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DEA评价

合集下载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资源环境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合理评价和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简单地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能够稳定支撑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容量。

这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环境”则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评价,可以确定一个地区的承载能力及其发展潜力。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承载力评价,二是环境承载力评价。

资源承载力评价主要考虑一个地区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环境承载力评价则关注于地区的环境质量,包括水源、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

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状况,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然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个因素。

在评价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口的分布、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模式等因素。

比如,一个地区的资源承载力评价需要考虑人口的数量和消费水平,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等。

而环境承载力评价则需要考虑到环境的脆弱性和恢复能力,以及政府的环保意识和政策措施等。

在实际评价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来评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人均可支配资源量法、资源综合利用率法和环境负荷法等。

人均可支配资源量法主要关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通过计算每个人可支配的资源量来评价承载能力。

资源综合利用率法则考虑到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计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来评价承载能力。

环境负荷法则是通过考虑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治理能力,来评价环境的承载能力。

最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看,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中国各区域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各区域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状态,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各区域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各区域在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通过对各区域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各区域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各区域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仅有助于推动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中国各区域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在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国内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在环境效率评价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构建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效率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同时,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深入探讨了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等因素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然而,国内研究在数据获取和处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导致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环 境影 响评价 中大气环境 承载力分 析
周 云
( 广 州 泽方 环保 科 技 有 限公 司
广东广州
5 1 0 0 0 6 )
势, 当然 , 具体 的大气 环境承 载力 的分析方 法还是要结 合实 际地 区的情况进行选 定[ 3 1 。 就广州市而言 , 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情 景分析法 和排污 系数法等 ,尤其 是在环境 影响评价
中, 更是利用报告 的形式将大气环境 的承 载力发展状态 充分 的体
现 出来 , 这 样 广 州 市 的一 些 相 关 部 门就 会 根 据 实 际 的情 况 采 取 针 对 性 的 环 境 改 善 措施 。以 上对 大气 环 境 承载 力 分 析 方 法 中 提 到 的
承载率主要指 的是 : 现 阶段环境 的承载量 与该 区域环境 承载 阔值 的比值。承载率 的提 出是为了更好 的满 足环境影响评价对大气环 境承载力 的动态分 析要求 ,对提升大气 环境承载力 分析 的准确 性、 可靠性有着极大 的作用 。
人类在生 活 、 生产 以及 工作等 经济行 为的工程 中 , 都 会对大
每个 地区 的环 境影 响评 价中大气承 载力 的分 析程序 以及规 划方案都有着 一定 的差别 。针对广 州市大气环境 承载 力的分析
力逐 渐减弱 , 但是, 人类 在发 展的过程 中, 通 过建设一些环境保护 设施 、 推行节 能减排 、 优化项 目结构 、 优化 污染 源的布局等方面 的
到环境 的一些 因素 , 并对 其展开针 对性 的改 进措施 , 大气 环境作 气 环 境 承 载力 急 剧 下 降 , 造 成 这 方 面 问题 的原 因 有 很 多 , 例如 , 城 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更 是人们赖 以生存 的根 市能源结构 、 产业结构 等不合理 。通 过本文对环境 影响评价中大 本, 因此 , 必 须 要 了解 大 气 环 境 的 承 载 力 特 征 [ 2 1 。 累 积 性 特 征 是 大 气环境承 载力 的分析 , 作者 主要 就广 州市的实际发 展情 况以及大 气环境承载力特征 之一 , 作者通过对广 州市大气环境承载力 的分 气环境受 到污染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 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 , 以 析, 大气 环境 承载力在阔值 的基础上 , 可 以真实 的度量 , 并且能够 及 自身对广州 市环境的认识 , 主要从 环境 影响评价 中大气环境承 通 过 系 统 性 的 观 点 来 表 达 不 同 区域 规 划 对 环 境 产 生 的积 累 性 影 载力 的特 征 、 环境影 响评价 中大气环境 承载力 的分 析方 法和程序 响, 也就是说 , 在对 大气 环境 承载力进行分析 的过程 中 , 不仅要考 等几方 面进行分析 , 希望 通过本 文的分析 , 对 提升广州市大 气环 虑 到 一 个 区域 内 大 气 污 染 物 的叠 加 现 象 , 更 好 考 虑 到 不 同 阶段 预 境 承 载 力 的规 划 工 作 给 予 一 定 的 支 持 和 帮助 。 测大气污染 累积的承载量分析 , 这 样才能有效的判断 出大气污染 参 考 文献 结构以及大气的空间特征。 [ 1 ] 徐祥德, 周 丽, 周 秀骥, 颜鹏 , 翁永辉, 陶树旺, 毛节泰, 丁国安, 卞林

