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和延续,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人们在公共场所的健康与安全,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消毒技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些技术。

一、物理消毒技术1.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消毒空气和表面。

紫外线消毒设备可安装在公共场所的通风系统中,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同时,也可使用紫外线灯具对桌面、椅子、门把手等频繁接触的表面进行消毒。

2. 高温消毒高温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消毒技术。

通过使用热蒸汽或高温水,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体。

公共场所的厨房、浴室等地方可使用高温消毒设备进行彻底清洁。

二、化学消毒技术1. 酒精消毒酒精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消毒剂,常用于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

使用酒精消毒剂擦拭常接触的表面,如桌子、椅子、儿童玩具等,可以有效地去除病原体。

2. 氯化物消毒氯化物消毒剂,如漂白粉或含氯消毒液,可用于消毒地板、墙壁等大面积表面。

使用时应按照正确的配比将消毒液稀释,并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

3. 高效氧化剂消毒高效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和臭氧,可用于消毒空气和液体。

公共场所可安装空气净化器或使用高效氧化剂对空气进行消毒,减少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三、生物消毒技术1. 生物防护技术生物防护技术包括使用生物过滤器、消毒灭菌器等设备,提高空气和水的质量。

这些设备通过过滤或使用特定的细菌杀灭剂,能够有效去除和杀灭空气和水中的微生物。

2. 生物酶消毒生物酶消毒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利用特定类型的酶分解细菌和病毒的结构,达到消除病原体的目的。

这种消毒方式安全可靠,且对环境友好。

四、预防措施1. 加强清洁管理公共场所应加强清洁管理,频繁清洁并消毒常接触的表面。

定期清洁公共设施,如厕所、洗手间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卫生状态。

2. 提供消毒用品在公共场所设置消毒用品,如手消毒器、纸巾、消毒喷雾等,方便人们随时进行消毒。

提醒人们养成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的良好卫生习惯。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五篇)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五篇)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卫生消毒制度:一、学校公共卫生消毒1.各班每天按时打扫好自己所属区域的清洁卫生并随时保持,重点做好早、中、晚三时段保持。

2.学校食堂负责水房的卫生清扫。

用84消毒液没周一次,由李轻松负责协调。

3、校园公共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由看康卫民负责。

4.食堂环境及食堂外消毒由炊事员负责用消毒液消毒。

二、厕所消毒1.厕所用石灰消毒,夏季每周两次(周一、周四早上清扫后),冬季每周一次(周一早上清扫后)。

2.化粪池用生石灰覆盖。

____天气热时用灭蝇药等杀灭蚊蝇幼虫。

4.厕所等消毒由谢小军负责。

三、垃圾池消毒1.夏季每周一次撒上生石灰。

2.夏季每周用灭蝇药喷洒一次。

3.垃圾池等消毒由王召藴负责。

四、饮用水消毒饮用水消毒按要求进行,由康卫民负责。

五、学生宿舍卫生消毒1.学生每天打扫好室内卫生,管理员负责打扫好宿舍前后的环境卫生,学生起床后整理好床铺,摆放好日常用品。

2.学生宿舍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3.学生每月必须换洗被面、枕套等用品一次。

4.宿舍管理员每周五必须用84消毒液对室内消毒一次。

5.学生洗脸巾等日常用具每两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

6.学生被褥可自己用(阳光)紫外线照射消毒。

六、附则1.总务后勤必须保证消毒药品、用具。

2.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流程,不留消毒死角,每次消毒后必须作好消毒记录。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二)是指学校针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消毒的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感染。

以下是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定期消毒:学校根据卫生和疫情防控需求,制定消毒计划,并按照规定周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常见的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食堂、卫生间等。

2. 清洁和消毒物品:学校提供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物品,如洗手液、消毒液、湿巾等,供教职员工和学生使用。

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

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

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规范一、公共厕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全天24小时开启通风窗,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

2. 开放前,进行湿式清扫,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3. 有条件的在洗手池处,配备洗手液及干纸巾。

