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中的依法行政原则
行政法中的依法行政原则一、引言行政法是指对行政机关的组织、权力行使和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的法律体系。
在行政法中,依法行政原则是一项核心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确保合法、公正、公开的行政行为。
依法行政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1 内涵依法行政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照法律进行,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法性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具有法律依据,即基于法律或权力设置的完备法规是行使行政行为的依据。
2.公正性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公平、公正、无私地对待各方利益,不得歧视,不得滥用行政权力。
3.公开性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的程序和范围内公开行政行为的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2 基本要求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法律上规定的权力: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法行使,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
2.法律上规定的程序: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能随意决策,必须进行合法的决策过程。
3.法律上规定的方式: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按照法定的方式进行,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要求,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三、依法行政原则的重要意义3.1 保障公民权利依法行政原则的遵守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不得侵犯公民的权利。
例如,行政机关在征收土地时,必须依法进行程序,并对被征收人进行合理的补偿,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益。
3.2 提升行政效能依法行政原则的贯彻落实能够提升行政效能。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法进行,可以有效避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减少行政纠纷的发生,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 促进社会稳定依法行政原则的执行能够促进社会稳定。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法进行,可以保证公平公正,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与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又称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法治)的核心要素,其基本涵义在于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
依法行政同依法治国一样,也可从办事原则、法制模式、法律精神和社会秩序等多种意义上来解。
〔1〕依法行政原则是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在理论上往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来看待。
关于依法行政原则的内容,我国行政法学界一般又将其分解为两项原则,即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2〕也有人在该两项原则的基础上,还概括了其他的原则如行政应急性原则〔3〕或责任行政原则等。
〔4〕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对国外依法行政原则的考察和对照,笔者以为,我国依法行政原则在具体内容上是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法治经验并吸收其合理和积极因素的。
基于此种考虑,笔者将我国依法行政原则分解为如下四项子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正性原则和行政责任性原则,且这四项子原则还可再演生出若干从属性原则而各有其丰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其中主要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活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包括权限规定、实体和程序规定)而不得与法律相违背,违法行为应无效或应撤销,违法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这里,合法性原则的“法”,整个而言其形式可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规章可采取一种比较务实性的态度,有限地承认规章即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章承认其有效性,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章则不承认其作为法的形式;〔5〕在规范上既应包括实体法规范又应包含程序法规范;在规范的结构上,不应仅限于义务性规范而且还应包括权利性规范和权义复合规范。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根据我国的情况,行政合法性原则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一,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
简述依法行政原则的实施
简述依法行政原则的实施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法治原则的核心是行政法治即依法行政。
这是宪法确定的法治原则在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一、对于“法”的界定行政主体及其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对于“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予以界定。
一方面,从形式上看,“法”包括法律、法规、规章,但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和规章。
当法规、规章的原则、内容与法律相冲突时,法律应成为准则,执法机关应适应法律而不应适应与法律相抵触的法规、规章,除非法律对相应法规、规章有特别的授权。
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行政活动所要依据的“法”,不仅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的目的、精神。
从本质上来说,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二、行政与“法”的关系法必须高于行政、优先于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受制于法,这是行政与法的基本关系,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依法行政必须遵从以下三个具体要求:1、法律创制。
指法律对行政权的运作产生绝对有效的拘束力,行政权不可逾越法律而行为;2、法律优越。
指法律地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法律保留。
指宪法关于人民基本权利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透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
三、依法行政原则在实施中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原则在实施中的要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予以概括:形式上依法;实质上依法;责任上依法;依法行政的保障和监督(一)形式上依法在形式上依法行政,是法律上最起码的要求,即要求行政主体及其行政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这是对行政活动的当然要求或者是最低要求。
主要表现在:1、主体上的要求。
一般认为,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什么是行政法治原则
什么是行政法治原则什么是行政法治原则:所谓的行政法治原则是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权限、手段、方式和违法的后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并积极保证法律的实施。
(一)依法行政依法行政首先是对政府执法行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立法的要求。
只有有法可依才谈得上依法行政。
法治原则要求政府机关加强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使大量的政府行为有章可循,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其导致的不公正和腐败。
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权力,更是政府的职责。
(二)职权法定职权法定,指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
职权法定要求行政主体不得越权,如果越权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这是因为,法律效力必须法律授予,如不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它就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行政职权法定的法理意义在于,它明示了行政权是有限的、可数的,并为行政机关划定了行使行政权的外围边界。
(三)控制自由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权力的一种,同样必须加以控制。
(四)权责一致作为一个法治政府,应该带头守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如果其行为违法越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则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其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则应依法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对其违法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是区别法治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作为人民的政府,必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切实负起责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一)合法行政原则(二)合理行政原则第一,公平、公正原则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第三,比例原则(三)程序正当原则(四)高效便民原则(五)诚实守信原则(六)权责统一原则。
