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奖公众服务奖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摘要】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是两个重要的新闻奖项,获奖作品代表着新闻报道的优秀水平。

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异同,并就其对新闻报道和媒体发展的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国家大事,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则更注重深度调查和独立见解。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各自的优点值得借鉴,对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促进媒体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价值进行对比,指出两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对于增进国际新闻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普利策新闻奖, 获奖作品分析, 异同比较, 新闻报道, 媒体发展, 启示, 价值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两大新闻奖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评选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对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和推广优秀的新闻作品,促进中国新闻行业的发展。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的国际新闻奖项,被视为全球新闻行业的“奥斯卡”,评选范围涵盖了新闻报道、摄影、音频、视频等多个领域。

两者奖项的设立和运作有着各自独特的背景和历史,但都体现了对新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备受关注,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设立为新闻传媒提供了一种优秀范本和标杆,对于引导新闻报道的方向、规范新闻行业的秩序意义重大。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特点分析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领域的最高奖项,每年评选出的优秀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亮点。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往往注重社会热点和关注焦点,报道内容贴近民生,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获奖作品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生动,能够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

近十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

近十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

近十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近十年普利策奖是对新闻报道、特写、评论等新闻类作品的最高奖项之一。

普利策奖的颁发是新闻业界的一项重要事件,被广泛视为新闻写作的最高水平的象征和奖励。

对于一个国家的媒体与新闻从业者来说,普利策奖是无上的殊荣。

近十年来,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问题到环境议题,每一次颁奖都为读者和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的契机。

下面将对近十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进行简要回顾。

2010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中,《《洛杉矶时报》中国工厂报道》("China in Three Parts" - Los Angeles Times)揭示了中国工厂劳动条件的现实。

该系列报道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背后的人道主义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1年,《《波士顿环球邮报》住房危机报道》("Built to Burn" - Boston Globe)以其关于住房市场崩溃的深入调查而获奖。

这一系列报道揭示了房地产行业的黑暗面,思辨性地解读了发展中的住房危机,引发了社会对改善住房市场的讨论。

2012年,普利策奖颁发给了《《纽约时报》博彩世界报道》("Exploitation and Abuse at the Border" - The New York Times)。

该报道深入揭示了美墨边境附近酒店、农场和其他就业场所的非法行为,揭露了人权侵犯和雇佣虐待等问题,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

2013年,《《华盛顿邮报》森林火灾报道》("Breaking News Reporting" - The Washington Post)揭示了美国西部地区发生的严重森林火灾情况。

报道准确报道了火灾的起因、破坏程度以及蔓延速度,及时传递了重要信息,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4年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中,《《波士顿环球邮报》马拉松爆炸报道》("Breaking News Reporting" - Boston Globe)以其对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的深入报道而获奖。

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内容

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内容

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内容引言: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在服务于公众利益的领域中展现了卓越的贡献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该奖项的获奖作品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杰出项目,为读者展示这些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

一、教育改革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中,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获奖作品包括了改进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项目。

这些项目通过引入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其中,一项获奖作品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项目。

该项目通过建立在线课程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这样的项目不仅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也提高了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领域,也是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的关注点之一。

获奖作品涵盖了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项目。

这些项目通过创新的技术和政策手段,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项获奖作品是关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通过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这样的项目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为未来能源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获奖作品包括了改善贫困群体生活、提升健康水平、推动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项目。

这些项目通过政策改革、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中,一项获奖作品是关于社会福利政策的研究与实践。

该项目通过分析社会福利政策的需求和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样的项目不仅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结语:202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作品内容涵盖了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的杰出项目。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两个重要的新闻奖项,分别代表着两个国家新闻行业的最高荣誉。

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的新闻报道水准和影响力,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一些启示,以期对新闻行业有所帮助。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往往涵盖了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深度报道。

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深度报道: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出口企业》详细解析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展现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具体影响,具有很高的新闻报道水准。

还有获奖作品《纪实报道:百年革命路——红军长征之路》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纪实报道,从多个侧面还原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革命斗争,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其获奖作品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报道,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和深度报道。

2019年度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震撼全球的伊斯兰国报道》对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报道,还原了当时的战争环境和人道主义危机,展现了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对国际社会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

还有获奖作品《劳工幽灵》对全球范围内的劳工剥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道,揭露了国际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对劳工的剥削和压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新闻报道水准和影响力,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这些获奖作品都非常注重事实真相的还原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非常严谨,避免了因主观因素导致的报道失真和偏颇现象。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1. 引言1.1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背景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设立于1979年,是由中国新闻界最高学术机构中国新闻协会主办的。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新闻界杰出的新闻报道和专业作品,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是美国新闻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设立于1917年,是由哥伦比亚大学主办。

这两个奖项在各自国家乃至全球新闻界享有崇高声誉,被视为新闻从业者的荣誉和奋斗目标。

中国新闻奖聚焦中国国内新闻报道,着重关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新闻报道,致力于提升中国新闻行业的水平和质量。

而普利策新闻奖则覆盖全球范围的新闻报道,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新闻作品,旨在推动全球新闻业的发展和创新。

