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等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不安全的工作习惯、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等。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与员工直接接触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粉尘、气体、液体、蒸汽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要正确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生物因素的辨识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机械与设备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故障、错误操作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事故、伤害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环境特征,如通风不良、电气设施不安全、照明不足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需要在辨识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紧急性和优先级,以便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资源。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危害: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评估风险概率与后果: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员工的暴露程度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以确定风险级别。

3.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后果。

4.实施措施和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化学试验室是一个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各种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重点讨论化学试验室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并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

一、危害因素的识别1.化学品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各种化学品,包括有毒物质、腐蚀剂、易燃物质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性、损伤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危害。

2.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在化学试验室中,噪音可能来自于仪器的工作声音或试验过程中的爆炸声;震动可能来自于仪器的振动或试验过程中的剧烈摇动;温度和湿度可能对试验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产生影响。

3.生物因素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动物实验中的病原体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或过敏症状。

4.机械设备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不稳定的仪器、易于发生事故的旧设备等。

5.火灾和爆炸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存在可燃物质和易燃物质,如溶剂、气体等。

如果安全操作不当或存在其他火源,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1.作业分析法:通过对试验室中的工作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危害源、暴露途径和受体,评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作业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概率论方法:概率论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来计算其中一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判断其中一种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

专家可以依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估其中一种危害因素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专家评价法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但需要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

三、风险评价的目标风险评价的目标是确定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并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们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础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找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评估和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现象和状况,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现场布局、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的行为等。

2.调查法: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询问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看法和意见,调查工作场所的历史记录和事故情况等。

3.检查法:通过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文件和记录,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安全标志、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记录等。

4.测量法:通过测量和监测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参数,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5.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因果图、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找出危险源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潜在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使用专家判断或经验法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例如,采用专家访谈法、专家意见法等。

2.定量评价:使用统计分析或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例如,采用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3.层次评价:将风险分成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分析风险的组成部分和相对重要性。

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动态评价法等。

4.多指标评价: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一、危害因素识别:1.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生物因素:包括霉菌、病毒、细菌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人因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风险评价:1.根据国内外标准对危害因素的限制和控制要求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等级和频率。

2.评估危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进行风险评估。

3.基于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清单: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采用噪声防护设备、降噪隔音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2)震动控制:采用减震装置、防护设备等减少震动对设备和人体的影响。

(3)辐射控制:设置辐射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源的使用等措施减少辐射的危害。

(4)温度控制:调节工作环境的温度、加强通风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温度。

(5)湿度控制:控制工作环境的湿度,采用除湿、加湿设备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湿度。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1)选择无毒、无害的工艺原料和化学品。

(2)采用有效的排风系统,保证化学物质的排放。

(3)设立化学品存放区域,进行专门的管理和防护。

(4)工作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时,必须配备防护装备。

3.生物因素控制措施:(1)建立合理的卫生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2)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源进行检测和消除。

(3)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生物因素危害的认识。

4.机械因素控制措施:(1)设备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高,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3)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危险。

5.人因因素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体、高温物体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二类危害源 •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
境不良、管理上的缺陷。 行人被撞.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所有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 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 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 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一类危险源)和 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二类危险源)两 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 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 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 原因,都是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
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 个系统中存地危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可能产生 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露,引起中毒、 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 是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片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
的组合。 • 隐患
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上的缺 陷。
绿灯也要减速.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环境因素 • 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害因素 •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
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 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 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 根源:导致事故的前提。一类危险源。 • 状态:导致事故的条件。二类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风险
的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评价的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
的情况、工作方式、人员素质等。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
源发生的可能性。

4.评估风险的后果: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源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
影响。

5.评估风险的程度: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风险的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风险,保护工作场所和工作人
员安全健康,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确定控制风险的目标和方法。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
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
责任和措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风险沟通和培训:加强风险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平安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应能量和能量的载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外表、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响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响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标准等要求。

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平安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清楚;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果严重程度
风险等级划分
低风险:可接受风 险,无需采取措施
中等风险:需要采 取措施降低风险
高风险:需要立即 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极高风险:需要立 即停止作业,采取 紧急措施消除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风险:通过 改变生产工艺、 设备、材料等, 消除危险有害因

