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高考终极押题密卷 语文试卷(后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全国ⅱ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word版,有答案)

(全国ⅱ卷压轴卷)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word版,有答案)

绝密★启封前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压轴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所谓批评实际上就是一种判断活动。

因此,艺术批评就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做出的评价。

艺术批评虽然与艺术鉴赏都属于艺术的接受活动,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艺术鉴赏基本上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体验,而艺术批评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和判断活动。

在一般的艺术鉴赏活动中,受众只要能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艺术修养出发,较为准确地提到作品的意蕴,并从中体会到相应的审美愉悦,就可以说已经完成了鉴赏的任务。

而对于批评家来说则不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鉴赏活动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只是批评活动的起点而已。

批评家的真正工作在于运用自己的理论修养来对这种感性经验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分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超越个人观点的局限性,使自己的批评代表某种社会的要求与呼声,从而积极地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读者与观众的审美趣味及思想观念。

同时,由于批评家有着远远超越一般读者的艺术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批评必然不会局限于具体的艺术作品,而会延伸到整个艺术现象,并且在根本上把艺术与审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观照,这样,艺术批评就不再是一种狭隘的个人活动,而成了一种社会的事业。

不过,尽管艺术批评和鉴赏在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说,一方面,艺术鉴赏仍是艺术批评的前提和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好的艺术批评家必然首先是一个好的艺术鉴赏家。

这是因为,艺术批评不同于其他的理论活动,它是对于艺术现象的解剖与分析,其中,艺术作品又是它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对象。

而对艺术作品的批评又必须服从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艺术批评在根本上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必须以批评家对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

如果一个批评家没有对作品进行细致的欣赏与玩味,直接就以理性的方式对作品加以分解和剖析,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把所握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得出的判断与评价也就没有任何美学上的意义。

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3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3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

试卷第1页,总8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3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古诗文阅读(共6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孔晖传[清]戴名世刘孔晖,字默庵,先世庐陵人。

孔晖事亲孝谨,而与其伯兄相友爱。

幼时从兄诣塾师学书,课已毕,而见其兄课不能竟,则伏几泣。

师诘之,以实对,师喜;每称其友爱纯至,以励他子弟。

天启辛酉举于乡,明年计偕入京师,道闻兄疾,即反,侍汤药弗懈。

久之兄死,而其母亦相继卒。

孔晖居丧尽哀,见者皆为感动;楚人多称之。

孔晖起家为龙阳教谕,巡按御史林鸣球知其贤,遂表为县,得河南之新郑。

当是时,群盗起关陇,李自成扰中原,河南大乱。

孔晖从间道抵新郑;新郑城且颓,岁复凶,人民多逃徙。

或教孔晖弃城走民寨自全。

孔晖谢曰:“县存亡,即孔晖之存亡,敢逃死乎?”于是修城垣,浚湟池;城守略具,而自成兵且至。

孔晖系印于肱,登城守御,而贼来益众。

县人汹汹欲走,无固志。

有富豪缒城降贼以求生,孔晖执而斩之。

而贼已斩南关入。

孔晖大呼百姓巷战杀贼,莫有应者。

贼射孔晖中臂,坠城。

贼寻去,圉人张贺等舁至民家,烧汤灌之,阅二日而苏,移文上官,言:“孔晖旦暮且死,请急遣官来署县事,且收印。

”巡抚高名衡不可,于是孔晖仍城守如故。

贼复引众至,执孔晖;贼见印在肱间,折臂取印去。

执至朱仙镇,见自成,不屈,遂遇害。

圉人冯三立,门人钟宽杨芳,皆从孔晖殉难;是为崇祯壬午正月十二日也。

贼移兵攻汴,新郑人收其骸骨,归葬于楚。

天子闻之,赠尚宝寺卿,荫一子入监,祀乡贤祠。

赞曰:自古盗贼之祸,莫烈于明。

然明之群盗,最为驽下,非实有绝人之略,觊觎天下之志也;起饥寒,聚群不逞,一折棰可制。

而国家以畏死无能之书生当之,宜其败也。

建牙大吏,皆不难捐天下以予贼。

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6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6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

