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三部曲
古诗教学“三步曲”
古诗教学“三步曲”古诗词作为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向学生进行古文化熏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底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
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遵循三步曲。
一、悉背景,入情境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
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我在课始,让学生谈了对诗人李白的了解。
不少学生提到了李白的美称“诗仙”、李白曾写过很多首游山玩水的诗等。
但很少有学生知晓李白畅游山水,闲情逸致背后暗藏的隐情。
而这对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我怀着低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当时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当我声情并貌地说完这些后,不少同学的脸变得严肃了,凝重了。
感情基调打好了,学生在后面学诗时便自然而然地与着个基调挂钩了,诗中所蕴涵的感情对他们来说不再是那么深不可测、难以捉摸了。
二、多吟诵,知感情多诵多读,整体感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汉书·王褒传》里有一个“诵读愈疾”故事:汉宣帝时,太子刘照患神经衰弱症,御医束手无策。
有人想出一个办法,让王褒等人反复诵读《甘泉赋》《洞箫赋》等辞赋名篇来娱悦太子,日子一长,太子竟恢复了健康。
读、品、悟——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部曲”
读、品、悟——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部曲”作者:姜琴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3期古诗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尤其是被选入各版本的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各朝各代诗人、词人的经典著作,它们不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而且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加上诗词一般都短小精悍,词句优美,节奏感强,易读易懂,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诗词入门教学。
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促进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理解,让学生对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解的欲望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一重大问题。
一、通过诵读理解古诗词在学生学习古诗词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把古诗词进行通读,对于其中不认识、不能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做到读准字音,并且可以对诗、词的意思进行基本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教师需要提出要求:要对诗中的“觉(jue)”和“蹄(ti)”的发音准确,并且了解诗中大概讲解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关于春天的因素,有哪些景物。
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诗歌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讲解之前示范朗读一遍。
一次优秀的范读可以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融入到朗读中,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感情中去,从而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悟,有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放慢自己朗读的速度,促进学生进行模仿。
比如在学习到《枫桥夜泊》这篇文章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中高科技辅助教学,播放一段低沉哀伤的曲子,然后再进行有感情的范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古诗词,教师在对古诗词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对学生讲授一定的关于古诗词朗读和理解的技巧、方法,促进学生在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比如在古诗词朗读中,学生需要考虑平仄、押韵的关系在诗中的表现、节拍的划分和停顿、低速、重音等,同时做上相应的符号,比如重音用“.”,停顿用“/”,延长用“一”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朗读中体会到适合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比如在朗读《夏日绝句》这首诗时,教师指导诗中的停顿和相应诗句要读出其蕴涵作者的感情。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三步曲”
诗篇的背景不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边的。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 古诗的独特背景,借助 背景和意境激发学 象,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去感悟,从而更加深人地理解诗意。
四、场景描绘形象的认知能力是小学生的优势,并 且画画 分小学生的喜好,把生涩的古诗转化 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诗是由意象和意境共同组成的,如果能把意象画出来,体现自己的理解和,小学生的古 养就能得到培养。
画画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另一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内容改写古诗构思精巧,言简意賅,善于用有 限的字句描摹深远的意蕴。
为了更好地、感受古诗,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 可以 相关背景,启发学生展 '理的象,把 句 出的 出来。
这样的改写# 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古诗的 ,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的象和 力 。
