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必修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课件1 人教版

三、文化方面——推行奴化教育
1、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
其同化政策,让沦陷区人民甘心作亡国奴。
2、主要措施:
学校教育方面: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社会教育方面: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四、军事方面——日伪的残暴统治
1、统治方式 华北—— “治安强化运动” (4 种)
文化
学校
社 会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军事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残暴恐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华中—— “清乡运动”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工人罢工、农民暴动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
扶植建立汪伪政权 以华治华
农业
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经济
工 业 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地 以战养战 金 融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滥发伪币 劳动力 大量掠夺 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奴化政策二、经济方面——野蛮掠夺
1、目的::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以战养战 2、日本是怎样对沦陷区的经济进行野蛮掠夺的? 农业方面: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表 现 工矿交通运输业: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 地 金融方面: 抢占银行;滥发伪币;苛捐杂税 劳动力方面: 大量掠夺劳动力 3、各种掠夺方式、手段的两个共同点: ①强占、抢占 ②肆意掠夺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相持阶段的到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③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需要发展,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标志: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影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日军改变对华侵略政策。
相持阶段日军方针的变化及影响变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敌后战场也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经济上: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获得巨额利润;强占沦陷区的耕地,用于军事和移民;掠夺粮食,对粮食实行“统制”政策,在沦陷区抓丁拉夫,掠夺劳动力;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银行,滥发纸币;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刮人民。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反共宣传。
在学校教育方面:在教育体制上缩短中等教育的年限,增加初等教育年限;在教学内容上,灌输奴化思想。
在社会教育方面,大肆宣传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禁止人民阅读进步书刊。
政治上:实行法西斯残暴统治。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北,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重点、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根本原因日本的对华政策,在政治上采取“以华制华”的同时,经济上推行了“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
“以战养战”的实质上是尽量使沦陷区经济殖民地化,成为日本经济体系的附庸。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PPT课件 1 人教版

•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实都是祝愿。
第二节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 陷区日本的帝殖国民主统义治在沦
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政治方面:以华治华——扶植汪精卫集团建立38年10月 标志: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原因:①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威胁 ②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积累、发展。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
高一历史下:2.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素材(旧人教版)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素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缺,特别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这就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其主要兵力转向敌后战场,以巩固其占领区。
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对付长期战争的局势,在占领武汉之后,不得不改变其前一阶段的侵华的战略方针而开始其新的战略方针。
它的新的战略方针表现为:(1)把军事进攻的主要矛头改为指向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战场;对国民政府则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一方面以“反共”的诱惑之词积极挑拨国共的关系,破坏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方面积极利用汉奸,扶持伪政权,“以华制华”,保持占领区。
(3)积极掠取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以战养战”。
(4)在世界范围内配合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家对英法各国施加压力,同时在争夺中国利益上,向英美表示让步,并作出反苏姿态,企图通过英、美、法等国转而压迫国民政府投降。
近卫文近卫文(mó)(1891—1945),日本甲级战犯。
东京人。
1917年在京都帝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即以贵族院世袭议员身份参加政治活动,曾参加过巴黎和会。
1933年任贵族院议长。
1937年6月第一次出任首相后,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曾三次发表对华声明。
1939年辞职后转任枢密院议长。
1940年7月再次出任首相,创办了法西斯政治团体“大政翼赞会”。
1941年重组内阁,第三次担任首相。
同年10月,因不敢承担发动太平洋战争之责任而让位于东条英机。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定为甲级战犯,但未及审判,便于同年12月16日畏罪自杀。
汪精卫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号精卫,原籍浙江山阴人,生于广东番禺。
1905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1910年因谋刺摄政王载沣在北京被清政府逮捕入狱。
【高中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1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三、文化方面——推行奴化教育
1、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
其同化政策,让沦陷区人民甘心作亡国奴。
2、主要措施:
学校教育方面: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社会教育方面: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四、军事方面——日伪的残暴统治
1、统治方式 华北—— “治安强化运动” (4 种)
华中—— “清乡运动”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工人罢工、农民暴动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
扶植建立汪伪政权 以华治华
农业
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经济
工 业 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地 以战养战 金 融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滥发伪币 劳动力 大量掠夺 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奴化政策
共产党: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近卫三原则:
“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 携” 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侵 华方针的变化对中国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2、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 权
