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缓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3个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缓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 3个方法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的食管疾病。
此种疾病在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
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并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
而此种疾病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说明了这种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虽然伴随着一些原因,反流性食管炎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的趋势。
年龄增大、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都会导致于反流食管炎的发病概率增大。
在医学领域,反流性食管炎有通过分级来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下为分级的依据:正常:黏膜正常无破损(可能伴有组织学改变)(1)A级:黏膜存在1个或以上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的区域,但长径<5mm(2)B级:黏膜存在1个或以上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的区域,长径〉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3)C级:黏膜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现象,但未进展为全周性,融合周径<75%(4)D级:黏膜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且覆盖全周,融合周径≥75%。
良好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适,并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这些措施都是能够帮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的。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一些方法:1、家庭护理,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程较长,相关症状持续伴随患者,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同时,由于治疗效果个体化差异大,患者容易出现对预后及经济等方面的担忧,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消极、不信任的心理。
因此,患者家属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患者,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情。
2、日常生活管理(1)体重管理:肥胖会使腹内压增加,诱发胃食管反流,鼓励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2)疾病管理: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等可诱发腹压增加的疾病。
(3)睡眠管理:睡眠时抬高床头,一般床头抬高15°~20°,以减少反流发生。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反酸、嗳气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呕吐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酸药物、制酸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长期服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并且不能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就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进行探讨。
反流性食管炎在中医上属于“食滞”范畴,是由于饮食不当、气虚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胃气上逆,食物反流至食管造成的炎症。
中医认为人体机能的失调、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导致食管炎的因素。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方法: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最常用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剂之一。
它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消食的功效,通过改善胃肠道功能和调节消化系统的平衡,有助于减缓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2.藿香正气丸3.茯苓泽泻丸茯苓泽泻丸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药,可用于治疗食管炎症、胸闷等症状。
茯苓泽泻丸的主要成分是茯苓、泽泻、车前草等,其通过利尿和清除体内湿气的方式,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针灸疗法:关元、中脘、承灵活络根据中医的理论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消化系统的虚实不同有关,因此针灸疗法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体内的气血不畅,从而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关元、中脘、承灵活络等。
总之,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比于西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更加细致、温和,可以减少副作用,而且中药在调理体内的气血、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药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病情严重者在中医治疗的同时应该持续接受西医的跟踪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与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由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
这种情况会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和不适。
本文将详细介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1.1 胃灼热感: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胃酸进入食管,导致患者出现胃灼热感。
患者常常感到胸口有灼热或刺激感,类似于心脏绞痛,这种不适感在进餐后或躺下时加重。
1.2 反酸呕吐: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患者可能会经历不断咳嗽或咳嗽后有极少量酸性物质被吐出来的情况。
当反流愈发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全面呕吐。
1.3 咽部不适:患者可以感觉到喉部有异物感,并且容易产生恶心感,有时甚至会引起咯血的症状。
1.4 胸部疼痛:由于胃酸的反流,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方或上腹部的不适。
这种疼痛往往在进食和躺下时更加剧烈,并会缓解在直立位或服用抗酸药物后。
1.5 吞咽困难:反流性食管炎也可以导致吞咽困难的感觉。
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顺利将食物吞下去。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2.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辛辣、油腻和碱化性食品,如柠檬、醋等。
(2)避免过度进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控制体重:减肥对于缓解反流性食管炎非常重要。
(4)保持头部抬高:尽量使用高枕头,保持头部抬高,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的可能。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并促进食道黏膜的修复。
