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核糖核酸酶活力检测方法
核糖核酸酶活力的测定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专业学号姓名日期实验二、核糖核酸酶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核糖核酸酶包括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和核糖核酸酶(RNase)是水解DNA和RNA磷酸二酯键的核酸内切酶,与植物的生长、分化、衰老、种子成熟和萌发等生理生化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测定这两个酶的活性,可间接获得植物体内核酸含量极代谢情况。
推测其所处的生长发育状态和阶段。
二、原理以植物叶片试验材料,提取粗酶液,进行酶促反应,以反应混合物中0.1ml 酶液在30min内催化形成具有OD值为1的硝酸镧可溶性RNA 碎片的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植物材料:绣球实验试剂:0.01M的HAc(醋酸缓冲液pH4.8);0.05ml30mM巯基乙醇;1ml酵母RNA;1.5ml冷的硝酸镧-HCl溶液。
实验器具: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离心管;移液管;试管等;恒温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1.酶液的提取称取0.4g绣球叶片剪碎用3ml0.01M的HAc(醋酸缓冲液pH4.8)分三次加入(1,1,1),研磨提取,在5000rpm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
2.核酸酶活力测定取0.1ml 酶液放入离心管中+0.05ml30mM巯基乙醇+1ml酵母RNA+0.35ml HAc (pH4.8)混合均匀,在37水浴保温30min.3.加硝酸镧-HCl到时间后,将离心管放入冰浴中放置3~4min ,加入1.5ml冷的硝酸镧-HCl溶液→强烈震荡混合液→至于冷冻离心机中离心15min (5000rpm/min),测定上清液的体积。
4. 光密度测定取上清液0.3ml+2.7ml蒸馏水定容至3ml。
在260nm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OD 值。
活力单位=所测OD260nm×10五、结果计算OD=0.115-0.008=0.107活力单位=0.107*10=1.07六、注意事项1.研磨叶片要充分,在离心前要选择合适的离心管一起离心。
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当前医疗领域,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
本文将为您介绍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注意事项。
一、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原理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是一种在体外将特定DNA序列扩增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如下:1.脱链:将双链DNA加热至高温(通常94-96摄氏度)使其分解成单链DNA。
2.导向:冷却至适当温度(通常50-65摄氏度),使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DNA互补配对,形成RNA-DNA杂交双链。
3.延伸:加热至适当温度(通常72摄氏度),DNA聚合酶在引物处开始催化合成互补的DNA链,完成新的DNA双链的复制。
4.重复:重复以上三个步骤,直至达到所需扩增倍数。
二、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的应用领域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主要包括:1.病原体检测:如新冠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
2.基因突变检测:如肿瘤基因、遗传病基因等。
3.基因表达分析:如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4.分子生物学研究:如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
三、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外部污染。
2.引物的设计和筛选至关重要,合适的引物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3.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扩增效果。
4.注意PCR产物的后处理,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
5.多次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减少实验误差。
总之,组织脱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正确掌握其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为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
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酶活性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技术:
1. 吸收光谱法:利用酶底物与产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异,通过光谱仪测量反应过程中的吸光度变化来检测酶的活性。
2. 色谱法:利用色谱仪对酶底物和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可测定酶催化反应中底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从而确定酶的活性。
3. 比色法:利用对比试剂和酶底物反应后产生的色素溶液颜色深浅的变化来测定酶的活性。