《2024年基于WRF-CMAQ模式的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WRF-CMAQ模式的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范文

《基于WRF-CMAQ模式的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篇一基于WRF-CMAQ模式的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评估和提升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和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模式作为目前大气环境模拟的重要工具,为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WRF/CMAQ模式,对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大气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WRF/CMAQ模式概述WRF/CMAQ模式是一种基于气象数据和化学数据的大气环境模拟模型。

其中,WRF模式主要用于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如风场、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CMAQ模式则基于WRF模式输出的气象数据,进一步模拟和预测大气的化学过程,如污染物的扩散、转化和沉积等。

因此,通过WRF/CMAQ模式的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对区域大气环境的综合模拟和预测。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某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WRF/CMAQ模式进行大气环境模拟。

首先,利用WRF模式模拟该区域的气象要素分布情况;然后,将WRF模式输出的气象数据作为CMAQ模式的输入数据,模拟该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分析模拟结果,评估该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

四、研究结果1. 气象要素模拟结果通过WRF模式的模拟,我们得到了该区域的气象要素分布图。

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风场、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情况与实际观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了WRF模式在该区域的适用性。

2. 污染物浓度模拟结果以CMAQ模式为基础,结合WRF模式输出的气象数据,我们模拟了该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受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为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大气污染物省际分配方法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大气污染物省际分配方法
污染 物配 额 的分 配 方 法 ,但 是 更 适 用 于 企 业 间 分 配 对 省 际分 配并 不 适 用 。本 文 拟 运 用 D E A模 型建立 一种 适合 于我 国 的大 气 污 染 物 省 际分 配 方 法 。
2 构建 基 于 D E A模 型的省 际分 配方 法
根据 D E A模型 的应用 步骤 ,结 合 主要大 气污 染物 总量控制管理要 求 ,构建 基于 D E A模 型 的省 际分 配方 法 ,总体上分为 以下几个步骤 ,如图 1 。
中 图分 类 号 :X 5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2 8 8 X( 2 0 1 3 ) 0 3— 0 0 2 1 — 0 5
随着工业 化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 ,我 国大气污染 问 题 日益严峻 。总量 控制 制度 已经成 为现阶段我 国环 境保 护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总量分 配是 总量控制 的关 键环 节 ,“ 十二五 ”期间我 国大气污染 物省 际分配采取 综合 因子分配法 ,但分配过程中存在主观性较强 、对 分配效 率性和区域差异性考虑不足、与环境 质量改善脱 钩等问 题 ,缺少一套系统 、明确的定量省 际分配方法 。如何科 学合理 的将总量指标分解到各省是设计总量控制 制度亟 待解决 的重要技术 问题 ,涉及到各个地区经济 发展权 的
借助于线性规划技术构建生产前沿面 ,通过 比较各决策 单元偏离生产前沿 面的程度来评价相对有效性 。D E A模
数量 、聚集度等 ,一方面人 口的增加 必然引起资源环境
压力 的增加 ,导致环境质量每况愈下 ,另一方 面分 配应 尽可能减少污染暴 露人 口,在人 口密集 的地 区多减排 ; 面积 因素包括 区域面积和 区域土地利用状况 等 ,区域面 积 的大小影响环境容量 的大小 ,区域土地利用状 况一定 程度上体现 了区域开发强度 ,是总量指标省 际分 配必须 考虑 的因素 。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所能支持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实践中,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分析,有助于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内涵1、资源承载能力资源承载能力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动植物资源等,这些资源在不同地域、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下有所不同。

人文资源包括人口、教育、科技、文化等,这些资源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等具有重要作用。

