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课件1 人教版

三、文化方面——推行奴化教育
1、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
其同化政策,让沦陷区人民甘心作亡国奴。
2、主要措施:
学校教育方面: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社会教育方面: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四、军事方面——日伪的残暴统治
1、统治方式 华北—— “治安强化运动” (4 种)
文化
学校
社 会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军事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残暴恐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华中—— “清乡运动”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工人罢工、农民暴动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
扶植建立汪伪政权 以华治华
农业
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经济
工 业 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地 以战养战 金 融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滥发伪币 劳动力 大量掠夺 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奴化政策二、经济方面——野蛮掠夺
1、目的::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以战养战 2、日本是怎样对沦陷区的经济进行野蛮掠夺的? 农业方面: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表 现 工矿交通运输业: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 地 金融方面: 抢占银行;滥发伪币;苛捐杂税 劳动力方面: 大量掠夺劳动力 3、各种掠夺方式、手段的两个共同点: ①强占、抢占 ②肆意掠夺
新课改理念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从重庆出逃”
1938年6月武汉广州陷落后,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汪精卫开始公开批评抗日 派,他说抗日派是“不说老实话,不负责任”。为此,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参加 国民参政会时向时任会议主席的汪精卫提交了“官吏谈和平者以汉奸论罪” (或曰“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11字提案,然而汪精卫仍执迷不悟。 随着汪蒋矛盾的日益加深,12月18日, 汪精卫从重庆出逃,飞往越南河内。汪精卫 在留给蒋介石的信中,表示他和蒋介石虽然 所走的道路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救国。汪 精卫最后写道:“君为其易,我任其难(你 去领导容易的抗战吧,我来承担艰难的和平 工作)。” 12月29日,汪精卫发表响应近卫声明的“艳电”。电文称:日本“对于中 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 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 复和平”。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 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开为日本侵略者辩护 ,并向重 庆当局劝降。 国民党中常会于1939年1月1日召开临时会议,通过了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 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议。
从低调到叛国
1937年七· 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全面入侵中国。 英美法等国不但没有干涉日本的侵略行为,甚至还 拒绝向中国提供武器。由于中国是穷国,没有现钱 买武器,只能通过借款的方式买武器。当时只有德、 意和苏联肯向中国提供借款,卖给中国武器。抗战 爆发后英美法对中国的冷漠态度,以及中国军队的 屡战屡败,使汪精卫产生了只有对日妥协才能救中 国的思想。
1939年12月底,日汪在上海秘密签订了《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其内容为:东 北割让给日本,蒙疆、华北、长江下游、华南岛屿由日军长期占领;伪政权从中央 至地方都由日本顾问监督;伪军、伪警由日籍教官训练,武器由日本供给;伪政府 财经由日本控制,中国一切资源由日本任意开发;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第二节__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 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 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 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材料一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 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反对,悍然再次参拜供奉 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中新网8月15日 材料二 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涛2008年5月6日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教科书的图片:日本随军记者在侵 华时拍摄组图-日军在中国。
看到这些?为什么日本至今死不认错?