这两个奖项的背景不同,但都具有引领全球新闻发展的重要意义,成为新闻从业者追求卓越的指引和动力。

1.2 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不仅代表着新闻传媒的最高荣誉,更是对新闻业界的认可和肯定。

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往往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评选的,具有高度的新闻价值和影响力。

这些作品往往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公众的热议,甚至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获奖作品通常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新闻传媒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获奖作品也是新闻从业者的典范和楷模,能够激励更多的新闻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奖作品在新闻界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们是新闻传媒的重要标志,也是新闻事业的风向标。

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新闻业的未来发展指明前进的道路。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出一批在新闻报道中表现突出的作品,并对其进行奖励和肯定。

这些获奖作品多样性十分丰富,涵盖了新闻报道、独家调查、新闻特写、图片摄影等各个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获奖作品,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2012年普利策新闻奖_融合新闻_作品解读_马忠君

2012年普利策新闻奖_融合新闻_作品解读_马忠君

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View建设实力强大甚至可与西方国际媒体比肩的媒体或媒体集团对中国媒体内容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国媒体面对的国际竞争对手大都是实力强大的传媒集团或公司,另一方面国际传播需要耗资巨大,没有资本支持很难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媒体想要缩小与西方国际媒体之间的差距,仅仅依赖政府投入和自身积累远远不够,需要通过资本运作做强做大。

3.以受众为中心的战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受众不再是内容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的选择者。

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和媒体应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

4.大力发展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战略与媒体相关联和支持性的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也会对媒体的内容竞争力产生拉动效应。

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与媒体产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以拉升媒体产业内容竞争力。

5.鼓励市场竞争战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有助于媒体历练竞争力,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媒体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层次与美英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竞争状况和格局难以历练出真正的强者,限制了媒体做大做强。

国家环境是媒体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于在国际上竞争的媒体产业而言,它的发展限度更是与所处国家环境优劣势息息相关。

因此,中国要想在与西方媒体的国际传播竞争中获得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必须创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9&ZD012。

)【注释】① 【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 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66页。

②【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 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04页。

2012年普利策新闻奖“融合新闻”作品解读融合新闻形态不仅没有削减“新闻价值”和“报道技巧”,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有效增强的手段。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类 , 中经 济包 括经济发展指数 、 国投 其 跨 资 、 观调控政策、 宏 知识产权 等; 政治包括 国际关系、 法制 、 闻自由等 ; 新 社会包括就 业、 福利 、 环境污染 、 灾难等 ; 文化与科技 包括 民俗 民风 、 体育 、 科研 等 。 19 以 9 9年 至 20 0 8年 的获 奖作 品 的涉 华题 材为 对

笔 者 选 取 了 19 9 0年 至 2 1 0 0年 间 部
分普利策新闻奖提名及获奖作 品, 以文章
标 题 或 内容 中涉 及 “ 国 ” 报 道 为 分 析 中 的 单位 , 回顾 了历 年来 普 利 策 新 闻 奖 的 涉华 报 道 , 析 了其 涉华 报 道 的内 容类 型及 倾 分
并 突 出 了国 家形 象 的 国 际层 面 , 表 明 了 也
野 下 的 国际 影 响力 的扩 大 有 着重 大 影 响 。 2政 治 、 济成 为 美 国主 流媒 体 关注 、 经
的 焦 点
“ 普利策新 闻奖 ” 由美 国报 人约瑟 夫・ 普利策于 1 1 97年创立 , 被视 为美 国新
向性 。
其中 2 0 年 的调查性报道奖 ,获奖 08 作品涉及到 中国公 司非 法生产有毒药 品 及 日用品, 文章 5篇 ;0 7年普利 策国际 20
二 、 利 策 新闻 奖 对 华 关 注程 度 的分 普
1 、普利策新 闻奖对华关注程度整体 呈上升趋势 从 表 1 以看 出涉华报道题 材的数 可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段锦宜
【 摘要】 本 文通过对近几年来普 利策新 闻奖获奖作 品中涉华报道 的分析 , 并通过文本分析 的方法 , 初步揭示 了美 国主流媒体对 中国国家