4. 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纸巾盒、坐便器等,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

5. 便池及其周边用含氯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2-4次。

二、社区(居民楼院)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社区保持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容器及时清洗,不得有残存垃圾,不得外溢。

2. 出入口登记处公共使用物品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3. 社区公共使用物品及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健身器材等,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250-500mg/L消毒剂消毒2-4次,确保外观无污渍。

4. 电梯按键等易腐蚀部位,可用75%酒精消毒,或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去消毒剂。

每日2-4次。

5. 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居民庭院,相关楼栋产生的垃圾运输前,专业消毒队用含氯500-1000mg/L消毒剂喷洒消毒。

6. 疑似或确诊病例产生的生活垃圾,在疾控中心终末消毒时,按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服务窗口及办公楼房等公共场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1. 加强门窗通风换气,中央空调要启用新风系统。

2. 广场、绿地、室外道路等场所不必消毒。

若有明显痰渍或其它污染才需消毒处理。

3. 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外进行空气喷雾消毒。

4. 通风不良环境(如会议室、密闭空间等)的空气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5. 使用紫外线消毒,10平方米安装一支30W紫外线灯管,悬挂高度2-2.5m。

开启紫外线灯时,室内不得有人,消毒30~60分钟,消毒后要开启门窗通风10分钟左右。

6. 公共接触物品,如水笔、胶管等,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氯250mg/L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管理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消毒设施和器具的配置:公共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和器具,如消毒剂、消毒液、喷雾器等,以便对场所进行消毒。

2. 消毒计划和频率: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和人流量,制定消毒计划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天对公共场所的常用区域进行消毒,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卫生间等。

3. 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确定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浓度和时间,推荐使用物理消毒方式,如紫外线消毒等。

4. 消毒管理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和
有效性。

5. 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消毒记录和档案,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
消毒情况,并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6. 员工培训:对负责消毒管理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消毒知识、消毒方法和操作
规程等,以提高其消毒技能和意识。

7.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8. 监管和监测:政府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管和监测,确保消毒工作符合
相关标准和要求。

9. 公众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对消毒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消毒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是指针对公共场所(如商场、医院、学校、餐厅等)进行消毒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1. 消毒剂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液、醋酸等。

2. 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物品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擦拭、浸泡等。

消毒时应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频率:根据场所和物品的使用情况和污染程度,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

一般建议每天至少消毒一次,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品和场所。

4. 个人防护: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避免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5. 废弃物处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应当严格执行。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科学性消毒原则还要求在消毒过 程中,应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 、作用时间和方式等参数,确保
消毒效果达到最佳。
规范性消毒原则
规范性消毒原则是指在消毒过程 中,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 标准,确保消毒行为合法、合规

规范性消毒原则要求在消毒前应 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和操作规程
,明确消毒责任和注意事项。
手和皮肤的消毒主要采用洗手、擦手、酒精棉片或免洗手消毒液等方法,以减少细菌和病毒在手上的 传播。
详细描述
洗手是最基本的皮肤清洁方法,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清洗双手。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 况下,可使用酒精棉片或免洗手消毒液擦拭双手。需要注意的是,酒精过敏者不宜使用酒精类手部消 毒产品。
医院消毒与防疫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因此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
目的和意义
规范公共场所消毒工 作,保障公众健康。
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提升社会形象。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 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
02
CATALOGUE
公共场所消毒的基本原则
预防性消毒原则
预防性消毒是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 品进行的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
总结词
物体表面消毒主要采用擦拭、喷洒、浸泡等方法,使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消毒 剂进行清洁和消毒。
详细描述
对于一般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擦拭的方法进 行消毒。对于地面等大面积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浸泡。在消毒过 程中,应注意避免消毒剂与皮肤的直接接触以及对物品的腐蚀。
04
CATALOGUE
公共场所不同区域的消毒重点和注意事项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五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五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公共场所应有健全的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和保洁制度,配备有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公共场所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旅馆业客房座便器每日一消毒,其它场所座便器应提供一次性坐垫。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第四篇: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用品用具消毒、保洁制度1、本店应有健全的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和保洁制度,配备有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本店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本店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技术要求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技术要求

