不正确。
诗中并没有出现“片云”自喻的情节。
D.正确。
诗歌后四句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无奈。
四川省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四川省语文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标题:书香里的温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很难静下心来,享受一段宁静的阅读时光。
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总有一缕书香,带着家的温暖,缓缓流淌在心间。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寒风凛冽。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书包里沉甸甸的,装满了未完成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
推开门,一股熟悉而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准备晚餐的香气,也是家中那排书架散发出的淡淡书香。
我放下书包,不由自主地走向书架。
书架不高,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科普读物到历史典籍,应有尽有。
这些书,有的封面已经泛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有的则是崭新的,还带着书店特有的油墨香。
它们静静地站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我去探索、去品味。
我随手抽出一本《红楼梦》,那是父亲在我小时候送给我的。
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里面的每一页都干净整洁,仿佛每一字一句都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关爱。
我轻轻翻开书页,那熟悉的纸张触感,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情与哀愁,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就在我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母亲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走了进来,放在了我的书桌上。
她轻声说:“先吃点东西,别饿坏了。
”我抬头看向母亲,她的眼神里满是温柔和关怀。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从那天起,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时,我都会走到书架前,挑选一本喜欢的书,静静地阅读。
书籍成了我心灵的慰藉,也是我与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书香的陪伴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个温馨时光。
小题1:文章开头提到的“快节奏的时代”和“信息洪流”有何作用?答案:文章开头提到的“快节奏的时代”和“信息洪流”旨在描绘现代社会的繁忙与喧嚣,与后文中描述的宁静阅读时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书香与家庭温暖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017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6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园林应该属于文化范畴,不是土木绿化那样简单,它属于上层建筑,反映了一定的意识形态。
中国园林首重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与中国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是分不开的,亦就是说园林的设计者有这种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他理想的园林。
中国园林的那种闲适幽雅,并寓之以德的超世脱俗的情调,也许可说是主导思想吧!要表达这种境界,就要用许多手法,唐代的白居易在庐山之麓建草堂,以山为借景,尽收眼底,这种巧妙的手法,到明末计成将其总结了出来,可见古人是一直沿用的了。
这说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将永远为人们所应用。
由借景也产生了选址问题、布局问题等,所谓大处着眼、全局观点、因地制宜,运用得好,气势神韵皆出。
帝王之都,名园之基,无不首先重视借景。
叠山理水,在中国园林其理与画理相通,就是将自然景物加以提炼,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种原则不论中西与古今,我想总不会变的吧。
建筑物在中国园林中,占主要地位,这是肯定的,但从园林史来看,我认为它的发展是由少到多的,清代的园林建筑比重肯定比元明多,而且运用得更巧妙,空间分隔更灵活。
这与造园的速度有关,计成在《园冶》中早说过,“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
”建造房屋快,树木成长慢,为了追求园林早日竣工,在求得较好的地形与借景有利的条件下,基地上如有若干大树古木,即可以大量建筑物安排组合其间,名园指日可成矣。
苏州留园,在盛氏购入后,便添加了大量建筑物。
建筑物在园林中占如此主导地位,在今日造园时还可有所借鉴,它不但在造园上起艺术作用,而且在快速造园方面也见显著效果。
我认为园林创作既是综合性艺术,又是综合性科学,其涉及知识面之广,变化之多,不难理解。
如果说不先从园林理论与园林史入手,进行一些研究,要创作一个园林,或是另开一条新的造园道路,恐怕很困难,要走许多弯路。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一本让人读不下去的书吗詹丹据说,有家出版社调查当代青年十大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红楼梦》名列榜首。
不止一位年轻人对我抱怨说,翻开《红楼梦》,故事没开始,人物倒先看到了一大堆,实在有些头晕。
当然,作者为了避免读者发晕,其实已经努力调动了一些策略——在第二回让冷子兴与贾雨村对谈,把主要人物关系作了基本梳理。
但因为这样的梳理故事性不强,所以未必能提高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小说中频繁出现的诗词曲赋,也常常对读者的理解构成了障碍。
比如我一直把第七十回薛宝钗《咏絮词》结尾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视为她的野心勃发,也把“上青云”这样的词语视为理解这首词的关键。
但后来重读全词,发现这首词主要是作为别出心裁的翻案创作来反驳黛玉等人的创作的。
黛玉把东风看作是柳絮的对立面,所谓“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到了宝钗词中,就成了互助式的和谐关系,所谓“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相比之下,那些似乎可以摆脱东风、具有自主性的蜂蝶,反而显得一团糟,在宝钗笔下成了“蜂团蝶阵乱纷纷”。
如果从这个角度再来看薛宝钗《咏絮词》结尾,应该说“好风频借力”才是作品的关键。
换句话说,努力让主体与客体建立起和谐关系,让主体柳絮从东风中借力,才是这首词的重点。
薛宝钗日常的为人风格,又何尝不是体现了这一点?我始终认为,《红楼梦》中语言描写最成功的部分,是关于人物的对话。
这是小说的主要文本,而韵文只能算从属的、次要的副文本。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雅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笔迹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诗歌是一种微言见大义的文学样式,这得益于语言的暗示艺术。
作者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在作品中留下关于情绪、关于人生、关于宇宙、关于国家命运的丝毫线索,依着这些线索,透过语言的暗示性,读出作品中更深层的“意”来。
诗歌语言的暗示艺术与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异质同构”说有着密切联系。
他们认为:“审美体验就是对象的表现性及其力的结构(外在世界),与人的神经系统中相同的力的结构(内在世界)的同型契合。
”借鉴这一学说,也不妨把诗歌语言的暗示分为“同构暗示”和“异构暗示”。
“同构暗示”指的是诗歌中某些字词在意义指向上与诗歌展现的画面在力的结构上相一致,也就是说诗歌所展现的景象(外在世界)与作品的“意”(内在世界)在力的结构上是一个方向的。
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事物,比如山脉、河流、枝叶、花朵、日月、星辰、灯火、季节、云雾等等,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变化出来的表象,都传达了人的某种内在的情感、心境。
比如春天树木发嫩芽给人一种生命萌动的欣喜;而万木葱茏则让人感觉到勃勃生机;当秋天到来,树叶发黄或枯死则让人倍感萧条。
通过树叶由萌发到凋零,由绿变黄的变化与人的内在情感生活的联系,从而沟通了大自然与心灵这两个不同的世界,传达出了人的情感生活的跌宕起伏的变化。