普利策获奖作者与作品赏析

普利策获奖作者与作品赏析

电报电话大楼
水晶教堂
1980刘易斯 巴拉干
巴拉干是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 , 他于1902年出生在 墨西哥瓜达拉哈纳(Guadalajara)附近的一处牧场 , 那里是一片红色泥土的大地 , 有很 多起伏的小山丘 , 可以看日初日落的美景 。 而附近那些有庭园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屋都有挑檐及 设置景观喷泉 , 另外还有各式的教堂与市集 。 这些都带给他不可磨灭的印象 , 并影 响他后来一生的工作方向 。从瓜达拉哈纳大学一般工程技术系毕业后,他改变先前 所学的工程方面而转向他较感兴趣的建筑方向 , 但未再进学校攻读 , 全靠自己进修 。
1991 罗伯特 文丘里
母亲之家
巴特勒学院胡堂
1992 阿尔巴罗 西萨
1933 年出生的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缠萨Alvaro Siza 堪称 葡萄牙建筑的一代宗师。西萨的作品,常以简单却极其优雅的色 调与诗意的构筑来呈现,他对建筑尺度的精准控制与对环境的敏 锐反映,奠定了其独特创作基础。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盖蒂中心
新协和图书馆
1985 汉斯 霍莱因
汉斯· 霍莱因(Hans Hollein,1934年3月30日-2014年4月24日),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学院、芝加哥伊利诺理工 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他早期求学期间,他表现出 绘画天份。但他选择了建筑作为他的职业,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全世 界公私收藏。
芝贝欧文化中心
贝页利基金会博物馆
1999 诺曼 福斯特
诺曼· 福斯特建筑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耶鲁 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 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诺 曼· 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 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 的建筑方式。一生的荣誉很多,作品很多。

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_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

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_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

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_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在新闻报道的领域中,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是顶尖记者们的精心创作,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观点、深入的调查和卓越的写作技巧。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些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的特点和为什么它们如此引人注目。

首先,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以其深入的调查和独特的视角闻名。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事实的简单报道,还深入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记者们通过广泛的采访和调查,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证据,展现出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报道。

他们不仅关注事件本身,还关注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本质。

其次,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注重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

这些作品通常采用生动、精确和有力的语言,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记者们运用丰富的叙事技巧和描写手法,如个人故事、对话,让报道更具有情感和人情味。

同时,他们还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消化这些复杂的信息。

此外,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透露出一种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承诺。

记者们在选择报道的主题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关切。

他们关注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政府腐败等重大议题,并希望通过文章的呈现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报道事件,更是呼吁社会正义和改革的呼声。

最后,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体现了记者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标准。

记者们在进行调查和采访时,尊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他们秉持公正、中立的原则,并致力于避免偏见和偏向。

这种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使得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成为权威和值得信赖的报道。

总之,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因其深入调查、独特视角、精彩写作和对公共利益的关注而备受瞩目。

这些作品以其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报道,塑造了新闻界的精英形象。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阅读,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的价值和重要性。

让我们珍惜这些卓越的作品,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1. 引言1.1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背景介绍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闻奖项,分别代表着中国和国际上新闻行业的最高水准。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由中国新闻界人士和学者组成的评审团队评选,旨在表彰在新闻报道、编辑、摄影、摄像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品和从业人员。

普利策新闻奖则是国际新闻界的权威奖项,设立于191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发,涵盖了新闻报道、特写、调查报道、照片、评论等多个类别。

中国新闻奖的设立和普利策新闻奖一样都旨在鼓励和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提高报道的公信力和质量。

两者在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重视新闻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在报道主题、手法、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得出对新闻业和社会的启示。

这些不同之处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新闻自由、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不同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之一,每年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和新闻人才。

通过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亮点。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这些作品往往报道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些报道关于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食安和环保等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报道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些作品采用多媒体融合报道、数据新闻等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使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创新性的报道形式也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报道深度。

在报道过程中,获奖作品通常经过深入调查和采访,能够真实客观地呈现事实,不偏不倚地传递信息。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是全球知名的新闻奖项,它们分别代表着中文和英文新闻领域的最高荣誉,而这些获奖作品也展示了两个社会背景下新闻工作者的不同关注点与风格。

中国新闻奖最近公布了2020年度获奖名单,其中最高奖项“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出了2019年在香港反送中运动中涌现的“香港示威者”。

这个结果代表着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香港社会和政治问题一直是吸引中国新闻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另一个获奖作品“气象卫星高清图首次揭示冰川变化”则展示了国内媒体在科技和环境领域的精耕细作,尤其是这个报道突出了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这显示了中国新闻工作者在对国家和社会问题关注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环境、科技、社会创新等领域的报道。

而普利策新闻奖是全球新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2019年度奖项获得者的报道也多样而有深度。

例如《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国人搜集DNA 令穆斯林绝望”揭示了中国对少数民族进行集中营的残酷迫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另一方面,《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仇视伴随着特朗普民粹主义的崛起”则分析了美国当下政治与社会环境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这些报道的背后是对权力与真相的崇尚,是对责任与关怀的承诺,是对媒体与社会的共同使命。

这些获奖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准、社会责任和创新力量,并激励着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和发掘深层次社会问题,回归新闻的本质与使命。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分析与启示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是国内外两个重要的新闻奖项,旨在表彰和推广优秀的新闻作品。

这些获奖作品的分析可以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一些启示和经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新闻报道的挑战。

获奖作品的主题广泛且多样化,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说明新闻报道应该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或某个热点事件。

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兴趣,不断拓宽自己的新闻视野,关注各个层面的新闻事件。

获奖作品的深度和广度非常重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报道,更多的是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扎实的调研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获奖作品的可读性和可视化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对于阅读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新闻从业者应该尽可能地提供简洁明了、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易读性。

获奖作品的公正和客观也是新闻从业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新闻报道是一种公共信息传播的形式,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大。

