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
【摘要】:传统的教育仅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过程,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培养学习者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叙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若干因素,最后提出能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生培养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文明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最近100年新产生的社会科学知识总量比之前的几千年所积累的知识总量还要多得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教育面临着一个战略性的挑战,即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像传统那样仅仅是传授具体的知识。尽管当前的社会也日益要求其成员“终身学习”,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学什么”和“怎么学”的主动权却渐渐落在学习者身上。这就要求学习者“主动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
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就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和条件而言,倡导开放、自由学术氛围的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阶段。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明日的栋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前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未来社会竞争焦点。因此,认清当前大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分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或途径,最终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成员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简单地说,所谓“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自主学习”有以下两层涵义:
第一,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性和自律性。即学习者只有对某项事物具有内在的探求动力、进行充分的感情投入、参与积极的情境体验,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与掌握该项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自主地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合适的材料,自主地进行过程评价,自主地进行观察、思考、想像、创造等一系列活动,才有可能驾驭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第二,学习者的依赖性和互动性。自主学习不是完全不受干扰、自我封闭、自发的学习过程,而是和其它各种学习方式一样,时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整个学习过程在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过程中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和调整。作为教育机构与教育者而言,正是基于学习者这种对环境的依赖性和与环境的互动性,才有可能对学习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促使其最终具有学习能力和创新。
大学生面临着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3个方面从少年期向成人期
的全面转变。从心理发展水平看,大学生的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从心理发展特点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可塑性和矛盾性兼容并存;从心理发展过程看,大学生的认知蓬勃发展、情感逐步升华、意志日臻稳定,尤其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内在学习动机的推进、智力水平的提升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充分发挥自觉性、独立性和探索性,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大力培养学习自主性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当前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不高。虽然大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这有碍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但这些已有的教育经验较为强调教师的教学指引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这种不全面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调节问题,使得学生情感控制、动机控制和理解控制等策略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
二、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既要充分激发其自身的内在动力,又要
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内外动因相互结合,才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内外动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教师的教育方式对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素质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影响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弱。近年来,教育方向虽然已向素质教育迈出了一大步,但在相当程度上师生依然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绝大部分课堂时间都被老师无休止的讲课占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暇也无意识去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学习的依赖性,甚至养成遇事缺乏信心,害怕失败,教师未讲述的内容不敢想,教师未做过的题不敢做,在这种教育思想下,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教材成了学生眼里的绝对正确、不容怀疑的“真理读本”。
大学生有较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但这些经受过机械训练、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大学生们,依然没有把握自己的能力,依然不能自主。为了考试能及格或取得更好的成绩,每日重复着“听课——记笔记——做作业”的学习模式,依然迟迟不能进入主体角色。
2、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是一种传播知识和技能既快捷又直接的教学方法,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但教师单纯地使用“讲授法”,就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在教学中还很普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努力将内容讲全、讲深、讲透,排除学生的一切疑问,不给学生留思考时间,也很少让学生提问题。这种被动且缺乏生气的教学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基础的积累
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知识基础。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头脑里知识的储备量越多,越有利于其进行自主学习。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只有多掌握程序性知识即策略性知识,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处理加工、利用信息,即学会学习,掌握记忆和思维的技能,才能成为自觉的自我调控者和自我学习的人。而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的基础打得比较牢固,而程序性知识较少,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其学习能力。
4、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在实现自己所设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伴随这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当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是将来工作、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本领时,才能确立起高尚的、远大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目标易于实现,学生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相反,若学生经常失败,最终会导致回避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