热门城市:青岛律师甘肃律师烟台律师广东律师威海律师盐城律师浙江律师承德律师阳江律师淮南律师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内容较多,如今的法律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
因为这些众多的法律条文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尽然有序。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众多的法律分类中包括有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等。
那么,大家有了解过行政法吗?▲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内容。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定义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
基本原则的作用主要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指导行政法的统一适用和解释,弥补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二是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
法学理论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阐述注重反映人们对一般规律的认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法学著作对基本原则的表述会有所不同。
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吸收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这两种来源会在一定程度达达到统一。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下几个: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
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合法行政原则的根据,是行政机关在政治制度上对立法机关的从属性。
合法行政原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行政制度上的体现和延伸。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性。
宪法第2条和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是体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其基本原则是用以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维护公众权利和利益。
下面从六个方面,依次概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权力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法》,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必须有民法法规的明文规定,并且必须严格符合国家法定的权限范围。
同时,行政机关必须对损害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违反法律则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亲民原则。
政府行政机关应当采取最亲民的行政方式,了解民众的合法诉求,建立和谐的行政关系,实现政府和公民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三、公平原则。
政府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得以任何方式歧视他们,也不得基于种族、性别、出生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等差异片面地待遇。
四、合理原则。
政府行政机关应当时刻遵守合理原则,除遵守司法审慎等正当性施行规则限制外,不得把政府机关的权力滥用、延伸到不应有的范围。
五、规则原则。
政府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定规则进行行政活动,不得以任意的行为、欺诈、职权滥用侵犯公民等方式无视法律。
六、审慎原则。
对公民、法人、个体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政府行政机关在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合法权利、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利益,不得恣意践踏公民合法利益。
以上就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机关为保证行政公正性所必须遵守的原则,是国家司法机关的重要参考依据。
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应当认真贯彻执行这些原则,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行政正义,维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行政法6大基本原则
行政法6大基本原则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体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石,它们对于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第一、法定原则。
法定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
它规定了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必须要有法律依据,并且必须依法行使。
法定原则的核心是合法性原则,即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
第二、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时,要依法公正、客观、中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第三、合理原则。
合理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合理、适当、必要。
合理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要符合合理性标准,即行为目的合法、行为内容合理、行为方式适当。
第四、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效益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制定行政措施时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确保行政行为的效果最大化。
第五、权利保护原则。
权利保护原则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权利保护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时要注重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六、责任追究原则。
责任追究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责任追究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行为中要承担起责任,对于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分别是法定原则、公正原则、合理原则、效益原则、权利保护原则和责任追究原则。
行政执法六大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六大基本原则行政执法六大基本原则一、公正公平原则公正公平是行政执法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以权谋私。
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立场,对待各方当事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二、合法合规原则合法合规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严格遵守程序规定,确保执法活动符合法律和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
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程序正义,确保当事人享有申诉和辩护的权利。
三、依据证据原则依据证据是行政执法决策的基础。
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充分收集和审查相关证据,并且确保证据真实、充分、准确。
对于争议性较大或者可能导致重大后果的案件,还应当进行严格的证明责任制。
四、限制权力原则限制权力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不得超越自身职权进行干预或者滥用权力。
同时,要注重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监督,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公开和可追溯。
五、依法保护原则依法保护是行政执法的目标之一。
行政执法机关在进行执法活动时,应当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正当利益的平衡。
在实施处罚措施时,要注重量刑相当原则,避免过度惩罚或者不适当限制。
六、协同合作原则协同合作是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方式。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在执法过程中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同时,在处理跨部门、跨区域案件时要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结语以上所述为行政执法六大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公平原则、合法合规原则、依据证据原则、限制权力原则、依法保护原则和协同合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石,旨在保障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效果性。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始终以这些原则为指导,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我国行政执法基本原则一、行政执法的定义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定(或委托)权限,并经法定程序实施的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动态行为过程。
二、行政执法的原则法律原则就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者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性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
行政执法原则是指导行政主体行政执法,并贯穿于所有行政执法行为过程之中的基本准则,它是行政活动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国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法行政原则:行政机关的实施管理行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进行,不得违反现行法律规定。
这包括消极意义的合法行政(法律优先)和积极意义的合法行政(法律保留)。
(二)合理行政原则:行政机关的决定应具备合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