比色法一般适用于检测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4. 酶标测定法:利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催化作用来标记或测定其他物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酶标记免疫测定法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酶活性检测方法,具体的选择取决于酶的特性和所需测定的参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酶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并且在进行实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关于原料药中酶残留限度药典检测方法

关于原料药中酶残留限度药典检测方法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原料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而酶残留限度则是影响原料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原料药的质量,药典检测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会按类介绍一些关于原料药中酶残留限度的药典检测方法。
一、酰胺酶测定法酰胺酶是一类针对酰胺键进行水解的酶,常用在药物合成反应中。
酰胺酶测定法是通过对原料药中残留的酰胺酶进行检测来判断原料药的质量。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的药物与酰胺酶反应,测定反应前后的酶活力差值。
酶活力差值与待检测药物中酶的残留量成正比。
二、脱氧核糖核酸酶测定法脱氧核糖核酸酶是一类酶,它主要作用是水解脱氧核糖核酸(DNA)。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脱氧核糖核酸酶的残留会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因此,脱氧核糖核酸酶测定法是判断原料药中酶残留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样品与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反应,测定反应前后脱氧核糖核酸的降解程度。
脱氧核糖核酸降解程度与药物中脱氧核糖核酸酶的残留量成正比。
三、葡萄糖氧化酶测定法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的酶。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葡萄糖氧化酶通常用于检测生物反应器中的葡萄糖含量。
葡萄糖氧化酶测定法是通过将待检测的药物与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反应,测定反应前后的葡萄糖含量,从而判断药物中葡萄糖氧化酶残留量的方法。
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均是通过将待检测的样品与酶进行反应,测定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含量差值,从而判断原料药中酶残留量的。
这些药典检测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原料药的质量,同时也为药物疗效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总之,原料药中酶残留限度药典检测方法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药物生产企业来说,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原料药和严格的药典检测方法,才能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流程详解与注意事项在当今时代,脱氧核糖核酸检测(DNA Testing)已成为医学、法医学和基因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疾病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复性及活性鉴定

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复性及活性鉴定刘大和;张允;郭雄军;郭平川;Sorajo Umar;李锦秀;陈劲春【摘要】建立尿素梯度凝胶过滤复性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方法.将诱导表达的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包涵体通过初步纯化后变性,然后在尿素梯度凝胶过滤色谱柱Sephadex G-75中复性,洗脱流速0.4 mL/min,复性完毕后透析除去小分子复性剂,使用琼脂糖电泳法检验其有活性后,再用单向酶扩散法测定其酶活力为655.8 U/mg,复性得率为83.7%.最后通过LC-ESI-MS/MS从氨基酸序列组成上证明复性产物是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能成功用于复性变性的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包涵体蛋白,获得了可用于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5页(P155-159)【关键词】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尿素梯度;凝胶过滤;包涵体;复性;酶活【作者】刘大和;张允;郭雄军;郭平川;Sorajo Umar;李锦秀;陈劲春【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大肠杆菌被广泛用于高水平表达有重要价值的外源性蛋白质,但是使用大肠杆菌高水平表达的产物大多数是没有活性的包涵体[1],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手段把非活性状态的包涵体蛋白转化为有活性的天然状态。
因疏水作用而引起的蛋白聚集是包涵体正确复性率极低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稀释复性和透析复性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起始浓度(10-50 μg/mL)防止聚集,获得相对较高的复性产率,但是这两种方法耗时长,操作繁琐,不适合工业化大规模复性[2]。
脱氧核糖含量测定方法

脱氧核糖含量测定方法