—摘自《教育现代化》(石家庄* 2016. 6.271 〜272古诗词教学“三步曲”张新华—、入境教学古诗词要善于适时引导学生走人古诗词描绘之境,即唐代诗人王昌龄 所提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
把人境 教学目标,就可以 ,依次引导学生由物境再到情境,最 境,这是学 古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渐次引导学 境的过程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学 获。
二、移情人境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通过 想象把 移 象之中,产生代,从而实现 境'的效果,这就实现了移情。
引导学生实现移情,直接关系到古诗词教学的最 终。
学 正走 境之中,心与物应,实现“登山则 山,贝^”的效果,,。
三、品味品味是对所学古诗词的一种回味与 赏析,它包括对古 中字词' 美的。
品味的 包括古 中所的 美,可以引导学生对创作这首古 的主旨进行品味。
对小学生而言,品味古诗词主旨通 一定的难度# 引导学生多 一些作者的 经历、写作背景,甚至是前人的相关评述等,只要引导有方,学生一定能。
立“人境”“移情”“品味”三个教 学 ,目的是通过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 在情感教育 值观培养 成相关目 标。
读·品·写——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36
二 、品 ——— 赏 析 体 味 、揣 摩 玩 味
诗如茶,越 品 越 香,“品”是 诗 词 教 学 的 关 键。 怎 么 品 语 言
古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对于古
诗词语言的教学,一 是 要 品 诗 眼,正 如 北 宋 大 文 豪 苏 轼 所 说
“闲”字,让学生思考:“闲 ”字 可 以 改 为 “轻 ”吗? 为 什 么? 学
比如白居易的《钱 塘 湖 春 行 》中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绿 杨 阴里白沙堤”就需 要 用 欢 快、喜 悦 的 语 速、语 调 去 读,才 能 读 出诗人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 的 轻 松 愉 悦 之 情。 读 李 清照的《醉花阴》“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有 暗 香 盈 袖。 莫 道 不 消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就可以 把 语 速 放 慢,把 音 调 放 低 ,这 样 才 能 读 出 诗 人 满 怀 的 愁 绪 和 无 尽 的 相 思 之 情 。
关 键 词 :古 诗 词 教 学 ;方 法 ;诵 读 ;品 味 ;运 用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中华古诗 词 如 同 璀 璨 的 明 珠 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一直是我们 民 族 文 化 宝 库 里 最 亮丽的瑰宝。古诗词语言之美、音韵 之 妙、意 境 之 深 远,真 是 美不胜收 。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点。“诵 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 运 用 中,提 高 自 己 的 欣 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依据《语文新课程 标 准》中 的 教 学 要 求, 我在古诗词教学实 践 中,使 用 “读、品、写 ”三 步 教 学 法,取 得 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读 ——— 在 心 为 志 ,发 言 为 诗
古诗词阅读教学的“三部曲”
古代诗词阅读教学的“三部曲”徐强跨入新世纪,我们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迎来新的语文教材、教学大纲以及语文课程标准。
其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促进了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更深一步地教学探讨和改革。
仔细分析一下新教材,其中隐透出三个重要指导思想:“1、扎根于生活,着眼于学生,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2、注重灵活性、多样性,生动活泼地进行语文教学;3、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握教材思想,确保语文教学的有序性。
”①从新教材各类文章的变化来看,古代诗词及文言文部分的变化最大,从量上分析,新教材这一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30%;新大纲随之也明确提出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其核心要求就是三个词:诵读——理解——背诵。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另外,在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效果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新教材、新大纲、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多位有经验教师的数十年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并结合自身的大胆实践探讨,琢磨出古代诗词阅读教学的“三部曲”,与同行们共寻古代诗词阅读教学的最佳教法,以促进语文改革。
(一) 诵读阶段语文课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学习、训练课,朗朗的读书声必不可少,品味优美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古诗词更离不开朗读。
洪镇涛先生曾极端地指出,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应讲述,只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
这种说法在某一程度上肯定了诵读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必须花相当一部分时间来教会学生吟读古代诗词。
古诗教学“三步曲”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 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 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
层会进入临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
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
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假如留意学生心理、看法和情感的改变,
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