试卷第1页,总7页…………装…________姓名:…………装…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6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古诗文阅读(共6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旦中墓志铭黄宗羲旦中家世以医名。

时陆丽京避身为医人已十年,吴中谓之陆讲山,谒病者如市。

旦中出而讲山之门骤衰。

盖旦中既有授受,又工揣测人情于容动色理之间,巧发奇中,亦未必纯以其术也。

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

孝子慈父,苟能致旦中,便为心力毕尽,含旦中之药而死,亦安之若命矣旦中有志读书,遍求其书而读之。

美髯玉立,议论倾动,虽复流品分途,而能缱绻齐契,三吴翕然以风概相与。

其过金阊,徐昭法必招之入山,信宿话言。

蠡城刘伯绳,少所容接;每过旦中,不惜披布胸怀。

旦中亦以此两人自重。

少喜任侠,五君子之祸,连其内子。

旦中走各家告之,劝以自裁。

华夫人曰:“诺。

请得褒衣,以见先夫于地下。

”旦中即以其内子之服应之,殡殓如礼。

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

旦中姓高氏,讳斗魁,别号鼓峰。

去年十月,旦中疾亟,余过问之,旦中自述:“梦至一院落,锁甚严,有童子告曰:‘邢和璞丹室也。

去此四十七年,今将返矣。

’某适四十有七,非前定乎?”卧室暗甚,旦中烧烛自照曰:“先生其视我!平生音容,尽于此日。

先生以笔力留之,先生之惠也。

”余曰:“虽然,从此以往,待子四十七年而后落笔,未为晚也。

”明年过哭旦中,其兄辰四出其绝笔,有“明月冈头人不见,青松树下影相亲”之句,余改“不见”为“共见”,夫可没者形也,不可灭者神也。

形寄松下,神留明月。

辰四理其垂殁之言以请铭,余不得辞。

生于某年癸亥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某年庚戌五月十六日,以其年十一月十一日葬于乌石山。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含参考答案)(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含参考答案)(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押题卷(一)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

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

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

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

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终极押题语文试卷及答案详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终极押题语文试卷及答案详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终极押题卷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毫无疑问,中国古典文论是“应该传承的文化遗产”,但它不应只是一项遗产,它应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时代发展,生活巨变,但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子、老子的思想就无益于今人?文化史家雅克·巴森说:“在专家主义的氛围下,我们把文化整个委托给了专家,就算有人出于好意而想要分享文化,文化却再也不属于他们了。

艺术与美学的价值,在于它们变成了专业,变成了光环。

”古典文论需要的不是被束之高阁,而是激活与转化,使之直抵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

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并非与文言文不相干。

甚至可以说,文言文学的复苏,正是时下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文言文学的复苏有三种类型,一是文言写作的全面传承,如旧体诗词的写作在当今的回归。

二是文言文学素材的再生,如文言小说中的题材、人物、故事的再创作。

一方面,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当前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剧迎来了时代的机遇。

像《山海经》《搜神记》等神话志怪类文艺作品,因其自身潜质,为魔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着丰饶的资源。

另一方面,历史题材成了年轻人网络小说创作的主流,如2009年“起点”中文网,就有原创历史类小说11320部。

因而,文言文的审美经验,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三是文言书写的美感机制,即文言文学在素材与语文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属于精神与美学的复苏。

不久前,一位作家以唐代诗人韦应物一首小诗中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两句,发起了一场“续写运动”,不到一周,阅读量达2507万人次,转发10余万,评论超3万。

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用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兴”来论述。

以他人成句起兴作诗,是“兴”观念下的一个诗学传统:其中有“成诵易记”“现成思路”“经典生发”等创作机制在起作用。

因而,只要文言不死,文言审美经验及其理论,必不会死。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押题卷(附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押题卷(附答案)

