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和分解练习题

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和分解练习题
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和分解练习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2.关于两个分力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所受的力

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

3.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5 N、7 N、8 N B.5 N、1 N、3 N

C.1 N、5 N、10 N D.10 N、10 N、10 N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B.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应当与该力作用的效果相同

C.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D.部分小于全体,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5.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重力

B.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一定等于重力

C.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摩擦力

D.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等于摩擦力

6.如图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A.1 N和4 N B.2 N和3 N

C.1 N和5 N D.2 N和4 N

7、设有三个力同时作用在质点P上,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7所示,这三个力中最小的力的大小为F,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

A.3F B.4F

C.5F D.6F

8.如图所示,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所受重力为G,斜面支持力为FN,设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是F1,则()

A.G是可以分解为F1和对斜面的压力F2

B.F1是G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C.F1是FN和G的合力

D.物体受到G、FN、F1和F2(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Fsin θB.Fcos θ

C.μ(Fsin θ+mg) D.μ(mg-Fsin θ)

10、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和竖直墙上.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11.将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斜向右上方的力F拉木块,如图所示,则()

A.力F的水平分力为Fcos α,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B.力F的竖直分力为Fsin α,它使物体m对桌面的压力比mg小

C.力F的竖直分力为Fsin α,它不影响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D.力F与木块重力mg的合力方向可以竖直向上

1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一根竖直立柱,某人用绳子通过柱顶的定滑轮将100 N的货物拉住.已知人拉着绳子的一端,且该端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则柱顶所受压力大小为()

A.200 N B.100 N

C.100 N D.50 N

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相同的作用力F.当它们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甲、乙、丙所受摩擦力相同

B.甲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C.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丙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14、如图是给墙壁粉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关于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F1,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F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

C.F1、F2均增大D.F1、F2均减小

15、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4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取10 N/kg)()

A.50 N B.50 N

C.100 N D.100 N

二、实验题

16、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G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套,将木板竖直固定好,在两条细绳套上分别挂上适当的钩码,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之伸长,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下结点的位置O以及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再用一条细绳套挂上适当的钩码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也到达同一个位置O,再次记录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实验时,用两个力拉橡皮条和用一个力拉橡皮条都使之伸长且使结点到达同一个位置O的目的是⑤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水平电线AB对电线杆的拉力是300 N,斜牵引索BC对电线杆的拉力是500 N,这时电线杆正好和水平地面垂直.如果电线杆自重800 N,那么电线杆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18、如图所示,一条小船在河中向正东方向行驶,船上挂起一风帆,帆受侧向风作用,风力大小F1为100 N,方向为东偏南30°,为了使船受到的合力能恰沿正东方向,岸上一人用一根绳子拉船,绳子取向与河岸垂直,求出风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大小及绳子拉力F2的大小.

19、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球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木板挡住,若将挡板逆时针转动逐渐放低.试分析球对挡板的压力和对斜面的压力如何变化.

物理《必修1》3-4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F1 F2 F O F F2 F O (3

F 2的最小值为:F 2min =F sin α ②当已知合力F 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 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 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 2与合力F 垂直,如图所示,F 2的最小值为:F 2min =F 1sin α ③当已知合力F 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 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 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 1与合力F 同方向,F 2的最小值为|F -F 1| (5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 轴、y 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x 合和在y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y 合 ④求合力的大小 22)()(合合y x F F F += 点评: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小结:(1)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 (2)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 (3)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 (4)在应用正交分解时,两个分矢量和合矢量的夹角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大锐角,哪个是小锐角,不可随意画成45°。(当题目规定为45°时除外)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大小相等的两个拉力的作用,每个拉力均为200 N ,两力之间的夹角为60°,求这两个拉力的合力.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乙,它是一个菱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对角线垂直平分,通过解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求合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 教法建议 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 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 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 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 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 2、注意图示画法的规范性,在本节可以配合学生自主实验进行教学.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高一上册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小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 缓慢增大 B .F 缓慢减小 C .N 不变 D .N 缓慢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水平力F .已知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我们可以看成小滑块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力的合成得出: G F tan θ= N G F sin θ =,由于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所以θ减小,tanθ减小,sinθ减小.根据以上表达式可以发现F 增大,F N 增大.故选A. 【点睛】 物体的动态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2.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方水平固定一根光滑直杆,直杆上套有一个滑块.滑块连接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置于斜面上的光滑小球.最初斜面与小球都保持静止,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如果整个过程斜面保持静止,小球未滑离斜面,滑块滑动到A 点时细线恰好平行于斜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B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C .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 D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 cos sin T mg αθ= 在垂直斜面方向 sin cos N F T mg αθ+= (其中α是细线与斜面的夹角,θ为斜面的倾角),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α变小,则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 变小,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 F 变大,故A B 错误; C .对滑块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则有 sin cos() cos()sin (cos tan sin )cos mg F T mg θαθαθθθαθα +=+= =- 由于α变小,则有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故C 正确; D .对斜面和小球为对象受力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则有 sin()N mg Mg F T θα'+=++ 由于()αθ+变小,所以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故D 错误。 故选C 。 3.半径为R 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B 的距离为h ,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如图所示,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由A 到B 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 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力的合成与分解经典知识总结

