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及改革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及改革一、引言公共产品是指不受私人消费的市场机制调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包括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被赋予了公共产品的生产责任,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一直是我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进行改革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二、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1. 财政投入不足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投入一直偏低。
对公共产品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导致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低下,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 政府垄断供给我国公共产品供给长期由政府垄断,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从而影响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
此外,政府垄断还容易引发腐败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3. 供给流程不透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流程不够透明,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隐性收费和费用不透明,严重拖累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4. 政府职能未能得到有效调整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难度增加,影响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三、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的建议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公共产品的资金支持,扩大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力和质量。
2. 拓宽供给渠道政府应把公共产品供给渠道拓宽,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公共产品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和质量。
3. 提高供给过程的透明度政府应加强公共产品供给过程的透明度,对每个环节的成本和收费透明披露,维护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4. 职能调整和监管完善政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有力的监管机制,避免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重叠和浪费,提高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和质量。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及改革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及改革摘要公共产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一直在不断演变和改革,以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 引言公共产品是指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
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制度层面对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革思考。
2.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特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政府主导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机构负责。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拥有提供公共产品的主导地位。
2.2 以经济建设为导向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主要以经济建设为导向,着重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这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特点。
2.3 部门间联动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存在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
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合作,以确保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2.4 公众参与度不高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决策过程中对公众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这限制了公众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监督和参与。
3.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面临的问题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3.1 提供效率不高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其供给过程容易受到政府行政管理的限制。
这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相对较低,不够灵活和有效。
3.2 供给不均衡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区域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地区和群体无法获得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平待遇。
3.3 缺乏市场机制引导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相对较弱。
这导致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价格机制不完善,无法有效调动供需双方的积极性。
3.4 参与机制不健全公众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参与程度有限。
公众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参与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和健全。
我国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破解在我国区域经济合作飞速发展背景下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为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给出解答。
标签: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过剩不足一、问题提出背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加,长、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经济最强的经济区域;西咸(西安咸阳)一体化、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宗旨是加强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潜力。
区域间的合作,要求共同提供公共产品,也就产生了区域性公共物品。
区域性公共物品是“以实现区域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为目标,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安全和秩序,并为区域内广大群众所消费的,在整个区域中的起着影响作用的公共品”,它具有明显的空间性,“只要区域公共品被提供出来,其受益面一般局限在当前的区域范围内,其他区域一般受益不大。
也有一些更大区域的公共品,对于其中的各小区域而言也是公共品,各小区域均会受益,但對同等地位的其他大区域而言,受益面仍然很小。
”二、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的问题——不足与过剩的现象由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各方政府都从经济理性人角度来考虑自身区域的利益,从而决定公共物品的提供很少考虑其他区域的需要,造成区域性公共物品供给过剩;而公共物品外部正效应会抑制供给积极性,造成供给不足。
三、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的不足与过剩的原因分析1.区域性公共物品的外部性造成提供的不足区域性公共物品被整个区域共用,使该物品具有外部正效应,其他区域对于该物品的使用价格基本上为零或者很低(在建设方收取费用的情况下),形成了搭便车现象,就会抑制供方的积极性,造成供给不足。
2.政府间合作的障碍造成区域性公共物品提供不足由于区域内的所有政府都参与到了一项公共物品的提供中来,造成各政府之间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的各种博弈行为。
假设一个经济合作区域由A、B两个政府组成,某区域性公共物品的提供总共需要100单位的投入,假设每个地区有两种选择:合作提供(每个地区支付一半成本即50单位成本,但合作可以双方各受益80单位效用)和不合作提供(提供方单独承担100单位成本,获得80单位效用,由于外部性,非合作方获得50单位效用),双方合作提供能达到双方效用最大化,由于选择单方不合作能取得自身更大效用,其结果也就是双方均不合作的“囚徒困境”。
浅析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浅析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以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城市社区公共产品是指城市社区内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特征的,被全体社区居民享用的城市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产品。
公共产品遍布于城市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而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一、当前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供给主体单一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等,但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不能由市场有效提供,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