新闻从业者应该始终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进行报道,不偏颇、不带任何个人立场和情感色彩,不为特定利益服务。

获奖作品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新闻报道是及时反映和解释社会事件的一种形式,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和敏锐洞察的能力,及时抓住重要事件的关键信息,快速准确地向读者传递。

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分析与启示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新闻从业者应该始终坚持客观公正、深入分析和多样化的报道方式,提供具有时效性和可读性的新闻作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

历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

历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

历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自1917年首次颁发普利策新闻奖以来,已经有数百个优秀的新闻作品获得了这一殊荣。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包括新闻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新闻摄影、新闻评论等。

这些获奖作品的主题也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历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主要内容。

1962年获奖作品:《纽约时报》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报道1962年的普利策新闻奖授予了《纽约时报》的一个团队,他们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提供了杰出的新闻报道。

这些报道揭示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情况,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些报道不仅展示了新闻媒体的力量,而且还证明了新闻报道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972年获奖作品:《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颁发给了《华盛顿邮报》的一组记者,他们揭露了尼克松政府的水门事件。

这些报道导致了尼克松政府的崩溃,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些报道的影响不仅在美国国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证明了新闻报道对于揭露政治腐败和捍卫民主的重要性。

1985年获奖作品:《费城记者》关于警察暴力的报道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授予了《费城记者》的一个团队,他们揭露了费城警察部门的暴力行为。

这些报道揭示了警察暴力的严重性,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这些报道不仅揭示了警察暴力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警察改革的进程。

1994年获奖作品:《洛杉矶时报》关于地震的报道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授予了《洛杉矶时报》的一个团队,他们在洛杉矶地震期间提供了杰出的新闻报道。

这些报道揭示了地震的影响,并提供了有关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信息。

这些报道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且还展示了新闻媒体在危机期间的重要性。

2001年获奖作品:《华尔街日报》关于9/11事件的报道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授予了《华尔街日报》的一个团队,他们在9/11事件期间提供了杰出的新闻报道。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感言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感言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感言好的/坏的《新闻与正义——14项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全译本》获奖作品,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摄影作品,尽管题材多样,但是其中表达的基本特征有二:其一,是非常人性化,都是一些贴近人本性的东西,如果说谎也是人的本性之一,那描述撒谎的作品也会震撼人心的。

问题是你不能以故意说谎的心态描写说谎,一旦读者觉得你在愚弄他,你文字的命运,就算终结了。

接近人性,就是要回归真实,人最终还是被人的行为感动的,虽然人对自己的宠物也会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甚至情急之下认为与人的恶行比起来,人都不如一条狗,但是,这话只有瞬间的真理性,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人真的比狗更加善良,不是的,只是因为与人最贴心的其实还是人,而不是狗。

尽管那个与你最贴心的人会欺骗你,但是他同时也最了解你,这些又爱又恨的情感制造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问题不在于某人是坏人,而在于他是一个人。

一旦我们把他当人看待,距离立刻就拉近了。

比如,当你对他有种种不满甚至仇恨时,你同时要清楚地知道,你自己其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那样的人(有种种卑劣的念头),不同的只是你可能没有他那样的运气或者能力,所以你还不是亿万富翁或当上大官,如此等等。

如果我说,大家其实都不怎幺地道,或者说没有什幺好人,就算是说了一句真话,等于戳穿了官场上、电视上、课堂上一切所谓神圣说教的画皮。

这是很悲壮的结论,就像人必须面临死亡一样,在这里任何出于胆怯的掩盖都于事无补。

于是,我们开始胆大起来,开始嘲笑自己,嘲笑虚伪,并坚决认为在人性的一切弱点中,不诚实是最不可容忍的,可是,人还是虚伪如旧。

我非常自大地认为,如果一个中国的新闻工作者读到这里,会对他的工作有所帮助。

其二,是非常注意细节,虽然人的感受具有细腻化倾向,但是也要启发。

我经常发现我们出于宣传目的的新闻图片中,人们总是面带微笑,以至于在拍摄各种全家福或各种会议的集体照片时,摄影师总是习惯地招呼大家齐声喊“茄子”,因为汉语普通话说“茄子”时,口型是乐观向上的样子。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论作品特色分析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论作品特色分析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论作品特色分析作者:李红朱晓磊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07期普利策新闻奖共设14项,其中有4项评论类奖项,其中三项是文字奖,即评论奖(Commentary)、社论写作奖(Editorial Writing)和文艺批评奖(Criticism)另外一个是社论性漫画奖(Editorial Cartooning)。

评论经常以专栏形式出现,又叫专栏评论或专栏,专栏内容丰富,涉及的内容比社论庞杂,作者可以判断推理,可以将自己的个人言论融入写作中,专栏经常有作者的署名,有时还有作者的照片。

社论大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话题;社论经常是出版人而不是记者或编辑的个人态度表现,大部分社论不署名。