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
二、课中“持趣”
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古诗距离如今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
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
实行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
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
魏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
计道: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依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 你确定选择哪些镜头?〔假如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方哪些 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 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 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 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 路径 ” 到底何在 ?笔者在 多年 的研究 与实践 中 , 寻找 意 , 师必须 充分利 用 “ 教 图资源 ” 。教学 时 , 可先指 导 学生 观 察 图 画 , 观 图 中让 学 生 了解 诗 歌 大意 。如 在 到了“ 级而上” 三部 曲” 拾 的“ 。 初读—— 解诗意而知其蕴 “ 最喜4,L " 无赖 , 头卧剥莲蓬 。 中的“ J 溪 ” 无赖 ” 一词 , 词 从“ 通读课 文” “ 通课文 ” 这 既使 是对现 代文 典 上 是指游 手好 闲、 务 正业 的意思 , 在辛 弃疾 的 到 读 , 不 可 教学 而言都 是不 可或 缺 的“ 一步 ” 由此可见 “ 第 , 疏通 笔下 却 是形 容 那 小儿 的顽 皮可 爱 , 者 意 义相 差 甚 两 文句 ” 对古 诗词 教学 有多重 要 。如何 “ 通路 障 ” 方 远 。如果 直接将 此处 “ 赖” 词 的特定 意义讲 解 给 扫 , 无 一 法 不一 , 笔者在实践 中总结 出了以下方法 。 学生听, 那么 蕴 藏在 文 字背 后 的东西 学 生 就无 法 体 小 1 眼解 意 , . 题 知其蕴 。题 眼 , 就是指诗 歌标题 中提 验 。课本 上配有 “ 儿无忧无 虑地躺 卧在 小溪边剥 吃 挈全篇 、 炼传 神 的字词 。抓 题 眼展开 理解 , 牵一 莲蓬 ” 精 能 的图画 , 教学 时 , 教师可 充分 利用这 一 资源 , 让 发 而 动全 身 , 使学生 更 易理解 诗句 。如 《 月九 日忆 学生仔 细观察插 图 , 九 并用一 个词来形容d,L ' 此时 的摸 J 山东 兄弟 》 一诗 , 眼是 “ ” 。教 学 时 , 住 “ ” 样 。学生 的 回答 是 : 题 忆 字 抓 忆 可爱 、 皮 、 顽 活泼 、 无拘 无束 …… 字 , 学生 结合 古诗 说说 诗人 “ ” 让 忆 什么 ,忆 ” “ 以往 与 接着 教师追 问 :那 么辛 弃疾用 了哪个词 语 描绘 了这 “ 兄弟插茱 萸 、 登高 的情境 。为什 么会 “ ” 因为“ 忆 , 独在 4,L 爱 的模 样 呢? 学 生 一下 子 就找 到 了 “ " 可 J ” 无赖 ” 。 异 乡为异客 ” 而此 时又 是 中秋 佳节 , 是 “ 思 亲” 通过 图文 结合 , 学生 凭借本 中的插 图 , , 于 倍 。 让 化抽 象 的文 这样 一来 , 学生把握全诗就显得得心应手 多了。 字为直观 的表象 , 品味 出了“ 无赖 ” 一词 的独特意蕴 。 2 景解意 . 背 知其 蕴。诗歌是时代 的最 强者 , 是诗 二、 精读——入诗境 而悟其情 人 的心声 。一首 诗 的产 生 , 总有它 一定 的时代背 景 。 意 境是 诗 歌 魅 力 的核 心 , 感 是 诗 歌魅 力 的灵 情 因此 , 真正理解 诗句 , 必须 了解 诗人 , 要 就 了解 他所生 魂 。因此 , 在理解 诗 的大意 后 , 还必须 深入挖掘 , 细细 活 的时代 背景 , 了解 他写 作 的动机 。如 李 白的《 黄鹤 品 味 , 学生 引入诗 歌所 创造 的情 境 中 , 把 体验 诗人 的 楼送孟 浩 然之 广陵 》 和王 维 的《 送元 二使 安西 》 虽然 情感 。怎样才能从 内容理解升华到情感 的体验 呢? , 都 是描写送 别好友 时的依依惜 别之情 , 是诗 人的情 但 1 . 诗眼人“ ”悟其情 。 古人写诗最讲究 ‘ 字 ’ 境 , “ 炼 , 绪 却 截 然不 同 , 一个 是 满 心欢 喜 , 个 是心 怀 惆怅 。 总是苦 心孤诣地搜 求最贴切 的字辞入诗 , 一 凡在节 骨眼 为何 同是 送别诗 , 情感会有 如此 的差 异呢 ?其 实就是 处炼得好 字 , 全句游龙 飞动的便是 ‘ 眼 ’ ” 使 诗 。 引导学 因为写诗 的背景 不同 。扬 州本 以风 景美丽著称 , 而孟 生抓住诗眼 , 将诗读胖 , 是入境悟情 的一条捷径 。 浩然又是 离去在 烟花似景 的阳春三月 , 以一路 上是 所 2想象人 “ ” 悟其 情 。正如别林 斯基所 说 :在 . 境 , “ 享 不尽 的人 间胜 景 , 这对 于喜 好游 历 、 纵情 山水 的李 诗 中 , 象是 主要 的活 动力量 , 造过 程只 有通过 想 想 创 白来说 , 本诗也 多少透露 了些他对孟 浩然此行 的羡慕 象才 能完 成 。 为使学 生充分 理解 诗 的艺术 形象 和深 ”
古诗教学“三部曲”
古诗教学“三部曲”摘要古诗是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对于语言凝炼、感情丰富的诗歌,文章从“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拓展延伸”三方面着手,让学生跨越时空,实现与诗人的对话。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教学教学方法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
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师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让学生跨越时空,实现与诗人的对话,既有利于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富有生命力的诗歌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诗教学中“如何跨越时空,实现读者与诗人的对话”这一问题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诗兴趣古诗意蕴深刻,情感丰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学生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它相隔年代久远,时代背景复杂,给学生学诗带来困难。
调查表明,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越到高年级,对学古诗不感兴趣的比例越高。
这样的状况也更容易使教师一不小心就走进古诗教学就是“解释古诗”的误区,课堂教学中采用“问答法”,充满活力的诗歌艺术成了枯燥乏味的理解意思,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和艺术性,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陷入两难的境地。
