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捷径
初学中医的几种途径一
初学中医的几种途径一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对于初学者来说,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十分庞大,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初学者可以通过阅读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加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培训班或者课程,系统学习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2. 寻找中医师傅指导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指导。
初学中医的同学们可以在中医馆或者医药市场寻找有经验的中医师傅,向他们请教学习中医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与中医师傅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理论与实践。
3. 参加中医学院的课程如果对中医学有较为深入的兴趣,并且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相关职业,可以考虑报读中医学院的相关课程。
中医学院具有严格的教学体系和专业的师资力量,能够系统地教授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实习等方式,积累中医临床经验。
4. 参与学术研究和活动中医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中医学水平。
参加中医学术会议、论坛和讲座,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当前中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此外,还可以参与一些中医学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中医义诊等,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中医技能。
5. 结合实践学习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初学中医的同学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学习中医知识。
可以选择去中医馆实习,跟随有经验的中医师傅进行实地操作和观察。
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活动,为人们提供中医咨询和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技能。
总而言之,初学中医可以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寻找中医师傅指导、参加中医学院的课程、参与学术研究和活动以及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中医学水平。
如何自学中医
如何自学中医经常看到很多热爱中医的朋友,想学习和了解中医,却由于自身的圈子和资源等原因,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真正的中医,这里冒昧给未得门径的朋友排列一个学习次序。
不同于不少朋友对中医的误解,总认为有个牛叉的老师才能学好中医,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中医名家都是自学成才,比如近代的医学大家岳美中,已故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下面,我们就来排列一个学习中医的次序,希望对初学者和爱好者能有帮助。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对于初接触中医的爱好者来说,首先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类似于《三字经》一样的启蒙读物,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基础的中医文化和背景这套丛书是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一批老中医的著作,这是重印版,这本是解读医学三字经的。
医学三字经原文言辞比较简洁,这本书是很好的解读和延伸。
而作者方药中也是中医名家,名家解读启蒙读物,有心得读者自然会有所获。
对于医学三字经,市面上还有一个版本也不错。
这一本是北中医的注解的白话版,也是老版非常受欢迎后重印的,有价钱不高,适合古文基础一般的朋友学习的特点。
这个书有一本就好,没必要都买,《医学三字经》本身只是给初学看的一个启蒙性的纲领读物,能够帮助大致了解中医的全貌,内容较浅。
市面上目前最好的就是这两个版本。
《名老中医之路》是记载一些名医学医的历程,实际价值不高,但是对于热爱中医的朋友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真心喜欢中医的话,看看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缺点是价钱比较高,最好是在图书馆看看就可。
当然,如果资金充足的话,就无所谓了。
《中医入门》适合想系统学习中医的初学者,该书作者秦伯未先生是上世纪沪上名医,一生行医教学,《中医入门》是他多年教学行医系统总结的中医基础性著作,能够帮助初学者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该书价格便宜,网购不到十块钱,是初学者比较好的选择之一。
对于自学中医的朋友来说,中药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个中医,是必须要懂得药性的。
这里推荐五版中药教材,这本教材是目前国内各种中药教材的蓝本,很多教材都是从这本演变而来,缺点是学院教材,看起来容易犯困。
中医自学入门顺序表
中医自学入门顺序表一、初识中医1. 中医的概念和起源2. 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和气血津液3. 中医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4. 中医的治疗方法:草药、针灸、推拿等二、中医基础知识1. 中医的病因学:六淫、七情、饮食等2. 中医的病机学:寒热虚实、升降浮沉等3. 中医的疾病分类:外感、内伤、杂病等4. 中医的舌诊与脉诊:舌苔、舌质、脉象等三、常见疾病与中医治疗1.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肺炎等2.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胃炎、胃溃疡等3.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4.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中风等5.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6. 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7.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8. 皮肤病:湿疹、痤疮、银屑病等四、中医养生保健1.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防病于未然、调节阴阳平衡2. 中医的饮食调养:五味平衡、食疗方剂等3. 中医的运动保健:太极拳、气功、按摩等4. 中医的情志调理:情绪平衡、心理舒缓等五、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1.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应用2. 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与影响3. 中医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六、个人实践与经验分享1. 中医自学的心得与体会2. 中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3. 中医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中医的局限性与争议通过以上的顺序表,初学者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中医的入门知识,从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开始,逐渐深入了解中医的病因学、病机学和常见疾病的治疗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中医的养生保健和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个人实践与经验分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
通过人类视角的叙述和丰富多样的词汇,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如何学习中医
如何学习中医学习中医是一项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过程。
中医学的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经验,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
本文将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实践经验总结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学习中医。
一、理论学习要学习中医,首先需要系统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可以通过报名参加中医学院或医学研究机构的相关课程来学习中医理论。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2.阅读经典著作:中医学经典著作是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
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在阅读经典著作时,可以结合注释和解读,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3.参与学术讨论:可以积极参加中医学术交流会议、研讨班等活动,与其他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分享心得体会,从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实践操作学习中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