这包括公平公正原则、考虑相关因素原则和比例原则。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应平等对待所有行政管理相对人,只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并确保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为必要和适当。
(三)程序正当原则: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时,信息应当公开,公众参与原则得到体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法定职责,遵守法定时限,并在行政活动中便利当事人,不得违法增加当事人的程序负担。
(五)诚实守信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
(六)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应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执 法基本原则
行政执法基本原则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其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执法的合法性、公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执法的首要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它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执法的依据、内容、程序和手段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首先,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执法权,并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机关必须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执法行为,不得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在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权,不得超越授权范围。
其次,行政执法的依据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的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执法行为,不得依据与上位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
再次,行政执法的内容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禁止性规定,不得侵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行政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所应当遵循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等。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行政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救济权。
二、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符合法律的目的和精神,遵循公平、公正、适当的原则,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不得畸轻畸重、显失公平。
在行政执法中,行政机关往往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例如在行政处罚中,行政机关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等因素,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选择具体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
2021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
2021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行测常识模块,法律常识一直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法律常识的积累。
今天明思教育给大家带来的是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
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按照《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相关规定,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高效便民和权责统一六大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则,其他基本原则都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扩展。
(1)法律优先(法已规定不可违)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行政机关的任何规定和决定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机关不得作出不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决定。
行政机关的规定和决定违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第二,在行政执法方面,行政机关有义务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的行政义务。
行政机关不积极履行法定作为义务,将构成不作为违法。
例:《行政许可法》第58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甲市国土局对许可申请书收取每份1元的工本费,违反了该条款的规定。
(2)法律保留(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第一,在行政立法方面,立法机关保留对某些事项的立法权限,行政立法不能以消极地不抵触法律为满足,还需法律的明确授权。
依法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行政机关除非获得授权,否则不得作出任何规定和决定。
第二,在行政执法方面,如果没有立法文件进行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例:《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11项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其中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属于绝对法律保留,其他事项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相对法律保留。
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及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规定对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用工证明的“三无人员”实行收容并遣返原籍,该规定违反了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法律保留,在2003年“孙志刚案”引起广泛争议后,国务院自行废止。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是一项重要的治理原则,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之一。
它强调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应当依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进行,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在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照法律和法规开展行政活动。
这意味着政府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应遵循法律的规定。
政府不能随意行使权力,而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在行政活动中也要依照程序合法、合理,确保公正公平。
其次,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行动,不得滥用权力。
滥用权力是指政府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超越法定权限或者违法使用职权。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确保公正、公平、公开,不得为个人或特定利益服务,而是要为整个社会的利益着想。
政府部门在办事时应当秉持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公正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
第三,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做到政府权力透明和公开。
政府行政活动的透明和公开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效能,并有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政府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遵循程序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同时,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时也应当公开执法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最后,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承担责任并接受监督。
政府在行政活动中不仅要依法行动,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政府部门在行政活动中违法或者滥用权力,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接受社会监督,让公众了解政府的行政活动,并能够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出质疑和建议。
总之,依法行政原则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
政府依法行政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在理解依法行政的原则时,我们应当注重政府依法开展行政活动、不滥用权力、权力透明公开以及承担责任接受监督等方面。
只有坚守依法行政的原则,政府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法治行政
论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法治行政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立法治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的总目标。
为此,我国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法治行政。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依法行政的概念以来,在十多年来依法行政实践中,我们都知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而没有明确依法行政的目标是什么。