北京四中编稿老师:肖伟华审稿老师:肖伟华责编: 郭金娟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本节课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概念: 1、合力与分力; 2、力的合成、分解; 3、矢量与标量; 4、熟练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5、理解一种物理学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并能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力学问题。 一、合力与分力: 在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 合力与分力有等效性与可替代性。求力的合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一个与几个力等效的力的过程;求力的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几个与这个力等效的力的过程。 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在中学阶段,我们主要处理平面力学中的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1、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方法: 选定一定正方向,我们用“+”、“-”号代表力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前面加“+”号,与正方向相反的力前面加“-”号。有了这种规定以后,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就可以转化为代数加减了: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数值相加,方向与分力的方向相同;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数值上相减,方向与大的那个分力相同。 2、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分解: 实验表明,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即以表示合力的有向线段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与合力作用点共点的两个邻边就表示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力与分力在效果上是相同的,可以互相替代。在求力的合成时,合力只是分力的效果,实际并不存在;同样,在求力的分解时,分力只是合力产生的效果,实际并不存在。因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同时把合力与分力都当作物体所受的力。

2019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力的合成与分解 A 级抓基础 1.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索桥一一上海南浦大桥, 其桥面高达 引桥总长7 500 m ?南浦大桥的引桥建造得如此长,其主要目的是 ( A. 增大汽车对桥面的正压力 B. 减小汽车对桥面的正压力 C. 增大汽车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 D. 减小汽车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 解析:把汽车的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为平行于桥面方向和垂直于桥面 分力, 引桥越长,倾角越小,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的分力就越小,故选项 答案:D 2.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 F i 、F 2,当它们之间 的夹角为 90°时, 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 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 A. 40 N B . 10 2 N C. 20 2 N D. 10 3 N 解析:当两角夹角a = 90°时,如图甲所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 F 1 = F 2= 10 2 N 46 m 主桥全长 846 m ) (斜面)方向的两 个 D 正确.

当两力夹角3 = 120°时,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F合,=10 2 N. 答案:B 3. —个力的大小为30 N,将此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 10 N、10 N B. 20 N、40 N C. 200 N、200 N D. 700 N、720 N 解析:合力的大小小于两分力大小之和,大于两分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A项不可能. 答案:A 4?下列关于分力与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B. 5 N、2 N、6 N三个共点力最大合力为13 N,最小合力为1N C. 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若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则只有唯一解 D. 合力的大小总是大于分力的大小 解析: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的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也可以等于分力,故A正确,D错误;5 N、2 N、6 N三个共点力的最大合力为13 N,而6 N 在5 N 与2 N合力范围内,则最小合力为0 N,故B错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若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有一解,可能有两解,也可能无解,故C错误.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精华版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过程 一、力的合成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芯铅笔. (2).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 只弹簧秤的读数F 1和F 2 的图示,并以F 1 和F 2 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 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个力F 1与F 2 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 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结点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 1与F 2 之合力必与橡皮条拉力平衡, 改用一个拉力F′使结点仍到O点,则F′必与F 1和F 2 的合力等效,以F 1 和F 2 为邻边 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F,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4)注意事项 1.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的受力,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的依据是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一.几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点。 1.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只要物体在地球上,物体就会受到重力。 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小难点。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和运动状态分析法。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面面接触垂直于面,点面接触垂直于面,点线接触垂直于线。 【例1】如图1—1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图a中接触面对球无弹力;图b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例2】如图1—2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水平面ON 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对球无弹力。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 a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 b图中杆A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图中A球光滑,O为圆心,O'为重心。 【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 3.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图1—1 a b 图1—2 图1—4 a b c