1938年12月
叛国投敌时间:
1940年3月
建立伪国民政府时间:
汪伪政权性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 改变的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沦 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文化
学校
社 会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军事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残暴恐怖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高一历史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课件 人教版

"七三一"部队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疯狂研制鼠疫、伤寒、 赤痢、霍乱、炭疽、结核等各种病菌、并在至少5000名中、苏、 朝战俘和平民的健康人体上,进行过包括活体解剖和各种生物菌培 养在内的大量惨无人道的实验,但这十多年间被试验的具体人数和 种类却一直是个谜团。
被 抓 做 劳 工 的 儿 童
三、推行奴化教育
1. 学校教育
同化政策
(1)教学体制:加大初等教育阶段比重
(2)教学内容:教科书以“中日亲善”为基本内容 (3)科目设置:日语被定为必修课
2. 社会教育
高压文化政策,进行奴化和反共宣传
日 兵 装 束 的 伪 满 洲 国 学 生
学校每周定时升降日本和伪满洲国国旗,向日 本天皇和伪满洲国皇帝行90度鞠躬礼,宣读溥仪 《访日回銮训民诏书》,进行日满一德一心日满 协和训话
C ②①③⑤④⑥
2
D ③②①④⑤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
①日本侵略者战线太长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日军 ③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④英美主张国民政府接受“近卫声明” A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B ①②③ D ②③④
3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建立于
A 1937年上海 C 1940年南京 B 1938年重庆 D 1941年武汉
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
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占领了东北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很快就 在哈尔滨市以南二十公里处的平房(地名)秘 密建立了细菌研究部队——“满洲第七三一部 队”。他们疯狂地大量繁殖鼠疫、霍乱、伤寒 、炭疽和赤痢等传染细菌,应用于研制杀人武 器,并惨绝人寰的以当时的爱国人士及普通老 百姓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实验,惨杀中国人 。下面将部分资料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了解日 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
【精品】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抗战爆发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

抗战爆发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1.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1)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
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2)影响: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根本原因: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危急。
(2)实现过程:1935年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3)影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3.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4.抗战初期的敌后战场(1)制定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正确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等大规模会战,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要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它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从客观上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导致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教学课件

3、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掌握、了解的知识:
沦陷区、殖民统治、抗战 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日本侵 华方针的改变、汪伪政权、野 蛮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日 伪的镇压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 731部队、慰安妇
能力的培养:
A、通过让学生对日本殖民统治 史实的归类,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 类的能力和习惯
热带雨林
极地苔原
荒漠
草原
森林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温 气 植被 降水 候 土壤
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6 5 4
3 2
1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 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分布地区: 低纬、高纬地区较典型 自然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4 3 2 1
垂直方向更替, 水平方向延伸.
成 太阳辐射(热量)由 因 赤道向两极递减 分 低纬和高纬地区 布 表现明显
水分条件由沿 海向内陆递减 中纬地区表现 明显
水热状况从山 麓向山顶变化
中低纬高山地 区表现明显
地形起伏
新疆天山山 麓地带的绿 洲(该地区 按地带性规 律应是温带 荒漠景观)
back
哪日 些本 问会 题遇
到
学 生 想进 到行 的归 各类 种 问 题
什
哪
么
些
问
因
题
素
最
造
突
成
出
兵 力 物 力 财
日 方 中 方
力
back
怎 么 解 决
(重点)
政 改变侵华方针
治 扶植傀儡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案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汪精卫亲日派集团投敌叛国建立伪政权;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奴化政策;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日本首相平沼所说的一段话的三个问题的分析,学生能够将第一个子目内容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2.通过小结时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的归纳,可以将本课内容加以整理,形成整体认识。
3.注重音乐及影像资料的运用,尽量让枯燥的历史通过现代化的媒体生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汪精卫集团投敌卖国,成为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也就成了日本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汪精卫等人是历史的罪人,他们的行为将受到中国人民永远的谴责和唾骂。
2.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激发学生坚决地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情感;同时对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应该倍感珍惜。
3.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动摇了日伪的统治。
正是因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不断反抗,我们才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后果;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难点:日本对沦陷区掠夺的内容、方式和手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包括.影像资料:《铁道游击队》片断。
2.音乐资料:歌曲《在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
3.图片资料:《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等相关图片。
4.文字资料幻灯片:抗战的防御和相持阶段的时间划分、日本首相平沼所说的一段话、日本对中国沦陷区经济掠夺的三种方式和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高中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2

近卫三原则:
“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 携” 对中共…… 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侵 对亲日派…… 华方针的变化对中国产生 对亲英美派…… 了怎样的影响?