2、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等,这些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

人文环境包括建筑、景观、文化遗产等,这些环境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重要。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些较为常见的指标:1、资源指标(1)水资源利用率(2)土地资源利用率(3)森林、草原覆盖率(4)矿产资源的提取率2、环境指标(1)空气质量指数(2)水质量指数(3)土壤质量指数3、经济指标(1)人均收入(2)GDP(3)能源消耗量4、社会指标(1)人口密度(2)教育水平(3)健康水平以上指标可以根据评价的具体对象和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分析法分析法通过对所评价系统的要素进行分解和分析,从而对系统整体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要考虑的各种因素相对比较复杂的情况。

2、指标法指标法是通过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对目标系统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表征目标系统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3、模型法模型法是将目标系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运算,分析出系统的优劣,对目标系统进行评价。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

1、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区域环境容量是一个区域在满足当地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在本区域范围内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负荷总量。

区域环境容量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又称差值容量)和变动容量(又称同化容量)两部分。

前者表示区域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本底的差值,后者是区域环境自净能力。

在总量控制区开展区域环境容量分析,目的是正确确定总量控制区的区域环境容量,使在下一步的总量控制研究中,能根据所确定的环境容量来制定总量区的区域总量控制目标。

因此,区域环境空气容量分析是实施区域总量控制的基础。

1、1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某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1.1.1区域大气环境容量1.1.1.1预测方法及预测因子预测方法采用A值法模型对总量控制区的区域环境空气容量进行分析。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方法来计算工业园环境空气容量。

A值法模型具有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被全国环境空气科学工作者广泛采用,该法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区域环境空气容量分析模型。

预测因子选取属于国家大气总量控制因子SO2、NO x、烟(粉)尘作为本次区域环境空气承载力控制因子。

1.1.1.2模型基本原理和方程本次评价采用A值法模型对总量控制区的区域环境空气容量进行分析。

A 值法模型属于箱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总量控制区上空的空气混合层视为承纳地面排放污染物的一个箱体。

污染物排放入箱体后被假定为均匀混合。

箱体能够承纳的污染物量将正比于箱体体积(等于混合层高度乘以区域面积)、箱体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以及箱内污染物浓度的控制限值(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由于箱体高度和自净能力属于自然条件,随地区而定。

因此,方法中用A值来表示之。

在不同地区,依据当地的A值、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以及总量控制区面积可确定出总量控制区的环境空气容量。

1、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模式采用A-P值法,模式如下:Q ai=A·(C si-C bi)SSi式中,Q ai——第i功能区某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104t;A——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C si——第i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年平均浓度),mg/m3;C bi——第i类功能区大气环境背景浓度(年平均浓度),mg/m3;Si——第i类功能区面积,km2;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评估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评估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评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评估国家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得尤为关键。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指对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的评估和判断,其核心是确定资源环境的承载量和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评估。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区的资源环境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容纳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量和质量的上限。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项涉及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科学问题的全面性评估,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管理体系、科技应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和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不断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工作,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特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阔、资源种类繁多、环境类型复杂的国家,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区差异性大。

我国各地资源环境条件不同,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对比较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例如西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资源贫乏,且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3. 潜在的环境风险较高。

我国环境治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环境风险存在较高的概率。

4. 跨区域性质。

现代化的生产活动使得人们的生产耗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

然而,由于电力、水力、物流等高耗能物品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因此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协调跨区域的工作。

这些基本特质使得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定量评估,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资源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评价官永彬【摘要】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of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so we mus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vironmental expenditur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based on DEA.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expenditur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it show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have different improving efficiency model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financial capability,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management system.%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也是经济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利用DEA非参数技术测度了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支出效率. 实证结果表明:十七大以来我国环境保护支出效率整体上获得了显著改善,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环境保护支出效率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别是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支出效率一直以来都远低于东中部地区;我国各省份由于财政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制度不同,环境保护支出效率具有不同的改进模式.【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8页(P73-80)【关键词】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DEA模型【作者】官永彬【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一、引言中国的改革开放现已走过三十余年的历程,在经济方面始终保持了持续且高速增长的势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接近10%。

