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 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材料意在说明()A. 中原文明占据主导B. 早期国家雏形产生C. 多元一体发展趋势D.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2. 秦汉时期,气候环境较为温润,北方地区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以采集渔猎为生。
汉代常见的流民亦不乏以此为生者。
秦汉以降,历代朝廷反复劝农、鼓励耕织,汉代时零星存在的“好稼穑”之地到唐初渐成广布之势。
这一变化()A. 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B. 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C. 表明封建小农经济范围扩大D. 反映出环境变化决定民众生计3. 导致图1、图2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1图2A. 国家海权意识增强B. 指南针的广泛应用C. 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D. 朝贡贸易体系的发展4. 元代对于驿站符牌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若滥给者,从台宪官纠察之。
”如图是1973年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一枚元代虎符圆牌,牌上文字的文意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如不钦奉虔敬,治罪。
”由此可知,元代()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 行政区划有重大创新C. 监察体系严密高效D. 西藏与中原联系密切5. 16世纪前后,在东南田地缺少人口稠密的地区,农民对于土地的利用具有了一种综合的和市场联系的多种经营性质。
当时有人通过购买沿湖洼芜土地,因地势造为鱼塘和耕地,边角种植蔬菜,综合收入高过单独种植粮食的三倍。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商品经济发展有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B. 高产作物引进推动种植业呈现多样化C. 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解体D. 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6. 如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企业分布图(局部),据此可知()A. 洋务派注重区域内部经济的协调发展B. 近代民族工业均衡发展格局凸显C. 民用企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军事企业D. 洋务企业创办呈现东多西少态势7. 在19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民主”和“民政”都可用来翻译democracy,当时的士大夫更喜欢用“民政”,因为“民主”看起来和中国君主制更对立。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共12题;共46分)1. (4分) (2016高一上·杭州期末) 楚国是周朝镇守南方各民族的重要防线,史书载周惠王曾对楚成王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这说明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①维护周的统治②镇守边疆③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④设立刺史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③④2. (4分) (2016高二上·兰州期中)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材料赞叹的技术成果是()A . 白瓷B . 造纸术的进步C . 文人画D . 印刷术的出现3. (2分)(2016·张掖模拟)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文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归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A .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 .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 .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 .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4. (4分)(2020·广东模拟) 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
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 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 . 有必要探索新的近代化道路C . 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 . 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发展5. (4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①改良旗袍②中山装③西式洋楼④京剧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6. (4分) (2016高三上·宿州期中)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湖南省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湖南省高三历史3月第二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高二上·山阳期末)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两个“制”分别是指()A . 分封制和郡县制B . 宗法制和郡县制C . 礼乐制和中央集权制D .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2. (2分) (2019高三上·重庆期末) 春秋时期兴起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夏朝为木德,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金克木,火克金。
据此理论取代周朝的秦朝应为水德。
这体现了()A . 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早已形成B . 五行阴阳学说成为主流政治思想C . 统治者追求政治传承的合法性D . 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朝代的更迭3. (2分) (2018高一上·汽开区月考) 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一制度是()A . 三公九卿制B . 行省制C . 内阁制D . 封国制4. (2分)(2019·河南模拟) 宋代“大农户积极投资购买耕牛,即使没有能力购买耕牛的,也采用租赁的方式租借耕牛进行农业生户。
对于产牛较少的地区,宋高宗下诏:“京西、淮南贩买耕牛,与免税三年”。
这反映出宋代()A . 政府拥有雄厚经济实力B . 社会普遍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C . 畜牧业呈现商品化趋势D . 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5. (2分) (2019高三上·常州期末) 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 . 山水画B . 花鸟画C . 人物画D . 文人画6. (2分) (2019高二上·济宁月考) “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3月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卷(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联合命制)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图案中,“太阳被描绘为有着硕大的头、外展双手且连着身躯的人格化的神;凤鸟随处可见,大头长喙,伸展着宽大的翅膀,负载着太阳或獠牙兽;怪诞的獠牙兽,或乘于凤鸟的翅膀,或张展双翅凭借高耸的天梯和山峰飞向天界”。
上述考古发现()A.表明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B.佐证了母系氏族公社社会风貌C.折射了先民对自然的虔诚崇拜D.凸显万邦时代公共秩序的构建2.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文献记载出处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子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马端临《文献通考》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王夫之《读通鉴论》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3.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
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户数道别开元户元和户升降百分比(开元为100)关内道71035228377839.9河南道143646115871011河东道72336724916033.9河北道108485618578317.1山南道49191721471943.69江南道133498879173659.3湖南道30066617761259.1剑南道73914515986021.6岭南道285456146139522陇右道上64060无统计数据陇右道下56376无统计数据淮南道186541无统计数据A.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B.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C.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D.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4.《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描述武松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的情形。
精品解析: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4届高三下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现代中国,人们以“龙的传人”自居,很多领域的发明创造都会以“龙”命名,比如第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为“蛟龙号”
(1)题中史料是何种类型? 如果想进一步研究龙文化的演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请说明理由。 (要求:至少补充两份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完成一篇小论文。 (要求:题明确,史论结合)