以下是几种途径:1.临床实习:通过参与医院、诊所等临床实习,可以亲自观察和接触患者,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中医治疗的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向师长请教,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2.模拟实验:可以选择一些模拟患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使用穴位按摩、中药煎煮等方法,熟悉中医治疗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巧。
3.辅助技术的学习:中医治疗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辅助技术。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者实践课程,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
三、实践经验总结学习中医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还需要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
以下是几种方法:1.病例分析:对每个病例进行仔细分析,了解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找出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2.临床实践记录:对每个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案和疗效等。
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形成自己的医案库,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3.学习交流:在学习和实践中,要及时和其他中医师、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学中医的4个方法
学中医的4个方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对于想要学习中医知识的人来说,了解一些学中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学习中医的四个方法,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一、理论学习法中医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基础,具有复杂的体系和深邃的思想。
学习中医的第一步就是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此外,也可以参加中医学习班或中医相关的研讨会,跟随专业的中医师学习、讨论和交流。
二、实践探索法学习中医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实践的探索。
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技能。
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中医临床实习或实践课程,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此外,也可以找一些机会与有经验的中医师合作,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宝贵的经验。
三、研究文献法中医学术研究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文献问世。
通过研究文献,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派观点。
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中医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等,阅读相关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经验,探讨一些值得研究的话题,进行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
四、跨学科综合法中医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等。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可以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学习,例如学习生物学、解剖学、药学等。
这样可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并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有益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与一些跨学科的学术研究项目,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学习中医需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注重实践探索,研究文献资料,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这四个方法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中医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医实践中。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位有才华的中医师,并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
手抄本《医道捷径》
右寸沉,肺气实,内热表寒;嗽声沉,咽微干,见饭懒餐;气不散,胸 腹满,膨胀难堪;轻四君,重益气,二方可拣;平肺散,生脉散,泻白
三散。 诗曰: 参苓青陈知味天,即是人参平肺散, 生脉散中参麦味,泻白桑骨二皮甘, 参苓术草四君子,益气归芪升柴兼。
21、右寸迟脉(肺) 右寸迟,肺经寒,寒难尅木;木过旺,反烁金,更凌脾土;脾土衰,不 生金,金愈受苦;外不卫,表更松,贼风易入;也须将,生金饮,连进
10、左寸数脉(心) 左寸数,心经热,热即是火,心属火,数属火,火中加火,或赤肿,或 痒疡,无非火烁,归脾汤善能泻,火中之火,六味汤加归芍,渐渐消却。
六味汤诗:
地黄山萸苓丹泽,加入归芍滋阴来。 阴生阳降自然里,何怕脉数见火灾。
11、左关浮脉(肝) 左关浮,肝经虚,木中无火,木无火,不生心,心血立涸,血枯稿,不 管筋,筋挛脚弱,或结核,或瘰疬,肝气不和,只须用,七味饮,一方
邪亡。理谷不并行,邪正难两立,满座皆君子,小人无地容。
右部既已又写完,肺脾命门脉乃全; 虽是按经著煎丸,学者务必要互看; 历举数方立本宗,不贵熟来贵变通; 果能运用方寸地,神明变化用无穷。
蜜丸朱砂衣,引用灯草汤, 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8、左寸沉脉(心) 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或淋浊,或 口糜,疼难忍耐,导赤散合逍遥,一剂清泰,若不然,泻心汤,亦可使
得。 导赤散诗: 生地木通甘草稍,还有竹叶清上焦,
数味清凉降实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逍遥散诗:
逍遥古人不自得,苓术芍药与归柴。 生地薄荷同煎服,山栀丹皮外加味。
24、右关沉脉(脾) 右关沉,脾经实,实则为郁;土即郁,不化食,久则作湿;湿盛了,变
痰涎,呕吐不已;二陈汤,六君子,斯症妙剂;山楂肉,宿砂仁,效过 神曲。
零基础学中医从哪里开始
零基础学中医从哪里开始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疗法中蕴藏着深厚的医学智慧。
即使没有医学背景,零基础学习中医也是可行的。
下面简要介绍零基础学中医的起步点和学习方法。
1. 了解中医基本理论
在零基础学习中医时,首先应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
其中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对于理解中医疗法和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2. 学习中医诊断方法
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对于学习中医至关重要。
了解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来判断病情,可以帮助初学者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医学思维。
3. 研究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
了解这些疗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零基础学习者初步掌握中医的治疗技术。
4. 注重实践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观察实践、模拟诊疗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理论应用能力。
可以结合医院实习或社区义诊等方式,实践中医的诊疗技术。
5. 持续学习
中医学无穷无尽,学无止境。
零基础学习者应持续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和临床能力。
在零基础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
通过系统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逐步掌握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将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位学习中医的人都能不断进步,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中医的四大步骤
学习中医的四大步骤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学习中医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涉及到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下面将介绍学习中医的四大步骤。
第一步: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中医的第一步是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强调事物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五行学说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经络学说是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运行通道,研究经络对于准确判断疾病所在和选择针灸治疗点具有重要价值。