降低风险:通过 减少接触时间、 降低接触强度等, 降低危险有害因

危险源分类
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违章 作业等
设备因素:设备故障、设计 缺陷等
环境因素:恶劣天气、自然 灾害等
管理因素:安全管理不到位、 规章制度不完善等
典型危险有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机械设备、电气设 备、辐射等
管理性危 险有害因 素:如安 全管理制 度、安全 培训、应 急救援等
01 06
风险监控与改进
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 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
A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流程,提 高风险管理水平
C
B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风 险得到有效控制
D
加强风险培训和教育,提高 员工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谢谢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目录
0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02. 风险评价 03. 风险管理
识别方法
现场调查法:通 过实地考察,了 解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有害因素
经验法:根据以 往的经验和案例, 识别危险有害因

安全检查表法: 使用预先编制的 安全检查表,对 生产过程进行系
统检查
事故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 识别危险有害因
05
社会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社会治安、交通安 全、自然灾害等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化学品、有毒气体、

危害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
37
危害因素的识别及风险评价技术讲座
发生事故可能性分数值表(L值)
发生事故可能性 分数值(L值)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发生 3 有可能发生,但不经常 1 可能性较小,完全意外 0.5 极少可能发生,但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发生 0.1 实际上不可能发生
38
危害因素的识别及风险评价技术讲座
35 F
危害因素的识别及风险评价技术讲座
(三)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评价法
1.评价程序
熟悉系统的构成 划 分 评 价单 元 分析各单元的功 能 及 组 合 方式 列出故障类型 分析产生原因 故障类型的影响
制定具体措施
36
危害因素的识别及风险评价技术讲座
2.划分故障等级 (1)计算故障等级值 CE =F1·F2·F3·F4·F5 其中: F1 ---故障损害程度系数; F2 ---故障影响程度系数; F3 ---故障发生频率系数; F4 ---预防故障难易程度系数 F5 ---系统熟悉程度系数。 (2)划分故障等级 3.应用示例
60 60 55
25
危害因素的识别及风险评价技术讲座
如果工人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则按 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限值增加 3dB(A) 的原 则,确定噪声限值。
每个工作日接触 噪声限值 dB(A) 噪声时间(小时) 8 85 4 88 2 91 1 94 1/2 97 1/4 100 1/8 103 注:作业场所噪声最高值不得超过115dB(A)
21 F
危害因素的识别及风险评价技术讲座
噪声与神经衰弱关系调查统计表
噪声声级 dB(A) 阳性率%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对照组
80~85 16.2
90~95 20.8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评价培训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评价培训资料

• 静态:设备设施清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重大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掌 握措施→培训教育
• 动态: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重大风险清单→重大风险掌握 措施→培训教育
• 最终要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 风险是动态的
• R=L×S〔L〕事故发生可能性

〔S〕事故发生后果的严峻程度
Ø 危急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HA〕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
工具乱扔
8.接近危 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或到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为了识别和掌握作业活动中危害因素的 预防性工作流程。从作业活动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 为假设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进展掌握 和预防。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完善。
分析步骤
业选
连解将 潜识

措制
活定
作为作 在别

施定
动一
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步骤
分解步骤时应: ü 先从头到尾列出每一作业步骤 ü 在完整列出作业步骤前不要急于辨识危害因素 ü 每一作业步骤应是“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 ü 可借鉴操作规程中作业流程
识别每个步骤可能存在的危急有害因素
作业活动清单
序号
作业活动地点(岗位)
作 业 活 动 名称
类别
填表说明: 车间的作业活动包括日常操作和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及管理活动,操作最好以生产装置的单 元进行划分,管理活动以车间的管理岗位进行划分。 日常的操作: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 和作业现场清理; 异常情况处理:停电、水、气的处理;设备故障时的放空或不停产情况下某一单元的打循环等; 开停车:停车及交出检修前的确认;开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引言: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运作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工艺失控、人员不当操作等。

这些因素通常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员工行为相关。

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天气条件、供应链中断等。

这些因素通常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仍然可能对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带来影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企业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风险评估: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导致危害的因素。

2.调查和数据收集: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收集有关危害的信息。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经识别出的危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并确定风险的级别和后果。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确定与识别出的危害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