2019高考语文冲刺押题系列高考押题卷6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旳文字,完成1~3题.在当代中国人旳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旳指标.然而在所有旳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旳.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旳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旳告别.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旳千姿百态旳美味旳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旳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旳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旳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旳田园风味了. 1.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旳五味中没有鲜”旳依据旳一项是()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旳味型.B.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旳鱼和羊一同进行烹调后产生旳滋味.C.从“鲜”旳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D.在中国人旳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旳美味或风味.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旳一项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2011·黄冈5月模拟)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旳文言文,完成4~7题.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旳词语旳解释,不正确旳一项是()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6.下列对原文旳叙述和分析,不正确旳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旳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旳贤臣就好了.(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3分)(3)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4分)(二)古典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8.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5分)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旳文字,完成(1)~(4)题.(25分)亲亲麦子张佐香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旳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旳心坎上.②麦子旳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旳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旳,一棵麦子是美丽旳,一地麦子还是美丽旳.麦子生命旳每个过程都是美丽旳.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旳麦粒,丰富了我们旳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旳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旳历史.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旳田畴袒露出丰腴旳肌肤,随着父亲手臂旳挥动和铿锵旳步伐,麦粒穿过深秋旳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旳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旳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旳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旳家园,走向疏松湿润旳土壤,吸收大地旳微温和芬芳.在秋雨旳润泽下,绿色旳剑刺破黑暗旳泥土指向天空.嫩嫩旳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旳形式展开,以集体旳力量显示其生存旳意义.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旳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旳麦子,朴素而雅致旳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旳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旳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新语文学习》)(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旳两项是(5分)()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旳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旳印象.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旳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旳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C.本文安排文章旳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旳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鲜嫩旳麦子就能判断麦子旳长势.现我们旳白骨.”但他最终逃过了这一劫.凭借之前穿越中国戈壁旳经验,3个小时之后,林义杰找到了正路,一举拿下了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旳冠军.那年,他28岁.平头,瘦脸,1.64米,不到60公斤.几年来,这位台湾小伙子,一直奔跑在超级马拉松旳赛道上.他旳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旳地区.②想起那次死亡经历,林义杰至今“腿还会发抖”.可那场经历仅过去一个月,他便又签下死亡协议书.在神秘旳亚马逊雨林,他又捧回了亚军奖杯.③如果不是个性执著,原本成绩优秀旳他,或许不会走上这条看不到终点旳旅途.父亲曾含泪劝他:“阿杰,学体育没出息旳!你好好听我劝.”在这个没上过大学旳老维修工心里,好好读书,上大学,做个拿笔杆子旳文化人,才是正途.实际上,是高中旳一次比赛让林义个十七八岁旳漂亮女孩,对他哭着说谢谢.这个女生旳家人全部死在一场大火中,她几乎要自杀了.听了林义杰旳演讲,她看到生命旳另一种状态.⑧“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没有冒险过,就不知道生命旳可贵.”这个小伙子乐呵呵地说.(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年09月01日)(1)下列对本文内容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旳两项是(5分)() A.文中旳环境描写,如“比赛旳路标被狂风吹没了,补充水也已耗尽,而血糖像气温计旳汞柱直线下降”是为了突出比赛环境旳恶劣,并以此来直接表现林义杰对待生命旳态度.B.林义杰和同伴互相取笑:“如果我们再找不到出路,就死在这里好了.岩石上很醒目,或许很快就会有人发现我们旳白骨.”这体现出他和伙伴旳乐观和大无畏精神.C.全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旳人”旳林义杰.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旳成语使用恰当旳一项是(3分)()A.那时,洋人凭借领事裁判权画地为牢....,在自己旳地盘里盖洋房,开洋行,走私鸦片,贩卖军火等.B.李先生旳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旳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60多年后又回到祖国旳怀抱. C.1978年旳夏季,文学开始复苏.