脱氧核糖(deoxyribose)的含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1. 雌三醇氧化法:将样品与雌三醇反应生成紫色结晶,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测定脱氧核糖的含量。
2. 核酸染色法:将样品与特定染料(如苏木精、吖啶橙等)结合,形成特定的染色复合物,通过光谱或荧光光度计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进而确定脱氧核糖的含量。
3. 红外光谱法:将样品制备成样品盘,使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测定,脱氧核糖的含量可以通过其在红外光谱图谱中的特征峰值进行定量分析。
4. 比色法:利用脱氧核糖的还原性与某些金属离子(如铁离子)的氧化性反应生成比色产物,通过比色计测定产物的吸光度,从而确定脱氧核糖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定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
因此,在选择测定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组织细胞荧光定量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

组织细胞荧光定量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
组织细胞荧光定量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用于定量检测和分析特定的DNA或RNA序列。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荧光标记和特殊的酶来检测和定量特定的DNA或RNA序列。
qPCR过程包括几个步骤:
1.样品处理:将组织细胞样品进行提取,分离
出DNA或RNA。
2.样品标记:对样品进行特定的荧光标记,以
便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检测和定量。
3.PCR反应:使用特定的酶进行多聚酶链反应,
扩增特定的DNA或RNA序列。
4.检测和定量: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样品中的
荧光标记,并进行定量分析。
qPCR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病毒检测,基因表达分析,肿瘤研究等。
qPCR的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和定量微量的DNA或RNA序列。
qPCR的原理是使用一种叫做荧光核苷酸多聚酶
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技术,通过扩增特定的DNA或RNA序列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
在扩增过程中使用特殊的荧光标记,每次扩增都会增加荧光标记的数量,最终可以通过荧光检测器来检测和定量标记的数量。
qPCR的结果通常以“模板数”或“转录数”来表示,这个数值可以用来比较样品间的差异,或者作为定量的基础数据。
qPCR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工具,在病毒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疾病诊断、肿瘤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测定--改良二苯胺法

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测定——改良二苯胺法一、目的学习用定糖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含量。
二、原理在强酸环境下加热,可以使DNA 中嘌呤碱与脱氧核间的糖苷键断裂。
因而DNA 酸解后生成嘌呤碱基、脱氧核糖和脱氧嘧啶核苷酸。
脱氧核糖在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后者与二苯胺作用后显示蓝色,在595毫微米有最大吸收。
用二苯胺法测定DNA 含量时灵敏度不高,待测样品中DNA 含量若低于50微克/毫升就难以测定。
如用乙醛增加二苯胺法测DNA 的发色量,并用乙酸戊酯把反应中形成的蓝色产物抽提到有机溶剂相内,如此进行测定灵敏度显著提高。
按此改良二苯胺法,待测样品中DNA 含量在10~150微克/毫升范围内,光密度与DNA 量成正比关系。
样品中含少量RNA不影响测定,而蛋白质、多种糖类及其衍生物、芳香醛、羟基醛亦能与二苯胺形成各种有色物质,故干扰测定。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DNA标准溶液:于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纯的鱼精DNA,并以水配成100微克/毫升的溶液(DNA 在水内较难溶,可隔夜配制)。
待测DNA:以水配成约50微克/毫升的溶液。
2、仪器移液管、72型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箱、温度计3.试剂4%二苯胺冰醋酸溶液:20克二苯胺(分析纯)加少量冰醋酸(分析纯)微热至全部溶解后,再以冰醋酸定容到500毫升,只限当天使用。
0.16%乙醛水溶液:取40%乙醛0.4毫升,加水至100毫升。
20%过氯酸:71.4毫升70%过氯酸(HClO₄,分析纯)加水至250毫升。
乙酸戊酯(化学纯)或乙酸异戊酯(化学纯)。
四、操作步骤1、标准曲线制作按下表在各管内分别加入不同量的100微克/毫升DNA标准溶液,然后每管加水使体积均达2毫升。
向各管加入2毫升20%过氯酸与4毫升4%二苯胺冰醋酸溶液,混匀后再加0.2毫升0.16%乙醛水溶液并充分摇匀。
56₄保温一小时后,流动水冷却,并向各管反应混合液内加2毫升乙酸戊酯,试管加塞,剧烈振摇,使反应生成蓝色物质充分地被抽提到乙酸戊酯相内。
三种方法测定蚯蚓脱氧核糖核酸酶(EWD2)的分子量

摘要 : 目的
用不同方法测定蚯蚓组织 中一种新型脱氧核糖 核酸酶分子量 。 方 法
采用凝胶 过滤层析法 、D -A E法 S SP G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 电离飞行时 间质谱法 ( L I O ) MA D — F  ̄种 方法测定 一种新型 蚯蚓脱 氧核糖 核酸 酶( WD ) T E 2的分 子量 。
核酸 酶是具 有酶 切 核 酸 分子 能力 的水 解 酶 类 ,
Y (J nq n , NG Xi -u n L i,t l( eto i hmi r n o clrB o g A ) i -i gWA a a a ya , UO J e a D p fBo e s ya dM l ua il y,S a: dclU iesy o a c t e o h nc Mei nvri , i a t T iu n0 0 0 C ia) a a 3 0 1, hn y
