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
产业新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 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支持
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分工模式
• 扁平化、专业化分工模式,实现高效集约化管理 • 集团旗下有三大专业公司负责不同分工项目
4
新
加
裕
坡
廊
贸
集
工
团
部
腾飞 园区开发与招商
裕廊国际 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
裕廊港 港口与物流运作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获得新加坡政 府土地资源、财 嘚嘚
政和税收等多种优惠支持
•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参与国家长远工 业用地需求
土地安排
• 先由政 府通过贷款或提供税收补贴支付,满足 嘚嘚 先期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
•设立科技园和国际商务区
•配套服务提高园区竞争力
•从服务基地向创新型基地 转型
工业转型推动 区域城市化
区域 配套完善
成熟阶段
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产业升级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 重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概况
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化产业新城
中心区(居住、 商业、办公)
新兴工业和 无污染工业区
轻工业和一般 工业区
港口和重工业 区自由贸易区
石化区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61-1968
•基础设施建设 •兴建标准厂房
区域初步发展
居住区 市中心
• 而后再实施资金揉入主题多元化政策,包括银
行贷 款、发放债 券等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

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的分配
• 6%资助科学家把研发成果商业化,经费用来资助本地 的科技转移处,转化和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中心
• 5%用在奖学金等项目以吸引本地和外来科学人才,满 足本地研发机构的人才需要。科学家和研究工程师已 增加到2万5千人
6
放眼国际: 园区经济从硬件转移到 软件输出
(一)工业园的区域拓展
9
工业园区域拓展
越南新加坡工业园 1995 (500公顷)
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一流的基 础设施,完善的辅助配套,以满足园区内 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10
工业园区域拓展
国际高技园区, 班加罗尔, 印度 2000 (27公顷)
班加罗尔国际技术园区是印度高新科技 园区的典范。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 工作,生活和娱乐配套设施,使园区备 受投资商的欢迎
Vista Xchange(汇达林): 是园区的交通枢纽、企业总部和时尚生活文化区 Life Xchange(汇源坡): 生命科学中心(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 Biopolis) Central Xchange(汇贤谷):通信及传媒中心 Future Xchanges:预留远景产业发展用地 发展目标:
1)亚洲世界级的生物医药科学研发中心 已入驻企业包括葛兰素史克认知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心、诺华 热带疾病研究院等
竞争优势: 1)快捷及简短的建厂时间,一般2-3年(良好的基础设施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2)良好的亲商环境及税务政策 3)鼓励大型制药企业和外部研发机构合作以改进生产流程和新产品配方优化 4)新加坡高素质的科技人力资源 产业发展方向: 企业区域总部、化学药品制造、新药及工艺流程研发、临床试验材料制造、疫 苗的研发及制造、细胞疗法、营养保健产品及疗法等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下讲解学习

工业园区域拓展
越南新加坡工业园 1995 (500公顷)
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一流的基 础设施,完善的辅助配套,以满足园区内 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9
工业园区域拓展
国际高技园区, 班加罗尔, 印度 2000 (27公顷)
班加罗尔国际技术园区是印度高新科技 园区的典范。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 工作,生活和娱乐配套设施,使园区备 受投资商的欢迎
3
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的分配
• 70%投入能取得经济成果的研发活动,比上个五年的 65%拨款要高。设立“企业结盟基金”(IAF)帮助 由本地公共研究机构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的合作项目。如罗氏药剂 与本地研发机构设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 19%为未来创新活动开创知识资本。提供有競争性资 金给研究机构,以刺激创新和最佳点子以及鼓励研发 组织进行更多合作。并在产业未形成前进行投资,为 未来创新项目的基础研究提供知识资本。
高素质人力 资源
高技能劳动员工 低缺勤率
战略合作伙伴
• 服务型安商亲商环境 • 能快速地启动项目
- 一站式的准证批示 - 税务优惠政策 - 提供出租熟地,标准厂房,宿舍住
房
13
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经验
❖ 明确指导性招商的理念
( ) 以市场导向与战略导向型搜索客户,多种销售手法引进外资
❖ 清晰招商策略
提供临港工业区(约78平方 公里)产业定位、概念性总体规 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及启动区控制 性规划的规划咨询服务。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下
新加坡生物科技及医药产业:大士生物医药产业园
规划面积:3.7km2 ,第一家企业进驻园区:1998年 开发模式:产业集群组团的发展模式 招商方向:著名大型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及各类生物医药公司 已进驻企业数量:11个,批租土地面积介于:4-20公顷 2001年进驻的GSK迄今已投资逾15亿新元在新加坡工厂