以下是常用药物:(1)质子泵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降低胃酸分泌,改善食道黏膜受损的情况。
常见例子包括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等。
(2)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胃酸与H2受体结合来减少胃酸分泌。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等。
(3)抗酸药:如铝碳酸镁凝胶和氧化镁等,能中和胃酸从而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不适感。
2.3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中医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
中医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有的人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不是很了解,有的会选择中医治疗觉得中医的效果会比较好,则有的人会认为西医的效果会比较好,那么有些疾病它是针对自己的自身条件去选择中医或者是西西医来治疗的,那么下面我们来讲一下中医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
这些中医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1.肝胃不和胸骨后烧灼或疼痛,胸肋胀满,脘闷,嗳气反酸,吞咽时梗噎感,与情绪关系密切,舌红,苔薄黄腻,脉弦。
[治法] 疏肝和胃降逆。
[方药] 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味:柴胡13克,白芍13克,枳实16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竹茹12克,蒲公英16克,甘草6克。
若胸骨后痛甚,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加用失笑散,胁胀满疼痛甚者,加郁金,青皮,佛手,吐酸水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等。
2.饮食内伤上腹或胸骨后烧灼或疼痛,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红,苔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 保和丸:山檀16克,神曲13克,半夏16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连翘12克,莱菔子16克。
胃脘胀满不减可加枳壳:大便于结加大黄或枳实;兼湿热内阻可合温胆汤。
3.痰温郁阻胸腕、胸膈灼热或灼痛,吞噎食嗝。
脘闷泛恶,心中漾漾,心悸,头晕,苔腻,脉滑。
[治法] 清化痰湿,和胃降逆。
[方药] 温胆汤加味: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6克,甘草6克,生姜7克,枳实12克,竹茹16克,黄连lo克,厚朴12克,瓜萎皮16克。
无热者加桂枝、白术:痰热者加黄芩,川贝。
上面这些中医方法,就是,中医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了,希望有得这种疾病的人们可以选择中医来调理中医调理的话是全身进行调理可以有效的治疗疾病也可以是嗯,全身得到一个调理的作用。
也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
反流性食管炎按摩什么穴位
反流性食管炎按摩什么穴位反流性食管炎按摩什么穴位来源:康爱多网上药店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0日温馨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在中医上多属于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气上逆等症引起,多见于饮食不均、情志不畅不得疏泄等所致。
穴位按摩可以选择内关、足三里、肝俞、胃俞等穴位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如有条件最好采用针灸治疗结合中药调理综合治理,效果较好。
穴位按摩如果运用恰当,对一些疾病是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的,反流性食管炎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的,那么下面为大家介绍反流性食管炎按摩什么穴位?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在中医上多属于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气上逆等症引起,多见于饮食不均、情志不畅不得疏泄等所致。
穴位按摩可以选择内关、足三里、肝俞、胃俞等穴位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如有条件最好采用针灸治疗结合中药调理综合治理,效果较好。
反流性食道炎的预防方法:1、避免应用使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药物,包括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β兴奋剂、α阻断剂、多巴胺、安定、阿片类和钙通道阻断药等等。
2、饮食保健:①宜少量多次进低脂肪高蛋白食品。
如豆类、奶类、瘦肉和鸡蛋。
②避免过饱,睡前3小时勿进食。
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③不进食咖啡、芥末、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3、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
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平时应注意饮食中少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应以煮、炖、氽、烩、蒸为主,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在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等。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有了一定认识,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尽早的进行咨询,他们会详细为大家解答。
刘彦晶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临床医案一则
刘彦晶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临床医案一则【摘要】刘彦晶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临床医案一则。
病例描述为一名患者出现食管炎症状,经过详细诊断确认为胆热犯胃证。
刘教授针对此证借鉴传统中医经验,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通过中药配伍,针灸等方法调理患者体内热气,缓解炎症状况。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效果评价表明刘教授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疗效。
讨论与分析部分对照传统中医理论解释反流性食管炎病因,探讨刘教授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结论总结归纳了刘教授治疗胆热犯胃证的方法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刘彦晶教授、临床医案、病例描述、治疗方法、治疗过程、效果评价、讨论与分析、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和胆汁倒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和炎症反应。
胆热犯胃证是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种辨证分类,主要表现为热气郁结在胃中,导致食管炎症加重。
刘彦晶教授是一位在中医领域备受尊重的专家,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她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了解背景介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中关于刘彦晶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医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和讨论,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到中医在这一领域的疗效和优势。
2. 正文2.1 病例描述患者王女士,女,45岁,主述反复胸骨后烧灼感、胃灼热、反胃恶心,伴酸臭味喷出。
