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阳修试笔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
欧阳修学书文言文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尤其擅长古文写作。
以下是四首欧阳修学书的文言文及其解析:1. 《学书为乐》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以学书为乐。
他说:“余幼时学书,见古人笔迹,爱之不已,遂刻意模仿。
及长,益觉其难,然亦不辍。
”这句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解析:欧阳修自幼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他努力模仿古人的笔迹,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书法的难度,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
2. 《书论》欧阳修在《书论》中说:“学书之法,在乎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字正。
”他认为,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只有心正了,笔才能正,字才能写得好。
解析:这段话强调了学习书法的关键在于用心。
欧阳修认为,只有心态端正,笔下的字才能端正。
这不仅是书法技巧的要求,更是一种修养和心境的体现。
3. 《集古录跋尾》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写道:“学书当以神会,不可徒求形似。
”他主张学习书法要注重领悟其精神实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形似。
解析:欧阳修认为,学习书法应该注重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涵,而不仅仅是追求外在的形似。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精髓。
4. 《试笔》欧阳修在《试笔》中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
”他认为,学习书法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妙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解析:这段话表达了欧阳修对于书法学习的看法。
他认为,学习书法需要掌握基本的笔法,但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个人的领悟和创造。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笔法,但要达到独特的境界,则需要凭借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欧阳修的书法观强调了用心、领悟和创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书法不仅要掌握技巧,更要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和个人的独特表达。
这些观点对于书法学习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欧阳修“学书为乐”书学观的社会动因
年病 目,不能读书 ,又艰于执笔 ,惟此与集古录, 以把玩 , 可
宋太宗赵匡胤在大宋王朝建立不久, 曾对其军事重 臣们 说 :“ 人生如 自驹过隙 ,所以好富贵者,不过多积金银 ,厚 自 娱乐 , 使子孙无贫乏身。汝曹何不释去兵权 , 择好 田宅市之,
收 稿 日期 :20 -0 -0 06 7 5 作者 简介 :唐幼铎 (9 4 ,男,湖南东安人,副教 16 一)
而言 , 主观上的爱好似乎更重要 。 好之已笃,则力虽未足 , “ 犹能致之” 。欧公还 自称 ,收藏金 石 目的是 “ 足吾所好, 玩而
试笔 《 笔说 砚谱 《 试笔诗 学书诗》等。其中, 集古录 》是一部金石资料汇编,所收碑刻,或是对 纠正史 料之误 、 填补史料之缺有价值的金石铭文,或是虽无史料价 值 ,但字体美观、格调高古、书法意味浓厚的碑刻作品a此
阅古人遗迹 , 把玩古代法 帖, 不仅可 以学到古人的笔法意趣 , 而且能从 中获得一种愉悦 。 欧公对收藏碑刻 也充满浓厚的兴
趣, 他在 集 古录 目序》中,对收藏金石之 事作 了较全面的 阐述,认为 收藏金石之类的文物 ,须有主、客观条件 ,主观 上有收藏文物 的癖好 , 客观上具有收购文物 的财力 。 相比较
道教所谓的修炬服丹阴阳交合等程序无非都是为了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它一方面号召人们去尽量禁欲而另方面却设法尽量满足人的生存欲及享乐欲其人生哲学实际上就是长生享乐满足情欲这种颇具本土世俗化色彩的道教成了大宋最为流行和时髦的精神追求就连宋太宗宋真宗及宋徽宗都是惟恐顶礼膜拜不及的道教狂徒
维普资讯
古录跋尾卷十 ・ 杂法帖十》云 :“ 学书不必惫精疲神于 笔砚 , 多阅古人遗迹 , 求其用意 , 所得宜多” “ , 吾有集古录一千卷 , 晚又得 此法帖,归老之计足矣 。寓心于此, 其乐可涯” 老 。“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欧阳修
欧阳修
人物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翁一 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 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仁宗时,累擢知制诰、 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 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 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 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 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 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欧阳修
Hale Waihona Puke 代表作品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 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 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 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密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 《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 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 欧 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 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 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 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 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 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 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 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逸马杀犬于道翻译
逸马杀犬于道翻译逸马杀犬于道原文传说,有一天欧阳修和几个朋友在洛阳郊外游玩,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来不及躲避的小狗。
欧阳修建议大家简要地叙述这件事。
欧阳修和朋友们都是写文记事的好手,大家各自叙述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有犬卧于十字街,逸马蹄而杀之。
”另一个朋友说:“有马逸于街,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说:“都有点罗嗦,若这样使各位老兄去修国史的话,恐怕一万卷也不完啊。
”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是大手笔,你说如何写这件事?”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
