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文献综述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初恋,懵懂的初恋总是令人回味无穷,但,对于初涉爱河的中学生是否能承担起爱情的责任呢?在这个物质丰裕的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连环生育政策的实施,青年一代成了家中宝,家长对他们关爱可谓是细致入微。

即使如此,广大的青少年还是说和家长很难相处,有代沟,常常感到心灵寂寞,无人沟通。

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往往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自己。

因此,为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以及彰显90后的叛逆,“早恋”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

调查目的我们知道,中学生早恋是中学校园里“秘密而又公开的特殊现象。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型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恨不稳定。

我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寻求解决中学生早恋的途径,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早恋,同时代也可以为当地的学校、社会提供部分参考数据,也提高我自身对早恋的认识和了解。

调查时间及地点时间:2012年4月29日__2012年5月2日地点:昭通市永善县第三中学,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白沙村,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玉笋村调查对象永善县第三中学的10位教师及初一、初二92名学生,白沙村、玉笋村的10名学生家长。

调查方式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访问调查内容1、对中学生早恋的认识?2、对中学生早恋的态度?3、认为影响中学生早恋的原因?4、早恋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的结果让我很吃惊,在调查之前我知道中学生早恋现象很普遍,我个人认为中学生早恋应该是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地区才普遍存在。

调查的结果让我无法相信,在经济欠发达或者说是经济很落后的永善,中学生早恋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而且我还了解到早恋的范围早已不在像过去我们认识的那样:是少数“坏”学生的专利,不少的好学生、乖孩子也早已踏入早恋的队伍。

对第一个问题即对中学生早恋的认识的分析:92份学生问卷中26名学生赞成早恋,16名学生反对早恋,50名学生则表示无所谓,被调查的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反对早恋。

早恋文献综述报告

早恋文献综述报告

早恋文献综述报告引言:早恋作为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现象,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对于早恋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学界和研究人员持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梳理和总结早恋的定义、特征、影响以及相关干预措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启示。

一、早恋的定义与特征早恋指的是在青少年阶段,未达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的个体发展出的一种情感关系。

早恋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特征:早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通常在13-19岁之间。

2. 心理特征:早恋中的情感较为浓烈,青少年渴望得到爱与被爱的感觉,同时也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显得不成熟。

3. 社交特征:早恋往往涉及同龄人或相近年龄段的异性关系,包括表达情感、互相交往和协调彼此需求等。

二、早恋对青少年的影响1. 心理健康影响早恋可能引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与早恋相关的情感起伏和人际关系的波动,可能给青少年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2. 学业与发展影响早恋对青少年的学业和个人发展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投入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可能会忽略学业、社交技巧的培养以及兴趣爱好的发展。

3. 社会关系影响早恋往往引发同伴关系的变动,可能导致原本稳定的友谊关系受到冲击。

此外,早恋也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长对于青少年早恋往往存在担忧和反对,加剧了家庭冲突。

三、早恋的干预措施针对早恋对青少年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早恋问题。

1. 增强青少年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心理认知和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抗压能力。

2. 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干预早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并适时提供正确的性教育。

3. 学校与社会机构的支持学校和社会机构可以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如情感教育、人际交往技巧等,帮助青少年全面发展并更好地应对早恋问题。

结论:早恋作为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早恋问题研究报告

早恋问题研究报告

早恋问题研究报告在当今社会,早恋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过早地涉足恋爱领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早恋现象,本文将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早恋的定义及表现早恋,通常指未成年或青春期的青少年之间建立的恋爱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互依赖、频繁的交流、共同的活动参与以及在行为和思想上对对方的特别关注。

在学校里,早恋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上课分心、成绩下降、偷偷传递纸条或短信、放学后结伴而行等行为。

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恋爱关系上,而忽视了学业和自身的发展。

二、早恋产生的原因1、生理因素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性器官逐渐成熟,性激素分泌增加,这使得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从而容易引发早恋。

2、心理因素青少年在这个阶段渴望被理解、被关注和被爱。

家庭中缺乏温暖和关爱,或者在学校里感到孤独和失落,都可能促使他们寻求恋爱关系来满足心理需求。

3、社会环境因素现代社会中,媒体、影视作品等对爱情的渲染和传播,使得青少年过早地接触到恋爱的观念和场景。

此外,同伴之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当身边的同学纷纷涉足恋爱时,个体可能会受到从众心理的驱使而尝试早恋。

4、家庭因素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如父母经常争吵、家庭氛围紧张等,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在外界寻找情感寄托。