当然,有些事物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已经化为了一种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从而引起人们的某一种心理定势。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礼”并不一定是文明的东西,旧时的礼有更多的残酷成分。
费孝通说,孔子虽然有恻隐之心,也没有同意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这和法律中的惩罚功能大概是一致的,是以一种强制力维持一种秩序。
那么,礼和法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秩序的再生产中经验的累积和调整,是在人们相互配合向环境索取资源的行为中发生的,不是个人自行规划的,而是实践先于规范、然后累积的文化。
这种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没有哪个社会没有传统,即使现代社会也离不开传统,传统文化依然发挥着作用。
其实,法治本身也可以成为传统。
不过在前现代的乡土社会里,传统文化的力量更大、更重要。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变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事实上,在传统社会里,因为环境变化的缓慢,人们应付生活的一套文化和规范也就变化很小了。
当事人往往意识不到有什么变化,但是变化缓慢并不等于不变化。
宋朝的社会生活与唐朝的就很不一样,唐朝的文化就比宋朝的文化开放得多。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南充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受先秦以来“以山体仁”“以山比德”思维和言说方式的影响,加之山水文化的兴盛和文学走向独立,到魏晋时期,文学批评中大量出现“以山喻文”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呈其大观。
在此,有必要先说一说魏晋时期的山水文化。
山川自然自古就存在,但将其作为审美对象,据钱钟书的观点,则始于汉末。
魏晋时期,随着精神领域崇尚自然的玄学之风盛行,以及物质领域大庄园的兴起,山水自然开始成为人的自觉的审美对象,山水诗、山水画逐渐兴盛起来。
在山水诗方面,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山川焕绮、林籁结响从此全面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在刘勰之前,也出现有“以山喻文”的现象,陆机在《文赋》中就以“石韫玉而山晖”论作文利害关键。
但总的来说,在刘勰之前,“以山喻文”还只是偶尔涉及。
只有到了《文心雕龙》,“以山喻文”的思维与言说方式才发展得比较全面、深入。
文学艺术和山之间本来没有瓜葛,但在刘勰看来,文学艺术和山虽异质而同妙,作家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所以《文心雕龙》中有许多“以山喻文”的言说。
例如,《原道篇》中以“山川焕绮”探文章自然大道;《宗经篇》中以“太山遍雨,河润千里”喻经典的深广影响,以“仰山而铸铜”喻经典海纳百川的精神;《辨骚篇》中以“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比楚骚描写自然之美妙,以“吟讽者衔其山川”喻不同读者从楚骚中看到不同的内容,以“山川无极”拟屈原山高水长的思想情感等等。
四川省会考补考2022语文答案
四川省会考补考2022语文答案1.下列加【】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g)愿为小【相】(xiàng)B饥【馑】(jǐn)千【乘】之国(shèng) 【喟】然(kuì)C鼓【瑟】 (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guàn)D【哂】之(xí) 浴乎【沂】 (yí) 【铿】尔(kēng)(正确答案)答案解析:D哂shěn2. 对下列加【】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摄】 (夹)乎大国之间【比】 (比较)及三年(正确答案)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 (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 (谦让) 【孰】 (谁)能为之大答案解析:A比,等到3.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单选题] *A不吾知也B浴乎沂,风乎舞雩(正确答案)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答案解析:B为状语后置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写了孔子问志,“四子”述志,孔子评志。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孔子对弟子很了解,师生关系融洽。
B.孔子是为了因势利导,更好的对弟子进行立志的教育。
C.孔子对三个学生平时的牢骚委婉的进行批评。
D.“四子”平时有怨气,孔子对此有所不满。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D孔子没有“不满”。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子路等三人的理想仅仅在“政事”的层次上表明了各自的抱负,却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儒家施行教化的理想境界,因此尽管其层次逐渐提升,孔子仍不许其“仁”。
曾点的理想仅以“【甲】”作为目标,但是其中蕴含的教化方略则深得儒家传统的精髓,扩而大之,这种润物无声般的和谐与悦适颇近似于“无为而治”。
是以在论述为政的主线上,四者由刑政而礼乐,逐层推进,渐而至于圆满。
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连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B.“之”,助词,的。
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但是。
D.“其”,表商量语气,还是;/代词,它们的。
故选B。
A.以其无礼于晋 请息交以绝游
B. 是寡人之过也 衡常思图身之事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 吾其还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6. 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7. 第I卷文言文中,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理解错误。《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王朝一朝的历史,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即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3年共220多年的历史。
故选A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 军:驻扎B.许之 许:赞许
C. 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这里作动词D.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故选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高一水平语文会考真题及答案A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C.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
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
C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关于”。
D提承不一。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对“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作该句的主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粪土”是古汉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属于意动用法,应翻译为“以……为粪土”。
3.下列“为”字的用法与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相同的一项是()A.何辞为B.窃为大王不取也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为击破沛公军【答案】C【解析】为一词多义,即可做介词,读四声,当替讲,如B D两项;又可当被动词,读二声,如C 项。
也可放在词尾做语气词,如A项。
例句是被动句,为做了被动词。
与C项相同。
4.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D【解析】根据语体,排除A、C,此处不宜用“通知”或“奉告”;比较B、D,“事务繁忙”只是不想来的一种托辞,“航班取消”是想来而无法来的实情,所以选D。