脏腑学说研究人体内脏腑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医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者需要学习相关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中医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
只有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学习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是中医学习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
中医诊断通过观察、问诊、望诊、切诊等方法来获取临床信息,进行疾病判断和辨证论治。
观察方法注重对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的观察和分析;问诊方法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了解病情和病因;望诊则通过对患者的外观、姿态、病灶进行观察和辨别;切诊则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和判断。
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可以揭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
学习者需要严格训练,通过实践提高诊断能力,掌握中医诊断的精髓。
第三步:熟悉中医治疗技术中医治疗技术是中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医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疗法、中药熏蒸等。
草药治疗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针灸推拿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通过针刺和按摩手法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
气功疗法注重通过调整呼吸、运动和意念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起到养生和治疗的作用。
我自学中医的捷径(转载)
我自学中医的捷径(转载)转自:红景天先学“经络”→ 再学《内经》→ 三学“本草”→ 四学“脉诊”→ 五学《伤寒、金匮》(注:我使用的书,除了《神农本草经》之外,几乎都是白话版,另有一本《实用中医名辞大全》,当作工具书来用)我对这条捷径的学习想法:我很佩服有些人可以将“中医四大经典”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连默写也不成问题,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是否是背熟经文,就能帮病人诊病了呢?我认为只有理解后的背诵才有意义,否则苦苦强记不理解的东西,又能怎么运用呢?我认为中医是科学的,既然是科学的,为何不能采用理解的方式来学中医呢?所以,我用理解的角度来规划这条捷径...中医对于人体的生理描述,我想主要还是以“经络”为主。
若能先了解经络对人体生理上的理论依据,再谈其他的部分,会比较容易上手。
尤其在读《黄帝内经》时,除了“阴阳五行变化”的基本道理之外,病理、病因也和经络有关,而在后段的经文(灵枢)中,大量的叙述针灸治则理论,若先前不先搞懂经络,读《内经》时,又会遇到瓶颈,所以先学经络铺路,再学《内经》理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再去读《神农本草经》学习药性,这也是为了往后的学习铺路,因为读《伤寒、金匮》,古人用药的观念会与当时的药材有关,而《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药材,理论上,在时间差距上会比较接近一些,比较能够了解古人用药的精神所在。
又尤其在药材的性味与入经方面,也与之前所学习的部分有很多关连,多项结合之后,更容易了解药材的运用。
“脉诊”在中医里面是最重要的诊法,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第一”里面有一段文:“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换句话说,要帮病人用针之前,脉诊也是第一优先,否则会有治疗上的危险。
在《伤寒、金匮》里面的条文,几乎都有脉象的说明,而在中医四诊当中,脉诊是难学的技术,也是争议最多的诊断法。
各医家有不同的讲法,很难说谁是对的,谁又是错的,我是以《黄帝内经》所谈的脉学以及《伤寒论》的脉学为主,先了解脉诊的意义,如有机会,再寻高人拜师学艺吧...(注:虽然我很不满意任应秋所著《中医脉学十讲》,但第8、9讲把《伤寒、金匮》所叙述的脉象汇集整理,很能节省时间,也算是不错的参考资料)最后读《伤寒、金匮》,坦白说,我认为《伤寒、金匮》是非常好的临床实践教材,当成医案来读绝对是上上之选,只要学习过“经络”、《内经》、“本草”、“脉诊”,至少对于《伤寒、金匮》条文所说的内容,总会有读得通的感觉,相对的来说,也会比较好理解。
自学中医的正确步骤
自学中医的正确步骤自学中医的正确步骤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问,中医在近年来变得愈发热门。
越来越多的人被它所吸引,试图通过自学掌握其中的精髓。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医书籍和复杂的医学知识,究竟该如何自学中医呢?下面将从基础知识、实践技巧、聚焦问题三个方面,分步骤介绍自学中医的正确方法。
一、基础知识1.先入为主。
自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中医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体系,如气、血、阴阳、五行、经络等。
2.系统学习。
可以通过书籍、网课、公开课等渠道,建立起系统的中医学习框架。
不断阅读中医古籍、解剖生理学等相关书籍,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3.注重实践。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要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技巧的训练。
例如摸脉、刮痧、拔罐等常见中医疗法的实践。
二、实践技巧1.趁热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及时记录笔记,及时复习总结。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掌握实现中的细节技巧和实际应用。
2.培养观察能力。
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着力培养观察能力。
要注意观察各种病症的表现、发展,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
3.多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中医学习群体,与其他学习者沟通交流,多向懂行的前辈请教,以期不断磨练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三、聚焦问题1.把握重点。
学习中医,不要一拳打死所有内容。
重点学习从容脉,全方位掌握诊脉方法和技巧。
2.分类学习。
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症和治疗方法,通过分类学习,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疗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3.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积累各种经验,并及时总结,并将其记录下来。
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调整治疗方案,优化自己的实践技能。
综上所述,自学中医需要深入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注重实践技巧的训练、积累实践经验并不断总结、以及别人的帮助和建议。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实践技能和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学习中医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任务,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
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入门并逐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学中医方法:1.阅读中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是学习中医的第一步。
开始时可以选择一本简明易懂的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或《伤寒杂病论》,逐步掌握其中的基本理论和医学术语。
2.参加中医课程或培训班:了解中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需要专业指导和教学。
参加中医课程或培训班可以学习到系统的中医知识,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分享经验。
3.坚持实践中医技术: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技术。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实践经验,或者参观实地诊疗,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4.学习常用中药材: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常用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和用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连、当归等,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
5.积极参与中医交流和讨论:加入中医学习和交流的社群,与其他学习者和专业人士交流、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和学习资源。
这些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学习资源,还可以进行精彩的学术探讨和解惑。
6.深入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是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与西方医学有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和观念。