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也可能导致孩子在情感上的失衡,进而引发早恋。

三、早恋的影响1、对学业的影响早恋中的青少年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放在恋爱上,导致学习分心,成绩下滑。

他们可能会因为与恋人的争吵或矛盾而情绪波动,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早恋中的情感问题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一旦恋爱关系破裂,他们可能会难以承受打击,出现心理问题。

3、对社交能力的影响过度专注于恋爱关系可能会使青少年减少与其他同学和朋友的交往,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早恋_实践报告(2篇)

初中生早恋_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生早恋现象日益严重。

早恋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为了深入了解初中生早恋现象,本报告通过对初中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家长、教师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调查对象为某市一所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

访谈对象为该校部分家长和教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早恋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初中生表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曾经有过早恋经历。

这说明初中生早恋现象在校园内较为普遍。

2. 早恋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生理发育迅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这是导致早恋的重要原因。

(2)心理原因: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可,早恋成为他们寻求心理寄托的一种方式。

(3)社会原因:随着网络和媒体的普及,初中生接触到大量关于恋爱、情感等方面的信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3. 早恋对学生的影响(1)学业方面:早恋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导致成绩下降。

(2)身心健康方面:早恋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3)人际关系方面:早恋可能影响学生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早恋现象。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 强化学校教育(1)加强青春期教育:学校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恋问题。

3. 社会支持(1)加强网络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等渠道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引言:早恋是指青少年在生理上还未成熟、心理上还不具备恋爱能力的情况下,过早地开始谈恋爱关系。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恋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早恋的原因:1. 生理因素: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变化和激素分泌增加,使得青少年产生早恋的欲望。

2. 心理因素:中学生性格内向,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亲近,早恋可以满足他们对爱的需求。

3. 社会因素:大众媒体的影响以及同学之间的触角扩展,使得中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恋爱相关信息。

二、早恋的影响:1. 学业受损:早恋会使中学生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心理压力增大:早恋会给中学生带来情感压力和焦虑,特别是当恋爱关系出现问题时。

3. 出轨和分手的风险增加:由于中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尚不成熟,他们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更容易出轨或分手。

4. 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早恋会导致中学生与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社交能力的培养。

三、应对措施:1. 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包括性教育和恋爱观教育,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

2. 家庭关怀:家长要与中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以减少中学生对早恋的追求。

3. 情感管理:帮助中学生学会正确的情感处理方式,如倾诉、运动、写日记等,以缓解压力和情感困扰。

4. 个人成长:鼓励中学生参与各种兴趣班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培养出健康的恋爱观。

结论:早恋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教育和关怀,才能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抵抗力,从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初中生早恋调查报告

初中生早恋调查报告

初中生早恋调查报告第一篇:初中生早恋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报告摘要:我认为“早恋”这种说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若是早的话,那就不可能恋;若是恋的话,那也就不能算早了。

所以在谈到所谓的“早恋”时,我们大可不必惊慌,而应理性地去看待。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报告还记得那难忘的花季雨季吗?我们手牵着手走过的荏苒岁月,那份心动、那份懵懂,久久挥之不去,这就是初恋。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孩子都被父母奉为掌上明珠,对他们呵护备至。

即便是如此,他们依然觉得与长辈之间横着一条深壑,一种被称为“代沟”的东西,让他们心灵寂寞,无人沟通。

而且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就使得“早恋”的种子萌发了。

早恋问题在初中生中比较显著,这次的教育调查,我就调查了这个问题。

所谓的早恋,只是在中国所特有的一种不应该有偏见与被广泛关注的现象的贬义的名词。

大家现在所说的早恋,应该指的是男女生在校期间的恋爱,对学业或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这种现象。

现在的中学生恋爱,的确已经是“公开”现象。

而他们身边的同龄人、身边的老师、最亲近的父母等等,对这一行为都有不同的看法,为此,我采用了观察记录法在初三年级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

此外,我想了解我校初三学生对“早恋”的认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早恋”的看法及所持的态度,所以我决定对初三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让我们对中学生“早恋”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

我们知道早恋对我们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寻求解决的途径,引导中学生正确的认识“早恋”,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次,我总共在初三年级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男女各30份。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赞成早恋的占30%,而女生占50%。

分析观察记录和调查问卷后得出,一、赞成早恋的主要观点是:两人明白彼此之间的差距,由于存在感情,为了配得起,为了吸引心中喜欢的人,只要加以引导,他们会更加努力,争取在人前展现自己,由于青春的悸动,他们会更有冲劲,更有朝气,浑身充满力量,渴望展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不就进步了吗?就算失败了,失恋了,那也是对自己,对异性的一种新的认识,在挫败中得到对人生新的领悟。

