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复习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并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其用途。

2.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

3.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现象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

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

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

重点: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分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三、学情分析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法与学法

以教师引导探究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课上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其中,采取了对比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来帮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所要强调的两点有:实验探究设计法、问题讨论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设计探究CO2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题目,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比较归纳法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根据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来设计一些探究式实验,来更好地理解性质。

2、指导学生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法,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多联系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分别为:

【导入】

1.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我们回顾一下上次课中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其实,对于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它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3..下面播报一则新闻《德国:二氧化碳泄漏街道云雾缭绕》。

通过以上新闻结合你的经验,分小组讨论,把你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分类写在学案第一部分。

板书: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对于这些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还需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将系统的了解神奇的二氧化碳。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描述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的气体。

演示1

向装有高低两只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沿短蜡烛的一侧烧杯壁缓慢倾倒。

提问:学生描述现象: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教师引导分析结论: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提问:那么这些性质有什么用途?

①灭火。

②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若进入不熟悉的山洞,应选用“手电”

或“火把”哪一种做照明工具更科学?为什么?

通过分析右图,进一步理解操作要领。图A不

能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提问:还有哪些方法能够证明这两点性质?

分析装置原理。

讲述:运动会你比完赛之后,可能会买一瓶冰镇的雪碧或者可乐解暑解渴。打开瓶盖的一瞬间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样的饮品统称为碳酸饮料。

这些实例能证明CO2的哪一点性质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上玻璃片,震荡,玻璃片被吸住。(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P内

接下来我们要自己动手验证这一性质。

学生实验1(分小组进行)

向装有CO2软的软塑料瓶中加1/3体积的水,迅速

旋紧瓶盖,振荡。

..

描述现象:__________分析原理:____________小组汇报.

拓展分析:

学生完成学案2.3部分。

教师介绍: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的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