g l lcr p o e i; ma rx a sse s rd s r t n inz t n i ff g tma ss e to ty e e t h r s e o s t i— s i d l e eo p i /o ia i t t a o o meo i h s p cr me r l
脱氧核糖核酸采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脱氧核糖核酸采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脱氧核糖核酸采样操作流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采样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用于提取目标生物体中的DNA分子,并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以下是脱氧核糖核酸采样的操作流程:1. 样品准备:a.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组织、细胞或体液样品。
样品可以是血液、组织切片、唾液等。
b. 将样品储存在合适的冷藏条件下,确保DNA的稳定性。
c. 若样品经过冷冻保存,请在采样前将其充分解冻。
2. 细胞破碎:a. 将待采样的组织或细胞等加入离心管中。
b. 加入1X细胞裂解缓冲液和蛋白酶K,进行细胞破碎。
缓冲液中通常含有盐、EDTA等成分,能够破坏细胞膜和核膜,释放DNA。
c. 缓冲液中的蛋白酶K可降解细胞蛋白,避免其对DNA的影响。
3. DNA纯化:a. 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混合液,进行DNA的萃取。
酚/氯仿是一种用于分离DNA和蛋白质的有机试剂。
b. 轻轻摇晃离心管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
c. 离心架上离心管,使混合液两相分离。
DNA会在两相交界处形成一个清晰的层。
d. 将DNA层转移到干净的离心管中,避免携带上层的蛋白质和底层的碎细胞。
4. DNA沉淀:a. 加入相应体积的冷乙醇,使DNA沉淀。
乙醇中的离子浓度高于DNA层,可以促进DNA的沉淀。
b. 用转管架离心,沉淀DNA。
c. 倒去上清液,留下DNA沉淀。
5. DNA洗涤:a. 加入70%乙醇,洗涤DNA沉淀。
乙醇用来去除沉淀中的盐等杂质。
b. 离心沉淀一定时间,倒去上清液,避免沉淀流失。
6. 重溶:a. 加入适量的TE(Tris)缓冲液,使DNA重溶。
TE缓冲液能够稳定DNA并提供合适的pH值。
b. 倒置离心管若干次,使DNA溶解均匀。
7. DNA浓度测定:a. 通过分光光度计或荧光检测仪等设备测定DNA的光吸收或荧光强度,来评估DNA的浓度。
二、脱氧核糖核酸采样评分标准脱氧核糖核酸采样的质量对于后续实验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脱氧核酸核算

脱氧核酸核算
【原创版】
目录
1.脱氧核酸核算的定义与作用
2.脱氧核酸核算的方法与应用
3.脱氧核酸核算的发展与前景
正文
脱氧核糖核酸 (DNA) 核算,是指通过检测和分析 DNA 序列,确定个体的基因型和基因变异情况,为遗传病的诊断、预测和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DNA 核算不仅可以用于疾病诊断,还可以用于基因筛查、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领域。
DNA 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 PCR 扩增、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PCR 扩增是一种在体外将特定 DNA 序列快速扩增数百万倍的技术,使得微量的 DNA 样本可以被有效地检测和分析。
测序技术则是通过测定 DNA 序列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个体的基因型和基因变异情况。
基因芯片技术则是通过检测基因表达水平,了解个体的基因组状态和生物学特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DNA 核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医学领域,DNA 核算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和预测,如唐氏综合症、乳腺癌等。
在农业领域,DNA 核算可以用于作物和家畜的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
在法医学领域,DNA 核算可以用于犯罪现场的 DNA 鉴定和个体身份认证。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DNA 核算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大量的基因组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预测个体的患病风险和药物反应,为精准医疗提供支持。
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替换异常基因,治疗遗传病和癌症等疾病。
DNA 核算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可以为人类健康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食品中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测定与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而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对于食品的分析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食品中DNA含量的测定和分析进行探讨,为科学家和食品工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DNA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物质,对于确定食品中是否携带有害物质或者基因是否经过改变至关重要。
因此,测定食品中DNA含量成为了分析食品质量的常用手段之一。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光谱分析测定食品中的DNA含量。
