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代的成语故事
有点长的成语故事
有点长的成语故事有点长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固定的结构形式,简短且意味深长!每一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典故,它生动简洁,表达深刻,形象鲜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点长的成语故事,欢迎来参考!1:汗马功劳萧相国,即萧何,辅佐刘邦称帝的首要功臣。
刘邦平定天下后,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
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为酂侯,赐予丰厚的俸禄。
而其他功臣却认为萧何的功绩不足以封侯赐地,他们向刘邦抗议说:“我们跟随您征战天下,出生入死。
有的人参战多达百余次,少的也有几十阵。
我们攻城略地,杀敌无数,可以说功高劳苦。
可是萧何呢?他只手持笔墨空发议论,从未亲身参战,哪有‘汗马之劳’可言。
但他得到的封赏却在我们之上,凭什么啊?”刘邦解释道:“各位都知道狩猎吧?”将军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啊。
”刘邦说:“那知道猎狗吧?”将军们点点头,但猜不透刘邦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刘邦接着说:“狩猎时,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
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
萧何,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力。
他的功劳是怎么也不应忘记的!所以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
”“功狗”们听了刘邦的这番言论,无话可说。
只好屈居于“功人”萧何之下,不再争闹。
“汗马之劳”后多作“汗马功劳”,形容卓越、出众的功绩。
2:江郎才尽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曾写过很多精彩的散文、诗歌,人称“才子江郎”。
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
尽管家境贫寒,但凭着自身的努力,青年时代的江淹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
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
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
随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
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吏。
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所以,江郭二人被抓到州府的监狱。
汉朝的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故事大全
汉朝的成语典故大全因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成为汉族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形式。
那么与汉朝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朝的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汉朝的成语典故篇一:相提并论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立刘荣为太子。
景帝的姊姊长公主几次表示愿意将女儿嫁与太子。
太子的母亲栗姬因公主经常向景帝推荐宫中美人,而坚决反对。
长公主转而将女儿许给景帝的另一位妻子王夫人的儿子刘彻,王夫人欣然同意。
从此,长公主每天在景帝面前吹捧王夫人,攻击栗姬。
谎话重复百次都可能被误为真理。
景帝听得太多了,不知不觉思想受到长公主的影响。
王夫人梦太阳入怀而怀孕,生下刘彻。
景帝想起此事,萌动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王夫人暗中窥伺到景帝对栗姬有些厌烦,故意煽动景帝的情绪爆发。
她授意宫中负责礼仪的官员奏请立栗姬为皇后。
景帝闻听大怒,说:“你有什么资格妄谈这什事!”景帝余怒不息,下令处死这个官员。
又过了几个月,到了冬天的11月,景帝突然下诏,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婴没能保护好太子,觉得愧对满朝文武。
从此,窦婴称病在家,过起了隐士生活。
许多人都来劝说窦婴上朝,他都听不进去。
有个名叫商遂的人劝窦婴,说:“您无力使皇帝改变主意,又不能为此事殉节,呆在家中与美女厮混,如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评价(相提而论),像是在故意显露皇帝的错误,作臣子的不该如此啊!”窦婴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于是入朝办事。
后人将“相提而论”说成“相提并论”。
汉朝的成语典故篇二:一丘之貉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史学家的女儿。
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
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
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汉朝成语典故大全
汉朝成语典故大全以下是一些汉朝成语故事和典故:- "安居乐业":来源于汉朝时期,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裕,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百无聊赖":出自汉朝杨雄《法言·君子》:"百无聊赖,无所用心。
"形容极度无趣,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 "百折不挠":源自汉朝名将韩信"百战百败,百败不死"的故事,意为遭受无数次挫折也不屈服。
- "背水一战":来源于汉朝将领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
形容被逼入绝境后的奋力一搏。
- "捕风捉影":出自汉朝班固《汉书·郊祀志下》,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根据。
- "不寒而栗":出自汉朝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形容非常恐惧。
- "不合时宜":出自汉朝班固《汉书·杜延年传》,指言行与时代背景不符。
- "不可多得":出自汉朝班固《汉书·食货志下》,形容非常稀少、珍贵。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出自汉朝班固《汉书·王莽传下》,比喻不付出努力就不能获得成功。
- "巢毁卵破":出自汉朝班固《汉书·贾山传》。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无法幸免。
- "车水马龙":出自汉朝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形容街道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繁华热闹的景象。
- "乘人之危":出自汉朝班固《汉书·王莽传下》,指趁人处于困境时加以要挟或者侵害。
-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 "大材小用":出自《后汉书·吕布传》,指大器物用于小场合,形容才能高的人被置于低微的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
来自汉朝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汉朝的成语典故5则汉朝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朝代,诞生了很多成语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汉朝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是汉朝著名的开国大将,出生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
