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 政治生活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2024秋季高中政治思想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中政治思想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政治现象的能力,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3.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了解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重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其优越性。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区分其与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
•帮助学生认识到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我国政治制度介绍、公民权利与义务案例、政治参与途径图示等)。
•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摘录或解读资料。
•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际案例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我国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民权利的实现与保障,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实例。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政治现象的看法和见解,促进思想交流。
•实践体验法:设计模拟政治参与活动,如模拟选举、听证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生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教学2.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讲授:介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概念、历史背景及优越性,强调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对比分析:简要对比西方政治制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势。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
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全课概述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国家入手,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揭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同时履行义务。
作为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课可分为3个框题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新课程学习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024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一、学生概况分析:当前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不足,且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
鉴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一年级,首次接触《政治生活》这一课程,可能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学生群体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惰性,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以教科书为基础,强调规范性;注重知识积累,拓宽学术视野;强调基础知识,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二、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教学将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针对高中生成长的特点,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教学民主氛围的环境,让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熏陶,使其认识到政治生活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三、知识结构与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分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以及“当代国际社会”四大单元。
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等核心概念,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历史与合法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征与优势,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课程还将阐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性,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学生思想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研究与主要措施:1.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掌握考试评价方法,并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
2. 规定备课时间,明确教师责任,提高备课效率,促进资源共享。
备课组成员需加强沟通与协作,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3. 结合学校实际,立足教科书,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落实教学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四备”、“五点”、“两法”教学策略,优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素养。
高一年级政治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政治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中国政府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2.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3.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路线,了解党的发展历程;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2. 掌握中国政府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课堂教学;2. 小组讨论和展示;3. 学生作业和小结。
四、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地位,并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2. 课堂探究(25分钟)a. 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引导学生讨论;b. 分组讨论党的任务,收集各组的结果;c. 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留下争议点进行深入讨论。
3. 综合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党的十九大报告1. 回顾(5分钟)学生自主回顾和总结上节课的重点内容。
2. 课堂探究(25分钟)a. 图文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并让学生理解各级组织的作用;b. 学生阅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关键内容。
3.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党的组织结构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时:中国政府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学阶段学习的政府组织机构,并探讨中国政府的特点。
2. 课堂探究(25分钟)a. 图文展示中国政府组织机构的层级和职责;b. 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了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政府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计划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熟悉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
3.认识政治生活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4.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态度,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
2.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
3.政治生活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4.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
2.小组讨论与展示相结合的方法。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实地考察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组织学生参观政治机构、参与政治活动,增强学生对政治生活的直观认识。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步:概念和内涵的讲解1.给学生讲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将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介绍给学生。
2.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涉及的范围。
第三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习1.讲解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例如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充满变数的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生活的发展规律。
第四步:意义和影响的探究1.介绍政治生活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例如政治生活对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作用。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步: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政治生活,培养积极参与和理性表达政治观点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政治机构,参与模拟政治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检验学生对政治生活的理解程度。
2.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
五、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参与讨论和展示活动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精品文档]
必修2《政治生活》教案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全课概述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国家入手,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揭示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同时履行义务。
作为公民,要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课可分为3个框题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新课程学习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1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设计
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政治新闻,了解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合作精神,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关于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判断,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选择题:涉及政治学基本理论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问答题: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参观政府机关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政治生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3.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讲解公民的政治生活内涵,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政治生活的规定等内容。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意义;2. 了解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和要素;3. 掌握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和规律;4. 分析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5.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生活的概念与意义(2课时)a. 政治生活的定义和内涵;b. 政治生活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2. 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4课时)a. 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存在;b. 政府与民众的互动;c. 政治参与与政治表达。
3. 政治生活的要素(6课时)a. 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b. 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c. 政党与政治组织;d. 大众媒体与公共舆论。
4. 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和规律(6课时)a. 政治权力与利益的博弈;b. 政治决策与公共政策的制定;c. 政治参与与政治效能的关系;d. 政治生活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趋势。