2、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 叛国投敌时间: 1938年12月 建立伪国民政府时间:1940年3月
汪伪政权性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略方针 改变的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沦 陷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时间: 1938年10月 标志: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原因:①日本: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威胁 ②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积累、发展。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原因: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改变方针
共产党: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政治
扶收购农产品
经济
工 业 实行“统制经济”,变中国为原料基地 以战养战 金 融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滥发伪币 劳动力 学校 大量掠夺 推行同化政策(体制、内容) 奴化政策
文化
社 会 进行奴化、反共宣传 “治安强化运动” 、“清乡运动”
C
C
3.在沦陷区,日寇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 目的是: A 为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服务 B 支持汪伪政权发展经济 C 转嫁经济危机 D 为侵华战争需要服务 4.日本在沦陷区加大初等教育年限,其目的是: A.便于学习日语 B.便于灌输封建思想 C.从小实施奴化教育 D.从小灌输中日亲善思想
D
C
5、.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日本未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 的,主要是因为 ( ) A.日本统治集团在侵华方针上的分歧 B.中国政府和军队的顽强抵抗 C.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主力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大力支援 6、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不包括 ( A.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B.抽调主要兵力转向太平洋战场 C.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首要策略
高三历史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 课件

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 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 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 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 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 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 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 济提携”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人诱降 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 伪国民政府。
1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 阁发表的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 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 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 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 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 合作的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 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 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二、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概况: 扶植伪政权,作为侵华工具 ——以华制华 溥仪的伪满洲国(1932年) 政治上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1940年) 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北)和“清乡 运动”(华中)等恐怖政策 经济上:实行野蛮掠夺 ——以战养战
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 主要内容:农业、工矿交通、金融等
• (1) 战场态势:日军先后占领徐州、武汉、广州等地,由于 战线太长,其小国特点,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日益暴露, 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国民党战场由于持 续败退,敌强我弱,暂时无力发动反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 根据地迅猛发展,严重地威胁了敌人的后方。但是人民抗日 力量的发展壮大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反攻的时机并不 成熟。 • (2) 困难: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抗日根据地威胁 后方,战略物资供给不足。 • (3) 对策:改变侵华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根据 地,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在经济上, 对国内强化物资统制,搜刮人民,对中国沦陷区实行“以战 养战”的掠夺政策,加强对占领区的掠夺,妄图把中国变成 其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地。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ppt

2、人民的反抗
“惟有抗日才能争取国家民族的生存,惟有 全国同胞一致的自动牺牲之精神,从事抗战, 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
“只有不成材料几个最无赖的人,才肯做傀 儡。现在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哪个士大夫变节, 立刻认他作汉奸,不齿于人。”
汪精卫讲的这些话, 是何等慷慨激昂而又壮烈悲痛!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2、日方侵华方针的改变 原因 内容 影响 3、汪伪政权的建立(以华制华)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1、掠夺土地、 农产品和劳动力
2、掠夺工业原料
3、掠夺金银和现款,控制金融
三、推行奴化教育(同化政策)
龚自珍:“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台湾是被日本同化的典型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恐怖政策)
1、残暴的殖民统治
原因: (1)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感到,由于 战线太长,兵力、物力、财力不足,已无力发动 大规模的战略进攻;(2)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力量对他构成了最大的威 胁;(3)英美绥靖政策的影响。
影响: (1)加速了国民党阵营的动摇和分裂: 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由积极 抗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削弱了抗日力 量。(2)加剧了中共和根据地的困难。日本虽 然改变了侵华策略,但它灭亡中国的计划始终 没有改变,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的 客观原因。
3、从“八· 一三”事变到武汉会战,抗战态度比较坚决。 这是因为日本的进攻直接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地位。结果 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战,粉碎了日军速亡 中国的计划。 4、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 策。这是因为日本的政治诱降和中共力量不断壮大,结果 又丧失了大片新的国土,削弱了抗战的力量。
绥靖政策背景资源不足根据地威胁2日方侵华方针的改变原因内容3汪伪政权的建立以华制华影响二野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22掠夺工业原料掠夺工业原料1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3掠夺金银和现款控制金融三推行奴化教育同化政策龚自珍