通过十多年依法行政实践,法治行政作为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和组成部分,也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我们国家逐渐明确了法治行政是依法行政的目标,依法行政是实现法治行政的途径。
我国当前主要还是“依法行政”,这是针对我国政府机关长期缺乏依法办事的习惯,有必要加以强调。
但“依法行政”(实现法治行政)也是必然的趋势。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法治行政的基本内涵法治行政意识既然是行政领域的法治意识,其内涵就应当是法治意识与行政本质规定(社会资源的分配枢纽,国家强制力的执行机构)的互渗和融合,是法治精神融化于行政主、客体的观念和行为之中而形成的社会意识。
依此思路,它应包含公共意识、法制和法律至上意识、正义意识三大要素。
(一)公共意识。
这是法治的首要原则———民主原则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展现,也是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所在。
如果没有公共意识,法治行政就失去了基础。
公共意识体现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质。
这种公共性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政府和行政人员必须以公民的公共利益为一切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能够从“人民主权”的观念出发,视权力为天下公器,积极参加公共生活,勇于行使自己知政、参政、从政、督政的民主权利。
公共意识是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阶级统治采取赤裸裸的专制形式,官场通行的是视老百姓为草芥的役民残民意识。
“官主民仆”对他们来说是天经地义。
儒家虽标榜“民为邦本”,甚至宣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但目的乃在“本固邦宁”即巩固封建统治。
依法行政原则的主要内容
依法行政原则的主要内容依法行政原则是指政府行政行为应当以法律为依据,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行政行为。
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旨在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
依法行政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法行政原则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
政府行政行为必须是基于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行政法规定的,不能违背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能凭主观意愿随意决定。
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来判断,任何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行为都是非法的。
其次,依法行政原则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原则。
政府行政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公平、公正的要求,不能偏袒特定的个人或团体,不能滥用权力、违背公众利益。
政府行政行为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确保国家治理的公正性。
第三,依法行政原则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遵循程序正义。
政府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违背正当程序和程序正义。
政府在进行行政决策时,必须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
任何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行政行为都是非法的。
第四,依法行政原则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可预见性。
政府行政行为的内容和范围必须明确,不能模糊不清、主观随意。
政府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必须是明确、透明的,公民和组织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合法监督和维权。
政府不能随意改变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导致公众在权利和义务上的不确定性。
最后,依法行政原则要求政府行政行为必须具有效率性。
政府行政行为必须高效、便捷、及时,不能拖延、推诿或滥用管理权力。
政府在行政行为中应当优化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便利公民和组织的需求。
总的来说,依法行政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以公平正义为原则,遵循程序正义,具有可预见性和效率性。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法定性原则:法定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产生和实施必须依据法律,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开展行政活动,禁止滥用职权,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强调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秉持公正、客观和无私的原则,不偏袒特定利益群体,不对个别人或组织实施特殊待遇,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3.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主动公开行政决策和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便利途径供公众查询和获取信息。
4.程序正当性原则:程序正当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依据规定的程序,在法定的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操作。
行政机关不得随意修改程序规定,不得滥用程序拖延办理。
5.限制性原则:限制性原则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要求行政机关的权力只能在法定范围内行使,并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职权超越法定权限,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干涉公民的合法权益。
6.法治保障原则:法治保障原则强调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要求行政机关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执法,确保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要求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纠错机制,公民和组织能够合法维权,保护公民权益。
7.效能原则:效能原则强调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高效、快捷、廉洁地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行政机关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公众满意度。
8.全面平衡原则:全面平衡原则强调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综合权衡各个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平衡各方利益。
行政机关不得只满足特定利益群体的要求,要考虑到集体和公众利益。
以上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的详细解释。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作用。
其核心是在行政活动中始终遵循法律的规范和精神,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作为行政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依法行政的实施需要行政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及公务人员具备充足的法律知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确保行政活动合法、公正、透明、高效。
行政法治
原则
我国行政法治原则主要是:
(一)依法行政
政府应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法治原则对政府行为的要求,要求行政活动要有合法 性,即使其活动具有正当性令人信服、服从。不得违宪,是合法性的最高要求和核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根本特 点。依法的“法”,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规章;法规、规章的原则、内容不得与法律 相抵触。法律、法规、规章发生冲突,应以法律为准。依法的内容包括依法定权限、法定实体规则和法定程序。 未遵循法定要求的,均构成对法治原则的违反。
(二)职权法定
职权法定,指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
原则分析
对于行政法治原则的分析,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阐释,而是关系到怎样正确理解依法行政、治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法治原则的内涵
1、行政权力的从属性。行政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予,并受到法律的制约,行政机关没有自己固有的权力。行 政权力的从属性是对行政权力根本性质的描述,是对行政权力的基本定位。行政权力从属性要求行政机关和公民 的关系回归现代宪政的体制之下,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而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 机关和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公民对于行政过程有积极的参与权。现代政府是责任政府,即政府应该对其违 法行政的行政行为承担法律上的责任,而不只是政治上的责任。
行政法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01 相关背景
03 原则分析
目录
02 原则 04 法国
行政法治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规定行政活动的机关、权限、手段、方式和违法的后果,行政活动必须 遵守法律。包括三层涵义:(1)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律。行政机关不能自由采取行动,只能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 活动,权限以外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律规定行政活动的目的、程序和条件,行 政活动必须受法律的拘束,符合法律的规定;(3)行政机关必须采取行动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行政机关不仅有 消极的义务遵守法律,而且有积极的义务采取行动,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