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1.供给形式单一,供需错误,层次低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但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设城市社区时,大力兴修公园、草坪、广场等,在不知不觉中侵占了人们活动的范围,却忽略了社区居民最基本的需要比如街道的供水、排水、供气以及更高层次的社交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等的满足。
另外,当前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层次不高,社区居民对文化娱乐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有很大的需求,但是供给却严重短缺,无法很好的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
2.缺乏竞争,成本过高,效率低下以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单一的供给主体,使得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缺乏竞争,失去了追求效率的动力,致使公共产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而且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供给大多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主要表现为责、权、利不明,资源利用率低,不计成本,不讲效益。
(二)公共需求表达不畅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准确性取决于社区居民知晓自身的需求并且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
但目前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还不健全,这影响了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
首先,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关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思考
关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思考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则成为我国公共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的路径选择。
标签: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一、效率的含义本文所指的效率是在经济学中运用的经济效率,是在既定的条件下,有限的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其价值最大化,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
二、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分析西方经济学家常将帕累托最优等同于效率,即在资源配置一定的状态下,任何现状的改变都无法再增进某一个人的福利的同时又不减少其他任何人的福利,这时就已达到福利的最大化,也就是最有效率的状态。
根据上述效率理论的分析,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准则就是我国居民的福利最大化。
提高我国居民的福利水平,从效率来说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即要达到居民公共产品供求的均衡。
因此,需从我国居民的需求程度来对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并按此分类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居民急需的公共产品短缺严重。
今天的中国已经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趋势。
然而面对居民急需的公共产品(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力不从心,居民急需的公共品短缺与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以义务教育为例,随着我国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短缺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仍然十分欠缺。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构成,大部分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
税费改革后,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县级财政变成“要饭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明显捉襟见肘。
特别是,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平衡,决定了以县为主投入体制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居民较少需要或者不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思考和建议我们对公共产品并不陌生,有居民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公共产品存在。
特别是对城市而言,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决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
从城市形成,到城市功能的拓展,公共产品都起着先导的作用。
我国经过多年实践和发展,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许多不足。
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是指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
要分析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就要从外部为开始进行分析。
1.供给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相对改革开放前有很大进步,但进步背后,仍存在许多落后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供给滞后、供给超前。
调查表明,我国70%城市未形成主干道网络,交通堵塞严重;近三分之二城市存在供水问题,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10%,水污染严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
这都告诉我们,即使总体已改善,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依然处于较为滞后的阶段。
我国考量政绩的标准往往是GDP,许多领导人追求“政绩工程”,搞奢华形象,超前提供不必要的公共产品。
甘肃省玉门市就出现这样不和谐的景象——城区仍用明沟排水,居民区尘土飞扬,政府却耗资上千万兴建高档办公楼,建80米宽的马路和全省最大广场。
2.忽视支撑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想要政绩,就需要GDP,而建设广场、马路、大桥等硬件设施出政绩的速度更快,便成为了表现政绩的工具,使得政府不关注培育和发展城市产业。
由于忽视这一点,许多城市建起新区,最后却都有“城”无“市”,到了夜晚更犹如“鬼域”。
由于城市产业发展慢,税源不足,供给成本难以收回,也缺乏后续资金。
3.城市人口素质堪忧,供给成本提高随着城市发展,许多农村流动人口成为城市的新居民。
但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城市意识差,存在许多悖于城市生活方式和规则的习惯。
另外,尽管我国城市人口接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但整体文化水平还偏低,许多居民不执行城市规则,例如毁坏公共设施、到处张贴小广告等,都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提高。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公共物品的数量、种类、质量、分布等方面。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会导致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因此,研究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研究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物品种类和数量:每个社区都需要满足一定的公共物品需求,例如道路、自行车道、公共厕所、垃圾桶等。
不同社区的需求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研究。
2. 公共物品质量和维护:公共物品的质量和维护情况对社区居民的使用体验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公共物品质量不好或者不能及时维护,可能会导致社区居民的不满和投诉。
3. 公共物品分布:公共物品的分布需要考虑到社区人口密度、交通线路和公共设施的接近度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社区,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佳分布方案。
4.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包括政府提供、社区居民自主提供、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等。
不同的供给方式可能会影响公共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维护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总之,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研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寻求最佳供给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服务。
破解城市公共设施供给的问题研究
破解城市公共设施供给的问题研究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也是人们工作生活的核心区域。
在城市中,公共设施的供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水平。
然而,城市公共设施供给问题一直存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供给水平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现状分析目前,城市公共设施供给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覆盖范围不全、分布不均、配套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
其中,覆盖范围的不全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滞后,特别是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设施供给常常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分布不均的问题,则是由于城市规划的缺陷,导致人们在某些地区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和金钱才能享受到基本公共设施的服务。