第二章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人教版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原因;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汪伪政权的建立。
2.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目的及其表现;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
3.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举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放,是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产物,汪精卫集团是可耻的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
以此激发学生仇视、蔑视民族败类的情感。
2.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等内容的学习。
增强学生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同时认识历史是不容篡改和抹杀的,日本现在某些人士企图否认侵华历史,这是有损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及其原因。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二)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手段及方式。
(三)解决办法l.联系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中,高瞻远瞩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国既不可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抗战的论述,来帮助分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形势的发展,从中日双方的状况来说明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特别要帮助学生理解人民抗日力量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正说明中国既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
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但见速胜的希望破灭,后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给予的沉重打击,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败退和政治上的动摇,日本帝国主义因而改变了战略方针。
第11单元 第1课时国共联合抗日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课件 人教版

领导 阶级 依靠 力量 阶级 利益
•日本是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的帝国主 义国家。对日本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教育。
•(1)该案例从表达的意思看,和答案内容接近 。但从语言的准确性看,还有很大的差距。特 别是第一问,没能从日本帝国主义特征角度答 题。 •(2)从目前考生情况看,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述 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 一、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 ,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 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 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 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 应之。”
高考示例
• 【例】 (2009·全国Ⅰ,19)抗日战争期间 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 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 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 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 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 答案 C. 台儿庄战役 D . 平型关战役 :C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伯伦在《日本在亚洲的领导》一书中指出 :“„„每一个日本学校都挂有地图,标题 叫做‘日本的邻国’,地图上以东京为中心 ,一圈一圈向外画了五个圈子,代表日本向 外发展的阶段。第一重圈子是日本现在的领 土,第二重圈子是太平洋岛屿、朝鲜、满洲
和蒙古一部分。这些区域叫做‘势力范围’
研究预测
•1. 从历史情境设角度 命题 •2. • 从高频考点角度命 研究 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 题 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 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人物李云龙和 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 的原因是( )
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知识点1.相持阶段的到来(1)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②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③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需要发展,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2)标志: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3)影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日军改变对华侵略政策。
2.相持阶段日军方针的变化及影响(1)变化: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2)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
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敌后战场也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3.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经济上: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获得巨额利润;强占沦陷区的耕地,用于军事和移民;掠夺粮食,对粮食实行“统制”政策,在沦陷区抓丁拉夫,掠夺劳动力;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银行,滥发纸币;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刮人民。
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反共宣传。
在学校教育方面:在教育体制上缩短中等教育的年限,增加初等教育年限;在教学内容上,灌输奴化思想。
在社会教育方面,大肆宣传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宣传,禁止人民阅读进步书刊。
政治上:实行法西斯残暴统治。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北,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重点、难点1.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根本原因日本的对华政策,在政治上采取“以华制华”的同时,经济上推行了“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
高中历史高考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之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课件人教版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⑴七七事变
1937.7.7
⑵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和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建立民 族统一战线、号召人民奋起抗战的通电;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日。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⑴七七事变
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 驱逐出中国。
7月17日蒋介 石在庐山发 表抵抗日本 侵略的讲话
第二十九军战士守卫在卢沟桥上
第二十九军士兵在北平城高呼口号宣誓抗日
佟麟阁,1912年 投笔从戎,1933 年5月,任代理 察哈尔省主席兼 同盟军第一军军 长。1936年晋升 为第二十九军副 军长。1937年7 月28日,在指挥 部队与日军苦战, 壮烈殉国。
敌后抗日根据地 的 开 辟
1.路线?