新加坡园区发展经验裕廊

Future Xchanges:预留远景产业发展用地
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
发展目标:
工作
1)亚洲世界级的生物医药科学研发中心
55%
居住
33%
2)专业的生物医药国际会展会议中心
教育 7%
纬壹科技城主要功能元素构成
3)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管理中心
4)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风险投资中心
新生水厂 化工污水处理 化工公共管廊
通讯设施 区域冷却系统 地下公共管道
港口
机场
1414 道路
对策五 精细打造产业空间载体:工业园区
经济有效发展的
空间载体
• 推动经济多元化和 工业化
• 吸引投资 • 增加政府收入 • 降低相关基础设施
建设成本 • 促进就业和提升 技
能
合理规划有序开发
• 制定整体规划实现 工业发展和环境保 护的有序平衡
* 科技局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宗旨是打造新加坡成为 “生物医药科学枢纽” -基因研究,生物信息,生物工程与纳米科技
*科技局的研究院和实验室五年内共有740项专利注册 和6800科学研究出版刊物。
鼓励私人企业重视和拓展研发领域
*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和加强私人企业研发领
域及提高企业研发支出
*提高企业研发支出占国家GERD的三分之二
园区共享商务平台:多媒体大礼堂、会议室、公共交流 空间、餐厅、咖啡厅
3
启汇信息传媒科技园
启汇城:一期
公寓住宅
私人公寓
4
工业化和园区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前瞻主导 • 产业发展必须以战略规划先行 • 工业园是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平台 • 工业园的规划与设计要适应新兴产业的需要 • 工业园的开发需有序按照规划方针执行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一、透析世界级名园(一)工业区发展现状描述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离市区约10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工业区从1961年10月开始兴建,目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工业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港口(裕廊港),铁路,机场等。
图1 裕廊工业区区位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形成了炼油、石油化工、特殊化工等完整的石化产业集群,并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形成了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新加坡石油化工产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化学集群”战略,上下游产品链接,产生出许多衍生产品,形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供应基地。
目前有辛醇(伊士曼公司)、乙炔(塞拉尼公司)、苯乙烯(壳牌)、苯酚(三井化学)等“化学集群”。
“港口-城市-产业”一体化的开发模式:裕廊工业园是以新加坡最大的综合现代化、世界第三大石化炼油中心和工业港为主,并辅以城市功能加以支撑的港城一体化的综合产业新城。
港口:裕廊港是典型的商业港,依托裕廊工业园的产业发展而壮大,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园区的发展。
城市:园区内沿裕廊河两岸规划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和园区内的港口、产业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银行、娱乐设施等,为园区内港区和产业提供金融、生活、通讯等服务,使裕廊工业园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使生产和生活相得益彰,对园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图2 裕廊工业区空间布局图产业:裕廊工业区以石化、修造船、工程机械、一般制造业、物流等为主导产业。
各主导产业由最初的初加工向深度加工、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使园区经济渐趋成熟。
(二)裕廊工业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原因整个园区的开发过程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阶段,开发重点也从过去侧重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转向努力将园区营造成一个创新的源泉。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一、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新加坡是一个只有700平方公里土地、480万人口的小国家。
然而这个小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突破了自身在土地、人口及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化解了亚洲金融风暴等一系列经济波动因素的冲击,在东南亚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与香港、台湾、韩国一起被称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
2007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163美元,位于世界第21位;2006年人均出口额49100美元,位于世界第1位。
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方式、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战略,以此带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与招商由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裕廊集团(JTC)负责实施。
裕廊集团成立于1968年,归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控股管辖,下设裕廊港(Jurong Port港口与物流运作)、裕廊国际(Jurong International咨询与建设服务)和腾飞集团(Ascendas园区开发与招商)三个全资子公司。