此外,公共设施的配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城市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并未能配备齐全的设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而设备陈旧等问题,则涉及设施的更新和升级问题,除了需要资金支持外,还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市公共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
首先,城市规划必须加强,从规划的角度统筹城市内外部分公共设施的供给。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完善设施的配套,优化市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环境。
另外,通过合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创造公共设施的创造新的模式,促进多方面深入合作,无疑是解决城市公共设施供给问题的又一个有效手段。
最后,加强公共设施的管理,更新公共设施设备,推出相应的政策和奖励制度,促进公共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际应用以上提到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在一些城市中得到了应用。
比如,在北京市,政府加大了公共设施的投资,尤其是城市绿地的建设,从而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形象。
在上海市,整合社会化资源,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大型公共设施的协调管理,有效地改善了上海市公共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在广州市,加强了公共服务与社会化资源的互动协作,切实解决了部分社区公共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姓名延建琴学号61331310337006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批次/层次131/专升本指导教师郭桂梅学习中心榆林榆阳进修学院目录目录 (1)摘要 (3)一、城市社区及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城市社区的基本认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社区公共产品的基本界定 (4)(三)社区公共产品的特征 (4)1. 局部的非排他性 (4)2. 有限的非竞争性 (5)3. 可选择性 (5)4. 外部性 (5)(四)社区公共产品的分类 (5)二、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需分析 (5)(一)城市社区公共产品需求分析 (5)1.城市社区公共产品需求的层次性 (5)2.城市社区公共产品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6)(二)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分析 (6)1.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 (6)2.社区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模式 (6)3.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来源 (7)三、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描述与分析 (7)(一)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需现状 (7)(二)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 (7)1.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2.社区公共产品利用率不高 (8)3.社区公共产品供需不匹配 (8)4.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顺,职能不清 (8)5.供给主体单一化 (8)6.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滞后 (8)四、实现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8)(一)国外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经验 (8)1.社区自治能力强 (9)2.非营利组织发达 (9)3.供给主体多元化 (9)(二)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途径 (9)1.提高城市社区居民权利意识 (9)2.加强城市社区自治能力建设 (9)3.拓宽城市社区公共产品需求偏好显示途径 (9)4.建立城市社区公共产品合作供给机制 (9)5.建立城市社区公共产品考核评价体系 (10)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共物品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
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电视服务等。
与一般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几方面特征:(1)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
每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或者说一个公共物品一旦提供了,多一个消费者得加入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为实现消费这一物品,消费者之间不必要展开竞争或争夺。
(2)消费的非排他性。
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最典型的如灯塔、国防、司法系统等。
(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集体使用,正如西方财政理论中提到的“灯塔理论”。
[1] 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
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
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然而,出于私益争夺,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
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灌溉渠道等。
二、公共物品供给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以往人们常用哈丁的“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理论模型来分析公共物品解决之道。
这些模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会做出从全体当事人的角度看是‘非理性的’行为。
对此,人们提出以强有力的政府或者彻底的私有化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途径。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管理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管理:一项全面性分析公共物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益,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公共物品的供给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性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公共物品的供给1.供给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公共图书馆、体育馆、公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在某些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不足,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
2.影响因素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政府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
政府投入是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保障,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此外,人口分布也会影响公共物品的布局和规模。
3.对策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我们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关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多元化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投入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引入社会资本、发行债券等,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3)提高供给效率: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应注重提高供给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评估体系等方式来实现。
二、公共物品的管理1.管理现状公共物品的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如维护、使用、监管等。
目前,我国在公共物品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效率不高、监管不到位等。
2.影响因素影响公共物品管理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
管理体制不健全会导致管理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
人员素质不高会影响服务质量,法律法规不完善则会导致管理无章可循。
3.对策与建议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管理效率,我们建议:(1)完善管理体制: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避免管理混乱和推诿扯皮现象。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一、引言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能享受海量的资源和服务,无需排他和竞争,且所有使用者之间没有互相排斥和排斥的性质。
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无法高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损坏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和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1. 公共物品供给的意义及局限性公共物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公认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共物品供给有助于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公民参与。