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DNA分子结构中,核酸是具有较强吸收光谱的功能团,其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光谱仪器对食品中DNA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并通过对比标准样品测定出DNA的含量。
另外,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也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DNA的含量。
PCR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引物和聚合酶扩增目标DNA片段的技术。
通过PCR反应,我们可以在食品样品中扩增出含有特定DNA片段的数量,并利用定量PCR的方法测定扩增产物的数量从而得出DNA含量。
同时,基于测序技术的DNA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DNA含量。
传统的测序技术注重于DNA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而新一代测序技术可以同时测定出样品中的多个DNA片段,从而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利用测序技术,我们可以在食品样品中检测出有害基因的存在,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除了DNA含量的测定,我们还可以通过DNA分析了解食品中的基因信息和品种鉴定。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特定DNA序列,我们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另外,通过DNA分析还可以确定食品中的来源和真实性。
比如,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食品的原材料进行溯源,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的保障。
然而,食品中DNA含量的测定和分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食品样品本身的复杂性可能会影响到DNA的提取效果,从而干扰测定的准确性。
检测酶活标准流程

检测酶活标准流程酶活检测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一、准备工作。
咱们得先把要用的东西都找齐咯。
像什么酶的样品,这个可不能忘,这是主角呢。
然后就是底物啦,底物就像是酶的“食物”,没它可不行。
还有缓冲液,这就像给整个反应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
像移液枪、比色杯这些小工具也得准备好,它们虽然小,但作用可大着呢。
就好比我们做饭的时候,锅碗瓢盆都得备齐了,少一样都感觉缺点啥。
二、样品处理。
拿到酶的样品之后,要是它是从细胞或者组织里来的,那可就得先把它提取出来,让酶乖乖地在溶液里待着。
这就像把藏在小角落里的宝贝找出来一样。
如果样品里有杂质的话,还得想办法把杂质去掉,可不能让这些“小坏蛋”影响我们的检测结果。
这一步就像是给酶洗个澡,让它清清爽爽地去参加“反应大赛”。
三、反应体系的建立。
接下来就是建立反应体系啦。
把合适量的酶、底物还有缓冲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
这个比例可得把握好,就像厨师做菜放盐放调料一样,放多放少都影响味道。
一般来说,我们会先把缓冲液放在容器里,然后再加入底物,最后再把酶加进去。
这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搭好,才能稳稳当当的。
四、反应进行。
让这个反应开始发生吧。
这时候就像魔法在施展一样,酶开始和底物作用啦。
我们要给它们一点时间,让它们充分地反应。
这个时间的长短也是有讲究的,太短了反应不完全,太长了可能又会有其他的变化。
就像我们睡觉,睡太少了没精神,睡太多了可能会头晕晕的。
在反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时不时地观察一下反应的情况,就像看着小火慢炖的汤一样,充满期待。
五、检测与结果分析。
反应结束之后,就该检测成果啦。
根据不同的酶和反应类型,会有不同的检测方法。
比如说用比色法,看着颜色的变化就像是在看一场色彩的魔术表演。
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来分析酶的活性。
这个结果可能会让我们很惊喜,也可能会有点小失望。
如果结果好呢,就像考试考了个好成绩一样开心。
要是不太理想,也别灰心,就像跑步摔倒了再爬起来,我们可以再检查检查前面的步骤,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下次再做就会更好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氧核糖核酸酶活力检测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二О一五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T-424”。
本项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定于2016年完成。
本标准起草工作组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组成。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及意义核酸分解的第一步是水解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高等动植物中都有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其本质是蛋白质。
不同来源的核酸酶,其专一性、作用方式都有所不同。
有些核酸酶只能作用于核糖核酸(RNA),称为核糖核酸酶(RNase),有些核酸酶只能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统称为核酸酶(Nuclease)。
脱氧核糖核酸酶是将单链或双链DNA同等程度地随机分解,生成具有5'-P 末端寡核苷酸的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