早恋文献综述报告

早恋文献综述报告

早恋文献综述报告一、早恋的基本概念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行为是指在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早恋”是一个本上概念,它是一个60年代开始产生并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概念。

(阚志强,2000)由此可见,在中国对中学生恋爱的看法不够全面,不够端正。

二、早恋的成因(一)内部原因1、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不但形态、生理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而且个体心理也发生剧烈变化,开始对性意识发生兴趣,对两性关系已有朦胧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

他们由对同性好感转向对异性好感,容易出“早恋”现象。

(王英春,顾喜芹,2007)2、模仿心理由于当今文化市场上的各种文化产品良莠不齐不良的音像制品和地摊文学等文化垃圾对学生思想毒害极深。

(申卫平,2007)(二)外部原因1、社会越向前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就越开放。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的活动范围、接受信息的量扩大人与人的交往就越频繁。

频繁的人际交往的结果是异性交往机会的增多这自然使“早恋”的概率上升。

(梁卓欣2005)2、成人诱因。

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是无意的刺激诱因。

3、现行教育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性健康的教育。

(林文,2005)三、早恋的影响(一)负面影响1、影响学习。

众多的调查表明,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着,再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

(雷相渝,2007)2、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中学生谈恋爱时一般会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形象,男同学喜欢显示自己的大方。

在得不到父母资助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事情(康成,2004)(二)正面影响1、从心理学角度看,恋爱这种体验往往随之会升华成对生命的尊重、对恋人的责任、对人生幸福的理解。

早恋的社会实践报告

早恋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日益复杂,早恋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早恋现象,提高青少年对早恋的认识,我们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早恋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实践活动的过程、成果及反思。

二、实践活动背景1. 早恋现象日益普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早恋现象日益严重,很多学生在青春期就开始谈恋爱。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 青少年对早恋认识不足很多青少年对早恋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早恋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早恋时,无法正确处理。

3. 社会各界对早恋关注度不够虽然早恋现象日益严重,但社会各界对早恋的关注度却不够。

这导致很多青少年在早恋中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目标1. 了解早恋现象的现状和危害。

2. 提高青少年对早恋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早恋问题。

3. 探讨如何预防和解决早恋问题。

四、实践活动内容1. 调查研究我们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青少年早恋现象进行了全面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早恋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且早恋年龄呈下降趋势。

2. 举办讲座我们邀请了心理专家、教育工作者等,为青少年举办了一系列关于早恋的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早恋的危害、如何正确处理早恋等。

3. 制作宣传资料我们制作了关于早恋的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向青少年普及早恋知识。

4. 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组织了“拒绝早恋,拥抱青春”主题活动,邀请青少年参与。

活动内容包括互动游戏、知识竞赛等,旨在提高青少年对早恋的认识。

五、实践活动成果1. 提高了青少年对早恋的认识通过问卷调查、讲座等活动,青少年对早恋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正确处理早恋问题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2. 增强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青少年学会了如何识别早恋的征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3. 促进了家校合作通过开展活动,家长对早恋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六、实践活动反思1. 活动形式单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学生早恋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学生的学业与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早恋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为教育部门、家长以及学生本身提供一些建议。

二、早恋现象及原因1. 早恋的定义与阶段早恋是指在中学生阶段提前进入恋爱关系。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发育情况,中学生的早恋可以分为初中阶段早恋和高中阶段早恋。

2. 早恋的原因(1)认知和心理发展不成熟:中学时期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情感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浪漫情愫。

(2)心理需求的满足:早恋可以满足中学生对亲密关系和归属感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被爱和重要的感觉。

(3)社交圈子的扩大:在早恋过程中,中学生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宽社交圈子,提高社交能力。

三、早恋的影响1. 学业受损:早恋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和专注度较低。

2. 心理问题加重:早恋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过大的情感压力,如果感情发展不顺利,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加重。

3. 社交能力局限:过早进入恋爱关系,可能使中学生过多地关注个人感情经历,无法充分参与校园社交活动,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圈子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四、应对早恋的方法与建议1. 家庭教育的加强:家长应提供爱与支持,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 学校的角色发挥:学校应加强学生情感教育,进行生理心理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 提供适当的咨询与支持:学校和社区可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中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指导。