他年轻时生活困顿,人们都很轻视他。
秦末天下大乱,韩信投奔楚人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军队。
但是在那里,韩信一直没有机会展露锋芒。
项梁战死后,韩信被项羽委任为侍卫官。
他设法为项羽出谋划策,却从未被采用过。
后来,韩信果断地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最初,刘邦并不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军官。
有一回韩信违反军法,险些被处死,虽然侥幸被救下,也只是被派去掌管军粮,仍然人微言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后来,韩信结识了刘邦的心腹重臣萧何,萧何发现他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賦,因而十分佩服他。
当时,刘邦刚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汉中地区。
刘邦的手下多来自于关中附近地区,那些人归乡心切,陆续逃亡。
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视,也弃官逃跑。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马上连夜追赶,终于追上韩信,把他劝了回来。
刘邦知道后,非常生气,责备萧何不该大张旗鼓地追一个逃兵。
萧何对刘邦说:“韩信之才异于常人。
您要是只满足于汉中王的位置,那就不用管他;但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必须重用此人!”他极力夸赞韩信的才能,劝刘邦尽快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一定要择吉日良辰郑重地举行拜将仪式。
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就按萧何所说的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为刘邦分析了诸侯割据的局势,并提出了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的作战计划。
刘邦听后极为高兴。
后来,刘邦依据韩信的策略,举兵东征,消灭了魏国和赵国,打败了燕国和齐国,最后与项羽展开决战,并赢得了胜利,实现了统一大业。
之后,刘邦建立汉朝,成为汉朝的第一位皇帝,即后世所称的汉高祖。
萧何也以功被封为丞相。
刘邦登基后,却对韩信产生了猜忌。
他先是削去了韩信的军权,改封韩信为“楚王”。
没过多久,又设计擒住韩信,然后赦免了他,降为“淮阴侯”。
关于汉武帝的成语故事
关于汉武帝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形式简洁、言此喻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从小让孩子学习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汉武帝的成语故事。
关于汉武帝的成语故事1:汗流浃背汉武帝的托孤重臣大将军霍光,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
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平安候。
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架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
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
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
计划商议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
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在房里来回度步,却拿不定注意。
其妻果敢,揪了他。
妻子是太史司马迁的女儿。
关于汉武帝的成语故事2:倾国倾城汉武帝时有一个叫李延年的人,知音律,善歌舞,很得汉武帝的赏识,也是汉武帝的男宠。
一次,他给汉武帝演奏了一首歌曲,其歌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汗武帝听后十分感慨,叹息无处寻到如此的佳人。
后来平阳公主告诉汉武帝,说李延年有个妹妹,佳丽善舞。
汉武帝一听十分高兴。
于是,李延年就把妹妹嫁给了汉武帝做夫人。
关于汉武帝的成语故事3:奋不顾身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李陵。
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
不料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无赖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才被迫投降,并非贪生,而且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关于西汉的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
关于西汉的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西汉,一个历史悠久的朝代,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
下面我将用四字词语来概括其中几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 秦始皇统一:强兵崛起在西汉初期,秦朝灭亡后的混乱局面得到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西汉皇帝采取了强军政策,使得国力强大起来。
励精图治,开展各项军事改革,推行“王道兵家”政策,使得西汉的军队在列国中独具优势。
2. 刘邦取天下:英雄豪杰刘邦,西汉建立者,他以其聪明智慧和果断勇敢的性格,成功夺取了天下。
他在军阵中表现出了机智勇敢的指挥才能,同时也积极争取世人的支持。
他善于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从而达到在乱世中取得胜利的目的。
3. 吕后垂帘:后宫之争西汉时期,吕后是西汉刘邦的王后,她以聪明狡诈闻名。
刘邦去世后,她成为摄政王和皇帝母亲,垂帘听政。
吕后借助自己的权势,处理政务,并参与后宫的争斗,掌握实权。
她巧妙运用手中的权力,斗智斗勇,最终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4. 韩信谋略:智勇双全韩信,西汉初期的杰出将领,以他出色的谋略和勇敢的战斗精神,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特的军事谋略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他深谙兵法,能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取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这些故事中的四字词语概括了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回顾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汉时期的荣辱兴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英雄气概。
西汉的历史留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不断进步。
秦汉成语典故
秦汉成语故事(一)贫贱之交东汉初年,刘秀起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刘秀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
后形容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
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
他首先到郑善国。
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
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
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
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