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平衡理论和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
7.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没有捷径可走。
学习中医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持续进行实践和反思。
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中医水平和能力。
总之,学习中医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中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入行中医的途径有哪些方法
入行中医的途径有哪些方法
入行中医的途径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中医学院专业教育:可以选择就读中医学校或医科大学的中医专业,通过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得中医学士或硕士学位。
2. 研究生研究方向:对于已经拥有医学学位或相关学科学位的人士,可以选择攻读中医相关的研究生学位,如中医学硕士、博士等。
3. 进修培训:对于已经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士,可以选择参加中医进修培训班,通过短期培训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技术,提升中医医疗水平。
4. 自学成才: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学中医经典和临床实践,逐渐掌握中医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相关考试或实践经验积累,获得从业资格。
请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医从业者的要求和认可程度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医学认证体系规定,选择适合的入行途径。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学习中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深入探索多年。
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容易地入门并建立起对中医的基本理解。
以下是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开始学习中医。
1.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中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人体的整体状态,从而判断出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你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等概念,并理解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疾病。
2.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你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听取患者的病情陈述、询问患者的症状以及按摩患者的穴位,来获取诊断所需的信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学习中医的基本疗法中医的基本疗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拔罐、刮痧等。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学习,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并进行相关的实践。
例如,你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中草药,了解它们的功效和用法;或者你可以自学一些简单的针灸穴位的使用方法,尝试通过按摩来缓解一些常见的症状。
4.参与中医诊所或实验室的实践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你可以寻找机会参与到诊所或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中,与专业人士交流,观察和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你的技能,还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中医的应用。
5.尊重中医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方法,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理解其中的价值观和观念。
你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中医文化的书籍,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区别。
总的来说,学习中医需要时间和精力,没有捷径可以快速掌握。
这些简单的方法只是帮助你入门的途径,真正深入学习中医需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你将逐渐建立起对中医的基本理解,并能运用于实践中。
中医入门自学方法
中医入门自学方法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认可。
对于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士,入门自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医入门自学方法。
一、了解中医基本概念
中医的基本概念包括:气、血、阴阳、五行等。
因此,入门自学中医的第一步是了解这些概念。
可以查看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也可以通过网络、语音播客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二、学习中医基本理论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同样,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进行学习。
三、学习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入门自学可以主要了解望诊和问诊两种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观、气息等进行望诊;通过了解病人的症状、诉求等进行问诊。
当然,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习。
四、了解常见的治疗方法
中医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入门学习时,可以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适应症。
建议在学习治疗方面时可多参考一些著名病例的实践经验。
五、实践
实践是加深学习并印证知识的重要方式。
可以在熟悉的场合下学习,例如给家人朋友诊查看病。
也可以参加一些有关中医的志愿活动,增加技能。
总之,中医入门自学不需要大量的金钱,虽然难度较高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努力,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门古老而神奇的学问。
怎样学中医入门
怎样学中医入门
学习中医入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学习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核心观念,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
2. 学习中医的医学经典:阅读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方法。
3. 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学习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初步诊断。
4. 学习中药学:了解中药的分类、功效和用法,学习如何选择和配伍中药,以及中药的制备和煎煮方法。
5. 学习针灸和推拿:学习针灸的基本原理和穴位,以及推拿的手法和技巧,掌握常见疾病的针灸和推拿治疗。
6. 实践经验:通过实践和实习,积累临床经验,观察和研究不同病例,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7. 持续学习:中医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而深入,需要持续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
的知识,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总之,学习中医入门需要系统地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中医入门捷径
我读了一年半初中,未满十五岁,碰上66年席卷全中国的“文化革命”。学校的老师都成了“臭老九”,经常无人上课。因休学回家,被安置在本县边远山区,镇办企业,白石厂“工作”。
全厂有七,八十人,主要由炮工班,捶工班和搬运组组成。炮工在悬崖顶上打眼放炮,将岩层中一种叫石灰石的“白石”炸下山来。被炸药炸松后的石块互相卡在山上泥土中,炮工就爬上山崖,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用钢铁撬棍将它们撬下山来,再用二捶打成片石。我们捶工就坐在稻草编成的草垫上,将片石捶成二至四公分大的小石子。然后倒下山脚挨近公路旁边,由搬运工上车,运到威钢。
【中医入门捷径】I
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同其它任何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一样,就是既要重视提高,又要重视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既要强调现代化,更要强调继承,有继承才能更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继承,那就只剩空话。在中医断代,面临失传之际,为了中医的继承,为了让初学中医者,或正准备自学中医者,少走一些弯路,我想提供本人学习中医的一些经历,为后学者参考,或可借鉴,或能鼓励,厚颜之曰:“中医入门捷径”。凡有不当之处,诚望同道指正。
就这样,我借来了外婆得几本书,一本:袖珍针灸便览,另外就是“川南国医函授班”中医全套,共九本,每本几十页。又买来一合毫针,一根三棱针,一根梅花针。(又名小儿针,与皮肤针)先从自己身上开始针刺试验,背着针灸歌括......