当《班主任》《伤痕》等一批文学作品出现时,一向沉稳旳严文井拍案而起....,兴奋得几乎大呼大叫.D.广大读者十分关心这一事件如何了结,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把问题真正查个水落石出....,并作出处理.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旳一句是(3分)()16.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幸福”旳微博,内容如下:在一片火红旳夕阳下,遥远旳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旳脸上雕刻着岁月旳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旳颜色,可是他们旳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旳一笑.你在生活中有类似旳见闻和体会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旳微博.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60字;(2)要求有细节;(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5分)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日前,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过万.有四所高校要么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所有学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更利于学生旳今后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其余各项答非所问.2.【答案】C【解析】A项“‘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旳归纳”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B 项对“鲜”旳认识自古就有,“人们对‘鲜’旳认识出现在近代”属于曲解文意;D项“强化食物原来旳风味”“从而成为美味”属于臆断.3.【答案】D【解析】A项五味与美食追求没有必然旳因果联系;B项“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旳感觉能力”主观臆断;C项“使众口不再难调”推断绝对化.4.【答案】C【解析】认为……是低贱旳,轻视,意动用法.5.【答案】A【解析】④要有人才首先要有善于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旳国君,⑥表现子路旳疑惑,引起孔子所说重视人才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旳论述.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旳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旳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旳仇敌;品德高尚旳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旳;正直旳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旳.”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旳根本)在于尊重贤能旳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旳人.”子路说:“晋国旳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旳人,他旳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旳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旳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2)【答案】麦子以它充足旳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旳历史得以延续;麦子美丽旳生命过程、真善美旳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旳精神世界.【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旳理解能力.关键处是物质、精神内核,具体表达出来即可,注意前后文旳呼应之处.(3)【答案】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旳修辞手法.(2分)如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旳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旳事”这句话有了真切旳感受.(2分)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旳珍珠、大地之树结出旳果实、大地母亲分泌旳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旳珍视及作者对麦子旳赞美之情.(2分)【解析】这道题考查文本旳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及修辞旳使用.回答时,根据原文精彩所在,辨析修辞手法,说明其表达效果.(4)【答案】①麦子生命旳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旳,是真善美旳一生.②人类种植麦子,麦文章、文段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事迹、性格特征、说明对象旳主要特征;把握叙事内容,提炼文章线索,概括表达方式;理解、分析作者旳主要观点或情感态度.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总结规律,在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旳前提下,还要掌握一定旳阅读方法.这里要联系3—7段对要点进行简要概括,注意要点要全,要简明.(3)【答案】①运用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个其貌不扬旳形象,并与其艰难而辉煌旳经历形成反差,突显其个性.②用“护送他们旳军队”旳不幸来说明他旳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旳地区,表现他旳执著个性、坚强品质.(6分)【解析】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旳理解,对文中内容丰富旳语句和含蓄语句旳鉴赏能力.首尾【解析】首先是“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紧承原文第一句,然后②⑤结合很紧密,③与⑥结合紧密,且⑥列举了语言旳作用,其后接①较为连贯.16.【答案】一位三十左右旳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旳手指间欢快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旳人群或者首尾相继旳车队所形成旳那种.【解析】这道题考查仿写和语句扩展能力.围绕“幸福”,选择生活中旳一个小片段,写作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要有细节描写,这些都不难做到.17.【答案】(1)上海四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2分)(2)示例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应该考语文.语文是其他学科旳基础,语文不好,必然影响学生将来旳长远发展;不考语文,旳大宋景观,因为那同样是一个开放旳时代包容旳时代.我们在历史书上也见识了“康乾盛世”,因为决策者懂得以民为本,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但那已经是一个历史,在此之后,中国遭受了百年旳离乱,变成了东亚病夫.在屈辱中觉醒旳国人终于在二十世纪旳七十年代大笔一挥,打开国门,走进改革开放旳史无前例旳伟大时代,从此,中国势不可挡,巨龙笑傲苍穹.历史已经证明,一个伟大旳民族必须是一个懂得反省旳名族,必须是一个以民为本旳民族,必须是一个实事求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旳民族,必须是一个包容旳民族、放眼世界旳名。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八(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八(含答案)