四十年来,裕廊集团将红树林沼泽地改造成为了现代化的裕廊工业区,开发了39项工业地产,开发了30多个工业园区,覆盖面积7600公顷,建设开发了1,400套预制标准厂房设施、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高层厂房。
其中重点的园区有两个商务园、三个芯片制造园、一个生物医学园及裕廊岛,成为7000多家公司的家园。
这些工业园区吸引了国内30%的就业人员,创造了25%的GDP。
二、新加坡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历程新加坡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的产业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开拓技术企业型。
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和开放平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和转型,成为当地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园区的战略升级和管理创新,使工业园区又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起飞的巨大引擎。
裕廊成功经验总结与介绍

业区建设之路——新加坡裕廊的启示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堪称工业区发展的典范,负责工业区建设的裕廊集团,现在也已经成为极具实力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实体。
1961年8月,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局成立,裕廊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在初期阶段,主要进行土地拓荒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发展局负责产业政策、投资、建设、招商、服务等各项相关工作,对投资厂商提供贷款及税收优惠,而对招商对象则没有特定标准,来者不拒。
1968年6月1日,经济发展局的工业园区部独立出来,成立了裕廊镇管理局(JTC),美孚、埃索等大型公司先后入驻园区,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裕廊工业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工业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拨款开发,快速提供成熟土地,提升了投资吸引力。
同时,工业区抓住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机会,重点发展化工产业。
1980年,JTC制定了十年总体规划,先后建设新加坡科学园、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配售中心。
1984年,JTC在中国投资成立了深圳赤湾石油基地。
此时,裕廊工业区基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的特点,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重点发展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并开始发展海外业务。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裕廊工业区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推出一系列创新的举措1991年,JTC被新加坡政府任命为裕廊岛开发项目代理商;1992年,建成新加坡第一个国际商业园区;1994年,推出组合式标准厂房;1995年,芯片制造园区开始建设;1997年,推出“21世纪工业用地计划”。
在土地资源紧张、工业园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裕廊工业区通过不断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了园区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裕廊集团通过强化公司化运作,继续加大业务拓展力度。
2000年,JTC开始公司化运作,精简机构,给予更大自主权,并发行40亿新加坡元的公司债券,建成机场物流园区,提供第三方物流和增值物流服务;2001年,整合裕廊港、裕廊国际、腾飞三个公司,分别负责港口与物流、咨询与建设、园区开发与招商业务;2003年,综合性化工物流园启用;2004年,建设纬壹(one-north)科技城;2007年,裕廊油气储存岩洞动工;2009年,投资8.9亿美元,兴建相关隧道、溶洞设施……经过40多年的发展,裕廊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之一,发展成为全球化学品枢纽之一、世界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石油转口贸易中心、世界十大石化中心之一,拥有世界第三大散装液体码头,下辖35个子园区、7000多家公司,雇佣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贡献25%的GDP,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800亿新元,同时,全球顶级石油、石化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等,以及第三方服务公司,如孚宝、欧德油储等入驻,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310亿新加坡元。
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5——新加坡裕廊开发区

开发区超自主体制典型案例5——新加坡裕廊开发区本节讨论一个国外开发区案例。
选择新加坡裕廊开发区有几个理由:一是新加坡的强政府环境及华人为主的大文化背景,与我国有较强的相似性;二是新加坡是城市国家,开发区作为城市现象,其体制在以城市为背景的地方体制中,便于考察;三是新加坡作为后发国家,在几十年中从第三世界进入第一世界的发展水平,开发区发挥了重大作用。
并且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新加坡开发区仍然保持了竞争力;四是我国的特区和开发区的产生和初期发展,与新加坡经验密切相关。
早期体制设计思路,如载体型、公共产品性的开发区产业政策、高强度招商、亲商服务等,都借鉴于新加坡经验;五是新加坡高度规范的开放型经济,其开发区现有体制可以为我国开发区提供国际化参照。
一、概要新加坡的开发区最初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建立开发区是政府工业化战略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传统的贸易港,新加坡在工业上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迫使新加坡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增加就业机会。