”他仅用六个字便说清楚了这——件事,朋友们相视一笑,都称赞欧阳修用词精练。
2. 书马犬事的译文原文:《书马犬事》出处: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译文: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
(他们)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
欧阳修说:“大家尝试记叙一下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用蹄子踩死了。
”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
”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来编撰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欧阳修说:“奔逃的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
”朋友们相视一笑。
扩展资料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马犬事。
书法创作资料
书法创作资料1.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秦?李斯-朱文长《墨池编川》2.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
秦?李斯-朱文长《墨池编川》3.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受须有倚伏,开阖籍于阴阳。
萧何《佩文斋书画谱川》4.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有法焉,而况书乎!汉?扬雄《法言》5.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
汉?崔援《草势》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汉?赵壹《非草书》7.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您性,然后书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汉?蔡邕《笔论》8.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汉?蔡邕《笔论》9.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汉?蔡邕《九势》10.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汉?蔡邕《九势》11.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三国?钟繇《笔法》12.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驾,舒翼未发,复举还安。
晋索靖《草书势》13.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福,莫重于银钩。
晋?卫铄《笔阵图》14.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晋?王表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5.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6.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17.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末作之始,结成思矣。
晋王羲之《书论》18.藏骨抱筋,含文包质。
晋?王羲之《用笔赋》19.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南北朝王僧虞《笔意赞》20.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南北朝?袁昂《古今书评》21.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銛。
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_
2023 年第 6 期第 63 卷(总 306 期)No.6 2023Vol.63 General No.306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 *李成晴摘要:明茅维本《东坡先生全集》所载苏轼篇题《泗岸喜题》,宋本原貌应作《闻骡䭾试笔》或《骡䭾驿试笔》。
所谓“试笔”,既指试写行为,也指在书写准备阶段所自由书写的诗文。
以“试笔”为篇题,滥觞于晚唐郑谷的《试笔偶书》,并在宋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等文士那里蔚然成风,《欧阳文忠公集》甚且专编《试笔》一卷。
试笔作为日常书写情境,深度参与了宋人的日常书写与文献生成。
试笔具有“书以自识”的个人化特点,承载着作者的生命意识,并被作者用来自抒情志与自述身世。
以“试笔”为篇题的诗文大抵冲口而得,信手而成,初不加意,有着“偶然欲书”的舒展和自由,因此也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试笔类诗文的文体自由,为诗人检点身心行止提供了宽松的文本空间。
关键词: “试笔”; 宋人; 书写准备; “书以自识”;“偶然欲书”DOI :10.13471/ki.jsysusse.2023.06.006一、从苏轼《闻骡䭾试笔》谈起宋咸淳廖氏世彩堂本《昌黎先生集》卷2《送文畅师北游》“照壁喜见蝎”句下注曰:苏内翰《闻骡䭾试笔》:余谪居黄州五年,今日离泗州北行,岸上骡䭾声空笼,意亦欣然,盖不闻此声久矣。
退之“照壁喜见蝎”,不虚语也。
①宋庆元六年魏仲举家塾刻本《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卷2所引,同作“苏内翰《闻骡䭾试笔》”②,后世韩集注本如顾嗣立《昌黎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等所引亦同③。
苏轼以自己听闻北地骡䭾声之喜与韩愈照壁见蝎之喜相印证,不著议论,而南谪北归之感慨毕见其中。
夷考苏轼此篇在苏轼本集中的载录情况④,可发现宋郎晔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0卷阙载,也不见于存世宋刻苏集* 收稿日期:2023—01—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写本、宋刻本所见唐人的别集编撰思想与实践研究”(19YJC751013)作者简介:李成晴,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91)。
得意忘形的意思是什么
得意忘形的意思是什么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得意忘形的意思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词语得意忘形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注音ㄉㄜˊㄧˋㄨㄤˋㄒㄧㄥˊ词性动词基本解释◎得意忘形déyì-wàngxíng [slap-happy be lost in exhilaration] 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得意忘形引证解释1.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
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画》曲:“手掛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官场维新记》第六回:“袁伯珍弄得得意忘形了。
”沙汀《在祠堂里》:“当他向他的同事问询了几句以后,他就更加嚷叫得口沫乱飞,显出一种得意忘形的神态。
”2. 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得意忘形造句一、他才赚了一点钱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二、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三、他那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样子,免不了又要自我吹嘘一番。
四、甜言蜜语会使愚者得意忘形。
五、考了100分的小明得意忘形,结果,下次考差了。
六、他才升了一个小组长,就得意忘形到这副德性!七、我们如果因为一点成就就得意忘形,终究难成大器。
八、他听说自己中了头奖,一时得意忘形,竟然摔断了腿。
九、有时候,她为了这一切的光荣和愉快真乐得得意忘形呢。