当人们谈话引用社论时,经常说:嗯,邮报上说……总的说来,专栏评论与社论是很难区分的,它们绝大部分是互相交融的,①现在许多美国新闻杂志上几乎看不到二者的界线。

本文旨在对2002~2007年间获普利策奖的评论与社论作品作整体分析。

一、写作风格1、多篇承递,追踪评述普利策获奖作品大多是内容承递的一组作品。

例如《芝加哥论坛报》的科尼莉亚·格莱曼以反对死刑处罚的系列社论摘取了2003年普利策社论奖。

从2002年2月19日到10月3日共有10篇社论,其社论题目分别为处死亚历山大·威廉姆斯;废除严刑逼供提议;修改死刑;死囚区的不平等;死刑的未来等,通过铿锵有力的深入分析及深刻说理,透视了死刑的各个方面,敦促伊利诺斯州废除死刑,尊重生命。

2、文风独特,个性激扬获奖作品在文风上存在明显共性:题目提纲挈领,文章短小精悍。

这些作品中标题大多在五个词左右,简要精练,却又意味深长,如《正义遇挫》(Another Slap in the face of Justice)或机车如何脱轨(How The Engine Derailed)或遗弃的英雄(Abandoned Heroes),读者看到这些题目,必然会随着作者一路探究思考。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及赏析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及赏析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及赏析普利策奖包括十四项新闻类奖项和七项创作类奖项组成,新闻类奖项的获奖者不限国籍,但必须在美国媒体中发表过作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及赏析,供大家参阅!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及赏析普利策奖分类定义1、由报纸通过利用其新闻资源如社论、漫画和摄影以及报道而提供的值得赞许的杰出公众服务;2、杰出的突发性地方新闻报道;3、由个人或团体以单篇或系列报道方式所做杰出调查性报道;4、阐明一个有意义并复杂的主题,展示了对主题的上佳把握,文笔流畅,表述清楚的杰出解释性报道;5、对特定主题或活动进行持续、富有知识性杰出专题报道;6、全国性事务杰出报道;7、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务杰出报道;8、别关注文学的高质量和独创性的杰出特写报道;9、杰出的评论文章;10、杰出的文艺批评文章;11、清晰,有道德目的,推理扎实,在作者认为导向无误时,具有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能力的杰出社论;12、度出版的,有独创性和有评论效应,绘画水平高,具有形象化效果的杰出漫画或漫画选辑;13、彩色,单张或多张,相关组照或像集组成的杰出突发性新闻摄影;14、或彩色,单张或多张,相关组照或像集的杰出特写摄影。

金质奖章将授予公共服务奖获得者。

其他类别的获奖者除证书外,还有于2001年提高至7500美元的现金奖励,原来为5千美元。

每年向新闻学院教授推荐的4个名额各提供5千美元普利策奖学金。

这些奖学金可使3名优秀的毕业生旅行、写报告并在国外学习,另一份奖学金颁给一名从事戏剧、音乐、文学、电影或电视评论的毕业生。

对大多数获奖者来说,相对普利策奖给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带来的声望而言,现金奖励只是次要的。

有许多奖金更多的竞争,但它们在公众的心目中都无法与普利策奖相提并论。

与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举行的精心准备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和皇家宴会不同,每年5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洛氏图书馆(LowLibrary)的圆型大厅里,普利策奖获得者只是在一个中午便宴上,从该校校长手里接过奖金和奖状。

普利策新闻摄影赏析

普利策新闻摄影赏析

四、获奖作品中的苦难主题
在进行灾难新闻报道时,我们应选择的 报道方式是:心存关怀、坦然面对、直陈灾 难、深入思考。即除了真实地报道灾难,还 应包含深沉的忧患意识,多思考灾难产生的 原因,把重点放在如何化解灾难上面。或许 这样才能即避免形势一片大好的笼统和肤浅, 又避免误入感官刺激的误区。
谢谢
在2007年8月15日的军事训练期间,伊恩所在 部队准备清除和确保一个房间的安全,伊恩是 四人攻击小队的前哨。
三、专题新闻摄影作品赏析
三、专题新闻摄影作品赏析
2009年8月24日,伊恩从伊拉克归国三天后,他与女 友前往杰斐逊县申领结婚证。一个小时后,他们在一 个静静的礼堂举行了婚礼。
四、获奖作品中的苦难主题 第88届—93届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
年份 2009 作品 飓风过后的海地人道主义危机 性质 灾难 简介 一个月中至少四场飓风袭击海 地,800多人遇难,至少100万 人无家可归 2007年7月28日日本记者长井健 司在报道缅甸示威时中弹身亡 2006年2月1日,一味犹太妇女 对抗以色列安全部队的清除行 动 描述据风中的混乱和痛苦 持续发生流血事件的伊拉克 伊战报道
2008 2007
日本记者在缅甸采访示威活动 时被杀害 约旦河西岸孤独的犹太妇女
战争 负面
2006 2005 2004
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卡特里娜” 灾难 飓风 血腥伊战 伊拉克战争 战争 战争
四、获奖作品中的苦难主题 第88届—93届普利策专题新闻摄影奖
年份
2009 2008 2007
作品
奥巴马竞选期间照片 漫长的告别 一个母亲的旅程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 赏析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赏析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概述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 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 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 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 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 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 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 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普利 策获奖词】
新闻价值 这篇报道突破了新闻‚零度写作‛原则(全面、
客观、实在地向受众提供生活与人生定位的新闻), 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觉,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 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 人的情感。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 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 一种莫名的压抑。
1.
新闻价值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印象性新闻 报道。并是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 2. 在写这类报道时作者必须坚持新闻的客观性, 但是‚印象性报道‛允许记者通过对事实的报 道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印象、写观感。所 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同类题材的新 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 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 作者强烈的情感。
新闻价值
构思巧妙出人意料
小中见大主题深刻
对新闻从业者的启示
1. 首先,作者借这篇报道,不无痛心地提醒
记者们不要见惯不惊,不要只迎合读者的 胃口。 2. 此文给我们写作的启示就是,新闻无处不 在,问题无时不有。天地万物,世间百态, 只要关注就是素材,只要深思就有意义, 只要动笔就是文章。
对新闻从业者的启示
?普利策获奖词新闻价值?这篇报道突破了新闻?零度写作?原则全面客观实在地向受众提供生活与人生定位的新闻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觉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