胃部不适于饮食油腻、辛辣食物及咖啡、浓茶,不耐寒凉及湿冷。
查体:腹部无明显压痛,反复反酸、嗳气,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数。
辩证论治:胆热犯胃证。
据此,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清热燥湿、理气和中的方法进行治疗。
根据辩证施治原则,选用中药方剂“健胃消食汤”治疗,同时配合适量药膳调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根据症状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疗法。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道炎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连接部防反流组织障碍引起的胃或肠内食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
反流性食道炎属于中医“胸痛”、“反酸”、“胃脘痛”等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肝郁气滞型常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而引起。
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感,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两胁胀痛、呃逆、嗳气、反酸、纳呆等。
治疗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g,白芍15g,乌贼骨15g,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g,甘草5g。
肝郁化热型症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胁肋隐痛、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
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g,柴胡6g,生地、栝楼各20g,石决明30g,竹茹6g。
脾虚气滞型症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嗳气则舒、纳呆、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
治疗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3g,柿蒂20g,白术、元胡、生姜各10g,党参、茯苓、苏梗各15g,半夏12g。
气虚血瘀型症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启膈散加减: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g,浙贝母15g,荷叶、蒂各15g,当归、郁金各12g,三七粉3g(冲服),桃仁10g,元胡10g。
脾虚胃热型症见剑突下灼热、胃脘隐痛胀闷、纳呆、反酸、欲吐清水、嗳气等。
以健脾益气、清胃降逆为治法,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半夏、黄芩、元胡、大枣各10g,干姜、黄连、炙甘草各5g,乌贼骨20g,茯苓15g。
对于较严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经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探条或气囊进行食管扩张术或手术抗反流。
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中医调理方法
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中医调理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其主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调理方法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帮助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就容易导致胃气上逆,从而引发反流。
肝气郁结则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气机不畅,胃气不降而上逆。
此外,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油腻、烟酒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损伤脾胃,诱发本病。
针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调理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对于肝气郁结型的患者,则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如果是饮食积滞导致的反流,保和丸等方剂能起到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内关、公孙等,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反流症状。
足三里是保健要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中脘位于胃脘部,是胃之募穴,针刺此穴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内关穴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宁心安神;公孙穴则能健脾胃、调冲任。
针灸治疗应由专业的针灸师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推拿按摩对于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可以自行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10 15 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此外,还可以按摩背部的胃俞、脾俞等穴位,以调节脏腑功能。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请专业的推拿师进行全身按摩,放松身心,改善气血循环。
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
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是中医认为胃肝不和、郁热内蓄所致的一种病理类型。
针药联合治疗是指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
本文旨在观察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选取4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食管黏膜炎症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食管黏膜炎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合分析结果,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食管黏膜炎症,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舒缓胃肝不和引起的症状。
中药可以清热解毒、调和胃肝,缓解胃肠不适的症状。
针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恢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期较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一、概述反流性食管炎(GER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胸口灼热、胃灼热、酸水反流和食管痉挛等。
传统的西医疗法主要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胃酸剂进行治疗,但是这些药物有很多副作用,并且会导致长期使用的依赖性。
中医药治疗GERD的方法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着中医药治疗GERD的研究现状展开讨论。
二、中医药治疗GERD的研究现状2.1、中药治疗GERD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证明中药对GERD的治疗效果显著。
例如,温阳消食颗粒可以增加胃肠道运动功能,并且能够提高早期胃排空速度,从而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同样,消食健脾汤也可以缓解GERD的症状,研究表明其可以降低胃液pH值,减少酸性胃液对食管的刺激。
2.2、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的绝大部分成分都是复杂的多成分混合物,在不同药材组合下产生不同的药效。
一些研究表明,丹参、黄芩、甘草等中药材中的单一有效成分可起到一定的治疗GERD的作用。