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方法:假设法、运动状态分析法、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法。 【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中物体A静止。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c中物体A沿光滑斜面下滑。图d 中物体A静止。 图a中无摩擦力产生,图b中无摩擦力产生,图c中无摩擦力产生,图d 中有摩擦力产生。 【例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B.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 【例7】如图1—10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例8】如图1—12所示,A、B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面上,今用水平力F拉物体,两物体一起匀速运动,试分析A、B间的摩擦力及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 顺口溜:分析对象先隔离,已知各力画上面。接触点、面要找全,推拉挤压弹力显。糙面滑动动摩擦,欲动未动静摩现。隔离体上力画全,不多不少展笑颜。 图1—8 图1—9 图1—10 图1—12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课题】力的等效替代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I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学习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教材的内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内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

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但是,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我们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学生学情分析】 (一)学生兴趣:实验操作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初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 (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本节课应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矢量运算并非简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 四边形定则。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对于第一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大的飞跃,对于习惯于代数运算 的学生来说,矢量运算是相对较困难的,也比较难以接受,如何让学生 在以前学习基础之上接受本节课内容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二)过程与方法

(完整版)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及答案

图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B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 .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D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2.一物体受绳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再做 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加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 减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 只有匀速运动时,绳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 不管物体如何运动,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3. 如图1,一把正常使用的自动雨伞,关于其中弹簧的状态,正确的说法是……( ) (A)无论雨伞收起或打开,弹簧都受到压力。 (B)无论雨伞收起或打开,弹簧都受到拉力。 (C)雨伞打开时,弹簧受到压力;雨伞收起时,弹簧受到拉力。 (D)雨伞打开时,弹簧受到拉力;雨伞收起时,弹簧受到压力。 4.在机场和海港,常用输送带运送旅客和行李、货物。如图2所示,a 为水平输送带,b 为倾斜输送带。当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 a 、b 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作用 B . a 、b 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作用 C .情形a 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情形 b 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 D .情形a 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情形 b 中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作用 5. 如图3所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N ,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向左的大小为15N 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 A. 5 N ,向右 B. 5N ,向左 C. 35 N ,向右 D. 35 N ,向左 a b 图2 F v