因此,如何让学生产生学诗的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众多的古诗中,有不少诗歌描绘的是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祖国的壮丽山河。
对于这类诗歌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诗的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创设有效的情境,“先声夺人”。
这里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说说如何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师在课前播放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了庐山后的感受,然后教师介绍庐山:庐山是世界级名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涌鸣雷的清泉飞瀑展示了它无穷的魅力。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王红斌)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嵩县旧县镇中学王红斌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生动凝炼的语言,清新深远的意境,优美和谐的音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古诗词又深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教学。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
一、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古诗词非常重要。
我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大声朗读,后让学生熟读成诵,再让学生背默。
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可能会忘记,要让学生再诵读,反复数次,学生会终生不忘。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重视重音字,强调升降调。
这样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语言,了解大意,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之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欣赏诗词。
二、品味欣赏。
古诗词表情达意,常用夸张、比拟、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凝炼简洁,意境深远。
教学时宜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感悟。
可选择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欣赏,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从精妙的字词中欣赏古诗词,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准确、形象、简洁、凝炼的语言,体会它的语言美。
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可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景物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诗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而有苍茫的感觉。
一“长”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漠浩瀚又沉寂苍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这两句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无边的沙漠,寥寥几笔,就展现了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真是意境深邃,妙不可言。
其次从修辞手法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
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
趣味引导,古诗教学三部曲古诗尤其是唐诗是我国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学习古诗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古诗了解历史上的人文、地理、人物、风貌等,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经过学习名师和同行们的教学成果以及自身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摸索出了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再加上时空的间隔,学生对很多的历史典故和语言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而直接进行教学,势必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我先给学生讲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汪伦是一方豪士,也是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一直想结识李白,苦于山高路远,又无人引荐。
一次,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就有意邀请李白到他那里。
他素知李白喜欢饮酒和旅游,就修书一封。
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这两点果然正中李白的下怀,他欣然前往。
到了以后,他才知道所谓“桃花”并不是有十里桃花林,而是指的当地的桃花潭;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
李白也是豪爽之人,并不气恼,而是哈哈大笑,说到:“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李白在此地盘桓几日,与汪伦探讨诗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
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汪伦和李白的结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恰好我们刚学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典故,以及苏东坡和苏小妹赛诗的故事,我就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四大美女中的“沉鱼”,这位大文豪是谁呢?你们可以从“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这句中猜测一下,这位美女又是谁呢?这样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古诗教学三部曲—论文—徐春玲