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局限性,例如,公共物品的数量可能受到有限的财政资源、不充分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局限性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和不稳定。
2.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各地区的公共物品资源分布不均,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也反映在公共物品供给的差异性上。
一些地区的资源较为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却面临着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问题。
同时,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有密切关联。
3.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挑战当前,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如何有效规划区域公共物品的供应,如何为区域居民提供更多和更高质量的服务等。
三、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1. 提高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水平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优化公共物品供给的组织架构、完善制度建设等措施,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建设公共设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措施,有计划有序地提供公共物品服务。
2. 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公共物品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例如,通过建立信息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系统智慧化水平等措施,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智能化。
3. 实行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实现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例如,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公共物品供给计划,深入了解公众需求,并在规划、设计和供应过程中充分反映公众的需求和意见。
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和自由市场的运转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模式。
市场自由的基础是个体在自由选择和竞争的环境下追求他们自身的利益。
这种模式很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却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公共品的供给,这一问题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市场经济下的公共品公共品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剥夺和共享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产品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和享受它,而一个人的使用和享受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和享受。
显然,公共品的特性和私人财产的特性有很大的区别。
对于一个私人财产,只有拥有该财产的人才能够使用那个财产。
而对于公共品,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这就决定了公共品的供给不同于其他商品和服务。
市场经济模式下,公共品的供给存在着重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以下几点问题造成的:1、公共品的财务性质易变。
由于公共品不具有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因此它不能被销售或者出租来获得收入。
另外,公共品不能以价格来衡量,因此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反映供需关系。
2、公共品难以盈利。
由于公共品的财务性质无法保证收益,因此对企业和个人来说,为公共品投资是有风险的。
由于无法获得收益,私人企业对于公共品的投资并不会太高。
3、公共品的供给无法限制。
由于公共品不能被调控,所以较大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而这种需求不像私人商品那样可以选择强制最低限度的供给。
二、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对策由于公共品的供给无法依靠市场价格机制,治理和管理公共品供应是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以下是市场经济下公共品供给的几个解决策略:1、政府补贴市场经济下很难有私人企业愿意为公共品投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通常会通过政府补贴来支持公共品的提供。
这是政府对公共品的经济支持的一种形式,可以扩大公共品的供应,从而提高公共品的筹资能力,使公共品得到持续的发展。
试析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地方政府公共物品,是指地方政府为民众免费提供的公共物品,为满足民众需求所做出的无偿供给。
但由于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复杂性,在供给中存在对民众需求考虑不到位,效率不够高,质量不够好。
需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满足民众需求;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提升公共物品品质;树立多元化理念,有效率地进行供给;树立责任理念,保证有效供给。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物品;问题;对策一、公共物品概述(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1]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公共物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 具有消费的强制性[2]。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
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现状与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城镇化建设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就将对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就其对策进行探讨。
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十分严重。
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
2.供给模式单一在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
这种供给模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市民。
3.缺乏市场化运作在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缺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1.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针对公共产品供给过于单一的问题,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参与,形成共同供给的机制。
通过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
2.推动PPP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PPP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加灵活、高效。
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效率。
4.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加强对城镇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政策引导,引导资源向符合城市化发展需求的领域倾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运作机制。
可以通过立法,规范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管理,保证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
如何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2篇
如何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2篇一、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基础建设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是保障公共利益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
因此,推进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阶段,要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就必须优化基础建设,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协同与共享。
1.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基础。
应该依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科学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实现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并且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需要遵循市场原则,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公共资源配置要注重公正、高效、透明、可持续的原则,通过简政放权政策,增强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分配。