韩国群众在日本驻韩使馆前示威游行
时间:北京时间2010年9月7日10点15分 地点:中国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偏北 事件:一艘中国拖网渔船与日本海保巡 逻船接连相撞 伤亡:尚无人员伤亡报道
2010年9月7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 言人姜瑜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 方要求日本巡逻船不得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所谓“执法” 活动,更不得采取任何危及中国渔船和人员安全的行为。
9月25日4时,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前)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对根据地:集中兵力进攻
表现
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对亲日派:
汪伪政权
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影响
对亲英美派:
对中共根据地: 严重困难(扫荡、包围、封锁) 对抗战形势: 出现投降危险
二、日本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农业: ⑴经济上: 野蛮的经济掠夺 工矿交通运输业: 金融业: 以战养战 劳动力:
安 倍 参 拜 靖 国 神 社
日本教科书事件
高二历史教案: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殖民统治(2)

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小结: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被迫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
在日本诱降下,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帮凶和工具。
日本帝国主义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加紧对沦陷区殖民统治,沦陷区人民不甘作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日伪殖民统治并取得重大胜利。
作业:
见《课程基础训练》第二章第二节。
教
学
反
思。
大纲版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大纲版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后方。
加上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产物,汪精卫集团是可耻的汉奸卖国贼。
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统治。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有关的史料,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处理、运用史料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表现,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表格归纳繁琐的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学要点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1.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二、野蛮的经济掠夺1.强占耕地,掠夺农产品2.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3.控制金融,攫取中国资财三、推行奴化教育1.建立殖民化教育体制,推行同化政策2.宣扬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1.日伪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本课重点: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汪伪政权的建立。
高一历史下:2.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素材(旧人教版)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素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缺,特别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这就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其主要兵力转向敌后战场,以巩固其占领区。
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对付长期战争的局势,在占领武汉之后,不得不改变其前一阶段的侵华的战略方针而开始其新的战略方针。
它的新的战略方针表现为:(1)把军事进攻的主要矛头改为指向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战场;对国民政府则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一方面以“反共”的诱惑之词积极挑拨国共的关系,破坏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积极利用汉奸,扶持伪政权,“以华制华”,保持占领区。
(3)积极掠取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以战养战”。
(4)在世界范围内配合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家对英法各国施加压力,同时在争夺中国利益上,向英美表示让步,并作出反苏姿态,企图通过英、美、法等国转而压迫国民政府投降。
近卫文近卫文(mó)(1891—1945),日本甲级战犯。
东京人。
1917年在京都帝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即以贵族院世袭议员身份参加政治活动,曾参加过巴黎和会。
1933年任贵族院议长。
1937年6月第一次出任首相后,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曾三次发表对华声明。
1939年辞职后转任枢密院议长。
1940年7月再次出任首相,创办了法西斯政治团体“大政翼赞会”。
1941年重组内阁,第三次担任首相。
同年10月,因不敢承担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责任而让位于东条英机。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定为甲级战犯,但未及审判,便于同年12月16日畏罪自杀。
汪精卫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号精卫,原籍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禺。
1905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1910年因谋刺摄政王载沣在北京被清政府逮捕入狱。
【高中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1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三、文化方面——推行奴化教育
1、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
其同化政策,让沦陷区人民甘心作亡国奴。
2、主要措施:
学校教育方面: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社会教育方面: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四、军事方面——日伪的残暴统治
1、统治方式 华北—— “治安强化运动” (4 种)
华中—— “清乡运动”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工人罢工、农民暴动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
扶植建立汪伪政权 以华治华
农业
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经济
工 业 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地 以战养战 金 融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滥发伪币 劳动力 大量掠夺 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奴化政策
共产党: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近卫三原则:
“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 携” 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侵 华方针的变化对中国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2、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 权
1938年12月
叛国投敌时间:
1940年3月
建立伪国民政府时间:
汪伪政权性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 改变的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沦 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文化
学校
社 会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军事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残暴恐怖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优品课件之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原因;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汪伪政权的建立。
2.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目的及其表现;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
3.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二)能力训练点 1.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放,是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产物,汪精卫集团是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
以此激发学生仇视、蔑视民族败类的情感。
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等内容的学习。
增强学生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同时认识历史是不容篡改和抹杀的,日本现在某些人士企图否认侵华历史,这是有损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
二、重点难点及疑点解法(一)重点 1.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原因。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二)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手段及方式。
(三)解决办法 l.联系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中,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国既不可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抗战的论述,来帮助分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形势的发展,从中日双方的状况来说明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特别要帮助学生理解人民抗日力量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正说明中国既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
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但见速胜的希望破灭,后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给予的沉重打击,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败退和政治上的动摇,日本帝国主义因而改变了战略方针。
2.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2.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学法导引1.准确识记:①汪精卫伪政权的建立;②日本在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③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2.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4.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统治。
重难点点拨【讲清重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原因、内容和影响1938年秋,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侵华的新方针。
在占领武汉以前,其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它幻想一举摧毁中国的抵抗力量,迅速占领整个中国。
同时它认为中国主要的力量是国民党,它的方针是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
随着战争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深深感到,它在中国的真正劲敌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
在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方针,由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改为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战场,以主力对付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把过去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实施这个方针的具体战略方针)日本帝国主义政治诱降的后果,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汪伪集团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它完全听命于日本帝国主义,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出现了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解析难点】日本在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及其根本原因日本在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质供应地。
①农业方面: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②工矿交通运输方面: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③劳动力方面:肆意掠夺劳动力;④金融业方面:控制金融,掠夺中国资财。
【高中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2

近卫三原则:
“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 携” 对中共…… 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侵 对亲日派…… 华方针的变化对中国产生 对亲英美派…… 了怎样的影响?