对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几点思考结合普利策奖新闻奖获奖名篇案例分析

对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几点思考结合普利策奖新闻奖获奖名篇案例分析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普利策奖,新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zes), 又称普利策新闻奖。是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 的遗愿于1917年设立的奖项,后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评选制度 经过不断的完善后,普利策奖成为新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新闻界 的诺贝尔奖”。
六、结语
普利策新闻奖作为全球新闻界的权威奖项,其评选标准反映了美国乃至全球的 新闻理念。这些理念包括客观性法则、事实与观点分开、独立性、平衡性和公 共服务精神等。这些理念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提高新闻的可信度、推 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遵循这些理念不仅是 职责所在,更是赢得了公众信任的关键。
四、平衡性
平衡性是普利策新闻奖的重要评选标准之一。新闻报道应该尽可能地平衡,不 偏袒任何一方。在报道争议性事件时,应该努力从各方的观点中寻找事实,避 免偏听偏信。平衡性法则不仅要求避免偏见,还要求尽可能地展示事件的全貌。
五、公共服务精神
普利策新闻奖强调了公共服务精神的重要性。新闻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 更是社会公器。优秀的新闻作品应该公共利益,揭露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服务精神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普利策新闻奖的重要评选标 准之一。
基本内容
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年设立以来,已经成为了全球新闻界的标杆。这个奖项 不仅代表了新闻报道的最高水平,更反映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新闻理念。本次演 示将从普利策新闻奖入手,探讨美国的新闻理念。
一、客观性法则
普利策新闻奖历来重视客观性法则。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法则要求尽可能地 避免个人偏见,保持中立,不带有感情色彩,尽可能地展示事实,而不是对事 实进行主观评判。这一原则的坚守,有助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提高新闻 的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公众服务奖作品赏析《血汗海鲜》--- 美联社报道壹缅甸奴工坐在牢笼里,透过生锈的栏杆向外张望,他们藏身的热带小岛,距离他们的家乡有数千英里之遥。

就在几码开外,几名工人将奴工捕获的海鲜装船,它们将进入美国的大超市、餐馆,甚至宠物商店的供应网络。

然而,因被怀疑有意潜逃,8名男子被囚禁起来,他们是可能有胆子逃跑的奴工。

他们居住的空间逼仄狭小,甚至不够供他们躺下。

他们每天只吃得上几口咖喱饭,食不果腹,被困在这个牢笼中,直到他们被迫登上下一艘渔船重返大海。

“我只是告诉船长,我已经忍无可忍,想要回家。

”觉奈(KyawNaing) 对着同情奴工者偷运到岛上的美联社摄像机说,他深色双瞳里满是恳求。

“下一次渔船停靠时,我就被立即关了起来。

”他神情紧张,生怕附近的看守听见。

在本吉纳岛及周边海域的印尼海岛村镇,数百名被困男子代表着海鲜行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网络中最令人绝望的一环。

这种复杂的连接网络将海鲜捕捞者与消费者分离,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你吃的海鲜可能来自奴工之手。

美联社采访的男子大部分来自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缅甸。

他们经由泰国被带到印尼,被强迫从事捕捞作业。

他们的渔获被运回泰国,汇入全球供应链。

“血汗海鲜”出现在一些美国主要零售商店的供应链中,如克罗格(Kroger)、艾伯森(Alberts。

ns )、喜互惠(Safeway)、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以及最大的食品经销商西斯科。

也可以在一些最流行的品牌罐装宠物食品,包括花式盛宴(Fancy Feast )、喵混合(MeowMix)和爱慕思(lams)的供应链中发现它们的身影。

它可以是高级餐厅的鱿鱼,加州寿司卷仿蟹肉,或是打上品牌专卖店商标的冷冻鲷鱼包,就这样“血汗海鲜”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美联社采访了逾40名奴工以及前奴工。