中国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DEA评价

中国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DEA评价

大 气环境 承 载力 具有 自然 与社会 双重 属性 . 根 据 大气 环境 承载 力 的双重 属性 , 区域 大气 环境 承载 力 评价 研究 的 目标 分 为 2个 层 次 : 自然 属 性 上 从 讲, 研究 环境 对经 济 已支 撑 到 何 种 程度 ; 社 会 属 从 性 上讲 , 研究 环境 对 经 济 还 有 多 大 支撑 潜 力 , 如何 进 一步 提 升 承 载 力 , 终 为 经 济 发 展 决 策 提 供 参 最 考, 引导 经济 发展 方式 的转 变 ¨ . 但是 , 年 来相 近
In o r 万 t
¨
Ce n me t
T m月 P w r h r 1 o P
为 了方 便求 解判 断 , 引入 非 阿基米 德无 穷 小量 ( 中 8>0是 比任 何大 于 0的量 都 要 小 的 量 ) 得 其 ,
到 具有 阿基 米德 无穷 小参 数 的 C 模 型 为 :
标 ( 济产 出 ) 限制 指 标 ( 染 代 价 ) 发 展 指 标 经 与 污 .
为产 出变量 , G P 火 电 、 铁 、 泥 3个 行 业 产 即 D 、 钢 水
的部 门或 单位 ( MU) 每个 部 门 有 m 种输 入 和 s D ,
种输 出. C 尺的分 式规 划 问题模 型 为 :
中 国 区域 大 气 环 境 承 载 力 D A 评 价 E
宋 宇
( 河南农 业 大学经 济 与管理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5 0 2
摘 要 : 数 据 包 络 分 析 ( E 模 型 引入 大 气环 境 承 栽 力研 究 中 ,选 取 2 将 D A) 7个 有 代 表 性 的 省 级 行 政 区 , 火 电 、 以 钢

如何进行“双评价“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如何进行“双评价“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如何进行“双评价“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规划师杂志社2019/7/24空间规划类术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双评价“(简称)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个重要评价内容之一。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指一定国土空间内,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人类活动的综合承载水平。

是判断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基线、灾害风险四类要素,定量测度国土空间发展的综合潜力,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建设规模的支撑能力,以及为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相对客观的评价,目的在于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为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一、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1)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国家提出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基础和重建工作的前提。

此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后来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规划中都得到了应用, 而且被逐步被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所重视。

(2)2010年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3)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 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点开发“等具体要求。

(4)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

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受到高度重视。

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扩展,生态环境承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和支持人类活动、生物繁殖及自然资源利用的能力。

而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一种定量方法,可以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一、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和意义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给其造成的压力。

因此,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论证,用于指导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决策。

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估和管理越来越重要。

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因素。

不同的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力。

1. 环境容量法环境容量法是一种定量方法,它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出环境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排放量。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价水环境和空气质量。

2. 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法是一种评估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方法。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吃进去和排出来的物质,确定生态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影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生环境。

3. 逐渐压力响应方法逐渐压力响应方法是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通过施加逐渐增加的压力,来评估系统能否承受这种压力。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森林、草原、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

三、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土地使用、资源管理、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等。