3.优化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应扮演引导和监测的角色,而市场则是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具体实践者。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及指导,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在发挥市场优势的同时,保证公共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4.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协同与共享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协调机制和共享平台是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
因此,应该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产品的整合和协作,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共享。
二、完善公共服务的供应体系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得到社会信任和认可的基础。
为了提高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完善公共服务的供应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建立全新的公共服务体系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公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共服务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需求的市民的需求。
这种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包括多条服务供应链,包括政府、社会机构、企业、社区、志愿者等多个方面。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顾延娅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03期摘要:公共产品供给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这些条件状况反过来必然会制约公共产品供给的效果。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所处的各种条件并不成熟公正、合理地向每个社会成员供给公共产品有利于实现社会成员在机会、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可以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策一、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1)主体一元,内容匮乏“主体一元”是指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而企业、社会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有关数据推算,到目前为止,全社会70%以上的公共产品仍依靠政府供给。
多样化的公共产品需求必须要有多样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来加以满足。
但与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公共产品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却呈现出种类单一,内容匮乏的问题。
(2)总量不足,结构畸形充足的公共产品供给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须的大型基础设施;另外,足够的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可以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失败者提供必要的保障,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却明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虽然自建国以来,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不断持续增加,但就总体水平来讲仍然不高。
(3)机制不全,模式单一“机制不全,模式单一”是指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并没有发挥全部供给机制和模式的作用。
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有力的证明了:首先,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模式必将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供给机制都会“失灵”,不能独立完成供给公共产品的任务。
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却存在着机制不全、模式单一的问题。
二、解决“统筹问题”的对策建议(1)加强理论探索,丰富和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体系当前,想要解决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存在的各类“供给问题”,需要丰富和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体系,从而在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理上破解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问题浅析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问题浅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层次化。
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文化消费体验,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措施。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才能推动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向更加高效、多样化和品质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围绕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公共文化产品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投入普遍不足,导致城市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文化产品缺乏多样性: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以传统文化为主导,新兴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导致部分人群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不感兴趣。
3. 缺乏创新性和竞争性:由于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缺乏创新,大多数文化产品都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缺乏竞争力,无法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5. 文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文化产品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影响了市民的文化体验效果。
2.2 原因分析1. 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1)政府投入不足:由于城市公共文化产品通常需要政府来负责提供和支持,而一些地区的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导致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
(2)市场机制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也需要市场规律的作用。
对公共产品供应的全面分析和探索
对公共产品供应的全面分析和探索公共产品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向全社会提供的具有普遍性和公平性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的供应对于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时常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公共产品供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公共产品供应的问题1.1 资源配置不均公共产品的供应往往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但是由于财政预算有限,政府会根据各种因素来分配资金。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产品供应普遍不足,这导致了贫富差距和地区差异加剧。
1.2 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政府在公共产品供应方面也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有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常存在违规操作和腐败现象,导致资金的流失和质量的下降。
1.3 服务效率低下公共产品的服务效率低下也是制约其作用的因素之一。
这一方面体现在对公共资源的恶意占用,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公共设施的缺乏和质量问题上。
例如,一些公共厕所不仅设施陈旧,而且卫生情况堪忧,这导致了公众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感到担忧。
2. 解决方案2.1 拓宽财政支出渠道解决公共产品供应的资金问题是重中之重。
政府应当拓宽其财政支出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和社会捐赠等方式。
例如,可以对捐赠公共产品的个人和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从而鼓励社会积极互动。
2.2 加强监管力度公共产品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政府的监管,并保持透明度和公平性。
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力度,预防违规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更进一步,可以建立网上公示平台,让公众监督公共物品的建设和维修质量。
2.3 提高服务质量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是对其价值和意义的最好体现。
政府需要投入足够的财政资源,提高公共产品的服务水平。
例如,加强对公共厕所的定期维护和清洁,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和设施。