最新必修一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质量为m,斜面 倾角为试分析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 解析:由于m、F三者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有以下三种可能: ⑴若F = mg sin B,无运动趋势,静摩擦力 f = 0; ⑵若F v mg sin 0,有向下运动趋,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且有 F + f = mg sin B ⑶若 F > mg sin 0,有向上运动趋,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且有F = mg sin 0+ f 强化练习题 1.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当拉力增大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变大,则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D.无法确定 2 .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 F拉B, 精品文档 一?分析弹力的实例与练习 1下列各图的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面, A均保持静止状态?画出各图中A球所受的弹力. 2?如下图,斜面和球均光滑, 画出球受的弹力 3.画出下列各图中A和B球所受的弹力 ?摩擦力分类实例解析 A 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 F . B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C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D . 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例.用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时受到一个向左的5N的水平拉力作用,若物体和水平面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 . 10N ,水平向左 B.5N ,水平向右 C.15N ,水平向左 D. 5N ,水平向左 4. 关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 B .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 C .只有相互压紧和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D .只有相互压紧和发生相对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不光滑的物体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5. 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D.物体受到的外力发生变化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也一定改变 ( ) B .物体越重时,动摩擦因数越大 C .动摩擦因数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物体运动越快时动摩擦因数越大 D ?动摩擦因数是由制成物体的材料决定的,与物体间的压力和其运动状态无关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B ?由公式 尸F/N 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B ?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弹力成正比 9. 以下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是成对产生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 ,它们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 用 10. 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 .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C .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 D .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11. 下列现象中存在静摩擦力的是 ( ) A .用手拿着瓶子,瓶子保持竖直,手与瓶子之间 B .皮带运输机,当皮带上放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时,物体与皮带间 C .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作用的物块保持静止状态时,物块与地面间 D .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作用的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块与地面间 12. 关于摩擦力的正确说法是( )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永远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13. 如图所 示,重力G=20N 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 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 到大小为10N 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 F 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 C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D .摩擦力永远不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A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正压力方向垂直 B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C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接触面垂直; 6.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物体间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D .摩擦力总是对物体运动起阻碍作 用。 D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 B .摩擦力永远是物体的阻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力的合成 【教学重点】 1.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设计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合力与分力概念——给出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合力与分力关系——设计探究求合力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练习与拓展(例题、合力大小与角度关系、多力合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1.出示卡通画,介绍共点力概念 在大多数实际问题中,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引入共点力和非共点力概念,分别给出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图片示例。在研究中如果使用质点模型,则受力均可以作为共点力处理。本节课研究物体受共点力的情况。 出示卡通画: 小车均匀速向前运动,一头牛拉车的效果与三位同学拉车的效果相同。 2.学生小实验 一个力气大的男生在讲台上提起一桶水,使水桶保持静止;另外两位同学一起提起这桶水并使之保持静止。分析在两种情况下这桶水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示意图。提问:可以发现各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到:F单独作用和F1、F2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相同。 3.引出等效替代关系,提出合力、分力概念 从前面两个情境出发,抓住共同点:一个力单独作用时可以和多个力一起作用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自然地引出等效替代的关系,并从力的角度分析,得到合力、分力的概念。 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合力、分力的概念: 谈合力、分力的出发点在于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用一个合力去替代几个分力的作用) 合力与几个分力同时存在吗 (不是,合力只是几个分力的等效替代,并不是物体又多受到了一个力) 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情境讨论,激发认知冲突 提问:前面三位同学拉车的情境中,如果三位同学水平向右的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呢方向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合力F=F1+F2+F3,方向与三个拉力方向相同) 提问:把所有的分力相加就得到合力的大小,这个方法就是求合力的方法吗请学生讨论。 (有学生提出异议,以前学过,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应该是两个力相减,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提问:求合力就是把分力相加或者相减吗 实验:两个弹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提起几个钩码保持静止,分别读出弹簧秤示数。用一个弹簧秤提起同样的钩码保持静止,读出弹簧秤示数。 提问:两个分力大小与合力既不满足相加关系,也不满足相减关系。如果给定两个分力,到底应该怎么去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呢 2.设计探究实验 提出任务: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介绍可用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弹簧秤(2个)、橡皮条、细绳、刻度尺、图钉、三角板。 问题讨论,引导实验设计: ①根据器材,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分力,以及两个分力的合力 (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和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使作用效果相同) ②怎么样保证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把橡皮条一端固定,保证另一端与绳子的节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③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么样来记录 (橡皮条节点的位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引导讨论是否需要记录力的方向。讨论文字记录的不足,引导思考怎样更好地同时记录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图示。) 请各小组学生再整理探究实验的方案,确定明白实验的目的、过程、操作。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各小组根据自行整理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并用力的图示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实验进行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4.思考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观察实验得到的F及F1、F2的大小和方向,猜想F1、F2和F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引导学生适当地添加辅助线,研究几何关系。 (学生得出,连接分力和合力的末端,得到的几何图形大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一对邻边,合力为此对邻边所夹的对角线。 各个小组实验时,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各不相同,都能大致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说明有一定的普遍性。请各小组再次实验,改变力的大小、方向,看是否满足同样的结论。 演示实验,特殊角度特殊值验证(即大纲版教材中本节的演示实验)。橡皮条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绳系为节点。两分力互成90度,分别由三个钩码、四个钩码的重力提供。合力沿橡皮条拉伸方向,由5个钩码的重力提供。 三、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讨论:为什么力的合成(两个力相加)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呢 (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相加时既要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所以满足的法则必须是大小和方向同时考虑的。) 思考:对于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相加,是否都不能简单地加减呢

第4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

4.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要点梳理 1.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实际上就是要找一个力去代替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 2.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或者它们的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 作,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进行合成运算时,一般不能用代数加法求合力,而必须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4.矢量和标量:的物理量叫矢量,的物理量叫标量.标量按代数求和. 5.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6.一个力,若它的两个分力与该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分解结果可能有种。 7.一个力,若它的一个分力作用线已经给定(与该力不共线),另外一个分力的大小任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 8.有一个力大小为100N,将它分解为两个力,已知它的一个分力方向与该力方向的夹角为30°,那么,它的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是N,与该力的夹角为。 要点讲练 1.力的合成 例1.物体受到两个力F1、F2的作用,若两力大小分别为53N、5N,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 例2.关于分力和合力,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合力的大小,小于任何一个分力是可能的 B.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其它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是其它几个力的合力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 D.合力可能是几个力的代数和 2.力的分解: 【例3】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下列情况中,不能使力的分解结果一定唯一的有()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4】水平横粱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10m/s2)A.50N B.503N C.100N D.1003N 5.在医院里常用图示装置对小腿受伤的病人进行牵引治疗.不计滑轮组的摩擦和绳子的质量,绳子下端所挂重物的质量是5 kg,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第4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步练习