例如,确定与设备故障相关的风险因素,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通过风险分析,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重要性。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指南。

这将帮助企业确保危害和风险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这将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和意外事故的风险。

3.培训员工: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

这可以帮助员工减少错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4.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doc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doc

附件1: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1.危险因素的分类
《生产过程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16-2019)为依据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具体见《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的附件6。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基本方法
可采用询问与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类比法;分析等方法。

(2)具体方法
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工艺危害分析、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等。

3、风险评价的方法
(1)装置、设施、活动、过程等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法,具体见《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的附件4。

(2)职业健康风险评价采用噪声、粉尘、毒物分级法。

具体见《噪声、粉尘、毒物分级法》。

具体数据应采用各季度检测数据。

4、风险削减措施
应有针对性地制订风险削减措施,至少为1-2条,同时,写清需执行的相关规章制度。

5、统计与汇总
岗位人员填写《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调查表》见附件2,由单元长负责修改,报安全员进行二级单位汇总。

各单位形成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汇总表》。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

它是一种关键性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和减少各种风险对其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内部因素(如人员不当操作、设备故障、组织结构等)、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竞争环境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文献综述、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识别了危害因素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用以确定可能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危害因素对其业务运营具有最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潜在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确定危害因素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这一步骤是用来确定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风险的概率。

3. 综合评估风险:将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可以分为低、中、高等不同级别。

4.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预防控制、纠正控制、应急响应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能够帮助组织预测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SE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一、风险评价知识(一)HSE危害因素相关知识中国石油现行标准Q/SY1002.1-2013中把“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统称为危害因素。

“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中涉及的术语。

环境因素是环境风险辨识涉及的术语。

1.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h)HSE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3.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四种失控)和辨识九个方面。

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或转移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及其载体。

描述时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释放转化方式或造成的后果”,如油罐泄漏,管沟坍塌,高处坠落等。

第二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的释放或转化方式受阻的后果”;如管线超压、容器超压、电动机过热等。

第三种情况是“危险物质”+“造成的后果”;如CO中毒、CO2窒息等。

第四种情况:“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中暑、粉尘、辐射、焊尘、弧光等。

二类危险源是指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

需考虑四种失控状态:物的故障(如保护装置失效,管道阀门破裂等)、人的失误(如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带劳保护具等)、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管理缺陷(如没有设备管理制度、未组织安全检查、未对风险作业进行现场监督等)。

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危险源辨识的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基础设施、作业环境、生产工艺、物料性质、设施设备、人员活动、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具体见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4.危险源清单(事例)部门/单位: 审核人: 日期:序号场所、活动工艺、管理设备、物料危险源(一、二类)可能导致的后果现有控制措施建议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FCR(二)环境因素识别的相关知识1.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要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识别的注意事项:环境因素识别应注意“一个过程、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六个方面”。

一个过程,是指产品、活动和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所谓过去是以往活动遗留的环境影响可能仍然在继续。

所谓现在是考虑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所谓将来是指将来或出厂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

正常是指污染物的常规排放、资源能源的正常消耗。

异常是指开机、停机、检修、维修情况。

紧急是指突发性事故、环保设施的突然失效。

六个方面,是指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和能源、对社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其他环境问题。

事例1车辆行驶1.轮胎爆胎 (1)轮胎上有裂纹或脱皮(2)夏季轮胎充气过足(3)车辆超载 (4)长时间行驶超过轮胎负荷人身伤害设备损坏车辆失控(1)出车前,驾驶员认真检查轮胎,如有裂纹或脱皮,及时更换;(2)轮胎保持正常气压,不超过规定压力充气;(3)车辆装载,符合载吨位;(4)高温天气长时间行车,适当停车,及时散发轮胎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夏天轿车轮胎充装氮气248一般风险3.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环境因素的表达形式通常应是:“名词+动词”。

这里的名词和动词存在三种不同的内涵。

第一种内涵:“名词”是指污染物质或污染因子,“动词”常常用排放、处置、泄漏、遗弃等。

如:噪声排放、废气排放、危险品的处置、化学品泄漏等。

第二种内涵:“名词”是能源、资源,“动词”常常用浪费、消耗、利用等。

各种能源如水、电、气、蒸汽的浪费、消耗,各种生产、生活物料使用和消耗,各种矿产、土地、耕地、各类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利用等,这里应特别强调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利用。