美联社记录了一艘装运奴工渔获的大型货船的海上之旅,通过卫星跟踪它至一处满布砂砾的泰国港口。

船靠岸后,美联社记者跟踪发现,装载海鲜的货车用四个晚上,将它们运往几十家工厂、冷藏库以及该国最大的鱼产品市场。

这些“血汗海鲜”在泰国的加工厂等很多地方与其他鱼类混合。

美国海关记录显示,有几家这样的泰国工厂将鱼产品运往美国,它们也销往欧洲和亚洲,但美联社只跟踪了前往美国的货运,在那里交易记录是公开的。

至此,还几乎无法确定“血汗海鲜”最终出现在哪里。

然而,整个供应链错综复杂,金钱流向那些剥削奴工劳动的公司。

美联社接触的的几家主要公司不愿公开就调查发表评论,但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虐待劳工。

它们都表示正在采取措施,杜绝强迫劳动,如与人权团体联手,追究分包商的责任。

几个愿意接受采访的独立海鲜分销商说,他们为确保海鲜供应的正当清白采取了详尽步骤,投入甚巨。

他们表示,奴工一事说明,要监控地球另一端的供应链流程是多么困难。

圣塔莫妮卡海鲜市场( Santa Monica Seafood Market )是一家直接向餐馆、市场供货的大型独立进口商,是致力于改善国际渔业的行业领头羊,该公司派出人员到全球各地检查供应商。

“供应链很不透明,尤其是当它来自海上。

”负责采购的副总裁洛根科克承认,业界认识到问题并正在努力解决。

“是否会出现漏网之鱼?是的,这是可能的。

我们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美联社采访的奴工不知道他们捕的鱼会销往何处。

他们只知道,它们很值钱,他们没有口福享用。

据他们说,船长强迫他们喝脏水,每天轮班作业20至22个小时,没有任何休息日。

几乎所有人都说,如果他们抱怨或试图休息一会,就会遭到踢打,被人用有毒的黄貂鱼尾巴抽,或遭其他方式殴打。

他们费力地拉起装满鱿鱼、虾、鲷鱼、石斑鱼的捕网,但收入很少甚至没有。

当耀眼的射灯照出他们本隐在黑暗中的脸,有的奴工站在港口拖网渔船的甲板上向记者大声呼救。

“我想回家,大家都想回家。

”一个人用缅甸语呼喊,其他人也开始呼喊。

美联社为了他们的安全起见,没有提及他们的姓名。

“我们的父母很长时间没有我们的音信。

我敢肯定,他们认为我们都死了。

”另一个人带着恐惧回头扫视了一下船长住的舱室,然后大叫:“这是酷刑。

当我们被殴打时,我们甚至不能还手…… 我们的性命掌握在死神手里。

”在最极端的个案中,很多劳工反映,许多人在船上致残,甚至在他们的船上丧命。

“如果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在吃这种鱼,他们应该记住我们。

” 30岁的昂莱敏是一名从本吉纳逃出来的奴工,“海底尸骨肯定堆积如山……那些人的尸骨可以堆成一座岛,死的人就有那么多。

”昂莱敏说。

贰大约3500人住在两个小岛组成的小镇上,横跨两岛只需五分钟船程。

本吉纳是马鲁古链(Maluku chain )的一部分,前身为香料群岛(SpiceIslands ),位于澳大利亚以北约400英里处,那里栖息着小袋鼠和有着炫目耀眼羽毛的珍稀鸟类。

受季风雨影响阿拉弗拉海气候恶劣,一年中有好几个月难以乘船抵达本吉纳。

由于没有互联网接入,本吉纳更显得与外界隔绝。

上月,一个手机信号塔终于完工,村民们每天晚上爬到附近的山上,希望找到手机信号强的地方发送信息。

一个旧机场跑道已经弃用多年。

本吉纳的小码头由渔业公司Pusaka Benji na Resources 控制,其五层办公大楼非常显眼,里面有关押奴工的牢笼。

该公司在印尼官方注册,拥有90多艘渔船,是被允许在本吉纳捕鱼作业的唯一公司。

不过,渔船的船长都是泰国人,印尼政府正在核查,看渔船是否归属泰国人。

Pusaka Benji na Resources 并没有对美联社的电话和信件采访作出回应,记者在该公司位于雅加达的办事处等了两个小时,也没有人搭理。

在本吉纳岛的码头,昔日奴工从船上卸载货物,换来食物和零花钱。

许多人5年、10年甚至20年以前被他们的船长遗弃,从此困守孤岛。

在森林密布的小岛深处,那些刚逃出的奴工寻找食物、以雨水解渴,被奴工捕手发现的恐惧时刻笼罩着他们。

而就在覆盖尖锐珊瑚的海滩附近,一处被丛林掩盖的墓地里长眠着几十名奴工,他们的墓碑上都是泰文假名。

他们的朋友说,这些人被骗或贩卖到船上时,别人给了他们假的泰文名字,以永远掩盖施虐者的暴行。

“我一直认为,既然能上岛,就能离开。

” 被遗弃在本吉纳的奴工屯林貌说,其他男子或点头,或凝视着墓地。

“现在我知道并非如此。

” 阿拉弗拉海有一些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渔场,盛产鲭鱼、金枪鱼、鱿鱼等众多鱼类。

