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第二阶段性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高一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对于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当年的费孝通曾经专门将其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而提出来进行研究,但今天的城市化似乎走到了一个单向度发展的快车道上去,而体现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也出现了一种发展的瓶颈。
当越来越多的人挤到大都市寻找工作、生活以及未来之时,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是否真正能够满足越来越城市化生活的需要,乡村的去留问题,都将是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一种考验。
乡村如果是这样一番处境,文化的未来又将会走向哪里同样是作为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而吸引着晚年费孝通的注意力。
或者说,从1948年前后开始撰写《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这两本小册子的时候开始,费孝通就一直探究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大变革的时代中,中国文化到底该何去何从,这种探究只有到了他晚年90多岁时才真正变成是一种自觉性的思考,并为此而提出一种“文化自觉”的概念去试图予以彻底解决。
对许多阅读过《乡土中国》的人来说似乎并不陌生,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就是“差序格局”,或许受到潘光旦先生反复讲述的“五伦”观念在中国社会伦理结构中的影响,费孝通由此而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提出这一概念的实质便是试图与一种西方“团体格局”相对比之下而对中国乡土社会、熟人社会给出一种更为贴近真实的理解,以克服一种西方社会学教科书般的对于中国的远观。
它为我们的社会理解找寻到了一个可以依附的框架,与此同时,他也借此暗示了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中,可以把分散开来的个人一个个地聚拢在一起的基础究竟在哪里,而这个基础就在于一种强烈意识的自我的存在。
但这种自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要被自我放置到他人的位置上加以绑定起来而实现的,因此这种自我在天然的意义上便是一种社会性的自我,是“我”的一种他者化。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藏书文化包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它的核心则是“仁人爱物”。
所谓“仁人”便是把书与人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所藏尽量发挥其培育人材的社会功能。
从官藏来看,早在老子主管周藏室时,便曾热情地接待孔子来查阅百二十国史记,彼此还进行了学术研讨。
魏晋时期,国家藏书还曾应读者的借阅要求而赠书,如西晋皇甫谧向晋武帝借书,武帝应求赠书一车。
唐宋各代也将官藏作部分开放,如北宋的官藏即向一些官员开放,如因工作需要还可经过一定手续外借。
清代尤其注重官藏利用问题,在《四库全书》纂修以前,多位学者就有机会抄录官藏《永乐大典》所收各书,有一些重要而散佚的著作得到抢救,学者全祖望、徐松等都做过抄录工作,而《宋会要辑稿》之类的重要典籍因此得以流传。
《永乐大典》还被《四库全书》当为采录佚书的来源之一,使古代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四库全书》修成后,不仅北京文渊阁可有条件地备人参阅,更在南北要地分建六阁,以便各地士人就近抄用,嘉惠士林,保存和普及文化,所尽仁人之心,功不可没。
公藏如书院之藏书本以供士子阅读为主旨,自不待言。
至私藏之体现仁人之心更为显著。
东汉末年学者蔡邕私藏近万卷,当他发现王粲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好学之士,虽然其女蔡琰也颇有学识,但他还是将藏书数千卷赠予王粲以培育人材。
宋晃公武之所以能写出一部私家目录名著——《郡斋读书志》,也是得力于四川转运使井度的慷慨赠书五十箧,使晃公武合个人私藏去重后得24500余卷,乃录诸书要旨而成书,体现了藏书文化的仁人效果。
藏书文化的爱物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图书的爱护上。
汉代就用竹制小箱将图书分类置放,以免损失破坏。
东汉发明造纸术后,藏书保护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用檗将纸染黄后再用以防蠹。
隋朝是藏书文化趋于高潮的时期,炀帝爱护图书的心极强而为史籍所称道,《旧唐书·经籍志》称:“炀帝好学,喜聚异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继承与创新的适度均衡,是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共通课题。
不仅对于诗词而言,对于书法、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独立个性和创新能力都是其生命所在。
中国当下的诗词创作,总体来看还是继承偏多,创新的比重相对不足。
我们能听到这样的老生常谈:“不要奢谈什么创新,先把传统继承好了再来谈创新!”貌似有理,实际上有一个重要问题被忽视了:青年是作诗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心灵感受敏锐,思维活跃。
如果把心思全放在对古诗的继承上,耽误了这个思维活跃期,则很有可能出现年龄大了之后,思维已被传统模式固化,那时即使再想创新,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对于诗词这一传统积淀过于厚重的文艺,继承和创新显然需要同步进行。
让诗词作者先练就出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自如地表达的能力,再达到诗句合律的能力。
对中国古典的研读,可与此同时逐步、长期地进行。
这样,能相对便于保持其独立个性和创新能力,避免陷入古诗的窠臼而无法自拔。
从事诗词创作当然需要充分地研读中国古典。
我们反对的是那种仅研读中国古典、作诗时满脑子里只有中国古典套路的做法。
要想提升当代诗词的创作水平必须创新。
我对诗词创新提出的明确方法论是:向自由诗和外国诗学习,以增强作品的现代精神气质。
中国自由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受到过外国诗的影响。
现在,有必要让这一影响继续扩大到诗词领域,以改变当下的诗词创作整体上依然“闭关锁国”的状态。
文学创作离不开对先前作品的继承。
比起中国古诗,自由诗和外国诗相对富于现代精神气质,与现代人的思维、情感较为接近。
用这种开辟新继承源泉的方式,给诗词带来创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既然诗词和自由诗、外国诗同样都是用以表达内心感动的诗歌文学,自然应当相互借鉴、融合。
其实何止诗歌?文科和理科,科学与艺术,都可以相互地借鉴、融合。
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乃至大千万物之间,莫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天一大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天一大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而种子安全又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来理解种子安全的多方面内涵。
更多播种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品质种子,是保证国内粮食生产独立自主、防止口粮播种环节出现“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必要措施。
我国种子的进出口数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各种作物种子进口也要尽可能按品类分散,防止极端情况对我国种子供给产生巨大冲击。
国家进口种子数量占比越大,对国外种子的依赖就越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也就越大。
种子质量是粮食质量的基础。
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的质量。
种子质量主要指种子的“真”度和“纯”度:“真”度指种子所标的品种和实际品种一致,不存在套牌侵权等情况;“纯”度指种子的相关成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我国要建立先进的、满足国家粮食生产需要的种子质量安全监管标准,为各种作物种子生产划定合理的“及格线”。
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督促有关企业对种子的生产、加工、进口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和检验,使流入市场的种子质量可靠。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作物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45%。
通过创新研发优良性状农作物品种来增加粮食单产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根本出路。