其中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四、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应用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指导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决策的有效工具。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4. 成果应用阶段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防止大气环境进 一步恶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1)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3)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 (4)有机物:苯并[α]芘、总烃等
MAQI
I c2
I
2 s
I
2 p
I
2 n
I
2 o
式中I: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下角字母分别代表c为CO;s为SO2;p为 颗粒物质;n为NO2;o为氧化剂。
Ic
c8
Sc8
2
c1
Sc1
2
Is
sa
Ssa
2
s 24
S s 24
2
s3
Ss3
2
Ip
pa
S pa
2
p24
S p24
(2)O3:阔叶植物下表皮出现不规则的小点或小斑,部分下陷,小点变
成红棕色,小斑褪成白色。随植物受害程度的加重,叶子可发生密集的小点 (斑),并可联结成较大的斑。禾本科植物最初坏死区(小斑)不联结,随后可造 成较大的坏死区。针叶树叶顶部发生棕色死尖(枯尖),和SO2伤害症状相似, 但棕色和绿色组织分布不规则。
表5-6 格林指数分级
污染物
SO2(10-6) 烟雾系数(COH单位/1000英尺)
指数分级
希望水平 0.06 0.9 25
警戒水平 0.3 3.0 50
极限水平 1.5 10.0 100
格林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适用于寒季或以燃煤为主要污染源的场
合。当污染综合指数小于25时,说明空气清洁而安全;当指数大于 50时,说明空气有潜在危险性。当指数达50、60、68时,应分别 发出一、二、三级警报,采取减轻污染的有关措施。当指数等于68 时,相当于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的水平。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项目建成前后,评价区域内环境背景浓度 的变化,即其他在建、拟建项目和区域内将要淘汰的项目引起 的环境背景浓度的变化。
四、大气扩散模型
在大气环境影响平均的实际工作中,大气扩散计算通常 以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
高斯模式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在均匀、定 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分布,由此可导出一 系列高斯型扩散公式。实际大气不满足均匀、定常条件, 因此一般的高斯扩散公式应用于下垫面均匀平坦、气流稳 定的小尺度扩散问题更为有效。
1.1一次(30min)和24小时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1.2不利气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不 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 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也可称典型气象 条件)。熏烟状态可按一次取样计算,其它典型气象条件可酌情按 一次取样或按日均值计算。
高斯扩散模式的一般适用条件是: ①地面开阔平坦,性质均匀,下垫面以上大气湍流稳定; ②扩散处于同一大气温度层结中,扩散范围小于10km; ③扩散物质随空气一起运动,在扩散输送过程中不产生 化学反应,地面也不吸收污染物而全反射; ④平均风向和风速平直稳定,且u>1~2m/s。
高斯扩散模式适应大气湍流的性质,物理概念明确, 估算污染浓度的结果基本上能与实验资料相吻合,且只 需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即可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因此使 用最为普遍。
项目四: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
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具体 有以下几点:
(1) 了解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2) 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3) 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 担率)。

基于DEA的中国区域投资的分级有效性进行评价

基于DEA的中国区域投资的分级有效性进行评价

基于DEA的中国区域投资的分级有效性进行评价【摘要】本文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原理,提出了dea分级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区域投资的分级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对中国区域投资的分级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最后根据影响投资有效性的因素提出对策。

【关键词】区域投资分级有效性数据包络分析(dea)回归分析一、引言我国区域经济长久以来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出台,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被圈定,在此之前的一两年内,区域经济规划已鱼贯而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陆续划定,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提上日程,因此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对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及制订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效率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自由分布方法dfa、随机前沿方法sfa、厚前沿分析法tfa、无界分析方法fdh、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dea模型的突出优点:无需知道具体的生产函数,可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决策单位;dea中模型的权重由数学规划根据数据产生,无需事前设定投入与产出的权重,因此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适合区域复杂经济体的效率评价;dea可以进行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分析、敏感度分析和效率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决策单位资源使用的情况,可以供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参考。

因此笔者采用dea模型测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

二、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原理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简记为dea)是由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于1978年提出,以输出/输入作为相对绩效而发展起来的评价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dmu)相对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

三、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区域投资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一)样本及变量的选取说明和研究假设本文选择了31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2012年中国区域投资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我们选取以下的投入产出指标:将年总资产投资(x1)、年从业人员(x2)、年平均电力消费量(x3)作为投入指标,年国内生产总值(y1)、居民消费支出(y2)作为产出指标。

我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的确定及DEA分析

我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的确定及DEA分析

我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的确定及DEA分析高峰王金德郭政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050上海市武夷路258号摘要:阐述了区域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和优化的过程,建立投入导向CRS模型和VRS模型,根据我国30个省份2007年工业增加值及经过共线性、显著性检验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指标,测算了各省份工业生态效率(即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指标松驰量及标杆省份等数据,确定了工业生态效率有效省份并为效率较低省份找出节能减排的差距和目标值。