十、高盛的而竞争对手也不要得意忘形。
十一、麦琪这几天得意忘形,怎么啦?十二、当知道获得金牌的时候,我竟然得意忘形地欢呼起来!十三、你这次段考有点进步,应再接再厉,可别就得意忘形,鬆懈下来了!十四、胜利者得意忘形的微笑使某些人感到烦恼。
欧阳修与北宋书法(可编辑)
欧阳修与北宋书法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欧阳修与北宋书法姓名:杨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术学指导教师:刘守安20040501内容提要宋代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继魏晋、隋唐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欧阳修作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不但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书法以及金石学领域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他对北宋中期书坛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欧阳修有关书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书学思想方面,而这样的研究也只是侧重于其中某一方面、选取某一角度,并不全面系统,比如关于“学书为乐”这方面涉及的较多。
而对欧阳修的书法风格及其演变则很少有系统的阐述,特别是有关欧阳修对北宋书家的影响较少涉及。
本文认为欧阳修不但提出了一些书学观点,形成了他比较系统的书学思想,而且在书法实践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特别是在他于北宋书家的交往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以他在北宋中期的政治及文坛地位,极力推介一些书家,为北宋书法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对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书法风貌、金石学成就以及他对北宋书法的重要影响等做了比较系统的考察研究,以求对欧阳修在北宋书坛的地位、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欧阳修书学思想北宋书法金石学,., ’,瘩“ . .. ’.:’~欧阳修』北束书法首都师范人学坝学位论文论绪在中国书法史上,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之后,两宋时期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书法发展高峰。
特别是在北宋中期,出现了一大批书家,以欧阳修、石延年、苏舜钦、苏舜元、刘敞、文彦博以及苏、黄、米、蔡“宋四家”等人为代表,他们不管是在书法理论上还是创作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共同营造了北宋中期书坛中兴的局面,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在北宋中期的这些书家中,欧阳修比较具有代表性。
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不但在文坛以及政坛上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书法理论、书法创作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欧阳修以自己的大雅风范影响了一大批书家。
八字开头的诗词歌赋
八字开头的诗词歌赋
1.八窗玲珑自不关,一拳突兀更无依。
——宋·苏辙《次韵孔平
仲著作见寄四首》
2.八水三川途路长,此身无计老渔乡。
——唐·杜荀鹤《秋日望
西阳》
3.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之道,乃其末焉者。
——宋·欧阳修《试
笔·文说赠刘原父》
4.八表雄风卷地来,扁舟独上钓鱼台。
——宋·白玉蟾《题钓
台》
5.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唐·崔季卿《晴江秋
望》
6.八荒驰骛遍天涯,九垓溟涬通呼吸。
——宋·陈造《次韵李节
推九日登南山》
7.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宋·杨万里《秋凉晚
步》
8.八面玲珑人尽许,此身端合在蓬瀛。
——宋·释宝印《颂古三
首其一》
9.八音繁会奏宫商,鹄唳猿啼总不妨。
——宋·胡仲弓《和郑康
道探梅十绝句》
10.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唐·李颀《送刘
昱》
11.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12.八月秋高风怒号——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14.八百里分麾下炙——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1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宋·辛
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崇文之上,夜宿钟亭观书。
3. 苏轼《黄州快哉亭记》:
知止乎其所不能,谓之以德服人。
放矢鹄目,诸葛之武;含章默诵,夫子之文。
4. 欧阳修《试笔》: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鸿飞那复计东西,泥鸿踏雪留痕迹。
5. 杜甫《书事》:
抱朴真以策勋,忍将千载名归尘。
可怜光阴不相待,便作浮云隐月身。
6. 白居易《赋得书斋寄刘三十五》:
谁言五千文字,抵不上长安一片砖。
伤心落笔知多少,风雨江边夜夜船。
7. 韩愈《送杜曾游江南》:
为我谢王逸少,书传千里共追寻。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这些古诗词中,作者通过描绘书法作品的形式、风格和内涵,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
学习欧阳修和颜真卿楷书感受提起欧阳修,最先在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应该是那个苍颜白发,醉态酣然的老头儿。
迫而察之,会看到一个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的文坛巨擘,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最美情郎,是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诗词文章光耀千古,金石遗文,断简残编爱不释手,酒筵歌席,游遍芳丛,潇洒风流。
这样一个姿彩纷呈的人,越来越乐在其中的喜好,唯书法而已。
让我们在《欧阳文忠公集》所录的《试笔》,《笔说》等书论篇章中去寻找答案。
欧阳修在《试笔》自述: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又不厌者,书也。
小编深以为然,自年少以来,爱好众多,人到中年大多都荒废了。
有些是厌倦,不再去做了,亦如小编少时喜欢象棋,杀伐好斗之心正炽,人到中年,经历世事沧桑之后,一切淡然处之,对于以谋算为主的棋类游戏已经提不起来半点兴致。
“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有些是依然喜好,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有心无力,也不能再有进益了,比如小编喜欢篮球,上了年纪后,身体反应跟不上意识,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下极容易受伤,伤过几次后,也就只能当看客了。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唯有书法,历久弥新,好之愈甚。
为何书法能有这等魅力,让人沉醉其间,愈久益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永叔有言:“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
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看看醉翁对书法的态度,我有空就学习书法,不是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磨练技艺。
只是觉得学书法胜过在其他事情上劳心劳力。
难道学书法只是贪图身心的安逸?非也,学书不能不劳,书法之路不可能不动手,也不可能不动脑子,换句话说就是劳心又劳力,那为何书法还能让人在劳累中得欢乐?因为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得静中之乐,唯有书法。