高考押题试卷八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个重要蕴含就是从精神资源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释放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从民间、大众以及历史中走出来,续写传统文化复兴的煌赫篇章。

文化生态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

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成长尤为重要。

加强传统熏染。

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

要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注重经典滋养。

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都被传承弘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

当下要加强精神产品与社会生产的对接,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透过物化载体窥见智者的思想、技艺和文化,通过展览欣赏文物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还原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甚或一种文化形态,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灵。

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

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设置规范实验区,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

我们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既符合国情,也是激活跨地域、多民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区域文化生态建设在原有文化圈带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并引入现代元素文化,如设立闽南、徽州、晋中、潍水等文化生态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如设立热贡、羌族、客家等文化生态区;还有突出艺术门类文化特色设立的宝丰说唱、果洛格萨尔等文化生态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理念。

2019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语文精准押题卷三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题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题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语文(新课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化是追求美好的,它所有的发展,都是向着“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和谐”而来的。

所以,我认为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求。

像这样公平、和谐相处,达到全人类的美好和谐,没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定出一个共同规范,是很难达到的。

我们的先贤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和规范。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汉字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仁”。

“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如果把“仁”这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

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而这个“仁”就是爱。

其次是“德”。

“德”字,右半边除了心,写全应当是“直”,所以古人常说“直心为德”。

“直”就是正直,正直向上即为“德”。

“德”要求很高,加个“心”字,是说明思想,加个“彳”,是说明行动,那就是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求正直向上,这就是“德”的含义。

我们讲究“仁德”,是为了保证全面的“美好和谐”的要求。

可以说,“仁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

为了保障“仁”“德”的正常发展,我们需要做有规范的活动,然后把它定成制度,这就有了“礼”和“法”。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注意事项:2019 年高考语文押题试卷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笞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巻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5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5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

试卷第1页,总7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第5模拟)押题卷(江苏版)(含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古诗文阅读(共6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福州上执政书巩转走五郡,盖十年矣,未尝敢有半言片辞,求去邦域之任,而冀陪朝廷之仪。

此巩之所以自处,窃计已在听察之日久矣。

今辄以其区区之腹心,敢布于下执事者,诚以巩年六十,老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师,而巩守闽越,仲弟守南越。

二越者,天下之远处也。

于著令【注】,有一人仕于此二邦者,同居之亲当远仕者,皆得不行。

巩固不敢为不肖之身,求自比于是也。

顾以道里之阻,既不可御老母而南,则非独省晨昏、承颜色,不得效其犬马之愚。

至于书问往还,盖以万里,非累月逾时不通。

此白首之母子,所以义不可以苟安,恩不可以苟止者也。

方去岁之春,有此邦之命,巩敢以情告于朝,而诏报不许。

属闽有盗贼之事,因不敢继请。

及去秋到职,闽之余盗,或数十百为曹伍者,往往蚁聚于山谷。

桀黠能动众为魁首者,又以十数,相望于州县。

闽之室闾莫能宁,而远近闻者,亦莫不疑且骇也。

州之属邑,又有出于饥旱之后。

巩于此时,又不敢以私计自陈。

其于寇孽,属前日之屡败,士气既夺,而吏亦无可属者。

其于经营,既不敢以轻动迫之,又不敢以少纵玩之。

一则谕以招纳,一则戒以剪除。

既而其悔悟者自相执拘以归,其不变者亦为士吏之所系获。

其魁首则或縻而致之,或歼而去之。

自冬至春,远近皆定。

亭无桴鼓之警,里有室家之乐。

士气始奋,而人和始洽。

至于风雨时若,田出自倍。

今野行海涉,不待朋俦。

市粟四来,价减什七。

此皆吾君吾相至仁元泽覆冒所及。

故寇旱之余,曾未期岁,既安且富,至于如此。

巩与斯民,与蒙其幸。

方地数千里,既无一事,系官于此,又已弥年,则可以将母之心,告于吾君吾相,未有易于此时也。

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三)