古诗教学三部曲徐春玲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学习优秀的古诗,熟练诵读,并能受到古诗的熏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部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引趣”古诗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先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以先对学生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
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
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
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
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
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
——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名句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教学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事半功倍。
二、“持趣”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理想的古诗词课堂,要有人,有情志,重意象。
古诗词的学习重在积累,更重在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
笔者运用诵、演、悟三种形式,构建高效智慧的古诗词课堂,奏响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关键词】诵演悟古诗词智慧课堂钱钟书云:“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说明古诗词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诗意的层面,而是要求通过读者的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到蕴涵于内的味道,发现诗的含蓄之美。
这就要求教育者以诗化人,以诗育人,与孩子在诗歌中历经一番审美人生。
然而纵观现在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还有绝大部分教育者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
殊不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才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词教学。
所以古诗教学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老师拿到古诗不知该如何教?如何品?在2016年颁发的新版部编教材中,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词,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词135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
那么面对部编教材这大篇幅的古诗词,我们语文老师该怎么教呢?为此,笔者根据古诗词所独具的特点,以“诵、演、悟”三步为突破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构建高效智慧的古诗词课堂。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相关做法: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感受结构的音韵之美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育者应该“淡化诗意,只求适解”。
那么如何去展现诗歌的真味?我认为,诵读是最好的方式。
古诗深度教学三部曲
古诗深度教学三部曲作者:金雪花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18年第10期古詩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提出来具体的要求,并在附录中列举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其重要性在这里也可见一斑。
那么怎样在课堂上高效教学古诗词呢?笔者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为例,例谈古诗教学有感一二。
一、一部曲:紧扣文体特征,因材施教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因而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学会一类。
诗歌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结构跳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感情丰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基于以上分析,古诗这种文体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是诵读、会意、悟情。
1.熟读成诵,感知诗歌韵律“熟读成诵”,诵读必须贯穿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以金秋十月莫晶老师指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名师研讨课上汤华云老师指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
两位教师的课堂上都让学生反复读,多形式读。
从读诗题开始到会读古诗,到想象画面各种读。
从教师们的引读语上,我们就可见一斑。
莫老师:读诗题还可以借助节奏线。
读诗把字音都读准那是最低要求,那么读诗应该怎样读呢?同学们,古诗大概读懂了可不行,还需要慢慢读,慢慢品。
汤老师:把字音读准了,才能把诗读美。
中学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中学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突出显要的位置,一方面,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文学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研究整理;另一方面,在中学时期学好古诗词能够为青少年进一步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一、吟咏朗诵,生字正音,敦促学生提前预习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对于有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脚,本用于吟唱的诗词来说,只有高声诵读、反复吟哦才能够真切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深沉的人类情感,引起一种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的共鸣。