这里有两个字让我们明白书法的意义,一是乐,书法可让人得其乐,沉醉于此,使人身心愉悦。
虽然书坛喧乱嘈杂,但拨开名利的纷纭,超越技法的高下,在明心见性之后,书法的初心是让人快乐,书法的趣味和快乐能够贯穿的持续于整个生命。
【精选】关于欧阳修的成语
关于欧阳修的成语:/changyong/14987.html 儿怜兽扰 ér lián shòu rǎo 象小孩一样加以抚爱,象野兽一样加以驯化。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兒憐獸擾,卒俾來臣。
”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
” 昂然自得 áng rán zì dé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 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杯觥交错 bēi gōng jiāo cuò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
觥,酒器。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 常镇静。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可磨灭 bù kě mó miè 磨灭:消失。
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 道当然也。
” 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圭角:圭玉的棱角。
欧阳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欧阳修代表作有哪些)
欧阳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欧阳修代表作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欧阳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欧阳修代表作有哪些)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关于欧阳修的成语
-儿怜兽扰 ér lián shòu rǎo 象小孩一样加以抚爱,象野兽一样加以驯化。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兒憐獸擾,卒俾來臣。
” 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
” 昂然自得 áng rán zì dé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宋·欧阳 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 杯觥交错 bēi gōng jiāo cuò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
觥,酒器。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
”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 常镇静。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可磨灭 bù kě mó miè 磨灭:消失。
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 道当然也。
” 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圭角:圭玉的棱角。
比喻才干不外露。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古人关于用笔的经典论断
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1.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松年《颐园画论》2.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3.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4.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5.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清.刘熙载〈艺概〉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7.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8.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9.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10.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1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12.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唐.孙过庭〈书谱〉13.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14.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清.松年〈颐园论画〉15.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清.刘熙载〈艺概〉16.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宋.朱文长〈续书断〉17.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唐.虞世南〈笔髓论〉18. 览田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则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东汉.赵一,非草书〉19.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历代书法理论书目
历代书法理论书目历代书法理论书目由于历代书论繁杂,各发各家言,难以全述。
下面列出 历代书论名录,以便爱好书法的朋友选取感兴趣的部分,选 择性阅读。
王羲之《书论》 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 王羲之《自论书》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南北朝虞龢《论书表》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王僧虔《笔意赞》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又论书》 颜之推《论书》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萧衍《草书状》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袁昂《古今书评》秦汉 李斯《用笔法》 蔡邕《篆势》 蔡邕《隶势》 蔡邕《笔论》 蔡邕《九势》 崔瑗《草书势》 许慎《说文解字序》 赵壹《非草书》 魏晋 卫夫人《笔阵图》 卫恒《四体书势》 鲍照《飞白书势》 江式《论书表》 成公绥《隶书体》 索靖《草书状》 钟繇《用笔法》庾肩吾《书品》王愔《古今文字志目》江式《论书表》鲍照《飞白书势》隋唐五代释智果《心成颂》李世民《指意》欧阳询《八诀》欧阳询《传授诀》欧阳询《用笔论》欧阳询《三十六法》张怀瓘《书断》虞世南《笔髓论》虞世南《书旨述》孙过庭《书谱》窦臮窦蒙《述书赋》张怀瓘《书估》张怀瓘《二王等书录》张怀瓘《书议》张怀瓘《文字论》张怀瓘《六体书论》张怀瓘《评书药石论》欧阳修《试笔》欧阳修《六一论书》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米芾《砚史》徐浩《论书》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李阳冰《论篆》蔡希综《法书论》李华《二字诀》李嗣真《书后品》韩方明《授笔要说》卢携《临池诀》释亚栖《论书》林蕴《拨镫序》张彦远《法书要录》韦续《墨薮》李煜《书述》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米芾《书史》米芾《海岳名言》米芾《宝章待访录》朱文长《续书断》陈槱《负暄野录》无名氏《三十六法》苏轼《论书》蔡襄《论书》黄庭坚《论书》朱熹《论书法》赵构《翰墨志》姜夔《续书谱》元代盛熙明《法书考》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陈绎曾《翰林要诀》虞集《论书》吾丘衍《学古编》无名氏《书法三昧》明代项穆《书法雅言》杨慎《墨池琐录》杨慎《书品》汤临初《书指》祝允明《奴书订》祝允明《评书》徐