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
以下介绍一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朋友不妨一试。
香附15克,枳实10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佩兰10克,茯苓15克,独活3克,竹茹10克,五倍子10克,元胡10克,生山楂10克,夜交藤15克,丹参15克,马齿苋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用7—14剂,可有效。
左金丸治“烧心”有奇效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
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习用左金丸治疗,而且每能获得满意疗效。
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
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
内服煎汤1.5克~3克;研末每次0.3克~0.6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
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
入煎剂内服1.5克~4.5克,外用适量。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按6:1的比例入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一日两次。
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2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济南肛肠病院赵秀英专家指出,得了反流性食管炎,不仅轻微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涯,假如不实时治疗的话还会给肠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正常心理情形下管状食管进入胃囊斜向右侧成一角度称His角,将胃底推向食管起到活瓣感化,机械地把防止胃食管的反流.贲门部食管进口处的黏膜集合多及食管下的高压区亦均为防止反流的重要身分.这些正常剖解关系均起着防止胃食管反流的感化.损坏了防止胃食管反流机制,食管胃接合部闭合不全就会导致频仍反流.造成胃食管反流的看法不一,一般以为胃食管反流病人的膈食管膜附着点较正常人低,腹内食管段很短或消掉.使全部食管段经受低于大气压的负压,使食管腔扩展而产生反流.另一可能产生反流的机制是膈食管膜的张力增长,使食管远端经常受牵拉而凋谢.产生反流常在体重失常病人或过度用力或姿态不当时产生.例如肥胖病人中的膈食管膜部位有较多脂肪,削减了附着于食管腹段的长度.重抽烟及喝酒者有非特异性食管炎,使膈食管膜及远端食管有粘连,亦削减了腹段食管的长度.上述的假设均涉及膈食管膜的平常.反流在必定程度上是心理性的,若并发食管炎则成为病理性.食管上皮长期暴露于反流的胃酸,是造成食管炎的原因.食管黏膜与胃酸接触中断的时光决议于反流的频率及每次反流中断的时光,并由食管对酸消除的速度而定.经24h中断监测食管内pH值,其正常值是5.0~6.8,pH值低于4.0被以为是消失反流,因为pH 1.8~3.8时是蛋白酶最恰当运动的上限.在竖立位及苏醒状况时,因为重力消除及吞咽动作以及碱性唾液的中和感化,正常人的反流不造成伤害.频仍的反流,尤其在仰卧及深睡时,食管无运动,固然反流少,但消除慢,没有重力关心消除,亦没有唾液的中和感化,因而反流性食管炎的产生率就高.反流物的性质除食物外,胃液内含有酸.蛋白酶及黏液,加之胆盐.胰酶对食管黏膜极为迟钝,均可产生食管炎或食管功效转变,或二者均有.分解以上诸身分,反流促进了食管炎的产生.慢性反流病人,溃疡的黏膜愈合后,新生上皮由食管胃接合部柱状上皮代替.贲门上端柱状上皮超过3cm时称之为Barrett食管或柱状上皮症.若中断有反流消失,在鳞柱状上皮接壤处可消失溃疡,有产生腺癌的高度安全性.反流性食管炎偏方:方一食痹汤,药物构成丹皮10g 栀子14g 大黄4g(后下) 降喷鼻6g 苏梗10g 白芍15g 枳壳8g 代赭石30g 竹茹12g 阿胶18g(烊化) 白及6g(研末冲服) 海螵蛸5g(研末冲服),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卧位渐渐服之.3周1疗程.顺应病证反流性食管炎.症见胸骨下炽热痛苦悲伤.嘈杂泛酸.咽下不利.恶心吐逆.口干口苦.浮躁易怒,多疑善虑.舌红苔黄.脉弦数.方二鬼笔擦剂,药物构成鬼笔50g(鲜品),制剂用法上药置打浆机中打浆过滤加75%乙醇l00ml,浸泡7日即可应用.用时摇匀.病人暴露胸部皮肤,先用温水擦清洁,用脱脂棉蘸本液少许涂擦胸骨外皮肤,以痛苦悲伤显著部位为主,每次涂擦3遍,每日3次.(1)硼砂60g,沉喷鼻10g,火硝30g,礞石5g,硇砂6g,冰片10g.共研为细末,每次含化1g ,迟缓吞咽,有通管止痛感化.(2)白药藕粉糊:云南白药1g,纯藕粉2匙.先取藕粉加温水少许,和匀后再加冷开水调匀,在小火上加热成糊状,再入白药.白糖适量拌匀,卧床吞咽取仰.俯.右.左侧位,各含一口,使药充分感化于患处,1小时内勿饮水.实用于食管炎.贲门炎.(3)吞咽艰苦,咽部邻近有火热感,可用好醋煎半夏9g.煎30分钟,留醋掏出半夏,趁热打入鸡蛋,搅匀服下.日1次,晚间睡前服.(4)石见穿.半枝莲.急性质各15g.水煎服,用于吞咽艰苦.(5)三草汤:三叶鬼针草60g,蒲公英30g,败酱草15g,川楝子10g,元胡10g,白芍2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实用于食管炎.