当然,对初读古诗词的中学生不宜要求过高,通过课堂讲解之前对他们的诵读要求,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预先的情感与语言铺垫即可。
学生在接触古诗词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或未曾掌握的多音字,给阅读和理解课文造成障碍。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标出生字词,首先结合上下文揣测字面意思然后使用工具书对照。
在此基础上仍然不能贯通文意或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做好标记,等待老师讲解。
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即采取以上步骤让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诗篇结尾“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
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三部曲——以高年级为例
6教学研究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三部曲——以高年级为例陈伟红(广东省珠海市平沙镇连湾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摘要:古典诗词文化,堪称中华文化的一绝,它以其精炼的语言,婉转的声调,以及丰富的文学内涵,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但是,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涌入,使得部分青少年丢掉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实为可悲可叹。
基于此,本文从结合高年级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语文教学优势入手,简谈高年级古典诗词教学三部曲,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古典诗词文化凝聚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直至现在,依旧熠熠生辉。
这不仅是因为该艺术表达形式中浓缩了韵律美、格调美和意境美,更因为古诗词文化涵养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秀意识和精神品质。
所以,指导高年级儿童继承和发扬古诗词文化就显得尤为迫切。
以下就是笔者个人对古诗词文化的教学指导观点和看法,不足之处,望请同仁斧正。
一、巧妙设计诗词探究疑问——兴趣养成章学习贵在存有疑惑,因为产生了疑惑、质疑,才会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方法和出路,对事物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三部曲首曲就是“兴趣养成篇”,而主要的教育实施手段就是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创设古诗词问题探究情境,比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石灰吟》一诗时,我们就可以围绕本诗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的作者了解多少?阅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此,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问题,不仅可以凸显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激发高年级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更可以检验学生的课下预习效果,对本班的学生多一层了解和掌握,继而便于制定出更完善的教学对策。
前面两个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后两个问题,最后两个问题是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的,本诗作者于谦借石灰千锤百炼的经历,表达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气节,也对从侧面看出了作者不畏惧强权,敢于舍生取义的气魄。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觉得古诗词课堂教学要将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本人按照三个步骤教学古诗词,效果相当不错。
关键词:古诗词背景诗境品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教学古诗词,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一.解读背景整体感知虽说古诗词教学应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部分古诗词的时代性很强,加上作者风格的独特性,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就需要解读作者,介绍后人对作者的评价,以及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只有了解作者的身份、经历以及特殊的处境,才能深切体会诗作中“风飘絮”“雨打萍”的比喻义,才能感悟颈联谐音的精妙运用,也才能真切地感受作者那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一身正气,从而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升华。
二.组织诵读融入诗境古诗词教学诵读更是必不可少,当然也并不是任由学生去随意的读书,还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
这也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是学生自读,要读得文通字顺。
教师指引学生通过课本上的注释,借助于工具书,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其次是教师纠正指导,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