它属于印度尼西亚领海,但吸引了包括泰国在内许多国家的非法捕鱼船队,随之而来的贸易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

美国视泰国为其主要海鲜供应商之一,购买了泰国海鲜产业每年70亿美元出口额的20%还要多。

去年,美国国务院以未能在打击贩卖人口方面达到最低标准为由,将泰国与朝鲜、叙利亚和伊朗一起列入黑名单,但没有追加额外制裁。

专注于供应链分析的美国国务院分析师Kendra Krieder认为,泰国的海鲜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来民工。

其中一些工人的遭遇符合美国政府对奴役的定义,即一旦签署工作协议,或被贩卖到如今被剥削的地方,就被迫不间断工作。

“在多数极端个案中,有人被绑架或诱骗在船上工作,遭到殴打、捆绑。

” Krieder说,“无论用什么标准,这些情况都应被视作现代奴隶制。

”泰国政府表示,正在处理该问题。

本月初波士顿举行的北美最大的海产品展上,泰国渔业部的一位官员宣布了一项解决劳工虐待问题的计划,包括制定规定工资、病假和不超过14小时轮班的新法律。

然而,当这位名叫Kamo npanAwaiwa no nt的官员看到本吉纳岛奴工的调查细节时,他的回应戛然而止。

“这种情况仍在发生?”他问。

停顿了一下后他表示:“我们会尽力解决。

这件事正在解决之中。

”泰国政府还承诺对非法移民劳工进行新的全国性登记,涵盖超过10万涌入海产品行业的劳工。

但监管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几十年的非法捕捞,近海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迫使渔民越走越远,深入到外国海域。

印尼政府已宣布临时禁渔令,旨在赶走每年攫取数十亿美元海产品的外国捕捞者。

其结果是,超过50艘渔船现在停靠在本吉纳,超过1000名奴工滞留在岛上,观望印尼接下来的政策。

印尼官员正在试图采取执法行动,禁止货船从渔船上收集渔获。

这种做法迫使渔民呆在海上数月,甚至数年,事实上形成了“漂浮的监狱”。

印尼新任渔业部长苏西•普吉亚斯图蒂(Susi Pudjiastuti) 表示,她听说过一些渔业公司把工人关进牢笼。

她相信在本吉纳的渔船可能真的属于泰国船东,尽管渔船有印尼颁发的许可证,但那可能只表明了伪造或复制许可证是家常便饭。

她说,她对本吉纳以及其他岛上的奴工虐待问题深感不安。

“我很难过,寝食难安。

”她说,“为了一盘海鲜,他们正在打造一个专事奴役、偷盗、偷捕以及大规模破坏环境的帝国。

”叁泰国海产品产业的奴工现象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背后成因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移民现象无异一一人们希望摆脱难挨的贫穷,在别处寻找乐土。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出口业的增长,缅甸、柬埔寨的年轻移民和泰国的穷困劳工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危险工作---------- 而这些人过去都是本吉纳的常客。

为避免报复而要求匿名的一名前劳务中介称,代理人变得越发猖狂、无情,他们谎称发工资,招募童工和残疾人,甚至下药、绑架外来移民。

该中介表示,代理人通常将奴工转卖给泰国渔船的船长或者渔船所属公司。

据总部设在泰国的非营利组织劳工权利促进网络基金( Labor Rights Promotion Network Foundation ) 的经理Patima Tungpuchayakul透露,每个奴工一般售价约为1,000美元,这些男子后来被告知,他们必须用工资来“抵债”,但工资常常经年累月拖欠,甚至根本没有。

她说,“雇佣者可能更担心他们的鱼货,而不是工人的生命。

他们从这种交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通过行贿,有时甚至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非法泰国渔船得以虚假注册,进入印尼水域捕鱼。

泰国国会前议员Praporn Ekouru向美联社坦承,他曾贿赂印尼官员以进入他们的水域,他抱怨说,印尼政府打击非法捕捞对这一行造成了伤害。

“过去,我们派出的泰国船通过改挂印尼国旗的方式在其海域捕鱼,” 泰南宋卡渔业协会主席Praporn说,“我们为此每年不得不付出数百万泰铢或每月约20万泰铢(6,100美元)的贿赂…… 由于印尼政府的禁渔令,这些官员的财路也断了。

”非法劳工拿到的是虚假文件,因为泰国的船只不能雇用无证船员。

本吉纳的奴工梭貌说,别人给他一份属于泰国人的假海员文件,印尼认可这种非正式旅行许可证。

他匆匆赶回他的渔船,找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那不是我的名字,也不是我的签名,”他指着那张破纸气愤地说,“这上面只有我的照片是真的。

”梭貌说,他同意在渔船上工作的前提是它只在泰国水域捕捞作业,因为他听说印尼是一个劳工有去无回的地方。

“他们骗了我,”他说,“他们骗了我…… 他们搞了假文件,把我骗上了船,现在我是在印度尼西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