脱氧核糖核酸酶具有重要的功能,目前主要用途包括制备不含DNA的RNA样品;RT-PCR反应前RNA样品中去除基因组DNA等可能的DNA污染;体外T7, T3, SP6等RNA Polymerases催化的RNA 转录后去除DNA模板;DNase I Foot printing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缺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产生DNA随机片段文库;细胞凋亡TUNEL检测中部分剪切基因组DNA作为阳性对照等。
脱氧核糖核酸酶I一般被认为是脱氧核糖核酸酶的典型代表,分子量约32 kDa。
由于脱氧核糖核酸酶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目前已经商业化生产和销售,但是作为脱氧核糖核酸酶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的酶的活力,根据文献调研显示相应的测定方法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检测和分析标准,各生产和销售厂商对其活力的质量控制各自定义,同一种酶选用不同的活力测定方法结果显示大小差异显著。
这实际上已经成为脱氧核糖核酸酶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鉴于此,开展脱氧核糖核酸酶活力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有助于规范市场上此类产品的乱象,切实保障消费者的使用。
经济全球化浪潮使标准竞争上升到了战略地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生物技术和生物产品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包括脱氧核酸酶等在内的各自的标准化发展战略,以应对因经济全球化对自身带来的影响。
此外,此类标准的制定也同样满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两大战略之一的目标,有助于保障国家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三、标准制定原则及主要内容(一)标准编制原则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座谈法、凝胶电泳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方法科学先进、过程周密严谨、数据真实可信、结果明确。
本标准是为相关组织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提供技术支撑,考虑到生产、监管等不同需求,在方法选择上,主要基于现状、现有成熟的技术以及结果及验证基础确定的,因此实用性较强。
(二)标准制订主要依据1、标准编写遵循GB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有关要求。
2、标准编写内容参考了与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相关文献,标准参照了GB/T 6379.1-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和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三)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7个部分:(1)范围;(2)术语和定义;(3)原理;(4)仪器设备及器具;(5)主要试剂;(6)分析步骤;(7)结果分析等。
四、主要工作过程1、组成标准起草小组根据国家制修订有关程序和要求,2015年10月下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持召开了《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国家标准制定研讨会。
会上,组成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明确了任务要求,安排了工作进度,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会议研究讨论了《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初稿,对起草小组在标准起草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及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各单位代表就标准内容及方法选择进行了讨论。
2、开展相关调研情况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标准属于生物产业领域的标准,是支撑生产方、第三方组织开展产品评价的技术依据。
起草工作小组首先针对生产和检测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
从满足实际检测需要出发,开展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确认工作,资料的检索和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分析比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方法,在符合标准化工作规划和标准化计划要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检测方法的制定思路,期间参与人员进行了多次交流和讨论。
3、标准起草完善过程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标准起草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标准项目进行了预研,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了国内外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的标准、文献,了解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动态,并且明确了工作思路和进程安排,分析了通过前期的实验摸索、反复论证,确定了本标准方法设定的一系列重要参数:其中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酶活最适测定范围等指标参数,开展了实际样品的检测。
然后依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等标准编制要求,对《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标准开展了起草工作。
于2016年3月中旬,起草工作小组完成了《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国家标准(草案)。