5. 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6课时)a. 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b. 政治腐败与权力滥用;c. 民主与权威的平衡;d. 媒体传播与舆论操控。
6.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6课时)a.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形式;b. 学生自治与民主管理;c. 参与公共事务和社区服务;d.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政治生活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和辩论中深化对政治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3. 观察式教学法: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政治生活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模拟选举、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政治生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评价内容,包括发言积极性、思考质量、问题解答能力等。
2. 作业评价:布置探究性作业,评价学生对政治生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教学计划(精选3篇)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教学计划(精选3篇)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教学计划(精选3篇)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课程将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教学。
1. 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授课内容:(1)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
(4) 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和发挥。
3. 授课方法:(1) 知识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与展示,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和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和总结,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交流的能力。
(3) 观看视频与讨论,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评价方式:(1) 课堂讨论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言,评价学生的活跃度、思维开阔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综合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课程将围绕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教学。
1. 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民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能力。
2. 授课内容:(1) 公民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一、课程简介政治是高中必修科目之一,本教案为政治必修2的教案,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生活、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是政治必修1的进阶课程。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掌握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使学生了解国家机构、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并掌握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政治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4.帮助学生认识重要的政治事件与政治生活,包括选举、政党、群众组织、舆论等;5.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情况,包括国际安全、国际政治体系、国际间的合作与冲突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国家机构与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2.国家的组织形式和作用;3.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及其调和。
第三章政治思想1.自由主义思想;2.保守主义思想;3.社会主义思想;4.共产主义思想。
第四章政治生活1.选举制度和民主制度;2.政党制度和政治文化;3.群众组织和舆论。
第五章国际政治1.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2.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法;3.国际间的合作与冲突。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幻灯片演示等方式。
特别是在政治思想这一章节,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的思想体系,并且提出对于每种思想的批评和建议。
五、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估方式:1.对于每个章节进行小型测试,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测试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3.采用综合测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运用能力。
六、扩展阅读如果学生对于一些问题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我们可以提供以下的书目作为扩展阅读: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2.《论逻辑》黑格尔3.《政治学》亚里士多德4.《辩证法唯物主义》托洛茨基5.《蒙田随笔录》蒙田七、总结政治必修2是一门宏大而且重要的学科。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范文教学计划: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特点;2. 了解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的关系;3. 掌握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4. 培养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和参与意识;5. 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政治生活的概念和特点1.1 什么是政治生活(2课时)- 认识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 分析政治生活的特点、功能和意义。
1.2 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治制度的关系(2课时)- 介绍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 分析政治制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第二单元:政治生活与政党制度2.1 政党制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课时)- 理解政党制度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了解不同政党制度的比较和演变。
2.2 政党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2课时)- 分析政党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研究不同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影响。
第三单元:政治生活与选举制度3.1 选举制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课时)- 介绍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分析选举制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2 选举制度与政治参与(2课时)- 研究选举制度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分析选举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关系。
第四单元: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4.1 权力参与的途径和方法(2课时)- 认识权力参与的形式和渠道;- 分析不同权力参与方式的特点和限制。
4.2 社会参与的方式和途径(2课时)- 介绍社会参与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分析社会参与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第五单元:政治生活的关注和参与意识5.1 培养对政治生活的关注意识(2课时)- 强调政治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和理解。
5.2 强化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2课时)- 导引学生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分析和讨论相关概念、知识和理论。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全套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研究目标: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义;2. 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方法论;3. 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涵盖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章: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政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2. 第二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3. 第三章: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政治学的学派和理论;-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4. 第四章: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形式-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政府组织形式;-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5. 第五章: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6. 第六章:政治决策与政治行为- 政治决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政治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3.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现实政治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政治机构,了解实际政治运作;5.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资源。
四、评价方式本教案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1.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评价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成果:通过小组讨论的成果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3. 作业和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评价学生对政治学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4. 实地考察报告:通过学生对实地考察的观察和分析报告评价其对政治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教案的实施,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2. 多媒体:提供相关政治学概念和理论的多媒体资源;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政治机构和社会组织。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新教材政治生活[教案]政治生活-前言前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难点(1)政治的科学含义。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3)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设问:同学们寒假“政治”作业做完没有啊?(答略)我们这里说的政治作业是不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到的政治模块呢?(引起学生思考,重点理解政治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等都包含“政治”二字,这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生活这模块,首先也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可是,“政治”二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要从多方面来理解。
『讲授新课』一、政治的科学含义(重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
2023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高一政治政治生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概念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 掌握政治生活的组织和运行机制;3. 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政党与政治生活;3. 党内政治生活;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 基层群众自治;6.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7. 参与当地政治生活的经验;8. 社会组织和政治生活。
三、教学方法:1. 前导授课法:通过相关背景知识、案例等引导学生了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生活的组织和运行机制;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参与当地政治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政治生活的概述(前导授课法)a. 引言,介绍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b. 分析并讨论政治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c. 授课结束,布置作业。
2. 第二课时:政党与政治生活(问题导向法)a.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政党与政治生活的关系;b. 分组讨论,总结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c. 学生小组展示并进行讨论,梳理关键问题。