2、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 叛国投敌时间: 1938年12月 建立伪国民政府时间:1940年3月
汪伪政权性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 改变的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沦 陷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时间: 1938年10月 标志: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原因:①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威胁 ②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积累、发展。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原因: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改变方针
共产党: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
扶收购农产品
经济
工 业 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地 以战养战 金 融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滥发伪币 劳动力 学校 大量掠夺 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奴化政策
文化
社 会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C
C
3.在沦陷区,日寇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 目的是: A 为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服务 B 支持汪伪政权发展经济 C 转嫁经济危机 D 为侵华战争需要服务 4.日本在沦陷区加大初等教育年限,其目的是: A.便于学习日语 B.便于灌输封建思想 C.从小实施奴化教育 D.从小灌输中日亲善思想
D
C
5、.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本未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 的,主要是因为 ( ) A.日本统治集团在侵华方针上的分歧 B.中国政府和军队的顽强抵抗 C.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主力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大力支援 6、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不包括 ( A.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B.抽调主要兵力转向太平洋战场 C.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首要策略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重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时期的缘故;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线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如何?一、汪精卫集团成立伪政权1.相持时期到来的缘故第一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要紧内容。
然后指导学生依照第一节所学内容从日本、中国两方面分析相持时期到来的缘故。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衰亡中国的大体方针是可不能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战争进展情形、日本国力、等方面来分析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缘故。
在那个地址,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另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
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录相讲解汪伪政权成立。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日本入侵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割裂,显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布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
汪伪政权的成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入侵中国的工具。
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加倍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1.经济掠夺的目的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明确,日本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
日寇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确实是要把中国变成其入侵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成它的附庸经济。
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
并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熟悉。
教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蓄金”等专出名词作必然的说明。
三、推行奴化教育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讲解。
高三历史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 课件

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 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 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 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 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 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 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 济提携”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人诱降 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 伪国民政府。
1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 阁发表的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 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 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 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 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 合作的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 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 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二、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概况: 扶植伪政权,作为侵华工具 ——以华制华 溥仪的伪满洲国(1932年) 政治上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1940年) 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北)和“清乡 运动”(华中)等恐怖政策 经济上:实行野蛮掠夺 ——以战养战
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 主要内容:农业、工矿交通、金融等
• (1) 战场态势:日军先后占领徐州、武汉、广州等地,由于 战线太长,其小国特点,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日益暴露, 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国民党战场由于持 续败退,敌强我弱,暂时无力发动反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 根据地迅猛发展,严重地威胁了敌人的后方。但是人民抗日 力量的发展壮大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反攻的时机并不 成熟。 • (2) 困难: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抗日根据地威胁 后方,战略物资供给不足。 • (3) 对策:改变侵华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根据 地,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在经济上, 对国内强化物资统制,搜刮人民,对中国沦陷区实行“以战 养战”的掠夺政策,加强对占领区的掠夺,妄图把中国变成 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地。
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

为建立“东亚新秩序”,提出所谓“善邻 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 原则。
日本首相平沼表示:
蒋介石将军与其领导之政府,假使能重新 考虑其反日态度,与日本共同合作,谋东 亚新秩序之建立,则日本准备与之作中止 敌对行为之谈判。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以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进攻为辅 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 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对国民党 速 战 速 决
占领 武汉广州
对共产党 特别提示 日本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 并没有丝毫改变 改变的只是其实施这一方针的 基本战略
(2)汪伪政权的建立
● 时间:1940年3月 ● 地点:南京 ● 实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和工具
2、推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1)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2)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
二、经济掠夺
1、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2、表现
方 农业 工矿交通运 输业 金融 面 方 式 或 手 段 目 的
1、强占耕地 2、低价收购农产品
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定为“统制事业”, 由日本公司专营,企业的经营权由日方掌握 1、强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2、开设金融机构,滥发伪币、军用票 3、增加苛捐杂税
1、目的:
摧残中国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2、措施:
● 加大初等教育阶段在整个学习年限中的比重
●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等谬论为基本
内容 ●日语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准悬挂中国地图
小结:
政治上:扶植汪伪政权,实现“以华制 华”
日军对 沦陷区 的殖民 统治
经济上:野蛮掠夺,实现“以战养战”
文化上:奴化教育,实现 “民族同化”
https:/// 配资
【历史课件】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版新课程)

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 变?其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 生了什么影响?