——摘自杨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与湘商发展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湖湘文化内涵及近代湖南人探索的相关史实,以“文化与现代化”主题,自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A.源于西欧对非洲胡椒等香料的需求
B.促使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具有浓厚的早期殖民色彩
D 推动列强对非洲进行全面殖民入侵
14.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就是“不列颠性”观念。 这一观念……格兰人与英格兰人以及其他不列颠地区的人民之间建立起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观念在1707年联合法案(《联合法案》使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结束了苏格兰独立的政治地位)之后逐渐形成,并在18世纪后半期达到了高潮。“不列颠性”观念( )
时间
史料
介绍
商
商朝时期的龙形象主要呈现在青铜器上,商人崇拜神灵,龙是其崇拜的百神、问卜的对象之一,因此青铜器中的龙纹具有狞厉感,神秘而抽象
汉
汉朝的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在汉朝的宫廷文化中,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展示着汉朝的卓越国力和强盛统治
唐
唐朝的繁荣富强和开放包容使唐朝的龙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龙的头部更加夸张,眼睛大而圆,嘴巴张开,牙齿尖锐。龙的身体更加修长,线条流畅、富有动感。龙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礼和丧葬等场合
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发现,不少地方都有与商代同期而具有商文化特征的据点,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在东南方向,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色。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商朝A.疆域已到达长江流域B.商文化已辐射周边地区C.地域文化呈均衡发展D.出现文化相互融合趋势2.董仲舒认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其次,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
这表明董仲舒A.借儒家伦理提升官吏道德水平B.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化的原则C.用教化来规范民众个人的行为D.赋予了教化浓厚的政治内涵3.据表1可得出的历史史实是,唐朝C.门阀贵族权势较大D.社会阶层固化4.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大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非常生气,责怪大臣,却被该大臣反驳,太祖生气的用斧柄敲掉其两颗牙齿,该大臣说∶"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
"太祖赐金帛慰劳之。
此事反映了A.君主专制呈加强的趋势B.君主与大臣存在尖锐矛盾C.重史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5.表2元朝地方官的做法有利于表2元朝地方官在管辖区域内的具体做法(部分)A.推动民族大融合B.稳定农村生产秩序C.发展民营手工业D.转变农业经营方式6.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中,流入中国的白银货币高达7000吨至10000吨,如果换算成中国的"两",大约是2.24亿两至3.2亿两。
湖南省2021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II)卷
湖南省2021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中)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
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A . 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B . 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C . 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 . 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2. (4分) (2019高一下·兰州期中)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乘交趾,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 .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 .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 .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 .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3. (4分) (2016高一上·阳东月考)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 秦朝的三公九卿B . 汉朝的“中朝”C . 隋唐的三省六部D . 宋朝的枢密院4. (4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末)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
这说明宋代()A .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B .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 .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D .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5. (4分) (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 下表中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格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 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B . 宗法制度范围扩大C . 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D .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6. (4分)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
2019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A. 对天人关系有所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注重于现实政治诉求D. 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2.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约公元前422年)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溉民田。
”而《吕氏春秋•乐成》认为,该渠为魏襄王时(约在西门豹后100年)邺令史成所建。
这反映出()A. 历史事件真伪因年代久远无法考正B. 二手史料对相关历史的叙述有待考证C.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评价D. 虚构性强的文学类作品史料价值较低3.如表所示是宋元丰年间诸路垦田情况统计表,从该表中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开封府界1,333,167两浙路36,247,756京东路25,828.460江南东路42,160,447京西路20,562,238江前西路45,046,689河北路26,956,008荆湖南路32,426,796陕西路44,529,838荆湖北路25,898,129河东路10,226,730福建路11,091,453总计139,436,841总计192,871,270A. 南方农业人口已超过北方B.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C.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加强D. 南方劳动生产率超过北方4.明朝严嵩任首辅,威权不可一世,但却为阁僚徐阶所倾轧。
万历元年张居正出任首辅,正因为内结司礼监冯保,逐高拱而得来。
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内阁()A. 始终未出现专门的衙署B. 仅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C. 标志专制皇权达到顶峰D. 无正式权力与合法地位5.当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社会教化主体的控制,使得乡村社会的教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失范状态,地方社会对中央的向心力于是逐步消失殆尽。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天官·冢宰》提到:“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据此可知A.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B.周代百姓大都讲究延年益寿C.战国时期贵族崇尚奢华生活D.先秦中医理论发展日趋完善2.《史记·匈奴传》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地接匈奴以北”。
军屯士兵的生产工具和耕牛由国家供给,然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降雨量年平均不足250毫米,屯田亩产远远低于内地郡县。
据此可知汉代屯田A.改善了西北的地理环境B.解决了西汉的边疆危机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D.浪费了军民的物质资源3.唐代沿用了西周所确立的“六礼”制度(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并成为婚姻关系缔结所必须经过的程序.将不符合法律规定强行娶妻,以及女方在婚约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辄悔不嫁的行为,都按犯罪行为进行惩罚。
这一制度A.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B.体现了唐律礼法结合的特点C.一定程度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优抚4.招牌广告并不是宋代的独创,但宋代广告求大、求美、求奇,突出了炫耀色彩。
如旗帜广告盛行于唐,但至多是“青帜宽数尺,悬往来道”,至宋则为“一竿横挂数幅帛”。