1961年,新加坡政府接受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建议,决定在裕廊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开发区。
同年8月,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局,标志着开发区建设正式启动。
目前,岛内在裕廊集团管理下的子园区有35个。
这此工业园区承载了7000多家跨国和本地的高科技制造业公司,对CDP的直接贡献率是25%,雇用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
其中裕廊镇管理局捞演了主要开发者的角色。
这些工业园区遍布全岛,新加坡的55个城市规划区80%以上有工业用地。
较大的工业园区集中在裕廊东部和西部、大士、裕廊岛、兀兰、巴耶利岜和樟宜地区。
这些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大部分园区提供土地和标准厂房。
裕廊开发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1)提供基础设施阶段(1961—1968),(2)超需求发展阶段(1968—1979),(3)高科技和资本主导阶段(1980-1990),(4)保持竞争优势和知识主导阶段()990---)。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

孙国伟:(新加坡裕廊国际总规划师<中国项目>新加坡工业化发展经验提到新加坡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国,没有淡水也没有石油,但是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在整个发展中,工业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工业发展的一些经验。
我的介绍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业化的历程。
新加坡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的风貌,从建国出1965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新加坡的经济经过40年的发展到2008年新加坡总人口484万,创造了国内生产总之1790亿美元的水平,人均达到36390美元,去年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变成负数,但是新加坡已经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经济体,从建国开始,工业化比例不断增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到25%之间。
新加坡的工业发展历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各个阶段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从建国初期的六十年代为了创造就业机会,主要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力求最大限度的解决就业,实行全民就业。
到七十年代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如电子业和造船业等等。
同时也开发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厂房。
到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基础逐步稳固,政府开始重组经济结构,将制造业朝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型,到了九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比如市化工产品、芯片、生物医药产业。
从九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增长政府投下巨资支持研发以及创新。
新加坡工业发展的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工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推动工业主要的部门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
贸工部下面有四件法定机构,其中包括国家科技研究所、国家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裕廊集团、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我们裕廊集团主要角色在参加新加坡总体规划、配合经济发展战略,制订国家长远工业发展计划,土地需求以及分配。
我们也负责新加坡所有工业园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
成立四十多年来,裕廊集团在新加坡已经开发了45个工业园区,六千六百公顷的工业地产,以及为七千多家跨国与国内企业建设了工业厂房以及450万平方公里的标准厂房。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

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成功因素分析摘要: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土地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却拥有裕廊岛这个世界级炼油和乙烯生产中心。
本文将从裕廊岛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分析裕廊岛石化工业园从初期规划到发展成如今的化工簇群的成功经验。
同时也给我国建设中的工业园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裕廊岛化工簇群工业园裕廊岛概况新加坡裕廊岛,位于新加坡西南海滨,距市区约10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新加坡政府在本岛南部的7个小群岛,用填海的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
裕廊岛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两家炼油厂。
1991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对裕廊岛进行全面规划,将七个小岛连成一片,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填土工程。
新加坡政府已经投资约52亿美元用于岛上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炼制中心和乙烯生产中心。