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三)

2019年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三)语文Ⅰ(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纵观历史,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没有人因虚名而。

但凡能为历史所铭记者,无不是心中有抱负、脚下有征途,靠实绩而赢得口碑的。

一个人如果执迷于那些一般的虚名,很容易,落得个名不副实的结局。

A.流芳千古浮光掠影管中窥豹B.源远流长镜花水月管中窥豹C.源远流长浮光掠影一叶障目D.流芳千古镜花水月一叶障目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关键要正确看待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社会舆论的力量看似无形却不可小觑,它可以使良好的风气得以发扬,使坏风气受到抑制,使坏人得到惩治。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虽然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但从未放弃当一名画家的梦想,没钱买画册画笔,他就去书店、食堂打工。

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些小企业与其羡慕阿里巴巴的成功,不如静下心来反思自身,制订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自身。

4.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

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1)《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2)《李清照的汴京情结》(3)《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4)《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5)《烟波浩渺岳阳楼》(6)《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7)《锦官城外柏森森》(8)《遥梦敦煌》A.甲:(2)(5)(7)乙:(3)(4)(8)B.甲:(1)(4)(7)乙:(3)(6)(8)C.甲:(1)(5)(8)乙:(3)(6)(7)D.甲:(1)(2)(5)乙:(4)(6)(8)5.某刻字店老板让店里伙计把四副对联送给四个客户,四副对联与四位客户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此日梓楠同受范他年桃李广成才②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③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出栋梁材④此即牧童遥指处何必再问杏花村A.①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②刚开张的医院③赠母校的校友④某农家乐酒店B.①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②某农家乐酒店③赠母校的校友④刚开张的医院C.①赠母校的校友②刚开张的医院③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④某农家乐酒店D.①赠母校的校友②某农家乐酒店③某技艺精湛的木匠④刚开张的医院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五(含答案)

高考押题试卷五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先秦典籍《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礼记》中也有“国有学”的词句。

在晚清之前,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国学概念,是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之类。

在整个古代,国学一词的含义,大致上也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实际上是指一种学问,而这种看法其实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从此,“国学”一词被赋予了新义,意思就是指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就是传统的学术研究。

其实,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这个词的用法也是有差别的。

有时,人们又用“国学”一词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如章太炎曾写过一篇《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这就是国粹学。

当时社会上还出版过一本书,叫《国故学讨论集》。

在这本书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通用的。

20世纪初期以来,国学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然而终不至于消失,并且发展到今天又重新“热”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确实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是当代文化、学术建构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近现代以来人们屡屡提到国学,这也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方面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事实已经证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如果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实际上是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我们可以从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中得到证明。

然而只有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既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保持一种强劲的生命力。

而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

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国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途径;而从狭义上来讲,国学所从事的正是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理、研究工作,其甄别、诠释、评价之功,无不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2019年高考语文最终押题预测卷答案.【I】docx

2019年高考语文最终押题预测卷答案.【I】docx

2019年复读级高考语文最终押题预测卷答案1.C【解析】A项,“家集……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并不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选项曲解文意。

B 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故选项中“更为重要的是……”错误。

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

故选C。

2.D【解析】D项,“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

故选D。

3.A【解析】A项,“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

故选A。

4.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中,D项,“尤其是厕所文明的脆弱性,将会造成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的脆弱”错误,选项错置因果,材料四中说的是“它也无法避免地具有脆弱性,这是因为支撑着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亦即复杂的城市上下水道体系,原本就始终是脆弱的”,由此可知,“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的脆弱”应是“厕所文明脆弱性”的原因,选项将二者的关系说反了。

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届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考语文最后押题试卷及答案(五)语文Ⅰ(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而来的。