2016年6月,在北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分别召开了标准草案讨论会,重点对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和流程提出了完善建议。
同时对方法进行了验证,针对验证所出现的问题,在2016年11月11组织专家对标准逐字逐句进行了讨论完善,形成了《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检测》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国内外对于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单相酶扩散法和紫外吸收法两种。
其中单相酶扩散法其原理是当荧光染料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EB)与DNA结合后可形成一种荧光络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较强的荧光。
在含有EB与DNA的琼脂板上打孔加样,孔中的DNase向周围扩散,水解琼脂板中的DNA形成水解环,在紫外透射仪下可见为不发荧光的暗环。
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环的大小与DNase的活性成正比。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但检测时间长,并且使用的EB 染料具有较大的污染。
脱氧核糖核酸酶适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活性,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60 nm,核酸降解后,降解产物的吸光度会增加,即产生增色效应。
通过A260 nm值的改变来鉴定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可对脱氧核酸酶的酶活力进行定量研究。
故本标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反应时间短,并且没有环境污染,安全环保。
六、关键试验内容和技术指标说明6.1分析方法及其条件的选择与优化6.1.1 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文献报道,脱氧核糖核酸酶适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活性,脱氧核糖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60 nm,脱氧核糖核酸降解后,降解产物的吸光度会增加,即产生增色效应。
通过吸光度A260 nm值的改变来鉴定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进而对脱氧核糖核酸酶的酶活力进行定量研究。
6.1.2 反应条件的选择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以水解DNA上嘧啶残基的3′端和相邻核苷酸形成的磷酸二酯键,结合前期试验结果,本方法设定反应温度范围为25-65℃、反应时间范围为1-15分钟等,通过酶活力的测定确定最终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
6.1.3 酶活力定义脱氧核糖核酸酶活力:以浓度为0.15 mg/mL的1.5 ml小牛胸腺DNA为底物,在35 ℃且pH 5.0的条件下,1分钟内使反应液在260 nm处的吸光度增加0.001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活性单位(U)6.2 定量方法的建立6.2.1 结果分析与计算按照式(1)计算:C (U/mg) =△A260×1000×稀释倍数(1)式中:C(U/mg)——核糖核酸酶活力。
△A260——检测管与空白对照管在260 nm处测定得到的吸收值差值。
1000——吸光度原值与活力规定中规定吸光度0.001的换算系数。
6.3 方法特异性6.3.1 标准曲线的制定由于底物DNA的分子量不固定,没有确定的分子量,另外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底物生成的物质也不确定,所以无法参考常规酶活力的检测方法,即无法通过计算脱氧核糖核酸酶催化底物DNA生成的真实的量来表示酶的活力,因此没有制定标准曲线。
6.3.2 仪器设备及器具恒温水浴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精确至0.001。
pH计:精确至0.01。
1 cm 比色皿。
电子天平:精度为0.0001 g。
电子天平:精度为0.01 g。
6.3.3溶液配置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882规定的二级水。
以下所有试验操作步骤均应在洁净的无外源DNA酶环境中进行。
(1)0.1 mol/L 乙酸/乙酸钠(NaAc/HAc)缓冲液,pH 5.0称取8.2 g NaAc,0.45 g不含有结晶水的MgCl2,0.21 g无水CaCl2溶于蒸馏水中,缓慢加入HAc调pH至5.0,混匀后定容至1000 mL。
(2)0.15 mol/L NaCl溶液称取8.766 g NaCl溶于蒸馏水中,混匀后定容至1000 mL。
(3)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来源于小牛胸腺,含量≥98%。
6.3.4 吸光值测定方法优化后的吸光值测定方法为取检测管若干,空白管中依次加入小牛胸腺DNA溶液1.5 mL、水0.5 mL与NaAc/HAc缓冲液1 mL;将稀释后的待测酶液各取0.5 mL分别加入样品管中标号并加入NaAc/HAc缓冲液1 mL和小牛胸腺DNA溶液1.5 mL(反应体系为3 mL)。
在35 ℃恒温下,以空白管为对照依次测定各个稀释度待测酶液在260 nm下10 min后的吸光值。
具体的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根据优化过程中的实际实验情况确定。
6.3.5 结果记录与计算记录各个稀释倍数下各样品管在260 nm紫外光的吸收值A260,并计算与空白管的差值△A260。
6.4 实验结论6.4.1 底物浓度的确定酶促反应的底物浓度非常重要。
低浓度的底物由于提供的底物不足,酶活力测定值偏小,并且由于吸光度值吸光度变化过小,往往是千分位上的变化,测定不准确。
加大底物浓度,能提供足够的反应底物,催化反应速度增加,酶活力测定值也增大,但如果底物浓度过大,酶促反应将过于迅速,导致相对标准偏差增大,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底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