附件 4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技术要求
一、做好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二、当出现人员呕吐时,应当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有效的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三、加强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 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 250mg/L 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四、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纺织物清洁,可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钟,或先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做好卫生洁具的清洁消毒。

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六、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加强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可用含有
效氯 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七、做好手卫生。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洗手液(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八、当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规范

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规范

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规范一、规范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爆发,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物业管理服务在公共场所消毒管理方面的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物业管理服务公共场所消毒管理规范,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二、责任和义务1. 物业管理公司应制定专门的消毒管理计划,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和监督消毒工作。

2. 物业管理公司应确保使用的消毒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和工具的工作状态。

3.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系统,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以便追溯和监督。

三、公共区域的消毒措施1. 公共区域,包括大堂、电梯、楼梯、走廊等,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并根据人流量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消毒频率。

2.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毒、细菌的种类和传播途径进行,并遵循相关的消毒剂使用指南。

3. 物业管理人员应定期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和公共设施,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特别关注易污染的区域,如公共厕所、餐饮区域、健身房等,应加强消毒频率和强度。

四、办公区域的消毒措施1. 办公区域,包括办公桌、椅子、办公设备等,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2. 物业管理公司应提供足够的消毒用品,如消毒纸巾、洗手液等,供员工随时使用。

3. 高频接触物品,如电脑键盘、鼠标、电话等,应定期消毒,并鼓励员工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五、员工培训和宣传工作1. 物业管理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物业管理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传达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资料和宣传手段。

3. 物业管理公司应与其他部门、居民委员会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宣传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合力。

六、紧急事件响应机制1.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应急预案,明确疫情突发时的消毒措施和应对措施。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
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清洗消毒计划: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制定清洗消毒计划,涵盖清
洗时间、频率、方法等内容。

2.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材质的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和消毒剂。

清洗剂一般用于去除污垢,消毒剂用于杀灭病菌和病毒。

3. 清洗表面:使用清洁布、刷子等工具,按照预设的清洗计划,彻底清洗公共场所的
各个表面,包括桌面、椅子、门把手、扶手等。

4. 消毒表面:使用消毒剂,对公共场所的表面进行消毒,主要包括经常接触的物体和
区域,如开关、电梯按钮、公共电话等。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
通常为10-15分钟。

5. 空气消毒:使用喷雾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设备,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进行消毒,能够
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

6. 定期清洗与消毒: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频率和人流量,制定定期清洗和消毒的计划,确保公共场所始终保持清洁和卫生。

7. 建立记录和追踪系统:建立清洗消毒记录和追踪系统,记录每次清洗消毒的时间、
地点和方式,便于后续的管理和监督。

总之,公共场所清洗消毒规范及方法的核心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清洗消毒计划,选择
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彻底清洗和消毒公共场所的表面,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并
建立记录和追踪系统,确保公共场所的清洁和卫生环境。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在疫情爆发期间,消毒操作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为了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制定一套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必须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

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餐厅、学校、医院、体育馆、公园等,这些地方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工作。

其次,需要确定消毒的频率。

根据人流量和使用频率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场所的消毒频率。

例如,高人流量的地方需要更频繁的消毒,而低人流量的地方可以适当减少消毒次数。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剂。

消毒方式可以选择喷洒、擦拭、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而消毒剂可以选择酒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剂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另外,需要确定消毒的重点部位。

一般而言,公共场所的消毒重点部位包括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桌椅等高频接触的部位。

这些地方往往是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重点,必须进行重点消毒。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消毒档案和记录。

每一次消毒操作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剂及用量等信息。

这些档案和记录可以为日后的监督和评估提供依据。

总之,《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的制定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让公共场所更加安全可靠。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1. 引言在当前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消毒技术的实施。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公共场所消毒的目的、适用范围、技术规范和必要的操作措施,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合理、科学、高效的消毒措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提升公众对公共场所的信心和满意度。