改变; (1)以主要兵力进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 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一方面以“反共”积极挑拨国共关系,破坏中 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利用汉奸。扶持伪政 权,“以华制华”,保持占领区。(3)积极掠夺沦 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以战养战”。 (4)在世界范围内配合德意法西斯对英法各国施加 压力,同时在争夺中国利益上,向英美表示让步,并 做出反苏的姿态,企图通过英、美、法等国转而压迫 国民政府投降。
汪精卫讲的这些话,
是何等慷慨激昂而又壮烈悲痛!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叛变前的汪精卫(中)
大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说:“过去受一个多个国家的气,现 在只受一个国家的气”。
“日本之目的,在于帮助中国之兴隆,那么 等于兄长虽然打了兄弟,但只要不是将他打死, 仍然要和他同心协力地复兴家道”。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相亲相爱是共存共荣的根,共存共荣是相 亲相爱的花。”
汪将汉奸哲学发展到了
登峰造极的地步。
汪伪成立
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重点:以华制华[政治];以战养战[经济]解题:1、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的主要区别沦陷区是指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由日伪军或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属殖民地性质。
日伪军在沦陷区实行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
沦陷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国统区是指由国民政府控制和管辖的地区,属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政治上,蒋介石在国统区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利用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结合的形式,来镇压人民群众;经济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对人民实行残酷掠夺。
共产党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
解放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立的根据地,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三三制”政权,开展减租和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为抗战服务。
解放区为抗战的坚固堡垒,全国人民的希望。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统治存在类似状况,进行经济掠夺,推行保甲制度,实行特务统治。
突破:以华制华的典型史实:汪伪政权建立问:汪精卫于1938年12月就投降了日本,为何到1940年3月30日日本才扶植其建立伪政权?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对其表示祝贺、承认,就连日本也是直到8个月后的1940年11月30日才正式在外交上予以承认,原因何在?——①汪精卫并非日本推行“以华制华”战略的最佳人选。
日本刚抛出个近卫声明,汪立即就扑向日本怀抱,太急了,日本方面反而认为汪是便宜货,[俗话说:便宜不是货!]对汪不感兴趣,所以一直在积极诱降蒋介石,耐心等待蒋介石。
1940年11月,蒋正式加入英美联盟,日本诱蒋的希望完全落空,日本才在外交上正式承认汪伪政权。
这样,汪伪政权正式加入了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阵线,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正式向英美宣战。
②日本推迟承认汪伪政权是为了鼓励英美继续对它实行妥协政策。
1940年3月14日,英美就已照会日本要维持《九国公约》,并否认正在筹备中的汪伪政权的合法性。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2

C
C
3.在沦陷区,日寇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 目的是: A 为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服务 B 支持汪伪政权发展经济 C 转嫁经济危机 D 为侵华战争需要服务 4.日本在沦陷区加大初等教育年限,其目的是: A.便于学习日语 B.便于灌输封建思想 C.从小实施奴化教育 D.从小灌输中日亲善思想
D
C
5、.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本未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 的,主要是因为 ( ) A.日本统治集团在侵华方针上的分歧 B.中国政府和军队的顽强抵抗 C.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主力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大力支援 6、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不包括 ( A.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B.抽调主要兵力转向太平洋战场 C.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首要策略
B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立 C.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
B.日本扶植“满洲国”成
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C
二、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
答:农业方面:强占大量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工矿交通运输方面:利用殖民机构直接控制或以“中
日合办”的方式,强占工矿企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 工业原料的基地; 金融方面:控制金融,抢夺金银和现钞,建立银行, 滥发纸币,随意增加苛捐杂税,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
军事
残暴恐怖
练习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A 北平、天津沦陷后 B 南京、上海沦陷后 C 广州、武汉沦陷后 D 徐州、太原沦陷后 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实施 的战略方针是: A 速战速决,迫其投降 B 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D 集中主要兵力打击抗日根据地
近卫三原则:
“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 携” 对中共…… 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侵 对亲日派…… 华方针的变化对中国产生 对亲英美派…… 了怎样的影响?