目前裕廊岛的产业以炼油、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为主,截至2010年,已有95家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学品公司进驻。
包括荷兰皇家壳牌(shell)、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国雪佛龙(chevron)、美国杜邦(dupont)、美国伊斯曼(eastman)、德国巴斯夫(basf)、日本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s)及日本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等业内巨头。
迄今为止,裕廊岛吸引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00亿新元,雇员达8千多人,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
自2006年以来,能源与石油化工业成了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总产值的最大贡献者,2008年能源石化工业总产值增长到s$970亿,占2008年制造业总产值的38.6%。
裕廊岛成功因素分析裕廊岛通过集中投资,形成了“化工簇群” (chemical cluster) ,簇群主要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构成。
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关系,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区内输送,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料和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企业的投资成本。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摘要,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区国园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力。
新加坡裕廊工业是业洲最早成立的业业之一。
二业后~新加坡是一缺乏业源、工业基业区区个落后、失业率高的业丸之地。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极区国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园区力。
其业业模式一直是业洲其他业展中家借业和模的业象。
一、荒业之地到工业中心国仿从裕廊位于新加坡业西南部的海业地业~距市业区10多公里~面业业60平方公里。
此地原本区业荒业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业和丘陵~但是具有建业业代化工业的良好自然地理件。
区条1961年政府业在裕廊定划划6480公业土地业展工业~业出园区并1业新元业行基业建业。
1968年园区内的房~港口、业业、业路、公路、业力、供水等各业基业业施建业基本完成~同年厂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业管理局(JTC)~业业业业业业管理裕廊工业和全其各工业。
区国它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业已建立了内30多工业~共占地个园区8025公业~已业业5069公业~包含了7000多家跨公司和本地的高技业制造业公司~业国GDP的直接业率业献25%~雇佣国了全1/3以上的业业力。
其中裕廊业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业些工业的主要业业园区者。
二、循序业业的三大业段裕廊工业的业展建业前后分业三业段,园区个1、业业密集型业业主业业段(1961-1979年),此业段的入企业以业业密集型业业业主~主要是业了区解新加坡就业业业~改业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业业业一业段的业展~新加坡的业业业业生了巨大的业业决构~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介绍及经验

1、总体概况裕廊工业园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10多公里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新加坡政府创办,园区规划面积64.8平方公里。
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最初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
在发展初期根据新加坡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结合新加坡靠近中东产油区的区位优势,选择传统加工,但市场前景好,特别是适合发挥自己区位优势的石油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后逐步推进升级,发展电子、通讯等高科技产业。
2、产业布局裕廊具有建设现代工业园区的良好条件:这里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铁路、公路干线;裕廊河流经区内,可提供工业用水;土地大部国有,征用费用低廉;多山丘砂石,可用于平整沼泽,填海造地。
另外,园区招商主要针对三类客户群体,分别是:战略性公司,重点吸引其财务、市场等重要部门至园区内;技术创新型公司,重点吸引其核心产品及技术研发的部门至园区内;公司的重要部门,重点吸引其最复杂的生产程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部门到园区内。
根据产业性质来看产业布局:东北部离城区和高校较近处规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海相对独立的西南部规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安排发展钢铁、造船等大型骨干企业。
紧邻港口的小岛区域为石化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特种化学品产业。
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了住宅区和各种社会服务区。
石化区已有78家石油、石化和特种化学品公司进驻。
园区内目前有2个炼油厂、3个乙烯厂和1个电厂。
知名的扩过石油公司有杜邦、克罗达、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大型石油公司。
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主要发展电子、电器等产业,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进驻,包括三星电子和德国世创电子等大型跨国企业;同业也引进了包括生命科学、软件开发等200余家知识密集型企业入驻。