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河南现代医学研讨院病院中医胃病科张爱生大夫及老中医专家组集数十年经验,总结验证独创“三步铲除疗法”并研制纯中药特效系列汤剂.针对腹胀.腹疼.泛酸.烧心.痞满.遭杂.吃饭少.大便不纪律.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专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腐烂性胃炎,胃窦炎,食管裂孔疝等老胃病.“三步铲除疗法”针对以下症状的患者:1.萎缩性胃炎引起的:(1)胃脘部胀满.(2)胃脘部痛苦悲伤.(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4)大便平常及衰弱症状.(5)贫血;2.胆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吐逆.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瘦削等;轻微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实验呈阳性等;3.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骨后烧灼感或痛苦悲伤.反酸.咽下艰苦.出血及贫血;4.浅表性胃炎引起的:(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痛苦悲伤,约占85%.(2)腹胀,占70%.(3)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4)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 .恶心吐逆.乏力.便秘或腹泻等.河南现代医学研讨院病院胃肠专家张爱生温馨提示:1.忌酒戒烟:因为烟草中含尼古丁,可下降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懈状况,加重返流;酒的重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排泄,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懈,是引起胃食管返流的原因之一.2.留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削减进食后返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粘膜释放胆囊压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返流.。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近些年消化道的病症拥有增长的趋势,并且不分年纪发病。
有很多年青人得了消化系统疾病,由于病症不显著,因此引不起高度重视。
消化道中的反流性食管炎变成了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病要素经常和欠佳的饮食搭配和生活方式相关。
本病的治疗标准除开饮食搭配之外,还能够用中草药材或是食疗法来调养。
01最先,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这类病况而言,我们平常的饮食搭配和作息时间实际上是十分关键的,每日我们要多吃一些颇具维他命和膳食纤维素的食材,例如像苹果,莴笋。
02这儿我再给大伙儿共享一个反流性食管炎可以吃的中药方子,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白芍,蒲公英花,法半夏,柴胡,党参,薏苡仁,三菱莪术,茯苓和白术,各十五克每日清理干净以后,放进水里熬成药,喝十四天上下,大约就可以奏效了。
03针对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而言,平常我们能够在夏秋季收集叫蒲公英花晾晒,留到冬季的情况下来泡水喝,我们都了解蒲公英花的功效与作用十分高,不但对我们反流性食管炎有医治作用,并且对别的层面也拥有比较好的作用。
常见问题:并且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而言,有时我们可以用一些菱粉再加稻米,再再加老红糖熬成粥,每日早上的情况下服食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材,并且平时用餐的情况下别着急,要少食多餐。
1.参芪猪肚汤:猪小肚1具、黄芩150克,党参150克。
将黄芩、党参清洗切成片,猪小肚清洗。
参芪以沙布包好放进猪小肚中,麻线扎牢,加慢火烧煮,熟后除掉药粉就可以。
趁着热食肚饮汤,分作4~6次食完,每天吃2次,连吃1周。
黄芩茯苓功效甘、温,为补气血主药,能减少胃液及胃代谢,维护胃粘膜。
党参茯苓功效甘、平,有益气、健脾胃益肺作用。
猪小肚健脾养胃、清胃热、治胃,与参芪搭配,借其补气血牵正之手,针对胃及食道发炎、消化不良、灼烧痛者合理。
2.炒萝卜叶:新鲜萝卜叶300克,食用油、盐适量。
萝卜叶清洗、断开,放进热锅中内炒过,加食用盐小量调料,就可以服用。
具备行气助消化的作用。
郑红斌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2 . 2 辨 寒 热 :本 病 临 床 多 见 于 热 证 ,患 者 时 常 出现
吞 酸 嗳 腐 ,烧 心 , 口 渴 喜 冷 ,心 烦 易 怒 ,舌 红 苔 黄 ,