洛川会议(1937年秋)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2.战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 A:概况(晋察冀) B:意义
晋 晋察冀 绥
陕甘宁
晋冀豫
冀 鲁 豫
山东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 1、依靠的力量不同;(本质区别) 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 3、抗战的结果不同;
日军将抓到的中国人驱赶 至一处后,便集体屠杀
铁丝网上的中国军 后拭去刀上的血迹 人的头
此照片为日本人所摄。“不许可”三个大字,是 日本新闻审查当局不准公开发表而盖的印章。
南京大屠杀 中进行杀人 比赛的日本 刽子手野田 岩和向井敏 明
三个杀人比赛者“竞赛” 后拭去刀上的血迹
高一历史最新课件-2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

一、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 民统治
一、汪伪政权的建立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标志: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
(2)原因
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不足
①日本 抗日根据地的威胁 正面战场连续败退 抗日力量还要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 打败侵略者。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表现: (1)经济上:以战养战 ①农业
②工矿交通运输 ③金融 (2)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实行同化政策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3)政治上 华中:清乡运动
2、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工人罢工 (1)表现
农民暴动 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 (2)作用: 统治,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主义压迫的决心。
②中国
2、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华制华) (1)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根据地。 (2)对于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 事打击为辅。 3、汪伪政权的建立 (1)叛国投敌: 1938年12月 (2)建立伪政权: 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 伪国民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 (3)实质: 产物和工具
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 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 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 政策,另由其它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 亦不事拒绝。
1938年月11月3日《声明》
?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材料三: 日本首相平沼表示:蒋介石将军与其领导之政府,假 使能重新考虑其反日态度,与日本共同合作,谋东亚新秩 序之建立,则日本准备与之作中止敌对行动之谈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
2.掌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3.了解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建立伪政权的情况。
4.掌握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及推行奴化教育的内容。
5.掌握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的手段。
6.掌握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形式。
二、德育目标1.在认识和揭露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叛国投敌可耻行径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畏强暴、不受利诱,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
2.通过对沦陷区人民反抗日伪残暴统治斗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继承中华民族勇于斗争的优良传统。
三、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几方面表现,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
2.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
●教学难点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方式和手段。
●教具准备1.小黑板(课前在上面画好《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一张空表)。
2.投影仪。
●教学方法1.讲述法:注意叙述的流畅、系统,概述语言要精确、合理。
2.谈话法:对于教材中理性分析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以问答形式进行。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上比较“散”,并且缺少用以连缀教学过程的具体历史事件和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增强教师讲述对学生的吸引力。
2.多问学生一些“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可穿插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4.如有条件的话,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有关的影音资料,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之一,导入语例示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共双方的抗战情况。
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但由于其片面抗战路线、敌强我弱等原因,不断丧师失地,使大片国土沦陷,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则将主力转向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这样从空间角度来看,依据不同的控制力量,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三种区域,即日军控制的沦陷区,国民党统治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这节课,我们将首先把目光投向沦陷区,看一看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情况,以及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之二,情境式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图片资料,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几个有关问题,教师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板书]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教师过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和线索。
一般的来说,我们在认识和了解某种力量对某一国家和地区进行统治的内容时,总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概括,今天,仍然用这种思路来掌握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内容。
第一目是讲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政治统治的情况,即扶植傀儡政权,加强统治;第二目是其讲经济掠夺;第三目讲其文化政策;第四目讲其军事镇压及沦陷区人民的斗争。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目内容。
[板书]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教师讲述]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侵华战争时,凭借其先进武器和工业设备,妄图用“速战速决”的策略短期内灭亡中国。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日本以投入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伤亡44万人和消耗巨额军费的代价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
但中国并没有屈服,日本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仅保持城市和铁路线所需兵力就比进攻时还要多;由于侵华战争耗费了日本的巨大财力,造成了财政困难,引发了经济危机,日本人民反战情绪日益强烈;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不能自拔。