关键词: 指标优化;工业生态效率;DEADetermination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China's Regional Industrial Eco-efficiency and DEA AnalysisGao Feng Wang Jinde Guo ZhengShanghai Academy of Quality ManagementNo.258 Wuyi Road,Shanghai 200050,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selecting and optimiz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on regional industrial eco-efficiency. The establishment of input-orientated CRS model and VRS model. This paper measures and calculates industrial eco-efficiency ( i.e.CRS technical efficiency ), VRS technical efficiency, scale efficiency, returns to scale,slacks and peers according to the value added of industry and the tested indica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n collinearity and significance in 30 provinces in 2007.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 provinces on industrial eco-efficiency and finding out the goals and gaps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or low efficiency provinces.Key words: indicators optimization; industrial eco-efficiency; DEA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8BAK42B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应用D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

应用D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

应用D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的健康生产效率进行深入的评测和比较。

健康生产效率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在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提供以及健康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健康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据包络分析(DEA)作为一种非参数的前沿效率分析方法,能够在不设定具体生产函数形式的情况下,通过对多投入、多产出数据的分析,客观地评价决策单元(如各地区)的相对效率。

因此,本文选择DEA方法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以期望得到更为准确和客观的健康生产效率评价结果。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首先构建健康生产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卫生资源投入、医疗服务提供以及健康产出等多个方面。

然后,收集中国各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进行效率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的现状和差异,揭示影响健康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我国健康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据包络分析(DEA)作为一种非参数的生产效率评估方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健康生产领域。

DEA方法通过比较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 DMUs)之间的相对效率,为评价不同地区的健康生产效率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DEA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医院、地区乃至国家的健康生产效率。

在国内研究方面,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健康生产效率问题。

例如,等()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各省份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等()则运用DEA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基层医疗服务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我国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评价及空间统计分析

我国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评价及空间统计分析

我国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评价及空间统计分析摘要依据pred框架,建立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评价2006-2011年间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分析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的空间相关性。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省域资源环境压力由西向东、由北到南依次递减,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承载率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部梯状下降模式。

此外,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均存在较强的全局正相关,呈现出“中心—外围”格局。

关键词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纵横向拉开档次法moran’s i指数空间统计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是衡量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指标,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度量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关于资源环境压力的定量评价提出了一些指标和方法,如生态足迹法、stirpat模型法等。

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主要涉及承载体、承载对象和承载力等三要素。

毛汉英,余丹林等(2001a,2001b)建立由压力类、承压类和区际交流共27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状态空间法、系统动力学、回归预测、灰色预测、差分递归预测等多种方法,构建了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的sd模型,利用dynamo软件进行预测和模拟。

叶明霞,罗国云(2009)利用矢量法对长江中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

唐凯等(2012)采用集对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的测算。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目前资源环境承载情况评价有以下特点:权重设定缺乏客观性;评价缺乏连续性;资源环境的空间相关性未考虑。

由于区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development,pred)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巨系统,本文依据pred框架,建立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6-2011年间中国30个省域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进一步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的moran’s i指数,对资源环境承载情况进行空间统计研究。

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然而,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合适的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

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是指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人口、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该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大容量。

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旨在针对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不足,开展研究工作,以期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为实现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梳理和解析;2. 分析当前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的研究现状,探究评估方法的优缺点;3. 建立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的数学模型,从资源承载能力、人口承载能力、技术承载能力和经济承载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4. 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评估指标和方法;5. 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对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实践。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求解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差异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如ENPESS、INWQS、IPAT等模型。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材料,了解国内外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现状;2. 设计问卷,了解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实际情况;3. 归纳总结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大气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差异性;4. 建立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的数学模型,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5. 进行实践验证,对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6.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DEA方法在环境效率评价上应用综述

DEA方法在环境效率评价上应用综述

ECOLOGY区域治理DEA方法在环境效率评价上应用综述*成都理工大学 杨麒麟摘要:从DEA方法出发,学者们对分析环境效率做出了种种尝试,并通过各种模型研究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

主流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环境效率水平总体较高但持续走低,区域间、省际差异明显,存在进一步扩大趋势;但是,不同的学者因为选择的回归因子不同,往往在其影响因子上得出不同的结论,有必要进行梳理和总结。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就我国环境效率水平提高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环境效率;DEA;影响因素;影响因子中图分类号:Q95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155-0001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每单位GDP能耗达到152克标准油当量每美元,高于世界平均GDP能耗,是英国的两倍多。