例如,研究表明丹参分别能够增加下食道括约肌的压力,并且能够减少食管缺血和氧化损伤,从而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
2.3、针灸治疗GERD的研究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GERD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胃酸分泌,从而改善GERD患者的症状。
同时,针灸还能够缓解食管痉挛的症状,增加下食道括约肌的张力,减少胃液和胆汁反流。
三、中医药治疗GERD的机制探究中医药治疗GERD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3.1、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中药治疗GERD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从而减少胃液和胆汁反流的情况。
另外,针灸治疗也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增加胃肠道的排空能力,从而减少GERD的症状。
3.2、抑制胃酸分泌中药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其中黄连素、丹参酮和芦荟大黄素等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
3.3、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一些中药可以产生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如丹参、当归、黄芩和甘草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从而减轻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改善GERD的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1、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在介绍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所谓的反流性食管炎就是指已经进入胃或者十二指肠的食物没有被正常的消化和作为粪便排出而是反向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
发病人群遍及所有年龄层的人,一般成人的发病率会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部分学者对于该病的病例总结我们发现,该病受环境、饮食和地域等的影响西方国家发病率普遍高于亚洲国家。
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和体质肥胖、长期饮酒和精神压力长期较大的人群。
2、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病因2.1抗反流屏障被破坏我们的食管和胃之间有一个压力屏障区,该屏障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吃进去的事物走正常途径被笑话,避免反流。
但当我们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没法正常收缩时,我们体力的压力屏障就会被破坏,压力屏障被破环,很容易就会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而长期饮酒、生活不规律人群和孕妇等其压力屏障都很容易被破坏。
2.2食管中酸廓清功能的障碍食管的酸廓清功能一般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个部分。
但胃液过酸引起反流时,食管排空1-2次就能解决所有的反流物,部分残留在食管内部的内容物则会被唾液中和。
食管的酸廓清功能可以降低食管粘膜在胃酸中浸泡的时间,从而有效防止胃酸反流,但当夜晚睡觉时我们的唾液分泌停止,食管蠕动较为少见,酸廓清现象会发生延迟,对于胃酸反流入食管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
因此为了降低反流性食管炎,我们应该降低或减少夜间进食的次数和频率。
,健康睡眠和饮食。
2.3食管黏膜被损害食管黏膜具有抗反流屏障的功能,当我们的食管黏膜受损时其防御屏障也会受到相应的损害,会导致正常反流情况下,胃酸没法被吸收和中和引起食管炎。
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食管黏膜修复能力降低。
2.4胃和十二指肠的功能失常胃排空异常和胃、十二指肠反流都会引起食管炎。
为保证胃功能正常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时间不吃饭或者暴饮暴食等生活习惯对于胃的损伤是非常巨大的,胃吸收是我们人体能量吸收的主要来源,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积极锻炼,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中西医大夫为你普及反流性食管炎尹华英
中西医大夫为你普及反流性食管炎尹华英发布时间:2023-07-02T10:04:20.035Z 来源:《大健康》2023年5期作者:尹华英[导读]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卫生院四川自贡 643000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由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引起。
它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并可能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症状以及传统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1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是食管下部括约肌的功能异常,导致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
以下是常见的引发因素:(1)饮食因素。
某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或降低食管下部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胃内容物逆流的风险。
高脂食物、咖啡因、辛辣食物、酸性食物以及碳酸饮料都被认为是常见的引发因素,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同时降低食管下部括约肌的张力,使胃内容物更容易逆流到食管。
(2)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关,久坐不动或弯腰驼背的姿势可能增加胃内容物逆流的风险。
肥胖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过度的体重会增加腹部压力,导致食管下部括约肌功能受损。
抽烟和饮酒也被认为是促进反流的因素,因为烟草和酒精可以降低食管下部括约肌的张力。
(3)身体因素。
一些身体状况可能导致食管下部括约肌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妊娠期间,由于子宫的增大,压迫腹部器官,包括食管,可能会引起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和胃内容物逆流。
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裂孔疝也可以导致食管下部括约肌功能异常,使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管。
2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如下:(1)心窝部疼痛或烧灼感。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一种疼痛或烧灼感,位于胸骨后方,可能向颈部和背部放射,这种疼痛常在进食后加重,尤其是在弯腰、平躺或夜间。
(2)食管不适。
患者可能感到食物卡住或堵塞在胸部,导致不适和吞咽困难,这种感觉通常被描述为食物被卡住或卡在胸部的感觉,可能需要用水或其他液体的帮助。
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针灸艾灸来帮忙
按摩三阴交穴,以局部发酸感为度,有助于健脾除湿。
全科医生·身体管理家庭科学·新健康健康一点通2024·03反流性食管炎作为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指的是患者胃十二指肠液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使得食管粘膜溃疡、糜烂,进而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烧心、反流,以及吞咽困难、胸痛、慢性咳嗽、咽喉炎等。
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极大转变,过量摄入脂肪食物,使得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反流性食管炎有着慢性复发的趋向,病情严重者会反复发作,进而会出现食管狭窄、消化道出血等各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构成极大威胁。