所有这些原因,特别是敌后战场的开辟,迫使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教师提问]这是不是说中国方面将转入反攻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是的。
因为当时总的情况还是敌强我弱,正面战场还在连续败退,抗日力量还需要积蓄、发展。
[教师总结]因此,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停止其战略进攻,中国方面也不能在短期内打败日本,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指出日军战略进攻的终点,即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武汉。
[板书]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8.10 广州、武汉)[教师提问]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略者采取了新的策略方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在抗战防御阶段,日本的侵略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对国民党军队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教师补充]战争初期,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它幻想中国军队的抵抗力会被迅速摧毁,国民政府会很快屈服。
因此,在武汉陷落前,它的口号是“剿共灭党(国民党)”它进攻的主要矛头是针对国民党,其策略手段主要是军事打击。
[投影显示]什么企图?[学生回答]希望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诱惑国民政府投降。
[教师提问]材料中“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不承认国民政府。
[教师提问]日本所希望的“中国新政权”是什么样的政权?[学生回答]亲日的卖国政权。
[教师总结]抗战开始后,日本希望以迅速而沉重的军事打击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并带有一些政治诱降的因素,但这一企图很快被粉碎,因而提出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希望建立新的傀儡政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4最下面的小字内容,回答1938年11月的近卫声明反映出了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初步露出了政治诱降的端倪。
[教师提问]日本提出的“东亚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日本在东亚进行殖民统治的秩序。
[教师提问]声明中所提“其他人员”指什么?[学生回答]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人物。
[教师引导]1938年11月的第二次近卫声明可以说是向国民党伸出了诱降之手,那么“诱饵”是什么呢?们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根本目的并没有改变,但手段变了,对国民政府的政策变了。
[老师提问]日本对国民政府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由原来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教师讲述]日本停止在正面战场大规模军事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其后方,而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巩固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因此,它把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也是日本侵华方针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板书]2.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教师讲述]日本改变侵华方针这一招果然起到了作用,原来强烈要求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英美帝国主义这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当然,这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1938年底,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美、英为把战争引向苏联,希望与日本缓和矛盾,日本对国民政府的诱降政策恰好与其企图合拍,他们也希望日本结束在中国的战争,转而进攻苏联,因此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
而美英的劝降也成为了国民党营垒发生动摇和分裂的重要原因。
[教师过渡]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做是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背景和原因,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建立的简要过程。
[教师讲述]汪精卫集团在抗战前就是著名的亲日派,抗战开始后,他们积极鼓吹亡国论,并与日本函电不绝,密使往还,积极进行投敌叛国活动。
汪精卫自己也说过:“自从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我对于中日战争,固然无法阻止,然而没有一刻不想着转圜。
”在派人与日方多次接触并达成投降卖国的协定后,1938年12月18日,身为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携国民党内的一些亲日派高级官员潜离重庆,于19日抵越南河内。
22日,日本政府按预定步骤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汪精卫遂于29日发电响应。
至此,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国民党的副总裁,居然公开投降了日寇,这使国民党十分难堪。
蒋介石为了保全国民党声誉,先后派宋子文、陈布雷等要员赴河内劝阻,在遭拒绝后又采取过暗杀行动。
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和声讨,在全国舆论压力下,1939年1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
汪精卫投敌后,日本帝国主义就着手利用他组织傀儡政府。
1940年3月30日,日本把原来在北平和南京设立的两个傀儡政府合并,组成了以汪精卫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
这个政府完全听命于日本帝国主义,它以“和平反共建国”为纲领,代表日本侵略者统治沦陷区的中国人民。
从事大量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
[板书]3.伪国民政府的成立(1940.3)[教师提问]下面,我们结合一道多选题来认识一下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原因。
[学生回答]BCD[教师过渡]对于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我们可看做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政治统治特点的突出反映,即以华制华,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行为。
[板书]二、野蛮的经济掠夺→以战养战[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日本的特点及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思考,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原因。
[学生回答]日本是一个小国,资源短缺,而它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是为了摆脱国内危机。
[教师补充]发动战争,开拓原料产地,扩大市场,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惯做法,而日本又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更强烈地要求进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请结合当时中日战争的形势,分析日本进行经济掠夺的迫切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战争已消耗了日本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而它又不得不同中国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只有从中国掠夺资源,才能弥补其在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不足。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日本在沦陷区以华制华的方针,这里我们可把其经济掠夺方针概括为什么?[学生回答]以战养战。
[教师总结]因此,决定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野蛮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二是为了维持长期的侵略战争。
[板书]1.原因:侵略目的以战养战[教师讲述]教材从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情况,并指出其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
附庸经济的一般含义是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其原料产地的一面,注意其为日本战争机器服务的特点。
在农业方面,日本掠夺的对象一是耕地,二是农产品。
耕地主要被划作军事用地或拨作日本移民用地。
对耕地的掠夺是强占性的,凡日本所需要的土地,就实行武装霸占。
有的随意没收,把农民赶出土地,有的低价强行收买。
敌人修公路、封锁沟和飞机场等军用土地均随意圈占,用多少圈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