同时,尽管我国近年来不断增加在环境治理上的人力物力投入,但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由此观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治污减排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同时,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省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进行省际的对照研究,评价各地环境效率以期帮助政府或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对加强环境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前人对此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环境效率提高的相关建议。

一、研究综述尽管国内外学者们尚未就环境效率的具体定义达成共识,但作为一种衡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还是得到了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而DEA模型是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生产过程的有力工具,在能源、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模型通过对众多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并比较有效生产前沿,判断各决策单元的效率。

在环境效率测度上,大多数研究基于非参数DEA方法展开。

在Färe等人的框架内,相关成果层出不穷。

近年来,学界虽然提出了非期望SBM等新型环境效率评价模型,但是DEA模型仍在实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1 - 05 - 30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 102400450278 ) 作者简介: 宋 1980 年生, 宇, 男, 河南郑州人, 博士, 从事环境经济、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政策分析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1 ~ 3 ]
通 [10 ~ 13 ] . 境承载力, 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的协调 因此, 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将承载力的自然属性 不仅从环境角度为经济发展布 与社会属性相结合, 局提供依据, 更应注重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关 为探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提供参考, 并 系, 提出提升承载能力以及经济发展布局的指导性建 议. 本研究运用 DEA 方法对全国 27 个省( 区) 市的 水泥、 钢铁 3 个重点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 火电、 评价, 并将评价与优化相结合, 从现状承载力、 承载 产业布局优化 3 个 层 次 提 出 27 个 省 ( 区 ) 潜力、 3 个产业的承载力提升及优化方案 . 市、
x ij 式中: x ij 为第 j 个决策单元对第 i 种输入的数据, > 0 ; Y rj 为第 j 个决策单元对第 r 种输出的数据, Y rj > 0 ; V i 为对第 i 种输入的 1 种度量( 或称权重) ; U r 为对第 r 种 输 入 的 1 种 度 量 ( 或 称 权 重 ) ; i = 1 , 2, …, m; r = 1 , 2, …, s; j = 1 , 2, …, n. 为了方便求解判断, 引入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 其中 ε > 0 是比任何大于 0 的量都要小的量 ) , 得 到具有阿基米德无穷小参数的 C R 模型为:
power,cement and iron in 27 provinces in 2009
省份 Province 广东 Guangdong 江苏 Jiangsu 山东 Shandong 浙江 Zhejiang 河南 Henan 河北 Hebei 辽宁 Liaoning 上海 Shanghai 四川 Sichuan 湖南 Hunan 湖北 Hubei 福建 Fujian 北京 Beijing 安徽 Anhui GDP / 亿元 39 482. 56 34 457. 30 33 896. 65 22 990. 35 19 480. 46 17 235. 48 15 212. 49 15 046. 45 14 151. 28 13 059. 69 12 961. 10 12 236. 53 12 153. 03 10 062. 82 水泥 / 万 t Cement 钢铁 / 万 t Iron SO2 / 万t
表1 Table 1 2009 年各省火电、 水泥、 钢铁行业产量 及 SO2 排放数据 Yield and SO2 emission of industry of thermal
火电 / ( 亿 kW·h) Thermal Power 2 757. 61 2 928. 41 2 859. 90 2 246. 28 2 055. 46 1 742. 46 1 162. 51 778. 20 1 578. 78 1 027. 95 1 818. 06 1 170. 71 242. 65 1 320. 24
T - T + θ - ε ( e s + e s ) ] = V1 ( ε ) min[ a ∑ X j λ j + s - = θX0 j =1 - ε) a Yj λj + s + = YD ∑ j =1 j = 1, 2, …, n λj ≥ 0, s - ≥ 0, s+≥ 0 2
钢铁 / 万 t Iron
SO2 / 万t
有效, 即大气环境投入与社会经济产出达到了相对 的状态,技术和规模效益都有效. 表 2 中评价得分 在付出一定大气环境污染代价的 较低的省份说明, 情况下, 所得到的经济产出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这 一评价结 果 与 当 地 的 大 气 环 境 污 染 状 况 也 是 相 符的.
Evaluation of ai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DEA in China
SONG Yu (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DEA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ai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by using 27 provinces and 3 main industries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potential and optimiz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air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27 provinc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two groups have more potential of air environment capacity to carry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ai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DEA; industrial layou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大气环境承载力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 根 据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双重属性, 区域大气环境承载 力评价研究的目标分为 2 个层次: 从自然属性上 讲, 研究环境对经济已支撑到何种程度; 从社会属 性上讲, 研究环境对经济还有多大支撑潜力, 如何 进一步提升承载力, 最终为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 . 但是, 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相 考, 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承载力自然属性的探讨方面 , 将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相混淆, 片面强调环境容量的 刚性约束, 而忽略环境承载力的弹性特征, 未能真 [4 ~ 9 ] . 事实上, 正体现环境对经济的支撑能力 经济 发展一方面受到环境容量的制约 , 另一方面还可以
宋 宇
(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
摘要: 将数据包络分析( DEA) 模型引入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中,选取 27 个有代表性的省级行政区, 以火电、 钢 铁、 水泥 3 个重点行业, 利用 2009 年统计数据, 分析了这 27 个省( 区) 市的现状承载力、 承载潜力和经济布局优 基于 DEA 模型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可将 27 个省( 区) 市分为 3 类区域, 其中, 第1 和 化方案. 结果表明, 第 2 类型区潜力较大, 应作为经济发展布局的重点区域; 经济布局优化方案对于区域大气环境的承载潜力 、 地区 经济发展潜力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大气环境承载力; 数据包络分析; 产业布局;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X26 文献标志码: A
[14 ] DEA 有效; 当 θ < 1 时, 则技术无效 . - +
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按照现状承载力 、 承载潜 、 3 力 基于承载力评价的经济布局优化 个步骤进 行. 首先, 运用 DEA 模型分析 27 个省 ( 区 ) 市的现
602 续表
省份 Province 内蒙古 Nei mongol GDP / 亿元 9 740. 25
第5 期