国外进口农作物种子的价格昂贵,如果能提高农作物优质品种的国产化率,就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进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当前贸易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生物入侵风险日益加剧,除了外部风险外,我国疆域辽阔。
对于内部的生物入侵问题也要保持警惕。
如果对种子的品种研发或转移播种不加以监控和管理,就有可能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破坏农作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数量安全是种子安全的基本要求,是种子质量安全、品种安全得以实现的前提。
质量安全是种子安全的关键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赤峰四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序言》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宣言书和纲领,在此序中雨果论述了美丑对照原则。
他居于历史的高度,批判了古典主义僵死的戏剧内容和束缚作家手脚的“三一律”,历数古典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美丑对照原则这一浪漫主义创作思想的核心。
生活是广阔丰富的,文艺要反映生活。
古典主义作家在创作中,多是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中选取题材,从而塑造他们理想的英雄人物。
他们认为艺术只能反映生活中的崇高、优美、光明的事物,而不能写滑稽丑怪。
在他们看来,滑稽丑怪是不美、不合理性的,并有损古希腊、罗马的一些英雄人物形象。
雨果认为“舞台是一个视觉的集中点。
世界上,历史上,生活中和人类中的一切都应该而且能够在其中得到反映”,“存在于自然中的一切也存在于艺术之中”,古典主义严重束缚了作家的手脚,只准表现“优美”“崇高”事物,将一切平凡庸俗丑陋的东西都拒之门外。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挑战性地提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这种美丑对照原则,将文学的审美价值扩展到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照领域,突破了古典主义单一的审美观,也是浪漫主义文学求真、向善、表现自然的特点之体现。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起着先驱的作用,它首次强调了丑的重要性,把丑提到了与美平等的地位,在这之后丑愈来愈凸显出其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6月份)
情等。
D.摄影机就像是观众的机能高度发达的眼睛,但又不同于人眼,它不仅能远离对象达到任何距离,还能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细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艾伦•卡斯蒂在《电影的戏剧艺术》详细论证了电影中的戏剧性问题,他认为电影始终以充满动作和力量的形式体现人类生活。
B.虽然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常被用来论述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性质,但其作者却认为蒙太奇只是一种形式而非电影的全部。
C.《电影语言的语法》系统论述了蒙太奇理论的形式化倾向,其作者认为电影艺术的完整性建立在拍摄对象时空结构的统一性上。
D.普多夫金通过分析梅耶荷德的《森林》和奥赫洛普科夫的《四处奔逃》两部电影,探讨了电影镜头切分与重组生活时空的方式。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蒙太奇”理论及其特色的一项是A.电影《夏洛特烦恼》采用时空穿越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夏洛意外重返青春后走上人生巅峰,但最终又陷入绝望的故事。
B.电影《封神》采用平行叙述的方式,一面讲述商纣王的暴虐无道、引发天谴的经过,一面呈现质子姬发觉醒反抗的过程。
C.电影《卧虎藏龙》在呈现玉娇龙心理层次诡谲复杂的特点,将其白天循规蹈矩的片段和晚上偷练武功的镜头交叉在一起。
D.电影《爱乐之城》在保证男女主人公故事连贯性的同时,通过画面的变化与组合来创造意境,从而获得充满诗意的效果。
(4)根据本文内容,下列选项中关于戏剧与电影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都是用动作和语言的形式来讲述一个戏剧性故事。
B.电影要素和戏剧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电影的主导模式始终是戏剧的,即以充满动作和力量的、直接的形式体现人类生活。
C.两者均表现人生,评判人生,戏剧主要采取舞台艺术的形式,而电影采用银幕画面的形式。
D.戏剧在时空处理上会有局限性,电影将会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其本身就具有戏剧的性质。
(5)话剧《雷雨》即将翻拍成电影并打算冲击中国电影华表奖。
请你结合材料给导演提出合适的建议。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
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
一种是“王”道,另一种是“霸”道。
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
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
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
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
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
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这意味着他的国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
由于中国经常占压倒之势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据孟子看来,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的。
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称的制度。
按照这个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中央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
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产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
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
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
这若做到了,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
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
行这种王道,并不是与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发展他自己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青桐鸣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青桐鸣联考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传统节日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和网络游戏中,经由数字技术创新演绎,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迸发出显著的文化势能。
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数字空间里的节日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网友关注,一些国外网友还为此踊跃制作相关短视频。
可以说,借助新兴媒介技术,广阔的数字空间拥抱着也创新着传统节日文化。
(摘编自孙佳山《数字空间升维传统节日文化》)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将融媒体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焕发新时代活力、彰显新时代价值,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之举。
从前主要以纸为媒的优秀传统文化存储方法受经费、人力、物流等因素限制,存储的信息非常有限,随着融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储媒介不断得到完善。
目前,可以借助3D扫描仪对传统的纸质媒介进行扫描,获取包括形态、结构、细节等信息在内的三维模型数据,精确地记录传统文化的形态和细节,这是数字化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比如,国家图书馆启动的数字化数据库工程“古籍库”项目,存储容量是《四库全书》的好几倍。
“传统文化+融媒体新技术”组合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现代化包装,走实景化、交互式融合存储之路。