脉 弦数 等 。寒 症 者 ,伴 有 吐 酸 ,喜 吐 涎 沫 ,大 便 溏
苔 ,脉 细数 ;脾 胃虚寒 者 ,泛 吐 清水 , 胃脘 冷 痛 ,喜 温喜 按 ,舌 淡 ,脉 沉 迟 无 力 ;肝 郁 化 火 ,气 滞 血 瘀 者 ,则 为吞 酸嗳 气 ,胸 胁 胀 痛 ,急躁 易 怒 ,食 道 胸 胁
刺痛 。
参 、石斛 、太 子 参 等 。若 素 体 阳 虚 ,或 平 时 过 食 生
泻 ,四肢 不温 ,舌 淡苔 白,脉沉 迟等 。 2 . 3 辨 虚 实 :本病 虚 实 并 见 ,虚 者 胃阴 不 足 ,脾 胃 虚寒 ;实者 多 为肝 郁 化 火 ,气 滞 血 瘀 。 胃阴 不 足 者 , 干 呕 、呃 逆 ,烧 心 , 胃脘 嘈 杂 ,饥 不 欲 食 ,舌 红 少
深 ,今 不 揣 浅 陋 ,择 要 介 绍 如 下 。
1 中 医治 疗 优 势
重 ,舌 淡 脉 弦 细 。 气 虚 者 , 患 者 神 疲 乏 力 , 舌 淡 脉
虚 ;血瘀 者 ,食道 偶有 刺痛 ,舌 暗脉 细涩 。
2 . 5 辨 病 程 :本 病 临证 辨 证 实 分 初 中后 期 。初 期 偶
连 、山栀子 、蒲公 英 、丹皮 、石决 明等 清 肝 泻火 。便
秘 者 ,加 制 军 以通腑 降浊 ,枳壳 行 气 消 滞 除 胀 ,俾 大 便 畅则 气机 畅 ,利 于肝胆 疏泄 ,胃气 和降 。 3 . 3 健 脾 扶 正 , 温 中养 阴 :本 病 以 脾 胃虚 弱 为 本 , 浊邪上 逆 为标 。郑 师临床 常 以香 砂六 君 子 汤 为 主方 加 减 以健 运 脾 胃。如病 久 伤 阴耗 血 ,则 多 用 甘 凉 润燥 法
涂福音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灼感、反酸等。 涂福音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载, 茹 12 g, 半夏 10 g, 茯苓 15 g, 藿香 10 g, 川朴 10 g,
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 师古而不泥古, 根据病因病 苏梗 9 g, 九节茶 15 g, 两面针 15 g, 生薏仁 30 g, 甘
机的变化, 分为胃失和降、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 草 3 g)。
(1999205212 收稿)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夏秋季腹泻 68 例
胡荣泉
四川省宣汉县中医院脾胃病专科, 宣汉 636150
关键词 腹泻; 藿朴夏苓汤
笔者运用藿朴夏苓汤加减, 治疗夏秋季腹泻 68 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本组 68 例, 均选自我院脾胃病门诊 夏秋季腹泻患者。其中男 43 例, 女 25 例; 年龄 13~ 64 岁, 平均 3214 岁; 病程 20 h~ 21 d, 平均 318 d。主 症为腹泻稀水样大便, 每日 5 次以内为轻型, 6~ 10 次为中型, 11 次以上为重型。 粪便肉眼观察呈稀水 样, 间或有少量粘液; 镜检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阴 性。 68 例中有 37 例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改用本法。 112 治疗方法: 中药主方为藿香 12 g, 厚朴 15 g, 法 夏 15 g, 茯苓 20 g, 黄连 10 g, 神曲 15 g。湿热偏重舌 苔黄腻者加黄芩 15 g, 六一散 35 g; 舌苔白腻里有寒 湿者加干姜 10 g, 苡仁 30 g; 伴有寒热表症者加香薷 10 g, 银花 20 g; 伤气者加党参 20 g, 甘草 6 g。每日 1 剂, 冷水浸泡 30 m in 后, 煎 2 次取药汁约 800 m l, 分 3 次空腹温服。若腹痛重者给予阿托品 013 m g, 每日 3 次; 腹泻每日 11 次以上, 超过 2 d 者给予次碳酸铋 3 片, 每日 3 次; 失水过多者, 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 1 500~ 2 500 m l, 氯化钾 110~ 210 g, 每日 1 次。 113 疗效评定标准 (自拟) : 腹泻止为显效, 诸症消 除, 未再发为治愈。 2 结果
食管炎(胃痛、嘈杂、噎膈)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食管炎(胃痛、嘈杂、噎膈)中医治疗最佳秘方食管炎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包括感染、化学物刺激、物理性损伤及继发于食管憩室、肿瘤或贲门失弛缓症等病变。
胃食管反流作为食管炎的病因,系早在40年代被发现,当时指出和食管裂孔疝有关,认为可能因腹腔食管段的丧失、食管与胃之间正常锐角的消失等解剖学机械因素,导致胃食管反流。
但多数食管裂孔疝并不伴有胃食管反流,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不能被证实有食管裂孔疝并存,因此目前尚难确定二者的关系。
已知胃食管交界的上方有略增厚的环形肌束,成为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长度约2~4cm,正常基础压一般为2.0~3.3kPa(15~25mmHg),平均2.6kPa〔20mmHg),在正常人形成超过胃内压的高压带,足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只有在吞咽后引起食管原发性蠕动时,LES才出现弛缓。