行政法(完整word版)
行政法(完整word版)行政法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职责、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等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既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依据,也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这些原则是行政法规范的核心,贯穿于行政法的始终。
1. 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 程序正当原则:行政行为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4. 高效便民原则:行政行为应当高效、便民,减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负担。
5. 诚实守信原则:行政机关应当诚实守信,履行承诺,不得欺诈、误导。
6. 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行政法的主体行政法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国家行政机关是行政法的核心主体,负责制定和执行行政法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则是行政法的重要主体,享有行政法赋予的权利,承担行政法规定的义务。
三、行政法的主要内容1. 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职权、职责、行使职权的方式等。
2. 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行为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3. 行政程序:包括行政程序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4. 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督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5.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6. 行政赔偿:包括行政赔偿的种类、形式、程序、效力等。
四、行政法的作用1. 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法规范了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职责、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等,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程序正当性。
2. 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法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行政法律规定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法律是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行政法律规定原则是行政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指导原则,是确保行政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政法律规定原则进行探讨。
二、行政法律规定原则概述1. 概念行政法律规定原则是指国家在制定和实施行政法律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行政法律规范体系的核心。
它具有普遍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等特点。
2. 作用行政法律规定原则对行政法律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行政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2)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3)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4)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三、行政法律规定原则的主要内容1.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是行政法律规定原则的核心,其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法律规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设定行政权力;(2)依法行使行政权力;(3)依法处理行政事务;(4)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 合理原则合理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充分考虑公共利益、社会公平和公民合法权益,确保行政行为合理、公正。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和保障人权;(2)公平对待当事人;(3)合理确定行政行为的标准;(4)公开、透明地行使行政权力。
3. 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公开行政信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开行政决策过程;(2)公开行政行为依据;(3)公开行政处罚决定;(4)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
4. 程序正当原则程序正当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听取当事人意见;(2)调查核实事实;(3)依法作出决定;(4)保证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行政法治原则内涵及其适应性演进
行政法治原则内涵及其适应性演进行政法治是行政组织结构法治、行政职权法治和行政行为法治的总称。
法治的基本意思是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
法治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超越法律,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政府服从人民。
法治不等于用法来治。
用法来治是把法单纯作为工具和手段。
法治作为一种国家社会状态,包括对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也包括对公民的要求:人人知法,人人守法。
法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式,基本是对政府的要求,要求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按照事先制定并公开的、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法律而进行,是一种人类公共生活的方式。
摘要: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该原则的内涵也在不断演进与转变。
在我国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如何充分发挥行政法治原则的作用,解决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难题,需要更宽广的视角来探索新的路径。
关键词:行政法治原则市场经济演进依法治国一、行政法治原则的概念和内涵界定原则在拉丁文中有起源、基础、开始等含义,在英语中也有相近之意,原则相比于规则具有基础性、稳定性的特点,作为规则的来源和依据,它不仅贯穿于作为规则直接载体的具体规范中,而且指导着法的制定,规范着法的运行。
它既高高在上,统领规则,又低入尘土,甘做基石。
法律原则一定程度上是政治道德的体现,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者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依据或出发点”①。
而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最大的区别在于,法律原则未设定特定的实施状态,不与具体的权利义务挂钩,它能够广泛地覆盖法律领域,在基础之上进行根本性地调节和规制,其抽象性也意味着需要与具体的法律规则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起到规范和指引作用。
基本原则又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法的具体规则和原则的宣示和确立需要通过成文法,是有具体条文可寻的,而基本原则通常是以观念、法理性思想存在于立法者和国民的意识中,其外在表达则要借助于法律人的概括归纳和法律作品的承载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行政法治原则:
所谓的行政法治原则是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权限、手段、方式和违法的后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并积极保证法律的实施。
(一)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首先是对政府执法行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立法的要求。
只有有法可依才谈得上依法行政。
法治原则要求政府机关加强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使大量的政府行为有章可循,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其导致的不公正和腐败。
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规章,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权力,更是政府的职责。
(二)职权法定
职权法定,指政府、行政机关的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
职权法定要求行政主体不得越权,如果越权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这是因为,法律效力必须法律授予,如不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它就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行政职权法定的法理意义在于,它明示了行政权是有限的、可数的,并为行政机关划定了行使行政权的外围边界。
(三)控制自由裁量权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行政权力的一种,同样必须加以控制。
(四)权责一致
作为一个法治政府,应该带头守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如果其行为违法越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则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其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则应依法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对其违法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是区别法治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作为人民的政府,必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切实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