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历代精品牛画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年赏牛画实现牛年的梦想

在牛年里,让我们一起赏析历代知名画家,创造的有关牛的绘画作品。在中国文化中,牛是吃苦的符号、高尚的象征、任劳任怨的代名词。牛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为世人所喜爱与赞赏。甚至连人的名字,姓氏、属相也与牛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牛是人类的朋友,数千年来,留下了许多牛的传说和赞美牛的诗文。人们似乎对牛倾注了更多的情感,文人雅士笔下的田园诗画,有不少是以牛为题材的。憨厚的老牛,一旦进入画作,竟然也有那么多的谐趣、韵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历代画家以牛为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主要作品有韩滉《五牛图》、戴嵩《斗牛图》、阎次平《秋野牧牛图》、毛益《牧牛图卷》、李椿《牧牛图》、李唐《百牛图》、夏圭《雪溪放牧图》、李迪《风雨归牧图》、田锡《牧牛图》、祁序《江山放牧图》、刘履中《田畯醉归图》、郭敏《牧牛图》、戴进《牧牛图轴》、沈周《牧牛图册页》、张路《老子骑牛图》、唐寅《葑田行犊图》、郭诩《牛背横笛图》、杨晋《石谷骑牛图》、黄慎《牧牛图》、任伯年《牧牛画》等。

唐代时期韩滉《五牛图》赏析

唐代,韩滉723-787 唐画家。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贞元初,官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治上要求国家统一,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画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子等动物尤佳。所作《五牛图》,元赵孟俯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和《文苑图》并存于世。

韩滉《五牛图》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俯,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

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

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唐朝时期戴嵩《斗牛图》赏析

唐戴嵩《斗牛图》绢本册页墨色,纵44厘米横40.8

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代画家。戴嵩生卒年不详,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写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明代李日华评其画谓:“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贯得其神而捷取之耳。”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传世作品有《斗牛图》。

一牛则掉头离去,目光惊恐,气喘吁吁,落荒而逃。全图纯用水墨,虽也勾线,但已渐渐淡去。牛身通体染墨色,而以墨色的深淡变化,体现出牛身的结构以及运动时肌肉的紧张。用浓墨勾画牛的角、蹄,点出眼睛、鬃毛。看似色彩单纯,但仍能感觉到墨生“五彩”,极其优雅。这样的画法,在戴嵩之前似无,但也正是唐代画家王维倡导的“水墨渲淡”的手法。两头牛的形象、动态,无论是头、身体和四肢,以及彼此间相互协调,都画得非常准确,神态生动,场景激烈。历史上将戴嵩与韩干并称“韩马戴牛”,这些唐、宋间以写实着称的画家给我们留下了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同样是用勾线和墨染,他们的作品却呈现不同的风格,或重勾勒,洗练洒脱,或重墨法,凝重典雅。其要点在于以形传神,气韵生动。

南宋时期阎次平《秋野牧牛图》赏析

南宋阎次平《秋野牧牛图》立轴绢本水墨淡设色,纵97.5厘米米横50.6厘米。

阎次平,南宋画家。隆兴初(约1163年)任画院祗候,授将仕郎。继承家学,而画艺超过其父。擅绘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画法近李唐。

图描绘了真实生动的乡间生活情景。图中画二牧童和三牛。二牧童坐于树下,一位似在给另一位捉虱子;一头大牛卧于树下,旁卧一小牛,另一牛向外奔去。前面树叶染以红色,后面树叶染以黄色,并以水墨写出,岸坡和远山则以淡墨轻抹。充满诗意,牛和牧童的刻画更体现出画家的细微观察力。

南宋时期阎次平《四季牧牛图》赏析

阎次平《四季牧牛图》一共有四幅,分为《春牧图》、《夏牧图》、《秋牧图》、《冬牧图》。四图合成一卷,成为《四季牧牛图卷》。这卷《四季牧牛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为书画类镇馆之宝。《四季牧牛图》的艺术成就极高,一共画有九牛,且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可见画家对田园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力。

阎次平《四季牧牛图·春牧》赏析

《春牧图》中,两株柳叶青翠的柳树呈前景远景前后开合之势,树干以粗笔皴出其主体醒来,突出树干的肌理效果,而柳叶则以细笔一丝不苟以笔撇出形态。整体上,柳叶以稍淡的墨来表现春天嫩绿的效果,疏密秀润间可见画家对自然写生的能力。地上的草以细笔勾勒,显现出勃勃生机之势。在看画面中的主体:两头牛,一牧童。画家将牛和牧童放置到了画面的左侧,与右侧的柳树形成画面上的平衡,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两头牛一头成正面处理,一头呈侧面处理,牧童左手执绳右手握鞭,眼观面前的那头牛。两头牛此刻正闲逸地“品尝”着地上的嫩草。牧童的线条简括有神,其身影与大水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派田园淳朴迷人的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由地想要置身其境。

阎次平《四季牧牛图·夏牧》赏析

《夏牧图》中的景致表现已明显区别于《春牧图》,树叶的形态变得更加浓郁了。生命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以及春天的萌芽之后,终于在夏天迎来了生命最为璀璨的时刻。一棵绿茵大树被安排在画面的左侧,与上图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长卷中呈现出了另一番节奏之美。树的表现采用了更为水郁的墨法表现,既有着夏季树木的璀璨升级,又有着田园池畔特有的水润效果。坡岸以大斧劈皴表现出了水墨淋漓的效果,凸显出夏季的浓烈与奔放。右侧为水面,大概是池塘之类的小水域。水面没过水牛的肚子,可见池塘并不算深。两头水牛背上各有一位牧童,最右侧的水牛侧身回头看向身后的同伴,而后面的水牛则引颈看向前面的同伴,两头做交流状的水牛则与两名牧童作交流桩的姿势形成了极富戏剧感的对比。在这天地自然中,人与人在交流,物与物也在交流,生命的繁荣,皆在彼此之间的眷顾之中。

阎次平《四季牧牛图·秋牧》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