此外,政府还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公众对公共产品的使用感受。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公共产品供应问题还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产品供应的分类管理,发挥其引导和规范作用。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物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不仅是社会成员生存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然而,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地区差距极大,严重地制约着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公共物品;产权结构;服务型政府公共物品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不断变化,按照这一定义,凡是由团体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比较认同和接受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提出了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指出纯粹的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明确的区分:“与来自纯粹的私有物品效益不同,来自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消费效果”。
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物品供给直接相关。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向西递减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财力状况好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公共物供给投入相应更多,在公共物品供给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推动下,加多年来的积累,共同促成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区域空间分配。
首先,基础教育供给。
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普通性、全民性、全面性和社会性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我国必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1]。
根据迟福林等人的研究,在导致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中,公共物品的因素占到90%以上,仅教育因素就占20%左右[2]。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国家实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经费机制”,基础教育不均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但作为公共物品的基础教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公平,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公共卫生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我们对公共产品并不陌生,有居民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公共产品存在。
特别是对城市而言,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决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
从城市形成,到城市功能的拓展,公共产品都起着先导的作用。
我国经过多年实践和发展,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有许多不足。
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外部环境,是指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
要分析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就要从外部为开始进行分析。
1.供给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相对改革开放前有很大进步,但进步背后,仍存在许多落后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供给滞后、供给超前。
调查表明,我国70%城市未形成主干道网络,交通堵塞严重;近三分之二城市存在供水问题,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足10%,水污染严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
这都告诉我们,即使总体已改善,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依然处于较为滞后的阶段。
我国考量政绩的标准往往是GDP,许多领导人追求“政绩工程”,搞奢华形象,超前提供不必要的公共产品。
甘肃省玉门市就出现这样不和谐的景象——城区仍用明沟排水,居民区尘土飞扬,政府却耗资上千万兴建高档办公楼,建80米宽的马路和全省最大广场。
2.忽视支撑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想要政绩,就需要GDP,而建设广场、马路、大桥等硬件设施出政绩的速度更快,便成为了表现政绩的工具,使得政府不关注培育和发展城市产业。
由于忽视这一点,许多城市建起新区,最后却都有“城”无“市”,到了夜晚更犹如“鬼域”。
由于城市产业发展慢,税源不足,供给成本难以收回,也缺乏后续资金。
3.城市人口素质堪忧,供给成本提高
随着城市发展,许多农村流动人口成为城市的新居民。
但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城市意识差,存在许多悖于城市生活方式和规则的习惯。
另外,尽管我国城市人口接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但整体文化水平还偏低,许多居民不执行城市规则,例如毁坏公共设施、到处张贴小广告等,都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成本提高。
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
产品经理大会
网络营销大会
交互体验大会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 1.忽视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性、层次性、多样性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性,说的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城市群,但各城市群未进行协
调,各自独自发展,公共产品重复供给,造成浪费。
比如珠江三角洲建了六七个机场,利用率都很低,但有几个城市仍在筹建新机场。
层次性是指许多城市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提高定位,按高标准供给公共产品。
例如中小城市把自己定位于大城市,甚至县级市定位于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样脱离实际的高定位,引发公共产品的攀比,导致人力、财力、物力浪费。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忽视多样性,是现在许多城市供给公共产品的误区——追“时尚”,赶“潮流”,忽略自身的经济水平、城市化模式、公众需求以及地理环境等,一味的模仿别人,甚至与别人攀比,这样的供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2.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属于由领导意志决定的“纯政治型”、“经验型”决策,领导可以对决策随意改动,很少有长远计划。
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原因:决策主体非社会大众,这样由政府职能部门做出的决策,无法体现大众的需求;选择方案缺乏民主机制,即使有所谓听证会等程序,常常只是作形式、走过场。
3.政府直接提供过多公共产品,缺乏竞争机制
就好比市场竞争能使私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国很多公共产品直接由政府提供,缺乏竞争。
以精神产品为例,我国视高等教育、大型体育场等精神产品为公益性福利事业,都由政府提供。
实际都应由市场提供,政府规定市场准入规则。
这导致政府产生这样的心理,即使低效率运作,也能生存下去。
对公共产品供给产生负面影响。
4.监督机制缺陷,存在寻租行为
虽然有许多所谓的政府监督者,但他们也需要保证自己的利益。
身处这种监督形式软弱无力的现实下,监督者甚至被监督者操纵,影响监督机制正常运转。
由于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这样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经常形成集中的经济利益和扩散的经济费用,因此产生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以获得租金的寻租行为。
监督机制不健全和寻租行为导致腐败,而寻租也引起不同政府部门及官员的争权夺利,最终妨碍公共决策的制定与执行,降低行政运转速度和工作效率。
三、对改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建议 1.多种决策方式相结合
理论而言,城市政府公共决策方式有三种:投票决策、利益集团妥协决策、精英决策。
但在我国,专家学者组成的决策层被认为是可代表城市居民利益的群体。
事实上,以上的几种决策方式各有优缺点,应该取长补短,综合运用,才能做出最佳决策。
2.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元供给主体
政府对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垄断,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供给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要打破政府垄断的局面,实现提供主体多元化。
也就是要建立以政府为主,私人企业、社区、第三部门为辅的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模式。
以此来提高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3.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强化社会意识
决策者的知识水平,道德素质和决策能力,决定决策的质量。
通过优化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决策的水平。
要把真正有能力、负责任的人选拔到决策者的位置上,加强决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的意识,真正为大众谋福利。
4.健全监督体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制约
积极健全监督制度,倡导办事公开,政府部门领导公开述职、接受质询、接受民主评价、接受群众信访举报。
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媒体报道,对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督,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城市公共物品供给透明化。
四、结论
无论是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还是其他关于公共利益的问题,究其源头实际上就是公共决策问题。
政府进行决策要立足于对大众需求的回应,要出台一项惠及全民的政策,从最初草拟便要广收意见、公开透明。
同时,决策过程要法制化、规范化,有完善且科学的决策程序。
还要建立起严格监督制度,促使政府部门及其人员依法行政,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当政府能够让民参与决策,民众积极参与决策,才是真正做到了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