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
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
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
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汉朝典故历史成语故事
汉朝典故历史成语故事
1、倾国倾城
汉朝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绝世佳人,一见倾城,再顾倾国。
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召见李延年的妹妹并封她为夫人,汉武帝十分宠爱这个绝色夫人。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有流言说萧何不是汉高祖的丞相。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
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3、汗马功劳
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
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任相国。
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
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拼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大家同声回答:“知道。
”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
”
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
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
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
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来自汉代的成语故事5则
来自汉代的成语故事5则汉朝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朝代,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汉朝时期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昭君出塞在中国古代,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必须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称为“和亲”。
在古代,中国北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多次南下威胁中原。
汉初国力不强,无法与匈奴对抗,便也采取了和亲政策,求得相对的和平。
汉宣帝时,匈奴的势力衰落了。
此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两个单(chán)于(匈奴君主的称号)对抗的局面。
其中呼韩邪单于想借助汉朝的支持,统一整个匈奴,于是决心归依汉朝。
他两次到长安见汉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欢迎,他也表示愿协助汉朝政府保护边境。
公元前36年,汉朝派兵攻打了另一个单于,帮忙呼韩邪统一了匈奴。
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长安,向当时的汉元帝提出,愿意当汉家的女婿,恢复和亲。
元帝立即答应,并在宫女中进行选拔。
有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主动提出要去和亲。
王昭君又美丽又聪明,很受呼韩邪的喜爱,被封为“宁胡阏(è)氏”,意思是将与汉朝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
王昭君出塞以后,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几十年。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匈奴与汉的友好关系,使北方边境出现了少有的安定景象。
不寒而栗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
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都能秉公审办。
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
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光,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己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
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貌。
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秦汉成语故事
秦汉成语故事秦汉成语故事我国每个朝代都会有一些成语流传,而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也为人乐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汉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1、一字千金成语故事--秦朝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
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
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
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
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
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
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
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
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
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
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思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
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
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以其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
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己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
西汉成语故事
西汉成语故事
以下是几个西汉时期的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传说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画了眼睛,龙就会飞走。
别人都不信,他便点上两条龙的眼睛。
结果两条龙腾空而起,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画眼睛的龙。
比喻画龙点睛,能使事物生动形象,更加完美。
2江郎才尽:据《唐宋传奇选·江总管带晕鬼》记载,江总管爱吟诗作赋,才华横溢。
但是他的儿子江淹却是个平庸之辈。
江总管死后,江淹的诗文越来越差,最后连句恰当的话都写不出来了,人们便说他是“江郎才尽”。
后来比喻才情减退或耗尽。
3挂羊头卖狗肉:据《战国策·齐策》记载,有个商人在路上吆喝卖羊肉,并且还把狗肉挂在羊肉摊上卖。
路人见状纷纷指责他欺骗顾客。
商人为了证明自己卖的是羊肉,便割下一块羊肉让顾客尝。