宋代广告的这一特点A.表明政府对市场监管的松弛B.根源于开放的社会风气C.凸显了市场竞争的较大压力D.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5.如图为明清时期修建的湖北武汉大余湾村余传进大宅平面图,据其对空间的功能划分可知该建筑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渗透了儒家内外有别的伦理家风C.避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D.打破了家族成员的尊卑主从关系6.洪仁王干在《资政新篇》中强调要学习西方“国法宏深”之国的“邦法”,即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常大典、教养大法”;还要设“暗柜”进行选举或投意见书;立“新闻篇”评论时政得失;对外交往中主张平等称呼、平等相待。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期末)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
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 . 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 . 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 . 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 . 社会风俗急剧转变2. (4分) (2019高三下·于都模拟)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A .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 .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 .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 .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3. (4分) (2019高二下·玉田期中) 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A . 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 . 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 . 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 . 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4. (4分)(2019·衡阳模拟)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
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増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
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 .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B . 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C . 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D . 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5. (4分)(2020·五莲模拟) 1918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茶陵三中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历史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2题48分)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4、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九章算术》内容为:第一章“方出”、第二章“粟米”、第三章“哀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四章“商功”(各种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等。
这反映出《九章算术》A、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B、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C、形成中国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D、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实际需要5、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6、(唐)李华《中书政事堂纪》曰:“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
……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据此判断唐初政事堂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划定了君权的范围B、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7、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在距今约7000年姜寨遗址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夫妻合葬墓,每个人都单独地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
这反映出()A.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状况B.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当时氏族聚落的社会风貌D.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2.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
这一变化()A.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D.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3.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
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
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A.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C.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4.《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
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
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5.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
它反映出当时(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6.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是李同学在阅读《宋史》某位人物传记时自制的人物大事记时间轴,苏轼曾评价该人物为“出为名相,处为名贤。
乐在人后,忧在人先。
经天纬地,阙谥宜然。
贤哉斯诣,轶后空前。
”下列事件中可以列入该时间轴的是()A.真宗景德元年,订立澶渊之盟B.仁宗皇佑元年,创设族内义田C.高宗绍兴十年,领兵北击金军D.神宗熙宁二年,推行青苗之法7.明朝建立之初,推行户贴制度。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19高一上·武山期末) 史载,太公五月而报政。
周公曰:“何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
”伯禽三年而报政。
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
”伯禽“变其俗,革其礼”的封地是()A . 鲁B . 燕C . 齐D . 宋2. (4分)(2020·太原模拟) 公元659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
武后去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中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
这说明当时()A . 社会阶层趋于固化B . 宗法制度根深蒂固C . 武后政治改革失败D .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3. (4分) (2020高二下·海口开学考)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
这体现了()A . 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B .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 . 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D .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4. (4分) (2018高二上·本溪期末)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文化,具有“安土重迁”的特征,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是一种悲惨的遭遇。
但明清时期却出现了“自发性移民”,即移民现象的山现不是出于政府的强制,而是人口密集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到异乡去寻找生存空间。
这一移民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 资本主义萌芽加速了人口的自由流动B . 政府的赋税改革使人身依附关系消失C . 人口的逐渐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D . 土地兼并的严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5. (4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题列出 (共13题;共38分)1. (3分) (2019高一上·芜湖月考) 有学者指出,“出于平稳延续家族的需要,必然要求采取严密的继承之法,使诸子中唯一有一个人拥有继承政治权利的资格,而将其他诸子排除在外。