4. 培养全面发展:学校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拓宽社交圈子,增强社交能力。

5. 引导健康交往: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引导中学生形成健康、平等的男女关系观,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结论中学生早恋对于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doc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doc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篇一: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青少年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随着青少年的早熟,出现了令家长和社会焦虑的早恋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青少年对早恋问题所持有的态度,我们小组就湛一中高一、高二级部分同学展开了调查。

本次调查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共发了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份,调查人数达400之多。

其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对早恋现象还是有共同看法的。

第一,在本次调查的主体中,对早恋持中立态度的占比例较大,占69%;投支持票的占中等比例,为26%;而反对早恋现象的仅为5%。

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我们中学生的思想日趋开放,不像老一辈人那样拘束,认为早恋并无对错可言,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即可。

第二,有过半中学生认为早恋应是在12至15岁之间,超过16、17岁就不能算是早恋了。

在问及怎样才算是早恋时,有112人选择了“牵手”这项,而多达184人则选择了“接吻”这一项。

并且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仅有少部分的中学生被认为是早恋,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消息。

说明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还是不错的。

第三,针对早恋问题,家长和学校肯定会出面干涉,那效果又如何呢?是否显著?中学生作为当事人,64%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对早恋的制止是完全无效的,仅作为表面的口头语言,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与作用。

另外对于父母的管制,有61%的人表示若在恋爱过程中遭到父母反对的话,不会因此而终止这场恋爱。

从明显的数字比例可以看出,学校、家庭对中学生早恋的措施并不奏效,应适当加强力度才有可能制止中学生早恋的现象。

第四,按照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看法:早恋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皆为负面。

但调查显示,仅有不到6%的人赞成这个观点;有75%以上的中学生认为早恋的影响正面、负面皆有,利用得好也能成为一股动力,若沉溺与卿卿我我之间,则必然是一大阻力。

关于高中生早恋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高中生早恋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高中生早恋调查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高中生早恋调查报告关于高中生早恋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高一(140)班51人、高二(127)班49人摘要:少男少女踏进青春的门槛时,自然而然会对异性产生好奇与爱慕。

异性交往的烦恼是最常见的问题。

而高中阶段的恋情是这样的美好而单纯,然而就是因为它单纯,所以也脆弱。

它往往迫不及待、无比强烈地开始,经过短暂的激情很快就会搁浅。

人生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虽然无法收获秋天才能获得的爱情之果,但友谊之花却可以遍地开放。

友情是青少年时期弥足珍贵的财富,它使人心灵纯净平和,心情愉快,感受来自朋友的温暖。

想象几年以后,或许曾经的心动已变得不再重要。

留在记忆深处的应该是昔日与同窗故友们一起奋进拼搏、一起与好友欢笑嬉戏的那一幕幕美好场景。

Abstract:Boys and girls into the threshold of youth, will come very naturally to opposite sex curiosity and affection.Heterosexual intercourse vex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problem.While the high school romance is so beautiful and pure, however because it is simple, so fragile.It is often unable to hold oneself back, very strongly, after a brief passion soon ran aground.The spring is the season that sow, although unable to harvest in autum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apple of love, but the flower of friendship can blossom everywhere.Friendship is a precious wealth in adolescence, it makes person mind pure and peaceful, happy, feel the warmth from friends.Imagine a few years later, perhaps once heartbeat has become less important.In the memories of the past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be friends with progressive struggle, together with the friends laugh and play the scenebeautiful scene.关键词:少男少女爱情烦恼Key word: Boys and girlsLoveTrouble调查方法:(1)查找资料:工具:电脑内容:高中生早恋调查问卷(2)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1日~2011年11月24日调查方式:问卷形式调查问卷表和数据结果:(括号内的为该答案所占百分比)1、你认为早恋会不会影响学习?A、会(19%)B、不会(47%)C、不确定(34%)分析: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有47%的学生都认为早恋不会影响学习,只有19%的学生认为早恋影响学习,而34%的学生还不确定,说明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认为早恋不会影响学习的。

高二年级”早恋问题”研究报告

高二年级”早恋问题”研究报告

以平常心对待,以责任心关爱——高二年级学生早恋问题研究报告进入高二的学生,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加之受到一些来自传媒的影响,使学生们迅速度过了异性疏远期,渴望异性之间的交往,而目前我国青春期教育的严重滞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并且对学生的早恋问题,如处理不当,将会引发很多的负面因素,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我年级一年来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成果,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介绍:一、引导——做学生的知识窗口“早恋”现象日益彰显,究其原因,除了现代的孩子发育较过去“超前”和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外,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的受教育问题。