如水的消耗、电的消耗、电的浪费、油料消耗等等。

第三种内涵:“名词”是指环境的友好物质,“动词”常用破坏、砍伐、捕杀、猎杀、挖掘、盗掘,通常是一种破坏行为。

如植被破坏、树木砍伐、野生动物捕杀、保护动物猎杀、文物盗掘、文化遗产、古迹等的破坏等。

4.环境因素清单(事例)环境因素清单(事例)序号环境因素发生地点或环节环境影响频率和强度处理现状控制措施排放去向时态状态评价方法风险分级L S M1 尾气排放交通运输污染空气每天百辆年检达标排向大气现在正常4 3 12 一般2 油料消耗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污染空气700吨/年定额管理现在正常3 4 12 一般3 车辆自燃交通运输设备损坏污染空气极少发生加强检查加装灭火器将来紧急1 4 4 一般二、风险评价方法这里只介绍昆仑公司建议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

(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半定量风险矩阵法。

半定量风险矩阵图法,将风险评价结果(R值)分为三级,即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

进行风险评估时,根据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F)和后果的严重性(C)分别取值,风险值R=FC。

注:在选取F值或C值时,采取就高原则,即在选择分值时,竖列中不同类型的影响可能不同,从而对应的分值不同,在选择时,选择其中对应高的分值。

表1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C)分数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时间对声誉的影响5 死亡≥100万元≥30天引起国内公众的反应;持续不断的指责,国家级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4 重伤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10万元—100万元≥20天引起整个区域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指责,当地媒体大量的反面报道;国内媒体负面报道,当地、地区或国家政策的可能限制措施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3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1万元-10万元≥10天一些当地公众表示关注,受到一些指责;一些媒体有报道和政治上的重视2 皮外伤≤1万元≥1天公众对事件有反应,但没有表示关注短时间身体不适1 没有受伤无没有误时没有公众反应表2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F)分数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防范、控制措施5 每天发生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识不够、缺乏经验)无任何防范和控制措施4 每月发生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但只是偶尔执行不够胜任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3 每季度发生月检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2 每年发生周检有,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错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 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日检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有效防范控制措施表3 风险评估表(R=FC)严重性(C)可能性(F)C1 C2 C3 C4 C5 F1 1 2 3 4 5F2 2 4 6 8 10F3 3 6 9 12 15F4 4 8 12 16 20F5 5 10 15 20 25 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三级:一般风险R=FC为1~6;较大风险R=FC 为8~12;重大风险R=FC为15~20。

(表3中,C1代表C取值为1分,F1代表F的取值为1分,C2代表C的取值为2分……,其它以此类推)(二)环境因素风险评价方法—矩阵法。

矩阵法是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分别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污染物排放、资源和能源浪费、安全隐患及危害员工健康、相关方、生态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分类分级,从环境因素产生的环境影响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以及投入管理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等角度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见表1。

表1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分类分级违反法律法规标准“三废”排放噪声污染安全隐患或危害员工健康浪费资源能源生态影响相关方环境影响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影响大环境影响小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可改进或控制★★★★★★★★★改进的方案技术可行,有低费方案★★☆★★☆★★☆近期改进有难度(技术不成熟及中费方案)★☆☆☆☆☆☆☆☆没有改进可能性(没有成熟技术或高费方案)★○○○○○○○○注:★重要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未来控制环境因素1.首先判断环境因素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必须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对于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因素,分为以下六类:(1)“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类环境因素。

对环境影响大的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技术方案和工艺成熟,且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对环境影响小的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固体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均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2)噪声污染类环境因素。

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其他环境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3)安全隐患或危害员工健康类环境因素。

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4)浪费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

将企业有关能耗、物耗数据与设计指标和国内外同类相比较,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观点出发,判断各项消耗指标水平和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

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那个因素;近期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5)生态影响类环境影响。

从生产获得或服务对周围生态的影响和控制难易程度出发,评估此类环境因素。

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6)相关方类环境因素。

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