如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课堂处理时,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然后抛砖引玉,提出问题“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法,争相发表意见,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古诗词教学“三步曲”精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 ~ 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词160首(段),7 ~ 9年级学生背诵80首(段),共计240首(段)。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古诗词,笔者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三首趣味歌曲”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效率方面颇有成效。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吸引兴趣”在古诗词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运用谜语、故事、提问、悬念等方法,细致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李白《赠汪伦》时,我们可以先讲讲王伦邀李白游桃花潭的计策————王伦是当时著名的歌唱家,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仰慕李白,日夜吟诗作赋。
有一次,王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老师擅长游泳吗?这里有十里桃花。
老师喝得好吗?这里有成千上万家酒店。
”李白知道王伦是个英雄,所以很高兴去拜访。
见面后,李白芳知道自己被“骗”了:所谓桃花只是一个桃花潭,没有“十里桃花”;所谓的“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没有酒店。
李白却笑道:“在桃花潭边遇见王,不胜荣幸,酒量百万!”因此,两人嫁给了金兰。
临别时,李白即兴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赠汪伦》。
3354——这个故事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赠汪伦》的兴趣。
再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用来设置悬念。
————古代有一位大作家写了一首七行诗,直接把西湖比作美女石。
这位伟大的作家是谁?这首诗叫什么名字?怎么写的?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以从千古名句“东升西落,路有阳光却阳光灿烂”中唱出,引起疑惑,设置趣味,引导学生愉快地吟诗。
采用“吸引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绪激动,然后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乎意料。
二、班级“兴趣”毕竟,古诗词离现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是“文学的,有意义的”。
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可避免地会消退,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的抑制状态。
叶圣陶曾说:“诗词教学重在培养气质,拓展想象力。
小学古诗教学“三步曲”
背景。以李绅的《 悯农》 为例 , 表
首先 , 从整体掌握小学古诗 面上作者告诫我们 “ 谁知盘 中 餐 , 粒粒皆辛苦 ” , 要珍惜粮食 , 是 小学 语 文 教学 中的 重点 之 一 。 教 学 的 内 容 。人 教 版 语 文 课 本 早在 《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中 ,选取 的 7 5首脍 炙人 口的古 实 则 委 婉 而 深 刻 地 揭 露 了 统 治 ( 2 0 1 1 版) 》 有关 阅读 的学段 目标 诗 大 多 为我 们 熟知 的诗 人做 所 。 者 残 酷 剥 削 劳 动 人 民果 实 的 罪 与 内容 中 明确要 求 小 学生 要 “ 诵 如诗仙李 白的思乡诗《 静夜思》 , 恶行 为 。如果 教师 没有 深入地 理 难 以让 读 儿 歌 、儿 童 诗 和浅 见 的古 诗 , 歌颂友情诗《 赠汪伦》 , 赞美祖 国 解李 绅 所 处 的社 会环 境 ,
说: 想要给学生 一碗水 , 教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
迟迟 / 归。谁言 / 寸草心 , 报得 / 叶修剪得细长细长的 ,真美丽 ! 己要 有一 桶水 。教师想 要 上好古 三春晖。” 那 教师范读完后 , 可 以让 你 看 ,细细 的柳 条垂 下 河 面 ,
诗教学 , 必须有渊博 的古诗知识 学生采 取各样各样 的方 式读古 是 一 位 神仙 姐 姐 正在 梳 头 发 呢 , 做基奠 , 教师只有做一 眼永不枯 诗 : 同桌一起读 , 同桌 比赛读 , 小 长 长 的 头发 随 着 春风 飘 来 飘 去 , 把我 竭的泉水 , 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出 组之 间互 相读 , 小组 齐读 , 小组 头发上的蝴蝶结翩翩起舞 , 堂堂诗意的古诗教学课 , 正所 比赛读 , 开火车读 , 全班 齐读等 深 深 地 陶 醉 了 ……学 生 把 柳 树 谓“ 问渠 那 得 清 如许 ?为 有 源头 方式 , 让学生在读 中体会古诗 的 的美和喜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三部曲,奏出古诗教学美韵
三部曲,奏出古诗教学美韵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悠久弥珍的瑰宝,自从古诗文引入小学课本中后,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思想蕴涵,一直为一代代学子所折服。
但同时又是给予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对我自己而言,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启迪和感悟,但在古诗文教学的瀚海中,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感。
故此撰文,愿与同行们商榷。
在教学中,我将古诗文教学大体分为“三部曲”。
一部曲:“读”占鳌头,读出诗味,读懂诗意《文心雕龙》言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而达到“批文以入情”的境界,必须突出“读”这一手段。
但是,如果只是让学生为“读”而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很难达到这一目的,无法引导学生去真正体悟诗歌的内涵。
为了激发学生这一兴趣,教师可以找一找学生的主观意愿,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发挥学生读书的主观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读书、喜欢读书、爱上读书,并能在读诗中读懂古诗的内容,读出古诗的感情。
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既可以渲染诗文情境,又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情趣。
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曲慷慨激昂的古琴曲,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美丽的意境,如配上舒缓明丽的曲调,吟诵起来,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背景音乐应选择低沉哀婉的曲调,使人感觉如歌如泣……这样,为学生朗读文本有效地酝酿感情基调,初步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继续挖掘学生善读的能力。