比如,杨开慧纪念馆对融媒体技术有效运用,以智能化提升湘女文化的内容品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流行元素有机融合,使观众与红色文化主题的展示内容形成深层次精神共鸣,让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更强吸引力,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创新存储。
应依托不断发展的融媒体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使其历久弥新,充分呈现出文化之韵、人情之味、艺术之美。
应广泛利用融媒体技术,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时融入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现代媒体元素,以突破传统技术限制和空间隔阂,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形象化呈现,更便于受众感知和理解。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统编版必修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源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话,令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党委书记张为民感同身受。
王稳庄,钉子产量曾占全国40%以上,是远近闻名的“钉子镇”。
近年来,这个镇关停、提升改造“散乱污”企业356家,让企业进了园区,污染的河流得到治理。
“老百姓身边的良好环境,就是对生态文明的最佳诠释。
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工作的肯定,是对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巨大鼓舞,也坚定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张为民说。
生态文明建设的变化,体现为可知可感的环境提升,背后是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
在西藏拉萨市北郊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了10余年的尼玛多吉,对总书记强调的“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深有体会。
这些年,尼玛多吉感受到市民和游客们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他说,过去湿地的水渠经常被垃圾堵塞,现在大家不再乱扔垃圾和烟头,不少市民还积极主动来当环保志愿者,“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了”。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徐先英正和同事们一道,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开展治沙科研工作。
徐先英说,研究所已持续举办了40多期以荒漠化防治、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主题的国际培训班,来自7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0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中国的治沙技术走向了世界。
“中国的治沙成就是一扇窗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
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
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
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
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
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
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
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
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
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
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
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
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
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
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
2022-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曼德拉效应”通常用来描述大众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
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死于狱中,但现实情况是曼德拉死于2013年。
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失忆可能涉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相对科幻的概念。
但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事实上,“曼德拉效应”所代表的大众集体失忆现象广泛存在于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当代社会。
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
首先,信息接收者的自身情况会影响到信源所传播的信息。
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
这种因人与人自身对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信源所要表述信息的错误传播是最多的。
另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建记忆”概念指出,记忆的重建过程受到其他认知干预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感知、社会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重建过程中的错误。
如著名的《爱我中华》歌词事件,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95.6%的大众记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从作为传播活动中个体的人入手,记忆错误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五十六个民族”。
这种潜意识行为影响了正确信息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信息的误记,最终造成错误传播。
另一个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的因素是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首歌的相似导致了个体受众产生了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从而得到了两条相似但不相关信息的结合体。
广西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校联体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
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金太阳高一下学期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未尝踌躇满志恶贯满盈B. 炽热装模作样恣意妄为C. 谈笑风生水天一色欣欣向荣D. 腥风血雨纵横捭阖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为了确保考试公平,我们决定对所有考生进行身份验证。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教练和队友的一致好评。
D. 这种新型节能材料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鸿鹄之志雄心壮志大志B. 聪颖聪明聪慧C. 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奢华D. 坚定坚强坚毅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夜空中,星星闪烁,像眼睛一样注视着大地。
B. 这场暴雨,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
C. 他走了,像一阵风,不留痕迹。
D.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一鼓作气胸有成竹B. 赴汤蹈火指鹿为马倾国倾城C. 破镜重圆拔苗助长一蹴而就D.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勤能补拙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的常态是重复林清玄人生就像一个轮回,从生到死,从死亡再到重生,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经历各种不同的境遇。