古筝以其多变的指法,的音域,深受民众喜爱。

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

A.演化宽厚平分秋色B.演绎宽广平分秋色C.演绎宽厚各有千秋D.演化宽广各有千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由于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锡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C.面对千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翘首企盼,如何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不仅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D.常州的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海内外游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

3.为一副春节对联“春满神州苏万物”选择合适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东风彩笔绘三春B.文昌艺苑谱千篇C.香随梅蕊送春来D.福到门庭喜气迎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A.⑥②⑤①④③B.③①④②⑤⑥C.⑥①④②⑤③D.①②④⑤⑥③5.下列对郑州地铁标志(图案为黄色)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以变形的“中”字为主体形象,颇似四通八达、往复运行的轨道。

2019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2019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附答案解析

2019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最近被贴上了“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追忆似水年华》被认为是“体弱多病的高富帅写了本无病呻吟的碎碎念”……经过时代检验的经典作品怎么在一些读者眼中变成了“毁三观”的作品呢?标签可能是彰显特质,也可能是偏见障目。

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

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

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深刻揭露了造成这一恶果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

马克思的女儿在英文版《包法利夫人》导言中指出:福楼拜的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

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与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

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

文学作品对人性的剖析、对救赎的探索,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

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

从《俄狄浦斯王》到《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

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文学的过硬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终极押题密卷语文试卷(后附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慢读,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

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拿时势说,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

而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在一些量化评价标准之下,要是如尼采提倡的那样“缓慢地取得”,恐怕得做好舍弃许多实际利益的准备——你很可能被快速奔跑的其他人所抛弃。

障碍也来自认识上的误区。

譬如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从事理论工作,把握宏大的文学、历史问题才是重要事务,仔细阅读、分析,属于次等级的雕虫小技。

理论和文本细读的对立其实是一种伪对立。

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那些杰出的理论家无一不是“仔细的读者”。

确实,读他们的理论著作,会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某一文化脉络的经典作品的熟悉,和他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

这一点,古今中外优秀理论家概莫能外。

慢读这个说法容易被理解为专指阅读速度,其实可以说速度只是个前提,更重要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

不要过分执着于你事先设定的目标;开放你的情怀、心智以对待将要面对的世界;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并将这一收获加入你阅读的记忆库中。

慢读意味着缓慢,意味着耐心,但更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方法。

在文学阅读方面,这种能力和方法首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敏感。

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人可能会有异议,他们着急地想从文本中拎出观点、含义,不耐烦绕圈子式地从形式入手。

慢读者则会首先从作品的美学、形式着手。

这并不是内容和形式的二元论,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形式是意义的整体,但在阅读的次序上,审美、形式是关注的起点。

相较于普通读者,慢读更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

一个人长期阅读会自然形成记忆库。

由于文学与特定政治、社会、经济、哲学等相连,记忆库里这方面相关的外缘性知识储备不可或缺。

但文学也有自身的经验、模式、成规的历史,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在主题、情节、语言上的关系,作品细节背后的原型、模式、成规,以及如何从事物表象看出象征意涵,凡此种种,需要调动记忆的辨认能力和联想能力。

因此,有效的阅读者不仅要有历史文化视野,也要对文学各文类的特质、它们的演变脉络、它们带有原点或准则性的经典文本形态,具有超越普通读者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达到这一目标没有速成的路好走。

从这个意义上说,慢读——作为一种方式,作为一种阅读能力——将是一辈子的事情。

(摘编自洪子诚《谈谈慢读传统》,《人民日报》2019年1月16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今时代信息爆炸,人们很难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大量碎片化资讯,做到慢读。

B.在量化评价标准之下,从事教学、研究的人要想做到慢读,就必定要舍弃实际利益。

C.慢读要求不过分执着于预设目标,开放情怀、心智,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

D.慢读意味着缓慢和耐心,但并不专指阅读速度,它更注重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时势和认识误区两个方面阐述了慢读所面临的障碍。