3. 第三课时:党内政治生活(小组合作法)a. 分组讨论,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和运作机制;b.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党内选举和决策过程;c. 分享小组活动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4. 第四课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教学法)a.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观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了解其组织和运行机制;b. 学生撰写观察报告,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意义;c. 分享观察报告的内容和体会,展开讨论。
5. 第五课时:基层群众自治(问题导向法)a. 学生自主研究当地基层群众自治的经验和做法;b. 分组讨论,总结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和挑战;c. 学生小组展示并进行讨论,梳理关键问题。
2024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
2024年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高一政治课程-政治生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4. 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a. 政治生活的定义和基本内容b. 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多元性、开放性、自由性2. 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方式a. 政治参与的渠道:党派、政府、人民团体等b. 政治参与的方式:选举、争议、示威、请愿等3. 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意义a. 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b. 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c.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4. 政治参与的案例分析a. 选举制度和投票过程的分析与讨论b. 党派参与政治决策的案例研究c. 公民社会团体的活动与影响力分析5. 提升政治参与能力的方法与技巧a. 增强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b.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权利和义务c. 学习沟通、协商和表达的技巧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对政治生活有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具体了解政治参与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4. 观摩学习:邀请政治参与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政治生活的现实。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党派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平时考察: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进行评价。
2. 期中考试:设置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考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政治生活的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述。
4.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参与政治活动后撰写实践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取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作为基本教学资源。
高一必修二 政治生活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高一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第一课1、知识目标: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
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民主与专政、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4、教学重、难点:国家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第二课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了解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政治生活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政治生活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吗?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2.讲解我国的国家性质2.1讲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2分析我国国家性质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机构的性质和任务。
3.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3.1讲解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自由等。
3.2讲解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等。
4.案例分析4.1案例一:某地发生一起选举舞弊案件,分析该事件对我国国家性质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影响。
4.2案例二:某公民因言论不当被拘,分析该事件对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5.课堂讨论5.1讨论主题: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6.课堂小结6.2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7.课后作业7.1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国家性质和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对我国政治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积极,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学计划,欢迎参考!高一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加强和改进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高一政治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针对高中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教育;努力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三、具体工作备好每一堂课,提高备课效率,积极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 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
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成立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挖掘学生的潜能。
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第一课1、知识目标: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
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了解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民主与专政、权利与义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通过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4、教学重、难点:国家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第二课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了解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本课难点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
难点第三课1、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明确我国政府有四个方面的职能了解政府的作用及主要职能知道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理解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明确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了解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2、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
如,归纳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评价身边政府部门的作为;用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分析、评价典型案例中的政府表现;分析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采用多种途径,如通过收集筛选报刊、书籍、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调查访问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教材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等四方面认识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既要让学生看到我国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要看到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既要看到我国绝大部分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能对人民负责,同时又要看到还有少数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作出的果断决策,体验政府对人民所作出的承诺,相信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体会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
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关注我国政府的表现,参与评价政府,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
4、教学重、难点:政府的主要职能。
是重点。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是重、难点。
第四课1、知识目标: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知道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2、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如,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于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
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生腐败。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4、教学重、难点:依法行政。
是重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是本课重、难点。
第五课1、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增强搜集、提炼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中或网上查阅、搜集、提炼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本课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第六课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其性质、宗旨等决定的。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知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认识重大意义。
知道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核心与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其本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深刻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了解我国政党关系,明确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
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抉择,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世界上最善于理论创新的党,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通过了解郑培民和方永刚等共产党人学习和践行党的理论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升华对党我认识,进而更加依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4、教学重、难点: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重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重、难点第七课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懂得我们伟大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明确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
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都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
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能力。
本课教材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长期的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并且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
4、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本课重点。
我国的宗教政策。
是本课的难点。
第八课1、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与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