住宅商务区主要为园区企业提供住宅服务,提供综合生活、休闲环境。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产业发展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重 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仓储 贸易 维修
物流
出口加工 修造船
制造 加工业
石化重工 产业
油品、燃料制剂 生产石化专业区
世界第三大炼油 中心
全球十大乙烯生 产中心之一
科技工业和商务园区: 电子、生命科学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 国际商务园区 Changi商务区(软
件、研发等知识密 集型企业) One-north园区 (创新基地) Start-up中心(服 务于新生企业)
高科技人才 白领 高级管理人员
利用最初石化的带动,中期石化产业链形成, 中后期复合型工业区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成 熟,裕廊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 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套完整的综合工业 区
政府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项基础设施 兴建一批标准厂房
初具规模 1968-1990
产业转型 1990-1997
管理转型 1997-2001
创新发展机制 2001-至今
石化区拉动 区域发展
工业和高新区 发展推动区域
城市化
区域配套完善 宜居城市形成
区域城市化 发展成熟
1968.6设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园区的开发管理 国外资本开始大量涌入,许多知名厂商选择这里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
一般综合工业区: 化学化工园区 电子晶片和显示器
制造园区 食品工业园区和物
流服务园区 三星电子和德国世
创电子晶片生产厂
企业管理层 工业蓝领 产业技术工人
人才公寓: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 高级人才,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 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住宅和1200间宿 舍;
(最新整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案例@产业园区

2021/7/26
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关键字]: 产业园区
[简介]: 裕廊工业区是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三分之二以上,自60年代至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裕廊 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 套完整的综合工业区。
–工业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 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 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 进入新兴工业国家
–工业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包括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4
整个园区的开发过程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阶段,开发重 点从侧重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转向创新和变革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 综合制造成本急 剧上升,其作为 海外制造基地的 优势逐步削弱
– 新加坡总体经济 开始转型,高科 技企业和高附加 值企业被优先发 展
– 园区设立专门的 科技工业园区和 国际商务区
– JTC开始国外项目 操作(如苏州新加 坡工业园)
– 面对经济和产业 转型及全球经济 不景气的挑战, 管理重心从对业 务的管理转变到 服务上来,把改 善对客户的服务 放在重点地位
– 兴建一批标准厂 房
– 由于当时实行进 口替代战略,加 之政局不稳,起 步阶段仅有150多 家企业入驻,且 多为本国资本
– 1968.6设立裕廊 镇管理局(JTC), 专门负责园区的 开发管理
– 从进口替代策略 全面转向出口加 工策略
– 开发区整体布局 基本形成,投资 环境进一步得到 改善
– 国外资本开始大 量涌入,许多知 名厂商选择这里 作为其海外生产 基地
11
12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摘要: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其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
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
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其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
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一、从荒芜之地到工业中心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
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
1961年政府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公顷,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
其中裕廊镇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这些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发者。
二、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段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前后分为三个阶段:1、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1961-1979年):此阶段的入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题,改变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2、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1980-1989年):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JTC启动了10年的总体规划(1980-1990年),此项规划体现了这个阶段的服务特点,即为高增长型的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差异化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