家长们很少在这方面关注孩子,学校也往往谈性色变。

自古以来,都是学生手册上的一句“禁止中学生谈恋爱”便打发过去。

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缺乏,但又对青春期自身和异性的身体、心理变化非常感兴趣,对性知识的需求十分迫切。

而学生的青春期方面的知识,40%是来自同学间的交流,50%通过报刊、杂志、书籍,而5%是来自学校的有关教材中获取。

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而家长跟孩子谈性知识,更是如同跟武林高手过招,根本没有能力去指导他们。

所以年级组认为,应正视学生青春期教育这个问题,没有相应课时开设课程就利用讲座、收看影视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必要的青春期心理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与异性交往的礼仪与方式等等,使学生从青春期的朦胧、神秘、困惑中解脱出来。

在这一年中,年级开设了“恋爱的男生女生,快快醒来!”主题讲座,观看了青春期教育辅导影视,观看影视《十七岁不哭》,在繁重课业的夹缝中抽出时间做好学生青春期心理上的引导工作。

同时,年级组要求班主任抓住班会这块德育主阵地,开展《四季有常,不可逾越》主题班会。

班主任们集体备课、众志成城,从心理、生理两方面,利用诗歌欣赏、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构思了一节精彩的主题班会课。

用集体的智慧,为学生拨开迷雾,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

高中早恋研究报告

高中早恋研究报告

高中早恋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早恋现象的普遍性、原因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在多个高中学校发放问卷,对参与者进行匿名调查,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研究结果: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总结:1. 高中早恋普遍性:大多数高中生(约80%)在高中阶段有过或正在经历早恋经历。

2. 早恋原因:早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对性和情感的好奇心、同龄人影响和社交媒体等因素被认为是高中早恋的主要原因。

3. 早恋的积极影响:早恋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成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支持。

4. 早恋的消极影响:早恋可能导致学业压力增加、情感不稳定、人际关系问题和性行为风险增加等问题。

研究结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中早恋普遍存在,是正常青少年阶段的一部分。

2. 早恋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早恋的挑战。

建议和措施:1. 提供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早恋的意义、风险和责任。

2. 家庭支持和指导: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早恋的挑战。

3. 学校和社会资源: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早恋的学生处理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

4. 学校和家庭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合作,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早恋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则和限制。

总结:高中早恋是青少年发展的一部分,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通过提供性教育、情感教育和家庭支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早恋的挑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早恋文献综述

早恋文献综述

早恋文献综述以前提起“早恋”这个词,广大的中学教师和学生家长无不谈虎色变,唯恐避之而不及。

甚至有人认为连部分高年级小学生都出现了“早恋”行为。

而今时今日,人们对于早恋的态度及观念好像发生了不小的转变,早恋日趋公开化。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人们观念的变化?在下列参考的文献中,我们分别从早恋的概念,成因,影响和如何积极面对早恋进行了整理和归纳,相信能从中找到一定的答案,对我们的研究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早恋的概念对于什么是“早恋”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似乎觉得他是个不言自明,根本用不着讨论的问题。

其表现就是,在能找到的所有写“早恋”的文章当中,大部分根本就不提什么是“早恋”,极少数给出“早恋”概念的也是各说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此,认真对“早恋”这一数次但却又很陌生的概念作一番详细的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早恋”概念的渊源在欧美国家,强调个性和尊重个人权力。

社会尊重青少年淡恋爱的权力,甚至包括性权力,中学里普遍进行避孕知识教育,不回避恋爱和性的问题,社会对十几岁的青少年淡恋爱以至发生性关系相当宽容。

因此在西方没有“早恋”这个概念。

那里的家长关心的不是青少年恋爱不恋爱的问题,而是关心如何防止其在淡恋爱的过程中的发生性行为和万一发生了性行为时如何避免怀孕的问题。

(李阳,2007)可见,“早恋”是一个本上概念,它是一个60年代开始产生并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概念。

(阚志强,2000)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早恋”一词的意思是:“身体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恋爱。

”这就是说,“早恋”应该是指十二三岁到十八岁之间,即中学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性未发育成熟而过早恋爱。

这是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观点。

(梁卓欣,2005)“早恋”是一个带有批评性质的词。

“早恋”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并未随身体的成熟而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而提出的。

(丘彩萍,2007)(二)“早恋”概念的重新界定1、两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育以前的男女儿童和少年间的伙伴和亲密关系。

中学生早恋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早恋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早恋调查报告中学生早恋调查报告范文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早恋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生早恋调查报告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我们这一代9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父母长辈的呵护。

但是身边没有兄弟姐妹使得我们的内心变得孤单,脆弱,想要有别人给予我们温暖。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内心对于爱情都有一种憧憬。