自创进针歌
经络顺逆取穴定,左手“爪切”十字纹,
右手持针“月园缺”,神定气闲缓பைடு நூலகம்针,
再次去外婆家时,对我的要求提高了:你想要超过万病一火吗?要学,必须先背经络穴位歌诀,如:
足三里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痛,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泄泻,眼肿脚膝酸,
从医70年老中医教你怎样自学中医不走弯路
从医70年老中医教你怎样自学中医不走弯路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准备做个中医爱好者还是打算以中医为职业谋生。
如果是爱好者的身份学习中医养生保健那就不可以胡乱给别人开药扎针。
毕竟人体可不像机器,可以随便换零件,机器实在不行还可以报废。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医学,中医胡乱治也会死人的。
如果想成为职业中医,18岁以下的可以报考中医药大学。
18岁以上的不是学中医的也不用急,可以到医院找一个医生师承,三年后也可以考医师执照。
首先中医理论是唯物主义,是实实在在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
中医不是玄学,每一个证都是有严格的指标的,每一味药都是经过千百年来人体试验过的。
任何一个开口闭口就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都是骗子,把中医讲的越玄越是骗子。
中医其实很朴素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文盲老太太都知道什么东西吃了上火,再热也不能露肚脐,并且知道一些常见病的治疗办法。
中医只是借用了阴阳五行中的哲学概念,中医有自己一套生理病理药理理论。
古代学医入门的书有《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内经知要》《药性赋》《针灸歌诀》《濒湖脉学》这些书也可以作为入门,但是我不推荐,我推荐入门就看大学教材,大学教材有几个好处,一个就是系统全面,二个就是不偏不倚。
很多人刚学中医还没入门就去学个人流派,这样很容易被带入坑里,比如前几年火爆一时的火神派,很多人就掉进坑里了,为什么现在火神派不火了呢?因为按照它的理论治病疗效不好。
疗效才是硬道理。
只有系统全面学习之后面对各种流派才有能力做取舍。
所以想学中医,大学本科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是最好的入门书籍,这四大基础课一样也少不了,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有人说应该要看四大经典才高大上,四大经典晦涩难懂,别说入门者了,大学教授都没几个看完过整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所以说从四大基础课学起是最容易入手的了。
学完四大基础课基本上可以算是步入中医之门了,一般的电视里养生骗子也忽悠不了了。
下一步就是进阶阶段了。
学好中医的方法25条
学好中医的方法25条
1、了解中医基础理论。
2、熟悉医案,学习成功治疗的案例。
3、实践诊断技巧和中药配伍。
4、练习采用多种治法,以突破疑难。
5、调养生活,尤其是药食同源。
6、学习推拿穴位操作、养生保健方法。
7、做好常见病的急救护理,提高处理水平。
8、在临床实习中,主持治疗及观察效果。
9、进行疾病预防治理,以避免接诊困难。
10、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验室,获取知识。
11、学会数据分析和文献检索,提升鉴别技能。
12、参加国家注册备考及相关技能认证考试。
13、了解临床药物应用,严格把握用药方面的法律规定。
14、练习综合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能力。
15、不要忘记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症状诊断,以便更好的治疗。
16、文化审读中医古籍,逐步掌握治疗理论。
17、深入学习西医、中医结合的实践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
18、掌握基本中药药物学知识,加快推荐药物的选择。
19、研究中医有效治疗方案,提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20、在经历他人治疗的故事中学习,发现有效的治疗方式。
21、不断做记录,总结整理病例,以保证诊疗过程的完整性。
22、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练习,掌握基本的穴位操作方法。
23、及时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会活动,熟悉最新的科研成果。
24、与治疗关系密切的各专业协作交流,扩大科研视野。
25、拓展自身技术,不断提出改进治疗方法,丰富治疗技术。
中医必背歌诀大全
中医必背歌诀一、中医基础理论歌诀1.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基础,脏腑经络要牢记。
阴阳五行是哲学,中医基础从此得。
2.脏腑经络脏腑经络要熟知,生理特点各不同。
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胆腑腑,经络系统要记清。
3.四诊八纲四诊八纲是诊断,辨证施治是关键。