然而,人生的常态却是重复。
重复,是人生的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
我们每天都要重复地吃饭、睡觉、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本内容。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同样的太阳,感受同样的四季轮回,这些重复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重复,让我们学会珍惜。
当我们重复地经历一些美好的事情时,我们会更加珍惜它们。
比如,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美丽的日出,但只有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忙碌与奔波之后,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日出的美好。
这时,我们会发现,那些重复的经历,其实都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其实美一直都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建筑则是对美最好的诠释。
但是,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时代对建筑之美则有不同的看法与总结。
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
不同的建筑材料,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
另外,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可以说飞檐的设计是我国古典建筑中的璀璨明珠。
不同的飞檐形式往往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我国古典建筑的四大家——亭、台、楼、阁都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而西方建筑则一般是垂直发展,建得又高又大,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
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
它们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
中国传统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园林建筑,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历来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在本体认识的差异上,重视整体的和谐。
2024届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后附详细解析)
2024届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后附详细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
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
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早在《诗经》中就用“如鸟斯革,如晕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
在《诗经》记录的内容中,除周代的社会生活,还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仅屋顶就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
传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尤其在园林建筑中,如亭、台、楼、阁、堂、榭、轩、舫等,不一而足,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
古人还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等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肌理及光影色彩,使其产生大小高低、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的特点。
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
木结构采用柱、梁、檁、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此,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薊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
古人还创造了“斗拱”结构部件和“材分”的模数单位,进而定型化加工和组装,从而简化了单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很早就迈进了标准化、模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的阶段;同时,设计与营造有了明确的分工,设计师和工匠们可以更加专注于空间的总体布局和整体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节日传统的国家。
其中的节假,是指给节日放假。
节假日的设置,使节日和假日这两种本不相同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节为假的做法,在我国大约始于两千年前的汉代,其中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
唐代是我国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节日数量众多,节俗活动丰富,开元七年令则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二十余个节日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
节日放假普遍制度化了。
唐代节假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比如宋代神宗元丰五年(1082),礼部厘定官员休假制度,就规定了长达七十六天的节假日。
不仅汉族政权如此,少数民族政权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普遍以节为假的做法,并纳入令式,形成节日休假的制度化。
不过,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于官吏的管理也十分严格,这在时间管理制度上的一个体现就是压缩假日的数量和长度。
相应的,放假的节日也大大减少了。
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日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视,而在给哪些节日放假以及假期长度方面,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规定。
由于节日是公共社会活动日,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因此官方给予假期的节日数量越多,节假时间越长,就说明社会公共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受重视程度越高,社会开放程度也越高,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的管理强度则越低,他们拥有的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私人时间就越多,个人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还可以发现节假制度的实行使节日与假日形成了明显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被纳入国家休假制度的节日总是在民俗生活或国家层面具有重要地位的节日,而且节日的地位越重要,放假的时间越长;因此,往往可以根据一个节日是否放假,以及放假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它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程度。
另一方面,由于假日往往只是部分节日的身份,那些放假的节日的重要性就得到突显;不仅如此,放假还具有提示意义,并可以为社会成员从事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时间,这无疑就维护和加强了该节的重要性程度。
过节和休假并非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时间制度安排,节日与假日的区别与互动关系也并非只在中国古代社会才存在。
在当代,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被纳入就业组织或教育组织之中,受国家休假制度影响的人数量众多,节日作为群体公共活动时间,它的存续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也因而需要社会成员拥有无需工作和学习的同一个时间,因此节日对休假制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节日体系更加复杂,既有全国性节日,又有区域性节日;既包括传统节日,又包含诸多现代节日纪念日,还有许多外来节日和新兴节日。
不同的节日又具有不同的内涵。