所以现在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很严重,这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学习,还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毁了我们的一生。

作为高中生,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学生的早恋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目的:通过对于早恋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早恋的原因,并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早恋问题,避免早恋。

(二)研究的意义:通过这次研究,让同学们学习自主研究的方法,并对早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正确对待男女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二)实地考察法:在学校分发问答卷,然后再收集整理所获得的.答卷;(三)讨论法:与同组同学、指导老师相互讨论,交换心得。

四、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第一周,与组员、指导老师共同商讨研究计划,制定可实施的研究方案;(二)实施阶段:第二周,根据计划查找资料,设计并分发答卷。

第三周,请指导老师参与,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所搜集的答卷,作出评价,并做下记录,写出心得。

(三)总结阶段:第四周,整理讨论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写出自己的收获,准备结题。

五、预期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对早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六、条件分析:主观条件:全体成员对课题很感兴趣,十分积极。

团结协作:客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方便查阅资料;学校处于城内,有利于搜集资料,交通方便,老师十分配合。

经费来源;经费要求低。

七、参考文献:【1】《告诉世界,我能行》中学生早恋调查报告2一、中学生早恋的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当今社会早恋现象逐渐严重,中学生早恋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体力、对学习造成了影响。

研究报告早恋

研究报告早恋

研究报告早恋摘要:早恋是指青少年在青春期早期就开始谈恋爱关系的现象。

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早恋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原因。

研究使用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作为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和数据。

结果显示,早恋对青少年可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方面,早恋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成长的机会,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

消极方面,早恋可能导致学业受到影响,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并陷入不成熟或不健康的关系。

导致早恋的原因包括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

研究报告的结论强调早恋的影响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综合考虑青少年的个体特点和环境因素。

关键词:早恋、青少年、影响、原因、心理健康引言:早恋是青春期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青少年追求爱情和建立恋爱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发展需求,但早恋可能对他们的心理、社交和学业产生重要影响。

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早恋的影响和原因,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使用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作为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研究的结果和数据。

文献综述主要用于了解早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的结果,调查研究则用于收集青少年对早恋的看法和经验。

结果:早恋可能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方面,早恋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成长的机会,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增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消极方面,早恋可能导致学业受到影响,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如焦虑、抑郁和自杀倾向,并陷入不成熟或不健康的关系。

导致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多种多样。

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使他们对他人的吸引力产生兴趣,同伴压力和同伴影响也是早恋的原因之一。

此外,媒体的影响和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也可能促使青少年早恋。

结论:早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的,结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青少年的个体特点和环境因素是理解早恋影响的关键。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需要综合考虑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教育指导和情感支持,以帮助他们健康地应对早恋和恋爱关系的挑战。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早恋的理解,特别是在文化和社会因素方面的影响。

关于早恋的调查报告

关于早恋的调查报告

关于早恋的调查报告早恋是指青少年在未成年时期开始谈恋爱。

这个话题一直备受关注,早恋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恋现象,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方式,探讨早恋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一、早恋的原因1. 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对于恋爱的观念逐渐开放,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恋爱相关的信息。

同时,社会对于早婚的压力也在减小,这使得一些青少年更早地接触到恋爱。

2. 心理需求: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依靠。

恋爱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使他们感受到被关爱和重要的感觉。

3. 同伴压力:同龄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是早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同伴的影响而早早开始谈恋爱,以追求社交地位和认同感。

二、早恋的影响1. 学业受损:早恋往往会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和精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困扰。

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恋爱中,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2. 心理压力:早恋的青少年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情感波动和心理困扰。

他们在恋爱中可能经历失望、分手等情绪上的挫折,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 社交问题:早恋可能导致青少年与其他同学和朋友的关系变得紧张。

他们可能会因为恋爱而疏远原本的朋友圈子,导致社交问题的出现。

三、应对早恋的方法1. 家庭教育:家长在孩子早期就应该注重对性教育的培养,让他们明白早恋的危害和影响。

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早恋问题的教育和引导,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早恋的诱惑。

3. 同伴关系:同伴对于早恋的影响不可忽视,学校和家长应该鼓励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抵制不良的同伴压力。

4. 心理辅导:对于已经陷入早恋的青少年,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绪,解决情感问题,并提供正确的恋爱指导。

文献综述完整版 1

文献综述完整版 1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方法教程主题:初中生早恋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系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班级:10地科二班姓名:陈媚媚1014010216陈丽萍1014010255指导老师:谢攀峰老师日期:2013年5月23日初中生早恋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一、前言:早恋也叫青春期恋爱,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