望闻问切四诊合,八纲辨证重在变。
阳虚阴虚要分清,实证虚证有区别。
寒热虚实要辨明,施治才能有成效。
二、中药方剂歌诀1.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种类繁多难,性能功效各不同。
寒凉性热有分别,四气五味要分清。
归经作用有规律,君臣佐使需搭配。
煎服方法要得当,药效才能发挥好。
2.方剂组成原则方剂组成有原则,君臣佐使要得当。
针对病因病机,相辅相成疗效好。
药物用量有轻重,比例适当疗效高。
根据病情和体质,安全有效是目标。
三、针灸推拿歌诀1.针灸基本知识针灸疗法历史长,疗效显著口碑好。
经络腧穴要熟悉,安全操作是关键。
针刺灸法有区别,适应症候要分清。
手法轻重有分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2.推拿基本知识推拿按摩舒筋骨,缓解疼痛效果好。
手法轻重有区别,操作技巧需掌握。
适应症候要分清,安全有效是目标。
四、中医临床歌诀1.内科临床歌诀内科临床多常见,病种繁多难掌握。
辨证施治是关键,方药针灸需合理。
感冒咳嗽哮喘喘,心悸失眠眩晕看。
胃痛泄泻肝病郁,肾虚腰痛关节病。
慢性病证需耐心,调理体质是根本。
2.外科临床歌诀外科临床多手术,掌握技巧是关键。
疮疡脓肿丹毒痈,烧烫伤蛇咬伤虫。
乳腺病肛肠病疝,阑尾炎胆囊炎痈。
自学中医入门的四个步骤和阶段
自学中医入门的四个步骤和阶段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自学中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知识。
但是,由于中医学科的广博性和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进行自学中医成为了关键。
下面将介绍自学中医入门的四个步骤和阶段,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第一步骤:了解中医理论基础在自学中医的旅程中,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是中医的基石,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要。
初学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来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中医教材和学术著作,选择易于理解的入门级教材。
通过系统学习和消化这些理论,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骤:学习中医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是其独特之处,也是中医学习中的重要方面。
学习中医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问诊、闻诊、切诊四诊法。
望诊指的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进行诊断;问诊指的是医生与病人进行对话,了解病情和病史;闻诊指的是医生通过闻病人的气味来进行诊断;切诊指的是医生通过按摩或者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进行诊断。
初学者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参与一些线上或线下的中医诊断技能培训班,以及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来提高对中医诊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步骤: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科的重要分支,内容丰富多样。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调养身体,预防疾病。
中医养生知识包括饮食调养、按摩保健、运动保健等方面。
初学者可以通过阅读中医养生书籍或参加专业的养生班,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和休息,积极参与各种养生活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第四步骤:深入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如果初学者对于自学中医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在这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可以考虑深入学习中医专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入门捷径【中医入门捷径】I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同其它任何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一样,就是既要重视提高,又要重视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既要强调现代化,更要强调继承,有继承才能更好的现代化。
如果没有继承,那就只剩空话。