长期以来,临床针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多采用西药治疗,但停药后极易复发,症状改善后仍要维持治疗。
近年来,针灸艾灸被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并收获了较为可观的治疗效果。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复杂,饮食习惯不科学、药物损伤等都可能致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亦或致使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进而造成抗反流屏障结构及功能异常,诸如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异常等,均可能致使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有研究人员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会提升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几率。
如今,临床针对反流性食管炎,往往会应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由此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性。
治疗效果显著1.针灸治疗针灸学紧扣经脉穴位、气血运行理论,依托激发于外、调节于内,可实现预防身体病变的功效。
同时,讲求通过对经脉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以及穴位治疗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借助特殊诊断工具、技术手段,以达到诊疗目的。
对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相关研究表明,针灸可依托对机体、神经、免疫的调节控制,促进食道下胆道括约肌作用,助推消化道运动,减少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进一步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
2.艾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会产生机体免疫力下降表现,伴随机体防御机制减弱,来源于胃部、十二指肠反流物的攻击会逐渐增强,相关的中医脾胃病病因主要为“脾胃虚弱”“邪气犯胃”。
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
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和症状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胸部或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吞咽困难等。
长期未经治疗的GERD可能会引起食管炎症、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等并发症。
因此,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非常重要。
1.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避免过度进食、过度饮酒、吃辛辣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柑橘类水果、洋葱、大蒜等,也要注意控制碳酸饮料和酒精的摄入量。
- 就餐习惯:分散进食,避免连续进食或过度饱餐,尽量减少饭后躺卧的时间。
- 体重控制: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腹压,有助于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
- 不要吸烟:尼古丁会降低下食道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概率。
2. 药物治疗- 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并复合服用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和胃内容物反流。
- 抗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药物联合应用:通过降低胃酸的分泌同时保护胃黏膜,减轻症状。
- 钠泵抑制剂:如奥西那秦等,可以减少食管内酸性反流。
- 反酸剂:如碳酸钙可以中和胃酸,缓解症状。
3. 外科手术治疗- 抗反流手术: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
主要有胃食管的括约肌重建术、改变胃基部解剖结构的手术,如胃底瓣成形术、胃底悬吊术等。
- 先进的微创手术:如经食管胃底瓣成形术、经腹腔镜下的Nissen肌肉松弛环等。
这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
4.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频消融术:通过电极放射射频能量,使下食道括约肌和食管-胃连接处的组织产生热损伤和纤维化,加强高位食管括约肌的功能,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
- 食道镜下导丝支撑术:通过导丝插入反流食道的黏膜层内,形成丝状支撑,提高下食道括约肌效能。
- 结合中医药治疗:如针灸、中成药等,可缓解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并增加胃内蠕动。
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针药联合治疗对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临床表现。
共纳入40例患者,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观察,发现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临床表现明显改善。
针药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食管炎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结果分析表明,针药联合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胃部不适感,降低反流症状发生频率。
结论认为针药联合治疗是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进一步研究方向可以围绕该治疗方法的优化及长期疗效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临床观察、治疗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特点是食管粘膜受到胃酸、胃内容物的腐蚀和刺激所致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骨后灼热感、咽喉部不适、反酸、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食管狭窄、出血等并发症。
当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和胃肠动力药等,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针药联合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针药联合治疗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改善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
对于针药联合治疗在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疗效评价和机制研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40例患有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进行针药联合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有望为针药联合治疗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4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针药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评估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和临床表现的影响。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消化功能指标和食管黏膜病理改变等方面的数据,探讨针药联合治疗对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反流性胃炎怎么办这些小贴士可以帮上你
注意事项:长期 使用可能引起便 秘、腹泻等副作 用,需在医生指 导下使用。
01
0 2
03
04
胃黏膜保护剂
作用:保护胃 黏膜,促进溃 疡愈合
常用药物:硫 糖铝、胶体铋、 米索前列醇等
服用方法:遵 医嘱,按时按 量服用
注意事项:避 免空腹服用, 避免与其他药 物同时服用