5.下列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 B吾师道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古之学者必有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例句中的“师”,意动用法:以……为师,A句中“师”的用法与此相同。
B句,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C句“师”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D句中“师”,名词,老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怀念乡村春节冰客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
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
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
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
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
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
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
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
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
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
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
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⑥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别说串门了。
⑦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四期,有删改)6.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
( 4分)7.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 4分)8.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
( 6分)9.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 6分)【答案】6.内容上: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
( 2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乡村春节的情景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对乡村春节的怀念赞赏之情;( 2分)7.场面描写,白描手法;( 2分)写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表现乡村淳朴的民风;( 1分)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
( 1分)8.对比:①“我”与城里人对燃放鞭炮的态度对比;②“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对比;③城里与乡下燃放鞭炮情形的对比;④城里人冷漠的人际关系与乡下邻里相亲的关系、淳朴民风的对比;⑤“我”对城里乏味的春节与对乡村春节热闹的春节不同态度的对比;(对比4分,只要写出4点,每点1分)好处:通过对比,多方面表现城里与乡村春节的不同,突出我对乡村春节的怀念与对乡村邻里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
( 2分)9.深刻意蕴:通过对城里和乡村春节氛围的不同描述,寻找一种失落的纯朴的和谐的传统节日文化。
( 2分)情感取向:①对城里人春节放鞭炮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人春节单一枯燥生活的厌倦;1分②对城市沿袭已久过年方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鄙弃;1分③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情景的回忆,表现了对久违的欢乐春节的向往;1分④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人们交往的描写,表现了对乡邻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
1分【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是作用类的题目,对此要先分清是作用类的哪种类型。
本题是属于句段作用类的题目,应从内容与结构这两方面来考虑。
内容上,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即可,结构上就是这段内容与文章相关内容的关系:为乡村春节的描写作铺垫,与乡村的春节形成对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对于表达特色的解答,要从选材、角度、艺术手法、修辞等方面综合考虑。
画线的句子,写的是一个场景,是场面描写;所写主要是面,也就是勾勒出欢乐的场面,用的是白描的手法。
手法的判断有些难,但如果抓住描写的方法可能要容易一些。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试题分析:题目中的“哪些方面”可知文中对比的地方不下于三处。
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是找好对比点,不能盲目、草率作答。
比如答“我”与城里人燃放鞭炮对比、我不比拼与城里人比拼对比等就不行,没有找准好对比点,不够具体。
应是“我”与城里人燃放鞭炮态度的对比、“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形成对比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需要就全文进行认真的梳理,以各段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去探究文章中的作者情感取向。
如文章一开始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
作者对此的情感取向,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来把握,如本段中的“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
”所以,对城里人春节燃放鞭炮描写,表现作者对城里春节的“乏味”。
以此类推,逐段梳理,就可以找出答案了。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荆公①以次女适蔡卞,吴国夫人②吴氏骤贵,又爱此女,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
未成礼,而华侈之声已闻于外。
神宗一日问王荆公,云:“卿大儒之家,用锦帐嫁女?”荆公谔然无以对。
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
明日再对,惶惧谢罪而已。
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
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③也。
是时盛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
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
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
雱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
”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④相近者。
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王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
是时,潘夙公所善,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
急足⑤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头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⑥令送书入宅。
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
急足怒:“舍人⑦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
左右曰:“此即舍人也。
”急足皇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
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
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