B.文章用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阅读与慢读的区别。

C.文章从文学自身特点出发,论证了慢读作为阅读方式和能力对有效阅读者的重要性。

D.文章分析了对慢读的错误认识,也阐述了慢读应具备的能力和方法,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理论和文本细读并不对立,理论工作者只有对每一部作品细致深入地解读,才能成为杰出理论家。

B.慢读者以审美、形式为阅读的起点,并不否认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形式是意义整体。

C.慢读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普通读者不可能成为专业读者,不需要记忆库,自然也不需要慢读。

D.解读作品需调动辨认和联想能力,因此,能超越普通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特质即为有效的阅读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

对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

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

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

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甚至挑战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

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材料三: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

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

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

改变病态审美,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

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材料四: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社会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作为国家未来的青少年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如果越过底线,就会变审美为“审丑”。

B.忽视演员自我修养、不合理片酬,影视、综艺低俗化,挑战公序良俗,是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的不良倾向。

C.推崇“阴柔之风”的病态审美现象一旦泛滥,就会使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消退,甚至会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D.社会转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损害了校园文化生态,而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缺失,则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的“空心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时代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因此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社会正常现象。

B.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既有“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因素,更有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影响。

C.新时代军人身上奉献、刚毅、担当等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提升大众群体文化的品格。

D.以文化人,更在育人,病态审美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6.扭转当下存在的病态审美心理,引领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个老百姓赵新村里人把在国家机关正式上班的人叫作公家的人。

他就是一个公家的人:他在市政府上班,名张亦然,男性,35岁,举止文雅,是某某局办公室主任。

过了中秋节,张亦然到市郊的S县下乡。

办完公事开着车往回走的时候,张亦然看见了大路旁边红了叶子的柿子树。

红了叶子的柿子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大柿子,那柿子就像灯笼一样,红得耀眼,红得透明,红得热烈。

正是傍晚时刻,夕阳西下,山野苍茫,那一棵又一棵的柿子树就是一团团烈火,就是一簇簇落霞。

张亦然心里一兴奋,就把轿车靠路边儿停了下来。

张亦然是个爱吃柿子的人,张亦然的夫人是个非常爱吃柿子的女人,张亦然12岁的女儿是个特别爱吃柿子的孩子。

他们一家三口,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在喜欢吃柿子这一点上和谐一致。

张亦然下了车,立在田埂上四面看了看,前边的村庄炊烟缕缕,朦朦胧胧,看不见一个人。

张亦然感到很有诗意,也感到很是奇怪:这么繁茂的一大片丰收的柿子树,怎么没有看护人员呢?不怕被谁偷了柿子,不怕被什么糟蹋了东西吗?张亦然笑了。

他想,今天算来着了。

张亦然抬手在树上摘了三个柿子,心里说:“够了,我们家一人一个,拿回去尝尝新鲜。

我张亦然是干部是主任,切不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摘了一个又一个。

树的主人非常辛苦,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忙忙碌碌!”张亦然走了几步又返了回来,又从树上摘了三个:啊,我反正是来了,反正是摘了,那就好事成双,一个人吃两个吧!这一次他拔腿要走时,背后响起一声怒喝:“站住!你为什么偷我的柿子?”张亦然浑身一颤!回头一看,一位老汉从柿子树后面转了出来。

老汉中等个头,黑红面孔,身板硬朗,60岁左右。

一片落霞里,手里握着的镰刀寒光闪闪。

张亦然立在那里,低头说:“大叔,您好。

我错了,我不该摘您的柿子。

”老汉走到张亦然跟前:“光天化日,你那是摘吗?你重说!”张亦然血红了一张脸:“老人家,是偷,是偷。

”老汉不依不饶:“你说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呢?无非是拿出一些钱,赔偿人家的损失罢了。

张亦然很虔诚地问:“大叔,您说吧,您要多少钱我给您多少钱!”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一伸手递到了老汉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