不仅要求学生将诗文读流畅,更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初步品味出诗人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样,就对教师的指导和调动息息相关了,从朗读时候节奏和停顿的把握,从高低声调的斟酌到语速的快慢,无不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文本的领悟。
有句老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诗文中的句子经过反复的、高质量的诵读,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意 思 ,发挥 想 象 ,把 词 与 词 、句 与 句之 间 的 “ 白” 空 填补起 来 。 如 《 禾 》 中 “粒 粒 皆辛 苦 ”句 , 学 生 ~ 开 始 都 锄
作 品 的独特 神 韵 。它对 于 理 解和 继 承优 秀 文 化 ,提 高 阅 草 原上 的草 是烧 不 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 过 想象 ,填 补 了诗 句 之 间 留
读和 写 作 能力 ,至 今仍 有积 极 的作 用 。 “ 书 不厌 百 回 下 的 空 白 。 好
读 ,熟 读深 思 子 自知 ” “ 书 百遍 ,其 义 自见 ” “ 书 3形象教学 ,引导学生情景再现 ,进 入诗人当时 读 读
/ 教学实践 /
古诗 教 学 三 部 曲
李 翠 荣
古 诗是 我 国文 化 的精粹 ,近 几年 ,大家 对 古诗 的学 习越 来越 重视 。很 多小 孩 从牙 牙 学语 就开 始 背古 诗 ,但 是对 古诗 的意 思并 不太 清 楚 ,更 别提 领会 诗 人 的情怀 了 。常常 有 人 问 :到底 需 不需 要孩 子 了解 古 诗 的意 思 ?只死 记 硬背 学古 诗有 意义 吗 ?怎样 才 能学好 古诗 ?笔 者认 为 ,学 习古 诗 ,可 以分 以下几 个阶 段进行 。
一
下 农 民酷暑 时种 下秧 苗 ,刮 风下 雨 天施 肥 拔 稗 草 ,凉 管 那 种 方 法 ,最 终 的 目 的都 是 让 学 生 能 真 正 理 解 诗 人
“
秋天 气 收 割稻 子 的情 景 。然 后再 翻 译 ,便 会 想 到应 该是 的 意境 。
一
粒 一 粒都 饱 含着 老 农 的 辛苦 ” ,利用 想 象 把 词与 词
活泼 ,吟 诵 熟透 以后 ,高 尚情操 ,美 妙表 现 ,不 知不 觉 快 事 !”于 是 ,两 人 结 为金 兰 之好 。临 别 时 ,李 白即兴 写 下七 言 绝 句 《 汪伦 》 。这个 故 事 会大 大 激 发 学生 学 赠
2 引导 学 生 发挥 想 象 力 ,正确 理 解 古 诗 意 思
习 《 汪 伦 》一 诗 的兴趣 。又 如教 学 苏轼 的 《 湖 上 初 赠 饮
在 小 学古 诗 的教 学 中, 除 了让 学 生进 行 背 诵 外 ,还 晴 后雨 》 ,就 可采 用 设悬 念 的方法 —— 古代 有位 大文 豪
要让 学 生 发挥 自己的想 象 力 ,也 是 让 学 生深 刻 理 解古 诗 写 了一 首 七 绝 ,在 诗 中直 接 将 西湖 比作 美女 西 施 ,这 位
倍 增 ,情 感 激 荡 ,再 引 导他 们 学 习全 诗 ,教 学 效 果往 往
会 出人 意料 。
以 上 几 个 教 学 方 法 可 以 按 顺 序 分 阶 段 使 用 , 也 可
译成 “ 粒一 粒 都饱 含 着 辛 苦 ” 。教 师 启 发学 生 :想 象 以根 据 实 际 情 况 综 合 运 用 ,没 有 严 格 的 定 义 限 制 ,不 一
破 万 卷 , 下笔 如 有神 ” ,这 些古 语 分 别从 深 度 和广 度 上
强调 量 的积 累的 重要 性 :只 有熟 读 ,才 能 自悟 其 义 ;只
作 诗 的 情 景
如 教 学 李 白 的 《 汪 伦 》 时 ,可 先 讲 述 汪 伦 用 计 赠
有广 读 ,博采 众 家之 长 ,才 能下 笔 如 有神 。清 代 学者 陆 诚 邀 李 白到 桃 花 潭 做 客 的故 事 。 汪 伦 是 当 时有 名 的 歌 世 仪 认 为 : “ 人有 记 性 ,有 悟 性 , 自十 五 以前 ,物 欲 手 , 隐居 在 安徽 泾 县 西南 的桃花 潭 畔 ,对 李 白佩 服 得 五 凡
的一种 方法 。 跳 跃性 是 古诗所 特有 的 语言特 征 ,古 诗 自 大文 豪 是 谁 呢 ?这 首 诗 叫什 么 呢 ?是 怎 么 写 的呢 ?再 如
然也 不 例 外 。在 教 学过 程 中 ,往 往 会遇 到 这 样 的 问题 : 教 学李 商 隐 的 《 雨 寄北 》 ,可从 “ 夜 东边 日出西边 雨 , 有 时 即使 学 生把 诗 的每 词 每 字 的意 思 都 弄懂 了, 却仍 然 道 是无 晴 却 有 晴 ”这 句千 古 佳 唱着 手 ,激 疑 设 趣 ,从 而
1不求甚解 ,熟读熟记
之 间 的 空 白填 补起 来 。又 如 《 》 中 “ 火烧 不 尽 ,春 草 野
学 生 古诗 背 诵 量 的积 累 是基 础 ,在 传统 的教 学观 念 风 吹又 生 ”两 句 ,如 果 学 生 能把 这两 句 通顺 地 译 出来 , 中 ,学 生 不但 要 能 背诵 古 诗 文 ,还 要 逐字 逐 句 地 背诵 释 那 么 学 生也 就 差不 多理解 课 文 了 。可 许 多 学 生把 “ 火 野 义 ,这 样 一 来 ,严 重地 降低 了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所 以 , 在 小 学学 习 古诗 时 ,有 必 要 一 开始 只 遵循 “ 读 为本 , 诵
不求 甚解 ”的原则 。 烧 不尽 ” 的原 因理 解 成 草 原上 的 草太 茂 盛或 野 火 被 大雨
烧 灭 了 。前 者 没有 理 解 诗 的深 层 意 思 ,后 者 曲解 了诗 的 本 意 。 教师 提 问: “ 火烧 的是 草 的哪 一 部分 ?什 么部 野
我 国古 代 早有 一 种 流行 广 泛 且 公认 有 效 的 方法 , 即 位 是野 火烧 不到 的 ?”学 生 想 到草 根 是野 火 烧 不掉 的, “ 诵 ”, 吟 与今 天所 称 的 “ 朗读 ” “ 朗诵 ” “ 熟读 ” “ 背 纷 纷把 译 句 改 正过 来 : 因为 野 火只 能 烧掉 草 的叶 子 ,每 诵 ”很 相似 ,这 就 是用 抑 扬 顿挫 的声 调 ,有 节 奏地 读 出 到春 天 ,埋 在泥 土 里 的草 根 又 会长 出茂盛 的草 来 ,所 以
未染 ,知 识未 开 ,则 多记 性 , 少悟 性 … …故 人 凡有 所 当 体投 地 , 日夜吟 诵 他 的诗 。有 一 回 ,汪伦 听 说 李 白来 了
读之 书 , 皆 当 自十 五 以前 使 之熟 读 ”。现 代 心 理研 究 也 安 徽 ,就 修 书一 封 。信 中写 道 : “ 生好 游 乎 ?此 地 有 先 表 明 ,小 学 生正 处 于机 械 识 记 占优 势 的黄 金 时 期 ,过 多 十 里桃 花 。先 生好 饮 乎 ?此 地 有万 家 酒店 。 ”李 白早 知 受 的讲 解 势 必会 降 低 诵读 古 诗 文 的兴 趣 、效 益 和 质 量 。诵 汪 伦是 一 方 豪 士 ,便欣 然 前 访 。见 面 后 ,李 白方 知 “ 骗 ” :所 谓 桃花 ,只 是桃 花 潭 ,并 无 “ 里 桃花 ” ;所 十 读 的过 程 ,实 际 上 是心 、 口、眼 、耳 综合 运 用 学 习 、思 考 过 程 。 思考 多 了,想 象 能 力也 会 随之 增 强 。中华 古 诗 谓 “ 家 酒 店 ” ,只 是店 名 , 并无 酒 店万 家 。但 李 白哈 万 文艺 术 力 量充 沛 ,描 写 细 致 ,语 言 精 练 ,抒 情 写物 生 动 哈 大笑 : “ 临桃 花 潭 ,饮 万 家 酒 ,会 汪 豪士 ,此 亦人 生 就 能转 化 为 自己的认 识和 能量 ,随时 由 自己运用 。
( 作者 单位 :河 北省 遵化 市 东新庄镇 小 学 )
2 1年 8 上 第 2期 ( 第28 ) 00 月 2 总 0期
P 国
一
_]■ 吞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