因此,在节假日的设置方面,给哪些节日在什么时间设置多长时间的假,就需要基于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中国古代的节日体假制度则可以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节日传统在中国历史悠久,以节为假在我国大约始于两千年前的汉代,其中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
B.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于官吏的管理也十分严格,放假的节日大大减少了。
C.节日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官方给予假期的节日数量越多,节假时间越长,就说明文化传统的受重视程度越高,社会开放程度也越高。
D.节日与假日的区别与互动关系并非只在中国古代社会才存在,因为过节和休假并非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时间制度安排。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节假日的设置使节日和假日这两种本不相同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制度的实行使节日与假日形成了明显的互动关系。
B.唐代是我国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节日数量众多,节俗活动丰富,节日放假普遍制度化了。
最长的假期有四十天左右。
C.透过不同朝代的节日休假,可以发现节假日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视。
假日是节日的身份,那些放假的节日的重要性因而得到突显。
D.放假具有提示意义,并可以为社会成员从事国家规定的节日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时间,这无疑就维护和加强了该节的重要性程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节假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宋代和明清的假日数量和长度的压缩即是受唐代影响的结果。
B.往往可以根据一个节日是否放假,以及放假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它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程度,因此,节日的地位越重要,放假的时间越长。
C.节日对休假制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是因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节日作为群体公共活动时间,它的存续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也因而需要社会成员拥有无需工作和学习的同一个时间。
D.在节假日的设置方面,需要基于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分别考量,中国古代的节日休假制度可以为今天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夷陵县至喜堂记欧阳修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
贩夫所售不过鱐鱼①腐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
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州居无郭郛②,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
而民之列处,灶、廪、匽③、井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
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
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
夷陵者,楚之西境,昔《春秋》书荆以狄之,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④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
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⑤,新吏舍。
三年夏,县功毕。
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以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
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
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然夷陵之僻,陆走荆门、襄阳至京师,二十有八驿;水道大江,绝淮,抵汴东水门,五千五百有九十里。
故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
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
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
作至喜堂记藏其壁。
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选自《欧阳修夷陵诗文译注》)[注]①鱐(sù)鱼:干鱼。
②郛(fú):外城。
③匽(yǎn):厕所。
④甓(pì):砖。
⑤厅事:官府处理政务的正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掩鼻以疾趋.趋:趋向B、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治:整顿C、居之以休.其心休:休整D、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志:记载5、以下各组句子中所述事实,均在朱公治理后直接得以改善的一项是(3分)()①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②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③州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④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⑤岁常火灾⑥俗信鬼神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从描写夷陵的地理、物产、环境、风俗入手,勾勒出夷陵的贫困落后,用意是突出自己对夷陵恶劣条件的适应能力。
B. 作者得朱公的多方照顾,所以能安居在夷陵,稍慰惶恐之心。
而把县舍的东厅题名为“志喜堂”,兼有向谪伤感情挑战的意味。
C. 欧阳修与其他官吏不同,他认为县令虽然职位低微,但仍然应该行使惠民的德政,这也证明他心中想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D. 本文起笔平易疏朗,记叙委曲,笔墨收放自如,平淡中见奇,史笔意味极浓,可称得上是一篇了解古夷陵风土民情的佳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故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西塍废圃周密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8、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6分)9、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短歌行》(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3)从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4)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其三)》(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影画合璧”的发明者陈复礼的画意摄影思想可以溯源到他的童年。
1916年7月20日,他出生在广东湖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
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使其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左传》《古文观止》《千家诗》等古籍。
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
之后迫于战乱,离开家乡到越南谋生。
“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
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
举一个例子,潮汕的屋脊,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功底。
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
”陈复礼说。
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陈复礼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讲究中国画意,中国气派,形成了独特的“陈氏风格”。
“陈氏风格”的精髓是:写实与画意结合,写实为摄影根本目的,画意为表现手段,画意讲求的是中国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