在中医断代,面临失传之际,为了中医的继承,为了让初学中医者,或正准备自学中医者,少走一些弯路,我想提供本人学习中医的一些经历,为后学者参考,或可借鉴,或能鼓励,厚颜之曰:“中医入门捷径”。
凡有不当之处,诚望同道指正。
本人师承养父(已故,省,县名老中医吴致和)幼习歧黄,悬壶三十余年。
亦曾读些古典医籍。
古云:“善莫大于救人”。
故先后授徒二十余名,以广救人之术,的确为中医事业作出了一些贡献,对多种疑难杂症,确实研治在案。
医道之起沉疴救危重,虽为医者之功,亦为医者之职责,诚以此与同道共勉。
虽然绩业小成,且艺不辱师门,年亦五旬过半,本该得过且过,怎奈我华夏医学,面临葬送!医学存废之争,如锥如刺,触及灵魂!国外“强盗”一面强调中医中药的“不科学”,另一面是对中医中药采纳的渴求!国内一群长者与民众在奋勇博弈,一小撮口头“科学家”却干着“强盗”们想干而干不了的勾当……求大同,探求医学真理.存小异,放弃门户之争.救贫困患者于水深火热之中!是每一个医者之职责!振兴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医事业是每一个中医师和中国西医师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历史情势迫使中华民众团结一致,毅然决然的加入到刻不容缓的中医事业“救亡振兴”大义大举工作中来。
我们用行动与中华民众抱成一团,以中华民族行为营造振兴祖国医学的天下大势!让中医学术思想重现辉煌,服务民生!作者:四川省职业医师李四平师承一养父养父在民国时是随军“医官”,解放后为名中医,他举办中医班,亲自任教,为国家中医事业培养了一批批出色的中医后继人才。
先后荣获“名老中医荣誉称号”,与四川省(著书立说)科技奖等,文革时,每天背着“刘少奇”上下班,是遭了打倒技术权威。
那时都快70岁了,但精神旺盛,走路很快,身小而声大,说话有点“声应重堂”的感觉。
他说:威远县是中医强县!我六哥吴兰波在县里也是名医,一次,有位老者牵着孙女来看病,那孙女约五、六岁,满脸红色斑纹似锦,口吐鲜血,又兼咽喉肿痛,医治三四日无效。
会诊于县联合诊所,有言肺热迫喉出血者,有言喉症出血者,有言血热入脉,宜大剂凉血清解者,更有言宜仲景三黄泻心汤,取釜底抽薪法以急止之,唯我六哥带笑不语,后被同道指责,才开口:“非要我说吗?说出时恐得罪大家,你们都错了。
”此话一出,众人不欢而散,有人提示老者,你就让吴老师医吧,他医术高,只是我们要收回报!我六哥把药开了,催促老者赶紧抓药,若迟一二日就无救了。
两天后复诊,病已好了大半……有某虚心者,向我六哥求教,六哥直言,此阳毒发斑,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我用《金匮》升麻别甲汤,此专病专方也,此证只有我八弟吴致和识得。
但有何用,我八弟开一个木防己汤,别人说是石膏重了,不肯服用,开一个枝子豉汤,别人又嫌药少了,把药方也撕了!这经方派的日子难过。
升麻别甲汤与升麻别甲汤去雄黄蜀椒歌括(二方合编,自创)赤斑咽痛毒为阳,见吐脓血证可祥。
一指别甲麻二两,归草椒一半雄黄。
面青身痛如被杖,减去椒黄阴毒方。
木防己汤(陈修园歌括)喘满痞坚面色黧,己三桂二四参施。
膏枚二个如鸡子,辛苦寒温各适宜。
师承二外婆外婆是民国“川南国医函授班”学生。
她针灸技术了得,虽经我养父等几位名中医多次举荐,终因是地主,解放后一直没有行医资格。
由于针灸闻名乡里,“偷着”找她治病的人总是不绝于舍,群众关系好了,没人将她当地主看,还收了好几个干女,都是乡内外的,大多是已婚三,五年不孕,或被蛇咬,溺水等危急将死,被救过来之人。
凡跌打扭伤,风湿关节,头痛,背痛,腰胀,腹痛,疝气,缩阴,小儿遗尿,老人溺频等等,或以针,或用灸,无不立竿见影。
故扁鹊有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汤剂之所及也。
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
其实治疗不孕,多以命门,肾俞,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灸法为主,每次七壮,七次一疗程……多获奇效。
其证多见脉沉迟,舌淡白,或经闭,或滞后,或小漏,带下,少腹冷痛,或足冷至膝。
灸后嘱其勿食生冷,少用冷水洗衣等保养之法既可。
并可与温经汤内服。
温经汤歌括(陈修园歌括)温经芎芍草归人,胶桂丹皮二两均。
半夏半升麦倍用,姜萸三两对君陈。
再说毒蛇咬后,肢肿过半,人半昏迷,切莫敷药,堵塞伤口,必急以开水或酒精消毒伤口,以三棱针刺开被咬处,放出毒血为先。
具体操作:医者用开水,以下手不烫为适,或药煎开水(指懂药者)一面浇洗其肿大肢体,一面双手将毒血压迫至伤口处,促使流出,(此时救命为先,莫怕伤了局部气血)随即可见肿势逐渐消退,患者神志亦复。
总之,无论毒气大小,宜早一刻救治,则多一分生机,而后再议服药等法,那也是为清除余毒了。
学针灸从“阿是”穴开始我读了一年半初中,未满十五岁,碰上66年席卷全中国的“文化革命”。
学校的老师都成了“臭老九”,经常无人上课。
因休学回家,被安置在本县边远山区,镇办企业,白石厂“工作”。
全厂有七,八十人,主要由炮工班,捶工班和搬运组组成。
炮工在悬崖顶上打眼放炮,将岩层中一种叫石灰石的“白石”炸下山来。
被炸药炸松后的石块互相卡在山上泥土中,炮工就爬上山崖,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用钢铁撬棍将它们撬下山来,再用二捶打成片石。
我们捶工就坐在稻草编成的草垫上,将片石捶成二至四公分大的小石子。
然后倒下山脚挨近公路旁边,由搬运工上车,运到威钢。
听人说如果把练钢比成做豆腐,那么,白石就象是“胆水”。
为了将白石都捶成二至四公分大小,我们捶工就必须用左手将片石按在地上,并随时不断的翻动着石块,以便让右手的小铁捶能时刻准确有效的捶击在石块的最佳平面位置上,这样速度非常快,而且两公分以下的废渣子又很少。