初中生正处于敏感而又缺乏清醒认识的阶段,少男少女们稍不注意就会“坠”入“爱河”,而且还陷得很深,甚至无法自拔。

因此初中生早恋问题历来是教育界的一个敏感区,早已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越来越严峻的摆在了初中班主任和学校其他教育管理者及家长的面前。

初中生早恋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中对学习成绩影响重大,而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恋发生的概率。

为使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更好地处理及正确对待初中生早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理解初中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更多的关注、关心初中生的成长,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同时也使初中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从而能够正确、友好的与异性相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正文(一)早恋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定义1、早恋研究的历史发展欧美国家对初中生早恋研究很少,几乎找不到早恋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性行为是一种长大的标志;日本虽是亚洲国家,但西化很深,与欧美国家相似,只是限制初中生的不正当性行为,这当然与社会文化传统观念有关。

[1]我国对初中生早恋的研究时间很短,20世纪80年代始有早恋的文学作品问世,如小说《早恋》,还有一些书籍和文章大多以介绍科普形式出现,初中生的日记成了他们自己情感的渲泄对象。

[2]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开始关注早恋,如郑日晶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卫生》,周南照、孙云晓主编的《学会共处》,王玲、刘学兰著的《心里咨询》等都涉及到早恋的界定。

[3]2、早恋的定义李学铭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把“早恋”看作是14岁以前的青少年在心理和行动上表现单恋、自恋、两性间相互恋、相互爱等现象。

关于早恋的研究报告

关于早恋的研究报告

关于早恋的研究报告早恋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青少年时期的现象,也涉及到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早恋进行深入研究,从青少年心理、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解决早恋问题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 早恋的定义和背景早恋是指青少年在心理、情感上进入爱情关系的倾向,通常发生在初中或者更早的年龄段。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以及观念的多元化,早恋逐渐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2. 早恋现象的心理原因2.1 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早恋对部分青少年来说,是通过爱情关系来寻找价值和存在感的方式。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通过与异性的交往来建立自我认同感,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

2.2 青少年情感需求的满足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幻想,他们需要经历恋爱过程,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实现心理成长和发展。

3. 家庭教育与早恋3.1 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关系都会对早恋现象产生重要的影响。

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的青少年更容易通过早恋来填补情感上的空虚。

3.2 父母的行为模范父母是儿女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子女的价值观念,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4. 社会影响与早恋4.1 同伴压力的影响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

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早恋现象会使其他青少年受到同伴压力,也产生早恋的倾向。

4.2 媒体的影响媒体成为了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各种电视剧、电影和网络内容无疑会对他们的恋爱观产生影响。

媒体应该对传播的爱情观有所规范,避免过度渲染和误导青少年。

5. 早恋现象的危害和解决方法5.1 心理问题的出现早恋可能会使青少年在情感上受伤,并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长和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中学生早恋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中学生早恋现象日益普遍。

早恋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中学生早恋的原因:1. 生理上的变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发生巨大变化,性激素水平上升,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产生好奇心。

2. 社会影响:社会对早恋的宽容度增加,传媒对恋爱的过度渲染,同龄的早恋现象也影响中学生对恋爱的态度。

3.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风气开放,家长对子女关于恋爱的教育缺失,也容易导致中学生早恋。

二、中学生早恋的影响:1. 学业受损:早恋会分散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恋爱上,忽视了学习,长期下去会影响学业成绩。

2. 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情感和心智尚未成熟,面对感情问题时缺乏解决的能力,可能会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3. 人际关系问题:早恋可能会引起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破坏原本良好的友谊关系。

三、中学生早恋的解决方法:1. 家庭教育: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给予正确的恋爱观,告诉他们早恋的危害,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 校园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性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性知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恋爱,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观念。

3. 学生自我管理: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好学业和恋爱的平衡,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早恋的发生。

结论:中学生早恋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学校应该加强性教育课程,中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我约束,避免早恋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恋文献综述报告
一、早恋的基本概念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行为是指在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早恋”是一个本上概念,它是一个60年代开始产生并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概念。

(阚志强,2000)
由此可见,在中国对中学生恋爱的看法不够全面,不够端正。

二、早恋的成因
(一)内部原因
1、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不但形态、生理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而且个体心理也发生剧烈变化,开始对性意识发生兴趣,对两性关系已有朦胧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