力的合成 1.(多选)关于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 D.两力F 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 2. 关于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B.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应当与该力作用的效果相同 C.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D.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3.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则() A.坐着比躺着时F1大 B.躺着比坐着时F1大 C.坐着比躺着时F2大 D.躺着比坐着时F2大 4. 如图所示,为使电线杆稳定,在杆上加了两根拉线CA和CB,若每根拉线的拉力都是300 N,两根拉线间的夹角为60°。试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拉线拉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5.如图所示,两个人共同用力将一个牌匾拉上墙头。其中一人用了 450 N的拉力,另一个人用了600 N 的拉力,如果这两个人所用拉力的夹角是90°,试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它们的合力。 力的分解 1. 把竖直向下的9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力在水平方向上且大小为120 N,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A.30 N B.90 N C.120 N D.150 N 2.“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 校可知矣。”它既反映出少年曹冲的机智,同时也体现出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下列物 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A.建立“质点”的概念 B.建立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C.建立“平均速度”的概念 D.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3.按下列两种情况把一个竖直向下的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sin 53°=0.8,cos 53°=0.6) (1)一个分力水平向右,并等于240 N,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另一个分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斜向下(如图所示),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高一动态平衡受力分析 1.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BO水平,A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BO的拉力F2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1>mg B. F1=mg C. F2<mg D. F2=mg 2.如图所示,水平力F作用于A物体,A、B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所受支持力大于A的重力 B. 物体A所受合力为零 C. 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D. 物体B所受合力为F 3.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的A端和BO的B端固定,平衡时BO水平,A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O的拉力F1、BO的拉力F2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A. F1>mg B. F1=mg C. F2<mg D. F2=mg 4.如图所示,水平力F作用于A物体,A、B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所受支持力大于A的重力 B. 物体A所受合力为零 C. 物体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D. 物体B所受合力为F 5.如图,在木板上有一物体.在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缓慢增大的过程中,如果物体仍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所受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变 C. 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大小增加 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增加 6.如图所示,楔形物块a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静止着小物块b.现用大小一定的力F分别沿不同方向作用在小物块b上,小物块b仍保持静止,如下图所示.则a、b 之间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放在C的上面,木板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竖直的墙壁上,A、B、C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C,使它以速度v匀速运动,三者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T,方向向右 B. A和B保持静止,C匀速运动 C. A保持静止,B和C一起匀速运动 D. 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T 8.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力,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增大,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一直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减小 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均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间,若以挡板与斜面接触处为轴逆时针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在此过程中()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点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

专题:受力分析(基础篇) 一、受力分析 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高中物理必修一受力分析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受力分析总结

物体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之一,因此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受力分析的有关知识、力的判据、受力分析步骤以及受力分析时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理解。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直观地表示一个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通常用来表示力的作用点,一般将物体所受各力都看作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 2、在画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有时并不需要精确画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方向画正确,并大概画出力的大小即可,这样的力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例题1 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所示,在P、Q均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

的是 物块Q受3个力 小球P受4个力 若O点下移,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 若O点上移,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平衡状态下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对P和Q受力分析可知,P受重力、绳子拉力、Q对P的弹力、Q对P的摩擦力,Q受重力、墙壁的弹力、P对Q 的弹力、P对Q的摩擦力,因此选项A错误,B正确;分析Q的受力可知,若O点下移,Q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不变,选项C错误;对P受力分析可知若O点上移,绳子的拉力将变小,选项D正确;所以答案选BD。 分析: 1、确定研究对象,即据题意弄清我们需要对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 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如电场力,磁场力等)。 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殊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总结注意 受力分析的方法 1、研究表明物体(对象)会受到力的作用(通常同时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 2、受力分析就是要我们准确地分析出物体(对象)所受的力,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受力图)表示出来。 3、隔离法: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各力什么性质的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分析的方法叫隔离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2弹力 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 ★2. 产生条件:弹性形变、直接接触 ★ 3.弹力的方向: ( 1)压力和支持力 ①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 ②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接触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