一个熟练的捶工通常每天可以捶四,五吨石头。
但捶工左手的食指,拇指与中指的指头就会被石块磨破,流血。
我们用胶布粘上继续再捶。
我们捶工再流血,再疼痛,再累都不怕,只怕不知什么时候悬崖上的石块会掉下来打死人。
我先后亲眼看到过两个炮工从那十几米高的悬崖上摔下来,一个当场就摔死了,他叫李忠恕,死时不过三十岁。
另一个摔成了脑震荡,他叫徐炳礼,曾任过公社党委书记。
所以,我们白石厂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在“血盆”里抓饭吃。
由于全厂露天劳作,凡白天,只要天上不落,无论阴晴,地面干湿,只需往地上垫一草垫,坐下来就开始捶石头。
就这样日复一日,长期受到地蒸湿气(天阳之热力下蒸地阴之水液升腾而为湿气)的侵害,大多数职工都有轻重不等的关节肌肉疼痛,重着,软胀,酸麻的病症。
面对于此,我去了外婆家。
这是我第一次用心观看外婆给病人施灸,是从头顶中央开始取穴的,叫百会穴,距后发际上七寸,于两耳廓尖连线之中点处,为督脉阳经之要穴,有通百脉,助阳气等扶正祛邪的功能,能疗外感,治头痛,眩昏,耳鸣,脱肛,癫痫等……继而外婆用手试按患者的痛处,并问,是这里痛吗?答:“阿,是。
”外婆说,这就是“阿是”穴的来历,灸了就有效,痛有定处,寒邪凝滞,中医治法叫“寒者温之”。
针灸能直达病所,比吃药快,自古就有一针,二火,三汤药的说法。
我刚才用艾绒搓捏成米粒大的圆柱,放在穴位上,每烧一艾炷,叫一壮,烧多少壮,则需按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而定,少则一至数壮,多则几十壮。
这直接炙又分为瘢痕灸与无瘢痕灸……又有间接灸,如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总之都视病情所需而定。
其实针灸简便易行,效果明显,解放前,有个民间走方医,学了一些经络学位,长于用灸,曾用“小儿灯火十三灸”救下了几条刚溺死的人命,后来人们送他“万病一火”的外号......我回到厂后,怀着“万病一火”的本事,将外婆送给我的一小瓶艾绒药,学着右手拇,食指搓捏之法,全部都用在了一批批“患者”的“阿是”穴上,由于见效快,还引来了附近小煤厂的“工人”,虽然没收钱,第一次体验了那种被别人认同,当医生的感觉。
在实践中领会了“万病一火”与“阿是”穴的作用。
再次去外婆家时,对我的要求提高了:你想要超过万病一火吗?要学,必须先背经络穴位歌诀,如:足三里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痛,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眼肿脚膝酸,伤寒羸瘦损,气鼓及诸般。
从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回阳九针歌,穴位的禁忌开始吧,一面背,一面看书,把这些背熟了,书也看得进了门,指法,取穴等功夫也具备了。
就这样,我借来了外婆得几本书,一本:袖珍针灸便览,另外就是“川南国医函授班”中医全套,共九本,每本几十页。
又买来一合毫针,一根三棱针,一根梅花针。
(又名小儿针,与皮肤针)先从自己身上开始针刺试验,背着针灸歌括......自创进针歌经络顺逆取穴定,左手“爪切”十字纹,右手持针“月园缺”,神定气闲缓进针,进针八分可留意,行针得气最通神,酸麻胀痛握分寸,捻转毫针病自轻。
自创俞穴歌肺俞三椎一寸五,大抒一椎必五处,九肝十胆脾胃焦,命门两侧肾俞数。
................伤寒热入血室等病,非汤药所能愈,仲景早有明示,又肌肉,血脉,经络,风寒,湿邪,肢体疾患,或闪挫跌打等病,尤宜针灸之法,故攻守奇正,量敌而应者,将之良,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
翻开“川南国医函授班”基础学第一页,赫然醒目十个大字:“救病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落款是班主任屈龙飞题。
往下页一段,我终生难忘。
(是它鼓励我学医的)古云:十年能学成一举人,十年而不能学成就一医师,此语确实妨害医学进步已极,历代以来,受此语愚弄而不敢学医者,不知几十万万,未得此几十万万医师之调治,而误死忘之病人,更不知有几千万万,自反观二十年来,国内因病之死亡率,若交与悲观家,便以呜呼搓乎,一派语言,尽量形容,均描写不尽。
岂不知谚有云,用药如用兵,治病似作战,其作战虽极危之事,若得善法,亦可转危为安,医,假以科学方法,将书弄成系统,例如学算术,先公式而后演算,则可在短时期内,触类旁通。
融衍已成......将险病者治成健康之身体,又何难之有?全书又以问答方式,如:问:有何证据说明医生的诊断没有错?答:如见病人呕吐,我们说是胃病,不会说是膀胱病。
见小便不通,我们说是膀胱病,不会说是胃病。
看后令人忍笑不禁的同时,又拉近了我对中医理解的距离。
那本绘图外科学上,问:敷药肿不消是何原理?答:敷药肿不消,其理有二,一是病重药轻,二是药用反了。
(指违背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用药法则)还有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方剂学,妇科学,眼科学等等。
全都简明而幽默,令人不知不觉中明白了医学原理。
当然这些书与七几年的全国高等或中等医药院校教材相比,何止浅了十倍!那全套九本加起来,比一本内科学都少的多。
但就是这些浅显明白的道理,使我学会了中医。
我认为那才是中医入门与普及的好书。
我自学中医的捷径我在大学时,学的是数学,我也算是西方科学的崇拜者之一,也曾经误解过中医,认为这种“不科学”的医术而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