zx020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Your company slogan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 1.残暴统治表现 1.残暴统治表现 ②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Your company slogan
练一练
1.日本侵略者为了肃清华北沦陷区的抗日力量 采取的反动措施是 ,采取的反动措施是 提出“近卫三原则” A.提出“近卫三原则” B.发动豫湘桂战役 C.发动枣阳宜昌战役 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D.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汪将汉奸哲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汪将汉奸哲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Your company slogan
汪伪成立
Your company slogan
汪伪政权建立
汪精卫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 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 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 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 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 ……当此之时 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 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 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 国的真意。 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共同目标 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 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 ——1938年12月22日 近卫声明》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声明》 1938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 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8分 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原因: 日本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 日本提出 原因:3日本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 ”“共同防共”“经济合作 作为诱降的条件, 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汪 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伪国民政府。 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伪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政策也开始发 生了变化,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生了变化,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8分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 松沪会战的结束 B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4、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建立于 A 1937年上海 B 1938年重庆 C 1940年南京 D 1941年武汉
5、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 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 资本积累 B 经济提携 C 转嫁危机 D 以战养战
农民暴动 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 (2)作用: 统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主义压迫的决心。
1938 年10 月, 广州 武汉 失陷
日本:战线过 长;抗日根据 地的威胁
中国:正面战 场失利;抗战 还需长期斗争
抗日 战争 进入 相持 阶段
日本对中 国政策的 调整
中国:汪 伪政权
练习
1、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上海②北平③天津④南京⑤武汉⑥广州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③②①④⑤⑥ 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 ①日本侵略者战线太长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力地 牵制了日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④英美主张国民政府接受“近卫声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在沦陷区被日本定为“统制事业”的是 A 农业方面 B 公矿交通运输业 C 金融方面 D 劳动力的掠夺
7、为灌输奴化思想,实现同化政策,日伪政权在 沦陷区加大教育比重的是 A 学前教育 B 初等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8、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是在 A 华北 B 华东 C 华中
D 华南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表现: (1)经济上:以战养战,总方针:---①农业 ②工矿交通运输 ③金融 (2)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实行同化政策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办法:目的: (3)政治上 华中:清乡运动:恐怖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重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
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第一节所学内容从日本、中国两方面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战争进展情况、日本国力、等方面来分析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
在这里,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
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录相讲解汪伪政权建立。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概括: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
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
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明确,日本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源。
日寇在经
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就是要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
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
并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认识。
老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备金”等专有名词作一定的解释。
三、推行奴化教育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要点明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是要灭亡中国。
其次,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奴化教育主要措施。
再次,由学生归纳出奴化教育的目的。
学生讨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奴化教育有何共同点。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外争
利用图片,突出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残暴的统治。
以此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沦陷区的群众进行的斗争。
小结
由学生归纳、总结,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战争有了怎样的变化?日本侵华的整体战略方针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3.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三、推行奴化教育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