3.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餐厅、学校、医院、办公场所、交通枢纽、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

对于特定场所,如医疗机构、餐饮场所等,还需要遵循相关行业的卫生管理要求。

4. 技术规范4.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在公共场所消毒中,应根据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对人体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可控性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以下几类:•酒精类消毒剂:一般含乙醇或异丙醇,适用于表面和空气消毒,但对部分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

•氯化物类消毒剂:如漂白粉、含氯消毒液,适用于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但注意稀释比例和使用方法。

•过氧化氢类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水溶液,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注意使用浓度和接触时间。

4.2. 消毒操作步骤在进行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准备消毒剂和相关工具,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充分的量。

2.制定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频次、区域和具体操作要求。

3.先清洁再消毒,确保表面没有尘垢和污渍,提高消毒效果。

4.根据消毒剂的类型和使用要求,正确配比消毒剂溶液。

5.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喷雾器、拖把、毛巾等)对公共场所表面进行均匀喷洒或擦拭消毒剂。

6.注意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接触消毒剂。

7.根据消毒剂的要求,确定适当的接触时间,以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8.消毒结束后,及时清洁和处理使用过的工具和废弃物,避免交叉污染。

4.3. 检测和评估消毒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卫生安全。

(技术规范标准)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第3章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消毒第4章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第5章储水容器的消毒第6章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第7章娱乐场所的消毒第8章幼托机构的消毒第9章学校的消毒第10章银行及其他货币流通单位的消毒第11章会馆的消毒第12章图书馆、书店和阅览室的消毒第13章社区活动室的消毒第14章浴业(浴室、足浴)的消毒第15章体育场所的消毒第16章美容美发店的消毒第17章空调的消毒。

第18章殡仪馆的消毒第19章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第20章消毒效果的检测附录A 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验常用培养基和液体(规范性附录)附录B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微生物控制的指标(规范性附录)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附件2 消毒管理办法附件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附件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回复后可下载pdf版本。

--------------------------------------------------------------------------------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2 11:21:11编辑过]支持(2)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举报帖子使用道具| 引用 | 回复天山雪恋小大 2楼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发短信等级:管理员帖子:536积分:4005威望:0精华:7注册:2008-10-7 14:03:22Post By:2009-6-12 11:10:51第1章总则1.1引言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公共场所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公共场所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公共场所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在当今社会,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员流动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公共场所往往成为细菌病毒传播的重要环境。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卫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1. 确定消毒频次首先,针对不同的公共场所,需要根据人员流动性和使用频率确定消毒频次。

一般来说,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地铁、商场等,消毒频次会更高,一般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 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在选择消毒产品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场所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产品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醛等。

对于不同的表面,如金属、塑料、玻璃等,也需要选择对应的消毒产品,以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方法3.1 常规清洁消毒常规清洁消毒是最基本的消毒方法,包括清洁表面、清洁地面等。

在清洁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

3.2 喷雾消毒喷雾消毒是比较常见的方法,通过将消毒剂制成喷雾,喷洒在空气和表面上,能够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消毒方法。

3.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达到消毒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对皮肤和眼睛有一定的伤害,使用时应当注意安全。

4. 应急消毒方案在特殊情况下,如疫情爆发时,需要制定应急消毒方案。

这时可以考虑采用高浓度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或者加强清洁频次,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总的来说,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能够有效避免细菌病毒的传播,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卫生。

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查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公共场所的安全卫生贡献力量。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维护公众健康而制定的管理规范。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制度建立目的1.规范公共场所消毒工作流程,确保消毒效果;2.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的满意度;3.预防疾病传播,维护公众健康;4.加强公共场所管理者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和管理。

三、制度内容1. 消毒频次根据公共场所使用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确定消毒的频次,一般情况下,公共场所应每天进行至少一次消毒,密闭空间或人员密集场所需增加消毒频次。

2. 消毒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如84消毒液、过氧化氢等,按照正确的配比和方法进行消毒,保证消毒效果。