可是尝过之后顾客发现这块羊肉跟狗肉没有区别。
商人对顾客说:“你们看到的是狗肉,其实是我的狗肉比羊肉更好吃。
”后来用这个成语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符实或做坏事。
4鸿鹄之志: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和吴广一起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
在起义之前,陈胜说:“鸿鹄之志,方能登天。
”后来用这个成语比喻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理想。
5纸上谈兵: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
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
赵括向赵奢请教如何统兵打仗时,赵奢告诉他:“用兵之道并非纸上谈兵。
”后来用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秦汉成语典故
秦汉成语典故秦汉成语故事(一)贫贱之交东汉初年,刘秀起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刘秀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
后形容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
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
他首先到郑善国。
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
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
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
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
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
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
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
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最新-汉朝历史成语故事锦集 精品
汉朝历史成语故事锦集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苏武牧羊】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
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
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
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
发生在汉朝的成语故事
发生在汉朝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汉朝的成语故事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
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发生在汉朝的成语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张良以利诱秦将沛公刘邦想用两万兵马进攻秦国晓关下面的军队。
张良劝刘邦说:“秦兵还很强大,不可轻敌。
我听说秦国将领是屠夫的儿子,商人的儿子用利容易打动收买他。
希望你暂且留在营寨,派人先去,准备五万人的饭食,在各山头上增加旗帜大肆张扬,作为疑兵迷惑敌人,令丽食其拿着贵重宝器去收买秦将。
”秦将果然叛变,愿与刘邦联合起来一起向西袭击咸阳。
刘邦打算听从他的意见,张良说:“这只是秦国将领想叛变罢了,恐怕士兵不会听从,不如趁他们松懈时攻打他们。
”刘邦便率兵出战,击败了秦军。
马援择君的故事建武四年(公元 28 年),隗嚣派马援前往成都打探公孙述的情况。
马援和公述是同乡,关系很好,他以为到达之后,公孙述必然像平时那样和他握手言欢。
然而公孙述让许多卫士排列在殿阶下,戒备森严,随后请马援进入。
行过礼过后,公孙述让马援出宫,到宾馆休息。
公孙述在宗庙中召集百官,用绣着鸾鸟的旗帜、仪仗队骑士作前导,开路清道,实行警戒,礼仪祭品和百官的阵容十分盛大。
公孙述准备封马援侯爵,任命他为大将军。
马援带领的宾客们都乐意留下来。
马援向他们解释说:“天下胜负没有分出,公孙述不懂得热切地迎接有才干的人与他共谋大事,却注重繁琐的细节,这种人怎么能够长久留住天下有志之士呢?”因此告辞返回,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井底之蛙而已,却妄自尊大!我们不如一心跟东方的刘秀往来。
”于是隗嚣派马援带着给刘秀的信到洛阳去。
马援到后,由中黄门引进。
刘秀在宣德殿南面的廊屋里,只戴着头巾,坐在那里,笑迎马援。
刘秀对马援说:“您在两个皇帝之间游历,今天见到您,让人十分高兴。
”马援点头推让,于是说:“现在的天下,不但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
我和公孙述是同县的人,从小关系很好。
汉朝历史成语故事锦集
【导语】汉朝是中国历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汉朝历史成语故事,让我们在成语故事中,⾛进汉朝这个朝代。
【苏武牧⽺】 匈奴⾃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有好⼏年没打仗。
他们⼝头上表⽰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件倒霉的事⼉。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被匈奴⼈逮住了。
单于⼤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来要⾃杀。
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的⼑,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怒,想杀死苏武,被⼤⾂劝阻了,单于⼜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
苏武⼀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
”⼜拔出⼑来向脖⼦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汉朝时期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汉朝时期的成语典故汉语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精练的语言文化系统,更是人们日常中观察、累积的结晶,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下,它从来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过。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汉朝时期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汉朝时期的成语典故篇一:发奸擿伏汉宣帝时,有个执法不避权贵的官员,名叫赵广汉。
他在任颖川太守期间,曾经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
后来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经常亲自办案,捉拿坏人。
在办案中,他仔细分析案情,寻找线索,并到现场勘察。
有时发现可疑情况,亲自出马,制止尚未发生的案件,往往当场抓住案犯。
有个名叫苏回的人,在宫中当侍卫,两个坏人了解到他很有钱,便在路上将他劫走,随即向家属勒索赎金。
案子报到京兆尹的衙门,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
于是他立即带了官兵赶到那里。
到了那人住处,赵广汉考虑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伤及人质苏回,便想出一个办法:叫副手前去喊话。
那副手敲敲门对里面的人说:“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赵某要我传话,劝你们千万不要杀被劫持的人质。
他是皇帝的侍卫,杀了他你们也就完了。