故LES具有重要抗反流的屏障作用。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乙ES不适当弛缓或经常处于松弛状态,并有反流物引起食管粘膜损害、食管对反流物清除功能削弱等因素所致。
一、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三、食管对反流物用除能力削弱「临床表现」一、胃灼热与反胃胃灼热又称为“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有位于胸骨后的烧灼样不适感,多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
可伴有反胃,反流物呈酸味或带苦味,偶含少量食物。
胃灼热与反胃易发生在平卧、弯腰俯拾姿位,可于熟睡时扰醒。
胃灼热经服用制酸剂后常缓解或消失。
二、咽下疼痈与咽下困难反流性食管炎加重或并发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咽下疼痛,多在摄人酸性或过烫食物后发生,疼痛涉及剑突下、肩胭区,或达颈、耳部,有时辐射至臂。
可有间歇性咽下困难,每发生在开始进餐时,呈胸骨后梗塞感,系由食管痉挛所致。
食管狭窄的咽下困难呈持续性,对于食尤为明显。
有进行性咽下困难者,应警惕食管下段癌变。
三、其他因影响患者进食,体重可稍有减轻。
食管粘膜不断少量出血可致轻度缺铁性贫血;溃疡偶引起大量出血。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内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
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疼痛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对预防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能明显缓解症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
同时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药物抵抗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发生胃癌的概率。
目前中医药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策略和实验总结。
1、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为6种证型,分别为: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瘀血阻络证。
这六种类型仅仅是目前共识的内容,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多样不能完全概括,因此各医家需要灵活变通,精准辨证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章程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疗以疏肝降热、和胃降逆;脾胃虚弱型,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错杂型,治疗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治疗以养阴和胃、和胃降逆。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美拉唑镁联合莫沙比利片等)。
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张福东将3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肝胃不和型,采用黄连、醋柴胡、甘草、白术等进行治疗;脾胃虚弱型,采用广木香、乌贼骨、陈皮、白术、甘草、党参等进行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白蔻仁、厚朴、佩兰、半夏、甘草、竹叶等进行治疗;胃阴不足型,采用麦门冬、谷麦芽、甘草、半夏等进行治疗。
海派中医“张氏内科”张存钧教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总结

海派中医“张氏内科”张存钧教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总结海派中医“张氏内科”张存钧教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总结反流性食管炎(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
张氏内科张存钧教授作为海派中医的代表人物,长期致力于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并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总结张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和方法,并对其进行探讨。
一、病因及病机认识张教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重视了对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他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障碍,胃酸和胃内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炎症反应,并造成食管黏膜损伤所致。