对不同区域、不同物品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3. 消毒人员培训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要求消毒人员具备相关的消毒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消毒操作流程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消毒操作规范化。

4. 消毒记录建立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随时查阅和追溯。

定期对消毒记录进行归档和汇总,保留一定时间供检查查阅。

5. 监督检查设立专人负责对公共场所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抽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

四、制度执行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由管理者全面负责执行,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需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消毒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理。

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五、制度评估与完善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反馈意见和效果数据,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内容,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利于提升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共同抵御疾病传播风险。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
是为了维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预防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消毒措施和规定。

1. 定期消毒:学校公共场所如教室、办公室、图书馆、操场等,应定期进行全面消毒。

消毒频率根据使用情况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确定。

2. 卫生消毒设施: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如洗手液、消毒液、手提式消毒器等,供师生使用。

同时,应确保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3. 消毒操作规程:学校应制定消毒操作规程,明确消毒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包括消毒时间、方法、消毒剂的使用等。

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 消毒剂选择:学校应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教育部规定的消毒剂,确保其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并对人体无害。

5. 重点部位消毒:学校室内外的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栏杆、水龙头、餐桌椅等经常容易接触的地方,应加强消毒频率。

6. 废弃物处理:学校应制定废弃物处理流程,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分类和处理,减少病菌传播的风险。

7. 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师生对卫生消毒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家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意识,推行良好的卫生习惯。

8. 监督检查:学校应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卫生消毒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

以上是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的一些基本要点,具体实施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为指导、规范学校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在人员聚集性场所的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消毒程序1.出发前,应检查所需要的的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人员到达消毒场所,穿好隔离服、戴上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3.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一些贵重物品收藏好二、注意事项消毒人员操作时应戴好口罩、帽子、乳胶手套、防护眼镜、隔离服和胶鞋等,做好个人防护。

三、各场所消毒方法(一)教室教室在学生到校后,原则上无特殊恶劣天气,前后门禁止关闭。

要做好教室的通风工作,尽量使用自然风进行通风消毒,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1.第一次通风时间为10;10----10:40.2.消毒时间为:11:20学生放学离校以后,对教室地面、墙壁表面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含有效氯为250mg/L---500mg/L 的消毒液溶剂喷雾。

用药量: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300ml/m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³。

地面消毒喷药量为200ml —300ml/m³,墙面喷雾要从左到右,由上到下,地面由内向外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13:00以后打开门窗通风。

3.第二次消毒时间:下午5:10分放学后,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L的含氯84消毒液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教室内的学生课桌、窗台、讲台、黑板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物品擦拭消毒完成后,开启紫外线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时间为3小时,3小时后由各校夜间值班人员对设备进行关闭。

(二)办公室办公室在教师到校后,原则上无特殊情况禁止关闭办公室的门,进行使用自然风进行通风消毒,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1.教师在中午、下午下班5分钟前使用含有75%酒精的消毒液对自己的办公设备进行擦拭消毒。

2.中午、下午教师下班后,学校组织人员使用含有75%酒精的消毒液对办公室墙表面、地面进行喷雾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各地政府和机构陆续发布了《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本文将对这一规范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消毒工作。

1. 规范适用范围《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商场、餐饮场所、交通工具等。

针对不同场所的特点和需求,规范提出了相应的消毒要求和指导措施。

2. 消毒对象及频次要求在公共场所消毒工作中,重点消毒对象包括门把手、扶手、桌椅等高频接触物体,以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

根据规范要求,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频次不得低于每日一次。

特殊场所如医院或疫情防控中心,消毒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3. 消毒方法和消毒剂选择规范中明确了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

化学消毒主要通过喷洒、拖地、擦拭等方式,使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处理;物理消毒则利用紫外线、高温等手段杀灭病菌;生物消毒则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消灭。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到消毒剂的杀菌谱、毒性、稳定性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作业。

4. 消毒操作要求在公共场所消毒作业中,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因消毒剂挥发引起中毒事故。