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环境保护课题组裕廊岛是新加坡西南部的7个小岛用填海方式连接而成的人工岛屿,面积32平方公里。
现聚集着世界一流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储罐公司,富有竞争力的裕廊石化产业集群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全球十大石化中心之一和亚洲油产品的报价中心。
裕廊岛石化产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裕廊镇管理局联合发展项目,至2011年底,化工岛总投资超420亿新元,有百余家石油化工厂家在岛上生产,2011年产值达1000亿新元,创造了亩产200亿新元(1000亿无人民币)的辉煌业绩。
石化产业是新加坡的六大经济支柱之一,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3以上,为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裕廊岛石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新加坡早期的石化产业主要是一些原油进口和炼制,新加坡早期的石化产业主要是一些原油进口和炼制,下游石化产业未成气候。
1961年,新加坡政府抓住亚洲石化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裕廊工业区,由此揭开了石化产业发展历史。
新加坡政府在裕廊镇划定64.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工业区,拨出1亿新元(约5亿人民币)开始了大规模拓荒开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至1968年,共开辟土地14.5平方公里,工业区内的厂房、公路和水电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为吸引国内外资本到工业区投资,政府对投资商提供贷款,并享受统一税收的优惠政策。
但由于此时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策略,再加上60年代初期政治不稳定等因素,直到1969年,到裕廊投资设立炼油厂跨国公司只有3家,炼油能力只有20万桶,仅占亚太地区炼油总能力的3.1%、世界炼油总能力的0.3%。
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统筹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并开始大量吸收外资,特别是来自跨国公司的投资,同时抓住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机会,重点发展石化产业。
由此裕廊工业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的分配
• 70%投入能取得经济成果的研发活动,比上个五年的 65%拨款要高。设立“企业结盟基金”(IAF)帮助 由本地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如罗氏药剂 与本地研发机构设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 19%为未来创新活动开创知识资本。提供有競争性资 金给研究机构,以刺激创新和最佳点子以及鼓励研发 组织进行更多合作。并在产业未形成前进行投资,为 未来创新项目的基础研究提供知识资本。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客户: 大连市人民政府 服务范围:
根据大连市关于将长兴岛规 划为大连—未来东北亚航运中心 的组合港、承接国外临港产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产业转移, 打造东北新型产业基地和经济增 长区域设想 提供临港工业区(约78平方 公里)产业定位、概念性总体规 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及启动区控制 性规划的规划咨询服务。
优质公共设施配套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支撑平台与服务
高素质人力 资源
高技能劳动员工 低缺勤率
战略合作伙伴
14
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经验
明确指导性招商的理念
(以市场导向与战略导向型搜索客户,多种销售手法引进外资)
清晰招商策略
(朔造园区形象与知名度,拓展多边渠道以发现和赢得客户, 招商方式创新以价格,产品,促销,政策,公共关系结合)
教育 7%
纬壹科技城主要功能元素构成
新加坡生物科技及医药产业:大士生物医药产业园
规划面积:3.7km2 ,第一家企业进驻园区:1998年
开发模式:产业集群组团的发展模式 招商方向:著名大型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及各类生物医药公司 已进驻企业数量:11个,批租土地面积介于:4-20公顷 2001年进驻的GSK迄今已投资逾15亿新元在新加坡工厂 竞争优势: 1)快捷及简短的建厂时间,一般2-3年(良好的基础设施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2)良好的亲商环境及税务政策 3)鼓励大型制药企业和外部研发机构合作以改进生产流程和新产品配方优化
客户:
新孟买经济特区 项目背景:
该项目是印度政府和 大财团共同开发的项目。 该特区也是印度目前最大 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服务范围: 负责一期12平方公里 的概念性总体规划、交通 专题研究和控制性发展规 划纲要
4)新加坡高素质的科技人力资源
产业发展方向:
企业区域总部、化学药品制造、新药及工艺流程研发、临床试验材料制造、疫 苗的研发及制造、细胞疗法、营养保健产品及疗法等
3
未来五年(2011-2015)年的行动计划
• 拨款161亿进一步推行研发与创新活动 • 调高研发经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 提高私人研发经费至2.5%,通过更多拨款鼓励企业增 加研发的投资活动 • 拨款10亿元推行“国家创新挑战 ” • (NIC)计划 :重点研究中远期战略课题,如持续城 市发展,高效交通系统,洁净科技及能源弹性的解决 方案
汽车贸易 / 展览 / 零件制造 / 精密工程 交通枢纽 学院 居住区 邻里商业中心 商业/居住混合使用区 体育中心 公园 绿化带
3) A 工业园区
5) 人文 . 创意城:
民族 传统 文化
设计 知识 科研 中药 医疗 保健 休闲 娱乐 度假
28
“一站式”的工业发展咨询服务--- 印度