01
0 2
03
04
促胃动力药
常用药物:多潘立酮、莫沙 必利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饭后不要立即躺下, 可以适当散步或站
立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定期检查与复查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了解胃部健康状况 复查时间间隔:根据医生建议,一般为1-2年 复查内容:包括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注意症状:如出现胃部不适、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反流性胃炎怎么办
,
汇报人:
目录
01
目录标题
02
03
了解反流性 胃炎
生活调理
04
药物治疗
05
中医治疗
06
预防与保健
了解反流性胃炎
什么是反流性胃炎
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 炎症。
反流性胃炎的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咳嗽等。
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胃内压力增高等。
其他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
避免食用过于 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验案一则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验案一则
李文雄;孙赫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3(21)9
【摘要】患者,男,35岁,2013年3月24日初诊.患者自觉咽中如有物堵半月余,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恶心,嗳气, 胸部有烧灼感,甚或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纳眠差,小便调,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噎膈.证属肝胃不和、痰气交阻,宜疏肝和胃、通降化痰.方药:柴胡15 g,黄芩12 g,制半夏10 g,枳壳12 g,吴茱萸3 g,木香10 g,郁金10 g,海螵蛸10 g,代赭石30 g,茯苓15 g,陈皮6 g,白芍15 g,生姜6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至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7剂为1个疗程.再配合针灸疗法,单纯针刺取穴胃俞(双)、足三里(双)、中脘,均直刺1~1.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中药服用配合针灸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李文雄;孙赫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1则
2.中药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胃炎验案一则
3.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慢性咽炎验案1则
4.苗医药棒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验案举隅
5.中西医结合配合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液反流所致。
由于老年人的食管功能降低,因此患本病的机会更多。
本组患者63例,经过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0例,女33例。
年龄20~62岁,平均3
2.8岁。
病程6个月~5年。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1.2临床表现
,并常互为因果。
,在食物通过时诱发或加重。
疼痛可放射至颈部或背部。
,由于炎症所致的局部痉挛,可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和呕吐;后期由于纤维瘢痕所致的狭窄,可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和呕吐。
1.3辅助检查
,边缘光滑、规则或稍粗糙,二侧对称;针刺足三里穴时,可见狭窄处仍有相当程度的舒张功能。
狭窄段以上的食管多有轻度扩张。
有时同时出现胃、食管反流和食管裂孔疝的X 线表现。
,表面糜烂和浅小溃疡。
1.4治疗
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心俞、督俞、膈俞、謚禧、膈关等;第二组取胸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上脘、建里、下脘、幽门等;第三组取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阴陵泉、太溪、公孙;第四组取下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心俞、督俞、膈俞、膈关等;第二组取胸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上脘、中脘、下脘、幽门等;第三组取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内庭、太溪、公孙。
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8~12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使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
每日治疗1次。
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食管区、胃、十二指肠。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交感。
.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
针刺食管区时,应从食道区的前部向后透刺至贲门区,或从食管区的后部向前透刺,亦可这两种透刺方法交替使用。
针刺十二指肠时,亦可采用透刺法。
针刺胃区时由胃区中部向十二指肠方向透刺。
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的捻转手法,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2结果本组患者63例经过治疗基本痊愈,2次治愈者10例,3次治愈者8例,总有效率100%。
3.讨论本病是由胃或肠内容物反流人食道而引起的。
正常人有防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机理;即使有反流,食管还有将反流物送回胃内的继发性蠕动。
防止反流的解剖生理结构以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最为重要。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端横过膈肌部分为一长2~5cm的高压区,该处压力低于胃底部。
胃内压力增高时,LES压力也随之增高,以防止胃肠内容物向食管内反流。
LES受迷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吞咽食物时迷走神经的作用是使INS压力减低,让食物进入胃内。
胃泌素是维持LES压力的重要因素。
食物,特别是蛋白质在胃里刺激胃泌素的分泌,从而增强LES的压力。
当食物从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泌素开始分泌,它削弱胃泌素的作用,从而减低LES的压力。
LES功能减弱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②食管蠕动障碍:正常情况下,当较多的食物或液体从胃反流人食管时,由于张力影响,在食管的上端就出现自上而下的蠕动波,迅速将反流物送回胃内。
若食管蠕动减弱或发生障碍,可致反流物存在较久而使食管炎持续存在。
食管炎又可累及LES而进一步降低LES的功能,加重反流,使食管炎恶化,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
食管蠕动障碍是食管炎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由于LES功能减弱和食管蠕动障碍是其自身发病的关键,而LES又受迷走神经和激素(胃泌素、胰液泌素)的调节,所以除了取食管区为主穴外,还需取胃、十二指肠区(十二指肠仅仅是小肠的一部分,考虑到取穴的方便,在定位耳穴时将其独立了出来)作主穴。
针胃区是为了调节胃泌素的分泌,针十二指肠是为了调节胰液泌素的分泌。
通过对这两种激素分泌的调节以获得维持LES的正常压力所必需的最适平衡度。
之所以要透刺食管穴,是因为不但要调节局部LES的功能,而且还应考虑到整个食管蠕动功能的恢复。
向十二指肠穴的方向透刺胃区,是为了重点针刺胃窦部的投射区,因为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分布于胃窦区。
针刺缘中、脑干、交感区旨在通过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进一步对LES正常压力的维持施加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