消毒时应从清洁到消毒,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清洁布或消毒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后应及时清洁消毒器具和个人防护装备,保证操作卫生。

5. 消毒效果评价规范中还明确了消毒效果的评价标准,包括表面及空气微生物总菌落数的监测等。

消毒作业结束后,应通过检测方法检验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对于消毒效果不达标的场所,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达标。

以上就是《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的详细解读。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把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做好,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1章总则第2章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第3章宾馆、饭店、茶馆、酒吧的消毒第4章商场、购物场所的消毒第5章储水容器的消毒第6章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第7章娱乐场所的消毒第8章幼托机构的消毒第9章学校的消毒第10章银行及其他货币流通单位的消毒第11章会馆的消毒第12章图书馆、书店和阅览室的消毒第13章社区活动室的消毒第14章浴业(浴室、足浴)的消毒第15章体育场所的消毒第16章美容美发店的消毒第17章空调的消毒。

第18章殡仪馆的消毒第19章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第20章消毒效果的检测附录A 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验常用培养基和液体(规范性附录)附录B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微生物控制的指标(规范性附录)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附件2 消毒管理办法附件3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附件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回复后可下载pdf版本。

--------------------------------------------------------------------------------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2 11:21:11编辑过]支持(2)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举报帖子使用道具| 引用 | 回复天山雪恋小大 2楼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发短信等级:管理员帖子:536积分:4005威望:0精华:7注册:2008-10-7 14:03:22Post By:2009-6-12 11:10:51第1章总则1.1引言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环境和公共用品的消毒方法、效果检测和监督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卫生的事业和企业单位。

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文化娱乐场所、浴业服务单位、宾馆、饭店、酒吧、茶馆、公共交通工具和环境、商店和购物场所、社区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公用二次供水水箱和贮水容器、游泳池、银行和货币、幼托机构、体育场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美发美容店、空调系统等。

1.3 名词术语1.3.1 公共场所对公众开放的,人民大众都可进入活动或接受服务的场所。

是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

1.3.2 公共用品向公众提供,为公众服务,众人均可使用的物品。

例如:健身器材、娱乐器材、茶具、餐具、二次供水水箱等。

1.3.3 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不是全部杀灭。

1.3.4 消毒剂用于杀灭和去除外环境中污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它有害毒素的化学和生物制剂。

1.3.5 消毒器以物理或化学因子作为消毒因子,配以发射装置和其他辅助装置而制成的用于消毒的机器。

例如:干热消毒器、压力蒸汽消毒器、空气消毒器等。

1.3.6 外环境指人体所处的环境,包括环境物品、水、空气、墙面、地面、天花板、用品等。

也包括人体表面和表浅体腔。

1.3.7 灭菌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物品上污染的微生物。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不致病的。

要求完全杀灭而不是使微生物减少到一定水平。

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污染的微生物完全杀灭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求达到一定的灭菌概率(10-n),在医学灭茵中一般要求达到10-6。

在公共场所和用品消毒中,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和体腔的用具,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1.3.8 灭菌剂用于灭菌的化学制剂。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灭菌剂有:环氧乙烷气体、甲醛气体、戊二醛液体等。

1.3.9 灭菌器用于灭菌的器械或装置。

例如:干热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离子体灭菌器等。

1.3.10 清洁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具有去污作用的洗涤剂。

用于清洗物品,例如:洗液、皂液、肥皂等。

1.3.11 抗菌清洁剂:由表面活性剂和杀(抑)菌物质配合而成的去污杀菌(除菌)洗涤剂。

例如:抗菌洗液、皂液等。

1.3.12 消毒员: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的,从事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消毒的人员。