他们由对同性好感转向对异性好感,容易出“早恋”现象。

(王英春,顾喜芹,2007)
2、模仿心理
由于当今文化市场上的各种文化产品良莠不齐不良的音像制品和地摊文学等文化垃圾对学生思想毒害极深。

(申卫平,2007)
(二)外部原因
1、社会越向前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就越开放。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的活动范围、接受信息的量扩大人与人的交往就越频繁。

频繁的人际交往的结果是异性交往机会的增多这自然使“早恋”的概率上升。

(梁卓欣2005)
2、成人诱因。

成年人的言谈举止是无意的刺激诱因。

3、现行教育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性健康的教育。

(林文,2005)
三、早恋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
1、影响学习。

众多的调查表明,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着,再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

(雷相渝,2007)
2、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中学生谈恋爱时一般会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形象,男同学喜欢显示自己的大方。

在得不到父母资助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事情(康成,2004)(二)正面影响
1、从心理学角度看,恋爱这种体验往往随之会升华成对生命的尊重、对恋人的责任、对人生幸福的理解。

这是认知的进步。

2、从社会学角度看,少年渴望异性的交往,异性的交往给双方带来智力的互补、性格的互补和感情的欢愉,同时引发他们比较同性交往和异性交往的区别,学习交往的方式,把握感
情的分寸,一旦由群体交往发展到一对一交往恋爱关系以后,他们将承受社会环境的种种暗示,遭遇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层层约束,他们将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感情经历,判断自己行为的正误,设想坚持、放弃、妥协、抗争或是改换交往方式等之后产生的后果,选择既不背叛感情又能被环境接纳的适宜对策。

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化成熟度,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生活难题逼迫他们加快社会化的步伐。

(闵乐夫,2002)
3、中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不应把它看成是“早恋”而应该把它当成“早练”即让学生在穴校学习阶段就开始练习异性之间的交往。

经历“早恋”,不论结局如何这段恋情都会提供给当事人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加快了他们的社会成熟。

(陈一筠,1991)
四、如何正确对待早恋
(一)、学生自身
1、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异性之间过多的单独交往容易陷入爱情的盲区滑入异性交往越轨的深渊。

因此应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男女同学之间自然交往,适度交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

2、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认真搞好自己的学习。

要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形成自信、乐观、进取、开拓的心理品质。

(满洁,2006)
(二)、家庭方面
1、孩子出现早恋现象,如果父母耐心倾听和信任尊重,可能会提醒孩子反思自己情感的选择;而父母急躁的审问和粗暴的干涉,能把本是单纯的同学关系催化为恋人关系,甚至是更糟的情况。

2、家长还应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一切从尊重、理解孩子的感情出发,指导青春期的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

而一旦出现早恋现象,也不要硬性扼制,而是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情感误区。

(满洁,2006)
(三)、学校方面
1、加强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应以性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性教育使学生通晓某些性心理知识,并正确对待自己身体发育的变化。

青春期教育要与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通过教育使他们明白青春期的情感应受到道德和理智的控制。

同时开展心理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心理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

2、教师在对待早恋问题,给予积极恰当的指导。

如果出现学生早恋,教师不要一味地压制,也不要听之任之,而是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

(邓良勇,2007)
3、对于早恋现象,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高压强制的政策,以正面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自我教育、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早恋问题不再神秘化。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正确面对早恋问题,从而摆脱早恋的困扰,走上正常的人生轨道。

(李冰玲,2007)
参考文献:
1、阚志强.慎提“早恋”[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2、梁卓欣青少年的“早恋”问题与教育浅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3. 丘彩萍《如何对待青少年的早恋问题》.[J].《中国当代医学》,2007年7月第6卷第14期,第106
4、林文.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的理性思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1). 王英春,顾喜芹.《初中生“早恋”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7年4月,第44-45页
5、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2
6、申卫平:中学生早恋调查及分析,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集
7、郑春梅.《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危害及预防》.[J].《吉林教育》,2007年10月,第57

8、康成:浅析青少年早恋[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4): 51~53~5
9、王海花.《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心理导航》.[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年 12期,
第154-155页[15]李海洋.《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A].《理论观察》,2007年第3期,第 187-188页
10、雷相渝:浅谈中学生“早恋”[J],成功(教育), 2007年01期
11、闵乐夫.对“早恋”的再认识及教育对策。

[ J].中国性科学,2002, 3(1): 8~11 [18]12、
12、陈一筠:对青春期男女交往的正确引导[J],中国健康月, 1991年02期
13、邓良勇:疏导中学生早恋的几点做法,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1] 潘
家玲,孟志中.《关于“早恋”教育对策的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5期,第6-8页
14、李冰玲: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思考。

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