渭《书论》徐渭《执笔法》徐渭《七字书诀》丰坊《书诀》丰坊《童学书程》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费瀛《大书长语》宋啬《书法纶贯》赵宧光《寒山帚谈》张绅《法书通释》潘之淙《书法离钩》方孝孺《评书》解缙《春雨杂述》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钱谦益《绛云楼题跋》莫云卿《论书》清代钱泳《书学》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梁章钜《学字》朱履贞《书学捷要》笪重光《书筏》阮元《南北书派论》阮元《北碑南帖论》宋曹《书法约言》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傅山《作字示儿孙》傅山《散论》周星莲《临池管见》包世臣《艺舟双楫》何绍基《书论》王铎《论艺摘录》刘熙载《艺概》冯班《钝吟书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桂馥《国朝隶品》侯仁朔《侯氏书品》王宗炎《论书法》梁同书《频罗庵论书》蒋骥《续书法论》杨守敬《书学迩言》梁巘《评书帖》魏锡曾《书学绪闻》万经《分隶偶存》姚配中《书学拾遗》曾国藩《书论语录》清人原著《书法秘诀》孙光祖《六书缘起》文伯子《书法辑要》王澍《翰墨指南》王澍《论书賸语》(节录)近现代沈曾植《寐叟论书六则》黄宾虹《书史两则》黄宾虹《笔法两则》弘一《谈写字的方法》鲁迅《写字就是画画》于右任《书论七则》沈尹默《学书有法》胡小石《书艺略论》郭沫若《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林语堂《中国书法》沈子善《学书捷要》闻一多《字与画》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丰子恺《艺术的园地》(节选)邓散木《临池偶得》林散之《笔谈书法三则》白蕉《白蕉论艺》祝嘉《论书法中的“疾涩”》林风眠《书法的影响》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商承祚《说篆》梁实秋《书法的前途》潘伯鹰《书法杂论》陆俨少《笔墨技法简论》徐邦达《五体书新论》启功《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启功《启功给你讲书法》黄绮《书中五要》马国权《爨宝子碑》研究金开诚《颜真卿的书法》丁梦周《书法线条的品格》茹桂《试谈书法欣赏》邱振中《“写字”与“书法”》孙晓云《书法有法》。
关于写字的名言
关于写字的名言关于写字的名言关于写字的名言11)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北宋.欧阳修《试笔》2)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清.梁谳《学书论》3)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
北宋.黄庭坚《论书》4)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5)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
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
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明.丰坊《学书法》6)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晋.卫铄《笔阵图》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
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8)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清.梁谳《学书论》9)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0)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
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
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11)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北宋.苏轼《论书》12)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
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
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唐.蔡希综《法书论》13)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
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
欧阳修《试笔》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
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
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
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
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作字要熟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用笔之法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
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
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
”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
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
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李邕书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
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
试笔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
中年以来,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
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隻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
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
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
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
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尝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
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
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
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
”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
”余独以为不然。
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盖方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
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泝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
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
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
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
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