1.4 本规范引用的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本,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使用本规范的各方,研究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1)GB/T 18204.1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2)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GB 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4)GB 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5)GB9665-1996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6)GB 9666-199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7)GB 9667-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8)GB 9668-1996体育场所卫生标准(9)GB 9669-1996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10)GB 9671-1996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11)GB 9670-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12)GB9672-1996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13)GB 9673-1996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14)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5)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16)GB 17217-1998 城市公共厕所的卫生标准(17)GB/T17729-1999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18)GB 18081-2000 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19)GB 19258-2003 紫外线杀菌灯(20)WS205-2001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21)消毒技术规范,2002,卫生部1.5 选择消毒方法的基本原则1.5.1 消毒效果可靠所用的消毒剂和/或消毒器必须有确实的消毒效果,且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较少,按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作用时间使用,应能保证达到附录B中各类公共场所要求控制的微生物指标。

1.5.2 对使用者和人群安全所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器必须对使用者安全,消毒后残留物和使用过程中的挥发物,对使用者和接触人群不应造成伤害。

1.5.3 对环境的污染小:任何消毒剂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包括对水体、空气和环境用品、表面的污染。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消毒方法。

1.5.4 对消毒物品损坏小几乎所有的化学消毒剂和大多数物理消毒法对消毒物品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必须考虑消毒方法对消毒对象的适应性,使消毒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1.5.5 选用国家批准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所用消毒剂和/或消毒器,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因此选择消毒方法时,必须选择有批准文号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

对于清洁剂和抗(杀、抑、除)菌清洁剂,不需要批准文号,但企业应有产品标准,按企业提供的标准和说明书使用。

生产抗菌清洁剂的企业应有生产许可证。

在宣传杀菌、抑菌、除菌的具体功能时,必须有有效的检验报告为依据。

1.6 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的消毒,绝大多数情况用消毒液消毒,因此,消毒人员必须在消毒前把消毒片和消毒粉配成消毒液;用液体消毒剂时,也需将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

下述方法供参考。

1.6.1 用消毒片配制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片数。

所需消毒剂片数=拟配消毒液浓度(mg/L)×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片)例如:拟配10升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片有效溴(或氯)含量为500mg/片,问需加几片消毒片?所需片数=500(mg/L)×10(L)=10片500(mg/片)即配10L消毒液,需用有效含量为500mg/片的消毒片10片。

1.6.2 用消毒粉(或其他固体消毒剂)配制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用消毒剂质量。

所需消毒剂质量=拟配消毒液浓度(mg/L)×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g)例如:拟配10L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剂有效溴(或氯)含量为500mg/g,问需加几克消毒剂?所需质量=500(mg/L)×10(L)=10g500(mg/g)1.6.3 把浓消毒液稀释成所需浓度消毒液: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所需消毒液原液量(ml)和加水量(ml)。

所需浓消毒液量(ml)=拟配消毒液浓度(%)×拟配消毒液量(ml)浓消毒剂有效含量(%)例1:用20%过氧乙酸配0.3%过氧乙酸10升,问用多少20%过氧乙酸和多少水?所需20%过氧乙酸(ml)量=0.3%×10000ml=150ml20%即用150ml,20%过氧乙酸,9850ml水。

将150ml浓过氧乙酸加入9850ml水中即可。

例2:将已配成的2000mg/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稀释成500mg/L的消毒液10L,问用多少消毒液原液,用多少水。

计算:所需原消毒液量(ml)=500mg/L×10000ml=2500ml2000mg/L答:将2500ml消毒液原液,加入7500ml水中即成。

1.7 检验和监督1.7.1 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消毒的效果检验采样和检验均需按本规范的规定进行。

由卫生行政部门、消毒行业协会或其委托的单位,进行采样和检验,检验单位必须具有对社会出具检验报告的资格。

1.7.2 监督:对本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消毒行业协会负责,监督方式主要是检查规范执行情况,消毒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等。

监督结果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或消毒行业协会发布信息或公告。

对从事公共场所消毒服务的单位,在经消毒行业协会审核后,按行业准入标准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对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经营单位、消毒服务单位,其负责的区域消毒后若不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1.8 消毒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各有关公共场所管理、经营单位和消毒服务单位,必须配备消毒员,按规定参加消毒员培训。

消毒员由消毒服务单位或原单位管理,由消毒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分批分期培训,完成培训计划经考核合格后,由行业协会发给上岗资格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