宇: 中国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 DEA 评价
601
1
大气环境承载力 DEA 评价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 (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将现状排放量指标替换为环境容 状承载力. 然后, ( 量数据 环境容量数据用大气环境污染排放总量 核算出理想承载力, 再通过现 控制目标值代替 ) , 状承载力与理想承载力之间的比较评价 27 个省 ( 区) 市的承载潜力. 最后, 根据 DEA 评价结果, 明 同时, 根据 DEA 模型的改 确区域之间的差距状况, 进建议提出火电、 水泥、 钢铁产业的布局优化方案.
2 种输出. C R 的分式规划问题模型为: T max U Y0 = V I P T V X0 T U Yj 1 VT Xj ≤ U≥0 , V≥0 , j = 1, 2, …, n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可归纳为发展指 标( 经济产出 ) 与限制指标 ( 污染代价 ) . 发展指标 为产出变量, 即 GDP、 火电、 钢铁、 水泥 3 个行业产 量; 限制指标为投入变量, 即 SO2 排放量. 选取 2009 年 27 个省级行政区大气环境污染 排放数据,运用 DEA 方法对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 了计 算 和 评 价. 选 取 的 输 入 和 输 出 指 标 数 据 见 表 1.
10 043. 18 14 475. 68 14 057. 69 10 822. 25 11 874. 13
1 126. 64 101. 26 5 551. 93 101. 18 5 082. 13 136. 62 1 063. 31 67. 70
( D C2 R
2 329. 48 117. 60
10 684. 55 13 536. 27 104. 27 4 704. 83 754. 19 9 003. 64 7 652. 23 7 006. 40 5 477. 91 1 080. 33 7 278. 35 4 803. 34 2 032. 24 1 510. 40 1 437. 30 2 055. 61 767. 06 464. 85 1 763. 20 91. 88 23. 93 94. 64 64. 94 52. 74 39. 92 5. 99 48. 69
DEA) 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查恩斯 ( Charnes ) 等于 1978 年首先提出的,之后由他们和魏权龄教 授进一步完善,是用来评价具有多种输入和产出 DMU) 的相对有效 的部门或单位 ( 称为决策单元, 性的一种运筹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