”该学者评论的是()A . 皇帝制B . 嫡长子继承制C . 选官制D . 中央集权制度2. (3分) (2019高一下·昆明期中)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推知()A .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B . 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 . 《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D . 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3. (3分) (2019高三上·南山期中) 《史记》记载,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亲与舍人共饮食,“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魏国贵族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而下土,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致食客三千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 贵族势力影响诸侯争霸的结局B . 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加剧C . 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盛行D . 权力下移成为诸侯的无奈抉择4. (3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A . 实行宗教神权统治B . 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C . 自由缺乏必要环境D . 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5. (3分)(2017·常德模拟) 罗马“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
该现象主要得益于()A . 公民法的制定B .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C . 万民法的推行D . 《十二铜表法》颁布6. (3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1895年12月25日,一群时尚青年集聚在一家咖啡馆,忽然看到一辆火车迎面冲来,大家惊恐万分,纷纷逃窜。
即刻之后,大家如梦初醒,却只是虚惊一场。
对该历史场景理解正确的是:()①应该发生在英国伦敦②与爱迪生的发明有关③标志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④火车的轰鸣加剧了人们的惊恐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④D . ②③7. (3分) (2020高一下·宣城期末) 1898年,清政府首次议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年成立商部,设注册局,并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奖励发明、鼓励投资和规范运作的工商业律令。
这些律令()A . 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 . 表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已在中国出现C . 反映实业教国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可D . 说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8. (3分) (2018高三上·伊春期中) 据《申报》1912年2月19日报道,湖南湘潭县城“剪辫者已十居其九,闻有一二未剪者不过顽固之乡愚”,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
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
这表明()A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 . 革新与传统惰性并存C . 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D . 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9. (3分) (2019高一上·芜湖月考) 1926年,广东省农民协会创办的《犁头》周刊在其创刊号的《犁头宣誓》中说:“我们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媚外军阀、买办地主、劣绅土豪”,“凡此种种……犹如莠草,势在铲除,使所犁之地,永属于持犁之人”。
其目的是()A . 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B . 巩固国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C . 同国民党争夺农民群众D . 动员农民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0. (2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下列与统一战线形成密切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八一宣言”发表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瓦窑堡会议④红军改编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②④C . ①③④②D . ①④②③11. (3分) (2018高二上·玉溪月考)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 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B . 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C . 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D . 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2. (3分)(2017·银川模拟) 阅读下列比例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以说明()A . 资本主义发展呈现不平衡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 . 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D .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13. (3分)(2020·福州模拟) 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我们也要修一条水渠》。
该画反映了当时我国()A . 贯彻党的全面教育方针B . 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C . 开始建立少年先锋队组织D . 大规模工业建设正在展开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共2题;共5分)14. (3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 . “大一统”思想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天人感应”D . “三纲五常”15. (2分)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A . 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 . 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 . 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D . 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5分) (共3题;共55分)16. (20分) (2017高三上·泰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
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
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
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
17. (20分) (2020高二下·天台月考) 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城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 年 10 月,马克思来到法国巴黎,居于田凫路 38 号直至 1845 年 1 月离开。
这一时期被誉为马克思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时期。
……1849 年开始,居于伦敦的马克思经常在大英博物馆翻译、研读资料,在此他写成了其一生中“最主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根据唐春元《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整理材料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 1903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23 日分别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召开。
参会的代表成份相当复杂,有坚定和不坚定的火星派分子,也有反火星派分子,所以,斗争非常的激烈。
大会最主要的议程是……。
经过斗争,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取得了胜利。
——根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会址巡礼》整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843 年到 1845 年间马克思在思想、人生经历方面所完成的“重要转折”。
指出伦敦时期“最主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的名称,并分析这部著作发表的划时代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8. (15分)(2019·河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是民办书院的起始阶段,这时的书院主要涉及读书、会友交流、研究著述等功能。
两宋时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被强化,成为官学的替代,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人才。
南宋在学术大师的指导下,书院被确立以一种文化教育制度。
元代与理学一体化的书院,被等视为官学,即书院的官学化。
明代中期,书院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上至官绅,下至百姓政治、文化、教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书院的功能转向读书识字、讲学化民。
清代大多数书院的教学目标、数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围的着科举而进行。
并且通过自身的制度建设来糾正科举选才过程中的偏差。
——摘编自陈元晖《古代书院制度》材料二 1901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奏要求书院改革。
同年九月,上谕曰:“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
”到1902年,各省基本实现了书院改学堂的要求。
学堂的兴起接通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血脉,书院在改革中获得了“永生”。
——摘编自袁彩楚《清末书院改学堂历史述评》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邓小平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
199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