新孟买经济特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2000 家驻园国内公司 引进国内企业资金 〉USD50 亿
每天引进 〉10个项目 每天引进注册资金 〉USD200 万
16
跨国企业投资热土
• 累积引进境外投资数额 〉USD350 亿 • 实际使用外资数额 〉USD150亿 • 累积国内注册资金数额 〉USD100亿
17
境外市场招商概况
7
工业园区域拓展
峇淡印都工业园, 印度尼西亚 1991
综合工业园(一般制造业)
自给自足的工业园,配有各类标准厂 房应客户要求而建的厂房,员工宿舍 以及新城区
8
工业园区域拓展
科麦龙工业园, 菲律宾 1996 (143公顷)
菲律宾科麦龙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工 业园区。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辅 助配套,以满足园区内员工生活,工 作,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一站式”的工业发展咨询服务--- 中国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咨询服务
客户: 成都双流县 人民政府
服务范围:
根据成都市关于将双流 机场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 的空中对外交通门户,并大 力发展成都市物流产业的发 展战略,打造成都航空物流 基地。 提供物流园区(约7平 方公里)发展定位、概念性 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及 控制性规划的规划咨询服务。
9
工业园区域拓展
越南新加坡工业园 1995 (500公顷)
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一流的基 础设施,完善的辅助配套,以满足园区内 员工生活,工作,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10
工业园区域拓展
国际高技园区, 班加罗尔, 印度 2000 (27公顷)
班加罗尔国际技术园区是印度高新科技
园区的典范。一流的基础设施,完善的 工作,生活和娱乐配套设施,使园区备
12
苏州工业园总蓝图:SIP Master Plan
Northern Belt 224 Ha developed Phase 2A 150 Ha developed
Start-up Area 313 Ha developed
13
SIP 园区竞争优势
• •
服务型安商亲商环境 能快速地启动项目
- 一站式的准证批示 - 税务优惠政策 - 提供出租熟地,标准厂房,宿舍住 房
覆盖率广和效率高的招商引资网络和平台
(可行性高项目,创造有利政策辅助,利用与整合资源 和提升质量服务平台)
高素质的招商团队具亲商精神
(主动性,毅力,灵活性,重信息分析和多为投资者思考问题)
健全完善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
15
跨国企业投资热土
招商成就
〉600个外商投资项目 引进境外注册资金 〉USD80 亿 实际使用境外金额 〉USD50亿
“一站式”的工业发展咨询服务--- 中国
福建省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论证咨询服务
客户:
宁德市人民政府
服务范围: 负责对中规院制定的 发展规划从产业、港口和 空间三方面进行论证咨询, 提出意见和建议。 基本内容: “港-区-城”发展思路 “深水深用”原则 特殊临港产业集中原则
富特色的滨海新城
25
南北向发展主轴 东西向发展次轴 新加坡裕廊国际 27
by JURONG International
晋宁特色工业园
晋宁新城
55km
65km
航空城发展概念
5)人文 . 创意城
1) 机场专区:
货运区
航机维修区
2) 临空经济区 : / 第三方物流 保税港区
3) B 工业园区
呈黄公路
精致农业 / 花卉交易 / 易腐货物 / 冷链产业 航空工业 / 精密仪器 航机维护修改
旅游区 湿地公园
绿
带
工业区
港口
23
“一站式”的工业发展咨询服务--- 中国
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客户: 北部湾办公室 北海市人民政府 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 服务范围: 产业发展研究、港口概念性设计、 概念性总体规划(含基础设施)、 启动区控制性规划
规划特色: • 以石化产业带、资源加工型产业带、 商业贸易/保税加工产业带为三条主导产 业带从腹地向海岸延伸; • 四个不同类型的港口作业区向陆地发 展,与产业带紧密衔接; • 主要集疏运通道直达公共码头, 确保 货物集散高效; • 利用主干道及绿化带明晰地划分各类 工业组团用地;
•其他共享科学技术平台:卫生部DNA 样本贮库,国家光纤
网宽带联系,科技局公共器具和设备
新加坡生物科技及医药产业:-纬壹科技城
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
规划面积:2km2 发展策略: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模式 空间4大板块,发展年限:15-20年 Vista Xchange(汇达林): 是园区的交通枢纽、企业总部和时尚生活文化区 Life Xchange(汇源坡): 生命科学中心(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 Biopolis)
5
未来五年拨款161亿元的分配
• 6%资助科学家把研发成果商业化,经费用来资助本地 的科技转移处,转化和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中心
• 5%用在奖学金等项目以吸引本地和外来科学人才,满 足本地研发机构的人才需要。科学家和研究工程师已 增加到2万5千人
6
放眼国际: 园区经济从硬件转移到 软件输出
(一)工业园的区域拓展
省级花卉市范围 杨林工业区 临空都会区 临空产业发展次轴 航空城 临空经济区 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
15km
机场专区
25km 35km 45km
昆明主城 官渡金马-阿拉现代物流货运站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士坡货运站 呈贡新区货物流通中心 呈贡新城 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5km
规划中的临空产业发展轴
临空产业 / 电子 / 通讯 / 制药 1) 机场专区
3) 工业园区:
2) 临空经济区
4)空港 新城
空港大道
临空产业 都市型产业 常规产业
营运总部 业务外包
航空城空间结构
一核:机场专区 一带:临空经济区 二园区:A及B工业园区 二城区:空港新城 人文.创意城 二走廊:主轴为空港大道 次轴为呈黄公路
4) 空港新城:
〉200个产业项目落实生产 • 投资总金额 〉US$100 亿 • 150家公司投产工业厂房
Europe 24%
Japan 6%
Other Asia 35%
N.America 30%
Singapore 5%
18
放眼国际: 园区经济从硬件转移 到软件输出 (二)园区发展规划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