要是放了他,自己投降,侥幸逢到朝廷发出赦令,还可以获得宽大!”,那两个坏人听说是赵广汉在门外,想想没有其他出路,只好把人质放了,开门叩头求饶。
赵广汉对他们还了礼,说:“幸亏你们没有杀了人质,这样对你们总有些好处。
”,两个坏人被关进监狱后,赵广汉实现诺言,吩咐狱卒好生对待他们,并送酒肉给他们吃。
按照当时法律,犯这种大罪的人要斩首。
到了冬天,终于要执刑了。
赵广汉叫人事先给他俩买好棺木,并且派人告诉他们。
这两人感激涕零,表示死了也决不怨恨。
赵广汉在任职期间,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
就连一般隐藏未露的情况,他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
一次他召某地一个亭长来问事,那亭长路过界上,界上的亭长开玩笑似地托他问候赵广汉。
亭长到了京城,赵广汉问事完毕后问道:“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为什么不代他问候?”那亭长赶紧叩头谢罪,说确有这件事。
汉朝成语故事5则
汉朝成语故事5则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汉朝时期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门可罗雀汲(jí)黯(àn)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
他当官时,每一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
之后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
清晨,他打扫庭院。
中午,他打开大门,总见门前许多麻雀寻觅食物,在那里嬉戏跳跃。
他感慨地说:“从前我当官,宾客盈门,此刻不当官,我能够张网捉鸟了。
”不久,皇帝又下诏请他回去做官。
过去常来的客人又纷纷来拜访他了。
汲黯经过一场贫贱富贵的交替,看清了世态的炎凉。
成语“门可罗雀”,是说大门外能够张网捕鸟,形容门庭冷落。
励精图治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
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推荐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
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
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贴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最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成语“励精图治”,比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一丘之貉(hè)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dàn),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
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
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盛,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
汉朝四字成语故事字少
汉朝四字成语故事字少1.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的最后时期,经过几次激战,刘邦的军队将楚霸王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以为刘邦已经得到楚地,心里彻底丧失了斗志。
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
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后人用“四面楚歌”这一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2.夜郎自大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就数夜郎国最大,因此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天下最大的。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国,骄傲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令汉朝使者哑然失笑。
“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由此而来,常用来比喻骄傲无知、肤浅自负的人及行为。
3. 好好先生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
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
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
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妻子就责备他:“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
可是你听人家儿子死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气又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4.倒履相迎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蔡邕,对文史、辞赋、音乐、天文无不精通,官任皇室右中郎将。
人称“人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
欣赏汉朝成语精彩故事
欣赏汉朝成语精彩故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汉族文化的发展时期。
在汉朝时期,有很多成语都诞生了,这些成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且每一个成语都有富有意义的故事。
一、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寻求知识的方法非常不正规,甚至使用了不合法的手段。
这个成语的来源要追溯到汉朝时期,有一个叫做邹衍的学生,因为在黑暗的房间里读书不方便,所以他就在房间里凿了一个小洞,借着洞口可以从外面的阳光中透过来的光线来读书。
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成语。
二、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是指没有必要的担忧和担心。
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这时,有一个叫做莫邪的杞人,他经常为了某些事情担心不已,总担心发生意外的事情,他不停地警告人们做好准备。
但是,后来这些事件没有发生,人们就开始嘲笑他的“杞人忧天”行为。
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贪心和担忧而失去我们应该拥有的幸福。
三、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弄巧成拙。
在汉朝时期,有个叫做许慎的画家,他有一次在完成一幅画时,别人对他的画品非常欣赏,于是他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就是在画中画上一条逆龙,但是这条蛇却让整幅画变得千疮百孔,整张画面不断被到处散发着加入的蛇。
人们因此就总结出这个成语,强调过度装点的不良影响。
四、掩耳盗铃“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指故意忽略或者不听别人的忠告。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南朝时期有一个叫做钟泰的人,他非常聪明,却非常自以为是。
一天,有人把他带到一个地方,告诉他这是一个铸铃工厂,钟泰根本不相信,于是站在那里故意假装听不见铃声,以证明自己的聪明。
然而,他不知道铃声早就响个不停,所有人都看在他不愿信的呆板里,无礼地微笑。
五、井底之蛙“井底之蛙”是指对外界知识和事情缺乏了解,只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
故事的来源是讲述三国时期的庞统,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很小的村庄里,一直以来他以为天空只有那个地方的天空,那里的水也是最好的水。