此外,张教授还指出,慢性炎症、胃肠功能失调、湿热积聚等都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二、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张教授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并深入研究了该病的各种辨证类型。
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质特点,常见的辨证类型如胃热犯降、湿热蕴结、脾胃虚弱等等,进行个体化的施治。
1. 胃热犯降型胃热犯降型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为胸腹热痛,嗳气频繁,口苦口干。
张教授常用的治疗方剂有清胃散、消食导滞方等。
同时,还结合针灸疗法,如足三里穴、关元穴等,帮助疏通胃经,疏肝降逆,以达到清热化瘀、疏导降逆的目的。
2.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为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口苦口腻,大便黏滞等。
张教授常用的治疗方剂有温中化湿方、燥湿消食方等。
同时,还应用腹部推拿手法,如捏脾促逐,以及针刺足三里、足厥阴等穴位,加强活血化湿、健脾燥湿的疗效。
3. 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神疲乏力等。
张教授常用的治疗方剂有健脾和胃方、理中丸等。
同时,还常规运用经典的中医治疗方法,如脐疗、艾灸等,以增强脾胃消化功能,调理脾胃功能失调。
三、注意饮食调整张教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同时,也极力强调饮食调整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
最佳经验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
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
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
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清胃滋阴。
辨证论治(1)肝胃郁热:
主症: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化肝煎加减:青皮10g、浙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栀子10g、吴茱萸3g、黄连3g、白芨10g、郁金10g、JUI楝10g、甘草6g。
(2)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厚朴10g、茯苓10g、苏叶6g、浙贝10g、陈皮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6g、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
用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单方验方(1)左金丸:5g,2次/日。
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乌贼骨粉:3~5g,3次/日。
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①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
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
②口服制酸剂、消胆胺、藻朊酸和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
③口服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泰胃美,每次800毫克,早晚各1次。
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
酸泵阻断药洛塞克,每次20毫克,每日1次。
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明显改善或控制症状,使糜烂和溃疡愈合。
④避免应用使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药物。
包括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β
兴奋剂、α阻断剂、多巴胺、安定、阿片类和钙通道阻断药等等。
⑤中药治疗:以舒肝健脾和胃降逆为主。
基本方有旋复花、半夏、黄连、柴胡、枳壳、煅瓦愣、白芨、甘草、乌贼骨。
2、护理保健①餐后直立,避免负重和穿紧身衣;②改变体位是减少反流的有效方法。
睡眠时抬高床头10-15厘米或用楔状海绵垫肩背。
3、饮食保健①宜少量多次进低脂肪高蛋白食品。
如豆类、奶类、瘦肉和鸡蛋。
②避免过饱,睡前3小时勿进食。
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③不进食咖啡、芥末、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